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藝術(shù)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02于永正言語交際課堂教學藝術(shù)特色例析。
于永正言語交際課堂教學藝術(shù)特色例析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言語交際說寫訓練實驗開拓了寫作教學的新思路,對我們的口語交際訓練有很好的指導(dǎo)價值。讀他的言語交際課堂實錄,常常被他獨出心裁的設(shè)計所折服。于老師用他無窮無盡的智慧,把每一個口語交際都設(shè)計成了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細細品讀,均如一道道大餐,讓人回味無窮。于老師總結(jié)自己的語文教學,提出了“五重教學法”。今研讀于老師的言語交際課堂實錄和小學語文專家的評點,一個個藝術(shù)特色躍然紙上,浮出紙面,我把它冠以“五重”藝術(shù)特色,以饗讀者。
一、重情境創(chuàng)設(shè)
進行言語交際訓練必先創(chuàng)設(shè)言語交際的情境,為交際說話構(gòu)建必要的環(huán)境與氛圍,以此來激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克服為作文而作文、作文沒有目的、對象的弊端。如何創(chuàng)設(shè)課堂情境,使訓練具有實踐意義,是一個很有難度的問題。而于老師的創(chuàng)設(shè)情境之巧卻常常讓人拍手叫好。于老師常常采用“表演”的形式,用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抓住生活提供的機會、創(chuàng)設(shè)口語交際的情境等方法進行說寫訓練。這種在一定環(huán)境中的說寫訓練,貼近學生的生活,大大激發(fā)學生言語交際的積極性。正如楊再隋老師所說:“當學生的表達欲望被激發(fā)起來的時候,興致所至,妙語連珠,情之所生,妙筆生花?!?/p>
案例一:
在《當解說員,寫通訊報道》的說寫訓練中,于老師是這樣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
(黑板上掛著“動物王國扳手腕決賽”的橫幅會標。同學們好奇地看著。)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觀看動物王國扳手腕決賽??纯词悄膬蓚€隊參賽的,各有幾名隊員參加,裁判員是誰,比賽結(jié)果如何。
(3名戴兔子頭飾,3名戴猴子頭飾和1名戴大象頭飾的同學上場。大象為裁判。兩隊將進行比賽。)
師:誰把剛才看到的說一說?
生:今天參加動物王國扳手腕決賽的是兔子隊和猴子隊,每隊有三名隊員,裁判員是大象。比賽結(jié)果,兔子隊獲勝。
師:說得不錯——我來介紹一下……同學們,剛才是練習,不是正式比賽。告訴大家,正式比賽的時候,動物王國小蜜蜂電視臺現(xiàn)場直播,但是缺一名解說員,想請我們來擔任……
然后引導(dǎo)解說員介紹雙方隊員,介紹比賽情況……
案例二:
這是于老師創(chuàng)設(shè)的〈描述人物外貌,轉(zhuǎn)述通知〉的交際情境:
(上課鈴響,于老師沒有來。一位陌生的年輕的女教師走進教室,小朋友都瞪大了驚奇的眼睛。)
女:小朋友,于老師在這個教室上課嗎?
生:是的。他還沒有來。
女:怎么,還沒來?——小朋友,我是鼓樓區(qū)文教局的,找于老師有點事。局長要他帶著教學計劃參加座談會,時間是今天下午兩點,地點是文教局一樓會議室,請于老師按時到會,不要遲到。我還有別的事,不等他了。等于老師來了,請小朋友告訴他,好嗎?
生:(高興地)好!
女:謝謝小朋友。我再把這個通知說一遍。(說完,走出了教室。)
(于老師走進教室,小朋友紛紛舉手。)
二、重隨機批改
聽于永正老師的言語交際課,讀于永正老師的言語交際課堂實錄,常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中,于老師堂堂使用隨機面批的方式評點學生的說話和習作。
學生說得好,用詞用得準,于老師就及時加以肯定,并指出好在哪里;學生用詞不當,于老師就隨時指出學生用詞不當之處,并通過推敲,幫助學生選用準確的詞語。更讓人佩服的是:“用詞貴在恰如其分,不到位不行,過了頭也不行;話怎么說才得體,詞怎么用才準確,取決于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庇诶蠋煂@兩種情況下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都能準確無誤地隨機點評,引導(dǎo)學生遣詞造句。我想:這是最切實際的語言文字訓練的形式之一。學生當眾讀,教師隨時改,收益面大,見效益高。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就能養(yǎng)成學生認真推敲用詞的良好習慣。
常常感嘆于老師捕捉學生語言信息的能力是那么強,暗暗佩服于老師扎扎實實的語言基本功。每每聽到此,仿佛是一種藝術(shù)的享受。當然,這不是一日之功,但也并不高不可攀,只要我們勤學苦練,不斷實踐,就能夠不斷提高我們的隨機面批水平。
案例一:
師:還有人這樣寫字。(老師的眼睛離本子很近很近。)
生:這位小朋友離本子太近了。
生:這位小朋友寫字的時候,眼睛離本子很近。www.lvshijia.net
師:近到什么程度?誰來形容一下?
生:這位小朋友寫字的時候,眼睛都快碰到本子上去了。
師:“碰”字用得好,很形象。
生:眼睛都快跟本子親嘴了。
師:你說得真有意思。
編輯推薦
于永正《新型玻璃》課堂教學實錄
《新型玻璃》是一篇說明文,課文已經(jīng)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說得明明白白,教師只要帶領(lǐng)學生老老實實地將課文讀熟,并對學生不懂的地方略作點撥即可,實在沒有必要再去進行煩瑣的分析。于老師教學這篇課文取得了成功,便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第一教時
師:同學們,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人影躥進了陳列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準備劃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畫。當他的玻璃刀剛剛觸及玻璃的時候,院子里便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立即趕來,把這個小俞給抓住了。同學們一定會奇怪地問: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觸它就發(fā)出報警聲呢?同學們,這是一種新型玻璃。拿出本子來,跟于老師寫字:新型玻璃。(于老師工工整整地板書課題,并讓學生跟著寫。)注意新的寫法,最后一豎要長一點。型的第四筆豎,要寫短一點。為什么要短呢?因為要讓地方寫底下的土。玻的捺要有腳,寫長一些,這樣才顯得有精神。(教師巡視指導(dǎo)。)
[評:讓學生讀課題,一些教師往往習慣于在上課前先板書好課題,上課時再指讀,似乎讀課題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潮。于老師則不然,他在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面來板書課題,而且邊寫邊指點寫字要領(lǐng),還要求學生亦步亦趨地跟著老師寫。這樣做,讀課題就不再是走過潮,而是一次扎扎實實的寫字訓練。]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一看這一課一共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是哪幾種。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讀幾遍,記住了以后,再往下讀。哪一句讀不通順,回過頭來再讀,直到把這一句讀通順了再往下讀。好,現(xiàn)在請大家一邊讀,一邊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生放聲朗讀課文。)
師:讀完一遍的請舉手。放下。朗讀完一遍,請再默讀一遍。(學生繼續(xù)默讀。)請停一下,我發(fā)現(xiàn)有一位同學正在做一件事情。(老師示意他站起來。)讀第二遍的時候,他拿起筆來劃,把這五種玻璃的名字都給劃下來了。請問你叫什么名字?
生:(低聲)陸飛宇。
師:噢,陸飛宇。同學們,不動筆墨不讀書。他根據(jù)老師提出的問題把有關(guān)句子都劃了下來。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的方法,也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全班同學都要向他學習。
[評:于老師善于從學生中間發(fā)現(xiàn)典型,以推廣典型經(jīng)驗的方式來指導(dǎo)學生讀書。這樣做,一來可使這位同學受到激勵;二來其他同學也會感到這一經(jīng)驗親切、可學,其效果遠比教師直接指導(dǎo)要好得多。]
請大家繼續(xù)默讀課文。(生默讀,邊讀邊劃。)
師:不但要劃,而且要記在腦子里。很好。陸飛宇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普遍推廣。(笑聲。)現(xiàn)在全班同學都在學習他。第二遍看完的請舉手。沒看完的同學繼續(xù)看。看完的同學再把你劃的讀一讀,記住新型玻璃的名字。
師:(邊巡視邊夸獎)讀書夠認真的啊,看得多仔細啊!好,把筆放下。能夠回答老師的問題請舉手。好,放下。
[評:于老師指導(dǎo)學生初讀課文扎實、具體。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并教給學生朗讀課文的方法。在此基礎(chǔ)上,又讓學生默讀了一遍課文,并教給學生邊劃邊想的讀書方法。學生初讀課文比較充分,就能基本通曉課文內(nèi)容,從而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奠定了基矗]但是,現(xiàn)在我還不急于讓你們回答。我想請同學讀課文,看是不是能把課文讀得很正確、很流暢。誰愿意讀?
生:(讀)19《新型玻璃》。夜深了,從一座陳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里,突然傳出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馬上趕來,抓住了一個劃(hu︶)劃(hu)(丟掉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丟掉的)罪犯。
師:停下來,這句話再讀一遍。眼睛看準,不要慌。(第二遍該生仍然把破丟掉了。)
師:再看,劃后面還有一個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會讀好的。
生:(讀)抓住了一個劃破玻璃
師:對了!請接著讀。
[評:由此看來,讓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當學生讀書添字、漏字時,于老師并不急于讓別的同學來糾正,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改正??此菩」?jié),實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既教書又育人,于細微處可見其良苦用心。]
(該生接著往下讀,再沒出錯誤。)師:很好。后面讀得比前面好得多。開始時,我看你不是不會讀,而是有些緊張。那么多老師聽課,能讀成這樣很不容易。請坐。大家把這一小節(jié)都讀一遍。(生各自放聲朗讀。)
師:誰接著往下讀?讀第二段。我想找個不舉手的同學讀。(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師指身邊一生。)她是最后舉手的,很有勇氣。好,請你來讀吧。(該生讀第二段,沒有錯誤。)
師:嗯,讀得很好!全班同學像她這樣把第二段讀一遍。(全班學生放聲朗讀。)
師:一二兩段有不懂的詞語么?生:藕斷絲連是什么意思?
師:我想,你這么聰明,一定會看懂的。不要看這一句話,只要看這四個字就能看懂。藕,見過嗎?(生:見過。)藕斷絲連是什么意思?請你站起來說說看。生:藕斷絲連就是沒有斷,粘在一起。師:藕,見過嗎?藕掰斷以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白色的小細絲。師:對,藕掰斷了,細絲還連著,這就是藕斷絲連。這一課說的是什么?
生:這是說玻璃碎片里面的夾絲。玻璃碎了,夾絲把它連在一起。
師:完全正確。大家都要像他這樣,一定要理解這個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這才叫動腦筋。
[評:于老師解這個詞語是頗有章法的。他先是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他們理解這個詞語的本義,再引導(dǎo)學生通過相似聯(lián)想理解這個詞語在語境中所特有的比喻義。這樣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
請大家拿起筆來,把老師寫的詞在書上劃下來。(師板書: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師:劃下來以后,請把這兩句話讀兩遍。(生大聲讀。)
師:現(xiàn)在我還想請剛才讀第一段的同學把這兩句話讀給我聽聽。(這位同學朗讀能力較差,這次卻讀得很好。)
師:真好!沒想到能進步得那么快!請坐。誰接著往下讀?這回該找個舉手的讀了。請第一排最后一個女同學讀。生:(讀)另有一種變色玻璃
師:不要慌,沉住氣??辞宓谝粋€字。生:(讀)還有一種變色玻璃師:這就對了。讀下去。(該生一直讀完吸熱玻璃一段,也沒再出現(xiàn)錯誤。)
師:真好。一點都沒有錯。大家學著她這個樣子,把三四兩段讀一讀。(學生朗讀。)
師:這兩段中有不理解的詞語嗎?生:問世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問題我想請你自己解決。請再讀讀第四段,邊讀邊想。其他同學也要這么邊讀邊想。(許多學生舉手,要求說。)
師:大家把手放下,這個機會留給提問題的同學。他要說不出來,再請你們幫助,好不好?(對提問題的學生)你看出來了嗎?
生:看出來了。問世就是有了。
師:對,說下去,哪里有了?生:商店里有了。
師:對哇!這不讀懂了嗎?這樣的玻璃早就問世了,是說它早就生產(chǎn)出來了,市場里有賣的了。記住,一邊讀,一邊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好多詞語是可以讀懂的。
[評: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對于當前的認知活動會起到?jīng)Q定作用。教師在指導(dǎo)學生理解某個新詞的詞義時,所聯(lián)系的上下文可視為學生原有認知結(jié)構(gòu)中的思維組塊。學生憑借這個新詞與上下文中的其它詞語的邏輯聯(lián)系,便能比較容易地推知這個新詞的意思。問世一詞在口語中不大常用,學生自然會感到陌生。于老師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學生借助語境的暗示作用,便很容易地理解了這個詞語。所以,大綱強調(diào),教師要指導(dǎo)學生逐步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誰讀讀最后兩段?(指名讀最后兩段。老師相機指出錯、漏之處。略。)
生:請問分貝是什么意思?師:這是個專用名詞,大家很生疏。這里是指測量聲音大孝強弱的單位??茖W家說,聲音超過70分貝,對人體就有危害了。城市中有的馬路旁安裝著測定聲音大孝強弱的裝置,以后你們注意看。
評: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專有名詞,無需反復(fù)啟發(fā),教師徑直講來,這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的。]同學們,請把于老師寫的詞在書上劃下來。(師板書:盡管還是如果就)
師:劃好了,請把這四段讀一讀,讀到劃了這些詞語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讀課文最后四段。師巡視。最后又請一位同學讀了劃有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句子。)[評:課文中出現(xiàn)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無需多講,對于小學生來說,即便教師講了也很難領(lǐng)會,更不要從語法角度給學生分析復(fù)句。于老師只是要求學生將這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在書上劃下來,并讀一讀劃了這些詞語的句子,意在讓小學生通過充分感知,反復(fù)習染,達到心領(lǐng)神會,然后再去學習運用。]
師:(看手表)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整整讀了35分鐘的書。還記得我開始提的問題嗎?生:這課向我們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是哪幾種?
