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262016年五年級語文下冊集體備課表格式教案(S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2016年五年級語文下冊集體備課表格式教案(S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小學語文第十冊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學生能自覺遵守各項校紀校規(guī),學習上進心強,班級風氣良好,同學之間能和睦相處,友愛互助。多數(shù)學生的語文基礎較扎實,但也有個別學生學習習慣不太好,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欠缺理解分析能力,不善于積累,所以寫作能力較弱。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科書共有30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2篇。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三個部分。單元課文由3篇精讀課文和2篇略讀課文組成。其中,精讀課文后面有識字寫字教材,包括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學會的字,還有課后練習題和詞語采集;略讀課文后面有要求認識的字,有思考練習和詞語采集。在部分課文的練習題后,還安排有“學習鏈接”和“指南針”,為學生自主學習、開闊視野提供方便。
本冊教科書同五年級上冊一樣,只設置6個單元,為師生更好地進行個性化的教與學,更好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如口語交際、習作、綜合性學習),盡可能留下彈性的時間和空間。本冊所設專題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類的伙伴、巾幗英杰難、自強不息、赤子之情、名著之旅。這些專題較具體地體現(xiàn)了語文教育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和母語文化的主題,以及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要求。每個專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xiàn)時代特點,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可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與愛美情趣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科學精神和健全人格,激發(fā)學生追求理想,奮發(fā)向上的信念,為實現(xiàn)理想而努力。
本冊教科書要求認識160個字,排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后面的橫條里。本冊要求會寫200個字,排在精讀課文后面的方格里。
每個“語文百花園”由三、四個欄目組成。其中有三個是固定欄目:“溫故知新”“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大課堂”屬綜合性學習活動,分別安排在第一、五兩個單元。
本冊課文分精讀和略讀兩種類型,這是從閱讀方法上對課文進行的劃分。精讀是認真細致地研讀,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結合聯(lián)想和想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精讀不但是充分理解閱讀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略讀只要求把握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三、單元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專題:多彩的民族文化
本單元以“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為專題,編排了五篇民間傳說和英雄傳奇故事。其中《神鳥》《冬不拉》《火把節(jié)》是精讀課文,《格薩爾王的故事》《劉三姐》是略讀課文。
這五篇課文分別是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彝族、壯族的民間傳說故事,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國各族人民的勇敢、純樸、善良的美德,同時也會感受到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第二單元】專題:人類的伙伴
本單元以人類的伙伴為題材,以“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仔細觀察,把動物的特點寫具體的,又是怎樣真實地表達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的”為專題。共編排了五篇課文。其中《貓》《珍珠鳥》《老人與海鷗》是精讀課文,《海豚救人》《草蟲的村落》是略讀課文。
無論是家中飼養(yǎng)的寵物,還是大自然中的生靈,它們都是我們人類的好伙伴。這五篇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人與這些伙伴和諧相處的一幅幅生動感人的畫面,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樂趣,同時還會帶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第三單元】專題:巾幗英杰
本單元由五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三組成。五篇課文中《黃道婆》《提燈女神》《居里夫人的三克鐳》為精讀課文,《“香玉劇社號”》《花木蘭》為略讀課文。
本單元編選的五篇課文歌頌的都是巾幗英杰,讓我們充分領略了這些女性的平凡與偉大。
【第四單元】專題:自強不息
本單元以美德為題材,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為專題,共編排了五篇課文。其中《范仲淹的故事》《體育課》《虎口藏寶》是精讀課文,《頂碗少年》《失去的一天》是略讀課文。
這五篇課文不僅生動有趣,而且耐人尋味,從不同角度給人以啟迪。自強不息、刻苦學習、機智勇敢、勇于拼搏、奮發(fā)向上的美德,像一把把金鑰匙開啟成功之門;更像熊熊燃燒的火炬,照亮了人們不斷超越自我的人生道路,鼓舞人們不斷前進。
【第五單元】專題:赤子情懷
本單元由五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五”組成。五篇課文中,《古詩三首》《左公柳》《隱姓埋名三十年》是精讀課文,《鄭成功收復臺灣》《海上英魂》是略讀課文。
這是一組表現(xiàn)中國歷史上幾位卓越的詩人、英雄、名家的愛國情懷的課文,有的是他們留下的不朽的作品,有的是他們留下的動人事跡。這些課文向人們述說著那難忘的昨天的故事。
【第六單元】 專題:名著之旅
本單元由五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六”組成。五篇課文中,《少年閨士》《凡卡》《孔明借箭》是精讀課文,《戰(zhàn)風車》《童年樂趣》是略讀課文。
這是一組反映中外優(yōu)秀文化的課文,篇篇都是世界級文學大師的經(jīng)典作品。
四、教學目標
1.在學習本冊語文的過程中,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感受我國各族人民的勇敢、純樸和善良的美德,激發(fā)民族自豪;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樹立自強自立、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受到高尚情操與愛美情趣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科學精神和健全人格;走近名著,領略文學世界的斑斕和奇妙,欣賞名家筆下的藝術形象,陶冶審美情操;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認識160個字,會寫200個字,會使用字典、詞典,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
3.能用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
4.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6.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7.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初步學習在閱讀中做些批注,學寫讀書筆記。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8.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指定的課文(段落)。
9.學習瀏覽,培養(yǎng)讀書看報的習慣,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5萬字。
10.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guī)范、整潔。
11.能用普通話交談,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12.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并能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五、教學措施:
1、以《大綱》和《新課標》為指導,以培養(yǎng)目標為主旨進行教學。
2、繼續(xù)重視詞和句的教學。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想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重視詞語的積累和運用,擴大詞匯量。
3、繼續(xù)訓練精讀、略讀,學習通過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
4、加強朗讀的指導訓練,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5、注意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啟發(fā)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
6、注意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口語交際和實踐活動中,應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爭取全面進步。激發(fā)表達的欲望,增強表達的自信心。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第1——3周第二單元:第4——6周
第三單元:第7——9周第四單元:第10——12周
第五單元:第13——15周第六單元:第16——18周
總復習、檢測:第19——20周2016年2月
內 容1、神鳥
節(jié) 次上課時間撰稿人持有人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習本課,認識生字7個,會寫生字14個,掌握詞語11個。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情感目標: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了解神鳥是怎樣一次又一次地從依爾特戈爾可汗那里逃脫的,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從神鳥講的3個小故事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達出來的。
教學方法修改批注
課 型
教 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認識生字7個,會寫生字14個,掌握詞語11個。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寫作順序,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讀準字音,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結構,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一、解題,導入新課
1、導語: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有許許多多動人的民間傳說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內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麗的“神鳥”,去聽聽那動人的故事。
2、齊讀課題
3、揭示課題:“神鳥”“神”是什么意思?
4、默讀課文,神鳥神奇在哪兒呢?為什么稱它為神鳥,說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生字
1、匯報預習生字時有什么困難,同學間互相解決。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如“伶、淙”字的讀音;區(qū)分多音字的讀音。指導學生區(qū)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讀全文,畫出新詞,再把詞語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并結合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詞并出示含有新詞的語句。)讀詞、讀語句。
4、小結:
指導學生在理解詞語意思時要注意把詞語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詞解詞。有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詞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倍凇拔覀円畔掳?,輕裝前進?!边@句話中指思想負擔,“抖包袱”又是指相聲快書等曲藝中的笑料。因此,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區(qū)別這些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意思,擴大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三、自讀全文,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看全文有幾個故事,想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提出不懂的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
3、小結:故事中有故事,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請在下節(jié)課和同學們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積累新的詞語
2、帶著課后思考題再次讀課文。
板書設計: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鳥貓
烏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鳥”。還記得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嗎?
1、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理清文章結構。
二、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1、指名讀1—3自然段。
(1)神鳥的神奇之處體現(xiàn)在哪兒?
(2)想象著神鳥聰明伶俐的樣子,自己讀一讀。
2、默讀4—16自然段,出示自學提示:
3、全班匯報
步驟一:解決自學提示第1題
(1)小聲讀一讀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這句話寫的是可汗的()活動。
②從“非……不可”這組關聯(lián)詞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讀出這種決心與信心。
④說一說這一自然段與下邊內容的關系。
步驟二:解決自學提示第2題
(1)讀相關段落請同學說一說,神鳥是怎樣一次又一次逃脫的?
(2)為什么神鳥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脫?
要點:①兩人有約定
出示:
A、自讀語句,“既……也”這組關聯(lián)詞前后的意思有什么關系?
B、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C、用“既……也”說一句話。
②故事中貓、狗、烏鴉被獵殺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動,嘆了氣,違背了約定
步驟三:解決自學提示第3題
(1)分別讀3個小故事,畫出故事中的人物、動物。
出示:
(2)請你談談對他們的看法?
(3)為什么好人也會辦錯事?
步驟四:解決自學提示第4題
(1)表達的情感
①表達了對聰明伶俐的神鳥的喜愛之情。
②表達了對狗、貓、烏鴉忠于職守,勇于救人的品質的贊美之情。
③表達了對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贊揚。
以上內容就是文章要表達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達的
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起伏變化,通過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來表達的。
4、學習課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讀第17自然段
(2)可汗說“確實沒辦法捉它回家了”與課文開頭中哪句話完全不同?為什么這么說?
(3)能結合全文說說神鳥聰明在哪兒嗎?
回讀課文,概括回答
要點;①人們捉不到它②捉到后與人們的約定③用慘遭錯殺的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違背約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會被打動,一定會嘆息。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
一、總結全文,深化理解
1、讀了這個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評價課文中的各種人物、動物?
二、歸納
編輯推薦
四年級語文上冊集體備課表格式教案(北師大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集體備課表格式教案(北師大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橋之思課型新授課時
教學
目的1.認會課文中8個生字,及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并會在生活中靈活的運用。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的有關橋的資料,了解自己家鄉(xiāng)橋的歷史和故事,誰能講一講你的收獲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樊發(fā)稼的一首有關橋的散文詩《橋之恩》
二.探求新知
(一)自學課文。
1.學生自主朗讀全詩。
2.同學之間互讀。
3.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二)誦讀。
指名讀,要求把詩歌讀通,讀流利,并體會思想感情。
(三)交流。
1.學生邊讀邊感悟,這首散文詩的三個部分從哪個方面來描寫橋的?
2.從這首詩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朗讀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
三.課堂小結
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講解,
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
把自己在課文中遇到的難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同桌之間檢查字句讀得是否正確。
3讀字卡,用競賽的形式,
看誰讀得準,人得快。
學生誦讀,同學之間互相評價。
1.讀后同學之間交流。
2.學生各抒己見。
3.學生自己讀,并說出
自己為什么喜歡它。
板書
設計橋之思課后反思
課題橋之思課型新授課時
教學
目的1.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節(jié)重點詞語體會“無形的橋”的深刻含義,并結合個人經(jīng)歷交流自己的看法。
2.通過學習,閱讀有關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整理、搜集的能力,鼓勵學生學會積累。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的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深入地感受橋所給我們的思考。
二.探求新知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同學交流并思考:
A.這個小節(jié)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B.你在生活中還看到過什么樣的橋?
C.再讀這一小節(jié),說說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什么關系。
2.學習第二小節(jié)。
(出示課文插圖)說讀了這一小節(jié)你有哪些收獲。
說一說:從哪些句子體會了橋的美?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對橋的喜愛之情。
3.理解第三小節(jié)。
自讀,指讀第三小節(jié),聯(lián)系前文體會“無形橋”與其他的橋有什么異同?
三.課堂小結
一名學生讀,其他的同學認真聽。
針對這三個問題學生進行交流,匯報。
學生讀并談結合身邊的實際說說橋在給
人方便的同時,是怎樣裝點著鄉(xiāng)村和城市的。
抓住重點詞語“碧波粼粼”“回旋別致”
“巍峨雄偉”“浩然坦蕩”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板書
設計橋之思課后反思
課題語文天地課型練習課時
教學
目的1.通過諺語、古詩詞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讀中知、讀中悟。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
2.閱讀自讀材料《柚子樹下》和《一個老農,在田邊走著。。。。。。》。讓學生體味收獲的愉悅,同時也體味到?jīng)]有勞動,就沒有收獲的生活哲理。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宣布目標
二.目標教學
(一)讀一讀,諺語。
1.試讀一節(jié)駢句、一則諺語和一首古詩。
2.指名讀,說一說詩詞大意,
以及自己的理解,教師相機點撥。
3.有感情地朗讀你喜歡的諺語或詩詞。
(二)自讀短文。
1.自讀《柚子樹下》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交流。讀懂了課文哪些內容。
請同學們想象當“我”把紅木盆劃到柚子樹下時,會和柚根子說什么,做什么?
2.自讀《一個老農,在田邊走著。。。。。?!贰S懻摚何闹忻鑼懙氖裁醇竟?jié)?老農站在田邊,看到了怎樣的一番景象?
有感情得讀一讀,說說你能從詩中體會到老農的心境是怎樣的嗎?
