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處處有美景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5-27《有幾瓶牛奶》教學設計(北師大版)。
《有幾瓶牛奶》教學設計(北師大版)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P79—8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加法。
2.借助擺小棒、撥計數(shù)器的直觀操作活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并理解“湊十”的計算策略和“滿十進一”進位的計算道理。
3在具體的計算中,同時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用“湊十法”解決9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滿十進一”的進位道理。
教學準備:小棒、課前預習單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體會“10”。
1.出示兩組口算題(一組得數(shù)是10,一組是10加幾),用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shù)。
2.通過讓學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復習“湊十歌”和“10加幾就是十幾”。
3.出示兩題生活問題“買鉛筆”和“買橡皮擦”,再次體會“10”。
3.師引出:這個“10”很有意思,生活中經常用到它。
4.展示課前的作業(yè)單:用你喜歡的圖形表示“9+1”。
師小結:看來,計算的時候,我們可以數(shù)數(shù)的方法,也可以用畫圖,還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哦。
(設計意圖:設計得數(shù)是10的加法和10加幾就是十幾的兩種練習題,進一步體會“10”,為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找到了生活經驗的支撐,尊重以學生的原有認知和生活經驗出發(fā),為本課時9加幾的計算方法——“湊十法”做好鋪墊,同時把數(shù)學中的10與生活中的10建立聯(lián)系,體會方便、簡便。)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笑笑家也在超市里買了2盒牛奶,每盒都是10瓶的,喝了幾天后,我們來看一看第一盒有幾瓶?第二盒呢?
2.學生試著提出問題,教師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一共有幾瓶牛奶?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達到課標中提出的“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第一學段的目標。)
三、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一)列式解決問題:一共有幾瓶牛奶?9+5=14
(二)動手操作,驗證9+5=14。
1.擺小棒
方法一:數(shù)出來的,9根接著往下數(shù),10,11,12,13,14,一共有14瓶牛奶。
方法二:從5根小棒里拿出1根和9放在一起,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
方法三:從9根小棒里拿出5根和5放在一起,再加上剩下的4根就是14根。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說出“湊十”的過程,讓多個學生說,如學生說不出來,出示課件的示范,再引導學生說。適時拋出疑問:①為什么要從5里拿出1和9放在一起,怎么不拿出2,拿出3呢?②為什么要從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怎么不拿出6,拿出7呢?
2.引導學生明確:湊成10再加上零散的比較好算。
3.教師小結:看來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中的事情聯(lián)系得真的很緊密。
4.梳理過程,掌握“湊十法”。
通過回顧擺小棒的過程,梳理出兩種“湊十”,對比哪種更簡單。
(三)借助計數(shù)器,理解“滿十進一”。
1.教師談話引出笑笑想用計數(shù)器算出9+5=?,可是遇到了問題。
2.結合課件展示,進一步明確:9個珠子和5個珠子不能都放在個位,①個位滿十,變成十位上的一個珠子,②十位上原來沒有珠子,現(xiàn)在有了1個珠子。③十位上的1個珠子和個位上的4個珠子合起來就是14,所以9+5=14。
3.對比方法,理解算理。
教師引導學生對比擺小棒得出的“湊十法”和撥計數(shù)器都是要做到10個一就是1個十,也叫做“滿十進一”。
(四)通過圈一圈,運用“湊十法”
先引導學生讀懂圖意,獨立嘗試解決圈一圈,算一算,體會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更簡便。
(設計意圖:分三個層次掌握算法并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1.重視借助對小棒的直觀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計算道理,重點放在通過擺小棒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湊十法”的兩種方法(拆小數(shù)和拆大數(shù))。2.直觀演示計數(shù)器的計算過程,理解10個一就是一個10的滿十進一的道理。3.通過圈一圈建立9加幾的數(shù)學模型——湊十。)
四、課堂回顧,總結收獲。
引導學生對今天的數(shù)學學習進行梳理,引出“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顧,梳現(xiàn)出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多種方法。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算法,逐步從直觀過渡到算式,明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靈活應用,鞏固提升。
1.P80練一練第1題:圈一圈,算一算。
2.P80練一練第4題:算一算。并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知識的鞏固必須通過不斷的練習而得,因此引導學生理解圈一圈的目的并鞏固9加幾進位加法的計算過程。)
六、布置作業(yè),強化算法。
P80第2,3,5題。
(設計意圖:布置與課時相關的練習作業(yè),是一種練習的鞏固,想通過一定量的練習讓學生掌握并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略
精選閱讀
有幾瓶牛奶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有幾瓶牛奶”,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進入小學已經有三個多月了,你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知識,今天張老師找來了幾道計算題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zhàn)嗎?
要求:請看大屏幕,看算式直接說得數(shù),誰算得快誰獲勝!
算式:9+1+49+1+65+5+99+7+1
誰來說說9+7+1你是怎樣算的?根據(jù)學生說的方法,搶答:1+8+9
大家算的真快!原來要想算得快我們就要想辦法把數(shù)字湊成十,這樣就找到了快速計算的小竅門了??磥韺W習中我們要多動腦筋想辦法找到簡單方法來解決難題。
二、探究新知,討論計算方法
1、今天笑笑拿了兩盒牛奶到福利院看望那里的爺爺奶奶,出示書中圖片:你從圖中找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左邊盒里有9瓶牛奶,右邊盒里有5瓶牛奶。
師:那么笑笑一共拿去了幾瓶牛奶?今天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有幾瓶牛奶
2、分析問題列出算式并且許多學生已經知道結果等于14.
3、探索算法
師:你們同意這個結果嗎?那么9+5=14,你是怎樣算出結果的?能借助手中的小棒擺一擺,說一說,向大家證明這個結果嗎?看看誰想到的方法多?
學生操作活動,用小棒擺一擺,邊擺邊說,教師巡視捕捉資源。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聽有哪些驗證方法。在匯報或聽取匯報的時候,希望每個孩子能仔細聽,如果有不同意見,要等同學們匯報完再提出來。
學生用教具展示,老師板書這幾種方法,可能出現(xiàn)的計算方法有:(老師接著學生的教具演示圖進行板書)
(1)數(shù)一數(shù)
(2)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把5分成1和4,9+1=1010+4=14所以9+5=14
(3)拆大數(shù),湊小數(shù):把9分成5和4,5+5=1010+4=14所以9+5=14
(4)類推法:把9看成1010+5=15所以9+5=14
4、鞏固算理,強化湊十法
師:通過大家的動手操作,我們驗證了9+5=14是正確的。大家還想到了好幾種計算方法,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他們都先湊成了十
師:這種方法挺巧妙的,所以我們可以給這種方法取個什么名字呢?(生答:湊十法)
剛才同學們講到了兩種湊十法,你喜歡哪種湊十法,能把這種方法再說一說嗎?
(學生先自己練習,再進行全班練習)
師:剛才的學到的湊十法和剛上課時我們的練習題有什么聯(lián)系?
(出示開課的練習)
生:今天學習的9+5我學會了利用了湊十法計算我們可以先拆分變成9+1+4或者5+5+4變成原來學過的算式,就能湊十很快算出得數(shù)。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師:剛才同學們一起學習找到了計算9+5的好方法,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下面還有好多這樣的問題,看看你們都能找到好方法解決嗎?