師:對,我想,書讀到這個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誰來回答?
生:這一課一共寫了五種新型玻璃。第一種是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第二種是夾絲玻璃,第三種是變色玻璃,第四種是吸熱玻璃,第五種是吃音玻璃。(學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五種新型玻璃的名稱。)師:說得多清楚,多有條理!
[評: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課文讀熟了,難點突破了,課文內(nèi)容也就自然理解了。一些人囿于傳統(tǒng)的偏見,夸大了煩瑣分析的作用,似乎摒棄了煩瑣分析,學生便無從理解課文內(nèi)容。事實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讓學生老老實實地去讀書。這就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張?zhí)锶粝壬磸?fù)強調(diào)要把閱讀課上成讀書課的道理也在于此。]不過,能說得再簡潔一些嗎?請你考慮一下。(該生面有難色,欲坐下。)
師:請你沉著冷靜地想一想,我看你有這個能力。
生:(該生思考了一會兒。)本課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分別是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
[評:于老師以其敏銳的語感、嫻熟的訓練技巧使說話訓練落到了實處,訓練得有質(zhì)量。](聽課的老師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學生為她鼓掌。)
師:(豎起大拇指)說得妙,妙就妙在分別是三個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說名稱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剛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顯示自己的機會嗎?(笑聲。)
[評:既訓練說的能力,又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于老師的這一番話,學生是很難忘的,甚至會激勵她一生。什么叫教學藝術(shù)?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講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喚醒、激勵與鼓舞。]
論文_淺談《荷花》的課堂教學藝術(shù)
論文_淺談《荷花》的課堂教學藝術(shù)
曾春玲
六年制第六冊《荷花》是一篇很樸實又很美的散文,它描寫公園里一池生機勃勃的白荷花和表達“我”看荷花時的感受。教學時,我運用語文教材中豐富多彩的“美育”內(nèi)容,努力從課文本身發(fā)掘美、渲染美、創(chuàng)造美的因素;采用先進的電化教學手段,在課文美育因素的基點上,升華美、發(fā)展美。我從“美”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設(shè)計,把學生引進課文的“自然美”的藝術(shù)境界中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美,語言內(nèi)涵的美,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美育的熏陶,發(fā)展觀察、想象和語言能力。
一、營造教學氛圍美
放美的抒情音樂,以充滿激情的優(yōu)美的教學導(dǎo)語感染學生,引導(dǎo)學生以賞花者身份,假想和作者一起到公園欣賞荷花,親身感受課文描述的白荷花的美麗迷人:
首先,我展示同學們在一年級時學過的《王冕學畫》幻燈圖,設(shè)計了這樣的導(dǎo)語:“我們大家都熟悉的畫家王冕小時侯最愛雨后的荷花,因為他覺得大雨過后,荷花粉紅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綠的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的景象最美?!币允煜さ氖挛飭酒鹚麄兊母兄?。緊接著,貝多芬那優(yōu)美的《月光曲》鋼琴音樂響起,電視屏幕上出現(xiàn)了迷人的白荷花,我用充滿感情的聲音誦讀:“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最愛月光下的荷花。月光下,碧綠的荷葉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肩并肩密密挨著的圓荷葉之間,還零星地點綴著一些白荷花,有婀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得打著花骨朵兒的。它們像一粒粒的明珠,像碧天里的星星,微風吹來,還能聞到縷縷清香,讓人心曠神怡。荷花這么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塊兒去公園欣賞荷花,好不好?”聽著有感染力的導(dǎo)語,學生審美情趣油然而生,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懷著強烈的求知欲,以賞花者的身份進入課文境界。
二、感受課文情趣美
課文《荷花》所表達的自然之美,蘊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教學時,我巧妙地展開“品味詞句”——“境中賞美”——“激發(fā)情感”——“導(dǎo)讀激情”的教學過程,一步步地引導(dǎo)學生感受課文情境的美和情趣的美,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觸發(fā)情感共鳴,掀起情感的波瀾。如:
1、
引導(dǎo)感受荷葉長勢美
我采用了比較句子的方法:
(1)荷葉很多很大。
(2)荷葉挨挨擠擠的,一個個象碧綠的大圓盤。
師:這兩句都寫了什么?
生:都寫了荷葉很多很大。
師:哪一句寫得好?
生:第2句。
師:第2句好在用上了哪些詞語?
生:用上了“挨挨擠擠、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師:“挨挨擠擠”是什么意思?課文里指什么?
生:課文指荷葉靠著荷葉,荷葉之間的距離很密。
師:(出示圖畫)你從“挨挨擠擠”知道荷葉長得怎么樣?
生:荷葉長得多、茂盛、生機勃勃……
師:“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寫出了什么?
生:……
師:生意盎然的荷葉又大又圓,你們喜歡嗎?誰能帶著喜歡的心情來讀這句話?
經(jīng)過品評,學生悟到,這短短的一句話,寫出了荷葉顏色綠、形狀大又圓、長勢茂盛,令人喜不自禁。接下來,學生帶著喜悅的感情去朗讀,去體會作者看到美荷葉時的喜悅心情。
2、引導(dǎo)感受荷花生長美
我抓住“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中的“冒”字,設(shè)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給“冒出來”換個意思相近的詞語?
生:長出來(生出來)……
師:“冒出來”這個詞語用得最好。為什么呢?誰來說說“冒出來”是什么意思?在課文中指什么?
生:……在課文中指白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中透出來。
師:白荷花在挨挨擠擠的荷葉中都能硬擠出來,說明什么?生:白荷花的生命力很頑強。
師:生氣勃勃的白荷花一朵又一朵地冒出來了!它們朝氣蓬勃地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了!看到這里,你的心情怎么樣?(學生答后指導(dǎo)開火車讀出喜悅的感情)
真是一字傳神,意境全出,通過仔細品評“冒”,學生感受到了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那喜人的生長美,達到了“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的效果。
3、引導(dǎo)感受作者情感美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dǎo)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的具體語境咀嚼品味,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引導(dǎo)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美,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在教學“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lǐng)可真了不起”這一句時,我抓住“活的畫”來設(shè)疑:
師:畫本身已經(jīng)夠美的了,把這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畫,說明什么?
生:說明這池荷花很美。
師:你從這個“活”字知道這是一池怎樣的荷花?
生:這是一池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荷花。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池荷花充滿活力呢?請大家聯(lián)系第2節(jié)的內(nèi)容,帶著問題看錄象。
生:我從第2節(jié)中的……(略)
師: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一大池充滿活力、美如圖畫的荷花?畫家是誰?
生:是大自然!
師:讓我們來贊美那神奇而偉大的大自然吧?。ㄖ笇?dǎo)朗讀)
引導(dǎo)學生理解“活的畫”,我通過字面解詞,借助課文錄象,結(jié)合上下文思考,拋棄了脫離語言環(huán)境孤立、靜止地進行詞句教學的弊端,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漸領(lǐng)略文字的韻味,感受課文情趣美,體會作者的情感美,從而在小學生的心田里播下了熱愛大自然的種子。
三、引導(dǎo)想象課文情境美
我國著名老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象?!痹诶斫獍缀苫ㄩ_放時的三種姿態(tài)時,我依次向?qū)W生展示了三幅不同姿態(tài)的栩栩如生的白荷花油畫,用充滿激情的語調(diào),豐富的表情使學生的想象欲得以誘發(fā),引發(fā)了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師:看!這半開半合的荷花多像個——
生:含羞答答的小姑娘!
師:這時,我們把鼻子湊近去聞一聞,嘩——好香呀!你們喜歡嗎?
師:咦,這嫩黃色的小花托是什么?
生:小蓮蓬!
師:瞧!躲在里邊的小蓮蓬探出頭來了!真像個——
生:胖娃娃張開笑臉在向我們打招呼呢!……
師:看到這里,你們高興嗎?
師:喲!將開的還是花骨朵兒!這是怎樣的花骨朵兒?
生:顫動著就要裂開的花骨朵兒!……
師:眼看著花骨朵兒顫動著就要裂開,你的心情怎么樣?
這時,想象的欲望不但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他們幼小的心靈了。我因勢利導(dǎo),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全班讀、加上動作朗讀),把荷花的美和對荷花的愛從讀中表達出來,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這種從美的角度出發(fā)所構(gòu)思的教學設(shè)計,借助圖畫,努力引導(dǎo)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結(jié)合課文語言的學習和品味,展開了發(fā)現(xiàn)美、升華美的導(dǎo)美、謳美活動;借助導(dǎo)語描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喚起學生的美感,把學生的情趣、學趣激發(fā)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美的情境中去,這種引導(dǎo)學生鑒賞美、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愛上了語文學習。
四、創(chuàng)設(shè)課文情境美。
小學語文教材,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我們對文章的理解離不開思想感情的體會。如果單純進行字、詞、句、篇的教學,師生游離于感情之外,則把本來生動感人的課文,講得形散神離,枯燥無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便體會不出來。失去了對感情的體會,也就抓不住文章的靈魂。創(chuàng)設(shè)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意境,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課文中的感情因素。在《荷花》一文的教學中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眼前出現(xiàn)的景象……”這一個語言片斷比較難懂,教學時,我以我的感情為主線,創(chuàng)設(shè)情境,以情激情,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之中喚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1.導(dǎo)語、音樂、范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美
在教學“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這節(jié)的開頭,我?guī)е鴫艋玫谋砬?,用抒情的語調(diào)對同學們說:“看著看著,我們也陶醉了,陶醉了,展開了神奇而美妙的想象。請大家慢慢地閉上眼睛,閉上眼睛,聽,聽——”于是,扣人心弦的《愛的諧奏曲》的鋼琴音樂響起,加上我飽含感情的范讀,學生沉浸在我所創(chuàng)設(shè)的賞花情境中。
2.舞蹈創(chuàng)設(shè)情境美
就在學生“賞花賞得入了迷”之際,我說:“同學們,現(xiàn)在讓我們也變成一朵荷花,一陣微風吹來,我們也翩翩起舞,好不好?”瞧,全班同學都變成了婀娜多姿的白荷花,在微風中搖曳,他們的舞姿多么迷人!這時,我走向一位跳得正起勁的同學面前,微笑著問他:“你為什么翩翩起舞?”頓時,“白荷花”紛紛變成了思維活躍的孩子,高高地舉起他們的小手回答我的問題?!耙驗槲铱吹桨缀苫ㄟ@么美,心里高興?!薄耙驗槲铱春苫吹萌肓嗣裕X得自己也變成了一朵荷花。微風吹,荷花動,變成荷花的我也跟著動,就像在跳舞那樣?!贝蠹业陌l(fā)言,說明同學們理解了作品中描繪的“人和荷花融為一體,人和荷花共同歡樂”的意境,學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創(chuàng)設(shè)美的情境,大大地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3.想象創(chuàng)設(shè)情境美
從情感入手,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欲望,使學生進入釀情、入情、動情的情感美體驗活動中盡情地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如在講到“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時,我向?qū)W生發(fā)問:“蜻蜓在荷花上空飛行,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小魚在荷花腳下游過,會做什么好夢?”孩子們思維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他們爭著講述他們神奇的想象,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緊接著,旋律優(yōu)美的《愛的諧奏曲》的鋼琴曲再次響起,“現(xiàn)在,誰愿意變成蜻蜓和小魚,分別向荷花仙子說說你的快樂和好夢呢?”通過這一提問,我讓學生自發(fā)地進行分角色表演,在生動活潑的表演中再現(xiàn)情境,使學生對荷花的熱愛在表演中進一步得到升華。這時的學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將課堂氣氛推上高潮,將謳美活動不斷深化。
四、滲透情感教育
在《荷花》的課后總結(jié)中,我立足于“以美育德”。我用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教育性、號召性的語調(diào)說:“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荷花的美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你們知道嗎?大自然中許許多多的景物都是很美的,只要我們能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我們就每天都能生活在長滿鮮花的世界里,你們說,對嗎?”這樣的總結(jié)語言,使學生們?yōu)橹畡忧?,大有“保護大自然,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之勢,使知識的掌握、心靈的凈化、情操的陶冶達到了完美的結(jié)合。
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于永正
教學的“亮點”在哪里--于永正
教學的“亮點”在哪里--于永正(轉(zhuǎn)帖)
不少語文老師說語文課越來越難上。好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要“簡簡單單上語文”,可是就連他們本人(不教書的理論家除外),似乎也沒有把語文課上簡單,包括我自己。為什么把簡單的事反而搞復(fù)雜了?老師們說:怕別人說沒有“新意”,沒有“亮點”。我何嘗不是這樣想!“沒有亮點”意味著什么?它雖然不能和失敗畫等號,至少意味著平庸。這是很可怕的評價。
以往,我的許多徒弟(我有時也這樣),每拿到一篇課文,還沒讀兩遍,便考慮怎樣上出“彩”來,——做什么樣的課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發(fā)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讀”,如此等等。企圖以旁門左道來掩飾自己的膚淺和浮躁,以花架子嘩眾取寵。
語文教學的真正亮點在哪里?
前不久,我在西安蘇教版語文教材培訓會上執(zhí)教了《第一次抱母親》。既沒有做課件,也沒有表演,卻獲得了老師們的好評。如果說獲得師生掌聲和贊嘆之處是亮點的話,那么,歸納一下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我對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其它還有一些,如老師的講解和板書的字等。
由此我覺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yīng)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引導(dǎo)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睆?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睂W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nèi)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xiàn)出來,這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老師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深深地打動他們,學生的朗讀能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聲,能說不是亮點?
