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6-18統(tǒng)編本七年級語文上冊《春》第二課時教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統(tǒng)編本七年級語文上冊《春》第二課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統(tǒng)編本七年級語文上冊《春》第二課時教案
第2課時
1.品味文章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本文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重點)
2.學習多角度描寫景物,理解寓情于景的寫法。(難點)
一、教學新課
1.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能各舉一例并說說它的作用嗎?
明確:(1)反復。如“盼望著,盼望著”疊用“盼望著”,生動地表達出作者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
(2)擬人。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jīng)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3)比喻。如“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用“眼睛”“星星”作比,寫出了野花的細小而明艷,點出春天的特點。
(4)排比。如“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雨多而細密、亮而閃爍、柔而綿長的特點。
2.除了修辭手法的運用,本文還有不少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這些詞語的使用使作者筆下的春更加鮮明生動了。品讀課文,圈畫出文章中你認為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與同桌交流,嘗試鑒賞。
(1)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賞析:用“朗潤”寫春山光澤;用“漲”寫春水渙渙;用“紅”寫春日暖人。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賞析:“鬧”字,不僅有聲響,還呈現(xiàn)出一派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境界全出。
(3)樹葉子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賞析:一個“逼”字,寫出了在春雨的滋潤下,小草特別的青。
3.結(jié)尾的三個自然段運用了三個比喻,這三個比喻句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明確:不能調(diào)換。結(jié)尾的三個比喻句有先后順序。作者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因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為它“嬌美”;把春天比作“健壯的青年”,因為它有“無窮的活力”。這三個句子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過程。
1.第三自然段共四個句子,各是從什么角度描繪春草的?
明確:第一句是從“點”上描繪;第二句是從“面”上描繪;第三句寫孩子們的游戲,側(cè)面寫春草帶給人的歡樂;第四句以風襯草,從感受的角度表現(xiàn)春草的可愛。(由點到面,由近及遠,從正面到側(cè)面)
2.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寫“樹上”的花的?
明確:花朵多,花色艷,花味甜。“仿佛”一詞由實及虛,由春花聯(lián)想到果實,表現(xiàn)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3.春風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著,作者是從哪幾個感官角度把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聲的?
明確:從觸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來寫春風。首先從觸覺方面,作者引用詩句,又打一比方,讓人感覺到春風是溫暖的。然后寫“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仿佛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接下來從聽覺的角度來寫,鳥鳴的清脆、宛轉(zhuǎn),風聲和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仿佛讓人聽到春風的柔和。
4.作者繪“春雨圖”時,寫景的層次上有什么特點?(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 yJs21.coM)
明確:這段在寫景的層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遠,由靜到動,描繪出一幅充滿詩情的江南春雨圖,流露出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寫景美文,怎樣描寫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既有實寫,又有虛寫,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請你仿照課文,自選景物,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寫一段描寫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示例:幾天前的一個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開窗戶,忽然間聞到清新的空氣中飄溢著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哦,牽?;ㄩ_了!這些小花啊,一個個就像張揚的小喇叭,朝著天空,毫無顧忌地高喊著自己的豪言壯語;又像是滿盛著瓊漿玉液的高腳杯,等待著凱旋的將士們一同開懷痛飲。它們的形體雖然很小,但我此刻卻分明感受到它們從來就沒有過自賤和自卑,它們有的只是樂觀向上和積極進取。要不然,這么細小的牽?;ㄇo藤上怎么能不時地伸出一根更細的長芽兒呢!看這些長芽兒,像一只只柔嫩卻韌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邊的花架,莖頭則勇敢而堅決地向著花架的最高處攀登!數(shù)不清的小喇叭齊聲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結(jié)出累累碩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強音!
二、板書設計
相關(guān)推薦
統(tǒng)編本七年級語文上冊《春》第一課時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統(tǒng)編本七年級語文上冊《春》第一課時教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統(tǒng)編本七年級語文上冊《春》第一課時教案
一、課程目標:
(1)文化價值:朗讀課文,把握重音和停連。
(2)科學價值:品味優(yōu)美語句,揣摩關(guān)鍵詞句,積累語言;理清行文思路。
(3)人文價值:深入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
(4)審美價值: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之情。
二、核心概念:借景抒情
三、問題思辨:
1、本文如何生動形象地描繪景物?