出示P80練一練第一題,讀題目要求,問:什么意識?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法請學生匯報。
2、出示P79頁圈一圈、算一算
團結就是力量,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又順利的解決了第二個問題,讓我們趕快進入第三個問題。齊讀要求,自己能解決嗎?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完成的孩子主動給大家說一說。
3、解決問題P80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9加幾的加法,你覺得和以前9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樣。(進位了)師板書:進位加法。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教學反思:本次呈現(xiàn)的是重建課的教案,在沒有進行集體看課指導之前,做過初建課試講,把原來的教案推翻重寫,然后用這個教案又進行了最后的重建課。
我的設計思路:
1、開課的口算練習為探究9+?的計算鋪墊,初步感受湊十的快捷和簡便。
2、操作感受,體驗9+?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體驗湊成十的過程,進一步感受湊十的簡單、快捷,為今后學習其它計算題做好準備。
3、鼓勵算法多樣化,這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思想,提倡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但本課重點指導湊十法。
4、分解難點,把書中指導學生用滿十進一的撥計數(shù)器的方法這個難點放到下一課感受體驗。
自己初建課后感覺效果良好,但是經過集體看課和研究后感覺到教學過程還有個別地方需要再進行加工修改,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能感受到自己研究的樂趣及獨立探究出知識的成就感。
點評后修改:
1、開課去掉口算題,投影出示一堆雜亂擺放的牛奶瓶,提問:有多少瓶牛奶?怎樣數(shù)的快?讓學生迫切感受十個圈一起數(shù)的快。
2、制作兩個能裝十瓶牛奶瓶的盒子教具,分四組出示讓學生數(shù)出共有幾瓶牛奶。
第①組一盒10瓶另一盒4瓶
第②組一盒9瓶另一盒5瓶
第③組一盒8瓶另一盒6瓶
第④組一盒7瓶另一盒9瓶
通過教具模型的操作,學生進一步感受先把一盒湊十就能很快知道共有幾瓶牛奶。
3、從教具模型抽象到擺小棒操作。用小棒代替牛奶瓶擺一擺,分一分,感受湊十的方便,同時抽象出計算方法。
4、本課只體驗湊十法,因此不必比較哪種湊十法更加簡便。
《有幾瓶牛奶》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幾瓶牛奶》”,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有幾瓶牛奶》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處理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2、通過實際地動手操作,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
3、通過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9+?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今天是小花(貓)9歲的生日,好朋友們都來給她開慶祝會,他們有送蛋糕的,有送鮮花的。小狗點點提來了牛奶,以示慶賀。數(shù)一數(shù),有幾瓶??粗」伏c點的禮物,兩手空空的小兔飛飛覺得很不好意思,她趕緊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來了,小朋友,你們數(shù)數(shù)看,她提了幾瓶牛奶?(電腦演示情境)
2、小花看著點點和飛飛提來的禮物,高興地數(shù)了起來。
3、小朋友,根據(jù)畫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
生1:點點提來9瓶,飛飛提來5瓶,他們一共提來幾瓶牛奶?
生2:點點比飛飛多送幾瓶?
生3:飛飛比點點少提幾瓶?
4、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共同來解決“小花現(xiàn)在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好嗎?
二、教學互動活動。
1、活動一。
(1)看畫面說圖意,指導學生根據(jù)畫面復述圖意。
生1:小狗點點送來9瓶牛奶,小兔飛飛送來5瓶牛奶。一共有幾瓶牛奶?
(2)根據(jù)復述的圖意,引導學生列算式。
你們剛才說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1:9+5=?
生2:5+9=?
(3)探索算法。
▲你們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幾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或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再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下面我們來聽一聽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決9+5=?在匯報或聽取同學們匯報時,希望能干的你能做到這兩點。
①認真仔細聽其他同學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等同學匯報完后提出來。
②匯報時如果用到小棒或圓片,最好能邊擺邊說。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shù)的,一共14瓶,9+5=14。
生2:我是接著9往下數(shù)5個數(shù),10,11,12,13,14。
生3:我左邊擺了9個小圓片,右邊擺了5個圓片,從右邊先拿1個小圓片和左邊的9個放在一起湊成10個,10個和右邊剩下的4個合起來是14個,所以9+5=14。
生4:也可以從左邊拿5個小圓片和右邊5個小圓片湊成10個,10再和左邊剩下的4個小圓片合并,10+4=14。
▲師根據(jù)生的口述來板書。
9+5=14
1014
▲比較幾種算法,你最喜歡哪種?為什么?
生1:我喜歡生3的方法,因為他把5分成了1和4。先算9+1湊成10,再算10加幾得十幾。
生2:我最喜歡第2種方法,接在9后面往下數(shù)。
▲小花看到你們這么喜歡幫助別人,她一定很高興,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花最喜歡你們的哪一種方法吧。
(電腦顯示生3,生4的湊十法。)
▲這種方法你覺得好嗎?
▲你能試著說一說嗎?(同桌學生相互說一說。)
2、活動二:故事延續(xù),方法遷移。
(1)剛才小朋友們幫助小花解決了問題,小動物們都很高興。小花還想請你們幫幫忙。
①比一比,算一算。
(電腦出示補充題:開火車)
9+1+19+1+29+1+3
9+1+79+1+89+1+9
9+1+49+1+59+1+6
②想一想,算一算。
9+3=7+9=
(2)分小組活動,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說一說或擺一擺,做好后再小組匯報交流。
3、活動三。
(1)圈一圈,算一算。
長頸鹿哥哥送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題,要求四人小組合作,每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選做一題,并把你的算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順利通過。
①學生看圖,圈一圈,獨立完成每一個小題。
②小組內交流,任選一小題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③小組代表匯報、展示,集體交流訂正。
(2)游戲活動。
“比比誰算得多”(電腦出示游戲情境圖)。
事先準備1~10的卡片,游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組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①看圖,明白游戲規(guī)則。
②以小組形式做數(shù)學游戲,如9+4=,同學間相互說出算式,同時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三、教學小結。
通過學習,你會計算9加幾了嗎?想一想,你還有哪些收獲?
板書:有幾瓶牛奶
9+5=
①數(shù)②9+5③5+9
∧∧
1454
有幾棵樹-北師大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幾棵樹-北師大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詳細介紹:
教案示例
有幾棵樹
教學目的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2.組織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3.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保護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
在實際中應用理解.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進行環(huán)保教育.
1.出示圖片:主題圖
2.教師談話
樹林中有一些小樹,分兩排種植,少先隊員大哥哥、大姐姐們要為小數(shù)澆水,第一排有8棵樹,第二排中了6棵樹,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們工需要為多少棵樹澆水嗎?
二、問題擺現(xiàn),體會計算多樣.
(一)教學“8+?”
1.根據(jù)問題,同學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
3.全班討論.(出示圖片:說一說1和說一說2)
(二)比較
1.計算對比
9+6=15
8+6=14
教師提問:你有什么收獲嗎?我們再看幾組,先計算,如果有收獲請你驗證你的想法,
如果沒有,請你繼續(xù)總結.
2.口算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結.
9加幾就減1,8加幾就減2.
5.反饋練習.比一比,誰算得快.(說一道,算一道,并說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圖片:擺一擺,算一算
(二)出示圖片:蝴蝶
(三)出示圖片:蜻蜓
(四)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蘊含的數(shù)學問題(如:種樹問題、游戲問題、銀行問題),
選一些挑戰(zhàn)性問題大家進行討論,并加以解決,使之深刻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四、課外研究.