朗讀的亮點,不僅體現(xiàn)在學生朗讀的聲情并茂上,即“結(jié)果”上,更體現(xiàn)在老師的引導(dǎo)上,即“過程”上。
引導(dǎo)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說讀得有感情了。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硬任務(wù)。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為確保每個人達到讀正確、流利,我是嚴字當頭,“一字未宜忽”,就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逗號和句號要讀出區(qū)別來,嘆號和問號要讀出不同來。第一節(jié)課我是逐段逐段地“過”的,必要時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領(lǐng)讀。盡管他們是四年級的學生了,但該領(lǐng)讀的還要領(lǐng)讀。做任何事情不能從概念出發(fā),要從實際出發(fā)。張?zhí)锶粝壬f:“評價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首先看全班學生是否把課文讀熟了?!钡诙?jié)課是“精讀”。所謂“精讀”,就是進一步引導(dǎo)學生把課文讀懂,讀出字面背后的意思,進而把課文讀出感情來。這期間離不開老師的必要講解和朗讀示范。不要以為老師范讀只是為了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范讀也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小學生只有讀出聲音(包括聽別人讀),自己聽到,才能把書面文字和它的含義聯(lián)系起來。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離開了朗讀的中介,往往難以理解課文。其實成年人讀出聲音來,或邊看邊聽別人朗讀,對書面的文字的理解也遠比默讀理解得好,因為朗讀是活的。因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好、朗讀好,萬萬不可缺少了老師的范讀。
課后有位老師對我說:“怎樣使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感情,看起來,就是‘跟我讀’?!蔽艺f:“對的,記得臺灣的一位教授也這樣說的?!闭n堂上我和學生經(jīng)?;プx,互相朗讀是“對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把“對話”只是理解為“你說我說”,也包括“你讀我讀。”
過程真的比結(jié)果更重要。有過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導(dǎo)學生把書讀好的“過程”,更是我追求的亮點。
過去,我很重視“披文入情”、“披文得意”。但如果只是始于“披文”,止于“得意”,就失落了語文的本體?!霸谡Z文閱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閱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引自吳忠豪主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里說的“載體”即語言文字。閱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dǎo)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另一方面(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導(dǎo)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意文兼顧”,才能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第一次抱母親》中的護士見作者竟然不知道母親有多重,以至于抱母親時,差一點摔倒,便“責怪說:‘你使那么大勁干什么?’”責怪是什么意思?當學生明白了是埋怨中帶有一點責備的意思,我便問:這里為什么不用“責備”,也不用“埋怨”?學生說:用“責備”,不符合護士的身份,太重了,因為他們畢竟素不相識;用“埋怨”,又輕了,不足表達護士對母親的那一份關(guān)愛。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又問:護士說的這句話該怎樣讀?怎樣讀才能把“責怪”的意思讀出來?——這樣做,是不是就“意文兼顧”了?
《第一次抱母親》中有一段話是寫母親辛勞的:“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fù)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p>
因為這段話中的“越”是生字,所以我先教“越”字。當學生知道了“越”在這兒作“跨”講的時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嶺”的意思是翻過一道道山,跨過一道道嶺了。接著,我抓住了“重擔”這個詞。我說:“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當我們用兩只眼睛去看‘重擔’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絕不僅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副100多斤重的擔子?!痹谖业膯l(fā)下,學生的發(fā)言熱烈而精彩。是啊,母親肩上挑的實際上是大半邊天??!這時,我指著黑板上板書的“翻山越嶺”說:“那么,現(xiàn)在你對‘翻山越嶺’這個詞又是怎么理解的?”學生說:“翻山越嶺指的是母親為了子女、家庭和社會所走過的艱辛道路。”
這就是品味。語文課本中選的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真的需要我們引導(dǎo)學生去品味。不品味,語文教學就索然無味了。味同嚼蠟的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包括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便無從談起,興趣的培養(yǎng)也無從談起,自然也不會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這樣品味過之后,接著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課文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這時學生的朗讀生動而感人?!詈蟮穆淠_點還是讀。
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的味道在哪里?在關(guān)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
課的最后,指導(dǎo)學生寫字。我先請學生“讀帖”(蘇教版語文每課的生字都是請書法家書寫、并用紅色印的),“讀”完后,描紅,然后“臨帖”。臨寫完了,我請兩位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寫“越”和“疚”字。但兩人寫得都不規(guī)范?!霸健弊值挠疫叺牡谝还P“橫”,起筆高了;“疚”字里邊的“撇”寫長了,而“捺”又寫短了,且沒有“腳”。于是,我請學生再“讀帖”,看“越”字右邊的第一筆——“橫”,在哪兒起筆。學生這才發(fā)現(xiàn),它在左邊“走”字的第二橫處起筆。接著,我邊講邊在黑板上范寫了這兩個字。學生們靜靜地聽,靜靜地看,聽課老師也靜靜地聽,靜靜地看。當我范寫完了,師生發(fā)出由衷的贊嘆。他們只是贊嘆我寫的字漂亮嗎?
指導(dǎo)學生把字寫好,學生們能寫一手漂亮的字,是不是也是語文教學的亮點?
總之,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里,再說具體一點,是在“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里。
所以,我現(xiàn)在每教一篇課文總是在鉆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讀上下功夫;課文中的每個新詞務(wù)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運用的,務(wù)必弄明白使用范圍,首先自己造幾個句子;每個生字以及要板書的詞語,力求寫得規(guī)范,做到筆順規(guī)范,間架結(jié)構(gòu)符合楷書的要求。
徐州市老特級教師李夢鈐先生說過:“這法兒那法兒,鉆研不好教材就沒有法兒?!贝_實如此。當我把教材真正讀懂了,讀出味兒來了,教學方法也就隨之而來了,自然語文課也上得較簡單了。
最后要說的是,我這樣說,絕不是否定多媒體、否定表演等手段。如果運用的恰到好處,自然會為語文教學增光添彩,現(xiàn)在,該用我也照用。
淺談初一語文的朗讀教學
“九義”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朗讀有明確的要求,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斷”;“讀文言課文,要了解內(nèi)容,能順暢的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熬帕x”語文教材第一、二冊更是頗具特色的強化了朗讀,從單元提示到課文的訓練重點要求、預(yù)習提示和課后練習,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練習,顯然都是為了強化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這些很值得我們教師認真鉆研。
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和當代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對于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語文課的朗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初一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相對比較弱一些,可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要強得多,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寫作技巧等的學習還未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卻很熱衷于朗讀,對磁帶的語調(diào)、教師的表情模仿得快、準。因此,初一的語文教學,朗讀是必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讀課、自讀課都應(yīng)不同程度的過好朗讀關(guān)。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lǐng)會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鍛煉用語音描繪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聽、說和寫作水平,加大語文為生活服務(wù)的力度。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朗讀,檢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傾向、認識水平和運用程度。那么,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應(yīng)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首先,教師要正確對待朗讀,做好朗讀示范。我們要改變朗讀處于被動地位的現(xiàn)象,掃清老式的滿堂灌的教法,充分認識朗讀的效能,真正把朗讀放到課堂教學應(yīng)處的位置上來。有的教師把朗讀當作課堂教學的一種簡單過渡,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自然就心中無數(shù)了,更談不上對剛才的朗讀情況指出是與非,這只是一種放羊式的無所收獲的朗讀。教師要把朗讀當作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學生朗讀時,教師應(yīng)專心地聽,朗讀之后,要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總結(jié)。同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讀為學生樹立朗讀的標準和榜樣,尤其是農(nóng)村中學的老教師,要盡快杜絕用方言進行朗讀,可想而知,教師的朗讀水平很低,他指導(dǎo)學生朗讀的效果又會如何?
其次,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朗讀要領(lǐng),指導(dǎo)學生朗讀。教師對朗讀的知識要胸有成竹,對不同的課文,朗讀時的輕讀(~)、重音(·)、停頓(較長“/”、較短“//”、更短“///”)、快慢、語調(diào)等都應(yīng)了如指掌,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
例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朗讀時憑什么停頓?大的停頓和小的停頓,憑標點符號,更小的停頓,憑詞的組合,句中的三個小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停頓時無大小之分。那么這句話應(yīng)讀成怎樣的腔調(diào)?這是一句表達告訴別人一件事的陳述句,要讀輕一點,讀出陳述語氣。
又如朗讀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這是按音節(jié)劃分節(jié)奏的方法朗讀,還可按意義單位劃分節(jié)奏,讀作“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因此,朗讀節(jié)奏可按音節(jié)或意義單位來劃分。讀一句話還要讀出重音,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里的某個音節(jié)或句中的某個音節(jié)讀得重些,強些。讀出重音有時能起分詞義的作用,如“過年”與“過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過新年”之意。一個短語或者句子里的音節(jié)讀重音,表示這個音節(jié)是主要字眼兒。如《散步》中“母親本不愿出來的”一句中“本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個詞或一個短語只有一個重音,一個句子有時就不只是一個重音了,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朗讀課文,能讀出停頓、重音、語調(diào),就顯得有節(jié)奏感。例如朗讀: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誠然,朗讀的要領(lǐng)、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冊第十七課的課后練習五還重點分析了朗讀一段課文的重音、輕讀、小停、拖音及其所產(chǎn)生的效果。這需要我們善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jié)。
假如教師都能準確地朗讀并能指導(dǎo)學生朗讀課文,能讀好停頓、重音、輕讀、拖音、語調(diào),且掌握好速度(廣播速度每分鐘200字)、富有節(jié)奏感,那么學生就可以在準確的有感情的朗讀中獲得優(yōu)美意境、縝密思路、象征意義、傳神描繪、觀點主張、情調(diào)韻味,就能把課文內(nèi)容具體化、形象化,把課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于聲音之中,通過朗讀觸摸心靈,引起共鳴,排除學生與課文之間的隔閡,達到身臨其境、忘我的境界。這樣便自然地避免了課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無味的滿堂灌,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充分調(diào)動學生樂學的積極性,發(fā)揮了朗讀教學的應(yīng)有效能。
再次,教師指導(dǎo)學生朗讀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一般訓練到實用訓練,循序漸進,避免高屋建瓴一氣灌到底。朗讀訓練有它的適度,即階段性,對學生來說,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較高要求--順暢朗讀,最高要求--傳神朗讀。具體的訓練過程可分為:用普通話朗讀→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停頓適當→語氣連貫→語調(diào)自然,表情達意→速度適中,完美和諧→領(lǐng)會主旨。如此一步一個腳印的訓練、指導(dǎo),讓學生易于接收。也體現(xiàn)了朗讀訓練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
最后,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善于采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訓練方式。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以齊讀作為朗讀的重頭戲來抓,齊讀在初中占壓倒優(yōu)勢。當然,認真使用齊讀,恰當安排,精心指導(dǎo),可使訓練面廣,加強朗讀氣勢,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觀念有益。但濫于齊讀,也明顯體現(xiàn)出它的不足,會讀的不會讀的,認真讀的不認真讀的,都混雜在一起,濫竽充數(shù),學生有時顧了整齊顧不及準確,顧了響亮顧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讀一字停一頓、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讀,遠離了朗讀的要求。為能準確指導(dǎo)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dǎo)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zhuǎn)的韻律,呈現(xiàn)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語文的教、學及運用奠定牢固的基礎(chǔ)。
于永正老師暗示教學的藝術(shù)
于永正老師暗示教學的藝術(shù)
于永正老師暗示教學的藝術(shù)
暗示教學,是指教師有意識地、自覺地運用暗示原理,以多種多樣含蓄間接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正如洛扎諾夫所說:“創(chuàng)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fā)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出發(fā),在學習的交流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暗示組織起來?!卑凳窘虒W,目的就在于給學生施加各種影響,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個人的潛力,使之達到充分的自我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于老師善于最大限度地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因素,圍繞教學目標,給學生施以暗示。
一、語言暗示:讓學生體會話中之話。語言暗示,是指通過語言形式給對方以暗示,言語者通過說話時語氣的變更、語速的變化、語音的高低等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世界,讓聽者去體悟。聽過于老師課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于老師教學語言蘊含豐富,但學生大多知道他的潛臺詞。請看《關(guān)懷》的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我們就是山村小學的那個班。我們正在上課。這時(扮周總理的男生腳步輕輕地走進教室。走到講臺前,一邊和老師握手,一邊說:“老師好,小朋友好!”)
師:(問扮演總理的小朋友)你的腳步為什么那么輕。
生:我怕影響大家上課。(笑聲)
師:是這樣。但是,問“老師好”和“小朋友好”能用一樣高的聲音嗎?想一想。(面向全班學生)大家都想一想。
生:不能。問“老師好”聲音低一點,問“小朋友好”聲音應(yīng)當高一點。
師:是呀!因為小朋友多,而且離得遠一點,所以聲音應(yīng)當高一點。再來一遍好嗎?
(該生又重新表演了一遍。)
師:演得真好,不亞于王鐵成。(眾笑)我想,看了表演,小朋友一定會讀好。誰來讀?(指名讀,齊讀,讀得聲情并茂。)
師:誰接著讀第三節(jié)?
(指名讀。當讀到:“他在我身邊坐下來,拿起我的語文課本,輕輕地問:‘是講這一課嗎?’我連忙回答說:‘是的?!崩蠋熓疽馔O聛?。)
師:如果周總理聽了你讀的這一句,一定會給你提個小小的意見。(對大家)小朋友,周總理會給他提個什么意見?
