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2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上冊語文《水調(diào)歌頭》教學設計。
《水調(diào)歌頭》教案
教學目的:1.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誦讀的習慣,訓練閱讀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分析、理解這首詞的思想內(nèi)容。
教學難點: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背景。
1.每當中秋月圓之時,合家圍桌而坐之際,念及異地他鄉(xiāng)的親朋好友,一句絕妙好詞定會躍入你的腦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句詞是何人所作,因何而作,這節(jié)課我們將追根求源。
2.放幻燈:蘇軾頭像
這位“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哪個同學簡單介紹一下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北宋大文學家,唐宋八家之一。詩詞、散文、書、畫皆工,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號稱為“三蘇”。
3.蘇軾與其弟蘇轍自幼感情甚篤,皆因反對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新法,先后被貶出京。到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兄弟倆已有六年未見了。中秋之夜,蘇軾仰望著明月的清輝普照大地,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壓制,抱負不能施展,懷念著遠方的兄弟不能團聚,不禁感慨萬千,趁著酒酣興濃,寫下了這首富有浪漫色彩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板書:“水調(diào)歌頭”)
二、正音正字,聽課文錄音。
1.我們先看一下這首詞的生詞。(放幻燈)
綺(qi)戶嬋(chan)娟不勝(sheng)寒宮(que)闕
2.聽課文錄音,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三、題解:
1.我們來看注釋①有關(guān)“水調(diào)歌頭”的介紹,請同學讀一下。
2.師讀小記亦即題目:“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br> 解釋“達”、“旦”,生譯。
這句話有何作用?(聯(lián)系《梅嶺三章》小記的作用。說明作詞的由來,表明這是醉后抒懷之作,同時表達對遠離他鄉(xiāng)的弟弟的思念,概括了全詞的內(nèi)容。)
四、研討分析詞的內(nèi)容:
師解釋:“幾時”、“把”(復習“把酒臨風”、“把酒話桑麻”之“把”)指名翻譯。
這兩句化用了李白《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句。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于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懊髟聨讜r有”的劈頭一問,寫出了詞人對那無限時空里的奇跡大有神往和迷惑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神往的情態(tài),這情態(tài)從“把酒”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板書:問月)分明帶有幾分醉意。緊接著又是一問:
生譯“闕”。師解釋:“何”。指名翻譯。
古代傳說神仙世界很美好,對時間的感覺也和人間不同。
齊讀前三句,思考這“問月、問年”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心情?開頭三句借幻想中的月宮境界發(fā)出了問月問年的疑惑,反映了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他為何向往月宮呢?(聯(lián)系背景材料)寫此詞時正處在政治失意的時候,冷寞的現(xiàn)象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滿足。因此:
師解釋:“乘”、“宇”、“勝”。指名翻譯。
唐朝李白曾被稱為“天上謫仙人”,意思是說他神態(tài)飄逸,人品高尚,是天上降謫到人世的神仙。這里詞人也以“天上謫仙人”自比。
這句詞又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一種心情?詞人一方面仰慕“瓊樓玉宇”,想“乘風歸去”(板書“乘風”),幻想忘掉一切;一方面又擔心“高處不勝寒”,不能忘情于現(xiàn)實。此句形象地寫出了詞人在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xiàn)實、做官與退隱之間選擇上的徘徊困惑的情態(tài)和矛盾的心理,這“進亦憂,退亦憂”的矛盾該如何解決呢?
師解釋:“弄”、“何”。指名翻譯。
身在人間,又不像在人間,月下起舞(板書“起舞”)。清影隨人的境遇直令詞人陶醉,這境界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的溫暖,有了這樣的人生境界的感受,還有什么進退的矛盾呢?