7+()6+()
有什么辦法計算更快?
教學點評:
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故事情境,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掌握了多種算法,并知道哪種算法最簡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到了知識。教學中應注意練習的形式應多樣化,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探究活動
數(shù)學轉盤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8加幾的計算.
活動準備
一個形如下圖的轉盤(黑色圓圈及箭頭可轉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將轉盤懸掛在黑板(墻壁)上.
2.學生依次轉動箭頭,計算8與箭頭停住時所指數(shù)字的和.
有幾棵樹-北師大版
有幾支鉛筆-北師大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有幾支鉛筆-北師大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詳細介紹:
教案設計示例
有幾支鉛筆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身體驗利用身邊的物體擺一擺,說一說,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2.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地列式計算.
3.讓學生能夠說出生活中加法計算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地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啞劇
(一)教師談話:老師給你們演一個啞劇想看嗎?誰知道什么叫啞???對,老師不說話,你們看完后,你說一說我演了什么,好嗎?
(二)教師表演:左手拿2支筆,右手拿3支筆,做合起來的動作.
(三)教師提問:
1.誰說一說我演了什么?最后問大家一個什么問題?
(左手拿2支筆,右手拿3支筆,把它們合起來一共有幾支筆?)
2.誰會列式計算?(板書:23=532=5)
3.誰再帶大家讀一遍算式?
4.2、3、5分別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表示和起來的意思)
(四)小結:只要是把兩部分合起來就要用加法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加法.
(板書:加法的初步認識)
二、活動二:擺一擺
(一)教師在黑板上左邊擺1個桃子,右邊擺3個桃子.
教師提問:一共有幾個?說一說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13=4,一共有4個.(板書:13=4)
教師提問:還可以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31=4,一共有4個.(板書:31=4)
教師:這兩個算式都對,你喜歡哪個就用哪個.
(二)學生動手擺
教師:請你也擺一擺,說說1、3、4各表示什么?為什么用加法?
(三)出示圖片:擺桃子
三、活動三:理解圖意
(一)教師:再看一個啞劇愿意嗎?想一想這里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
1.出示圖片:汽車圖
2.你能根據(jù)你看到的來編一道題?你會列式嗎?
(二)再來看看這幅小鳥圖,自己想一想圖的意思,在書上寫出算式.
1.出示圖片:小鳥圖
2.集體討論小鳥圖的圖意.為什么用加法?
四、活動四:自編啞劇
教師:剛才你看了好幾個啞劇了,你想不想自己也編一個啞劇呢?
1.出示圖片:計算
請你挑出一道你喜歡的算式,然后根據(jù)這個算式編一個啞劇.自己想好了再和同桌說說好嗎?
2.誰愿意說說你編的啞???其他同學認真聽發(fā)言同學編的對不對、好不好,如果不對應該怎樣改一改.
五、活動五:尋找生活中的加法問題
教師:剛才大家編的啞劇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且都是用加法計算的.這說明在我們的身邊、家中、教室中有很多的加法問題.不信,咱們一起到小明家去看看吧!
1.出示圖片:生活圖片
請同學們4人一組說一說、算一算在這幅圖中,有哪些加法問題,怎樣列式?
2.集體討論.比一比哪組找到的多.
六、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對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看圖說圖意,并能列式計算,而且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加法問題.那你們說加法重要不重要?所以我們更要學好加法.
教案點評:
本課用學生感興趣的啞劇貫穿全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注意到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特點,設計從易到難、從形象到具體、從動到靜,具有很強的層次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活動
套圈
游戲目的
1.幫助學生提高簡單加法的口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游戲材料
1.用細鐵絲制成直徑為15厘米的圓圈10個;
2.用硬紙板畫成不同形狀的小動物四種,剪下來用鐵絲支撐好.
游戲程序
1.分組,每3位學生為一組.
2.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將用鐵絲撐好的4個動物模型放在離直線3米遠的地方.
3.學生依次站在直線后面向小動物投擲鐵圈,每人投3個.
4.一個學生投完,便按以下方法計分,算出自己的得分總數(shù):套中小貓,每個圈得1分;套中小雞,每個得2分;套中小鹿,每個圈得3分;套中小猴,每個圈得4分;套不中小動物,得0分;同組其余的學生驗算,得分高者勝.
有幾支鉛筆-北師大版
有幾輛車-北師大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幾輛車-北師大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詳細介紹:
教案設計示例
有幾輛車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2.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看圖能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
3.正確、熟練地口算5以內的加法.
教學重點
通過仔細觀察,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激趣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加法問題,給大家說一說?今天,小蘭和小明要去調查生活中的加法問題,你們愿意和他們一塊去嗎?
二、進入情境,探求知識
(一)出示圖片:主題圖1
1.教師:他們首先來到停車場,猜猜看,小蘭和小明會發(fā)現(xiàn)什么加法問題呢?
學生1:他們會發(fā)現(xiàn)一邊有2輛車,一邊有3輛車,一共有5輛車,23=5.
學生2:他們會發(fā)現(xiàn)一邊有3輛車,一邊有2輛車,一共有5輛車,32=5.
2.教師:他們說的都對嗎?
學生1:他們說的都對,因為小蘭是先數(shù)左邊的3輛,再數(shù)右邊的2輛,小明是先數(shù)左邊的2輛,再數(shù)右邊的3輛,不管怎么數(shù),都是5輛.
學生2:他們說的都對,因為他們站的位置不同,數(shù)的就不一樣,列式也不一樣,但是得數(shù)是相同的.
3.小結:因為他們站的位置不同,就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數(shù)是相同的,即32=5,23=5(板書:32=5,23=5)
4.觀察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兩個算式中3和2的位置變了,得數(shù)是相同的.
教師:兩個算式中交換3和2的位置,得數(shù)不變,也就是32=23.
(教師板書:32=23)
(二)出示圖片:擺一擺1
1.他們乘車來到了公園,看到一些美麗的鮮花,你們知道他們又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嗎?
2.我們先用小圓片代表花來擺一擺.同桌2人,一人擺,一人從不同的角度看,說出2個不同的算式.
3.反饋.
(三)出示圖片:小鳥圖
1.他們來到了大樹下,發(fā)現(xiàn)了幾只可愛的小鳥,你能寫出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嗎?
學生1:樹上有2只小鳥,樹下有3只小鳥,一共有5只小鳥,算式是23=5.
學生2:地上有3只小鳥,樹上有2只小鳥,一共有5只小鳥,算式是32=5.
(四)出示圖片:小兔子拔蘿卜
1.在返回的路上,他們看到路邊的地里,幾只小白兔正在拔蘿卜,你能給大家提一個加法問題嗎?
學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幾只小兔?
學生2:1個蘿卜加2個蘿卜等于幾個蘿卜?
學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幾只小兔?
學生4:上面有1個大蘿卜,下面有2小個蘿卜,一共有幾個蘿卜?
2.教師:你們提的問題真好,現(xiàn)在我們在小組內繼續(xù)提問,并討論解決所提的問題,一會兒匯報給大家.
3.小組活動并匯報.
(五)出示圖片:蠟筆圖
1.他們倆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加法問題,非常高興,想把今天看到的都畫下來.他們拿出蠟筆,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蘭的盒子里有5支蠟筆,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沒有.