三.課堂小結
1.學生注意讀準字音,不懂的字詞查字典,
與同學研究、揣摩語句的意思。
2.學生讀,并回答問題。
3.比一比,誰讀得好,同學之間互相評議。
1.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討論并交流:“我”
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和柚根子一起去水塘里
劃盆采菱的。“我”有怎樣的收獲。
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自由的說。
2.學生輕生讀詩。
討論交流教師提出的問題,全班交流,
匯報自己的想法。
板書
設計語文天地
《柚子樹下》
〈一個老農,在田邊走著。。。。。?!嫡n后反思
課題習作課型新授課時
教學
目的1.在口語表達的基礎上,以“收獲”為話題,展開聯(lián)想,寫一篇習作。
2.學會按一定順序,清楚地敘述和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靠自己的努力一定有許多收獲,曾經(jīng)給自己帶來成功、喜悅、自信。。。。。。
能把你的這些經(jīng)歷講出來和大家分享嗎?讓我們一同去感受你收獲時的愉悅心情!今天我們以此為話題,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
二.明確要求
1.——熟了2我收獲了——
或把自己置身于圖畫之中,想象農民通過一年辛勤的勞動,終于盼來大豐收的喜悅,寫一篇習作。
(一)想一想。
指導學生觀察圖時應注意一定的順序。
(二)說一說。
學生自主選題,構思選材,想一想先寫什么,在寫什么。
(三)寫一寫。
學生在完整構思的基礎上,完成習作。
教師巡視輔導。
三.課堂小結
學生認真聽。
學生聽要求。
1.學生想象圖中有哪些人,他們都在做什么,會想什么,說什么。展開想象。
2.小組內交流你想怎樣寫,全班交流,互相評議。
3.學生獨立把自己的構思寫出來。
板書
設計語文天地
1.——熟了2。我收獲了——課后反思
課題語文天地課型練習課時
教學
目的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會在讀中感悟并練習背誦。
2.閱讀“開卷有益”中的《北京的橋》和《看橋人》兩篇短文,積累有關橋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對橋所包含的豐富文化內涵的興趣。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宣布目標
二.教學目標
(一)讀一讀。
1.自主朗讀全詩,要求讀通、讀準。
2.指名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短文。
1.學習短文《北京的橋》。
(1)欣賞歌曲《北京的橋》。(播放錄音)
(2)自讀短文,注意讀準字音。并思考:這篇短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3)從這篇短文中你了解到了北京的橋有哪些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習短文《看橋人》。
(1)自由讀短文《看橋人》。
(2)指名讀短文,并說說這篇短文寫了什么?
(3)談一談,老劉頭是個怎樣的人。
三.課堂小結
1.學生自讀,也可同桌間互讀,檢查是否讀得流利。
2。學生讀,體會詩句大意。
(1)聽歌,說說自己有什么感受。
(2)學生匯報。同桌間互讀評議。
(3)同學討論交流。
(1)學生讀準字音,不理解的地方多讀幾遍,并做上記號。
(2)學生讀,并歸納。
(3)學生自由談。
板書
設計語文天地
《北京的橋》《看橋人》課后反思
課題習作課型新授課時
教學
目的1.結合本單元學習的主題,寫一篇關于橋的習作。
2.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興趣。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
人類發(fā)明了橋,使道路更
加通暢。這些橋,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作用?;蛟S家鄉(xiāng)等著我們去建橋呢。自擬題目,寫一篇關于橋的習作。
二.探索寫作
教師指導學生以此為話題,拓展思路,充分構思,列出寫作提綱。
(一)廣泛交流。
指名讀各自的文章,教師隨機點評。
(二)重點評議。
選擇一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三)修改習作。
(四)佳作展示。
三.課堂小結
1.學生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互相評議。
3.獨立成文。
圍繞不同的意思寫,采用不同形式寫的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
學生對于其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1.運用學過的修改方法,結合老師的批發(fā)意見,自己認真修改。
2.同桌交換檢查。
學生互相觀摩后,評出幾篇優(yōu)秀的習作。
板書
設計習作課后反思
課題語文天地課型練習課時
教學
目的1.引導學生積累佳詞妙句,積累、比較近義詞。
2.學習成語、格言,引導學生學習和成語有關的小故事。
3.閱讀“開卷有益”中的自讀課文〈大龍郵票〉和〈郵票是怎樣誕生的〉使學生了解郵票發(fā)展的歷史。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宣布目標
二.目標教學
(一)讀一讀。
1.自讀成語。
2.討論成語的意思。
3.指名說成語的含義。
4.思考:你還知道哪些與之相類似的成語。
5.學生之間交流與這些成語有關的小故事,并說說:這些故事帶給你怎樣的啟發(fā)。
(二)閱讀短文。
1.自讀〈大龍郵票〉。
(1)默讀短文,掃清字詞的障礙。
(2)思考:從短文中獲得了哪些關于大龍郵票的信息。
2.自讀短文〈郵票是怎樣誕生的〉
(1)在讀的基礎上說說短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思考:郵票是什么時間、在哪里誕生的?原因是怎樣的?
(3)練習復述課文。
三.課堂小節(jié)
1.學生自己讀,并注意讀音。
2.四人一小組,交流討論,匯報。并說說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是什么。
3.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例,交流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4.學生各抒己見。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課文。
(2)同學之間討論、交流、匯報。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自己所讀懂的。
(2)自己找出思考問題的答案,匯報。
板書
設計語文天地
課后反思
課題習作課型新授課時
教學
目的1.談自己有關集郵的經(jīng)歷,引導學生說出難忘的原因。
2.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
小小的一枚郵票中蘊含
了豐富的知識,給人以無限的樂趣。同學們,你們在集郵的過程中,又有哪些難忘的經(jīng)歷呢?
二.寫作練習
1.組內同學交流,互聽互評。
2.指名說一說,師生共同加以點評。
3.寫作提示:記敘一件事情或說明一件事物時,應當真實,不要胡編亂造。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4.動筆寫作。
5.展示作品。
三.課堂小結
1.學生把自己的經(jīng)歷互相說一說,并給予評價。
2.其他同學認真聽。
4.學生獨立完成作品。
板書
設計習作課后反思
第四單元收獲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兩篇主體課文和兩篇閱讀課文?!妒八搿芬徽n是對世界名畫《拾穗》的欣賞。表達了作者對19世紀法國農婦的辛勞的理解和同情?!堵浠ㄉ芬晃?,敘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種花生,又自家享用勞動成果的過程,感悟到應該做什么樣的人的道理。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收獲”的愉悅,同時也體味到?jīng)]有勞動,就沒有收獲的生活哲理
2、通過學寫摘錄筆記和閱讀名句格言等學習積累詞句的方法。
3、通過暢所欲言、開卷有益等環(huán)節(jié)練習使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體會農民的勞動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大的意義,農民的勤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對農民要關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視
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對社會有用、對他人有益,是一個人的真正價值。
教學策略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以讀代講,感悟文章內涵
單元課時安排:8課時
第5單元:橋
教材分析
橋是最常見的一種人工建筑。橋的功能,橋的發(fā)展歷史,橋的建筑風格,以及圍繞橋引發(fā)的故事,都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本單元的學習,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從這種最常見的建筑中去發(fā)現(xiàn)、領悟對人生奠基有價值的思想素養(yǎng),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本單元以“橋”為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兩篇自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飛奪瀘定橋》記述了紅軍為奪取大渡河上的瀘定橋而進行的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使人感受到紅軍的英勇無畏。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文章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
4逐步培養(yǎng)學生敘述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語文天地”通過多種形式注重詞匯的積累,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策略
指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資料,與人交流、在動手實踐中鼓勵學生結合個人的生活實際大膽習作。
單元課時安排:8課時
第六單元方寸之地
教材分析
郵票是時代的一扇窗口,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從中可以了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個時代的脈搏。本單元課文風格各異,反映出許多人愛好集郵或喜歡郵票是因為小小的郵票里蘊涵著豐富的知識、無限的樂趣。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的語文學習中通過摘抄好詞佳句積累了一定的詞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較多,口語表達、情感表達較好,還有部分學生卻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目標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對不起眼的小小的郵票的誕生歷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過對郵票內容的理解。
體驗一種新的求知方法。
學習21個生字,會靈活運用。
在詞句的積累中,注意辨析近義詞
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擴大知識視野和豐富文化底蘊。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語文的興趣。
重點難點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對不起眼的小小的郵票的誕生歷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過對郵票內容的理解。
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擴大知識視野和豐富文化底蘊。
進行成語積累,并能用形容詞的動詞進行正確的搭配。
教學策略
結合語言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和鍛煉自己表現(xiàn)得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全冊集體備課表格式教學設計
4、古詩兩首
課時2課時班級1(1)
一、教材內容分析
雨后的早晨,從香甜的春睡中醒來,推開窗戶,撲進的不僅僅是清新的空氣,更有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那漂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潤著的芳草綠葉,令人振奮。那濕潤的落花,那鮮嫩的綠葉,似乎把昨夜的春風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曉》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shù)筆,就把那不經(jīng)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這剪輯的“春之聲”,正是那“春意鬧”的畫外音。
高鼎的《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ú莘笔?,千里鶯啼,春風楊柳,令人陶醉。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著風箏,放飛著快樂,放飛著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么悠遠。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前面已學過了拼音,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因此以讀為切入點,由讀理解教學難點成為本課的設計思路。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磁帶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第一課時
㈠、談話導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學生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㈡、初讀感知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字音。
4、誰勇敢的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多請幾位學生讀)
㈢、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說)詩中哪里說了鳥?讀給大家聽。(處處聞啼鳥)同學們,瞧,(引導學生看圖,想象鳥飛鳥叫的景象。)你想說些什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哪里講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見到過的花落的過程。)
學到這里,老師有一個疑問:花怎么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同學們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么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應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4、以各種方式練習讀。
㈣、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xiàn)出什么?(分小組說,指名說。)
2、指導背誦。
㈤、擴展活動
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畫筆,畫出美麗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㈠、猜謎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Я艘粍t謎語,請聽:
一只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宵。
一心向著云外飄,
可惜繩子栓著腰。
2、這是指什么?(指名說)
2、大家經(jīng)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指名說)
㈡、揭示課題
1、出示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伙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高鼎他們寫進了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板書課題,指導讀準平舌音“村”。)
㈢、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㈣、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詩中是怎么寫的?(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伙伴們在這么美的風景下防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㈤、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讀,學生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仿佛看見了什么。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㈥、擴展活動
開展放風箏活動。
七、作業(yè)設計
1、說一說你放風箏的過程。
2、寫字練習。
學生自由讀
學生回憶自己見到過的花落的過程。
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發(fā)提問,組織學生談話交流,了解學生對人物及課文內容的感知,為新課展開做鋪墊。
自由讀古詩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認知,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板書設計:4、古詩兩首
春曉村居
春眠不覺曉,草長鶯飛二月天,
處處聞啼鳥。拂堤楊柳醉春煙。
夜來風雨聲,兒童散學歸來早,
花落知多少。忙趁東風放紙鳶。
七、教學反思
交流課文學習情況時,以“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的“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的理念。實際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我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只有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給學生提供機會和展示的舞臺,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課文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
課題語文園地一
課時3課時班級1(1)編寫者劉曉寧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的發(fā)現(xiàn))這項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種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學習自主識字,并認識七個生字。
(日積月累)這項活動主要目的是積累語言、練習讀、寫基本功、鞏固識字。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規(guī)律,自己小結識字方法.
2、積累有關春天的詞語。
3、正確書寫句子,激發(fā)寫句子的興趣。
4、熟讀背誦《花園果園》。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前面已學過了拼音,他們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因此以讀為切入點,由讀理解教學難點成為本課的設計思路。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朗讀法,自我書寫,誦讀法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掛圖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第一課時
㈠情境導入:
(出示掛圖):春天來到了。你們看,花園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園里來了幾個字寶寶,你認識他們嗎?
㈡我會認
1、出示生字卡片:
哥--歌直--植
星--醒古--故底--低
丁--燈鳥--鳴
我們來和這些好朋友打個招呼吧?。▽W生自由讀字)
2、小組交流:小組里互相交流一下,讀了這些字,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3、集體交流:小組派代表匯報,總結識字方法。
4、出示小黑板:
平--評(評論)油--郵(郵局)
方--訪(訪問)橋--轎(轎車)
齊--擠(擠滿)線--錢(花錢)
按照剛才發(fā)現(xiàn)的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來認識這些生字,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認得又快又好。
5、小組學習:互相認讀生字、記憶生字。
6、抽讀生字卡片,說說怎么記這個生字。
㈢展示臺
1、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每天都能認識新的漢字朋友呢!
2、小組內互相傳看作業(yè)本,識記同學的名字。
3、你想認識誰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請教吧!
第二課時
㈠我會讀。(復習導入)
1、過渡: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們來讀幾個描寫春天的詞語。
2、學生分小組自由讀詞語,要求把字音讀準。
3、抽讀詞語卡片(正音)。
4、擴展練習:你們還知道哪些和春天有關的詞語?
㈡我會寫
1、過渡:我們已經(jīng)會寫很多字了。我們知道字可以組成詞,詞可以組成句子?,F(xiàn)在我們來寫兩個句子吧!
2、看看誰最先知道我們要寫什么句子(學生讀拼音)。
3、教師范寫“春”字。(提醒學生要按田字格的位置寫)
4、比一比,哪個同學寫的句子最漂亮?(學生書寫)
5、小組互相評議,推薦寫的好的同學在展示臺展示。
㈢讀讀背背
1、過渡:春天,花園里的花開了,果樹上的花也開了,到了秋天,還會結果子呢!