行文至此,意境一轉(zhuǎn)豁達,情緒一轉(zhuǎn)樂觀,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xiàn)實,相比之下,作者還是立足現(xiàn)實,熱戀人生的。
齊讀上闋,概括其內(nèi)容。
上闋寫月下飲酒,由消極(板書:“消極”)的遁世轉(zhuǎn)化為積極(板書:“積極”)的入世。下闕由望月到懷人,過片處仍從月亮寫起。
解釋“低”義。指名讀P229注釋①內(nèi)容。
月光在朱閣上轉(zhuǎn)移,形容時光漸漸過去。
“低綺戶”月光低低照進雕花的窗戶。此處“低”能否改為“照”?(不能?!暗汀钡暮x比“照”更豐富,它表達了月已西斜,夜已深這一含義;且下句有“照無眠”,此處換“照”用詞又顯得重復)這三句只是寫月?(還寫了“崐人”)如何看出?(“無眠”。)(板書:“無眠”),既寫月,也寫月下無法入睡的離人(作者)這就自然
擴展閱讀
初中九年級上冊語文《水調(diào)歌頭》經(jīng)典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級上冊語文《水調(diào)歌頭》經(jīng)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水調(diào)歌頭》教案設計
設計目的
《水調(diào)歌頭》作為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較為著名的一首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明其意,懂其理,誦其情”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本著課程標準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的理論指導,突出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設計多種情境,讓生讀、思、品、說在能力發(fā)展同時,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樂趣
設計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內(nèi)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jù)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基礎(chǔ)文言和課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融會貫通,并聯(lián)系實際,有所啟發(fā)
1、教學時按照“讀——品——背”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2.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
3.采用圈點批注、朗讀、討論、質(zhì)疑、課堂練習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nèi)涵
教學方法
“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話……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guān)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lǐng)會、認同作者的情感據(jù)此,我指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本,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質(zhì)疑法等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由于本文內(nèi)涵的豐富性和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我采用多媒體引入了大量有關(guān)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供感性領(lǐng)悟的氛圍,為學生順利解讀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重點實詞,并能準確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將古詩詞拓展到現(xiàn)實生活,深刻領(lǐng)悟詞中的感情能初步鑒賞品評名句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并能準確翻譯課文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xiàn)
教學準備
flsh配樂朗讀,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長久》,ppt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1、欣賞美侖美奐的月亮圖“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配《明月幾時有》的輕柔笛音樂曲(為營造典雅的氣氛作準備,使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學習氛圍中)
2、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以拈來幾句下面請大家背誦幾句吧,讓我們共同欣賞文人騷客鐘愛的“月亮”這些詩句,詩人常通過月亮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思念、苦悶、孤獨、惆悵等)
(教師的一句話就可以激起學生詩情的波浪結(jié)合舊知導入,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聯(lián)系舊知識,起到了對比理解、融合貫通的效果)
二、傾聽作品,整體感知
1、欣賞課文的音畫朗讀,說說聽完朗讀后的總體感受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并茂的朗讀,對于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水調(diào)歌頭》創(chuàng)新教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水調(diào)歌頭》創(chuàng)新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水調(diào)歌頭》教案設計
1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吟詠,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把握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2、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處境,結(jié)合詞中的描寫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蘇軾詞風的豪放,感受蘇軾豪邁曠達的胸襟以及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2學情分析
現(xiàn)在的學生嬌生慣養(yǎng),他們無論是對待親情還是友情,大都缺乏換位思考的觀念?!端{(diào)歌頭》中傳達了濃濃親情,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一次情感教育,使得他們在青春期更好地處理與父母及朋友的關(guān)系。根據(jù)本學段對古詩詞鑒賞的要求、該單元的單元說明文及文本的特點,意境、情感及人生哲理的把握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可是利用文中濃濃的親情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一時期的學生很脆弱,很容易放棄,因此加強挫折教育也十分有必要。
3重點難點
在反復吟詠的基礎(chǔ)上,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把握詞中意境;
品味作者情感及樂觀曠達的胸襟。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明月幾時有》
曾經(jīng)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國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就會落下許多個“月亮”來。你知道哪些與月有關(guān)的詩句呢?