生:這位小朋友讀對話時聲音太大,總理聽了一定會說:“小聲點,別影響大家上課!”(眾笑)
師:對呀!讀這里的對話,聲音千萬別大,悄悄地說。請你(剛才讀的那位小朋友)重讀這一節(jié)。
(該生這次讀得特別有感情,對話讀得既輕又親切。)
師:大家都像這位小朋友一樣,把第三節(jié)讀一遍。
(全班自由讀第三節(jié)。接著又指名讀了第四節(jié),齊讀了最后一節(jié)——第五節(jié)。)
上述教學片斷中,當學生朗讀總理問話時聲音大了一些,于老師沒有直接指出,而是以“如果周總理聽了你讀的這一句,一定會給你提個小小的意見,小朋友,周總理會給他提個什么意見?”暗示這個同學讀得不準確,暗示其他同學,他讀得不夠好,想想看為什么,從而讓學生在“該怎樣讀,為什么”的探究中,加深語言內(nèi)容、語言情境、語言情感的理解。為了引導(dǎo)學生認真傾聽老師范讀,從中領(lǐng)悟讀書要求,于老師以“小朋友,學語文,首先要讀,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要把課文讀好,還真不容易”的提示,從反面暗示學生要認真讀,并暗示在老師朗讀時要全神貫注地聽。正因為如此,課堂出現(xiàn)了“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全文,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讀”的意境。
二、形象暗示:使學生了解形中之意。在課堂教學中,于老師善于借助自己的體態(tài)給學生傳遞各種信息,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種表情,都寄托著自己“豐富的心理話”,以使學生心領(lǐng)神會。
如一次于老師按照“基礎(chǔ)訓練”里關(guān)于寫一個人的要求,打算上課時請一位會拉手風琴的同學為大家演奏一首曲子,然后將她的動作外貌寫下來。可他進教室發(fā)現(xiàn)黑板沒擦,一黑板數(shù)學題。他略一沉吟,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于是,他拿起黑板擦一下一下地擦起來,嘴里說:“也許是上節(jié)課老師拖堂了,值日生沒來得及擦;也許是個別同學的題沒做完,不能擦……”話音未落,幾個學生快步走上講臺,奪過于老師手中的黑板擦兒。于老師忙說:“咱們合作,優(yōu)劣互補,我擦高的,你擦低的?!彼麑ζ渲械闹等战M長說,“正好有兩個黑板擦兒。其余同學請回座。”這一切不過三分鐘。學生們表情很復(fù)雜,有內(nèi)疚,有自責,也有抱歉。于老師又忙說:“同學們多懂事兒!紛紛爭著擦?!?/p>
老師一邊指著手上的粉筆末兒,一邊說:“咱們這節(jié)作文課有東西寫了。把剛剛發(fā)生的事兒寫下來怎么樣?題目就叫《擦黑板》?!痹谏鲜龅恼n前插曲中,暗示的運用令人折服。當他看到滿黑板的數(shù)學題時,當機立斷,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以自己擦黑板的行動給學生暗示:老師心里焦急,課不能按時開始了;接著以兩個“也許”的原因推測給學生暗示:老師并不知道事實真相,以使學生轉(zhuǎn)移視線;在學生出現(xiàn)“內(nèi)疚”“自責”“抱怨”的心理后,又以“拍粉筆末”的動作暗示:老師并沒有責怪之意,以使學生放松心理。這樣,課堂的意外事情竟然成了教學的意外情境。
三、活動暗示:使學生理解動中之蘊。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各種內(nèi)容與形式的教學活動,把教學意圖滲透其中,也可使學生受到教育。同時,學生在活動中往往處于最自然的狀態(tài)下,各種思想及個性特征都能在老師面前暴露無余。因此,針對學生情況進行暗示教學,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如教學《小貓種魚》,于老師就將引導(dǎo)理解童話所說明的道理寓于活動之中。課文結(jié)束后,他這樣引導(dǎo):“小朋友,小貓一看種的魚全爛了,肯定會跑回家去問媽媽:這是怎么回事?我把小魚種到地里,怎么不長小魚呢?貓媽媽會怎么說?”討論以后,他請一位學生戴上頭飾扮小貓,一位學生戴上大貓頭飾扮演貓媽媽,由貓媽媽把道理講出來。雖然“貓媽媽”不能講出“生搬硬套”的話,但是魚不能種在地里,做事要動腦筋之類的話還是說出來了。這樣把情理的教育寓于自我感受、自我體會的表演之中,比直接讓學生說出受到什么教育,要有趣、有效得多,而且這樣的表演以訓練語言為主要目標,又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本質(zhì)特征。
于永正老師暗示教學的藝術(shù)語文論文
于永正老師暗示教學的藝術(shù)語文論文
一、暗示:讓體會話中之話。暗示,是指通過形式給對方以暗示,言語者通過說話時語氣的變更、語速的變化、語音的高低等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世界,讓聽者去體悟。聽過于老師課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于老師蘊含豐富,但大多知道他的潛臺詞。請看《關(guān)懷》的片斷:
字串2
師:小朋友,我們就是山村的那個班。我們正在上課。這時(扮周總理的男生腳步輕輕地走進教室。走到講臺前,一邊和老師握手,一邊說:“老師好,小朋友好!”)字串5
師:(問扮演總理的小朋友)你的腳步為什么那么輕。
字串3
生:我怕影響大家上課。(笑聲)字串3
師:是這樣。但是,問“老師好”和“小朋友好”能用一樣高的聲音嗎?想一想。(面向全班)大家都想一想。
字串6
生:不能。問“老師好”聲音低一點,問“小朋友好”聲音應(yīng)當高一點。
字串3
師:是呀!因為小朋友多,而且離得遠一點,所以聲音應(yīng)當高一點。再來一遍好嗎?
字串4
(該生又重新表演了一遍。)字串8
師:演得真好,不亞于王鐵成。(眾笑)我想,看了表演,小朋友一定會讀好。誰來讀?(指名讀,齊讀,讀得聲情并茂。)
字串7
師:誰接著讀第三節(jié)?字串6
(指名讀。當讀到:“他在我身邊坐下來,拿起我的課本,輕輕地問:‘是講這一課嗎?’我連忙回答說:‘是的。’”老師示意停下來。)
字串3
師:如果周總理聽了你讀的這一句,一定會給你提個小小的意見。(對大家)小朋友,周總理會給他提個什么意見?
字串3
生:這位小朋友讀對話時聲音太大,總理聽了一定會說:“小聲點,別影響大家上課!”(眾笑)字串2
師:對呀!讀這里的對話,聲音千萬別大,悄悄地說。請你(剛才讀的那位小朋友)重讀這一節(jié)。
字串9
(該生這次讀得特別有感情,對話讀得既輕又親切。)
字串5
師:大家都像這位小朋友一樣,把第三節(jié)讀一遍。
字串5
(全班自由讀第三節(jié)。接著又指名讀了第四節(jié),齊讀了最后一節(jié)——第五節(jié)。)
字串8
上述片斷中,當朗讀總理問話時聲音大了一些,于老師沒有直接指出,而是以“如果周總理聽了你讀的這一句,一定會給你提個小小的意見,小朋友,周總理會給他提個什么意見?”暗示這個同學讀得不準確,暗示其他同學,他讀得不夠好,想想看為什么,從而讓在“該怎樣讀,為什么”的探究中,加深內(nèi)容、情境、情感的理解。為了引導(dǎo)認真傾聽老師范讀,從中領(lǐng)悟讀書要求,于老師以“小朋友,學,首先要讀,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要把課文讀好,還真不容易”的提示,從反面暗示要認真讀,并暗示在老師朗讀時要全神貫注地聽。正因為如此,課堂出現(xiàn)了“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全文,全神貫注地看讀”的意境。
字串6
二、形象暗示:使了解形中之意。在課堂中,于老師善于借助自己的體態(tài)給傳遞各種,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種表情,都寄托著自己“豐富的心理話”,以使心領(lǐng)神會。
字串6
如一次于老師按照“基礎(chǔ)訓練”里關(guān)于寫一個人的要求,打算上課時請一位會拉手風琴的同學為大家演奏一首曲子,然后將她的動作外貌寫下來。可他進教室發(fā)現(xiàn)黑板沒擦,一黑板題。他略一沉吟,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于是,他拿起黑板擦一下一下地擦起來,嘴里說:“也許是上節(jié)課老師拖堂了,值日生沒來得及擦;也許是個別同學的題沒做完,不能擦……”話音未落,幾個快步走上講臺,奪過于老師手中的黑板擦兒。于老師忙說:“咱們合作,優(yōu)劣互補,我擦高的,你擦低的。”他對其中的值日組長說,“正好有兩個黑板擦兒。其余同學請回座?!边@一切不過三分鐘。們表情很復(fù)雜,有內(nèi)疚,有自責,也有抱歉。于老師又忙說:“同學們多懂事兒!紛紛爭著擦。”
老師一邊指著手上的粉筆末兒,一邊說:“咱們這節(jié)作文課有東西寫了。把剛剛發(fā)生的事兒寫下來怎么樣?就叫《擦黑板》。”在上述的課前插曲中,暗示的運用令人折服。當他看到滿黑板的題時,當機立斷,調(diào)整內(nèi)容,以自己擦黑板的行動給暗示:老師心里焦急,課不能按時開始了;接著以兩個“也許”的原因推測給暗示:老師并不知道事實真相,以使轉(zhuǎn)移視線;在出現(xiàn)“內(nèi)疚”“自責”“抱怨”的心理后,又以“拍粉筆末”的動作暗示:老師并沒有責怪之意,以使放松心理。這樣,課堂的意外事情竟然成了的意外情境。
字串7
三、活動暗示:使理解動中之蘊。有目的、有地組織各種內(nèi)容與形式的活動,把意圖滲透其中,也可使受到。同時,在活動中往往處于最自然的狀態(tài)下,各種及個性特征都能在老師面前暴露無余。因此,針對情況進行暗示,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如《小貓種魚》,于老師就將引導(dǎo)理解童話所說明的道理寓于活動之中。課文結(jié)束后,他這樣引導(dǎo):“小朋友,小貓一看種的魚全爛了,肯定會跑回家去問媽媽:這是怎么回事?我把小魚種到地里,怎么不長小魚呢?貓媽媽會怎么說?”討論以后,他請一位戴上頭飾扮小貓,一位戴上大貓頭飾扮演貓媽媽,由貓媽媽把道理講出來。雖然“貓媽媽”不能講出“生搬硬套”的話,但是魚不能種在地里,做事要動腦筋之類的話還是說出來了。這樣把情理的寓于自我感受、自我體會的表演之中,比直接讓說出受到什么,要有趣、有效得多,而且這樣的表演以訓練為主要目標,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科的本質(zhì)特征。
字串4
于永正《狐假虎威》
作為一位剛?cè)肼毑痪玫男氯谓處煟谑谡n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于永正《狐假虎威》”,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于永正《狐假虎威》于永正《狐假虎威》
By:閑居]
年級:二年級
第1課時
1、板書課題,請生讀文,正音。
2、出示三幅圖,看圖練講故事。
3、請生上臺看圖講故事。
4、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引導(dǎo)到文中找句子。
5、用自己的話把這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6、理解“假”的意思。——用查字典的方法驗證。
7、認真地讀好課文。第一節(jié):理解“竄”。——再次運用查字典。讀出緊張感。
8、讀3~6節(jié),教師
于永正《黃山奇石》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于永正《黃山奇石》”,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于永正《黃山奇石》第一課時
一、課題教學。
1、出示四幅不同的黃山的彩色圖片。圖片上有什么?
2、簡介黃山。借助板畫理解“黃山風景區(qū)”。
二、第1自然段。
3、你覺得黃山的景色怎么樣?引出第1自然段。指名讀。
4、課文用了哪個詞形容黃山景色的?——秀麗神奇。
5、又出示兩幅黃山圖:迎客松、猴子觀海。借此理解“秀麗神奇”。
6、改“風景區(qū)”為“奇石”。再讀第一段。
三、第2自然段。
7、出示“仙桃石”,像什么,還像什么?
8、看書上是怎樣寫的?!R讀第2段。
9、你想不想再加上一句或幾句話?能不能?想好了再說。
四、第3、4自然段。
10、誰來讀讀三、四自然段?看看是怎么有趣的。
11、看看誰還能把課文讀得有趣?(指名讀、范讀、齊讀)
五、第5自然段。
12、讀。請生板畫,提示是由幾塊石頭組成的。
13、把它讀活。(指名讀——范讀——齊讀)
六、第6自然段。
14、齊讀。板書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15、師范讀。
第2課時
一、課題入手。
1、看課題,理解“奇”。
2、神奇——喜歡——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練讀。
二、第1自然段。
3、指名讀。暗示“秀麗神奇”“有趣極了”。
4、齊讀。
三、第2自然段。
5、提示:“仙桃石”為什么加引號?怎么讀?
6、自由讀,指名讀,范讀。相機理解“石盤”。
四、第3~6自然段。
7、組織比賽:個人賽——集體賽。
五、會背了嗎?
8、練習、指名背。
六、第6自然段。
9、出示“天狗望月”“筆架峰”。說說像什么?
10、寫一寫。學生思考、寫作,師巡視、輔導(dǎo)。
11、交流,相機指導(dǎo)。
于永正教學實錄——《新型玻璃》 教案教學設(shè)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于永正教學實錄——《新型玻璃》 教案教學設(shè)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評析:特級教師張慶
[評者按]怎樣改革閱讀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呢?我以為,改革的要點,就在于加強讀書訓練和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摒棄煩瑣的內(nèi)容分析。特級教師于永正教《新型玻璃》一課,便是以讀書訓練為“經(jīng)”、以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為“緯”,來組織閱讀教學的,并使字詞句的基本訓練寓于讀書活動之中。
《新型玻璃》是一篇說明文,課文已經(jīng)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說得明明白白,教師只要帶領(lǐng)學生老老實實地將課文讀熟,并對學生不懂的地方略作點撥即可,實在沒有必要再去進行煩瑣的分析。于老師教學這篇課文取得了成功,便是一個有力的證明。
第一教時
師:同學們,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人影躥進了陳列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準備劃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畫。當他的玻璃刀剛剛觸及玻璃的時候,院子里便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立即趕來,把這個小俞給抓住了。同學們一定會奇怪地問: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觸它就發(fā)出報警聲呢?同學們,這是一種新型玻璃。拿出本子來,跟于老師寫字:新——型——玻——璃。(于老師工工整整地板書課題,并讓學生跟著寫。)注意“新”的寫法,最后一豎要長一點?!靶汀钡牡谒墓P豎,要寫短一點。為什么要短呢?因為要讓地方寫底下的“土”。“玻”的捺要有“腳”,寫長一些,這樣才顯得有精神。(教師巡視指導(dǎo)。)
[評:讓學生讀課題,一些教師往往習慣于在上課前先板書好課題,上課時再指讀,似乎讀課題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潮。于老師則不然,他在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面來板書課題,而且邊寫邊指點寫字要領(lǐng),還要求學生亦步亦趨地跟著老師寫。這樣做,讀課題就不再是走“過潮,而是一次扎扎實實的寫字訓練。]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看一看這一課一共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是哪幾種。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讀幾遍,記住了以后,再往下讀。哪一句讀不通順,回過頭來再讀,直到把這一句讀通順了再往下讀。好,現(xiàn)在請大家一邊讀,一邊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生放聲朗讀課文。)
師:讀完一遍的請舉手。放下。朗讀完一遍,請再默讀一遍。(學生繼續(xù)默讀。)請停一下,我發(fā)現(xiàn)有一位同學正在做一件事情。(老師示意他站起來。)讀第二遍的時候,他拿起筆來劃,把這五種玻璃的名字都給劃下來了。請問你叫什么名字?