2.教師:小明被難住了,要列出兩個加法算式,該怎么列呢?
學生:小蘭借給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從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從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圖片:排隊圖
1.教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小蘭和小明給我們出了一道題,想看一看嗎?
學生1:一共有10個小朋友.
學生2:小蘭排第7
學生3:從右邊數(shù),小蘭排第4.
學生4:從左邊數(shù),小蘭排第7,從右邊數(shù),小蘭排第4.
三、游戲:我擺你說.
學生2人一組,用1—5個小圓片,一個人擺,另一個人說出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
當學生提出兩邊各擺2個,列出的兩個算式一樣時,老師要說明:兩個算式相同時,只需列一個算式.
四、全課總結.
誰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們都有什么收獲?
教學設計點評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加法的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從一開始,就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問題,拉近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書本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接著,又創(chuàng)設了到生活中調查加法問題的情境,使數(shù)學的學習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學起來輕松而有趣。
2.給學生留下盡可能大的探索空間。
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接受的過程,更是一個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課堂上,為學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參與學習和探索的機會。如在“停車場”、“公園”,“小白兔拔蘿卜”等問題情境中,把問題交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不論是全班交流,小組交流還是同桌交流,都讓他們自主探索,老師不加干涉,使學生在這個廣闊的空間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3.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
心理學工作者的調查表明:兒童的動作發(fā)展在兒童智能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們指出,大腦指揮雙手,雙手又促進大腦,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手是大腦的老師”。在觀察鮮花圖時,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花,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含義。最后,讓學生做“我擺你說”的游戲,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含義,同時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獲得了良好的精神體驗。
探究活動
找朋友
游戲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準備
將所有5以內的加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戲過程
1.將口算卡片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
2.將學生排好順序.
3.兩個卡片中的算式結果相等,數(shù)字順序相反的為一組.一個學生說完,同組的另外
一個學生馬上要接著說.例如:一位同學舉出口算卡片“2+3”說:“我是2+3=5,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學則舉出“3+2”說:“我是32=5,你的朋友在這里.”
有幾輛車-北師大版
《拋硬幣》教學設計(北師大版)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拋硬幣》教學設計(北師大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92----93頁。
知識目標知識目標:在游戲活動中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斷能力、解決能力及學生間合作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根據(jù)實驗結果得出合理的結論。
教學準備:
1、CAI課件。
2、分小組:2人一小小組,6人一大小組。每大組一個組長,一個助手。
3、每兩人準備一個硬幣。
4、每小組一個罐子,罐里有6個乒乓球(3個白球和3個黃球或6個白球或6個黃球),每組兩張統(tǒng)計表(表1、表2)。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
有些游戲又好玩又有許多小秘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幾個這樣的游戲,好嗎?
你在游戲里能發(fā)現(xiàn)它的小秘密,你就是最棒的啦!
二、學習游戲,引導探索,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秘密。
游戲一:拋硬幣
1、看課件,問:小朋友們在玩什么游戲?(拋硬幣的游戲)
2、組織同學們玩拋硬幣的游戲。
每人拋三次,與同桌說說你每次的情況。
3、指名匯報情況。(請多幾位學生匯報)
我第一次是()面朝上,第二次是()面朝上,第三次是()面朝上。
師:根據(jù)剛才幾位同學的匯報,你想說些什么?
……
(引導小結:拋硬幣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情況呢?
(引導小結:硬幣只有兩個面——正面和反面,所以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這就是拋硬幣游戲的小秘密)
板書:有可能
游戲二:石頭、剪子、布
1、課件演示小朋友們在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
2、跟你的同桌玩一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猜5次,并說說每次結果有哪些可能。
1、指名匯報結果。(多請幾位學生匯報)
……
師:根據(jù)剛才幾位同學的匯報以及你自己的結果,你能發(fā)現(xiàn)這個“石頭、剪子、布”游戲的秘密嗎?
……
(引導學生回答:可能是我贏,可能是我輸,可能我們平手。)
老師小結:猜的時候,贏、輸、平手都是有可能的。這就是“石頭、剪子、布”游戲的小秘密。
游戲三:摸球游戲
(一)師:現(xiàn)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個罐子,每個罐子里都有6個乒乓球,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摸球游戲。
1、請同學們聽好比賽要求:
(1)、小組長做好記錄(每一小組發(fā)有一張記錄表,即表1),其他輪流摸球,每人摸一次。
(2)、助手協(xié)助小組長:要求摸球的時候,要閉上眼睛,一個同學摸完要做好記錄,再放進去,另一個同學才可以開始摸。小組長做好記錄,并統(tǒng)計好。
(3)、摸球的時候,不能爭,也不能搶,更不能讓球掉在地上。要有團結協(xié)作,互相謙讓的精神。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摸球游戲。
3、匯報結果。
師:請小組長匯報統(tǒng)計結果。
生1:我們小組摸到白球()次,黃球()次。
……
(根據(jù)匯報教師在在表格內填數(shù))
4、讓學生觀察表格中各小組匯報的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想一想為什么?
……(為學生留有時間思考)
2、請小組長把罐子的球全部倒出在透明的缸里,舉起讓組員及其它同學看,再說一說為什么小組的結果會有不同。
3、以小組為單位匯報“發(fā)現(xiàn)為什么不同”
如:我們小組有3個白球,3個黃球,所以我們有的摸到白球(2次白球),有的摸到黃球(4次黃球)。
我們小組全部都是白球,所以我們小組只能摸到白球(6次白球)。
我們小組全部都是黃球,所以我們小組只能摸到黃球(6次黃球)。
7、引導小結:有白球,有黃球,摸出1個球時,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
只有白球,摸出1個球時,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
只有黃球,摸出1個球時,一定是黃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
這就是摸球游戲的秘密。
板書:不可能
一定
(二)學以致用。
1、回答教材第92頁的問題。
2、完成教材第93頁“連一連”
(1)獨立完成。
(2)小組交流意見、想法。
(3)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還有另一種說法嗎?
如:淘氣的10個黃球,摸出1個球,一定是黃球,還可以說“不可能是白(或其它的顏色)球?!?/p>
游戲四:數(shù)字轉盤
1、師:這里有個數(shù)字轉盤,我們來玩“轉一轉、比一比”的游戲。
2、請聽規(guī)則:看老師轉兩轉,請你把轉到的數(shù)字填在你的表2上。
注意:轉第一次就要馬上把第一次轉的數(shù)填在其中一個數(shù)位上,再轉到第二個數(shù)時就填在另一個數(shù)位上,然后跟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誰的數(shù)大,誰就贏了。比三次。
3、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數(shù)轉,學生比較。
(課件演示:教師點擊那個數(shù)指針就轉到那個數(shù))
如選擇:46
38
79
4、師:說一說你能獲勝的策略(辦法)
指名回答
……
小結:在轉數(shù)的過程中,第一次轉到大的數(shù)(如7、8、9)就把它放在十位上,如果第一次轉到小的數(shù)(如0、1、2、3、4)就把它放在個位上,這樣取勝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可能性的問題。比如說:太陽從西邊出來是不可能的。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一定發(fā)生?什么事情可能發(fā)生?什么事情不可能發(fā)生?