(ppt展示與月有關(guān)的詩句)
今天我們走進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看看作者借月寄托了怎樣的情思。
活動2【活動】文學常識
(ppt展示作者介紹、寫作背景、詞的相關(guān)知識)
活動3【活動】誦讀體驗
學生初讀文本,讀準字音。(全班齊讀)
跟讀范讀錄音,讀準句讀。(播放范讀錄音)
速讀注釋,品讀全詞大意。(學生自由誦讀,自主學習)
活動4【講授】文本解讀
讀詩詞講究情味,但必須是在理解詩詞內(nèi)容、意境之后。通過誦讀我們了解了全詞大意,接下來我們思考幾個問題:
1、小序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有何作用?
明確:交代了作詞的時間及緣由。
作用:(內(nèi)容上)交代了作詞的時間及緣由。
(結(jié)構(gòu)上)總領(lǐng)全篇。
2、上闋作者遇到的艱難抉擇是什么?他最終選擇了什么?
明確:“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斌w現(xiàn)了作者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理?!捌鹞枧逵?,何似在人間?!笨梢钥闯鏊罱K在矛盾中做出抉擇,表現(xiàn)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流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3、下闋作者無眠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轉(zhuǎn)朱閣,低綺戶”指月的移動,暗示夜已深但作者卻相思難眠?!安粦泻蓿问麻L向別時圓?”可以看出作者經(jīng)受離別之苦的惆悵與濃濃思念。
活動5【活動】合作探究
(ppt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
1、上下闕主要寫什么?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明確:上闋:月下飲酒——幻想超脫塵世轉(zhuǎn)為喜愛人間生活
下闋:對月懷人——感傷離別轉(zhuǎn)為對離人的祝福
聯(lián)系:兩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如果時空倒流,你化身為蘇軾本人,試將詞中的文句變成平實的語言表述出來。
3、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shù)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jīng)驗。
4、在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示例:不知天上宮闕,今次是何年——對美好月宮的描繪,流露出贊美與向往。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流露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以小組討論、展示、互評的形式完成探究,老師做適當引導和補充)
活動6【活動】主題探究
本詞最大的特色是以月為中心貫穿,色彩絢麗,想象奔放,闡發(fā)哲理,含蓄自然,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政治失意、與弟離別相思縱然抑郁惆悵,但作者并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而是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表現(xiàn)出對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情致。在詞中,我們學到了許多東西,詞人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積極的面對人生。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時常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那我們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呢?我們應該是:失意時,莫傷悲;苦悶時,莫彷徨;失敗時,莫氣餒。
活動7【活動】音樂欣賞
欣賞鄧麗君的歌曲《明月幾時有》。
活動8【作業(yè)】作業(yè)設計
背誦默寫全詞。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明月幾時有》
曾經(jīng)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國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就會落下許多個“月亮”來。你知道哪些與月有關(guān)的詩句呢?
(ppt展示與月有關(guān)的詩句)
今天我們走進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看看作者借月寄托了怎樣的情思。
活動2【活動】文學常識
(ppt展示作者介紹、寫作背景、詞的相關(guān)知識)
活動3【活動】誦讀體驗
學生初讀文本,讀準字音。(全班齊讀)
跟讀范讀錄音,讀準句讀。(播放范讀錄音)
速讀注釋,品讀全詞大意。(學生自由誦讀,自主學習)
活動4【講授】文本解讀
讀詩詞講究情味,但必須是在理解詩詞內(nèi)容、意境之后。通過誦讀我們了解了全詞大意,接下來我們思考幾個問題:
1、小序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有何作用?
明確:交代了作詞的時間及緣由。
作用:(內(nèi)容上)交代了作詞的時間及緣由。
(結(jié)構(gòu)上)總領(lǐng)全篇。
2、上闋作者遇到的艱難抉擇是什么?他最終選擇了什么?