2、學生自由朗讀《花園果園》。
3、小組互相讀短文(正音)。
4、小組互相交流短文寫的是什么。
5、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先把短文背會。
6、給能背的小朋友配樂、配畫面背誦。
第三課時
㈠出示掛圖,進入“日積月累”天地,揭示課題
春回大地春暖花開春風拂面
柳綠花紅百花盛開萬物復蘇
1、指名讀、齊讀。
2、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談話揭題:是啊,春天來了!瞧,小朋友們正在尋找美麗的春天呢!讓我們一起加入他們的行列吧?。úシ鸥枨洞禾煸谀睦铩?,導入課題。)
㈡創(chuàng)設情境,口語交際
1、創(chuàng)設情境1:“說春天”
A、播放磁帶—春姑娘的話:“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春姑娘。聽說大家都很喜歡我,能不能講一講和我有關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關的古詩、課文呢?”
B、學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說一說、背一背。
C、指名說、背、評議。
D、說說春天是個怎樣的季節(jié)?
2、創(chuàng)設情境2:“找春天”
A、播放磁帶—春姑娘的話:“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快和小伙伴們說一說吧!”
B、分小組交流。
C、指名說、評議。
3、創(chuàng)設情境3:“贊美春天”
A、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們動聽的歌聲、五彩的畫筆來表現(xiàn)它、贊美它?
B、自由組合成“創(chuàng)意組”、“演藝組”和“剪貼組”。
C、明確要求:
◆請創(chuàng)意組的同學畫一畫春天的圖畫,并寫上描寫春天的句子。
◆請演藝組的同學加上動作,歌唱春天。
◆請剪貼組的同學根據(jù)收集的圖片合作貼出一本春天的畫冊,可以配上詩句或課文。
◆根據(jù)三個組的內容,準備幾個問題向對方提出。
D、三個組依次上臺展示介紹,接受對方組的提問并回答(說說自己的畫和剪貼的內容以及為什么這么畫、貼,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㈢總結
1、播放磁帶—春姑娘的話:“我真高興你們送給我這么多美麗的圖畫、好聽的歌曲、還有那么動人的故事,謝謝!”
2、教師談話:是啊,春姑娘就在我們身邊,它是一幅七彩的畫、一首無言的詩、一曲悠揚的歌、一個講不完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進入美麗的春天吧!
3、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大家齊唱。
課標指出:識字和識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二年級語文教育的重點。多形式的識字與交流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集體備課表格式教學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全冊集體備課表格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2、古詩兩首
課時2課時班級
一、教材內容分析
1.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
2.這篇精讀課文由兩首古詩組成,描寫和贊美了春天的景色?!对伭肥翘拼娙速R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洞喝铡肥撬未韺W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詩,贊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姹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蘇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的喜悅。
3.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麗和生氣勃勃,從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時,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讓學生積累詩句,培養(yǎng)對祖國古代詩歌的熱愛感情。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能力: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通過頌讀古詩學生能理解詩句意思并背誦古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古詩,對古詩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只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初步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掌握了簡單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和步驟,能夠結合課文注釋,大致說出詩句的意思。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以誦讀為主。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
學生: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贊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
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喜一起走進迷人曲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贊美了春天的什么?背誦有關春天的詩句。在談話中誘發(fā)學生的記憶,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興趣。
二、學習《詠柳》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jù)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自由朗讀詩歌,認記生字“詠、絳”。
根據(jù)課文注釋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訓練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1.指導學習第一、二句。
(l)(課件看柳樹的圖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
通過學生直觀形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學生試著讀出對柳樹的贊美。
指名讀。
全班齊讀。圖文結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chuàng)造力”。
3.全班齊讀。
指名讀。
齊讀。
四、指導說句,寫句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和同桌說。
指名說。讀寫結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讀春:積累詞句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風得意春色迷人春色無邊春意盎然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jié)不等人,春日勝黃金。學生讀詞讀句子。幫助學生進行有關春天的詞句積累。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出示《春日》)教師談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理解詩句:(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
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指名讀,師生評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第一課《燕子》講講春天的美麗景色,感受春天的美麗。
3.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講古詩的意思。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古詩的意思。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三、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生誦讀古詩。
四、總結延伸,升華主題。1.師:春天在每個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在詩人賀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綠、神奇的——引讀《詠柳》;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萬紫千紅的、富含哲理的——引讀《春日》;
2.在其他別的詩人眼中春天是怎樣的呢?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課外再找描寫春天的古詩閱讀,體會詩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師生合作讀詩。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五、布置作業(yè)1.背誦古詩,默寫《詠柳》;
2.完成指導叢書。
板書設計:
1詠柳碧玉柳枝柳葉
妝打扮
一樹滿樹
2春日勝日晴日
濱水邊
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xiàn)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xiàn)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jié)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習作5
教學內容:
這是一次學習研究報告的習作練習。教材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習作的要求,明確了本次習作的對象和內容。
教學目標:
指導閱讀例文,通過分析內容及行文特點,知道寫植物要觀察它的莖、葉、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點,然后準確生動地寫下來。指導閱讀“習作要點討論”,并結合例文,進一步明確敘述的植物要有層次感,有側重點,有本屬性。指導學生進行“定性”。這次習作要讓學生寫“點”,盡量避免涉及“面”。指導學生進行選材,應當選熟悉的、喜愛的、獨特的植物來寫,便于寫得出,寫得好。
教學重點、難點:
能按習作要求寫一篇關于植物的簡單的研究報告。
學情分析:
學生都見過植物,對植物有比較多的了解。
教學構想:
自學李玟明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例文內容,然后結合習作要求,了解小作者的觀察角度及寫法。
教學準備:
觀察植物的莖、葉、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點,然后準確生動地寫下來。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讀懂例文前的習作要求,了解寫研究報告的一般步驟和方法。了解例文的材料選擇與安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訓練要求
1、生活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事情,值得我們去關注。你認真觀察過
身邊的事物嗎?寫植物、細致觀察、寫莖(或干)、葉、花(或果實)、寫出特點、由說到寫。今天,我們學習第五篇作文,板書:習作五
二、學習“習作要求”本次的習作對象是身邊的一兩種植物。習作的內容是:你的發(fā)現(xiàn)、你的研究成果。
1.自己讀讀本次的習作要求,邊讀邊想:習作要求說了什么?
2.互相討論,交流。
3.小結:習作內容是“你的發(fā)現(xiàn)”“你的研究成果”,習作的對象是身邊的一兩種植物。寫作的步驟:
a、確定觀察的對象。
b、對選擇對象仔細觀察,并在此基礎上認真研究。可通過詢問他人、查閱資料等方式搜集資料。
c、把觀察結果有條理地記錄下來,還可配上圖片或插掌握寫作方法。
三、學習例文,掌握寫作方法。
1、在討論的基礎上,學習例文,掌握寫作方法。這里有一位同學寫的有關植物的研究報告,自己來讀一讀。
2、對照剛才我們總結的習作步驟,小作者是怎樣選擇材料、怎樣安排的呢?
3、那么,老師在課前已經(jīng)布置的作業(yè):你們選好一處的一兩種植物,確定觀察的要點、作用,你們有收獲了嗎?
4、指名讀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寫的呢?。
5、互相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悟出來。
四、討論注意點
指導學生按照順序觀察,寫出植物的特點
1、觀察順序:
a、時間順序。(四季,早、中、晚)
b、方位順序。(立足點)
c、動用感知器官的順序。
d、整體到部分,部分到整體,部分到部分。
e、由靜到動或由動到靜。
2、寫出特點。
a、抓住要點,考慮周到。
b、觀察細致,全方位地感知體驗。
c、用詞恰當,表達清楚。
d、發(fā)揮想象,形象生動,增強美感。
e、學會按照順序觀察,寫出植物的特點
f、將剛才討論中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寫下來,注意詳略得當。
五、動手試作,巡回指點
1、學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書面作文對照習作步驟,你能簡單說說你的研究成果嗎?。
2、指名說,師生共同評議。
3、把剛才說的寫下來。四人一組相互討論、交流。
4、學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書面作文,師巡視指導。
作業(yè)設計:
完成習作。
板書設計:
確定觀察對象
習作五仔細觀察、研究
記錄研究成果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一種植物。
學生學習過程:
一、讀寫遷移,運用寫法
1、確定習作內容及要點。
⑴你準備介紹哪一種植物?
⑵在觀察的基礎上介紹產(chǎn)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狀、顏色、大小、莖、葉、花、果實等。
⑶在詢問和查閱資料的基礎上,介紹該植物的營養(yǎng)價值或用途、食用方法等的科學原理。
2、組織學生交流、評議。
3、教師指點:介紹植物的三個方面內容時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詳有略,側重寫一兩個方面的內容,注意說法要有根據(jù)。
4、學生起草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二、交流習作,指導修改
1、指名學生讀習作,師生共同評議。
2、小結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
三、佳作欣賞。
說說文章優(yōu)點有什么?
板書設計:
修改作文
錯別字
病句
練習5
教學內容:
本次練習安排了五個項目,內容包括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
教學目標:
通過猜謎語,創(chuàng)作謎語這種游戲形式,培養(yǎng)處處留心,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習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熟記八個詞語和《古今賢文.合作篇(上)》。寫好鋼筆字,知道擺好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緊湊、勻稱。練習口語交際,學會做一名主持人。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難點:
處處留心和口語交際是重點。
教學構想:
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處處留心和讀讀背背。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處處留心)。
1、教學第一部分。
(1)出示謎語:紅口袋,綠口袋,有人怕,有人愛。(打一蔬菜名)
(2)請學生猜謎語。
2、教學第二部分。
(1)學生自己查一查字典,看一看、讀一讀謎底在字典上的相應解釋。
(2)學生思考謎語的謎面與字典上的解釋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
(3)學生交流。
3、教學第三部分。
(1)學生看書,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物品,抓住謎語的謎面特點創(chuàng)作一則謎語。
(2)學生交流。
4、教學第四部分?;丶液?,讓爸爸媽媽也來猜猜自己創(chuàng)作的謎語。
二、教學第二題。(讀讀背背)
1、熟記詞語。
(1)請學生說一說八個詞語中,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jīng)懂了,哪些還不懂。
(2)請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解決難懂的詞語。
(3)指名匯報學習成果,對于學生仍然不懂的詞語,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字音,連讀成誦。
(4)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運用。
(5)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6)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2、背誦《古今賢文.合作篇(上)》。
(1)學生看書,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請學生談談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指點,幫助學生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朗讀全文,理解賢文蘊含的道理,并能正確、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背誦。
(5)課外拓展。
作業(yè)設計:
背過詞語會運用。
板書設計:
練習5
倦鳥知還成群結隊
一唱一和呼朋引類
歡呼雀躍如癡如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寫好鋼筆字和口語交際。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通過談話讓學生明確練字的目的。
2、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錄”“舉”“碌”三個字。
(2)引導學生讀帖,重點觀察這三個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的書寫要求。
(3)示范寫“錄”。
3、練習。
4、反饋。
二、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結合口語交際的話題作啟發(fā)談話。
(2)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回憶自己了解的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節(jié)目的全過程。
(2)了解節(jié)目內容。
(3)分組交流,組員之間相互評議。
(4)每組推薦代表到講臺上說,師生評議。
3、反饋。教師對學生的說話進行評點。
三、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出示學生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讓學生欣賞。
2、學生談感受。
3、審題。明確本次學寫的部首:寶蓋頭、雨字頭。
4、指導。
5、練習。
6、反饋。
作業(yè)設計:
認真書寫鋼筆字。
板書設計:
學做節(jié)目主持人
課后反思:
2016年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表格式教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年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表格式教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二單元教學計劃
學
內
容5古詩詞三首口語交際習作二
6冬陽童年駱駝隊回顧拓展二
7祖父的園子
8童年的發(fā)現(xiàn)9兒童詩兩首
教
學
目
標1、讓學生通入情入境地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jīng)歷著的童年生活。
2、通過對比閱讀,使學生領悟到文章的一些表達方法。
3、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4、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的生活。
教
學
重
難
點
重點: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并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難點:學習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式。
課
時
劃
分5古詩詞三首(2課時)口語交際習作二(4課時)
6冬陽童年駱駝隊(2課時)回顧拓展二(1課時)
7祖父的園子(1課時)
8童年的發(fā)現(xiàn)(2課時)
9兒童詩兩首(1課時)共計:13課時
復
習
要
點
及
時
間復習要點:
1.復習本單元所學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積累好詞佳句。
復習時間:
早讀、隨堂進行。
5、古詩詞三首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童年生活的純真和美好。
2、通過背誦、默寫古詩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激發(fā)學生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理解詩詞的意思,背誦默寫古詩詞,體會童年生活的無邪和美好。
三、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學思路:以第一、二首詩為例,學習理解詩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想,第三首詞則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交流來理解詩意,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來比較寫法,通過誦讀來積累語言。在體會相同情感的同時,感受語言,揣摩表達方式的不同。
五、教學準備:了解詩人的生平資料。
六、教學時間:2課時
七、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習《牧童》《舟過安仁》,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學習本詩中的生字新詞,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3.想像、研讀所描繪的情景,并能寫出來。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學習環(huán)節(jié)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批注
一、學習《牧童》
(一)復習《所見》,范讀導入
師:有一首題目為《所見》的古詩大家十分熟悉的,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
1、全體同學齊背《所見》(清袁枚所著──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2、交流《所見》一詩中的牧童形象。
3、過渡:聽同學們背《所見》這首詩,仿佛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牧童騎在牛背上的樣子,現(xiàn)在,我也給大家讀一首題目就叫《牧童》的詩,看看詩中的描寫了一個什么樣的牧童。
4、師配樂范讀。
(二)自主合作,探究詩意
1、自由讀全詩,要求讀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書、注釋、與同學合作,初步理解詩歌大意,并在小組內練習誦讀全詩。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3、指名誦讀,正音。提示學生按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全詩節(jié)奏可以這樣劃分,“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4、互動交流對詩歌大意的理解。
①說說“鋪”字你體會到了什么?(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xiàn)出來了。)
②說說“弄”字又表現(xiàn)出怎樣的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xù)、悠揚飄揚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表達出來了。)
③這里的“六七里”“三四聲”是不是確指的數(shù)字?(為了突出草原的寬闊和鄉(xiāng)村傍晚的靜寂)
④他躺在月夜的早地上,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的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賞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兒,牧童心理會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沒想,就睡著了……
5、師:請同學們再次誦讀全詩,發(fā)揮想象,在腦海中把詩歌的語言變成一幅畫面,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6、說說自己從詩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交流你的體會:
(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感到寧靜。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童為友,晚上有清風明月相伴,對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tài)的一種向往。
師小結:學習這首詩,使我們體會到田園生活的樂趣。我想,大家一定會記住這個牧童,讓我們再次齊讀這首詩,去感受田園生活的詩情畫意。
(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學生回憶學過的兒童詩。
2、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用一些詞來描述,如:悠閑、舒適、自在、自得其樂等。)
2、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同桌互評、互相正音。(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指名讀。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學生反饋并質疑。
4、學生朗讀詩句,結合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二、學習《舟過安仁》
(一)復習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
2、介紹作者,復習作者的其他相關古詩。
(二)自讀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3、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1、學生從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等方面進行交流。
2、學生結合注釋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交流不理解詞語的意思。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4、交流詩意: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你怎么理解“怪生”這個詞?作者為什么這么說?