2、本文語言有何特色?
四、教學建構(gòu):
1、導入新課
2、作者作品介紹,整體感知
3、重點語段賞析
4、小結(jié)歸納
5、拓展延伸
第1課時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本文思路。(重點)
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風等景物的特征。(重難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捎浀妹虾迫坏摹洞簳浴?放音樂,看投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著聽音樂,看投影,生背詩文)。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現(xiàn)代散文大師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過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語言描繪春天、歌頌春天的。
二、教學新課
1.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來寫“春”的?你能劃分出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嗎?
明確:全文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作者運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繪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贊春。
2.細讀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討論:作者具體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將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圖,你能不能分別給它們擬一個恰當?shù)娜齻€字的小標題?
明確:作者分別從草、花、風、雨、人五個方面具體描繪春天,這五幅畫面分別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
3.你認為作者筆下哪幅畫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為你最喜歡的畫面配上一句古詩嗎?
明確:示例一:春草圖——這是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令人見之則精神振奮??膳洹皽\草才能沒馬蹄”這句古詩。
示例二:春花圖——這是一幅百花爭艷的畫面,色彩明麗??膳洹皾M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或“亂花漸欲迷人眼”。
1.比較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的特點,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圖畫名稱,景物特征,描寫角度(或順序)春草圖,嫩、綠、多、軟,由景到人春花圖,多、艷、甜,由高到低(樹上—花下—遍地)春風圖,和煦、芳香與悅耳,觸覺、嗅覺、聽覺、視覺春雨圖,細密、輕盈,由物到人、由近到遠迎春圖,春到人歡,由景及人2.作者為什么把“迎春圖”放在最后面寫?
明確:作者細致繪春,前面的草報春、花爭春、風唱春、雨潤春為人迎春做鋪墊,用春的美好提醒人們“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的計劃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訴人們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奮發(fā)向上。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四幅圖畫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明確:示例一:不能調(diào)換,作者大體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qū)懙模禾斓絹?,最先長出的是小草,其次才是百花開放;按照生活常識,先有風,然后才有雨。有了以上四幅圖的層層鋪墊,春到人歡才水到渠成。
示例二:可以調(diào)換,應當先寫春風,再寫春雨,有了風的愛撫和雨的滋潤,草才能長勢喜人,花兒才能更加繁茂,人們也才能更加喜愛這生機勃發(fā)的春天。(無固定答案,學生各抒己見)
三、板書設計
春(三)贊春——新、美、力春回大地 生機勃勃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第二課時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體會重點語句內(nèi)涵。
2.揣摩“志”“學”“才”三者的聯(lián)系,深切體會諸葛亮家書中蘊含的人生理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誡子書》全文雖只有短短86字,但流傳至今已1800多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更是諸葛亮智慧的結(jié)晶。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背誦全文,回顧第一課時探討的諸葛亮智慧,兩課時銜接自然。同時,節(jié)省更多時間留給理解諸葛亮人生理念。
二、“靜”字見活法與教法
1.自主找出帶有“靜”字或含有追求“寧靜”之意的語句。
2.反復提及“靜”字,它們之間有沒有什么聯(lián)系?