明確:“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斌w現(xiàn)了作者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理?!捌鹞枧逵埃嗡圃谌碎g?!笨梢钥闯鏊罱K在矛盾中做出抉擇,表現(xiàn)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流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3、下闋作者無眠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轉(zhuǎn)朱閣,低綺戶”指月的移動,暗示夜已深但作者卻相思難眠?!安粦泻蓿问麻L向別時圓?”可以看出作者經(jīng)受離別之苦的惆悵與濃濃思念。
活動5【活動】合作探究
(ppt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
1、上下闕主要寫什么?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明確:上闋:月下飲酒——幻想超脫塵世轉(zhuǎn)為喜愛人間生活
下闋:對月懷人——感傷離別轉(zhuǎn)為對離人的祝福
聯(lián)系:兩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如果時空倒流,你化身為蘇軾本人,試將詞中的文句變成平實的語言表述出來。
3、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xiàn)在哪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shù)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jīng)驗。
4、在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示例:不知天上宮闕,今次是何年——對美好月宮的描繪,流露出贊美與向往。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流露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以小組討論、展示、互評的形式完成探究,老師做適當引導和補充)
活動6【活動】主題探究
本詞最大的特色是以月為中心貫穿,色彩絢麗,想象奔放,闡發(fā)哲理,含蓄自然,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政治失意、與弟離別相思縱然抑郁惆悵,但作者并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而是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表現(xiàn)出對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情致。在詞中,我們學到了許多東西,詞人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積極的面對人生。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時常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那我們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呢?我們應該是:失意時,莫傷悲;苦悶時,莫彷徨;失敗時,莫氣餒。
活動7【活動】音樂欣賞
欣賞鄧麗君的歌曲《明月幾時有》。
活動8【作業(yè)】作業(yè)設計
背誦默寫全詞。
人教版初中九年級下冊語文《棗兒》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棗兒》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1.口述故事梗概,理清劇本思路。
2.認識文中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性格,把握表現(xiàn)人物的手段。
3.“棗兒”在文中的作用。
4.重點理解全劇所運用的象征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5.理解劇本的思想內(nèi)容
1.作者介紹孫鴻為靖江戲劇小品作家?!稐梼骸钒l(fā)表于《劇本》1999年第1期,獲99中國曹禺戲劇獎-小品小戲獎一等獎,并囊括優(yōu)秀編劇獎.優(yōu)秀導演獎.優(yōu)秀演員獎。
2.時代背景在劇烈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面臨著嚴重的考驗。日益強勁的現(xiàn)代化浪潮卻無可阻擋地席卷著一切與之不相適應的思想和觀念,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放棄他們熟悉的生活?!稐梼骸返染附瓚騽⌒∑芬詤群暗姆绞綄ΜF(xiàn)代化帶來的人性變異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評,在此基礎(chǔ)上又努力喚醒另一種沉睡中的思維,以溝通幾代人雖不同卻共有的生命體驗。
