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22八年級語文《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2.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養(yǎng)成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閱讀討論探究
教學后記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課前學習
1.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障礙。
2.查找克隆的相關資料,如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實物資料。
3.思考:以克隆為例,談談對“科學是一把雙刃劍”的理解。
二、課文學習
(一)1、導入:古希臘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世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但是,現(xiàn)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有一種新興生物技術“克隆”,或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2.展示查找的資料。
自然界中哪些動、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領?
(出示實物、圖片:秋海棠落葉生根、富貴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發(fā)芽生長、各種水果、蔬菜、稻麥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進行無性生殖即身體長出芽體等)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請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并出示問題,供小組討論。
問題:
a.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c.第二小節(jié)寫了許多實驗,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材料?
d.“多利”的誕生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e.克隆技術能夠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與弊處?
明確:
a.課文使用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fā)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關鍵是: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
c.作者沒有用時間順序來介紹“克隆”實驗,而是用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一條是以中外科學實驗為線索,這樣寫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一條是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這樣寫便于認清克隆技術發(fā)展的脈絡。
d.多利”的誕生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zhí)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tài)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
e.課文從三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并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當中,而在結尾處提出了關于“克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
(三)內容研讀:
1、明確什么是克?。?/p>
(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領的動植物的共同點,用自己的話說說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細胞結合產生的后代)
(2)齊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訴我們什么是“無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語句。(出示幻燈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為二……這就是無性繁殖?!薄胺瞾碜砸粋€祖先”……也叫‘克隆’?!?
2、講解說明方法:在介紹“克隆是什么”時,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子、下定義、作詮釋、列數(shù)字)
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事物特征服務的?!翱寺 睂儆谇把乜茖W知識,對一般人而言生僻難懂。作者通過列舉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細致地解釋,最后用簡潔、準確、概括的語言定義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探究:(1)如果課文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克隆是無性繁殖,名稱來源于希臘文,效果好嗎?
(2)舉孫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確: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從常見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現(xiàn)象寫起,將高深的科學技術說得生動形象,明白曉暢。接著又從詞源追溯“克隆”原意,進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義。用《西游記》中婦孺皆知的故事,更將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四)布置作業(yè):
1、借助生物書,了解某一動、植物,按照一定的順序,選用適當?shù)恼f明方法,介紹它的特征及生長過程。
2、字詞讀一讀寫一寫,課后研討練習
課題《奇妙的克隆》(第二課時)課型精讀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2.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在學生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有關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課文內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學習。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引導學生養(yǎng)成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閱讀討論探究
教學后記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為其“科學性”,重在內容;“普”為其“普及性”,重在語言。二者完美結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說明了深奧尖端的生物技術。
(二)復習:研讀第一小節(jié)“克隆是什么?”思考:
a.用一句話告訴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課文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克隆是無性繁殖,名稱來源于希臘文,效果好嗎?
c.舉孫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d.這一小節(jié)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其作用分別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第二小節(jié)與第三小節(jié)有何關系?
2.請找出這兩小節(jié)中表現(xiàn)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與精神的語句。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找出使用的說明方法,并說明其作用。(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并明確)
4、“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一節(jié)的說明順序是什么?為什么不以時間的先后來寫呢?文中這種安排有什么好處?
提示:
1、第二小節(jié)為第三小節(jié)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了行文的鋪墊,并且按由低等動物到高等動物(魚類、兩棲類、哺乳類)的說明順序。
2、句子見課文。
3、有舉例子、列數(shù)字等,各舉例說明。
4、按照生物順序來安排的。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符合人們認知的規(guī)律。再說,無性繁殖屬于低級繁殖。動、植物越進化、越高級,就越難以進行無性繁殖。這一順序說明克隆技術在不斷發(fā)展。
(四)拓展延伸:
分組辯論:克隆人是福音,還是惡兆?