生:(低聲)陸飛宇。
師:噢,陸飛宇?!瑢W們,“不動筆墨不讀書”。他根據(jù)老師提出的問題把有關(guān)句子都劃了下來。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的方法,也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全班同學都要向他學習。
[評:于老師善于從學生中間發(fā)現(xiàn)“典型”,以推廣“典型經(jīng)驗”的方式來指導(dǎo)學生讀書。這樣做,一來可使這位同學受到激勵;二來其他同學也會感到這一“經(jīng)驗”親切、可學,其效果遠比教師直接指導(dǎo)要好得多。]
請大家繼續(xù)默讀課文。(生默讀,邊讀邊劃。)
師:不但要劃,而且要記在腦子里。很好。陸飛宇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普遍推廣。(笑聲。)現(xiàn)在全班同學都在學習他?!诙榭赐甑恼埮e手。沒看完的同學繼續(xù)看??赐甑耐瑢W再把你劃的讀一讀,記住新型玻璃的名字。
師:(邊巡視邊夸獎)讀書夠認真的啊,看得多仔細啊!好,把筆放下。能夠回答老師的問題請舉手。好,放下。
[評:于老師指導(dǎo)學生初讀課文扎實、具體。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并教給學生朗讀課文的方法。在此基礎(chǔ)上,又讓學生默讀了一遍課文,并教給學生邊劃邊想的讀書方法。學生初讀課文比較充分,就能基本通曉課文內(nèi)容,從而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奠定了基矗]
師:但是,現(xiàn)在我還不急于讓你們回答。我想請同學讀課文,看是不是能把課文讀得很正確、很流暢。誰愿意讀?
生:(讀)“19《新型玻璃》。夜深了,從一座陳列珍貴字畫的展覽館里,突然傳出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馬上趕來,抓住了一個劃(hu︶)……劃(hu)(丟掉“破”)玻璃企圖盜竊展品(丟掉“的”)罪犯。”
師:停下來,這句話再讀一遍。眼睛看準,不要慌。(第二遍該生仍然把“破”丟掉了。)
師:再看,“劃”后面還有一個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會讀好的。
生:(讀)“抓住了一個劃破玻璃——”
師:對了!請接著讀。
[評:由此看來,讓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當學生讀書添字、漏字時,于老師并不急于讓別的同學來糾正,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改正??此菩」?jié),實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既“教書”又“育人”,于細微處可見其良苦用心。]
(該生接著往下讀,再沒出錯誤。)師:很好。后面讀得比前面好得多。開始時,我看你不是不會讀,而是有些緊張。那么多老師聽課,能讀成這樣很不容易。請坐。大家把這一小節(jié)都讀一遍。(生各自放聲朗讀。)
師:誰接著往下讀?讀第二段。我想找個不舉手的同學讀。(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師指身邊一生。)她是最后舉手的,很有勇氣。好,請你來讀吧。(該生讀第二段,沒有錯誤。)
師:嗯,讀得很好!全班同學像她這樣把第二段讀一遍。(全班學生放聲朗讀。)
師:一二兩段有不懂的詞語么?生:“藕斷絲連”是什么意思?
師:我想,你這么聰明,一定會看懂的。不要看這一句話,只要看這四個字就能看懂。藕,見過嗎?(生:見過。)“藕斷絲連”是什么意思?請你站起來說說看。生:“藕斷絲連”就是沒有斷,……粘在一起。師:藕,見過嗎?藕掰斷以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白色的小細絲。師:對,藕掰斷了,細絲還連著,這就是“藕斷絲連”。這一課說的是什么?
生:這是說玻璃碎片里面的夾絲。玻璃碎了,夾絲把它連在一起。
師:完全正確。大家都要像他這樣,一定要理解這個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這才叫動腦筋。
[評:于老師解這個詞語是頗有章法的。他先是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幫助他們理解這個詞語的本義,再引導(dǎo)學生通過相似聯(lián)想理解這個詞語在語境中所特有的比喻義。這樣由表及里,從具體到抽象,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
請大家拿起筆來,把老師寫的詞在書上劃下來。(師板書:“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師:劃下來以后,請把這兩句話讀兩遍。(生大聲讀。)
師:現(xiàn)在我還想請剛才讀第一段的同學把這兩句話讀給我聽聽。(這位同學朗讀能力較差,這次卻讀得很好。)
師:真好!沒想到能進步得那么快!請坐。誰接著往下讀?這回該找個舉手的讀了。請第一排最后一個女同學讀。生:(讀)“另有一種‘變色玻璃’……”
師:不要慌,沉住氣??辞宓谝粋€字。生:(讀)“還有一種‘變色玻璃’……”師:這就對了。讀下去。(該生一直讀完“吸熱玻璃”一段,也沒再出現(xiàn)錯誤。)
師:真好。一點都沒有錯。大家學著她這個樣子,把三四兩段讀一讀。(學生朗讀。)
師:這兩段中有不理解的詞語嗎?生:“問世”是什么意思?
師:這個問題我想請你自己解決。請再讀讀第四段,邊讀邊想。其他同學也要這么邊讀邊想。(許多學生舉手,要求說。)
師:大家把手放下,這個機會留給提問題的同學。他要說不出來,再請你們幫助,好不好?(對提問題的學生)你看出來了嗎?
生:看出來了。“問世”就是“有了”。
師:對,說下去,哪里有了?生:商店里有了。
師:對哇!這不讀懂了嗎?“這樣的玻璃早就問世了”,是說它早就生產(chǎn)出來了,市場里有賣的了。記住,一邊讀,一邊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好多詞語是可以讀懂的。
[評: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對于當前的認知活動會起到?jīng)Q定作用。教師在指導(dǎo)學生理解某個新詞的詞義時,所聯(lián)系的上下文可視為學生原有認知結(jié)構(gòu)中的思維組塊。學生憑借這個新詞與上下文中的其它詞語的邏輯聯(lián)系,便能比較容易地推知這個新詞的意思?!皢柺馈币辉~在口語中不大常用,學生自然會感到陌生。于老師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學生借助語境的暗示作用,便很容易地理解了這個詞語。所以,“大綱”強調(diào),“教師要指導(dǎo)學生逐步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誰讀讀最后兩段?(指名讀最后兩段。老師相機指出錯、漏之處。略。)
生:請問“分貝”是什么意思?師:這是個專用名詞,大家很生疏。這里是指測量聲音大孝強弱的單位??茖W家說,聲音超過70分貝,對人體就有危害了。城市中有的馬路旁安裝著測定聲音大孝強弱的裝置,以后你們注意看。
[評: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專有名詞,無需反復(fù)啟發(fā),教師徑直講來,這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的。]
同學們,請把于老師寫的詞在書上劃下來。(師板書:盡管……還是……如果……就……)
師:劃好了,請把這四段讀一讀,讀到劃了這些詞語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讀課文最后四段。師巡視。最后又請一位同學讀了劃有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句子。)[評:課文中出現(xiàn)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無需多講,對于小學生來說,即便教師講了也很難領(lǐng)會,更不要從語法角度給學生分析復(fù)句。于老師只是要求學生將這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在書上劃下來,并讀一讀劃了這些詞語的句子,意在讓小學生通過充分感知,反復(fù)習染,達到心領(lǐng)神會,然后再去學習運用。]
師:(看手表)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整整讀了35分鐘的書。還記得我開始提的問題嗎?生:這課向我們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是哪幾種?
師:對,我想,書讀到這個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誰來回答?
生:這一課一共寫了五種新型玻璃。第一種是“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第二種是“夾絲玻璃”,第三種是“變色玻璃”,第四種是“吸熱玻璃”,第五種是“吃音玻璃”。(學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五種新型玻璃的名稱。)師:說得多清楚,多有條理!
[評: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課文讀熟了,難點突破了,課文內(nèi)容也就自然理解了。一些人囿于傳統(tǒng)的偏見,夸大了煩瑣分析的作用,似乎摒棄了煩瑣分析,學生便無從理解課文內(nèi)容。事實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讓學生老老實實地去讀書。這就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張?zhí)锶粝壬磸?fù)強調(diào)“要把閱讀課上成讀書課”的道理也在于此。]
——不過,能說得再簡潔一些嗎?請你考慮一下。(該生面有難色,欲坐下。)
師:請你沉著冷靜地想一想,我看你有這個能力。
生:(該生思考了一會兒。)本課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分別是“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
[評:于老師以其敏銳的語感、嫻熟的訓練技巧使說話訓練落到了實處,訓練得有質(zhì)量。]
(聽課的老師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學生為她鼓掌。)
師:(豎起大拇指)說得妙,妙就妙在“分別是”三個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說名稱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剛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顯示自己的機會嗎?(笑聲。)
[評:既訓練說的能力,又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于老師的這一番話,學生是很難忘的,甚至會激勵她一生。什么叫教學藝術(shù)?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講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喚醒、激勵與鼓舞。]
第二教時
師:同學們,這五種新型玻璃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用途呢?請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全班同學默讀課文。師巡視。)
師:請停一下。我發(fā)現(xiàn),全班同學不但邊讀邊想,還用筆劃。看來陸飛宇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養(yǎng)成這樣一個好習慣。
[評: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信手拈來,因勢利導(dǎo)。教給讀書方法,強化良好習慣,都顯得那么自然,那么舉重若輕,可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好,接著讀吧。(學生繼續(xù)讀、想、劃。然后老師請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劃得是否準確。)
師: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嗎?(全班學生舉手,表示明白了。)不過,我不打算讓你們說了,我想讓你們寫。寫什么呢?(于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自述”兩個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對,就是自己介紹自己?,F(xiàn)在我把全班分為五組,第一組寫“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自述”,第二組寫“夾絲網(wǎng)玻璃自述”,第三組寫“變色玻璃自述”,第四組寫“吸熱玻璃自述”,第五組寫“吃音玻璃自述”?,F(xiàn)在你們都是新型玻璃了。(笑聲。)請把你們各自的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作個廣告??凑l會夸自己。當然嘍,要實事求是,不要吹牛。(笑聲。)(全班學生寫“自述”。師巡視。學生寫了將近15分鐘。)
[評:這項練習設(shè)計形式新款,頗具匠心。其目的有二:一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二是利用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作文訓練。采用“自述”的形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而且增強了訓練的趣味性。其實,這是改變“人稱”的訓練,于老師以他的豐富經(jīng)驗,以他的創(chuàng)造性,把教學方法、訓練方法運用到自如的程度了。]
師:大多數(shù)同學寫好了,有許多人寫得很漂亮。
下面,我請同學到前面來讀自己寫的“自述”。按著順序來,先請“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來說。誰愿意來?(指名到前邊來讀。)
師:大家注意聽,看他寫得怎樣。特別注意聽老師怎么給他評改的,學點修改文章的方法。(學生到講臺前“自述”,于老師當面進行評改。下面是重點評的后三種玻璃的“自述”。前面的從略。)生:(讀)“《變色玻璃自述》。我的名字叫‘變色玻璃’,是一種高科技產(chǎn)品。有人可能不知道我,其實,我早就上世了?!保◣煵逶挘骸罢埻R幌?,把你寫的‘上市’的‘市’寫在黑板上?!痹撋诤诎迳蠈懥藗€“世”字,聽課者忍不住笑了。老師說:“產(chǎn)品上市的市,是市場的市,就是拿到市場上去賣?!痹撋腥淮笪?,把“世”改為“市”。
師:“對了!我看你又創(chuàng)造出一個好經(jīng)驗。當寫作文的時候——全體同學注意藹—當你寫作文的時候,因為太緊張?zhí)幕?,沒有細考慮,好多字就隨便寫一個同音字代替了,你看,‘上市’就是拿到市場上去賣,不能寫成‘世’。還有‘再在’、‘像向’、‘已經(jīng)’的‘已’、‘所以’的‘以’,這些同音字很容易混淆。當你們寫作文,要用這些字的時候,別慌,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該用哪個字,只要你稍微地想一想,一般都不會用錯的,這是經(jīng)驗。記住了沒有?