【投影展示】
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qū)W須靜也
險躁則不能治性
討論小結(jié):
靜是治學之基,
靜是修身之本,
靜是明志之根,
靜躁對比鮮明。
靜是孔明活法,
活法也是——
孔明教子之法。
過渡:有人研究,諸葛亮跨越五十四個春秋的一生,共有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前,是他博覽群書,修身養(yǎng)性,廣交名士,靜觀天下,立志用世的準備和積累階段,用寧靜來修身就是他的活法;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諸葛亮身體力行,實現(xiàn)自我,盡忠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階段,是用行動來詮釋志向,這又是他的另一種活法。
【投影展示】
活法一:寫作
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
主要著作有《出師表》《隆中對》(陳壽記述)《上先帝書》《答關(guān)羽書》《與孫權(quán)書》《將苑》《誡子書》等。
一生功績可用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對聯(lián)概括:
【投影展示】
活法二:報恩
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勛。
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卻貫穿了他的一生,最后作為遺訓,影響著諸葛后人和今天的我們。
【設計意圖】知文識人,知人識文。一個人的氣質(zhì)里,一定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一個人的文章自然是他氣質(zhì)的最佳體現(xiàn)。本環(huán)節(jié)以“靜”為抓手,結(jié)合他的生平及貢獻,提煉出“靜”字本質(zhì):“靜”就是他的活法。他的活法也成了他的教子之法,以身作則,勸誡效果更強。
三、“志”字見厚望與情懷
辯論:《誡子書》中首次指出“學習”“立志”與“成才”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我認為諸葛亮犯了經(jīng)驗主義錯誤。其實我們只要認真學習,就可以成才。同意嗎?說說你的觀點。
1.亮觀點,并舉手表決;
2.小組合作找論據(jù),辯論。
辯論小結(jié):
比如:我的觀點是一個人要想成才,立志很重要。
【投影展示】
關(guān)于志向名言:
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祆?/p>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一王守仁
生、死、窮、達不易其志。——蘇軾
人須立志,志立則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無志而建功?!扉?/p>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諸葛亮《誡外甥書》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舉手表決,積極辯論。
老師的觀點和諸葛亮的觀點一致: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志向是明燈??鬃泳驼f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諸葛亮還說過,志當存高遠。他這一思想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更是對前人立志思想的發(fā)展與超越。
而學習是關(guān)鍵,勤奮地學,保持寧靜地心境專注地學,不好高騖遠,不淺嘗輒止,不急于求成,不浮躁不專,就一定能成就學問。
諸葛亮其實將為學與做人又緊密聯(lián)系了起來:學習除了跟志向有關(guān),還跟道德修養(yǎng)相輔相成。
因此,一個人要想成才,立志和學習都十分重要,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而學習是成才的關(guān)鍵,缺一不可。齊讀——
【投影展示】
正如曾國藩家訓中說:“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向。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丹也。”
課中小結(jié):
志向是明燈,
志立則功就,
志當存高遠,
生死不易志,
志向是金丹,
讀書換骨相,
金丹換骨——
殷殷父親情。
【設計意圖】理解重點語句內(nèi)涵,以及志與學與成才的關(guān)系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如果光憑老師講解,收效甚微。因此,設計辯論活動,讓學生在辯論中找論據(jù),反復揣摩,就會達到理越辯越明,情越辯越深的效果。這一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諸葛亮的志向是什么呢?
【投影展示】
隱居隆中: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出山以后: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T葛亮《出師表》
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就是諸葛亮的志向,報答先帝效忠后主,忠肝義膽,一片赤誠。
課堂小結(jié):是的,淡泊不是厭棄世俗,寧靜也不是慵懶無為。由淡泊名利到鞠躬盡瘁,我們可見諸葛亮的拳拳愛國之心。
淡泊明志志在修身,進而兼濟天下,寧靜是為了致遠,達于天下之遠。諸葛亮的活法就是他的后輩和我們的榜樣。
今天,他的精神理所應當?shù)貞摮蔀槲覀儑液臀覀冞@一代人的精神。
四、朗讀文字,結(jié)束課堂
【投影展示】
諸葛瞻:
嚴詞拒絕了鄧艾的招降,
斬了鄧艾的招降使者,
和兒子諸葛尚
在綿竹之戰(zhàn)中雙雙陣亡。
瞻死時年僅三十七歲,
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
隨后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
成為蜀漢的中流砥柱,
又以三代滿門忠烈成就了諸葛的千年美名。