老師加以點撥: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拓展作業(yè))
1、自由讀詩,感悟詩中描述的情景。
2、全班交流。(“怪生”是“怪不得”的意思,還包括了詩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著理解了兩個童子撐傘行為產(chǎn)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3、感情朗讀,誦讀古詩。
4、交流課外搜集其他的描寫兒童的古詩。
板書設計:
第5課古詩詞三首
《牧童》: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舟過安仁》:淘氣可愛,天真頑皮
(快樂美好的童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學習《清平樂.村居》,了解有關“詞”的情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理解詞意,想像課文描繪的田園生活,感受其美好,并能口頭闡述。
教學重點: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教學過程:
學習環(huán)節(jié)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批注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l(fā)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學生從《長相思》入手,回憶學過的有關詞的知識,對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等方面進行交流。
(二)初讀,正音
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進行回顧和總結,以此來指導本節(jié)課的學習。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這首詞要讀好,讀正確對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開展多種讀書活動,在形式和時間上確保學生讀通,讀熟。)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边@兩句話是什么意思?誰能有條理地說說?
過渡:一對白發(fā)夫妻操著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yōu)槭裁锤械竭@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體會。
⑵追問: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呢?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⑶配樂朗讀。
1、學生結合注釋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重點詞語解釋: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全班交流詩意
⑴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fā)蒼蒼,公公,姥姥。
⑵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四)、展開想象,描述詞境。
過渡:是的,這戶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huán)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戶人家翁媼之間——“醉里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xiāng)村生活啊,那對白發(fā)夫妻陶醉了。
1、請同學們選取課文中描寫的一個情景,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寫出來,或者選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評價。
3、小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chuàng)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五)、布置作業(yè):
1、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2、背誦課文。
3、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4、拓展詩詞。
1、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理解詩意的方法:借助想象,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的發(fā)揮想象,感受詩詞的意境。
3、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5課古詩詞三首
清平樂 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
翁媼 吳音 相媚好 醉
大兒 中兒 小兒無賴教學反思:
第6課《冬陽童年駱駝隊》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感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二、教學重點:從作者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體會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之情。
三、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兩段。
四、教學思路:
教學中,可從課題入手,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營造情感基調,通過自主學習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脈絡,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感悟。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回憶自己曾做過的傻事,趣事,充分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教學準備:
1、歌曲《送別》
2、電影《城南舊事》片斷
六、教學時間: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3.了解作者圍繞課文寫了哪些事情,體會作者童年時駱駝的關注。
教學重點:從作者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體會童趣。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批注
(一)解釋課題引入:
這個題目與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題目有何不同?(題目的三個詞語中間有兩個間隔符號)。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溫暖的冬陽下,一群駱駝隊從遠處走來,駝鈴聲悅耳動聽,童年的“我”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
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回憶他那充滿稚氣的童年往事吧,齊讀課題。
學生將三個詞語聯(lián)系起來,產(chǎn)生聯(lián)想。
(二)簡介作者與背景
教師總結,出示:
“冬陽下的駱駝隊”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記憶最深刻的一個畫面。林海音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她原籍臺灣,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時隨父母回國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舉家遷回臺灣。林海音女士根據(jù)在北京生活的點點滴滴寫成了《城南舊事》一書,深受讀者喜愛?!抖柾犟橊勱牎芬晃恼恰冻悄吓f事》這本書的序言。
全班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三)初讀課文,步入童年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注意指導學生區(qū)分文中嚼”字和“禁”字的不同讀音。
3、指名讀課文。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以什么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看駱駝咀嚼。
(2)看駱駝脫皮毛。
(3)關于鈴鐺的遐想。
(4)懷念駱駝隊。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準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
2、全班匯報、交流:課文以季節(jié)的推移為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這幾個片斷:
(四)、深入閱讀,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tài)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①讀讀這個句子,從這些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你會呆呆地看一樣東西,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同桌相互說一說。
③想象作者面對駱駝,呆呆地注視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讀這段話。
(2)我幼稚的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讀讀這段話,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有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
②比較句子
◇我幼稚的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靈中有一個和大人們不同的想法。
課文中為什么用“充滿”而不用“有一個”?“充滿”說明什么?
(說明“我”常常在想這個問題。說明“我”已經(jīng)想了很久,深思熟慮了?!?/p>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駱駝也脫掉了它的舊駝毛袍子啦!……因為太不整齊了。
①讀讀這句話,從這句話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關心駱駝。
◇“我”很喜歡駱駝。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五)、作業(yè)
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寫自己觀察小動物的一個場面。
1、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學生交流對重點句子的體會:
◇“我”觀察很仔細:“他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著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p>
◇“我”看的時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p>
◇“我”很喜歡駱駝:盡管駱駝很丑,但是態(tài)度很安靜;而且“我”愿意長時間的看著它。
……
3、學生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理解和體會,但一定要在課文中找到依據(jù),比如:
◇“我”很喜歡駱駝,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險,他是不會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駱駝,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單,鈴鐺不但可以給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給駱駝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當作了駱駝,覺得自己更知道駱駝的心思。
……
第2課時
教學目標:1.繼續(xù)學習課文,深入閱讀,感受作者對童年深深的懷念之情。
2.背誦喜歡的段落。
3.激發(fā)熱愛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識。
教學重點:感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批注
(一)學習最后兩段,體會懷念之情
這些童年生活的片斷,像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翻滾向前匯成了一條記憶的長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記憶猶新。
1、齊讀課文最后兩段。
2、你讀懂了什么?從什么地方體會到的?找出句子讀一讀。
3、引導學生理解“童年一去不還”和“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童年“一去不還”是因為“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來了”,說明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我”已長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臨我的心頭”,這個“童年”是指童年時那段有趣、難忘的生活,是因為當“我”又看到冬陽下的駱駝隊時,觸景生情,不禁想起兒時的那段難忘的生活)
4、細細地品讀這些句子,從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淡淡的憂傷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懷念
1、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感受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駱駝聲。童年又重領于我的心頭。
2、說說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3、帶著自己的感悟讀一讀句子。
(二)、繼續(xù)品讀,感悟童年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讓“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朗讀體會。
2、學生品讀感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童年可以有漫無邊際的想法。
①找出有關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
……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①找出有關的句子。
◇我站在駱駝面前,看他們咀嚼的樣子……
◇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②把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你心里有一種什么感覺,體會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滿了留戀
……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句子。
……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3、結合句子談談對句子的體會。
(三)拓展延伸──說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陰是寶貴的,這正是這篇課文要向我們訴說的。而你此時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許多有趣的經(jīng)歷呢?
2、(課件出示書的封面)最后,在這歡快的旋律中老師給你們推薦兩本書,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另一本則是高爾基的《童年》,這兩本書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別錯過了這些好書。
1、鼓勵學生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學生課外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6冬陽童年駱駝隊
學駱駝咀嚼(4)
想象駝鈴用處(5—9)}對童年生活無限懷念
想替駱駝剪毛(10)
追問駱駝去處(11—14)
2016年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表格式教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2016年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表格式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三單元教學計劃
備課:梁文瀟
教
學
內
容10、楊氏之子11、晏子使楚
12*半截蠟燭13*打電話
口語交際、習作三回顧、拓展三
教
學
要
求1.通過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體味不同風格的語言,了解不同體裁的表達方式。
2.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以不斷豐富語言的表達,并學習運用積累的語言進行表達。
3.在學習課文的同時,開展綜合性學習,重點是搜集、積累、運用有特色的語言?!?/p>
4.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重
難
點
重難點:在閱讀中要能夠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習得一些運用有特色語言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學習語言的重要意義,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逐步養(yǎng)成好習慣,從而受益終生。
課
時
劃
分10、楊氏之子(2課時)11、晏子使楚(2課時)
12*半截蠟燭(1課時)13*打電話(1課時)
口語交際、習作三(4課時)回顧、拓展三(2課時)
共計12課時
單元
復習
要點
及
時間復習要點:
1.復習本單元所學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味不同風格的語言,搜集、積累、運用有特色的語言。
4.積累好詞佳句
復習時間:早讀及隨堂。
10、楊氏之子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學習重點
1、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2、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
學習難點
讓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能夠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學準備
準備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資料。課前搜集有關《世說新語》的知識。
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讀通課文,然后請學生根據(jù)注釋、插圖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
教學難點
讓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能夠能根據(jù)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學方法
學生嘗試讀文,根據(jù)學生讀文情況教師示范讀文,幫助學生在把短文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在讀通課文后,請學生根據(jù)注釋、插圖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談話導入。
1、要是我問你,你會說話嗎?一定有許多同學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個不需回答的問題。如果我再進一步問,你能把話說好嗎?你怎么回答?會說和說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走近一些善于表達的人,看看他們是怎么說話的?從中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感悟語言表達中透出的智慧。我們先去認識誰呢?
2、板書課題,解釋課題。1、學生傾聽談話,引起學習興趣。
2、請同學先來講一講,同桌討論,然后明確意思:一戶姓楊的人的小孩。
二、讀通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惠、曰、禽、詣
(2)教師范讀,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慧??拙?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練習。1、試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給把握不準讀音的字做上記號。
2、指名讀課文,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通過教師的范讀,糾正讀破的句子。
3、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三、熟讀課文,讀懂故事,交流感受。
1、參考注釋,自學課文。
要求:將注釋中重點詞語的解釋再次批注在文中,據(jù)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2、讓學生就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的困難所在)
3、?結合注釋,逐句理解課文。教師相機在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點撥。結合課文的理解,說說課題怎樣理解更為準確。(學習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自己獲取答案,如果學生能夠作出回答,教師則應追問學生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無法回答,教師可以適當點撥提示,讓學生明白字詞義。有些字詞義可以與學生熟知的成語熟語等相聯(lián)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與“原來如此”聯(lián)系;“聞”可以與“百聞不如一見”聯(lián)系。)
4、指名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然后串連起來,說一說全文的意思。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可出示這樣的思考提示:
1)你對楊氏之子了解了多少?
2)故事中除了楊氏之子,還有誰?
3)他們談了些什么?你從哪句中知道的?1.大聲反復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隨機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邊默讀課文,邊看注釋,說說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3.課堂交流,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比較困難的句子,需要教師重點指導。如以下字詞或者比較陌生或者古今差異較大,學生可能提出:(1)梁國:郡的名稱,在現(xiàn)在的河南商丘一帶。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為人正直,有好的名聲。
(3)為設果: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擺設,擺出。并且本句省略了主語,前面要加上“小孩”。
(5)以示兒:以便給小兒看。以,來,以便。
4.指名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然后整體感知故事的內容。
課文的意思: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拙饺タ赐『⒌母赣H,父親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拙街钢鴹蠲穼π『⒄f:“這是你們家種的水果吧?!毙『暬卮穑骸拔覜]聽說孔雀是您的家禽呀?!?/p>
5、學生回答問題,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背誦課文。1、同桌互相說一說課文的意思。
2、試背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難點
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后,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
教學設計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妙處。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抓住重點句進行體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1.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p>
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說說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說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體會孩子語言的妙處,從而讀出孩子的聰慧和機智。設想孔君平聽了孩子的話會是什么反應,通過想象表達,進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語的妙處。
(孔君平可能是神態(tài)很隨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認為他還是一個孩子,說話的語氣可能有些傲慢、隨意;楊氏之子很機智、神采飛揚,說話語氣有挑戰(zhàn)性。)
3、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著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二、深入理解,體會語言。
1.思考: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xiàn)在哪里?
