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31八年級語文景陽岡武松打虎。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景陽岡武松打虎,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景陽岡武松打虎》
施耐庵《水滸傳》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悉課文的內(nèi)容。
2.學會分辨事情的前因后果。
3.了解武松勇敢無畏、豪邁倔強的性格。
【重點難點】
1.重點:熟悉課文的內(nèi)容,武松勇敢無畏打虎的故事與保護野生動物并不矛盾。
2.難點:學會分辨事情的前因后果。
【課文提示】
1.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
2.《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白話小說。它用宋江為首的農(nóng)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失敗的過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和殘暴,揭示農(nóng)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3.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說通過故事情節(jié)來展示人物性格;作者往往根據(jù)人物性格的發(fā)展來虛構事件,組成故事情節(jié)。
4.小說中人物的活動,不能離開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的客觀因素??傊?,環(huán)境描寫的目的,就是為了襯托人物的性格特點,并且給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供背景和場所。
【正音正字】
篩shāi 綽chuò 踉蹌liàngqiàng 胯kuà 肐(胳)gē 霾mái 麋mí 醇chún
【詞語積累】
半夜三更結伙成隊踉踉蹌蹌無形無影腥風血雨
【初學課文】
1.十分鐘閱讀課文,了解小說內(nèi)容,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2.一問一答,初步掌握課文內(nèi)容:
①簡單敘述“武松打虎”的梗概。
②簡單概括課文內(nèi)容。
本文通過武松不顧“三碗不過岡”的勸戒,暢飲十八碗酒后毅然獨上景陽岡,在哨棒打折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勇敢無畏、豪邁倔強的性格。
③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武松武藝高強、力大無比的語句。
④武松打虎的細節(jié)描寫非常精彩。請找出描寫武松打虎的動詞,說說它們的作用。
“閃”“躲”“閃”,寫出武松機智地挫損了老虎的威風。
“掄起”“劈”“揪”“踢”“按”“揪”“打”,一連串動詞,寫出武松迅速、準確給予猛虎致命的打擊,表現(xiàn)出武松的機智勇敢,武藝高強。
⑤為什么作者要詳細描寫武松喝酒的情節(jié)?它與故事和人物有哪些聯(lián)系?
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了武松機智豪邁、無所畏懼的性格。
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十八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相勸,武松反而誤解了。這樣,情節(jié)曲折而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執(zhí)著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讀了印信榜文”后怕退回酒店讓人恥笑而冒險前進、最終打死老虎作了鋪墊。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施耐庵的生平和《水滸傳》的成就。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jù)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武松讀了印信榜文”后,有什么心理活動?其作用是什么?
“武松讀了印信榜文”后的心理活動是:確信岡上有虎,想退回酒店又怕人恥笑,因此決心冒險前進。
其作用是表明武松從懷疑到猶豫,再到堅決的思想歷程。
2.武松遇到猛虎后是什么心理?
武松遇到猛虎后,起初是大吃一“驚”,嚇出“冷汗”;后來拋棄幻想和雜念,堅決斗爭。
3.舉例說明哨棒對表現(xiàn)武松性格的作用。
武松一出場就“提了哨棒”。一個江湖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看到榜文確知有虎,“將哨棒綰在脅下”。明知山有虎,毫不退縮,準備戰(zhàn)斗,表現(xiàn)了武松的勇敢無畏個性特點。
“把那條哨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哨棒打折了,為下面赤手空拳打虎作進一步的鋪墊,更加突出武松膽識過人的英雄豪氣。赤手空拳與虎搏斗,才能把武松的英雄本色顯示出來。這樣寫還有奇峰突起的作用:“哨棒折做兩截”使人嘆息,打虎增添幾分兇險,讓讀者為武松擔心,于是險象迭生,情節(jié)轉(zhuǎn)折,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4.如何理解下列各句?
①酒家道:“你看么!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惡意,倒落得你恁地說!你不信我事,請尊便自行!”