3.名家點評那是一個奇特的生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自在長青,永無衰竭。它涌動著溫暖的親情,張揚著至純的人性,只奉獻不圖報,守誠信不扭曲,不為無望而絕望,縱有無奈卻無悔。那呼喊發(fā)自內(nèi)心,是根在呼吸,泉在噴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種給予,一種天賜——是爹娘賜予兒孫賴以生存的精神維系和生命依托。那是一片多彩的世界。爹娘的呼喊沒有回應,卻引導我們?nèi)プ穼簩O的腳步。那棗兒不僅給人以活力,更使人思考。它像被插上翅膀可以到處飛舞,便帶著一絲惶惑幾分躁動飛出田野,飛出村莊,飛出生它養(yǎng)它的地方。終于,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片以前不曾相識的新天地,漸慚地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以前不曾相識的新自我。人挪活樹挪也活,棗兒何處不養(yǎng)人?他們何曾沒有聽到爹娘的呼喊,正是這呼喊健全著他們的神經(jīng),豐滿著他們的羽翼,使他們飛得更高更遠,直到世界在他們眼里也變成一個村莊,正是這呼喊化作陣陣長風,催發(fā)著美麗的棗兒花開遍全球。那是一座亟待修茸的家園。請不要因兒孫沒有問應而傷心,可知兒孫曾一千次.一萬次夢里作答,一千次.一萬次夢回千里。他們焦慮而內(nèi)疚的呼喊,爹娘又何曾聽見?棗兒是一座永久的家園,人們從這里走出,最終還要回到這里,不,他們在精神上從來沒離開過這里。身影的離去愈映出心靈的堅守,時空的超越反鑄成情感的皈依。愈是現(xiàn)代化愈能激起人們對古老情懷的追憶和對文學古典主義的眷顧。然而,棗兒又是一座需要護理和更新的家園。棗園不是櫻桃園。爹娘豈能被時代遺忘。讓爹娘也見識一下未曾見過的新天地,認識一下不曾相識的新兒孫,嘗一口移栽它鄉(xiāng)的新棗兒,享受一下讓他們再無牽掛的新家園,爹娘的呼喊就會變得從容.自信和年輕。為了讓古老的家園也變得五彩繽紛,讓家鄉(xiāng)的棗樹結(jié)出更加奇異的甜果,爹娘盡可放心地讓兒孫走出家園吧。當他們回來的時候,捧給爹娘的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我驚奇,爹娘在享用那奇異的甜果果時,竟品出依然浸潤在那甜果果中兒孫小時的尿香味兒;我更欣慰,當匍匐在爹娘腳下吃著爹娘留給自己的棗兒時,兒孫仍由衷地贊嘆:“還是家鄉(xiāng)的棗兒好吃!”
【整體感知】
1.語知歸類①生字注音驀然mo翹首qiao咀嚼jujue囫圇hulun②詞語積累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囫圇吞棗: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tǒng)接受。咀嚼:比喻對事物反復體會。翹首:抬起頭來望。驀然:突然地。
2.理清思路《棗兒》是一個話劇小品。其劇情是:在鄉(xiāng)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guān)“棗兒”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露了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xiāng),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xiāng)的“棗兒”。全劇以“棗兒”為標題,并以“棗兒”貫穿全劇,讓老人與男孩圍繞“棗兒”進行對話,展開情節(jié):事情發(fā)生在鄉(xiāng)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開場的童謠表達了在“棗兒”中所融入的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男孩因“撿棗”而與老人邂逅;老人請男孩吃“棗兒”;算命先生給老人的兒子起名,以及兒子小時候尿尿的事情,都離不開“棗兒”;老人給男孩講“棗樹”的來歷,以及“一顆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鬧災荒時爺兒倆靠“僅剩的八十一顆棗兒”活命的故事,也都離不開“棗兒”;男孩要把“棗兒”帶回家,留給父親吃;結(jié)尾以“棗兒甜,棗兒香……”的童謠,與開場相呼應。結(jié)構(gòu)圖如下:一.童謠開場棗棗兒來歷呼感兒老人念兒子棗兒尿脖子喚動為二.男孩與老人邂逅棗兒尿樹親親線藏棗留父親人情索棗兒思父親吃巧克力三.童謠收場
3.討論解惑
①怎樣認識劇本的人物形象?全劇只有兩位人物出場:老人和男孩。老人:首先是老一輩的農(nóng)民形象。他一生勞作,不離鄉(xiāng)土,如今年邁,兒子離鄉(xiāng)外出,他繼續(xù)留守家園。老人的形象又是具有更普遍意義的老一代的長者形象:他滿懷親情,富有愛心,他關(guān)愛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愛尚年幼的新一代;作為過來人,他念舊而又傳統(tǒng),面對生活的變化不失愛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男孩:則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親,喜愛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處處表現(xiàn)了兒童純真可愛的天性;他的父親在城里又有了一個家,他愛吃巧克力并盼望父親帶巧克力回來,則顯示了男孩成長環(huán)境的鮮明時代特征。劇中還有兩個未出場的人物: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老人的兒子(棗兒):不再像老一輩那樣,終身不離鄉(xiāng)土,而是遠離故鄉(xiāng)和親人,闖蕩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親:離開鄉(xiāng)村而定居于城里,拋棄了舊家而另成了新家。這兩個人物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了社會的變化。
②劇本是怎樣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感情的?