課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標題是“克隆技術造福人類”。請同學們自由閱讀這部分內容,思考文題是否恰當。(大家的意見有分歧,書上也說“科學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毕旅妫覀兙驼埑植煌庖姷碾p方圍繞“克隆技術造福人類?!”的辯題展開討論。)
2.組織辯論。
辯論的要求:
(1)語言清晰、流暢,聲音洪亮;(個人總結網 676U.Com)
(2)觀點鮮明,論據(jù)充足;
(3)駁斥對方觀點時既要有“理”,又要有“禮”。
(五)小結:
同學們各抒己見,對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許不夠深刻,卻是樸素而真實的。坦白地說,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未必比你們高深,你們的發(fā)言給了我啟發(fā)。想阻止科學技術進步是徒勞無益的,科學向未知領域的探索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人類始終要進取??寺〖夹g取得突破性進展,世界為之轟動,它對我們人類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現(xiàn)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我們希望“克隆技術造福人類”我們更期待(出示幻燈片)“許多生物學家,特別是那些從事無性繁殖研究的科學家,將會嚴肅地考慮它的含義,并展開科學討論,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边@篇課文里引用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學家J.D.沃森的話作結束語,也是我們這堂課的結束語。請大家齊讀這段話。
(六)布置作業(yè):
將課堂小結“我學到了……”寫成書面文字;從網上、報上、書籍中查詢科學前沿的新興技術。
附板書設計
奇妙的克隆
談家楨
植物界的克?。?/p>
動物界的克?。?/p>
魚類
兩棲類
哺乳類一“多利”的誕生
利與弊:
備注
精選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奇妙的克隆》復習學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奇妙的克隆》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2、培養(yǎng)嚴謹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3、培養(yǎng)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習慣。
【學習重難點】
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自己搜集篩選信息。
【知識鏈接】
1、走進作者
談家楨,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中國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是我國遺傳學發(fā)展的奠基人之一,獲得首屆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榮。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摩爾根實驗室深造,跟從多布然斯教授從事果蠅進化遺傳研究,1936年獲哲學博士。1937年回國任浙江大學生物學教授。1946年在亞洲異色瓢蟲發(fā)現(xiàn)色斑嵌鑲顯性遺傳現(xiàn)象,受到國際遺傳學界重視。1952年擔任復旦大學生物系主任、遺傳研究所所長等職。
2、關于克隆
克隆是人工誘導下的無性繁殖,就是“復制”“拷貝”生物。它是用機械的方法,把一個“供體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另一“受體”的去除了細胞核的細胞質內。核移植采用的供體細胞有兩種,它們有本質的不同。胚胎細胞克隆屬于異體復制,“復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當于生了個“多胞胎”;體細胞克隆屬于自體拷貝,“拷貝”的是提供體細胞的動物本身。從技術操作看,后者的難度比前者大。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蝌蚪()
鄞縣()性腺()胰蛋白酶()分泌()瀕臨()孵化()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繁衍:瀕臨:
神通廣大:拍案叫絕:
相安無事:難能可貴:整體感知
二、整體感知:
1.課文使用了四個小標題,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三、自主學習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聯(lián)系課文的有關介紹,用簡潔的語言對它下個定義。
2、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3、你愿意克隆一個和你一樣的人出來嗎?
四、合作探究
1、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在文中找出。
2、“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一節(jié)的說明順序是什么?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3、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科研人員的努力?體現(xiàn)了他們的什么精神?在學習中,我們該如何做?
五、拓展延伸:(辯論會)
克隆猴的成功意味著克隆人本身沒有技術障礙,于是就有一位法國女科學家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大膽的提出了克隆人的設想,克隆人在這個世界進入新世紀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類走來,意美權威科學家相繼宣布攜手共同展開克隆人的努力,英國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類最初級胚胎的禁令,從而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區(qū)。學者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那么,你贊成克隆人技術嗎?
我們來一場小辯論好不好?注意辯論的要求。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及理由,語言要簡明扼要,要針鋒相對。
六、達標測試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分泌(mì)滲透(sèn)胚胎(pēi)
B.兩棲(xī)乳腺(xiàn)哺乳(bǔ)
C.脊椎(jǐ)爪蟾(chán)瀕臨(bīn)
D.草莓(méi)繁衍(yǎn)匍匐莖(jìng)
(2)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可以這樣說,關于克隆的設想,我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這里指想象,假想)
B.鯉魚細胞核和鯽魚卵細胞質居然能相安無事。(相處沒有沖突,沒有問題)
C.魚類、兩棲類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類。(不經外力作用而如此)
D.我國的大熊貓是國寶,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瀕臨絕種。(面臨,面對)
(3)下列句子中不含反義詞的一項是()
A.凡此種種,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這就是無性繁殖。
B.這種鯽魚并沒有經過雌、雄細胞的結合,僅僅是給卵細胞換了個囊胚細胞的核,實際上是由換核卵產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魚。
C.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終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D.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
(4)下列句子中引號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幾個的一項是()
A.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莖,一年內就能長出數(shù)百株草莓苗……
B.實際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臘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條”繁殖。
C.這種魚有“胡須”,生長快,完全像鯉魚,但它的側線鱗片數(shù)和脊椎骨的數(shù)目與鯽魚相同。
D.這也就是用克隆法為人類自身提供“配件”。
(5)試指出下列句子的說明方法。
①時至今日,“克隆”的含義已不僅僅是“無性繁殖”,凡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也叫“克隆”。()
②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yǎng)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
③我國著名學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進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試驗。()
④這種魚有“胡須”,生長快,完全像鯉魚,但它的側線鱗片數(shù)和脊椎骨的數(shù)目與鯽魚相同,而且魚味鮮美不亞于鯽魚。()
二、課內精讀
1979年春,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yǎng)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這種鯽魚并沒有經過雌、雄細胞的結合,僅僅是給卵細胞換了個囊胚細胞的核,實際上是由換核卵產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魚。
在克隆鯽魚出現(xiàn)之前,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已經在1960年和1962年………并把這些細胞的核A地放進已被紫外線破壞了的細胞核的卵細胞內。經過B照料,這些換核卵中………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魚類、兩棲類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類?!咨∈蠼K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1.第1段中“一切準備就緒后”中的“一切準備”具體指什么?
2.“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一句中的“難關”一詞如何理解?