店家告知景陽岡上有虎,可是武松不信。酒家無奈,只得“請尊便自行”。這樣刻畫了武松勇敢無畏、豪放倔強的性格特點,為下文打死猛虎鋪墊。
②那一陣風過處,只聽得亂樹背后撲地一聲響,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
“撲地一聲響,跳出”,非常形象地寫出猛虎出現(xiàn)時的出其不意和兇猛的神態(tài),反襯武松打死猛虎的英雄氣概。
5.武松打死猛虎后的“蘇軟”和“動彈不得”,是否有損他的英雄氣概?
沒有。
英雄與常人一樣會有恐懼感和疲勞感。武松與猛虎搏斗時非常緊張,并且花費了很大的精力。猛虎被打死后,他精神上放松了,自然會覺得“蘇軟”和“動彈不得”。這樣寫,不僅不會損害武松的英雄氣概,而且使英雄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
6.“盡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藝”。這句話表明武松打死猛虎決非偶然的原因是什么?
武松打死猛虎決非偶然的原因是:①敢拼敢搏的超人勇氣。②非凡的武藝和神力。
7.課文中的古風有什么作用?
通過對武松景陽岡打虎一事的描寫,渲染了老虎的兇猛,著重襯托武松機智、勇敢的英雄氣概。
8.武松這個形象具有什么個性特點?
武松是個豪爽強悍、具有英雄氣概、不乏忠厚仁德之心的形象。
9.用一個詞語介紹《水滸傳》人物的個性特點。
10.“武松打虎”的故事與保護野生動物,是否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
“武松打虎”的故事不是宣傳隨意殺戮野生動物,而是表現(xiàn)武松勇敢無畏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11.用五分鐘,講一個出自《水滸傳》的故事,然后寫成300字的文章。
【看幻燈片】
觀看連環(huán)畫《林沖》、《李逵元夜鬧東京》。
【課外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預習《范進中舉》,了解新課文的內(nèi)容,思考“學習建議”。
【教學后記】
相關知識
八年級語文臺階
第二單元第8課臺階1課時
授課時間月日第周星期第節(jié)課型新授課主備課人學習目標1、把握文章的情節(jié),理解父親的形象。
2、把握課文的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3、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nèi)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1、把握文章的情節(jié),理解父親的形象。
2、把握課文的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課前預習1、預習內(nèi)容和要求
(1)查找資料,了解作者李祥森。(2)借助工具書掌握本課重點字詞。(3)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4)回顧小說的有關知識。2、預習自測(1)聊聊你所了解的李祥森:(2)給下列劃線字詞注音:凹凼著落晌午硌涎水揩汗
舀米砌磚嘎籌劃黏性撬
胯骨尷尬過癮唿嗒熬住門檻
(3)解釋詞語:
尷尬:籌劃:
大庭廣眾:微不足道:
(4)文學知識積累:小說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分為四個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習過程與方法一、自主學習(一)檢查預習(二)學生自學自學內(nèi)容和要求:快速默讀課文,標示、批注關鍵語句,初步感知文意。1、用最簡潔的語言概述課文的內(nèi)容。(提示: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和情節(jié)的四部分結構進行復述。)
2、故事的敘述線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
3、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完整,請據(jù)此分析本文的結構層次。
二、精講互動(學生合作研討,積極回答,老師點撥)1、合作探究下列問題,理解人物形象:
(1)父親為什么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要造一棟高臺階的新屋?這表現(xiàn)出父親怎樣的心理和怎樣的性格?(2)父親為了修建新臺階作了哪些準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3)造新屋和造臺階的時候,父親是怎樣操勞的?畫出這些句子,體會父親的性格特征。(4)新屋造好了,可是為什么父親感到不自在、不對勁?(5)你是如何看待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2、寫作技巧探究:(提示:從文章詳略安排的角度入手,看看哪些地方詳寫,哪些地方略寫,為什么要這要安排?)三、達標訓練1、比較《臺階》和《背影》的異同之處。(提示:從立意和選材兩方面進行比較)
同:
異:
2、學完這篇文章,你一定有許話想對你的父親說,請用筆記下你最想對你父親說的話。
課堂小結本文的寫作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業(yè)布置1、完成本課配套練習。2、熟練掌握本課詞語,勾畫出你喜歡的精彩語句,并積累在摘抄本上。
3、課外尋找關于“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推薦書目:蘇童《父愛》、梁實秋《代溝》、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4、預習第9課《老王》。