干寶曰: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nèi)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毛宗崗:“諸葛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而能以一死報社稷。君子曰:武侯于是乎不死。蓋戰(zhàn)死綿竹之心,亦秋風五丈原之心也。使當日甘心降魏以圖茍全,則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家訓,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則武侯存?!?/p>
還有無數(shù)個“諸葛瞻們”——
辛棄疾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陸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設計意圖】結(jié)尾做了拓展,拓展內(nèi)容既是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家書的總結(jié),又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升華:不是一代忠烈,而是三代忠烈。諸葛精神,代代相傳。以誦讀史料和愛國詩詞結(jié)尾,形象易感。且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余韻。儒家經(jīng)典《禮記·大學》的精髓就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諸葛亮其實就是將宏愿暗藏家書之中,是期待兒子和后人能修身養(yǎng)德,治學做人,珍惜時光為蜀漢政權(quán)繼續(xù)效力,讓天下太平。
作業(yè):
1.背默課文,積累重點語句翻譯。
2.搜集諸葛亮故事,請你以諸葛瞻的口吻給父親寫一回信。
【設計意圖】作業(yè)1強調(diào)積累。積累是基礎,不能一日虛度。作業(yè)2符合書信來往的禮儀,目的在于將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諸葛亮殷殷教誨中蘊含的深切期望,感受諸葛亮的活法與教法,眼光與情懷。同時,也要學會感恩、珍惜。
周忠玉: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初級中學語文教師。2015年執(zhí)教過《呼蘭河傳(節(jié)選)》,在江蘇省“教學新時空·名師課堂”直播。在鹽城市和語文濕地第三屆年會上作文展示課。另有十幾篇文章在《中學語文》等核心期刊公開發(fā)表,個人其他文字百萬左右。
七年級語文下冊《日出》第二課時教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七年級語文下冊《日出》第二課時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下冊《日出》第二課時教案
一、復習導入:
二、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劇中極富個性的人物語言特色。
2.看戲劇《日出》的影片,了解戲劇是如何通過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展開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赐旰筮M行討論。
3.分析人物個性化的臺詞
黃省三:(膽小地)李……李先生;
可是,李先生——
李先生,您不能——
(臉紅,不安)李先生,我也是念過書的人,我實在有點——
(1)黃省三的臺詞,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性格和心理特點。
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黃省三的性格特點是:膽小、怯弱、懦弱、愛面子、但又有責任心,有廉恥心,同時還有一定的反抗性。
李石清的臺詞:(冷冷地)你到這兒就有飯吃么?這是旅館,不是粥廠。
哦,你還可以到街上要——
(走到黃前面)怎么走?(魔鬼般地獰笑著)我告訴你,你一層一層地爬上去?!憔驮僖膊怀畛?,不愁穿了?!?/p>
(2)從李石清的臺詞,我們可以看出李的性格特點:冷酷無情、陰險毒辣、毫無人性
三、小結(jié):學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shù),通過個性化的語言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展開矛盾,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塑造人物形象的了。
4.請同學朗讀黃省三被潘和李激怒而發(fā)出的控訴的一段,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
5.請幾個同學來演戲劇高潮部分,體會不同角色的不同臺詞和所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老師進行指導,應該如何演活角色。
中心思想:這個劇本通過寫被辭退的小職員黃省三請求復職不得反而遭譏諷和侮辱,最后只能悲憤地控訴,結(jié)果被打暈的劇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上層社會的腐朽墮落、爾虞我詐與下層社會的饑寒交迫、痛苦掙扎同時展現(xiàn)在舞臺,激化了矛盾。表達了劇作家對“損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會的憎恨之情,表達了作家對底層受苦人民的同情和深深的無奈。
課文總結(jié):我們學習了這個劇本,接觸了新的文體,了解了劇本的基本知識,了解了劇本是怎么通過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逐步展開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我們通過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臺詞,了解了人物的內(nèi)心和性格。
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積累生字新詞
2.查找關(guān)于文章的資料,擴充課外知識。
李石清為黃省
三指的三條路
板書設計:
李石清為黃省1.拉黃包車(黃省三不能接受:拉不動,身體有病,咳嗽)
2.到街上去要飯(讀過書,要面子)
三指的三條路3.去偷(急的時候也想過,但是為人正義,下不了手)
李石清為黃省三指的路其實都是無法行得通的,他是把人往絕路上逼,由此可見他毫無人性、冷酷無情。
黃省三求復職遭到拒絕戲劇開端
李石清指三條路,黃無法接受戲劇發(fā)展
求潘經(jīng)理遭罵戲劇高潮
黃省三被打倒在地戲劇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