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4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教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為此,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1世紀晚期,農村墾殖運動的發(fā)展;農業(yè)出現了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手工業(yè)也出現了新的生產方式;歐洲王權得到加強。
過程與方法:租地農場的出現、發(fā)展導致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變化,是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情感、意志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理解中世紀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的出現及其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歐洲莊園的衰落
難點:租地農場、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商人地位的變化產生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都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對歐洲以后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呢?本課將學習這些內容
(二)、講授新課:
一 、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1、農村新的變化: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紛紛開展墾殖運動,大量荒地、林地、沼澤地被開發(fā)出來,耕地面積擴大,有的是領主主持開發(fā)的,大多數是農民開發(fā)的,這些新開發(fā)的地區(qū)成為具有獨立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的地區(qū)。
2、農奴和領主之間的關系變化:
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不再為領主提供勞役,以此獲得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又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農奴對領主的人身依附關系越來越弱,農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強。通過納稅遷徙,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生束縛的機會。
3、莊園的衰落:農民取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加上一些領主不善于經營,于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
4、租地農場: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達到一個高潮,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雇傭少地或者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
馬克思說:“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yè)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fā)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p>
這反映了歐洲農村資本主義萌芽的情況。租地農場主就是后來的農業(yè)資本家。他們和農業(yè)工人之間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農業(yè)開始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5、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變化:
一方面手工業(yè)者逐漸脫離農業(yè),另一方面他們不再僅僅為自己生活而生產,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勞動。手工業(yè)者開辦作坊,家人、幫工和學徒一起生產,規(guī)模比較小。
13世紀,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
6、商人的變化: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
7、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推動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二、 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
1、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
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fā)生了改變。大多數貴族不重視或者沒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地產,將其抵押或者變賣,富裕農民、騎士、鄉(xiāng)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并且逐漸建立自己的新型地產,以新的生產方式控制生產、交換等環(huán)節(jié),他們還控制鄉(xiāng)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yè)的最早發(fā)起人。
2、市民階級的出現: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業(yè)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
材料二 13、14世紀,英、法等國的市民階層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會議,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1)材料一中,手工業(yè)者和商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叫什么?他們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護?
手工業(yè)者和商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們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會的特許狀和城市保護法的保護。[筆稿范文網 gX86.coM]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
反映了市民階層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權利的擴大。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逐漸形成,這為以后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
3、13、14世紀,英國、法國等國的市民階層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議會,不斷提出自己的主張。
(三)、課堂練習:
中世紀晚期是歐洲社會的一個轉型期,這一時期政治、經濟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以及這一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所帶來的社會關系的變化,預示者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強大起來,為文藝復興運動,準備了經濟上的條件。
(四)課堂練習:
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fā)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表現在()
①各地紛紛開展了墾殖運動②墾殖者成為新開墾地區(qū)的新主人
③莊園逐漸衰落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關于中世紀晚期手工業(yè)經營特點說法錯誤的是()
A.手工業(yè)者逐漸脫離農業(yè)
B.手工業(yè)者更多是為適應市場而勞動
C.手工業(yè)者開設的作坊規(guī)模比較大
D.手工工場逐漸由分散走向集中
3、下列關于中世紀歐洲商人與雇傭工人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①商人向雇傭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傭工人提供生產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④商人與工人之間是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五)、板書設計
第14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一 、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1、農村新的變化
2、農奴和領主之間的關系變化
3、莊園的衰落
4、租地農場
5、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變化:
6、商人的變化
二、 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
1、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
2、市民階級的出現:
(六)、教學反思
相關推薦
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美國的獨立教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美國的獨立教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第18課美國的獨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北美殖民地的發(fā)展狀況,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爆發(fā)標志、經過、轉折、結果及影響,1787憲法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學習,理解《獨立宣言》的意義,1787憲法制定的原因,基本內容個作用。
情感、意志和價值觀:學會正確評價華盛頓,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雙重性質,即使一場民族解放戰(zhàn)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根本原因;《獨立宣言》、1787憲法內容,作用
難點: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雙重性質
三、教學方法: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下面的國旗,你知道是哪個國家的嗎?你知道這個國家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嗎?