課后反思
八年級語文背影
課題:《背影》
一、教學目標(三維):
(一)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二)理解關鍵詞句所表達的特殊感情。
(三)感受濃濃的父子深情。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住文中父親的語言、動作、形象的刻畫,指導學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蘊含的父子深情,啟發(fā)學生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2.縮短學生與作者的時空距離,使學生受到感染,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江蘇省揚州市人。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
(三)教師范讀課文
要求:1.聽準語音語調(diào),掃清文字障礙。
差使交卸狼藉簌簌典質(zhì)頹唐瑣屑
蹣跚迂腐
2.領會關鍵詞句,體會感情。
(四)整體感知,初步研讀課文
1.劃分文章結構
2.全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或者最感人的句子和場面,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四人一小組自由發(fā)言,說明被感動的理由,并互相描述,然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
例:
(1)父親送別兒子時說的幾句話。
(2)父親為兒子買橘子時的場面。
(3)父親信中的話。
(4)我眼中看到的父親的背影。
請學生將這幾處標出,并齊讀,體會父子深情。
3.討論: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xiàn)了父子間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抒發(fā)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
(這一道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只要說出中心內(nèi)容即可,不必拘泥于標準答案。目的在于培養(yǎng)整體感知和概括能力)
教學隨筆:
第1課《背影》教案
4.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問:本文是通過寫“我”與父親在車站的離別來表現(xiàn)父親的愛子之情的,為什么又要寫與此似無多大關系的第二、三段?
(1)明確:這兩段寫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為突出父親的愛子之情作鋪墊。當時,祖母去世,父親失業(yè),真是“禍不單行”。父親還賬缺錢,只好變賣典質(zhì);辦喪事要用錢,只好再去借錢。家中境況可想而知。喪事一畢,父子又要離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親背著沉重的精神負擔,還細致入微地關照兒子就更為感人。
(2)用低沉的語調(diào)齊讀這兩段文字。
5.文中四次寫到“背影”,組織討論,體會關鍵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組織小組討論:文章寫了幾次背影?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在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明確:
(1)①難忘背影②刻畫背影③惜別背影④再現(xiàn)背影
(2)(提示:找動詞、形容詞)如:“探”表明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了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把父親爬月臺時的艱難動作,寫得栩栩如生。
(3)有感情地朗讀第六段,體會作者在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蘊涵的深情。
(五)結束語
有人說,父愛如大海般深沉;有人說,父愛似天空般廣闊;也有人說,父愛像郁金香一樣凝重而含蓄。那么,我們該選擇一個怎樣的意象來界定文中的這位父親呢?讓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去走近這位父親,感受這份親情。
(六)布置作業(yè)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fā)的感情。
2.熟記生字的讀音、寫法和含義;在課文后的“字詞積累”中任選五個造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見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背影,這個背影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那些在默默操勞著、默默關心著我們的父親。這是一個怎樣讓人心動的背影呀!請大家拭去眼際感動的淚花,用我們的雙眼來捕捉這清晰的瞬間,用我們的心靈來感悟這博大的父愛吧!
(二)學習探究,繼續(xù)研讀課文
1.再讀課文,圍繞“五句話”和“四次流淚”進行課堂討論交流。
提問:
(1)送別過程中,父親共說了幾句話?這幾句話有什么特點和含義?