2.討論: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
(2)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說話的例子,說一說。1、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討論問題。
2、老師提問,明確大家的看法:(1)“應聲答曰”說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沒有正面說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說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的家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3、進一步討論楊氏之子回答得巧妙之處,體會語言。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所見所感。
三、拓展延伸,綜合學習
閱讀“綜合性學習”,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要求。
1、學生明確要求,做準備。
2、進行實踐。
(1)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后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2)搜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3)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
四、拓展閱讀。
鼓勵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其他小故事,大體了解內容,體會語言妙在哪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11、晏子使楚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威風、矮小、冷笑、為難、規(guī)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盜賊、取笑、笑嘻嘻、賠不是、實話實說、面不改色、安居樂業(y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2、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并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1、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并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2、理解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邏輯關系嚴密。
教學方法
綜合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通過讀、思、辯、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悟晏子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護國格和個人尊嚴。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晏子的資料和其他關于他的故事。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讀通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聰明才智和善變的口才。
3、激發(fā)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jù)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并讀通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聰明才智和善變的口才。
教學難點
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的沉著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jié)。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一、揭示課題。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xiàn)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么解釋?并且說出課題的意思。1、學生傾聽談話,激起學習興趣。
2、同桌討論,理解課題。
?。ā笆埂笔浅鍪沟囊馑?,課題的意思是“晏子作為齊國的使者出使楚國?!保?/p>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4、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適當檢查、交流。
要求:動口、動手,用心朗讀。1、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能讀準生字詞的讀音(讀準字音:淄、敝、枳、淮)
2、檢查讀書情況。
3、讀書,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并做上記號。
4、交流不理解的詞句意思。(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國
安居樂業(yè)、得意洋洋、囚犯)
敝國:我國。敝,謙詞,用于稱有關自己的事物。
5、學生討論,明確是: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三、聯(lián)系全文,進行質疑。
1、聯(lián)系上下文,反復朗讀。在小組內合作學習,梳理問題。1、小組合作學習,理出以下問題:(l)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4)從中可以看出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四、學習第一段。
1、默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
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可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課文有關句子與背景,作深入地探討。)1、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楚國國勢強盛,有吞并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感受晏子的聰明才智和善變的口才。激發(fā)學生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jù)理力爭的愛國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2、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并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邏輯關系嚴密。
教學方法
綜合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通過讀、思、辯、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悟晏子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護國格和個人尊嚴。
教學設計
一、深入探究課文,突破重難點。
1、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2、圍繞“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對待的?”這個問題來學習。
3.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
4、思考以下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1)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為什他不敢不尊敬晏子了?說一說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引導學生學習晏子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愛國精神。)
5、小結: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6、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1、同學分小組討論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并給每一部分加上小標題。即: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
2、學生默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畫出有關的句子,特別是描寫晏子言行的句子,讀或說出來。
3、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
第一次,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jīng)惱怒。第三次,采取迂回戰(zhàn)術,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斑@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笔钩醪坏貌淮箝_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悟。要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以發(fā)展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夸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為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后用貶低自己為“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為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為藝術,采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不同果實為例,說出一個結論:水土不同,結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yǎng)盜賊的國家。
4、學生討論晏子的反駁方法,明確:第一次晏子采用藐視對方,抬高自己,進而壓倒對方的辦法反駁了楚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壓低自己,再貶低對方的辦法反駁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舉實例,再說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國家表現(xiàn)不同,用類比的推理方法,揚齊抑楚,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5、分小組討論,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知道:1)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2)楚王領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3)感受到晏子的聰明才智和善變的口才以及為維護國家尊嚴而挺身而出,據(jù)理力爭的愛國情感。
6、學生采用兩種方法讀: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布置作業(yè)
1、生字組詞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3、收集晏子的故事。
1、學生完成作業(yè)。
2、給同學講一講晏子的故事。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全冊集體備課表格式教學設計
課題統(tǒng)計
課時1課時班級二(7、8)
一、教材內容分析
統(tǒng)計(一)(教材106、107、108頁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動物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體驗調查和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2、:學生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周圍現(xiàn)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知識,初步認識了條形統(tǒng)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兩個單位)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讓學生
一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生活場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學校組織學生檢查身體統(tǒng)計等。例題的編排力求使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計過程,又從中進一步了解統(tǒng)計的方法,認識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學生明確統(tǒng)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題單及課件,投影儀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一、
1、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測量過體重嗎?
測量了幾次?
2、讀一年級剛入學時,你測量的體重是多少?
3、怎樣才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我們班所有人的體重情況呢?
(學生自由匯報各自的體重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獨立嘗試、交流、討論、進一步感受統(tǒng)計的重要性與生活性。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統(tǒng)計表(1):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shù)
師:現(xiàn)在我們就用“正”字記錄法來統(tǒng)計一下剛入學時的體重(集體活動)3、二年級時,我們的體重有什么變化呢?
電腦出示統(tǒng)計表(2)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shù)
集體進行統(tǒng)計活動,并將結果填入表中。
2、討論:如果想把兩年的體重數(shù)據(jù)填入一個統(tǒng)計表中,該如何表示呢?
3、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空,然后小組合作交流。
指名上臺在黑板上填寫數(shù)據(jù)。
4、引導觀察討論大屏幕上的兩個單式統(tǒng)計表與黑板上的復式統(tǒng)計表有什么聯(lián)系與
區(qū)別。
5、觀察復式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
(1)一年級時,體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級時,體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6、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先在小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匯報。
7、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的建議等。
1、活動結束后,師生共同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2、學生討論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單位:千克)
【設計意圖】:在新課的教學中,創(chuàng)造了學生認識的矛盾沖突,達到激趣探究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明白,復式統(tǒng)計表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從而讓學生更充分地認識的復式統(tǒng)計表的作用。
整理數(shù)據(jù),鞏固練習
出示“做一做”,練習情景圖。
1、交流圖上的小朋友參加了哪些課外活動?
一班的同學參加各項課外外小組活動人數(shù)的情況是怎樣的?
你參加了哪項課外活動?
2、討論:怎樣收集我們班參加課外活動人數(shù)的數(shù)據(jù)?
3、活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4、整理數(shù)據(jù)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復式統(tǒng)計表中。
5、討論并回答統(tǒng)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
。
1、討論
2、活動、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3、整理數(shù)據(jù)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復式統(tǒng)計表中。
4、討論并回答統(tǒng)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討論,鞏固、深化知識的掌握。
四、匯報收獲,回顧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干了什么?(板書課題)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說收獲。【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所學的知識。
板書設計
統(tǒng)計
七、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xiàn)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xiàn)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jié)課,你會怎樣上?有什么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jié)課有什么評價?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練習4
教材分析
本次練習安排了五項內容,包括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和學習毛筆字。
教學目標
認識一些常見中草藥的名稱,明白“處處留心,處處語文”。熟記八個詞語及《三字經(jīng)》節(jié)選韻文。練習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寫好鋼筆字,擺好由兩個相同偏旁組成的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難點
處處留心、讀讀背背。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然后老師在進行點撥。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進行讀讀背背練習,讀背八個成語,了解成語的大意。練習寫鋼筆字及毛筆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處處留心)
1、教學第一部分。
(1)談話:同學們,你平時生病時,會到哪兒去就診?
(2)是的,我們的選擇是共同的。不是西醫(yī)就是中醫(yī),西醫(yī)大家更熟悉一些,但中醫(yī)作為我國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之一,我們也應好好了解一番。
(3)這些中草藥,你們認識嗎?會讀嗎?請學生試一試。
(4)再請學生借助拼音讀一讀,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重點練讀:“大黃”、“白術”。區(qū)分、念準“黃芩”、“黃芪”。
(6)你還知道其他的中草藥名稱嗎?
2、教學第二部分。
(1)奶奶生病了,在醫(yī)院里開了一盒藥,可她不會看藥盒上的說明,你能幫幫她嗎?
(2)學生自讀藥盒說明。
(3)奶奶提出了哪幾方面的問題?
(4)你能解答奶奶的問題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確藥盒說明上各部分的作用)
二、教學第二題(讀讀背背)
1、熟記詞語
(1)出示詞語,請學生自由認讀。
(2)全班交流,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3)讀了這些詞語,你想到了什么?話題自然引到2003年“非典”期間。
(4)教師相機引導:你能用上述詞語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詞語的意義自然化解)
玉潔冰清:比喻高尚純潔。也作冰清玉潔。
眾志成城:大家同心協(xié)力,就像城墻一樣的牢固。比喻大家團結一致,就能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含辛茹苦:茹,吃。忍受辛苦。也說茹苦含辛。
(5)你還能運用其他相關的詞語嗎?
(6)“非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醫(yī)護人員的品質更是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試著背誦。
2、背誦《三字經(jīng)》選文。
(1)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嗎?它出自哪兒?
(2)孔融讓梨使我們懂得了從小學會謙讓,少年之時應該學習的禮儀不僅如此。
(3)請學生自讀《三字經(jīng)》節(jié)選韻文。
(4)會讀嗎?指名朗讀。糾正悌“tì”。
(5)能讀懂嗎?學生交流體會。
(基本弄懂意思就行)
(6)這段《三字經(jīng)》選文向我們講述了兩個小故事,讓我們明白了,從小不僅要學會謙讓,還要孝順父母。
(7)請學生反復朗讀,直至熟讀成誦。
(8)課外拓展,有興趣的同學再讀讀背背《三字經(jīng)》。
三、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通過談話讓學生明確練字的重點。
2、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羽、弱、朋”三個字。
(2)引導學生讀貼,重點觀察這三個字的結構特點和關鍵筆畫的書寫要求。
(3)這些字在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羽”。提醒學生注意:兩個相同部件,要寫得右半邊比左半邊上頭略高一點、下頭略低一點,這樣才顯得勻稱端正。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及時了解書寫情況。
(2)根據(jù)描紅情況,教師及時進行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練習。
四、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出示優(yōu)秀書法作品讓學生欣賞。
2、學生談感受。
3、介紹柳公權及柳體。
4、審題。
明確本次寫的部首:欠字部、頁字旁。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
5、指導。
(1)學生試著寫欠字部、頁字旁,說說該怎么寫。
(2)教師邊范寫邊講解欠字旁、頁字旁的書寫方法。
(3)學生練反饋,發(fā)現(xiàn)問題再指導。
6、練習。
(1)學生再次臨摹,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指導練習書寫“歌、領”兩個字,注意欠字旁和頁字旁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大小。
7、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
作業(yè)設計
背三字經(jīng)。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學生學習過程
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激情。
班級是我們溫暖的家,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多快樂!我們都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的目標靠我們共同來實現(xiàn),集體的榮譽靠我們共同來維護,我們一起來制定一個“班級公約”吧。
2、審題。
學生自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3、指導。
(1)回顧班級取得的成績,請學生再找找班級中還存在的問題,討論班級取得的成績,請學生再找找班級中還存在的問題,討論班級公約。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
(2)請一學生做主持人,主持討論。
(3)小組討論。
(4)交班交流。在班集體生活中,我們應該共同遵守哪些規(guī)則?
(5)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主持人組織,教師相機點撥,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補充。
作業(yè)設計
為班級整理一份班級公約。
板書設計
班級公約
課后反思
11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
教材分析:
課文描述了廣東省中醫(yī)院的護士長葉欣,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抗擊“非典”的戰(zhàn)斗中,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感受“白衣戰(zhàn)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感悟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從中體會葉欣的崇高精神。
教學構想
關鍵詞蘊含深刻的含義,可以引導學生細細品位和琢磨。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語。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1、2003年春季,人們曾經(jīng)歷過一場大規(guī)??箵簟胺堑洹钡膽?zhàn)斗,在這場戰(zhàn)斗中,什么人作出了最大的貢獻?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播放護士抗擊“非典”的錄像。
3、是的,他們就是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板書課題。
4、出示:葉欣的照片,本文就是向我們介紹了這樣一位白衣戰(zhàn)士。你們對她了解嗎?
5、在學生說的基礎上,教師作補充介紹,那為什么知名人士她為白衣戰(zhàn)士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己讀課文,要求:
(1)先把課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讀兩遍。
(2)把課文讀正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讀后將帶有生字的詞語畫出來,讀一讀,認清字形。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這些生字中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是怎么認識的?
(2)指名讀、齊讀生字新詞。(3)在課文中,你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詞語,互相交流。(4)師生共同糾正補充。
3、把生字帶入課文中讀,把課文讀流利。4、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葉欣的什么事?
2、全班交流。
四、指導寫字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
1、齊讀生字。
2、指導:哪些筆畫是關鍵?該怎么擺位置?
3、師示范。
4、學生描紅、仿寫。
五、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組詞
呈()予()器()咳()
成()預()囂()刻()
板書設計:
呈()予()器()咳()
成()預()囂()刻()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感受“白衣戰(zhàn)士”----護士長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
一、檢查復習
1、默寫生字詞。
2、指名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2——7自然段。
1、教師深情地誦讀第2、3自然段。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
2、出示自學要求,布置學生自學4——7自然段。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詳細描寫了護士長葉欣的英雄事跡?找出來讀一讀。
(2)邊讀邊想:這幾段課文分別描寫的是什么內容?用一兩句話概括下來,寫在各個段落后邊。
(3)自己選一兩個段落認真讀一讀,用“——”畫出直接描寫葉欣的行動或語言的句子,再想一想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也可以在書上寫下自己的體會)
3、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4、組織學生交流。
(1)說說各自概括的重點段的內容。
(2)談談選讀有關段落的體會。
注意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憊”、“斬釘截鐵”、“聲色俱厲”等詞語,通過理解這些詞語,加深對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據(jù)學生交流過程中所選擇的段落,適時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交流,使學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偉大人格的感染。
5、指導學生說話。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
(3)交流。
6、學習1、8、9三個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
(2)說說這幾個自然段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又是怎樣描寫護士長葉欣的?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3)齊讀這三個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
三、深化課題
1、為什么說葉欣是“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課題可不可以改為“永遠的白衣天使”?