1、個性化的語言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感情。劇中的人物語言個性鮮明,真實自然,具有濃郁的感情色彩。例如,老人的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情味,具有長者之風而又有很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很強的人生滄桑感?!袄献觽€兒大,兒子個兒能小嗎?”體現(xiàn)出老人樸實自豪與典型的鄉(xiāng)土語言。例如,“(捏捏男孩的臉)爺爺小時候,還不跟你一樣?臉皮兒像這青棗,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過去了——快吃棗兒吧(從匾子里挑了顆熟透曬干的棗兒)你吃這顆?!贝司涞莱隽死先说娜松鷾嫔8小!埃▽梼翰粮蓛簦┙o,嘗嘗。男孩默默地接過。吃吧,樹上的棗兒多著呢!”老人的語言表現(xiàn)了長者對小孩的疼愛,而且隨著他與男孩交往的深入,這種疼愛的感情表現(xiàn)得越來越強烈。男孩的語言則顯得純真活潑,稚嫩可愛。例如,“和你的臉一樣,皺巴巴的”表現(xiàn)了男孩的天真可愛頑皮。又如,“迷路了吧?(見老人沉默默,自語)不會的。這棵樹好大好大,會老遠就瞧見了,棗兒叔叔哪兒會看不見?”寫出了孩子對棗兒叔不回家的困惑,表現(xiàn)了男孩的一顆純真稚嫩的心。從兩人的對話中,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內(nèi)心情感。劇中的舞臺提示雖然文字很少,但對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些舞臺提示大都是人物動作、表情的簡要說明,例如,寫老人“威嚴地”“命令”“驀然溫和”“將棗兒擦干凈”“撣去男孩身上的灰塵”“清清嗓子”“心事重重”“愣住,繼而激動不已”“緊緊摟住男孩”“將棗兒塞進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棗兒咀嚼”,等等,都傳神地寫出老人對男孩的疼愛,以及他在與男孩交談過程中的感情變化。劇本中的情節(jié),如老人向男孩講兒子“棗兒”一名的來歷,兒子小時候在老人脖子上撒尿并在“棗樹”下尿尿的情形;給男孩講“棗樹”的來歷.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鬧災荒時靠“棗兒”活命的故事;男孩要把“棗兒”帶回家給父親吃;老人與男孩拉勾發(fā)誓,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感情。
《棗兒》一劇以情感人。全劇重在寫情,寫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親情,寫老人與男孩之間的感情,寫老人的故鄉(xiāng)之情和對以往歲月的懷念之情。
③怎樣理解劇中的象征手法?全劇運用了象征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皸梼骸笔怯H情的象征,是故鄉(xiāng)的象征,也是傳統(tǒng)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園的象征。全劇以“棗兒”為線索貫穿劇情,借“棗兒”牽系和寄托人物的感情:老人和男孩因“棗兒”而相遇.而親近,又因“棗兒”而引起他們對親人的思念和呼喚。劇中寫的是老人和男孩因“棗兒”而發(fā)生的一段交往,但其內(nèi)涵卻是對當今社會狀態(tài)以及各代人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隱喻,一種象征?!皸梼骸彼鄣睦先说母星楹徒?jīng)歷,代表的是親情和歷史,也代表一種文化傳統(tǒng).一種生活方式;“棗兒”所牽涉的老人與男孩的情感困惑,以及老人與兒子.男孩與父親等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是當今社會的縮影,喻示的是社會轉(zhuǎn)型期人們普遍面對的現(xiàn)實:在劇烈深刻的社會變革中,人們的情感心態(tài).思想觀念.生存方式.精神歸宿都面臨著嚴重的考驗。劇本巧妙地運用象征手法,賦予了“棗兒”以豐富而深刻的社會內(nèi)涵。劇中有不少臺詞和情節(jié)富有象征意味。
例如,老人說:“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噢,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逼渲小奥圆拍艹猿鰝€甜味”一句,所要表達的意思并不僅是對吃棗而言,也不是對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隱含的是對既往歲月.對傳統(tǒng)生活.對精神家園的感情。男孩說棗兒叔叔不回家,是“迷路了吧?”這“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又如,男孩談起父親會給他帶回巧克力,在這一細節(jié)中,“巧克力”具有與“棗兒”相對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內(nèi)涵,“棗兒”是傳統(tǒng)生活的象征,“巧克力”則是現(xiàn)代生活的象征。在劇本中,諸如此類的臺詞和細節(jié)描寫,還有很多。