①“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明確:是對兒子的勸解和寬慰。
②“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
明確:“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nèi)ゲ缓谩笔钦f叫別人去不放心。體現(xiàn)了對兒子的深切關懷。
③“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p>明確:細心關照之后,又想起兒子路上口渴的問題。擔心橘子買來之后找不到兒子。
④“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明確:惦記兒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嚀兒子來信好讓自己放心。
⑤“進去吧,里邊沒人?!?p>明確:不讓兒子送他,催促兒子回車廂里去照看行李,事事為兒子著想。
小結:父親的話雖寥寥數(shù)語,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深刻地揭示了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深摯的愛。
(2)文章除了寫父親外,還寫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過什么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的?你認為作者當時的心情怎樣?表現(xiàn)出怎樣的感情?
睹家境、想父母——悲哀
望父買橘——感激
父子離別——不舍
再現(xiàn)背影——傷心淚(體貼父親)
以上問題,讓學生探究、討論、并交流,教師歸結。
(3)根據(jù)以上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你能具體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父子情”嗎?
提示:父親疼愛兒子,兒子體貼父親。(展示課件)
2.用低沉舒緩的語調(diào)齊讀最后一段,再次體會父子深情。
(三)總結全篇
提示:1.樸實的語言中飽含的感情。
2.抓住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特征敘事抒情。
3.深入體會這種“父子深情”。
(四)情感遷移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
1.提示:20世紀80年代初,這幅畫一經(jīng)發(fā)表,就感動了很多人。欣賞這幅畫,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你自己的體驗,說說他的感人之處。
2.小組討論后,各組代表發(fā)言。
(五)課外作業(yè)
一個山里的孩子寫道:“父親像一張弓,蓄一生之勢要把孩子射出大山?!蹦阋苍囍脦拙湫蜗蠡恼Z言來描寫一下養(yǎng)育你的親人。
板書設計
背影
朱自清
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回延安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回延安”,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八回延安
教學設想
1.由于這是一首距離學生所處年代較遠的詩歌,所采用的形式又不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因此應以“信天游”的歌曲藝術導入,對信天游的形式加以介紹,使學生在對信天游的感受之中走入課文。
2.在課文分析的過程中,對延安的歷史及當時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情況要詳加介紹,讓學生通過了解歷史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更好地理解全詩的主題。
3.課堂教學主要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進行,輔以朗讀方法的指導,通過朗讀促進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并進一步體會詩中運用比興、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的表現(xiàn)力量,學習運用比興的修辭方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了解“信天游”的歌曲形式、延安的歷史及作者情況,初讀課文,校正字音。
第二課時通過朗讀的方式分析詩歌內(nèi)容。
第三課時結合詩歌分析“信天游”的特點,并進行拓展練習——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愛聽歌、唱歌,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種距離我們這個時代較遠的歌曲形式,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陜北一帶的“信天游”。
“信天游”,顧名思義,即是一種隨心所欲任意發(fā)揮的民歌形式,又叫“順天游”,是生活在陜北的人們都熟悉的一種旋律,它奔放熱烈,感情濃郁,充滿了高原的蒼涼質(zhì)樸。