2、小組討論。
3、交流。
四、課外延伸
1、收集介紹全國人民抗擊“非典”情況的資料,搞一次展示活動。
2、收集葉欣生平事跡的資料,補充閱讀。
板書設計:
11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
救死扶傷
身先士卒
舍己為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古詩兩首教材分析
本課有兩首古詩?!督洗骸肥且皇姿刎撌⒆u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洞喝张汲伞肥且皇准淳霸?,描寫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構想
指導學生通過借助工具書和小組合作學習古詩,理解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含義。指導學生在情景中感悟、討論,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和小組合作,理解《江南春》的詩意,了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
學生學習過程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啟發(fā)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后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xiāng),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xiāng)、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后兩行——懷古。
1、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tǒng)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wěn)固??墒菚r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6、練習背誦古詩。
作業(yè)設計
1、背誦《江南春》。
2、默寫《江南春》。
3、依據(jù)《江南春》這首詩歌的內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和小組合作,理解《春日偶成》的詩意,了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
學生學習過程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教師簡介作者程顥。
二、自讀古詩,疏通文字。
1、學生自由讀《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體交流對詩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互相啟發(fā)。
(2)邊讀邊引導想象,逐句談理解。
(3)師生小結:一、二句寫景——云淡、風清、花紅、柳綠,加上近午的陽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處這宜人的春色中,詩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三、反復品味,精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程顥怎樣的心情?
2、集體交流,通過誦讀、言說表達自己對詩歌內涵的理解。
3、反復練讀,熟讀成誦。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學生再讀兩首古詩,思考:讀了這兩首寫春景的古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詩中原句,學以致用。)
2、回憶自己看到的春景,開展“春游歸來”賽詩會(既可背誦其它寫春天的古詩,又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
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默寫《春日偶成》。
2、改寫《春日偶成》。(將古詩變?yōu)榘自捨模?br> 3、辦手抄報:“詩歌里的春天”。
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板書設計
春日偶成
(宋)程顥
云淡風清近午天,
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
將謂偷閑學少年。
課后反思
練習1
教材分析
本次練習包括“處處留心”、“寫好鋼筆字”、“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五個板塊。
教學目標
了解擬人的修辭手法,并初步學會運用。熟記八個描寫景色的詞語。寫好鋼筆字。練習口語交際,推薦或自我推薦。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難點
處處留心、口語交際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然后老師在進行點撥。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練習“處處留心”,了解擬人的修辭手法,并初步學會運用。
學生學習過程
1、教學第一部分。
(1)要求學生自讀第一部分,引導學生概括這段內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對話。
(2)出示《秋天》這首詩里的詩句,請同學們讀一讀,想想詩句主要寫了什么。
(3)引導學生說說爸爸對詩中的哪些地方感興趣。
(4)詩句為什么不直接寫秋天到了,蘋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寫成蘋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齊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5)從學過的課文中,你能找出這樣的句子嗎?
請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全班交流。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2、教學第二部分。
(1)把一個事物當作人來寫,讓它和人一樣有感情,會說話。這樣可以使文章生動形象,讓人特別喜歡讀。其實,這樣的表達方法我們也會,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們會說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風中擺動,我們會說成荷花在跳舞。書上也有幾個句子,請讀讀。
(2)你能用這樣的方法把下面幾個句子寫生動嗎?
(3)四人一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學第三部分。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圖上畫了什么?
(2)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太陽、鬧鐘、小鳥”寫得更生動些?指名交流。
(3)學生試寫。
(4)朗讀。
作業(yè)設計
寫一個擬人句。
板書設計
處處留心
學寫擬人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練習“讀讀背背”,熟記八個描寫景色的詞語。寫好鋼筆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讀讀背背。
1、請學生借助字典,認讀這幾個詞語。
2、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
3、同學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大地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參天:古老的樹木高聳著,直指天空。
蔚為壯觀:蔚,薈萃、聚集。匯聚成盛大壯麗的景象。
4、同學們都在哪兒見過這樣的景色?
5、學生練習朗讀的背誦。
6、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植、輕、租”這三個字。
(2)引導學生讀帖,重點觀察這三個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的書寫要求。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小結:“植、輕、租”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三個字的右半邊中“橫”畫比較多,并且最后一筆都是橫。
(3)教師范寫“植”。提醒學生注意:“橫”畫在右邊別頂住“豎”畫,還要寫得穩(wěn)一點。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兒。
(2)對寫得不好的字,予以糾正,再練習。
作業(yè)設計
1抄寫成語。
2摘抄其他寫景的成語。
板書設計
讀讀背背
成語寫景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推薦或自我推薦。
學生學習過程
1、審題。
(1)注意“薦”的讀音,指名讀題。
(2)教師提示學生說說班委職位及擔任該班委的條件,比如班委中的班長,各方面發(fā)展較全面,班上多數(shù)學生信任,此外還有學習班委、文娛班委、紀律班委、體育班委、衛(wèi)生班委。
2.指導。
(1)這里有7個班委職位,請用書上的辦法,我們開個班委推薦會。
(2)宣布班會開始。
(3)思考:誰適合擔任什么班委?為什么適合?
3.交流。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說別人要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如果推薦自己,也不要夸夸其談,當然也不要太謙虛。
4.評議一下誰說得好。
5.寫選票,每人發(fā)寫有各位班委職位的選票各空格中寫上你要選的同學的名字。
6.收票,唱票,記票,產(chǎn)生新一屆班委會。
7.小結一下說話情況。
提示今后說話前要想好說哪些話,說的時候注意舉止大方,盡量不帶口頭禪,如“嗯”、“這個”之類。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推薦或自我推薦
實事求是
課后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習作2
教材分析:
《推薦他人》要求學生推薦班級里在閱讀、表演、保健、禮儀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一個人,或推薦每個方面各推薦一個人,為了寫好推薦文章,可以采訪有關的人。如果事例多,要突出主要事跡,做到有詳有略。
教學目標:
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主要特點,能按要求寫一篇推薦文章。學習通過采訪的方式搜集相關的寫作素材,學習圍繞人物的主要事跡安排詳寫與略寫,提高選材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努力發(fā)現(xiàn)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學習真誠地贊美、熱情地推薦。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圍繞人物的主要事跡安排詳寫與略寫,提高選材的能力。
教學構想
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走進學生的心靈,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求真、務實,上一節(jié)真實的、扎實的作文課,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習作”的教學特色。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明確習作要求,打草稿
學生學習過程:
一、聯(lián)系“雛鷹爭章”,習作要求:
1、同學們,大隊部一直在開展“雛鷹爭章”活動,你們參加了嗎?出示掛圖。
2、在“爭章”過程中,出現(xiàn)了表現(xiàn)突出或進步顯著的同學。你們愿意向大家推薦一下嗎?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3、只要這個同學在一個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薦。
你們可以自己推薦,也可以小組相互討論、推薦。注意;主要要說出你推薦的理由。
二、組織交流,豐富習作素材:
1、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要求確定被推薦的人是誰,說出推薦的理由,關鍵是舉具體的事例。
2、班級進行交流,教師適當指導。
3、推選代表上臺發(fā)言,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師生共同評議,選用事例是否具體。
4、小結:在說推薦理由時,選取具體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詳有略。
5、有的同學很苦惱,說的事例總覺得不典型,不具體,老師教你們一個方法:下課后,你可以去采訪老師或被推薦的同學,來獲取最詳細的資料。
6、當然,可以一個人,也可以以爭章的每個方面各推薦一個人。
7、可抽出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互相采訪。
三、拓展思路,指導書面表達:
1、好,通過剛才的采訪,相信大家的收獲一定會很多。
2、可以采用總分方式來推薦某個同學。
四、學生撰寫草稿。
學生習作練習。
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推薦他人
圍繞主要事跡
詳寫、略寫
課后反思: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修改習作
學生學習過程:
一、自主修改
1、修改的途徑;
同學們,你們的作文寫完了嗎?
現(xiàn)在我們就進行寫作文的下一項——修改
同學們你們可別小看修改這一項內容,古代的詩人在修改的自己寫的詩的時候,有時能用幾十個字進行修改。最后直到用的詞最準確才罷休。比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詩人就修改了幾十次。那么修改我們的作文應該從哪幾方面開始呢?把你們的想法會說一說。
(1)錯別字
(2)不通順的句子
(3)病句
(4)不恰當?shù)脑~語
2、自己修改
請同學們把自己寫的文章認真的讀幾遍,把錯別字改正過來,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刪除不必要的語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滿意的作品讀給同座聽,征求別人的意見。
三、交流習作,師生評議
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四、朗讀習作:
請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大家聽的學生讀自己的習作。
其他同學認真聽,看她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修改。
把你們最中肯的建議說一說。
五、評價方式
1、學生自評:
讓讀習作的學生自我評價,體驗習作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2、師生評價:
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習作的評價,注意引導學生公正客觀的評價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習作的快樂。
六、謄寫:
在謄寫的時候注意:要認真書寫每一個字。
板書設計:
修改作文
(1)錯別字
(2)不通順的句子
(3)病句
(4)不恰當?shù)脑~語
課后反思;
練習二
教材分析:
《練習二》安排了如下的內容:處處留心、寫好鋼筆字、讀讀背背、說說寫寫、學寫毛筆字等五項內容。處處留心,通過讀懂小芳和爸爸的對話,了解有關磁懸浮列車的知識,并為句子加上標點;寫好鋼筆字,要求學生正確、美觀的書寫半包圍結構的字;讀讀背背,要求學生熟記八個成語和詩歌《真知》;說說寫寫,要求學生學習續(xù)編童話故事;學寫毛筆字,安排了書字“牧”、“輕”。
教學目標:
讀懂小芳和爸爸的對話,了解有關磁懸浮列車的知識,并為句子加標點。學習用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同一種意思。寫好鋼筆字,知道半包圍結構的字被包圍的部分要略伸出來一些。熟記八個詞語和詩歌《真知》。學習續(xù)編童話故事。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難點: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處處留心、說說寫寫
學情分析:
學生對成語和古詩比較熟悉,但解釋起來比較困難,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然后老師在進行點撥。
教具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處處留心
學生學習過程:
1、教學第一部分
(1)創(chuàng)設情境:爸爸帶小芳坐了一次磁懸浮列車,這可是小
芳第一次坐磁懸浮列車呢!
(2)讓學生自由練習讀爸爸與小芳的對話。仔細分辨哪幾句是
小芳說的,哪幾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斷提示語的位置。
(3)請學生回憶:如何根據(jù)提示語的位置來加標點。
(4)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加標點的練習,教師巡視。
(5)全班集體訂正。
(6)學生默讀爸爸與小芳的對話,思考:通過和爸爸的交談,
小芳對于磁懸浮列車有了哪些了解呢?請學生談談。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這樣多提幾個“為什么”
2、教學第二部分
(1)磁懸浮列車的速度極快了,每小時可以走400-500千米。
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懸浮列車,說了什么,又是怎么說的呢?請學
生練習讀一讀小芳說的話,要讀出小芳興奮的心情。
(2)小芳的話突出了磁懸浮列車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車速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快。思考:為了表現(xiàn)列車的快,還能怎么說?
(3)學生自由練說,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
作業(yè)設計: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磁懸浮列車的知識,搜集一下。
板書設計:
練習二
逗號句號嘆號問號冒號引號……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指導書寫鋼筆字。理解成語的含義。
學生學習過程: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通過談話讓學生明確練字的重點。
2、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啟、戴、氛”三個字。
(3)引導學生讀帖,重點觀察這三個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的
書寫要求。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作出小結:“啟、戴、氛”這三
個字,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4)示范書寫“啟“。提醒學生注意:寫這三個字時,既要注
意被包圍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鉤或橫
斜鉤要寫得舒展些。
3、練習。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2)根據(jù)描紅情況,教師即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
(2)對于寫得不夠好的字,進行糾正,強化練習。
讀讀背背
1、熟記詞語。
(1)請學生說一說想怎樣學習詞語。
(2)請學生自主學習詞語。
(3)指名匯報學習成果,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字音,引導學生
理解詞語意思,并體會每排兩個詞語再意義上的聯(lián)系。
淺嘗輒止:略微嘗試一下就停止。比喻學習或做事不肯下功夫,
深入鉆研。
囫圇吞棗:把棗子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學習
時生吞活剝,對所學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
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了了,了解,明白。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愛于勤奮的人們,付出的努力一定會得到
回報。
熟能生巧:熟練了就能產(chǎn)生巧辦法,或找到竅門。
(4)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2、背誦《真知》。
(1)出示詩歌內容,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3)理解詩句意思。
學生再讀。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們要怎樣做才
能獲取真知呢?