1776年獨立宣言發(fā)表時國旗1776年正式獨立時國旗1787國旗現在的國旗
紅色象征勇氣,白色象征自由,藍色則象征忠誠和正義。
50個星代表現在美國的50個州
13條代表美國獨立前的13個殖民地
(二)、講授新課
一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
1、背景:
從17世紀開始,英國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個殖民地。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漸形成美利堅民族,通用語言為英語。
北美十三個殖民地
1773年,英國政府授權東印度公司壟斷北美的茶葉貿易,引發(fā)了新的抗稅浪潮。
2、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3、過程:
獨立戰(zhàn)爭開始標志:來克星頓槍聲
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軍在來克星頓與埋伏在那里的武裝村民交火,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
二、華盛頓與獨立戰(zhàn)爭
1775年5月,北美13個殖民地的代表在費城召開了大陸會議。會議決定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委任華盛頓為總司令。
三、《獨立宣言》與美國憲法
1、《獨立宣言》的發(fā)表: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
《獨立宣言》以一個國家的名義表達了資產階級政治綱領性文件,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
托馬斯·杰斐遜修改過的《獨立宣言》草稿
托馬斯·杰斐遜《獨立宣言》的發(fā)表
托馬斯·杰斐遜(英語:Thomas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與華盛頓、本杰明·富蘭克林并稱為美利堅開國三杰。
2、轉折點:轉折——1777年,在薩拉托大捷
法國公開承認美國,公開參戰(zhàn),歐洲國家組成“武裝中立同盟”,英國在國際上限于孤立。
3、勝利:1781年,約克鎮(zhèn)之戰(zhàn)(康華利率部下投降)
美、法軍隊在約克鎮(zhèn)戰(zhàn)役中痛擊英軍
4、結束——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即使一場民族解放戰(zhàn)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1783年的巴黎條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5、1787年美國憲法
(1)、制定的原因:
美國建立后,各州都有自己的州憲法,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國家的全國政府軟弱無力。
(2)、實行三權分立:總統——行政權國會——立法權最高法院——司法權
(3)、確立了美國的聯邦制共和國,明確聯邦權力高于各州的權力,總統和議員均由選舉產生。
(4)意義: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三)、本課小結: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即使一場民族解放戰(zhàn)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說他是一場民族解放戰(zhàn)爭:美利堅民族反抗英國的殖民壓迫;使美利堅民族獲得獨立,產階級革命:說他是資產階級革命是美國打碎英國的殖民枷鎖,為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掃除障礙。
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使行政、立法、司法權力西湖獨立、相互制約,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
(四)、課堂練習:
1.1770-1780年間,美洲是整個歐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僅僅由歐洲向美洲傳播,也發(fā)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響了歐洲人,使他們希望改革甚至廢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圖符合材料觀點的是()
A.B.
C.D.