“信天游”的產(chǎn)生有很強的地域性。由于陜北地處高原,過去交通不便,這里的生產(chǎn)全靠驢、騾馱運,當?shù)厝税褟氖逻@種勞動的人稱為“腳夫”,腳夫們長期走在寂寞的山水溝壑間,便以唱歌自娛,這就是“信天游”。隨著時間的遷移,“信天游”逐漸變成陜北人表情達意的主要手段,人們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來表達。在陜北,隨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人們可以通過“信天游”來抒發(fā)各種情感,也可以用民歌形式來為日常生活服務:貨郎用歌聲來叫賣,農(nóng)民用歌聲來祈雨,逢年過節(jié)時用歌來慶祝、娛樂,男婚女嫁用歌來舉行儀式,甚至上墳哭靈時也以歌代哭。
被譽為勞動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內(nèi)容多與愛情婚姻有關。因此,“信天游”又被說成是“愛的海洋”。陜北人有句俗語:“信天游,不斷頭,斷了頭,窮人無法解憂愁。”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信天游”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這樣一種為大眾所接受的藝術形式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就以兩首流行最廣的“信天游”為例,請大家感受一下它的獨特韻味。
(教師演唱或播放歌曲《蘭花花》及《趕牲靈》的片段,學生通過欣賞歌曲初步體會信天游的曲詞特點,簡單談聽后感受。)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陜北人,還是外來的異鄉(xiāng)人,都會被這淳樸熾烈的歌聲所吸引,也正因為這樣,出現(xiàn)了許多以“信天游”形式寫成的詩歌,比如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賀敬之的《回延安》等等,這些詩歌的產(chǎn)生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賀敬之在1956年寫下的這首《回延安》,看看作者是怎樣采用“信天游”的表現(xiàn)形式以詩的語言來抒寫自己的情感的。
二、賀敬之與延安。
1.延安簡介。
由于國民黨的瘋狂圍剿,中國共產(chǎn)黨被迫開始長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紅軍萬里長征的最終落腳點。從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13年間,這里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整風運動、大生產(chǎn)運動、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響和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一直影響著中國幾代人的三種精神: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下面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屏幕展示):
“革命中的延安”,從抗日戰(zhàn)爭起,延安就一直處于戰(zhàn)爭的最前沿。全國各地的愛國青年紛紛奔赴延安進行抗日救亡運動。
“如火如荼的大生產(chǎn)運動”,由于國民黨的封鎖,在毛主席的號召下,延安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chǎn)運動。毛主席親自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p>
“偉人在延安”,與此同時,我們的領導也不忘對下一代的培養(yǎng)。
2.作者簡介。
賀敬之,1924年生于山東嶧縣一個貧農(nóng)家庭。在親戚的資助下讀完小學,考入師范學校??箲?zhàn)爆發(fā)后,流亡到湖北,入國立湖北中學。1939年在四川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赴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0—1946年,賀敬之一直在延安學習、工作,之后奔赴新的戰(zhàn)場。這首詩是作者1956年從北京回到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變化,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的。
(屏幕展示賀敬之照片。)
這就是給我們帶來這首精彩詩歌的作者——賀敬之。
介紹賀敬之的作品:
歌?。号c人合創(chuàng)新中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
詩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門峽——梳妝臺》《雷鋒之歌》。
三、課文分析。
1.學生放聲朗讀詩歌,注意字音。
白羊肚(d?。┭雍樱▂?醤) 柳林鋪(p???
糜 子(m?閕) 打發(fā)(fa) 油 饃(m?螅?
2.延安是以怎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賀敬之的詩歌中的?
延安是以一位“母親”的形象出現(xiàn)在詩歌中的。
具體語句:“母親延安就在這里”“母親打發(fā)我們過黃河”“母親延安換新衣”“再回延安看母親”等。
3.結合賀敬之的經(jīng)歷,談談你如何理解作者把延安比為母親。
賀敬之15歲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6歲到延安,可以說是吃延安的小米飯、喝延河水長大的,對延安有著特殊的感情。因此在作者的心目中,延安就是養(yǎng)育自己的“母親”。
4.詩歌主要通過哪些回憶表現(xiàn)了作者對延安母親的情感?