在小組內談談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4)指導學生正確斷句,讀出節(jié)奏。
(5)指導學生朗讀全詩,并能正確、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背誦。
(6)課外拓展:課后搜集同樣有關真知地詩句或名人名言等。
作業(yè)設計:
背過成語和《真知》
板書設計:
淺嘗輒止囫圇吞棗
浮光掠影不甚了了
天道酬勤熟能生巧
尋根問底無所不曉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說說寫寫
學生學習過程:
一、說說寫寫
1、審題
學生讀題,明確本次說說寫寫的具體要求。
2、指導。
(1)請學生講述原《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討論:烏鴉會上
當,狐貍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當狐貍再次遇到叼著肉的烏鴉的時候會怎么做?
烏鴉又會怎么應付呢?再想想,可能會有幾種結局呢?
(3)學生選擇一種自己覺得最合理的結局續(xù)編故事,分組練說,
組員之間互相評議。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4)每一組推薦代表到講臺上說,師生評議。
3、反饋。
同桌互相評改自己編寫的故事,再試說修改后的故事。
二、學寫毛筆字
1、明確本次學寫的部首:牛字旁、車字旁。
2、指導
(1)出示范字牛字旁。
牛字旁由哪幾筆構成?牛字旁形體有什么特點?
(2)分析“牧”字。
寫右邊的“攵”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車”。
“車”做部首,字形有什么變化?
(4)小結:“牧”與“輕”都左右均等。
3、練習
(1)教師范寫。
(2)學生練習,反饋,發(fā)現(xiàn)問題再指導。
(3)學生再次臨摹,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作業(yè)設計:
續(xù)寫《受騙之后》
板書設計:
受騙之后
課后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池上》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讀題目。思考,池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二、過字詞關。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
2、指讀,其他學生聽;字音讀準了沒有。(有聽的要求)
評讀,她把字音讀準了么?
3、出示“撐”,撐小艇。
認讀生字。艇解跡浮萍齊讀,
字詞語:浮萍蹤跡小艇解詞意:小艇在哪里?
4、田字格中的“艇”字分析。書空艇字,老師板書。比較“舟”字和“舟”字旁有什么不一樣???
5、學生寫兩個“艇”字。T:要留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一筆一畫的正確書寫。(教師巡視)
6、讀:小艇浮萍——你見到過浮萍么?出示圖,找找,浮萍在哪里呢?(T:很好,你能到生活中去學習。)出示照片:浮萍稍做分析在本子上個寫兩個。(教師巡視,相機進行表揚)
三、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1、齊讀
2、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句子:“小娃撐……回”假如你是這個小朋友,你會想什么。齊讀,自由讀。
4、你是怎樣的心情啊?
把你的感情融進去讀讀。
你是暗暗的興奮是嗎?
興奮的樣子是怎樣的呢?再來一次。
還有怎樣的心情?緊張的。為什么?因為……
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教師范讀,你感受到了興奮、緊張的心情了嗎?來一起讀。
“偷采”怎么采?再來一遍。
學習3、4句。
1、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么想。讀讀。
2、學生自由讀。
3、教師相機的問學生,孩子,你怎么搖手???由此過度到對這句詩的講解,比較自然。
4、出示圖。小娃的蹤跡是……S浮萍一道開。
5、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能干的小孩——讀。活潑可愛的小孩
6、小結: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看到了一個小朋友……暴露了。再來讀讀。S讀。
哦,原來池上發(fā)生了這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咱們一起來讀讀。
齊讀全文。
這首詩歌,要是白居易來讀,他會怎么讀呢?
1、教師范讀。(學生很多舉手,可以先讓孩子來讀)
2、當小詩人來讀這首詩。
3、一起來當白居易,好嗎?(齊讀)
(在引領學生讀的時候,老師多配上動作)
五、給畫配詩。
出示動畫,根據(jù)動畫來吟詩。自己先讀,再自告奮勇上臺讀。(這個辦法好,很輕易帶孩子進入詩歌的意境。學生也十分感愛好)
作業(yè)設計:
1.背誦課文。默寫《池上》。
3.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課后反思:
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小兒垂釣》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哪,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漁光村看一看。
2、教師配樂動情地描述:這兒有一條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圍草木茂盛,石頭上長滿了青苔。河里的小魚可多了.它們快活地游來游去。幾條小魚高興地蹦出了水面,正熱情地歡迎咱們呢!
二、小組臺作、自主識字
1、瞧,它們還帶來了漢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側、苔、惜”。)
2、你們認識嗎?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讀一讀,看誰讀得準。學生自由讀生字,教師巡視。
3、讀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組里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認認吧。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4、交流反饋: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運用小老師教讀、搶讀、合作讀、小組間賽讀等方法引導學生讀好,并隨機正音。重點指導讀好“蓬、側”兩個生字。
三、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漁光村這兒不僅魚兒多、風景美,還有不少聰明的孩子呢!看看這個孩子,他在干什么呀?(邊描述邊點擊古詩第一句情境圖)學生齊答。
2、對,他在釣魚。想知道他是怎樣學釣魚的嗎?那我們一起讀讀
唐朝詩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詩——〈小兒垂釣〉吧。(板書:小兒垂釣)指名讀詩題,齊讀詩題。
3、教師配樂范讀。
4、你們都被這首小詩吸引了。它呀就寫在書上,翻開書自己讀讀,比一比誰能把字讀準,把詩讀流利!生自由讀詩。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5、你們都讀得這么帶勁呀!把這首詩也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聽。讀得好,大家夸夸他:讀得不夠好。大家?guī)蛶退?。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讀詩。
6、反饋:
指名讀詩并請其他同學評讀,糾正讀音。邀請自己的小伙伴讀詩。
四、憑借情境,品讀古詩
1、同學們讀得真好!那我?guī)銈冊偃タ纯茨莻€專心學釣魚的孩子吧。你們看!(出示第1句詩的情境圖)
2、(教師用教鞭指著圖上小孩的蓬頭)仔細看小孩是什么樣子的?指名說。問:你還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3、教師描述詩句意思:是呀,你們看小孩頭發(fā)亂糟糟的,他側著身子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體。(教師邊描述邊用教鞭指圖上相應的地方)
4、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吟誦:“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詩的第1句)教師范讀詩的第1句。
5、這個小孩多認真,一動不動學起了釣魚,誰來讀給我們聽一聽?指名讀。
6、你們都想讀呀?可要把小孩學釣魚的認真勁讀出來。自由練讀。
7、多種形式讀詩的第1句。
五、反復吟誦,誦出味道
1、同學們,讓我們看著圖,再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自己讀—讀。
2、把這首有趣的小詩讀給同座聽聽吧!
六、激情總結,拓展升華
今天我們一起讀了一首這么有趣的詩,還認識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古代有不少詩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寫入詩里,你知道這樣的詩嗎?指名說。(如:《所見》、《村居》、《村晚》……)
作業(yè)設計: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21古詩兩首
偷采白蓮回景美引人池上
不解浮萍開童真童趣遙招手
課后反思: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練習6
教材分析
本次練習安排了五項內容,包括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和學習毛筆字。
教學目標
學習有關噪音的知識,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練習根據(jù)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用編順口溜的方法幫助記憶、區(qū)別音近和形聲字。背誦成語和《小池》,寫好鋼筆字,知道擺好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得緊湊、勻稱。練習口語交際,學做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過程中要善于鼓動大家的情緒,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有關噪音的知識,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練習根據(jù)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用編順口溜的方法幫助記憶、區(qū)別音近和形聲字。主持過程中要善于鼓動大家的情緒,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然后老師在進行點撥。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有關噪音的知識,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練習根據(jù)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用編順口溜的方法幫助記憶、區(qū)別音近和形聲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處處留心)
1、教學第一部分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1)創(chuàng)設情境:小芳最近晚上總是被隔壁裝修房子的聲音吵醒。于是,她就開始調查小區(qū)內還有哪些聲音干擾了自己的生活。走到小區(qū)宣傳欄前,她看到了一段文字,恍然大悟。
(2)我們也和小芳一起來讀讀這段文字。學生自由朗讀文字介紹。
(3)從這段文字中,小芳知道了哪些知識?
(4)同學們,你們還在哪里聽到了噪音呢?說說這些噪音對人的生活、學習、工作有哪些影響?
(5)我們應該怎么對待生活中的噪音?
2、教學第二部分。
(1)同學們剛才談的都非常好,都認識到噪音也是一種環(huán)境污染,必須要治理。
課文中為什么使用“須要“,不使用“需要”呢?討論后指名交流。
(需要:對事物的欲望或要求。須要:一定要)
(2)對這段文字中小芳遇到一些平時沒接觸到的詞語,你能幫她嗎?誰能說說遇到一些不懂的詞語我們可以有哪些方法解決?
(3)請同學們選擇合適的方法,說說什么叫頻率,什么叫分貝。
(4)學生討論交流。
3、教學第三部分。
(1)小芳又遇到了一個什么難題呢?她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2)指名朗讀形聲字及組成的詞語。
(3)誰能用簡單生動的順口溜幫幫小芳記憶呢?
(4)分組討論,大組交流匯報。(要求不需要太嚴格,只要順口便于記憶就可以)
板書設計
處處留心噪聲
編順口溜
課后反思
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背誦成語和《小池》,寫好鋼筆字,知道擺好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得緊湊、勻稱。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教學第二題(讀讀背背)
1、熟記成語。
(1)請學生說說我們可以有哪些學習成語的方法。
(2)請學生自主學習詞語。
(3)匯報學習成果。請學生表演各種說話時候的樣子,教師相機指導讀準字音,引導學生理解成語意思,并體會每排兩個成語在意義上的聯(lián)系。
(4)學生練習朗讀和背誦。
(5)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6)指導全班朗讀,讀出感情并能背誦。
課外拓展:課后可以搜集揚萬里的作品,或者其他描寫夏天的作品朗讀積累。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請學生談談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②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朗讀全文,理解賢文蘊含的道理,并能正確、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背誦。
(5)課外拓展。
二、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通過談話讓學生明確練字的重點。
2、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垮”、“碎”、“竭”三個字。二次備課
青島宜陽路小學備課用紙學科(語文)
(2)引導學生讀貼,重點觀察這三個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的書寫要求。
(3)示范寫“垮”。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2)根據(jù)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出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對寫得不夠好的字,進行糾正,強化練習。
板書設計
讀讀背背小池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口語交際,學做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過程中要善于鼓動大家的情緒,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這是一項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愛心、關心他人,鼓勵別人,使其產(chǎn)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語交際練習。
(2)結合口語交際話題“學會鼓勵”作啟發(fā)談話。
(3)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回憶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所受到的鼓勵和關心等。
(2)想一想: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伸出自己的幫助之手去鼓勵他們、關心他們呢?
(3)鼓勵別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別是首次鼓勵之后,對方仍信心不足時,如何趁熱打鐵,繼續(xù)鼓勵。二次備課
(4)分組推薦代表到講臺上說,師生評議。對表演欠缺的同學給予鼓勵。讓學生懂得對別人真誠懂得鼓勵和幫助,要表示感謝。
3、反饋。
教師對學生的說話進行評點,并引導學生明白,幾句鼓勵的話就能給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勵要從現(xiàn)在做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真誠和友善。
二、對照書上練習。
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交流:
1、鼓勵張為民:“買了東西,我們是消費者,就受到《消費者保護法》的保護,商家對于銷售出的商品應該保證質量,這種偽劣產(chǎn)品應該退給他們,這是忸怩的權利?!?/p>
2、茅義軍兩次實驗都未成功,可這樣鼓勵他:“茅義軍,兩次失敗就打退堂鼓,萊克兄弟發(fā)明飛機,瓦特發(fā)明蒸汽機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次失敗,最后才取得成功的。總結經(jīng)驗再來,你一定會成功的?!?/p>
3、對于宗家偉的賽前鼓勵更為重要,可這樣鼓勵他:“宗家偉,你一直
都是最棒的!你目前這種狀態(tài)屬于正常現(xiàn)象,只要你放下包袱,輕松上陣,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再說只要你努力了,同學們一定會為你加油的!”
小結: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伸出自己的幫助之手去鼓勵他們、關心他們。鼓勵別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別是首次鼓勵之后,對方仍信心不足時,如何趁熱打鐵,繼續(xù)鼓勵??傊畮拙涔膭畹脑捑湍芙o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勵要從現(xiàn)在做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真誠和友善。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學會鼓勵
課后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蘇教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練習1
教材分析:
本次練習包括“處處留心”、“寫好鋼筆字”、“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五個板塊。
教學目標:
練習誦讀《三國演義》的精彩片段,講跟“三國”有關的故事,知道從課外閱讀中也能學習語文。寫好鋼筆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寫得如同鳥翅,要舒展。熟記八個詞語。練習口語交際,學會安慰。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難點:
處處留心、口語交際
學情分析:
學生對成語比較熟悉,但解釋起來比較困難,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然后老師在進行點撥。
教具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處處留心。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處處留心)
1、教學第一部分
(1)談話導入:同學們,中國有四大古典名著,你們了解嗎?是哪幾部?
(2)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三國演義》中寫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關云長溫酒斬華雄”。
(3)學生借助字典讀通。
(4)有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學生間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講解。
(5)同學們再認真讀一讀。看看文中的關云長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6)學生練習誦讀,要求能把關羽的神勇氣概讀出來。
(7)指名交流,學生品讀。
2、教學第二部分
(1)“三國”的故事實在精彩。課前老師要求大家閱讀《三國演義》,你們都看了嗎?
(2)通過閱讀,你們都了解哪些“三國”故事?
(3)出示:空城計苦肉計夜走麥城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這些詞語都跟“三國”故事有關,是人們經(jīng)常說的,有的已經(jīng)成為成語。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嗎?能不能簡單說一說?