……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
《拋硬幣》教學設計(北師大版)
丑小鴨(北師大版) 教學設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丑小鴨(北師大版) 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丑小鴨
龍爪小學楊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聚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啟發(fā)式、討論式、自學式、以讀代講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丑小鴨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從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思想行為,即:面對別人的嘲笑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棄;別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從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2、從丑小鴨出生后的不幸遭遇,理解為什么丑小鴨會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精彩兩分鐘:(講成語故事)
二、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丑小鴨這一感人的童話故事,通過學習,我們學
會了11個生字,并且知道了這是一個關于一只()變成()的故事。
2、這節(jié)課,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丑小鴨會遇到什么樣的遭遇?它的心情
會怎樣?它的命運又將如何?)同學們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我們將在這節(jié)課共同
學習。
三、新授。
師:通過昨天的學習,你們覺得丑小鴨真的丑嗎?(丑、引讀:他的毛嘴巴身子美:引讀:竟是的羽毛,脖子,張開的翅膀。)你從哪些詞語、句子看出來的,哦,原來他小時侯是丑的,長大了變的美麗了,那么,它從丑到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他的成長幸福嗎?隨之板書:丑美
(一、)體驗丑小鴨的不幸遭遇。
師:帶著這兩個問題咱們一起來讀讀第3、4自然段。
1、師:讀了課文你覺得丑小鴨來到世界上生活的幸福嗎?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知道的?現(xiàn)在咱們以小組為單位,找到丑小鴨的遭遇部分讀一讀,用鉛筆畫出你認為最能反映丑小鴨生活的詞語或句子。(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出示課件——問題提綱)
①找出課文中描寫丑小鴨的不幸遭遇的詞語或句子。(用“除了……都……”說一句話。)
②你能感受到丑小鴨什么樣的心情(孤單、悲傷、可憐、無奈)。
③能有感情地朗讀。
2、師:請一個同學有感情的朗讀有關句子(課件上所提示的句子),其他同
學閉上眼睛想象。再一起體會丑小鴨孤單、悲傷的心情。齊讀!
3、師: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丑小鴨自從來到這個世上就受盡了欺負,歷經了磨難,雖然如此但他仍然憧憬著自己美好的理想,請一個同學讀第6自然段,思考你能從哪句話體會出來?讀一讀。(重點體會“驚奇”“羨慕”)什么是驚奇、羨慕?為什么它那么驚奇羨慕?(他們的樣子那么高貴,姿態(tài)那么優(yōu)雅。)用“那么……那么……”說一句話。從這里你能讀出丑小鴨是在向往什么樣的生活嗎?學生答。短暫的開心過去后,冬天的寒冷又接踵而至,丑小鴨又將面臨什么樣的考驗?
3、小組齊讀第6自然段。引:冬天到了,天氣變冷,湖水結冰,丑小鴨又怎樣了呢?(昏倒)
(二、)體會丑小鴨的高興
師:丑小鴨被善良的農民救走了,那他后來的命運又會怎樣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齊讀第7、8自然段)
1、師:你看到了什么?(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非常高興。)
2、師:想自己讀一讀嗎?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7、8自然段,劃出你喜歡的句子。
3、師:丑小鴨原來很丑,現(xiàn)在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變成了一只美麗高貴的白天鵝,你猜一猜丑小鴨這時會有怎樣的心情?(驚喜)你能讀出來嗎?朗讀指導。男女賽讀。體會當時丑小鴨的興奮心情。
咱們回過頭來看看丑小鴨的成長經歷:他從一只又大又丑的鴨子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他經歷了——那么多磨難、挫折,但他——從不灰心,聯(lián)系你自己的成長故事說說你從丑小鴨的身上學到了什么?(小組討論交流)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那老師讀了課文后也想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你有信心,必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超越別人的地方。那么誰愿意讀這部分。
(三、)升華、感悟
地上的鴨子、貓、公雞都仰視天空、看見美麗的白天鵝收回了()
師:讀到這里同學們必定會有許多感慨,你想對故事中的角色說些什么?從題目中選擇一題,然后交流。(出示:1、對丑小鴨哥哥姐姐說……2、對鴨媽媽說……3、對小鳥及獵狗說……4、對農夫說……5、對丑小鴨說……)
同學們,安徒生不僅寫了《丑小鴨》還寫了很多很多美麗的童話故事,你們想知道嗎?老師建議同學上我們的圖書室、書店去看看。也請你們課后把課文中描寫丑小鴨和白天鵝的詞語抄寫在積聚本上。
丑小鴨
丑——苦——盼——美
白天鵝
(不要灰心,不要放棄)
北師大版《統(tǒng)計》教學設計方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統(tǒng)計》教學設計方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內容:本內容是北師大版教材第二冊85頁《統(tǒng)計》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北師大版教材第二冊85頁組織比賽(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
2、教材編寫特點:
統(tǒng)計知識在一年級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統(tǒng)計的重要性,初步培養(yǎng)統(tǒng)計的觀念,并在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認識統(tǒng)計圖表,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本課教材在編排上力求體現(xiàn)以下特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是《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目標。組織比賽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本課教材安排了學生所熟悉的組織比賽這一活動情境,目的是要學生從熟悉的事情出發(fā)進行統(tǒng)計活動,并提出問題,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統(tǒng)計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
(2)引導學生經歷統(tǒng)計過程:
教材從生活情境出發(fā),安排了學生所熟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jù)已經學過的收集數(shù)據(jù)、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并能用條形統(tǒng)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形式呈現(xiàn)數(shù)據(jù);在此基礎上,學生學會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這與一年級上學期繪制的象形統(tǒng)計圖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對統(tǒng)計圖的分析中,學生通過閱讀條形統(tǒng)計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jù),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必要性。
3、教材內容的核心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充分體現(xiàn)出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數(shù)學思想。
4、我的思考: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從教材的使用者向教材的開發(fā)者、研究者的角色轉變。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選擇、設計了符合學生實際,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內容,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并進行了教學內容的重組:原教材中安排組織體育比賽這一情境,雖然孩子們很喜歡運動,但他們畢竟是一年級小同學,運動項目比較單一。而觀看動畫片是每個一年級孩子最愿意做的事情。鑒于這種情況,我想大膽改變教材,把組織比賽換成孩子們看動畫片這一情境。因為這個統(tǒng)計內容來源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而且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話題,對此學生一定不會陌生,同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統(tǒng)計教學,應該多讓學生親身經歷、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是生動的、有趣的、而不是單調的、枯燥的,使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shù)學化,進而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學好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信心,讓學生領悟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初步學習統(tǒng)計的方法,會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但是,因而要在學習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分析問題,促進學生比較合理地解決問題。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學生絕大多數(shù)來源于城市,學生思維活躍,表達能力較強,善于動手操作,有初步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夠積極探究新知識。
3.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學生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還存在收集數(shù)據(jù)不仔細、數(shù)據(jù)不準確的情況,同時對統(tǒng)計中的數(shù)學問題的分析還比較膚淺。
翠鳥(北師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描寫翠鳥捕食小魚時動作敏捷的句子。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喜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點
1、運用綜合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對翠鳥外形和行動的描寫,體會翠鳥外形特點和動作靈敏之美,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課文的同時感悟翠鳥的美及人類要愛護、保護鳥類的道理。
2、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拓展習題
一、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脑~。
()的羽毛()的眼睛()的襯衫
()的花紋()的翠鳥()的小魚
二、在括號里用“√”選出正確的字。
1、老(魚漁)告訴我,翠鳥住在陡峭的石(壁璧)上。
2、盡管它這樣機靈,還是難(以已)逃脫翠鳥(銳悅)利的眼睛。
3、翠鳥鳴聲清(翠脆),愛(貼粘)著水面疾飛。
三、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問題。
翠鳥()葦稈,像箭一樣(),()小魚,()水面往遠處()。
這句話敘述了翠鳥的什么活動?展現(xiàn)了它的什么特點?