[評:袁枚說:“但肯尋詩便有詩?!敝灰辛擞柧氁庾R,到處可以找到訓練點。]
(接著往下讀)“從室內(nèi)看外面很清楚,而從外面看室內(nèi)卻看不見?!保◣煵逶挘骸啊畢s什么也看不見’,加個‘什么’”)“卻什么也看不見,所以小偷就不知家里有些什么,沒法去偷?!保◣煵逶挘骸跋氲谜嬷艿?。不過,不是‘沒法去偷’而是‘不會去偷’。”)“我還會隨著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顏色,起到自動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光線的作用,使光線變得柔和,不會刺眼睛,所以有些人把我叫作‘自動窗簾’。你們看,于老師的眼鏡片就是用我做的呢!”(笑聲。師插話:“對!就是用你做的!”笑聲、掌聲。)“大家去商店把我買回家,我會為你盡力效勞?!睅煟旱谝唬銓懙煤茫坏诙?,你朗讀得好;第三,你的心很善良。三好啊!還有一好,課文讀得好。如果課文沒讀好,哪能寫得這么漂亮?我得謝謝你,因為你保護了我的眼睛。跟于老師握握手。(笑聲。)該第四種玻璃介紹了。請班長來吧!生:(讀)“《吸熱玻璃自述》。你們可能不認識我,我剛問世不久。我是‘吸熱玻璃’。我在炎熱的夏天,可以阻擋強烈的陽光,使室內(nèi)比室外涼爽;在嚴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氣擋在外面,使室內(nèi)保持溫暖。我大大地希望能為你效勞。”(師插話:“‘大大地希望’改成‘衷心地希望’?!保叭绻惆盐屹I回去,安在門窗上,你家就不用買什么空調(diào)、電風扇了。因為我可以在夏天擋住陽光,冬天擋住冷空氣,所以如果你家有老年人,夏天就不會中暑,冬天就不會感冒、得關(guān)節(jié)炎什么的。現(xiàn)在你知道我的用處了吧!愿你把我買回去,我會大大地為你效勞?!?br> 師:又來個“大大地”!你是不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笑聲。)把第一個“大大”改成“衷心”,把第二個“大大”改成“熱情”,不要老是用“大大地”。你把意思表達得很清楚,讀得很有感情。特別是你沒忘了老年人,很善良,良心大大的——好!(笑聲。)孔子的學生問他的志向,他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首先愿天下的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你這句話雖然是以新型玻璃的口氣說的,但是可以看得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才!請上位。
[評:于老師評改學生的作文,不光從“文”的角度評改,也注意到從“道”的角度評點,抓住學生在行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因勢利導(dǎo),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與熏陶,可謂“循循然善誘人”。]
最后一種玻璃誰來讀?好,請你來。
生:(讀)“《吃音玻璃自述》。我叫‘吃音玻璃’,我雖然不像‘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那樣能防盜,不像‘夾絲網(wǎng)玻璃’那么堅強,(師插話:“‘堅強’改為‘堅硬’。)不像‘變色玻璃’那樣能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光線,不像‘吸熱玻璃’那樣,夏天能夠把強光擋在外面,冬天把溫暖留在房間里,但我也有一種特殊本領(lǐng),就是能吃掉噪音。你們把我裝在窗上,如果街上的噪音是60分貝時,傳到房間里就只剩下18分貝了。我是消滅噪音的能手!
師:書上說,街上的噪音是40分貝時,傳到屋里能減少到12分貝,如果是60分貝時,能減少到多少分貝?
生:18分貝。師:對,18分貝,一點也不錯!數(shù)學也學得好?。ㄐβ?。)她是最后一種玻璃,她把前面的概括了一下,等于替教師作了總結(jié),我要好好謝謝這位同學。
[評:讓學生當眾讀自己的作文,教師則當眾相機面批,此種方式好處很多:1.給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能調(diào)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2.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3.當眾面批,費時少,受益面大?!斎唬媾煤?,教師必須有敏銳的語感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
資料提供者:
于漪語文課堂教學風格總體傾向管窺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于漪語文課堂教學風格總體傾向管窺”,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語文教師窮其一生的探索實踐,能夠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已屬不易;而一個語文教師在其語文教學生涯中能形成多種風格,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更屬難能可貴。于漪就是當代語文教壇中難得的一位兼具多種風格的語文教師。本文是對其多種風格的系統(tǒng)研究,因而稱之為風格譜系的研究。
研究于漪語文教學風格,可以從兩個維度來進行,一個是外在形式的,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一個是內(nèi)在關(guān)系,從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關(guān)系來考察,看師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意識的程度。前者是國內(nèi)研究所注重的,后者是國外研究者所關(guān)注的。
一
國內(nèi)有許多人對于漪的語文教學風格作了研究,上海教育學院的張撝之先生首先稱道于漪是沒有固定模式的特級教師。滕英超先生在其編著的《中學語文教壇風格流派錄》一書對于漪的教學風格作了比較具體的闡述:于漪的教學不是一色的普通石子,而是斑斕的雨花石;不是單片的顏色淺淡的桃花和梨花,而是重瓣的五彩繽紛的月季和牡丹;不是玲瓏小巧的盆景,而是巍峨壯觀的大山。在教學中,于漪講究聲情并茂,熏陶感染,你不能因此就說她就是情感派;于漪曾提倡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你也不能就此認定她是興趣教學。她雖從傳統(tǒng)教學中走來,但并不墨守成規(guī),在她的教學中確實融入了不少新東西;你看到于漪教學中講思維訓練,有引進的教法,便認為于漪教學是完全拋棄了傳統(tǒng)教學的現(xiàn)代派,也不全面;事實上,于漪在她的教學中,沒有排斥傳統(tǒng)的精華。于漪的教學,可以稱得上是多風格教學,她繼承了傳統(tǒng)教學中有生命的東西,也吸收改革中的新經(jīng)驗,特別是外國的有價值的東西。在教學實踐上,她是多面手,有講有練,善誘導(dǎo),會指點;既注重教書,又注重育人;既強調(diào)感情教育,又不忽視思維訓練。(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P82-83)滕先生的這一評價已得到于漪老師的首肯。戴前倫先生在此基礎(chǔ)上又作了進一步的研究,他認為于漪老師的課堂教學結(jié)構(gòu)的最大特點是教無定法,學無定式,變化多姿,他稱這種沒有固定模式的個人教學風格為無恒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說來主要體現(xiàn)在二個方面,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教法,同一文體變化不同的設(shè)計,戴前倫先生對此作了比較具體的例證闡述,(詳見戴前倫《立體化施教全方位育人于漪語文教育改革評介》,載于趙福祺、劉岡編《當代中國語文教育改革名家評介》,成都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此不述。
應(yīng)該說這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合乎實際的,同時應(yīng)該指出的是這類研究往往抓住了于漪課堂教學的多風格,而忽略了于漪多風格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總體傾向,總的風格特征,此其一;這類研究往往只抓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多種變化,而忽略了師生主客體關(guān)系在課堂教學中所呈現(xiàn)的多種變化。
二
新時期以來,圍繞著教學中師生誰為主體之說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教師主體說,有學生主體說。我認為參與爭論的諸方都把教學過程作為靜止狀態(tài)來看,如果還教學過程以動態(tài)的本來面目來看,很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從縱向發(fā)展來看,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或主導(dǎo))地位是逐漸弱化的,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逐漸增強,或者說是逐漸確立逐漸加強的。放大一點看,更能看出其區(qū)別,比如由小學而中學,由中學而大學,由大學而研究生,很明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意識是在逐漸增強的,大如此,小亦然。以初中階段為例,學生在校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意識也是在逐漸增強的;聰明的教師應(yīng)該把握這一趨勢,順應(yīng)這一趨勢,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其實質(zhì)也正在于此。教師應(yīng)該明確自己的主體角色是漸趨弱化的,應(yīng)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一系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盡快適應(yīng)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主客體關(guān)系的漸進變化。必須強調(diào)的是順應(yīng)變化,而不是超越變化,因此必須漸進,不能跳躍,如果把學生一下子由教育對象的角色推向教學主體的角色是不適當?shù)?,這中間有個按部就班的漸進變化過程,于漪老師在她的課堂教學中很好地順應(yīng)了這種變化,由教師為主到學生為主,組織了多種不同的教學風格。我們知道于漪老師有個目中有人的觀點,主張研究學生,認識學生,理解學生,但很多人把于漪目中有人僅僅作為她的教育思想來看,把研究學生僅僅作為教學的前期準備來看,殊不知目中有人研究學生正是形成于漪多風格語文教學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構(gòu)成要素。下面從主體關(guān)系的角度分別介紹于漪老師多種課堂教學風格。
風格A:講授型風格。在學生與教師之間,以教師為主導(dǎo),教師是決策者,學生是教師教授的對象,教學形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主要是聽懂理解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這種教學風格一般在起始年級起始課中常用,或者用于講座,于漪老師給學生開專題講座就屬此類。目的是為了向?qū)W生推薦、介紹優(yōu)秀作品,起到一個引路作用,把學生引進閱讀之門,同時也用于比較深奧難懂的課文。比如于老師上《記念劉和珍君》,在啟發(fā)思考的同時,于漪作了深入淺出的分析闡述,使學生理解文章的微言大義。這種教學風格的學科內(nèi)容目標是:通過即時的聽講與理解,獲得關(guān)于語文學習所必要的基礎(chǔ)知識、基本概貌。其行為目標是使學生接受與班級群體語文教學相適應(yīng)的教學策略、教學規(guī)范,為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于老師使用講授型風格教學,做到了語言生動、精練、有滋有味、有磁力,讀,如出我口;講,如出我心。當然這種講授型風格在于老師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占主體。
風格B:實踐型風格。教師布置任務(wù)并加以說明,學生則實際去完成任務(wù),在這過程中,教師向?qū)W生提供簡略的指導(dǎo)反饋,學生逐漸變得比較獨立于教師,開始獨立地做出一部分決定,其內(nèi)容目標是通過學生自身實踐,再現(xiàn)課文所描寫的境界、場景,再現(xiàn)語文知識。比如于老師指導(dǎo)學生學習《深山雪夜》,于老師根據(jù)學生看得懂而理解不深的特點,圍繞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人物形象的寫作特點,指導(dǎo)學生閱讀,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深山雪夜的場景,要說清楚背景、人物、道具,使人如見其人,如臨其景。學生很感興趣,積極開動思維,邊看書,邊講述,調(diào)動了視覺、聽覺,猶如進入畫鏡。這樣,學生理解了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形象的關(guān)系。
風格C:交互型風格。學生學會和其他學生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彼此聽取對方意見,在完成語文學習任務(wù)并交換即時反饋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讀腦的能力,學會尊重他人。所謂讀腦就是通過討論了解對方的思想,從而受到啟發(fā)。其學科內(nèi)容目標是了解語文學習的步驟,學會吸收他人正確思想,及時修正補充自己的思想,其行為目標是學會觀察、比較和對照,學會向?qū)W習伙伴提供反饋,并從對方處獲得反饋。于漪老師的課堂教學常采用這種風格,讓風箏放出去,由學生自己討論解決。比如上《七根火柴》時,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于老師不急于回答,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在討論中彼此啟發(fā),彼此修正,最后解決問題,于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常用這種方法,讓學生交流作文題,交流作文的寫法和立意,同學們交流自己的材料,這樣拓展了思維的空間,開闊了寫作的思路。
風格D:自省型風格。老師不采用直接的方式,而是采用間接的方式,使學生自己省悟自己的問題所在,采用這種教學風格,學生可以逐漸減少自己對教師與同學的依賴,自己學會自省,依靠自己提供反饋,運用標準來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于漪常用生動的實例代替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留下不能忘懷的教訓。一次作文講評課,針對有位同學作文不用標點的問題,于漪老師捧著這個學生沒有標點符號的文章,一口氣不停地讀下去,讀得上氣不接下氣,同學們看著于老師讀得脖子都憋紅了,都紛紛要求老師停一停再往下讀,可是,于老師向著大家說:不能停,作者沒有標點符號,怎么能停呢?要忠于作者的原意呀!說完,同學們哄堂大笑,這個同學也恍然大悟,從此真正明白了標點文章中表情達意的作用。
風格E:比較型風格。教師提供相應(yīng)的目標、相應(yīng)的對象,讓學生自己去比較,通過比較使學生自己明確課文寫作對象或?qū)懽鞣椒ǖ膮^(qū)別。于老師執(zhí)教《晉祠》,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于老師將《中國名勝大辭典》中晉祠條目聽寫給學生,要求學生把條目中五句話用數(shù)字標出,在閱讀課文時對照相應(yīng)的內(nèi)容仔細辨別異同。學生在學習中還主動進一步閱讀《閱讀手冊》中吳伯簫寫的有關(guān)晉祠的內(nèi)容,把條目、課文、閱讀手冊一起比較,學生主體權(quán)力自決得到一定的體現(xiàn),學生主體意識自然得到強化,通過比較學生明確了不同文章根據(jù)不同的目的應(yīng)該采用不同的寫法。
風格F:指導(dǎo)發(fā)現(xiàn)型風格。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并由此引起學生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教師教會學生通過回答由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去發(fā)現(xiàn)某種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事物間的相互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一個概念,發(fā)現(xiàn)閱讀或?qū)懽鞯囊?guī)律。于老師曾針對作文普遍存在著不具體的現(xiàn)象,上了一堂這種風格的課。作文課上,于老師拿出一組三幅《烏鴉喝水》的掛圖,要學生看圖作文,寫作前于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要學生回答,諸如圖上看到了什么,主人翁和周圍事物有什么關(guān)系,三幅圖有什么變化,是怎樣串聯(lián)起來的,等等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看得非常仔細,發(fā)現(xiàn)了許多細節(jié),搞清了畫中事物間的關(guān)系,寫起作文來言之有物而且具體細致、生動形象。在閱讀課教學中于老師也常用這種方法,慢慢地讓學生學會自己去獨立發(fā)現(xiàn)。