④怎樣理解劇本的思想內(nèi)容?劇本的思想內(nèi)容具有雙重性、雙向性和多樣性。雙重性:劇本的思想內(nèi)容,在表層上,表現(xiàn)的是牽動人心的深切親情,一位老人與一個男孩的純真情義,以及老一輩的深厚鄉(xiāng)情;但在深層,表現(xiàn)的是人們在社會變革中的情感動蕩.人生變化和生存考驗,等等。雙向性:劇中感人至深地描寫了老人對兒子和男孩對父親的親情,老人與男孩之間真摯感情,以及老人對以往歲月的懷念。劇本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實際上有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它既表現(xiàn)了深摯強烈的至愛親情,也反映了家庭關(guān)系的必然變化;既表現(xiàn)了對以往歲月的懷念,也反映了社會變革的必然趨向;既表現(xiàn)了人們對傳統(tǒng)的依戀.對精神家園的尋求,也反映了傳統(tǒng)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其中有迷茫,也有清醒;有困惑,也有企盼;有對往昔的眷念,也有對未來的呼喚。
多樣性:劇本的思想內(nèi)涵十分豐富,因此可以有多樣化的理解。例如這樣一些看法:劇本表現(xiàn)了感人至深的親情,也表現(xiàn)了老一輩的深厚鄉(xiāng)情;反映了當今社會家庭關(guān)系的變化,呼喚人們的溫暖親情和心靈溝通;反映了現(xiàn)代化過程中,青壯年離開鄉(xiāng)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園的農(nóng)村狀況;表現(xiàn)了社會變革時期傳統(tǒng)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以及人們對傳統(tǒng).對精神家園的追尋;表現(xiàn)了社會的深刻變遷,企盼和呼喚人們認識和適應時代發(fā)展帶來的變化,走出家園.走出封閉.走出傳統(tǒng),而邁進現(xiàn)代社會的新生活……如此等等,都是劇本思想內(nèi)容的應有之義。
【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主要弄清三點:①本課的基礎(chǔ)知識;②理解劇中人物形象及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③“棗兒”在劇中的作用;④象征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⑤劇本的思想內(nèi)容。
【同步練習】
1.填空:(1)舞臺說明,也叫”____”,是由于演出的需要,穿插在劇本里的一些文字,內(nèi)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服裝、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上下場等。(1)舞臺提示;說明性;人物表、時間、地點、道具、布景、表情、動作
一、細讀課文,探究下面的問題。1.老人有幾次回憶起兒子棗兒小時候的事?他對男孩又是什么態(tài)度?他的這些回憶和態(tài)度反映出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想要借棗兒表達一種什么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課文開頭和結(jié)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謠,讀一讀,想想它在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劇中有不少富有象征意味的臺詞,不能只按字面理解??梢宰寣W生仔細體會。回答以下臺詞中加橫線的句子的象征意味。4.男孩:(接住,看棗)爺爺,這熟棗兒和你一樣。老人:和我一樣?男孩:和你臉一樣,皺巴巴的。老人:(捏捏男孩的臉)爺爺小時候,還不跟你一樣?臉皮兒像這青棗,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過去了——快吃棗兒吧。(從匾子里挑了顆熟透曬干的棗兒)你吃這顆。男孩:(拿起熟棗兒放進嘴里)還是皺巴巴的甜呢。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誰要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男孩:棗兒叔叔啥時候回來?老人:不知道。男孩:迷路了吧?(見老人沉默,自語)不會的。這棵樹好大好大,會老遠就瞧見了,棗兒叔叔哪兒會看不見?(見老人不語)爺爺,你怎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男孩:爹回來會帶巧克力,巧克力你吃過嗎?可好吃了!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會來了。男孩:來呢,你的棗兒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拓展】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送花》