。
四、你最喜歡什么鳥?請你也來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鳥吧。
《翠鳥》教學實錄片段
教學過程:
師:老師對“翠鳥”的“翠”很感興趣,不知道這個“翠”什么意思?小朋友查查字典看。
生:“翠”的意思是“綠色”。
師:那翠鳥是不是只有一種顏色——綠色呢?大家讀一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
生:我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翠鳥的顏色不是只有一種,而是有很多種,是很鮮艷的。
(生讀第二自然段)板書:鮮艷
師:“鮮艷”是怎樣的?
生1:鮮艷就是有很多種顏色,不是只有一種。
生2:鮮艷就是顏色很顯眼,很艷麗。
生3:鮮艷就是別人一看就喜歡的,很吸引別人的顏色。
師:對呀,那么,翠鳥身上到底有哪些顏色那么鮮艷呢?把描寫顏色的詞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討論后師板書: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師:翠鳥身上有那么多顏色,為什么人們要叫它翠鳥呢?
生1:我知道了,因為翠鳥只有頭上有一點橄欖色,腹部有點赤褐色,其他的都是翠綠色和淺綠色,所以叫它翠鳥。
生2:因為翠綠色和淺綠色都是綠色,翠鳥身上綠色最多,所以叫它翠鳥。
師:對呀,翠鳥身上的顏色以綠色為主,還有橄欖色和赤褐色,漂亮嗎?喜歡它嗎?那么把你喜歡翠鳥的語氣讀出來,試試看。
師: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的寫法,讀一讀“學習提示”。
師: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是用先總起后分述的方法寫的。
師:請你讀一讀總起句。
師:你認為這個句子的關鍵詞是什么?
生1:非常
生2:不是“非常”,應該是“鮮艷”。
師:為什么?
生2:因為后面的幾句話都是寫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的。
師:后面的幾句話都屬于哪個部分?
生:分述部分。
師:請三位小朋友把分述部分的三句話讀一讀。
師:大家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這三句話是寫翠鳥的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是頭上、背上和腹部。板書:頭上、背上、腹部
生2:我發(fā)現(xiàn)作者把“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這句話寫具體了。
師:我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幾句話,想想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繡滿”這個詞用得很好??梢钥闯龃澍B頭上翠綠色的花紋有很多,所以用“銹滿”這個詞。
生2:我發(fā)現(xiàn)“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這幾個詞用的好,說明翠鳥身上的顏色很漂亮。
生3:我發(fā)現(xiàn)這三個句子都是比喻句。
師: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3:這里把翠鳥“頭上的羽毛”比作“橄欖色的頭巾”,把“背上的羽毛”比作“淺綠色的外衣”,把“腹部的羽毛”比作“赤褐色的襯衫”。
生4:我發(fā)現(xiàn)作者把翠鳥當成人來寫了,只有人才有“頭巾”、“外衣”和“襯衫”。
師:你從這里體會到了作者對翠鳥有一種怎樣的感情?
生1:我從這里知道了作者很喜歡翠鳥,才把它當作人來寫了。
生2:我感覺作者把翠鳥當成了朋友,他對翠鳥有很深的感情。
師:作者很喜歡翠鳥,你喜歡翠鳥嗎?(生齊:喜歡)你把你喜歡它的感覺讀出來。
師:翠鳥除了顏色很可愛外,還有什么也很可愛呢?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師:你覺得翠鳥還有什么也很可愛?
生1:我覺得它“小巧玲瓏的身子”、“透亮靈活的眼睛”和“一張細長的嘴”很可愛。
生2:我覺得它“紅色的小爪”很可愛。
生3:我覺得“緊緊地”這個詞用的好,因為它怕掉下來,在為捉魚做準備。
師:它為什么喜歡停在水邊的葦稈上呢?
生:因為它要捕魚。
師:所以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xiàn)翠鳥“小巧玲瓏的身子”、“透亮靈活的眼睛”和“一張細長的嘴”都對捉魚有好處。
師:所以它有一個外號叫——釣魚郎,又叫——魚狗。
師:看圖,你能看著圖向大家介紹一下翠鳥嗎?
左右-北師大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左右-北師大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詳細介紹:
教案示例一
左右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游戲中認識左和右,體會左、右的相對性.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2.不斷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辦事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上下樓規(guī)則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難點
體會左和右的相對性.
教學設計
一、初步認識左和右.
(一)活動一:認識漢字.
1.教師:老師早知道你們沒上學的時候就認識好多的字,對不對?
出示漢字:左右
2.教師:誰認識?都誰認識左和右?把手舉得高高的.
3.教師:你們真棒!那么多同學都認識!你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動二:通過左和右介紹自己
1.教師提問:誰能把你的手舉得高高的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幫你做什么?
2.教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的身上還有沒有這樣成對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學們介紹介紹?(眼、耳、腳……)
(三)活動三:找朋友游戲.
1.教師:我們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們就來找一找這些好朋友,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
2.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
我一說左手,你立刻把左手舉起來,一說左腿立刻指左腿,說哪指哪,看誰反應最快,指得最準確.
3.放“找朋友”的音樂,慢到快,由有規(guī)律到無規(guī)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動四:找位置.
教師過渡語:愛吃水果吧?桌面上每個袋子里都裝了一些水果,輕輕倒出來.
1.看見什么了?
2.請像我這樣擺上三種水果.(蘋果、桔子、梨)
教師提問:最左邊是什么?最右邊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蘋果挨著,放在蘋果的右邊.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著,你們說放在哪兒?桔子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4.蓋住三個水果貼在右邊,告訴學生從右數(shù)梨是第四個,能猜猜白紙后面藏著幾個水果?為什么?現(xiàn)在一共有幾種水果?
(五)活動五:找同學家.
教師過渡語:左和右的用處太大了,你們看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1.出示圖片:找朋友
教師:小龍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邊,到底是幾號呢?他犯難了,你們能不能幫幫他?
二、進一步認識左和右,使學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對的.
(一)活動一:討論.
1.指定學生和老師一起玩.
2.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右邊正好反著,到底誰做錯了?
3.把你們的右手舉起來,判斷一下我們倆誰做得對?
4.怎么辦?
教師:由于老師與你們站的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咱們的右手剛好相反.(玩拍手游戲.)
(二)活動二:幫一幫.
1.出示圖片:上學路口
教師:小明上一年級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學,于是,媽媽欣然同意了,媽媽把上學的路線告訴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難住了,你們能幫幫他嗎?
2.找人來指一指.像小明這樣站好指右邊.
(三)活動三:上下樓梯.
1.出示圖片:少年宮
1.教師提問:這些小朋友是靠右邊走的嗎?
2.展開討論.
3.學生體驗.五人模仿上樓,五人模仿下樓.想想靠哪邊走.中途停.
(1)老師提問: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老師提問:(親自體驗上下樓的同學)你們是靠右走的嗎?