風格G:自我發(fā)現(xiàn)型風格。這種風格的課,教師不再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而是確定教學目的、提出教學要求,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閱讀寫作的規(guī)律。有一堂語文課,上一篇用倒敘寫法寫的記敘文,在學這篇課文之前,學生已學過一篇用順敘寫法寫的記敘文,這堂課于老師把重點放在記敘文的寫法上,要學生懂得和掌握寫記敘文時倒敘和順敘的特點和作用,于漪老師引導(dǎo)學生通過讀讀、議議、講講、自己分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閱讀、思考、爭論,最后明確了順序與倒敘要視具體情況而論,如果要寫的那件事是作者單獨遇到的,用順敘好,讓讀者隨作者去經(jīng)歷一番感受一下,如果所寫的那件事大家都有所知,但這件事本身是怎樣發(fā)生的,又是如何發(fā)展的,大家并不知道,而又非常想知道,那么用倒敘好。
風格I:自我教學型風格。大部分決策權(quán)都從教師轉(zhuǎn)移到學生,學生個人同時承擔教師與學生的雙重角色,當然,純自我的教學風格在教室里是不存在的,教師與學生雙重角色的相互作用通常發(fā)生在學生的頭腦里或體驗中。于漪老師在古典文學教學中,堅持采用這種風格,讓學生自講、自譯、自己分析。學生對此非常滿意,向于老師提出建議,建議在現(xiàn)代文教學中也采用這種教法,讓他們自己閱讀,自己評講,以培養(yǎng)同學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的能力,以便讓學生一出校門,就能讀懂并欣賞、評論文學作品,或從事有關(guān)工作。學生提建議的本身證明學生的主體意識日益增強,他們期盼著教師能夠采用新的與他們?nèi)找嬖鰪姷闹黧w意識相適應(yīng)的教學風格,于老師順應(yīng)這種趨勢,果斷地采用自我教學型的風格。以她執(zhí)教《珍珠賦》為例,估計學生不明白芙蓉花開的日子是什么季節(jié),就讓學生自學課文,自查工具書,自己去做文章,在分析本課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特色時則大膽采用放的做法,讓學生評論課文得失,學生不僅在語言上咬文嚼字,辨微析毫,而且涉及到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文風的探討,有的學生直言不諱地指出寫于1972年的這篇文章幫八股的流毒。如此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肯定。
從上述風格可以看出,教師為主的現(xiàn)象在逐漸弱化,學生主體意識在逐漸增強。于老師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教師如果一味包辦代替,將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到壓抑,有問題不敢提,不可能學懂弄通。她認為: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就在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認識主體的作用。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于老師的語文課上,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于老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wù)的,教不統(tǒng)治學,也不代替學生的學,于老師的教是啟發(fā)學生學,引導(dǎo)學生學,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去學。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于老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是從教出發(fā),而是從學生的學出發(fā)。
以上我們從縱向邏輯分解了于漪的語文課堂教學,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于老師并非如此簡單地循序漸進,它體現(xiàn)為更為復(fù)雜得多的波浪式前進,螺旋式發(fā)展,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時,課堂教學就進入到一種自由狀態(tài)。于漪老師的很多課都達到了一種自由的境界,一切傳導(dǎo)和接受都顯得自然而然,師生遵路入境,共同參與,形成一個課堂教學的有機整體,客觀的物境、外在的情境、內(nèi)在的意境合三為一,各種信息被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傳導(dǎo)和接受。他們隨情入境、神隨物游,教師的活動似有若無,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做到自求得之。
三
上面我們分析了于漪老師的多風格的語文課堂教學,于漪多種風格的語文課堂教學有沒有共性呢?于漪之所以成為于漪有沒有個性化的總體傾向呢?回答是肯定的。全國中語會理事長劉國正聽了于漪的課之后,深有感慨:我坐在學生中間,思想化到了講課中去,忘記了自己是聽課者。有人說,聽于老師的課,是一種藝術(shù)享受,是的確的。劉先生的話說出了許多人的共同感受。因為于漪的語文課堂教學不論是什么風格、不論從哪個角度說都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一種審美的傾向??梢赃@樣說,美是于漪語文課堂教學的總體傾向,是她多風格的語文教學的總的風格,于漪的語文課堂教學自覺不自覺地將美學法則作為語文教學的靈魂,或者說她將美的靈魂賦予語文課堂教學的肌體,使之按照美的規(guī)律運轉(zhuǎn)起來,體現(xiàn)了鮮明的審美特性,其總的規(guī)律是將傳授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轉(zhuǎn)換成種種美的形象和審美活動。其運轉(zhuǎn)過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和諧性、自由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征,構(gòu)成了其課堂教學的美感因素,使之具有了無限的藝術(shù)魅力,從而形成了于漪語文課堂教學美的風格。
具體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
(一)美好和諧的語文課堂心境。走進于老師的語文課堂,就會體驗到一種和諧美好的氛圍,這是于老師創(chuàng)造的課堂心境。這種課堂心境,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影響著、感染著課堂里的每個人。在這樣的課堂心境下,老師精神振奮、樂觀豁達;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整個課堂氣氛活躍。于漪老師是怎樣營造這種課堂心境的呢?每當于老師走進課堂,就像走進一個純靜的世界,她眼里只有學生,心里只有教案,手上只有教法,其他的一切對她來說似乎都不存在了,這種全身心地投入,是課堂心境的最佳預(yù)備。不論是什么課型,每堂課的開頭于老師都能順利地啟動心理流。比如教《春》一課,一開始于老師就說:一提到春天,我們就會想到春光明媚,綠滿天下,鳥語花香,萬象更新,自古以來許多文人用彩筆來描繪春天,杜甫有一首《絕句》,記得嗎?學生齊背: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于老師又問: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呢?學生又齊背: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課一開始就充滿了詩情畫意,于老師因勢利導(dǎo)啟發(fā)說:現(xiàn)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春》中寫的山、水、草、樹、花、鳥等景物的姿態(tài)、色彩,你們注意到?jīng)]有?讓我們細讀課文,領(lǐng)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學生被這詩一般的意境所感染,良好的課堂心境開始形成。但于漪老師絕不就此罷休,她要擴大這個磁場,使人人都籠罩在這種和諧的氛圍里,這是一種綿綿不絕無處不在的氣,一股勃勃的生氣,一股神奇的靈氣,師生雙方都覺得得心應(yīng)手,左右逢源,整堂課充滿了活力和魅力。于老師上《最后一次講演》就是一例。先是有表情地朗讀聞一多先生的《紅燭》序詩,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底花兒,結(jié)成快樂的果子!在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同時,出示《聞一多傳》封面圖像,將之與《紅燭》序詩對照講解,指出該詩是聞一多先生的自我寫照,借助詩情畫意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接著引用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中的語句引出講演的前前后后的事實,渲染聞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橫眉冷對國民黨特務(wù)的手槍而慷慨獻身的情景。就這樣,層層深入,推波助瀾,走向高潮。在這樣一種心境下,師生的話語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激發(fā),從而產(chǎn)生了一朵朵智慧的火花。
(二)自由、融融的師生親情關(guān)系。在于漪老師的語文課堂里,洋溢著一種融融的師生情誼,這既是一種師生友情,又是一種長幼親情,于老師說得好:師愛超越親子之愛,友人之愛。這種感情從進入課堂就開始,師生雙方處于平等的地位,自由思考、想象,自由交流、談話。這種談話中學生得到了教益,教師得到了某種啟發(fā),教師不是單純的給予者,學生不是單純的接受者,雙方敞開自己的心扉,互相接納,互相理解,平等自由,寬容和諧,師生雙方把對方看成與我交流言談的人,是一個整體意義的人,有獨立的人格,有獨到的思想,彼此交流,彼此溝通,彼此理解,建立了一種相互信賴的友情,這有許多事情可以作為例證,有一次于老師要初一學生做題為《四季景色圖》的作文,許多同學尋章摘句,生吞活剝,抄襲相當嚴重,于漪對同學沒有指責、訓斥,而是面帶微笑、感情真摯地說這是一次失敗的寫景嘗試,然后啟發(fā)大家思考失敗的原因。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著、笑著,有的扮著鬼臉道出了原因所在:抄!于老師頻頻頷首,把自己的笑匯入學生笑的溪流,接著她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抄襲人家而寫得好的文章,像紙花一樣,是假的,雖然很美且迷人,但沒有生命力,苦學加巧學寫出來的文章,像鮮花一樣,是真的,它帶著晨露,富有生命力,最后于漪要求學生學著寫一寫《秋色老梧桐》,她依然微笑著,誘導(dǎo)學生,怎樣從形色聲態(tài)方面去寫。面對學生的抄襲,于漪沒有簡單指責學生不應(yīng)該這樣,而是用情感與學生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自己明白應(yīng)該怎樣,于漪和同學之間雖然不是親人卻洋溢著一種融融的勝似親情的友情,這種人情美正是于漪語文課堂教學之所以具有美的風格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情感因素的參與,于漪老師和她的同學們創(chuàng)造了語文教學美,我們在欣賞的時候,情感活動被激發(fā)起來,使欣賞成為一種審美的享受。于漪說:讓學生對課堂生活產(chǎn)生持久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師對生活有執(zhí)著的追求,在課堂中傾注自己的愛。的確如此,在教學美的創(chuàng)造中,教師由對教學的美好認識而引起強烈的情感活動,并在學生身上傾注了這種感情,才創(chuàng)造出這樣動人的美的課堂教學。情感性是于漪語文課堂教學的內(nèi)在屬性,其課堂教學是師生帶著高昂的情緒共同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它肯定了師生的本質(zhì)力量,因此,它不僅是具體形象的,而且是富有強烈感染力的,可以說情感是于漪語文課堂教學美的風格的主旋律。
(三)豐富形象的語文教學手段。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把教學的形象直觀當作一條金科玉律加以強調(diào),他認為形象直觀教學是高級的事物可以由低級去代表,不在眼前的可以由眼前的去代表,看不見的可以由看得見的去代表。于漪老師非常重視用多種多樣的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來教學,努力使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在生動形象的表象基礎(chǔ)上來進行,誦一首小詩,來一段抒情味很濃的形象化描述,這是聽覺形象;放一段美妙幻燈片、動畫片,這是視覺形象;一個惟妙惟肖的模型,這是觸覺形象,這些是于漪老師常用的方法??梢院敛豢鋸埖卣f,于漪的每堂課都使用了形象化的手段,語言、手勢、板書、教具等各種教學手段密切配合,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直觀度。美離不開形象,形象體現(xiàn)了美,于漪的課上得生動具體,有血有肉,給學生以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睹其狀的美感,這樣一來再枯燥的文字也變得生動化,再抽象的知識也變得形象化,再簡單的道理也變得有血有肉,即使靜止的畫面也變得活靈活現(xiàn)動態(tài)化,在學生心中激發(fā)了情感,形成了一系列具體的表象運動,學生調(diào)動所有感官,情不自禁地去感受、思考、想象,進而在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性悟解中生發(fā)美感。
(四)充分發(fā)掘語文教學的審美因素。于老師的語文教學活動好比帶領(lǐng)學生尋幽探美,于老師是向?qū)?,她先入美麗的山中,探明語文教學中的幽靜山谷、雄峻山峰,居高臨下,一覽全貌,充分發(fā)掘語文教材的審美因素,從審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處理教學內(nèi)容,設(shè)計審美化的教學方法,然后帶領(lǐng)學生以審美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美、去欣賞美,去品味美,使學生感覺身心都融入其中,感到相看兩不厭,甚至達到如癡如醉的地步,一改語文課堂那種沒有線條、沒有形象、沒有色彩、沒有旋律的平淡枯燥的講述與說教。如果語文教師本人對他邀請學生進來觀賞的語文世界的五彩繽紛和奇?zhèn)邀愺@嘆不已、激動不已,那么,他就會想方設(shè)法去感染學生;如果語文老師感受不到語文教材的美,那么他的課堂只能是索然無味,于漪老師用深情浸潤語文教材,在審美情感的催化下潛入教材深處探得其中用心、意蘊、境界,與教材娓娓而談,將自己的感情與教材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熔化在一起,然后用自己的心與同學的心相親,用自己的靈魂碰撞學生的靈魂,激起審美的火焰。在此基礎(chǔ)上,于漪老師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美:去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中的美,規(guī)范的結(jié)構(gòu),鏗鏘的音韻,錯落有致的優(yōu)美文字,眾多栩栩如生的美好形象,令人心曠神怡、神思飛越的美麗的自然風光,使人奮發(fā)的人生哲理;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大自然的名山大川,風花雪月的美麗景色,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高風亮節(jié),勤勉奮斗的美好人物;鼓勵學生去感受這些美、欣賞這些美,用自己的手去表現(xiàn)美,用自己的行動去創(chuàng)造美,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情操得到陶冶。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于漪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她按照一定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充分發(fā)掘施教媒介的審美因素,向?qū)W生施以審美影響,從而開啟其內(nèi)在情智的一種最優(yōu)化的美的語文教學風格。語文教學不能止步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認知常態(tài),于漪的語文課堂教學注重認知規(guī)律與美學規(guī)律結(jié)合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態(tài)和美感的多渠道誘發(fā),來訴諸學生的智能結(jié)構(gòu)和審美意識,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巧妙安排與編織,把語文課堂教學智力內(nèi)容與施教手段的審美形式結(jié)合起來,化抽象為形象,化平淡為神奇,化枯燥為魅力,不僅使教的活動成為審美對象,而且使學的過程也具有了審美的品位,具有美的風格,總體傾向的美的風格的多樣性,可以是樸素的美,也可以是華麗的美,可以是智慧的美,也可以是情趣的美。
于漪老師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美的風格,既創(chuàng)造了審美的富于魅力的語文課堂,又培養(yǎng)了一個個具有美的心靈、美的情操的學生,同時也塑造了自身一身正氣,兩代師表光彩照人的美的形象。
于永正教學實錄《水上飛機》
第一課時
師:今天學一篇課文,看老師寫板書課題:水上飛機。
生:齊讀。
師:誰能把這種飛機和其他飛機有什么不同說一說,也就是把它的特點讀出來?
生:指名讀。
師:怎么讀把這種飛機和其他飛機不同的地方讀出來?
生:指名讀(兩位),齊讀。
師:讀書有意思嗎?注意力集中。這篇課文你讀了幾遍?
生:讀了兩遍。
師:都讀了。問一下,在你第一次讀到這個題目時,你是怎么想的?
生:水上怎么可能有飛機呢?
生:哎,飛機為什么到水上去呢?
師:會說哎!讀了題目后,答案找到了嗎?會讀生字的舉手,都認識的舉手,既然都認識,我檢查一下,先寫一個,看好-板書:芒
生:指名讀,齊讀。
師:寫兩個,注意看,板書:貨、資。
生:指名讀,
師:大聲讀,讀的再自信點!