學生回答,明確五個部分:
回到延安、憶延安生活、親人團聚、看延安新貌、歌頌延安歷史。
(回、憶、聚、看、贊。)
5.既然作者稱延安為“母親”,在闊別了10年之后,必然有許多想對母親傾訴的情感,那么作者在詩歌中傾注了自己對延安的哪些情感?找出相關的部分,給大家讀一讀。
(學生在尋找這些內(nèi)容的同時結合朗讀進行,注意重讀的詞句及修辭。此處可結合學生的思路進行分析,分析的過程中進行片段的朗讀,朗讀形式多樣化,個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教師范讀穿插進行。)
(由于詩歌的形式及內(nèi)容距離學生比較遠,因此在引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對于母親的情感來幫助理解作者對延安的情感。)
(朗讀過程中師生共同評價,從音準、節(jié)奏、情感三個方面進行。)
關于詩歌內(nèi)容、情感、修辭的分析(此處結合學生的分析靈活把握)。
這首詩分成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回延安的激動心情及與親人相會的場景。
久別延安,有如重返故里,心情萬分激動?!澳币辉~是詩人對自己內(nèi)心的暗示,可見詩人激動的程度。
再用幾個形象逼真的動詞“抓”“貼”,表現(xiàn)詩人見到延安時的感人情景,抒發(fā)了對延安的思念。思念的程度似乎還沒有寫夠,又用“夢里回延安”,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與真的回到延安相互映襯,表達了對延安那份無盡的思念。用夸張的“雙手摟定寶塔山”再次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為什么這么思念延安呢?后面的比喻句交代了原因:“母親”在這里,思想境界升華了。因為日思夜想的是“母親”,把對延安的熱愛表達出來了。見到了“母親”就是回到了家,“回家的感覺真好”。擬人句中的“唱”“笑”“招”盡情地渲染了歡樂的氣氛。此時的詩人,“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一頭撲在親人懷……”一個“撲”字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比千言萬語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是對昔日延安戰(zhàn)斗生涯的難忘的回憶。
詩中用“送”“迎”與前面的“唱”“笑”“招”相照應,將當年分別的場面再現(xiàn)到讀者的眼前。用“樹梢”“樹枝”“樹根根”比喻詩人與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親密程度,突出了詩人回到“家中”的感受。詩中用的一個非常好的比喻“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詩人如同羊羔一樣吮吸著乳汁,眼望著媽媽,是母親的乳汁養(yǎng)育了詩人,是延安的小米飯使詩人成長,寫出了延安熱火朝天的大生產(chǎn)運動,而詩人也正為能投身于其中而自豪。“手把手兒教會了我”,寫出母子親情?!案锩牡缆非f里,天南海北想著你”,表現(xiàn)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詩人將自己對延安、對革命的熱愛,化為母子間的至誠至愛,這種愛所包容的內(nèi)涵遠比單純的母子之情高尚得多。
第三部分,回到現(xiàn)實中來,具體寫與親人歡聚一堂的盛況。
詩人選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饃木炭火”,來寫親人歡聚的場面,既親切又真實。用夸張的手法寫窯洞內(nèi)外人之多。再用一個大特寫的鏡頭“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體現(xiàn)出老人的特征。用人人都知道的“雞毛信”借指抗日戰(zhàn)爭時的經(jīng)歷。
詩人回到“家中”,見到父老鄉(xiāng)親,想到延安為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立下的汗馬功勞,發(fā)自內(nèi)心地向延安人民表示真誠的感謝。老少三輩人濟濟一堂,歡聲笑語,真實動人的情景躍然紙上。
第四部分,喜看延安的新風貌。
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延安的巨大變化,表達了自己由衷的喜悅之情。這部分選取了最有典型性的形象,實實在在地勾畫出延安的新貌?!扒f條腿來千萬只眼”是夸張,表明變化之大,看也看不過來?!耙粭l條”“一座座”“一盞盞”“一排排”幾句排比,在數(shù)量上運用疊詞,有陜北方言的特色?!芭屎纭薄坝猴L”“換新衣”是擬人手法,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第五部分,對延安的贊美和展望。
“楊家?guī)X的紅旗啊高高的飄,革命萬里起高潮!”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飛越了較長的歷史跨度,概括了從延安寶塔山到天安門,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整個中國革命幾十年的戰(zhàn)斗歷程,贊揚延安人民前仆后繼,似滾滾的延河水奔騰向前,既歌頌了延安的光輝歷史,也展現(xiàn)了延安人民繼續(xù)為革命作出貢獻的美好未來。最后再用一個夸張句“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再次抒發(fā)了對延安的眷戀、熱愛之情。