那你的右邊怎么一會兒在這邊,一會兒又在那邊呢?
4.除了在樓道里行走時我們要靠右行之外,還有干什么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靠右?
(四)活動四:找球.
游戲規(guī)則:找一個同學被蒙上眼睛,再找一個同學拿好獎品站在教室的某一個位置,游戲開始,全體同學開始告訴被蒙眼睛同學的行走路線,如果你們把行走路線告訴得特別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給你們.
三、小結.
你喜歡上這節(jié)課嗎?為什么?
教案示例二
左右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領會左右的意義.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通過學生已有的經驗認識左右
(一)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左右嗎?哪是左,哪是右?
1.學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寫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課題:你們說的真好,說明你們對左右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左右.
教師板書:左右
(二)在游戲中初步認識左右
教師:我們來一起做個游戲好不好?
1.游戲(師說生做)
(1)請舉起你的左手,右手……
(2)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舉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請你們看一看挨著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教師提問:不知你們看出沒有,這個同學怎么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呢?
二、活動二:動手擺(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學要去看電影,他們準備帶上一些水果,我們快看看他們都帶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擺整齊.(小組拿出水果圖片)
(二)老師說,小組合作擺.
1.中間擺一個梨,梨的左邊擺一個蘋果,梨的右邊擺一個草莓,在這三個水果的最右邊擺一根香蕉.
(1)出示圖片:水果圖片1
2.桃子擺在從左數(shù)的第二個.
(1)出示圖片:水果圖片2
(2)觀察這五個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擺在梨的左邊(體驗不同的擺法)
(1)出示圖片:水果圖片3
(2)出示圖片:水果圖片4
(3)出示圖片:水果圖片5
4.討論:為什么這三種擺法都對?
(三)練習
1.教師:觀察你座位的左邊都有誰?右邊都有誰?
2.自由活動
還有一塊餅干,請你們把餅干擺個位置,擺好后說一說餅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動三:在生活中進一步認識左右,體會左右的相對性.
(一)出示圖片:找朋友
1.教師:我們幫同學們整理好水果,準備出發(fā)了,可是一檢查還少小明沒有來,于是
就派小剛去請,但小剛卻忘記小明家是幾號房間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樓的左邊,我們快幫助小剛找一找吧!
2.集體反饋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左右,下面我們做個游戲好嗎?
(2)拍手游戲
小組兩人相對,用自己的右手拍對方同學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對方同學的左手.
(3)提出問題:通過剛才的游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做一做,動動腦
(1)教師:認識左右,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
(2)出示圖片:練習3
(3)小結: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作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
下樓時,都要向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圖片:練習4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度過了愉快的40分鐘,你們喜歡這節(jié)課嗎?在我們的生活中,認識左右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幫助,就讓我們在生活中去體會吧!
探究活動
拍手游戲
游戲目的
1.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前、后、左、右、上、下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反應能力.
游戲歌詞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錘,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個還剩三,看誰能得大紅花.
游戲過程
1.教師介紹拍手游戲的歌詞,并教會學生.
2.要求學生根據(jù)歌詞加上手上的動作.
3.學生以兩人為一小組,分組進行表演.
4.選出最好的一組作為班級課間休息的游戲.
聽反話
游戲目的
1.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領會左右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游戲規(guī)則
1.學生要根據(jù)教師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動作.
2.做錯動作的學生要為其他學生表演節(jié)目.
游戲過程
1.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縱隊),面向教師站好.
2.教師發(fā)出口令,學生做出相反動作.如:教師說:“向左看”,學生就把頭轉向右邊;教師說:“向前一步”,學生就向后一步;教師說:“摸左耳”,學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游戲說明
1.這個游戲可以在教室中進行,也可以在操場上進行.
2.在操場上活動時,可以增加一些內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左右-北師大版
教室-北師大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室-北師大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詳細介紹: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情景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并運用這些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
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介紹教室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我們每天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一定對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氣也來到了我們的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誰愿意給淘氣介紹一下我們的教室?
(二)介紹教室
1.學生介紹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這樣介紹淘氣只知道我們的教室中有什么東西,你能用我們所學過知識來介紹嗎?
3.誰愿意到前面給淘氣和全班同學介紹一下.
4.剛才兩位同學介紹的一樣嗎?為什么?
5.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6.小結:你們面對面坐著,因為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在敘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動二:介紹去學校各個專業(yè)教室的路線和各個專業(yè)教室
1.淘氣現(xiàn)在想到我們的各個專業(yè)教室去參觀,你能說說怎么才能到各個專業(yè)教室嗎?
2.出示圖片:學校示意圖
3.學生介紹專業(yè)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氣想到自然教室去參觀,你能說說應該怎樣走才能到那嗎?
5.學生選擇任意一個專業(yè)教室說路線.
三、活動三:游戲
1.淘氣:同學們,你們愿意和我一起來做游戲嗎?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學生看卡片做動作.(卡片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張.學生看到卡片后將手指指向相應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聽口令反指方向.
規(guī)則:手指指向與淘氣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動四:介紹自己的房間
1.我已經了解了你們的學校,還沒有了解你的房間呢?請你介紹一下.
2.學生任意介紹自己房間物品所擺放的位置.
教案點評:
這節(jié)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通過“淘氣與我們一起上課,參觀校園”這一情景貫穿全課。學生在具體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進一步感知位置、確定位置,不斷體驗探究位置與順序。對有關知識進行全面的復習和運用。位置的相對性是本課中的重點、難點,巧妙的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進一步感受體驗前后變化的相對性。讓學生體會位置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同學們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斷推理出位置的順序,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本課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活動性于一體,有效的進行教學,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為上好一節(jié)復習課作了一些嘗試。
探究活動
聽口令指方向
游戲目的
1.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情景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游戲過程
1.教師將學生平均分成兩組,面對面站成兩橫排.
2.教師站在兩隊學生的中間.
3.教師發(fā)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口令指方向.
游戲說明
1.將學生分成面對面的兩隊,一是使學生體會位置的相對性;二是增加游戲的難度.
教師也可以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同向的幾組.
2.指錯方向的學生可以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然后繼續(xù)活動;也可以將其淘汰,等待下次機會.
營救隊員
游戲目的
1.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領會前、后、左、右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游戲過程
1.教師在操場上畫一個比較大的方格圖,方格圖中標有兩條行進的路線.
2.教師將學生平均分成兩組,每組選出一名指揮官,剩下的人再平均分成兩組,一組在方格的左面,作為被營救的隊員,另外一組在方格圖的右面,作為營救隊員.
3.營救隊員的眼睛用手帕蒙上,在指揮官的指揮下順著路線前進,如指揮官說:“向前走兩步”“向左三步”……營救隊員根據(jù)命令前進.
4.每次只能營救一名隊員歸隊.
5.最早將隊員全部營救歸隊的小組獲得冠軍.
游戲說明
1.走錯方向視為一次營救失敗,隊員必須出局.后面的隊員繼續(xù)活動.
2.前進路線的難度要適合學生.