生:齊讀,指名讀
師:笑瞇瞇的讀,還可以組什么詞?
生:小組組詞讀資料資源。
師:書上怎么說?
生:物資。
師:一會兒工夫認了三個字,這個字最難認,板書:汲拿不準的看書,拿準的把手舉起來。
生:(齊讀)汲
師:誰和你過不去,你就叫誰起來讀。
生指名:喬丹
師握手
生指名讀,齊讀。
師:板書:水
生:汲水
師:什么叫汲水?把井里的水打上來,這里指把海里的水吸上來。
師指讀,生齊讀生字。
師:讀課文有個要求,眼到、心到、口到,通過朗讀把你心里的想法讀出來。讀書要慢一點。
生自由讀。
師:誰愿站起來讀第一自然段?敢讀嗎?那為什么不舉手呢?
生:敢!指名讀。
師:糾正:小海鷗,再來,白色船體的兩邊。
生重讀
師:一起讀,生齊糾正讀。
生繼續(xù)讀,重新讀
師:第二遍比第一遍好,再讀第三遍。一遍比一遍好!齊讀。
生接著往下讀。
師:讀書要眼到、心到、口到,讀書要想,想它的意思,看誰能把第一段的意思讀出來?
生自讀。
師:請你來讀,一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你讀的好。
生:指名讀。
師:聽,他這一讀老師就好象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一起讀,看誰能讓于老師看到大海。
生齊讀
《趙州橋》課堂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在提示課題和生字詞教學以后)
師:下面我們學習課文。趙州橋為什么有名?它在設(shè)計上有什么特點?請翻開書聽老師讀課文。(范讀)
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個別輔導(dǎo))
師:同學們讀得不錯。下邊讓我們用心地把課文讀懂,要特別注意趙州橋在設(shè)計上有什么特點。誰先把第一段讀一下(指名讀)
師:這座橋世界聞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座橋。這座橋為什么這么聞名呢?因為它在設(shè)計上有獨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寫趙州橋在設(shè)計上的特點,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一邊看課文,一邊看書上的插圖,弄清趙州橋在設(shè)計上有什么特點,也就是它和別的橋比,有什么獨特的地方。
(學生默讀。在默讀中教師再次強調(diào)上面的要求。并且說同學們可互相商量)
師:好,讓我們集體研究一下。大家來看趙州橋。(出現(xiàn)幻燈棗趙州橋彩色圖)拿它跟別的橋比較,特別是什么呢?(同學們認真觀察后紛紛舉手)
生:它跟別的橋不一樣,別的橋棗(沒說上來)
師:不要著急,坐下,一會兒想起來再說。后邊那個同學說。
生:趙州橋和別的橋不一樣,別的橋下有橋墩,這座橋沒有橋墩。
師:噢,他注意觀察,認真看書,抓住了一個特點。這座橋沒有橋墩,只有一個什么呀?
生:拱形的大橋洞。
師:對,這是它的第一個特點。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板書: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繼續(xù)研究,還有什么特點?
生:一般的橋只有一個大橋洞,沒有兩邊的小橋洞。
師:噢,他又看出了一個特點。兩邊,哪兩邊呢?講清楚。
生: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師:好,這就清楚了。小橋洞在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什么形狀的?
生:拱形的。
師:小橋洞。這就是第二個特點(板書: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大家觀察得很好。下邊咱們一起讀一讀這段課文,不要拉長聲。
(學生齊讀)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誰還有不懂的地方?
生:橫跨怎么講?
師:后邊那位同學告訴他。
生:就是橫著跨著。
師:對,就是橫著跨在河上。還有不懂的地方嗎?都懂了。好,讓我們看下一段。這一段是寫趙州橋的什么呀!誰用一句話告訴我?
生: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師:還有別的意見嗎?
生:這一段寫趙州橋欄板上的雕刻。
《松鼠》課堂教學實錄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松鼠》課堂教學實錄”,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師:通過自讀和討論,我們整體感知了松鼠“很討人喜歡”以及它“漂亮、馴良、乖巧”的特征。同學們喜歡松鼠嗎?假如小松鼠就在你面前,并很想跟你溝通,你愿意和它對話嗎?(投影松鼠圖片)
話題一:假如請你介紹我
師:小松鼠的第一個想法是請同學們以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為依據(jù),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介紹它。內(nèi)容當然不一定要全面,可以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某個特點進行介紹。
生1:我們有著非常漂亮的外表。我們?nèi)菝睬逍?,眼睛閃閃有光。小巧玲瓏的面孔,襯上一條帽纓一樣的尾巴。夏天我們讓它一直翹到頭上,好讓身子躲在它下面歇涼。這條美麗的尾巴呀,既實用又讓我們顯得格外漂亮。
生2:我經(jīng)常在高處活動,喜歡在高大的樹上做窩,摘果實,喝露水,一般不到地上來,更不接近人的住宅。我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我們雖然也捕捉鳥雀,但不屬肉食獸類,我們正常吃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
師:你重點介紹了小松鼠的馴良性格。
生3:我非常警覺,白天在窩里歇涼,只要有人稍微在樹根上一觸動,就會從窩里跑出來。我的跑跳非常輕快,總是小跳著前進,有時是連蹦帶跳。我有銳利的爪子,一棵很光滑的高樹,一忽兒就能爬上去。
師:小松鼠是這樣的乖巧。它的乖巧還表現(xiàn)在哪里呢?
生4:我們搭窩是最好的表現(xiàn)。我們通常選擇又干凈又暖和的樹枝分杈處搭窩。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些干苔蘚編扎起來,然后將苔蘚擠緊踏平,這樣搭好的窩寬廣又堅實,住在里面舒適又安全。我們在上面留一個很狹窄的窩口,窩口上再搭上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好,雨水便可以向四周流去而不會落到窩里了。
師:好靈巧的小松鼠呀!
話題二:讓你更多地認識我
師:除了課文的介紹,小松鼠還想讓同學們更多地認識它,了解它。請看《辭?!分袑λ窃鯓诱f明的(投影):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窩,或利用鴉、雀的廢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chǎn)1—4窩,每產(chǎn)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從材料中,大家了解到課文以外關(guān)于小松鼠的哪些知識?請以第二人稱的口吻對小松鼠說說。
生1:你也叫“灰鼠”,身體長20到28厘米,尾巴長16到24厘米。每年產(chǎn)1到4窩,每窩產(chǎn)5到10個——這比課文中所說的“一胎能生三四個”要稍多一些,不知是為什么。
師:你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這是進行探究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哪位同學能代小松鼠回答他的疑問?
生2:我們有的分布在中國東北到西北,有的分布在歐洲各地。由于分布地域的不同,我們形成了不同的種類,不同種類間每胎產(chǎn)仔數(shù)量是略微有些差異的。
師:這位同學能夠利用資料中的信息解決問題,而且聽來很有道理。你有具體的科學依據(jù)嗎?
生2:我會查找到相關(guān)的資料來證明的。
師:老師相信你?,F(xiàn)在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課文和《辭?!分械恼Z言,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更喜歡哪一種介紹你的語言?為什么?
生3:我喜歡課文中的語言,因為它將松鼠的特點介紹得既準確,又生動活潑,能讓人感受到松鼠的具體形象。
師:本文是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生動說明是科學小品主要的語言特點。
生4:《辭?!分械恼Z言也有它的好處,它文字比較少,但卻介紹了關(guān)于松鼠的豐富的知識,給人內(nèi)容準確、科學性很強的感覺。我喜歡《辭?!分械恼Z言。
師:這屬于平實說明,準確嚴謹、言簡意豐是它的主要特點。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是兩種不同的說明語言風格,同學們可以各有所愛,但要理解它們的區(qū)別和各自適應(yīng)的語言環(huán)境。
話題三:請你也來幫助我
師:由于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加上有些不法分子的捕殺,“討人喜歡”的小松鼠正面臨著生存危機?,F(xiàn)在小松鼠想得到你的幫助,請你為松鼠保護行動設(shè)想一個可行性辦法。
生1:我將面向所有中小學生發(fā)一個倡議書,號召大家積極參與到行動中來,為保護松鼠作出一點努力。
生2:我要研究一個森林保護與開發(fā)的計劃,因為保護森林同時是在保護松鼠的生長環(huán)境。
生3:我建議郵局發(fā)行一套松鼠題材的郵票,內(nèi)容由我來設(shè)計,4張郵票分別突出松鼠的“漂亮尾巴”“敏捷跑跳”“靈巧窩”和“母子歡”,以此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松鼠的生活,引起人們對松鼠保護行動的關(guān)注。
師:幾位同學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代小松鼠謝謝大家。作家劉墉說過:“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人生的大愛’,愛人群,愛大地,愛宇宙,愛每一個小小的生靈。”就讓我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松鼠這一可愛的小生靈貢獻出應(yīng)有力量吧!
[注]本文載《中學語文教學》2006年第5期。
《插秧》課堂教學實錄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插秧》課堂教學實錄”,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趣導(dǎo)入(略)
二、學習課文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學習課文《插秧》。(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助讀課文,認生字。)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指名學生讀。學生評價訂正讀音,老師隨機利用卡片指導(dǎo)學生鞏固認讀生字。)
師:讀得不錯,評的也很好。你們能很快背誦嗎?
生:(異口同聲)能!(學生讀課文,練習背誦。)
[評析: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找一兩名學生讀書,然后大家共同評價,指出易錯的讀音,集中指導(dǎo)鞏固。為學生的讀書實踐掃除了障礙,再讓學生自由讀書背誦,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師:誰想背給大家聽?(生背課文。有的學生背錯了順序。)
師:這篇課文很簡短,可是很容易背錯了,怎樣才能背不錯呢?讀一讀,想一想,看哪個小組能想出好辦法。(學生讀課文,討論、交流、匯報。)
生: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順序正好反著。
白云是在藍天上的,綠樹是長在青山上的。
為了不背錯順序,我看了看,藍天在白云上面,白云在青山上面,青山比綠樹高,是從高到低的順序,下一段是從低到高的順序,這樣就背不錯了。
師:你們總結(jié)的真好,一邊想一邊再背一背。
師:背熟了嗎?下面咱們來看一段電視,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背一邊想,你就能看到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了。(學生背誦想象。)
師:在小組內(nèi)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節(jié)目?(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象。)
生:我想到了:一天,我來到了南方,看到了很多水田,水田平靜得像一面大鏡子,藍天、白云、大山和綠樹都照在水田里。農(nóng)民在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藍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綠樹上。我覺得很好玩,也去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藍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綠樹上,還插到了我的笑臉上。
生:
[評析: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語文的基本特點,通過自讀、互助讀、練習背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詩情畫意和文字的優(yōu)美,對課文形成初步的領(lǐng)悟和整體感知。在學生背誦出現(xiàn)困難時,結(jié)合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學自悟,自主發(fā)現(xiàn)詩歌的描寫順序,得到充分的心理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然后利用看電視激發(fā)起學生讀書想象的興趣,使課文中的生動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學習課文的獨特體驗也會由此而生。]
師:水田是鏡子,他還能映照出什么?在小組內(nèi)照課文的樣子,編一編,寫一寫。(學生討論交流,記錄員做好記錄,然后小組匯報。)
生:水田是鏡子,映照著太陽,映照著飛機,映照著小鳥,映照著樓房,映照著亭臺。農(nóng)民在插秧,插在太陽上,插在飛機上,插在小鳥的翅膀上,插在樓房上,插在亭臺上。
生:水田是鏡子,映照著森林,映照著鮮花,映照著小草,映照著飛舞的蜜蜂和蝴蝶。小松鼠在插秧,插在森林上,插在鮮花上,插在小草上,插在飛舞的蜜蜂和蝴蝶上,插在自己的小房子上。
生:
師:(出示未插秧的水田圖和插了秧的水田圖)同學們,觀察圖畫,想想,水田像鏡子,還像什么?
生:水田像一塊花玻璃,農(nóng)民像在花玻璃上插秧。
水田像我們的學習園地。
水田像一幅畫,上面畫著藍天白云飛翔的小鳥,還畫著高山綠樹和五顏六色的鮮花。
水田像一塊綠色的大地毯,農(nóng)民在插秧就像在編織大地毯。
水田還像熊貓的大肚皮。
[評析:教師改變以往教學中常見的串講方式,抓住一個點水田像鏡子,帶動了整篇課文的學習。教師給學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余地,營造了思考問題的情景氣氛,讓學生大膽的想、大膽的說。由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富有創(chuàng)意的語句就隨口而出了。]
三、拓展延伸
師:南方的水田很美麗,我們北方的田野也很美麗。想想,我們的田野像什么?農(nóng)民在田野里種什么?
生:春天來了,我們的田野像五顏六色的大海。
冬天我們的田野像黃地毯,春天來了,冰融化了,大地變得軟軟的,踩上去像蹦蹦床。
小草出來了,小花開放了,田野像一床花被子。我們在上面踢足球、打滾,玩累了,曬著太陽睡一覺,可真舒服。
農(nóng)民在田野里種棉花,種玉米,過一段時間,棉花、玉米出來了,像是在黃地毯上繡上了綠色的小花。
師:南方的田野很美,作者給它配上了插圖,我們北方的田野也很美,放學后請同學們,再觀察觀察,也把咱們美麗的田野畫一畫、寫一寫好嗎?
[從對課文的理解延伸到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使課堂學習與學生生活融合在一起,為學生樹立生活就是語文的思想觀念。]
四、總結(jié)評價(略)
總評: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教師、學生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學生動口、動眼、動手、動腦,把所有的感覺器官都調(diào)動起來,將以視聽為主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沉悶一掃而光。學生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適度的興奮中真切的感受優(yōu)美詩文的熏陶,潛移默化的提高語文素養(yǎng)。教師非常注重倡導(dǎo)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表達機會。學生在開放、民主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才會迸發(fā),再創(chuàng)造的激情和靈感才會閃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