2.《人權的發(fā)明:一部歷史》一書開篇提到: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被視為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權文獻….因為它們都()
A.反對君主專制,倡導民主平等B.對民主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
C.反對殖民壓迫,爭取民族獨立D.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3.這個國家的出現,雖然只有240年的歷史,但卻演繹了大國興起的罕見奇跡。它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獨創(chuàng)性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fā)展道路,將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位置占據了一個多世紀?!斑@個國家”誕生的標志是()
A.《獨立宣言》的發(fā)表B.英國被迫承認這個國家獨立
C.1787年憲法的制定D.《人權宣言》的發(fā)表
4.來自各州的代表們進行了116天激烈的爭論和辯論,最后達成共識制定了聯邦憲法。從此,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美國誕生了。這部憲法是指()
A.《獨立宣言》B.《1787年憲法》
C.《權利法案》D.《蘇聯憲法》
(五)、板書設計:
第19課美國的獨立
一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
1、背景:
2、根本原因:
3、開始標志
二、華盛頓與獨立戰(zhàn)爭
三、《獨立宣言》與美國憲法
1、《獨立宣言》的發(fā)表:
2、轉折點:
3、勝利:
4、結束
5、1787年美國憲法
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課古代埃及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課古代埃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1課古代埃及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們對于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意義;
2.結合圖片和相關資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理解尼羅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討論、分析自然環(huán)境影響文明產生,進一步認識大河對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產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了解尼羅河對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深刻體會人類文明的產生有多個源頭,是各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結果。
2.通過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展示豐富資料,吸引學生興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課堂接近學生,學生融入課堂。
3.采用獨立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難題時互相討論,取長補短,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PPT,古代亞非四大文明古國示意圖,人類早期文明最先誕生于亞非地區(qū)的大河流域。自西向東,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亞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今天我們學習古埃及文明。
(二)講授新課:
一、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自然環(huán)境——尼羅河,出示:贊美尼羅河詩歌、尼羅河圖片。
“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
教學預設:尼羅河是唯一水源,為人類生存提供條件。
設問:解釋歌詞“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帶來了肥沃的土壤?!?/p>
教學預設:定期泛濫,利于農業(yè)發(fā)展。
小結:尼羅河為人們生存繁衍提供了條件,定期泛濫促進了古埃及農業(yè)的發(fā)展,為古代埃及的發(fā)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2、國家的發(fā)展歷程:
公元前3500年開始出現國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統一
公元前15世紀地跨亞非
滅亡: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強盛時期:圖特摩斯三世
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III),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在古埃及的31個王朝中,第18王朝是延續(xù)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鼎盛的一個朝代,而圖特摩斯三世則是這個王朝的集大成者。他在位期間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擴張戰(zhàn)爭,征服了地中海東岸的迦南和敘利亞地區(qū)。通常認為,是圖特摩斯使埃及完成了從一個地域性王國向洲際大帝國的質變。圖特摩斯三世被認為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之一,被稱為“古代世界之拿破侖”。
古代埃及的衰落: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國吞并埃及,后來,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占領埃及,古代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沒有延續(xù)下去。
3、古代及文明成就:
A、太陽歷
歷法:太陽歷
①制定依據:按照尼羅河的漲落和農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
②基本內容:一年分3個季節(jié),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歲末加上5天宗教節(jié)日,一年365天。
③地位: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歷。
④影響:羅馬歷法、今天的公歷,都源于此。
B、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它是一種與事物形狀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讀音。
法國語言學家商博良
設問:象形文字有怎樣的特點?
與事物形狀相似。
補充:象形文字一般書寫在紙草上,而紙草是生長于尼羅河河邊的一種植物。
小結: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就。
C、醫(yī)學成就:木乃伊
出示:木乃伊制作過程的圖片以及希羅多德關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紹。
設問1:在這個過程中,懂得了哪些醫(yī)學方面的知識?
解剖、心臟、消毒、防腐、縫合技術等等。
設問2:古埃及人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靈魂不死”……
小結:古埃及人民深信“靈魂不死”,熱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斷的實踐摸索中,埃及的醫(yī)學也在不斷的進步。
二、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寢。
設問1: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想象如何搬運、建造金字塔的?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根據傳聞寫道:“他(胡夫)強迫所有的人為他做工,……他們分成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個大群都要工作3個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據研究,胡夫金字塔,四邊底線誤差不出20厘米,與230米的總長度比較,誤差在l/1000之內;基底四個直角誤差最大不過3分2秒,四邊方位同準確的東西南北方位誤差也只在1分15秒和5分30秒之間。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
反映了古代埃及社會經濟發(fā)展較高的水平,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設問2:金字塔主要是由誰來建造的?你從中能夠悟出什么道理?