教室-北師大版
乘車-北師大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乘車-北師大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詳細介紹:
教案示例
乘車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么規(guī)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于數(shù)學的問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shù)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xiàn)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xù)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后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xù)向前開,到總站白云路站前門和后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xiàn)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jù)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說,另一人擺.并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乘車
2+1+4=77-3+2=66-3-3=0
教案點評:
課堂的導入,直入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會,新課的教學整個貫穿在此條線索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線條流暢,學生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每個孩子發(fā)揮、展示自己的空間。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識,不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乘車-北師大版
北師大版一上《Numbers》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Unit 5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Numbers,學習數(shù)字、交通工具、玩具、表達名詞的復數(shù),一首數(shù)字歌和學習四個以字母暗線編排的新單詞insect、ink、 jacket和jeep,以及含有這四個單詞的一首兒歌等內容。由于內容較多,本單元計劃安排四課時。Lesson 1 為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習數(shù)字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知道各表示的是數(shù)字幾,同時學習,火車,汽車,球 洋娃娃,玩具熊的英文表達法,通過學習能夠根據(jù)圖片快速地說出英文單詞,以及與數(shù)字有關的表達 How many。對于數(shù)字1~5的英語說法,大多數(shù)孩子較為熟悉,應注意正音,特別是three |ri:| 較難掌握。在有意義的情意中,學習How many句型,理解數(shù)字與多少的聯(lián)系,為后面學習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作鋪墊。
二、學生狀況分析
一部分孩子在幼兒園或學前班接觸過少量英語,大多數(shù)孩子屬初識英語。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大膽、熱情、積極,對英語學習興趣濃烈,他們喜歡說、唱、玩、演、做游戲、比賽等活動,且樂于表現(xiàn)自己。但他們的注意力不易持久,無意注意占主要,所以宜盡量采用活動式教學法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近三個月的學習,這些孩子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日常問候用語,能大膽地模仿并進行跟讀;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課堂用語,并作出相應的反應;并能就個人的特征,如名字、性別等進行簡單介紹;學習了顏色、學習用品、動物、水果、五官部分等單詞,能表達問候、致謝,有濃厚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有一定的自信心。
Numbers
教學目的:
1﹑學習數(shù)字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知道各表示的是數(shù)字幾,同時學習,火車,汽車,球 洋娃娃,玩具熊的英文表達法,通過學習能夠根據(jù)圖片快速地說出英文單詞。
2、能夠聽懂表示詢問數(shù)量的功能句:How many ?并能夠根據(jù)詢問用數(shù)字one ,two ,three來回答。
3、學生能夠快速的指讀朗讀新單詞。
4、小游戲鞏固所學的新單詞,同時使學生感到在快樂的學習英語,為今后學習英語建立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單詞one、 two 、three 、four、 five、train、ball、 doll 、car 、teddy bear,掌握其意思并能夠認讀。
能夠聽懂表示詢問數(shù)量的功能句,并做出回答。
教學難點:
區(qū)分單詞ball、 doll 、掌握其讀音,不混淆。
教學準備:
ppt,火車及汽車的喇叭聲、實物教具。
教學過程:
一、熱身(sing a song Happy birthday song)
T:剛才唱的歌是為Sam 慶祝生日,那么你們看這是誰?
出示Mocky的圖片。問,Who is this?
S: Mocky
T: Mocky的生日也要快到了,I want to buy some gifts for him ,can you help me ? S: Yes!
二、呈現(xiàn)新知
T: 我們一起去商店為Mocky挑選禮物,但商店離這里很遠,我們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呢?listen!
(一)car train
1.教師播放汽車的喇叭聲。
估計:學生很快地說出汽車。
對策:T: Yes ,by car,同時教師出示小汽車的圖片,教讀 car ,指生讀,教師加動作做開汽車的狀態(tài),di di car ,di di car,
T: the store is too far, so we must by train get there
2.教師播放火車的喇叭聲,同時拿出單詞卡片教讀train ,
a先教師教讀幾遍,b分男女生讀,c教師雙手放在身體兩邊做車輪轉動 轟隆隆 train, 轟隆隆 train , d di di car, 轟隆隆 train
3.帶領全班復習這兩個單詞。
過渡:Look,we are at the store gate, Let us go in and have a look!看我們來到了商店門口,讓我們快進去看看吧!
(二)one two three four five
1、播放課件(商店大門敞開)
T: what can you see?
估計:學生會說出很多的中文.
學過的單詞可能會用英文說出。
對策:教師引導:I can see an apple.
如果此時學生說出的是幾個物品,教師要告訴學生一個,用a,an 多了要在單詞后加s。
同時教師可以舉例說明 bananas
2、教師指著蘋果問:what s this ? s: apple
教師:How many apples ? (教師多說幾遍,并告知學生意思,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意識))
估計:有的學生會說出中文一個,有的可能會說英文的one.
T;There is one apple 引出 one .同時出示單詞卡片 one.
教師教讀單詞,指生朗讀,同時伸手表示數(shù)字1。
3、教師指著屏幕問:How many cars?
教學單詞 two ,請學生聽老師的發(fā)音,帶領學生朗讀,看圖片進行朗讀,教學順口溜:one one two,(還可以讓學生伸手記憶)
4、同法學習three, four,five
5、運用手勢復習15的英文表達法,同時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
6、play a game ____Lishen and show your fingers
Lets play a game .
規(guī)則:當老師說完數(shù)字后,生立即舉起自己的手指,舉得最快并且對的同學可以得到一個笑臉。
(目的 鞏固數(shù)字1-5的表達。)
(三)doll ball teddy bear
1、教師出示皮球 look! 教師一邊拍球一邊數(shù)數(shù),帶領學生數(shù)數(shù)。
請個別學生試拍(要求邊拍邊數(shù))
2、教師舉起皮球:this is a ball
請學生跟讀,讓學生感知b的發(fā)音,然后記憶。
3、看屏幕:How many balls ?
How many cars ?
How many ?
T: Who can ask other any questions ?(Who want to be a little teacher?)
估計:學生會說出,但單詞后的復數(shù)形式不會加上。
不會問
對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加上s,并教授讀音。
教師引導如教師說:how 讓學生說后面的,降低孩子說的難度。
T: (拿著洋娃娃)I am a girl ,so I like doll, (我喜歡娃娃),You are a girl , do you like doll?(指著一名學生詢問)
4、請學生摸摸洋娃娃,并跟讀doll,齊讀,小組讀
Guess how many dolls ?(關掉大屏幕)
教師用yes 或者no來回答。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
教師出示; 區(qū)分ball 和 doll
A 從讀音上 ,區(qū)分 b ,d 教師教讀,使生感知二者的發(fā)音。
B 教師拿兩張圖片 請生朗讀鞏固,然后快速的出示其中一張,請生朗讀,鍛煉學生的反應與記憶。
5、T:Look!He is my son, his favourite toy is teddy bear ,do you like teddy bears ?
學習 teddy bear,師領讀,生跟讀,小組讀,個人讀。
6﹑Let count.
多媒體光盤(師帶著數(shù)第一個,生完成其他)
7﹑T:Today we see so many gifts,which gift is for Mockey?
Let us play a game,the winner choose the gift for Mockey.
每個學生手里都有一個新單詞卡片,教師讀,當聽到自己手中的讀音后快速的起立,并大聲朗讀。如果正確為其小組畫一個笑臉,哪組笑臉最多哪組勝利,然后由這小組決定送給Mocky什么禮物。
8、sing a aong.
幫 Mocky 選好了禮物,讓我們提前祝福 Mocky 生日快樂,將生日快樂歌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