奧斯勒
生活的真諦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記了,于是這才有點奧妙。
故事是由一個守墓人親身經(jīng)歷和看到的。一連好幾年,這位溫和的小個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個不相識的婦人的來信,信里附著鈔票,要他每周給兒子的墓地放一束鮮花。后來有一天他們照面了。那天,一輛小車駛來,停在公墓大門口,司機匆匆來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說:“夫人在門口車上,她病得走不動,請你去一下?!币晃簧狭四昙o均孱弱的婦人坐在車上,表情有幾分高貴,但眼神已哀傷得毫無光彩。她懷抱著一大束鮮花?!拔揖褪莵啴敺蛉?,”她說,“這幾年我每禮拜給你寄錢……”
“買花。”守墓人應道。
“對,給我兒子?!?/p>
“我一次也沒忘了買花,夫人。”
“今天我親自來,”亞當夫人溫存地說,“因為醫(yī)生說我活不了幾個禮拜了。死了倒好,活著也沒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兒子,親手來放這些花?!?/p>
小個子守墓人眨巴著眼睛,沒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決定再講幾句。
“我說,夫人,這幾年您總寄錢來,我總覺得可惜?!?/p>
“可惜?”
“鮮花擱在那兒,幾天就干了,沒人聞,沒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別見怪。我是想起來自己常跑醫(yī)院、孤兒院,那兒的人可愛花了。他們愛看花,愛聞花。那兒都是活人??蛇@兒墓里哪個活著?”
老婦人沒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會兒,默默禱告了一陣,沒留話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話大直率,大欠考慮,這會使她受不了。
可是幾個月后,這位老婦人又忽然來訪,把守墓人驚得目瞪口呆;她這回是自己開車來的。
“我把花都送給那兒的人們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著,“你說得對,他們看到花可高興了,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轉(zhuǎn)了,醫(yī)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覺得活著還有些用處!”不錯,我發(fā)現(xiàn)了我們大家都懂得卻又常常忘記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能表現(xiàn)“死了倒好,活著沒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婦人覺得“活著沒意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老婦人的病好轉(zhuǎn)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結(jié)尾處說“我發(fā)現(xiàn)了我們大家都懂得卻又常常忘記的道理”。根據(jù)小說的內(nèi)容,在下面橫線上補充一句話,說明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小說中寫了“故事是由一個守墓人親身經(jīng)歷和看到的”這句似乎無關(guān)緊要的話,主要是為了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B.“那兒都是活人??蛇@兒墓里哪個活著?”在守墓人看來,人活著就應該多關(guān)心那些活著的人們,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說主要運用語言和動作描寫來表現(xiàn)老婦人,其形象雖有些模糊卻表現(xiàn)了作者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
D.小說主要是通過對話來展開情節(jié)的,在簡潔的對話中交代了事情的經(jīng)過,顯得簡練而豐富。
E.這篇小說構(gòu)思精致,情節(jié)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