教學預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小結: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跡,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結了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歷史是由廣大勞動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的。
三、法老的統治
1、背景:統一的國家、復雜的社會矛盾和大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都要求強化國家統治機構和國王權力。
隨著社會矛盾的激化,王權受到多方面的挑戰(zhàn)。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
(三)、課堂小結
古代埃及:建國:公元前3500年,統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滅亡:公元前525年,科學文化成就:天文學(太陽歷)、數學、醫(yī)學、象形文字、金字塔。這些是古代埃及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所謂文明,指的是埃及在世界范圍內最早進入奴隸社會。
(四)、板書設計
(五)、課堂練習:
1.下列文明成果中,屬于古埃及人民創(chuàng)造的是()
A.楔形文字
B.漢謨拉比法典
C.種姓制度
D.金字塔
2、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這句話的意思是()
A.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羅河
B.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十分愛護尼羅河
D.尼羅河是古代埃及的象征
3、成為古代埃及文明標志是()
①金字塔②空中花園
③獅身人面像④漢謨拉比法典。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給我們留下了宏偉的金字塔、神秘的獅身人面像”的先民是()
A.古印度人
B.古羅馬人
C.古代埃及人
D.古希臘人
(六)、教學反思:
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古代日本教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古代日本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1課古代日本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島嶼構成;6世紀前日本的狀況;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和意義。武士集團的形成。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能說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統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能用語言準確表達日本大化改新對我們的啟示;弄清幕府與天皇朝廷之間的關系,認識武士道的實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意義;武士道精神
難點:大化改新給我們的啟示;幕府與天皇朝廷的關系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講授法、小組合作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
多媒體展示櫻花、富士山圖片。猜猜看這是哪個國家?
(二)、講授新課
一 、6世紀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亞洲大陸東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座大島及附近數千個小島組成。這個島國是怎樣發(fā)展起來的呢?
2、日本的統一: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國家,其中與漢朝交往的有30多個國家。
3世紀時,在本州中部出現了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叫“大和國”。5世紀初,大和統一了日本。說說大和政權是如何進行管理的。
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來自中國的、朝鮮的移民,也被編入錦織部,鍛冶部。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
二 大化改新
1、背景:①國內:社會矛盾尖銳(根本因素);②國際:中國隋唐的制度先進;朝鮮的新羅國興起
2、大化改新的時間、人物及內容。
①時間: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號大化;③內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
3、意義:大化改新使日本發(fā)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大化改新給我們的啟示。
一個民族要繁榮強盛,必須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銳意改革,重視教育,促進本民族的發(fā)展。
你能舉例說明日本文化當中有哪些地方是學習中國的嗎?
開元通寶和同開珎
三 、武士和武士集團
1、形成的原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貴族、豪門、寺院大量購買、兼并土地,組成莊園。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小的武士團追隨、服從一個更強大的首領,組成大的武士團。
2、幕府統治的形成的標志
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3、幕府與天皇之間關系: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
4、武士效忠的對象: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國家。武士道的實質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
5、武士道精神:忠義節(jié)烈,宣揚忠誠無畏。
實質:武士道的實質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
(三)、課堂小結:
日本歷史上兩次改革,本課學習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象唐朝學習,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日本這么民族善于學習,我們應當學習。武士道精神不容易理解,其實質是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二戰(zhàn)時期成為日軍的精神支柱。
(四)、課堂練習:
1、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統治者稱為()
A.天皇B.國王C.大王D.將軍
2、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學習的國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這一次日本學習的對象是()
A.阿拉伯帝國B.唐朝C.法蘭克王國D.拜占庭帝國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大化”。第二年,他發(fā)布了《改新之詔》,在各個領域進行了制度改革。其內容之一是()
A.實行貴族世襲制B.把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C.分封貴族為諸侯D.沒收農民所擁有的耕地
4、日本發(fā)展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標志性事件是()
A.大和統一B.幕府統治建立C.大化改新D.明治維新
5、下列關于幕府與天皇朝廷關系說法錯誤的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領,掌握實權B.天皇成為禮儀性的擺設
C.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D.國家政權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
(五)、板書設計
第12課古代日本
一、6世紀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2、日本的統一
二、大化改新
1、背景、時間、人物
2、內容:
3、意義:
三、武士和武士集團
1、形成原因
2、幕府統治的建立
3、武士道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