這首詩的線索為“回延安”,圍繞這條線索抒發(fā)了對延安的熱愛和歌頌之情,感情真摯,感染力強。對這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應結合延安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地位以及延安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來理解,這樣我們就會領悟到詩人不僅僅是在歌頌延安,同時也是在歌頌中國共產(chǎn)黨,歌頌中國革命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另外,本詩所表達的對延安的歌頌也包含著對曾經(jīng)在延安指揮中國革命的黨中央以及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延安人民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樣的感情,不僅屬于作者個人,也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對革命圣地的無限向往。同時,作者在本詩中抒發(fā)的不僅僅是懷舊之情、頌今之情,更是展望未來的豪情。
四、分段落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分段安排:第一部分——男生
第二部分——女生
第三部分——教師
第四部分——全體同學
第五部分——師生共讀
五、總結這首詩歌的特點。
這首詩是賀敬之用信天游的形式寫成的,請同學們找一找信天游與我們平時接觸過的唐詩宋詞、現(xiàn)代詩歌有哪些不同之處??梢詮慕Y構、情感、語言、修辭等各方面入手分析。
(注:分析的過程中仍然要求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朗讀。學生分析,教師補充總結。)
這首詩歌的特殊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1.兩行一小節(jié),全詩共寫了33小節(jié),66行。詩中一般一節(jié)一韻,但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也常一韻連用數(shù)節(jié)。如第一部分6、7節(jié)寫親人相會時,連用了“帶”“來”“懷”三個韻腳。第三部分5、6節(jié)連用了“根”“任”“人”三個韻腳,第7、8節(jié)又連用了“花”“拉”“話”“花”四個韻腳,渲染了歡聚時的喜慶氣氛。尤其是第四部分2、3、4節(jié)連續(xù)用“鏡”“中”“平”“虹”“明”“風”等韻,大大強化了贊頌延安新貌的語氣,這些連韻之處,讀來朗朗上口,能使人“心潮逐浪高”。
2.大量使用了比興,而且努力使上句與下句在內(nèi)容上有切近的聯(lián)系?!皹渖覙渲涓?,親山親水有親人”,以“樹”起興,比喻詩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鄉(xiāng)親的血肉關系。如“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這兩句以羊羔吃奶喻戰(zhàn)士成長,就十分親切、自然,它不光寫出了延安母親對革命兒女的養(yǎng)育之恩,同時也寫出了革命兒女對延安母親的眷戀之情,藝術形象新穎動人。再如“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等,這里是比,運用得貼切、自然,增強了詩的音樂性?!鞍咨拇凹埣t窗花,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上句起興,又兼有描寫環(huán)境的作用?!皸罴?guī)X的紅旗啊高高的飄,革命萬里起高潮”,上句起興,使人聯(lián)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國擴展的革命形勢,下句緊接著使用夸張?!皷|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這里是興,聯(lián)想豐富,感情深切,具有陜北民歌信天游的風味。信天游中“興”的表現(xiàn)手法,往往給讀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間,使感情表達有更充沛的力量。
3.擅用修辭手法。擅用夸張也是信天游的一個特點,如詩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等句。擬人、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也是民歌中經(jīng)常采用的,它們?yōu)檫@首詩增添了親切、活潑的感情色彩。
4.運用疊字、口語,表現(xiàn)濃厚的地方色彩。疊字的大量運用,表現(xiàn)了陜北口語的特色。詩中的疊字詞語,有表事物的,如“樹根根”“羊羔羔”等;有表數(shù)量的,如“幾回回”“幾根根”“一口口”“一條條”“一排排”“一座座”等;有表情態(tài)的,如“緊緊”“飄飄”“團團”“高高”“滾滾”等;還有表顏色的,如“白生生”等。還有如“登時”“莫要”等陜北口語的入詩,都給人一種自然淳樸之感,為形象、生動地抒發(fā)詩人熱愛延安、贊美延安的強烈感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六、概括信天游的特點。
結構短小,感情熾烈,多用比興,語言質(zhì)樸。
七、拓展比較閱讀。
引導學生對詩歌的內(nèi)容、形式、情感等方面進行對比閱讀。
桂林山水歌
賀敬之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
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
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夢境呵,是仙境?
此時身在獨秀峰!
心是醉呵,還是醒?
水迎山接入畫屏!
畫中畫——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
招手相問老人山,
云罩江山幾萬年?