(4)在這些故事中,你們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個?那么我們就一起來練習講這個故事好嗎?講的時候要抓住要點,關鍵的地方要講的具體、生動。
(5)學生在小組內講故事,選出講得最好的代表小組參加班級的交流。
(6)每組派代表在講臺前講故事,聲音要響亮,舉止要大方,并要帶有表情。
(7)全班同學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議:有沒有講錯的地方?故事的要點有沒有抓住?關鍵的地方講得是否具體、生動?
(8)教師歸納學生評議的意見,小結講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勵學生回去后給家人講“三國”的故事。
作業(yè)設計:
寫一篇日記
板書設計:
處處留心,觀察生活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奈”、“恭”、“慕”三個字。
2、引導學生讀貼,要求學生重點觀察這三個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的書寫要求。
3、這些字在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師重點知道學生寫“奈”。提醒學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寫得舒展,如同鳥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勢。
5、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6、根據(jù)描紅情況,教師及時進行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二、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學生自由地讀,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同桌討論每個詞語的大概意思。
4、學生練說這些詞語的意思。
5、自由朗讀。
6、同座位練習背誦。
7、指名讀。
8、集體練讀。
9、集體齊背。
10、指名背。
作業(yè)設計:
背誦成語。
板書設計:
練習3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口語交際。
學生學習過程:
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一、導入新課1、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不順心的事。對此人們或難過或焦慮或痛苦,你或你的親朋好友有過這樣的生活體驗嗎?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安慰他人,使他們的心情舒暢起來。
3、板書:學會安慰
二、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得法
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學,她學習認真、成績優(yōu)異,家長對她的期望也很大。這一次考試,因為粗心,答錯一題,沒能取得滿分的好成績,她傷心得哭了。
1、學生試著從不同角度對解小惠進行安慰。
2、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指導學生從同情、鼓勵、找回自信等方面進行安慰;試著換個角度,從自身方面設身處地進行安慰,安慰時注意得體、語氣委婉。
3、小組合作,演一演這一情境。
4、上臺表演,全班交流。(指明一學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幾位學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學,臺下的學生充當導演,進行指導。)
5、媽媽安慰:試請學生上臺表演。
6、自我安慰:聽了這么多關心的話語,作為解小惠本人,她又應該如何來安慰自己呢?
三、選定情境,自由練說
導入:考試失手、競選沒有成功、親人離別等許多小事都會影響心情。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消除煩惱呢?
出示情境,自由選擇話題,小組合作,現(xiàn)場交流。
情境1:A同學是四(3)班的班長。這次參加大隊委競選,僅以三票之差落選了,她愣愣地坐在教室里發(fā)呆……
情境2:鄰居王奶奶的兒子考上了托福,即將去美國留學。最近幾天,王奶奶總覺得心里少了什么,很失落……
小組選定話題,合作自由交流。
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融會貫通靈活交際
導入:針對同學們的生活、學習上的許多小煩惱,學校即將開通一條“小煩惱熱熱線”,讓大家能有機會傾訴一下心中的煩惱,更主要的是讓更多的同學參與我們的節(jié)目,來與有煩惱的同學們進行空中交流,從而達到安慰他們的目的。
1、選出嘉賓。
2、劃分場內外觀眾聽眾,交待參與辦法。
開始:(播放音樂)伴著悠揚的樂曲,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小煩惱熱線”今天與大家見面了。你的心情好嗎,你的臉上還有微笑嗎,成長的道路上總會有許多不順心事。當你不開心時,不妨參與我們的節(jié)目,把你的煩惱說出來,我們會盡量幫助你的。
接進電話:
嘉賓與觀眾、聽眾交流,教師總結。
結束:時間過得真快,今天的節(jié)目接近尾聲了,還有那么多朋友們想?yún)⒓优c我們的節(jié)目。希望與你們明天相約在“小煩惱熱線“,感謝嘉賓的參與。
五、總結:讓我們每個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作業(yè)設計:說說自己的體會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課后反思: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五單元備課表格式教案(青島版)
第五單元:收獲的季節(jié)——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
教材分析:
“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屬于“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中“數(shù)的運算”的內容。是小學生學習整數(shù)除法的最后階段,學生應通過學習,正確理解算理,并且在此基礎上熟練進行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數(shù)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shù)(商一位數(shù))。
2.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過程,了解商的變化規(guī)律。
4.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數(shù)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shù)(商一位數(shù))。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措施:
1、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習熱情,由具體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問題的過程。
2、利用轉化類比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發(fā)揮小組合作交流的作用。
教學關鍵: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億以內數(shù)的萬位后面的尾數(shù)省略。
教學準備:課件,導學案。
課時安排:
1、《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口算及估算除法》........2課時
2、《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3課時
3、《商不變的規(guī)律》..........2課時
中心小學
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課堂教案
年級四主備人使用人
學科數(shù)學課型新授課時第1課時
課題名稱第五單元《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口算和估算》
教學目標1、我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口算及估算的方法和算理,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重、難點)。
2、經(jīng)歷探索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進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我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口算及估算的方法和算理,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
教學難點對我能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口算及估算的方法和算理,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
教學準備導學案、課件。
教學流程個性化修改
自主預習
學習前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知識鏈接。
(1)直接寫得數(shù)。
18÷6=100÷5=123÷3=
35÷7=50÷5=48÷4=
(2)想一想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如:48÷4=可以這樣想:
4個()÷4=1個()=()
8個()÷4=2個()=()
()+()=()
2、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一起到農民伯伯的菜地里去看看吧!
根據(jù)上面的信息,我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交流
合作探究1、白菜的產(chǎn)量是蘿卜的幾倍?
(1)怎樣列式?并說一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義?
(2)如何口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想法一:用乘法算除法。
因為20×()=60,所以60÷20=()。
想法二:用表內除法來做。(劃去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末尾相同個數(shù)的0)
因為6÷2=3,所以6個十除以2個十等于3。所以60÷20=()。
(3)說一說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我會口算:600÷30=120÷40=(獨立解決,小組內交流算法)
3、估一估,298噸土豆需要運幾次?
獨立思考:怎么列算式呢?
298÷50≈()
想:因為298接近(),()÷50=()所以298噸土豆,()次能夠運完。
4、試一試:估算:120÷28≈()
想:因為28接近(),120÷()=()所以:120÷28≈()
小結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都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幾十幾百數(shù)來估算。
展示交流
精講釋疑1、各小組將研究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展示。
(各小組匯報時要注意:除數(shù)是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口算及估算方法,說方法的同時解釋為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地方值得提醒大家。)
2、匯報時,要回答其他小組提出的疑問。
3、及時做好自評和對其他組的評價。
后檢反饋
當堂達標1、我是口算小能手。
65÷5=96÷8=650÷5=960÷8=160÷80=280÷70=
810÷90=300÷60=
2、考考你,最大能填幾?
60×()<50040×()<256
30×()<22080×()<327
3、估一估:122÷30≈()349÷50≈()
632÷90≈()80÷19≈()
4、學校準備組織同學們去秋游,四年級有179人,每輛車限坐30人,大約需要多少輛車?
拓展交流
總結提升
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中心小學
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課堂教案
年級四主備人使用人
學科數(shù)學課型新授課時第2課時
課題名稱第五單元《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
教學目標1、我會筆算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及除數(shù)是接近整十數(shù)的除法,并能夠理解算理,正確確定商的位置,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試商(重點)。
2、經(jīng)歷筆算除法計算的全過程,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
3、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我會筆算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及除數(shù)是接近整十數(shù)的除法,并能夠理解算理,正確確定商的位置,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試商
教學難點經(jīng)歷筆算除法計算的全過程,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
教學準備導學案、課件。
教學流程個性化修改
自主預習
學習前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知識鏈接。
(1)直接寫得數(shù)。
60÷20=180÷30=
240÷60=330÷30=
(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幾?
40×()<9060×()<500
80×()<28050×()<418
(3)筆算下面各題。
96÷6=225÷6=
2、我會預習。
觀察課本第63頁的情境圖獨立思考。
(1)450千克西紅柿能裝幾箱?
450÷30=
(1)用豎式計算,想一想:商應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3)通過筆算450÷30我發(fā)現(xiàn):在計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時,我們應該先看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前兩位表示45個十,45個十除以30,商是1個十,所以商的最高位應該寫在()位上。
小組交流
合作探究1、84千克黃瓜能裝幾箱?
84÷21=
思考:21接近20,可以把21看作()來試商?
2、平均每箱草莓多少千克?
372÷62=
思考:(1)37除以62不夠除,所以商是()位數(shù)。
(2)應該把62看作()來試商。
展示交流
精講釋疑1、小組討論、交流:
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如果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商應該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2、針對小組的交流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在筆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時,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嗎?
后檢反饋
當堂達標1、計算下面各題。
2、倉庫有360噸貨物。小貨車一天可以運24噸,大貨車一天可以運30噸。
(1)大貨車單獨運這批貨物幾天能夠運完?
(2)小貨車單獨運這批貨物幾天能夠運完?
拓展交流
總結提升
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中心小學
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課堂教案
年級四主備人使用人
學科數(shù)學課型新授課時第3課時
課題名稱第五單元《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
教學目標1、學會用“四舍”和“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調商,初步掌握調商的方法(重、難點)。
2、經(jīng)歷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3、養(yǎng)成認真計算并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地計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調商,初步掌握調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調商,初步掌握調商的方法。
教學準備導學案、課件。
教學流程個性化修改
自主預習
學習前檢
一、自主學習
知識鏈接。
1、估一估。
80÷21≈120÷38≈
360÷62≈420÷67≈
2、算一算。
288÷72=324÷38=416÷32=
小組交流
合作探究1、平均每個同學摘了多少筐?
126÷18=
思考:
(1)126÷18的商是()位數(shù)。
(2)把除數(shù)18看成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試商。
(3)商應該寫在什么位上?商6小了,怎么辦?
2、平均每個家長摘了多少筐?
638÷22=
思考:
(1)638÷22的商是()位數(shù)。
(2)把除數(shù)22看作()來試商。
(3)商3大了,怎么辦?
(4)自己試著驗算一下。
展示交流
精講釋疑針對小組展示,學生自由質疑問難。
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試商的方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嗎?
后檢反饋
當堂達標1、說出下面各題的商是幾位數(shù),分別把除數(shù)看作幾十來試商?
2、計算并驗算。
128÷32=386÷48=
760÷19=757÷43=
3、學校共有576名學生,每18人組成一個環(huán)保小組,可以組成多少組?
拓展交流
總結提升
說一說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中心小學
2014-2015學年度上學期課堂教案
年級四主備人使用人
學科數(shù)學課型新授課時第4課時
課題名稱第五單元《商不變的規(guī)律》
教學目標1、我能發(fā)現(xiàn)商的變化規(guī)律。
2、我能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除法計算。
3、我會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解決問題(重、難點)。
教學重點我會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解決問題(重、難點)。
教學難點我會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解決問題(重、難點)。
教學準備導學案、課件。
教學流程個性化修改
自主預習
學習前檢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先填表再回答問題。
(1)觀察第一個表格,從上往下看我發(fā)現(xiàn):()不變,除數(shù)依次擴大()倍、()倍,商(),從下往上看,除數(shù)依次縮小()倍、()倍,商()。
(2)觀察第二個表格,從上往下看我發(fā)現(xiàn):()不變,被除數(shù)依次擴大()倍、()倍,商(),從下往上看,被除數(shù)依次縮小()倍、()倍,商()。
小組交流
合作探究1、填寫課本72頁相關鏈接統(tǒng)計表。
2、通過填表我發(fā)現(xiàn),()和()都有變化,但是()卻沒有變化,從左往右看,第三列和第二列比較被除數(shù)擴大(),除數(shù)也(),商();第四列和第二列比較被除數(shù)擴大(),除數(shù)也(),商();第五列和第二列比較被除數(shù)擴大(),除數(shù)也(),商()。
從右往左看,第五列和第四列比較,被除數(shù)縮小(),除數(shù)也(),商();第四列和第三列比較,被除數(shù)縮小(),除數(shù)也(),商()。
3、我能總結出商的變化規(guī)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是不是一條普遍規(guī)律呢,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填寫課本72頁圖表并交流。
5、討論:這條規(guī)律的使用有什么條件?
我們發(fā)現(xiàn):
展示交流
精講釋疑1、組長做好分工,將探究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
2、匯報時,要回答其他小組的提問。
后檢反饋
當堂達標1、根據(jù)第一題的商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72÷9=36÷3=80÷4=
720÷90=360÷30=800÷40=
7200÷900=3600÷300=8000÷400=
2、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48÷12=(48×5)÷(12×5)()
45÷15=(45×3)÷(15×4)()
80÷16=(80×4)÷(16÷4)()
75÷25=(75÷5)÷(25÷5)()
3、看算式填空。
(4×2)÷(2×______)=2
(3×2)÷(1×______)=3
(90÷10)÷(30÷______)=3
(28÷______)÷(7÷______)=4
4、根據(jù)商的變化規(guī)律直接寫出下列各題的答案。
420÷35=12(420×3)÷35=
(420×5)÷(35×5)=(420÷5)÷(35÷5)=
420÷(35×4)=420÷(35×6)=
5、菜市場運來西紅柿240千克,是黃瓜的16倍,兩種蔬菜共多少千克?
拓展交流
總結提升
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