——伏波山下還珠洞,
室珠久等叩門聲……
雞籠山一唱屏風開,
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請看穿山明鏡里——
呵!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
祖國的笑容這樣美!
桂林山水入胸襟,
此景此情戰(zhàn)士的心——
是詩情呵,是愛情,
都在漓江春水中!
三花酒摻一分漓江水,
祖國呵,對你的愛情百年醉……
江山多嬌人多情,
使我白發(fā)永不生!
對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巖去赴神仙會,
招呼劉三姐呵打從天上回……
人間天上大路開,
要唱新歌隨我來!
三姐的山歌十萬八千籮,
戰(zhàn)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
紅旗萬梭織錦繡,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風沙呵黃河的浪,
春光萬里到故鄉(xiāng)。
紅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盡:千姿萬態(tài)“獨秀峰”!
——意滿懷呵,才滿胸,
恰似漓江春水濃!
呵!汗雨揮灑彩筆畫——
桂林山水——滿天下!……
附:《桂林山水歌》解析
《桂林山水歌》既是一首優(yōu)美的山水詩,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國頌。詩的開篇就把讀者引向一種讓人神往的藝術境界:“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神姿仙態(tài),如情似夢,山環(huán)水繞,令人陶醉。詩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
詩人沒有停留于單純描摹桂林山水上,而是借以抒發(fā)自己對于自然景物的獨特感受?!昂?!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祖國的笑容這樣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戰(zhàn)士的心——”“江山多嬌人多情,使我白發(fā)永不生!”寄情山水,心潮起伏,進而抒發(fā)一個革命戰(zhàn)士對祖國的深摯感情。正因為詩人是以戰(zhàn)士的眼光、戰(zhàn)士的胸懷去感受和描繪桂林山水的,因而他筆下的就不僅是山水,其中還有“對此江山”油然而生的那一股強烈的自豪之情。景美情深,詩人很好地繼承了我國古代山水詩借景抒情、以形傳神的手法。
詩的結尾更是神來之筆:“——意滿懷呵,才滿胸,恰似漓江春水濃!呵!汗雨揮灑彩筆畫——桂林山水——滿天下!”詩人以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深情贊美偉大的祖國和英雄的人民,讓人們仿佛透過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為壯麗的圖景:全國人民正在運用彩筆,揮汗如雨,到處創(chuàng)造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這是詩人戰(zhàn)士情懷的流露,有著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閃光。
這首詩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詩人為探索我國新詩發(fā)展的道路曾采用過多種詩體形式。他的政治抒情詩大多采用馬雅可夫斯基的“階梯式”和熱情奔放、約束較少的自由體,抒情短章則常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歌體。《桂林山水歌》歌詠桂林山水,顯然適于采用清新明快、委婉抒情的民歌體,以構成一種近于詠嘆調(diào)的形式。詩人嫻熟地運用陜北民歌“信天游”的調(diào)子,可與另一名篇《回延安》相媲美。一贊南方桂林山水,一贊北方革命圣地,同曲異彩,令人稱頌。詩句均由兩行一節(jié)組成,語言自然流暢,有如行云流水,音韻節(jié)奏和諧,便于吟詠歌唱。此詩因其意境、音韻俱佳,思想、藝術均有獨到之處,在賀敬之的抒情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布置作業(yè)。
賀敬之用“信天游”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式為我們帶來了一首經(jīng)典的好詩,請同學們課后模仿《回延安》的形式,試著創(chuàng)作一首信天游,要注意體現(xiàn)信天游的特點。
九、結語。
賀敬之在闊別延安10年之后驚喜地感受到了延安母親的巨大變化,他希望“光榮的延河”永遠在前頭?,F(xiàn)在,近50年過去了,作者的愿望有沒有實現(xiàn)?很顯然,處于西部邊陲的延安以及其他西部許多城市都沒有發(fā)展起來,不僅是賀敬之,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希望看到延安的發(fā)展,西部的發(fā)展。伴隨著西部大開發(fā)的腳步,我們希望延安這個革命根據(jù)地再次輝煌!
板書設計
回延安
賀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