3.為文中A、B處選擇恰當?shù)脑~語:精選;精確;精密;精心;精致
4.第三段中的前兩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文中畫線句子的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6.試概括三段的段落大意。
答案:
(一)基礎知識:
(1)C(2)D(3)A(4)B(5)①作詮釋②列數(shù)字③舉例子④作比較
(二)課內精讀1.指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yǎng),經過385天59代連續(xù)傳代培養(yǎng)后,在顯微鏡下從培養(yǎng)細胞中吸出細胞核。同時除去鯽魚卵細胞的核,讓卵細胞留出空間做好接納囊胚細胞核的準備。2.因為“得到了囊胚細胞核的卵細胞在人工培養(yǎng)下大部分都夭亡了”,這是189比2比1的比率,成活率極低。“難關”本義指不容易度過的時期,在這里是指從換核卵細胞到成為一條幼魚的生死關口。3.A精確B精心4.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5.列數(shù)字;說明了實驗的艱難,表現(xiàn)了科學工作者面對困難不退縮,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態(tài)度與精神。6.第一段:中國克隆魚的出世。第二段:英國科學家實驗成功克降兩棲動物——爪蟾。第三段:美國和瑞士科學家率先實驗克隆哺乳類動物——小灰鼠。
奇妙的克隆
17奇妙的克隆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探求科學的興趣和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篩選資料、利用資料的學習能力。
【學習重難點】
進一步鞏固說明方法知識,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培養(yǎng)探求科學的精神和口語交際能力。【學習流程】
預習導學1、資料積累:
(1)收集有關克隆的資料,做好參加“克隆利弊”為話題的辯論賽的準備。(2)舉出我們身邊天生具有克隆本領的動植物各三種:
2、閱讀課文,完成填空。
說明對象
說明順序
實驗對象
研究成果
時間
說明方法
魚類
多利羊
學習研討3、重點研討最后一段中“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萍荚桨l(fā)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的問題?!边@句話的深刻含義。
4、準備辯論(1)辯題:克隆技術的應用必將造福人類(正方);克隆技術的應用必將殃及人類(反方)
(2)根據(jù)老師的分組要求收集整理有關克隆資料,準備辯論。
(3)了解辯論的要求:
①語言清晰、流暢,聲音洪亮;
②觀點鮮明,論據(jù)充足;
③小組選派3名主辯手,其他成員做好協(xié)助準備。駁斥對方觀點時既要有“理”,又要有“禮”。
5、質疑問難: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難要與同學們共同探討的,請把它寫下來。
拓展學習
6、拓展閱讀:扔掉可惜齊藤肇(日本)
我的左手因事故徹底毀掉了。本來早已死心塌地就這么著終此一生了,可是有一次身邊傳來了喜訊。據(jù)云:有個醫(yī)治傷殘的最新式醫(yī)院,可以將身體失掉的某一部分修復如初。于是我便決定試一下。
醫(yī)院是座潔白而干凈的大廈。院長是個有點神經質、面部蒼白而消瘦的男子。“只要把左手進行移植手術,就能修復得完好如初!不過,這要花費好大一筆費用呢!”“花多少錢都無所謂!拜托了……可是從哪兒弄到這一只手呢?是假肢,還是什么?”“別擔心!當然是用您自已的手了!‘克隆’這玩意兒您知道嗎?”所謂的“克隆”,是通過細胞增殖手段制造“復制人”的技術。在人的基因中因為含有制造人類的信息,所以如將其培養(yǎng),理論上,是可以制造出同一個人來的……“咦?這醫(yī)院就是制造克隆人的?那就是說,從我這只手的切除部位可以重新長出一只新手出來!對吧?!”“不對。那是不可能的。培養(yǎng)的細胞,需要特殊的條件,并不是把您整個身體都浸到那種培養(yǎng)液中去?!薄澳?,該怎么做呢?”“使用克隆技術,重新制造左手,然后把它進行移植。反正是自己的肉體,所以移植大多是成功的?!痹洪L用手術刀采了我身上的細胞。他一邊往一只箱子上貼標簽,一邊說:“好了!制成左手尚需3個月時間。到時候會通知您的,那時請求您再來?!?個月后,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終于成功了。雖然是只多少有點顯得白嫩的手,但手的活動自如同前。“院長,太謝謝你了。不愧是高超的技術啊!”可是院長卻一臉的心事重重的樣子?!霸趺?,有什么問題嗎?也許今后會有什么副作用?”“不,不是因為這個?!薄斑@不是蠻好嗎?這不,左手已經完好如初了嘛!”“不過,這技術的費用過于巨大呀!照這樣下去,不是誰都能負擔得起的呀!”“哈,原來是為了這個呀:不過,過不了多久,費用會逐漸降低的,不是嗎?”“是啊,要是能減少浪費的話嘛,多少還總算是……”院長那蒼白的臉上,眉宇之間皺起一個川字。院長的這番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刨根問底地詢問院長。于是院長終于泄露了秘密。“是這么回事兒,根據(jù)現(xiàn)在的技術是不可能只培養(yǎng)出您的左手的,想盡了辦法還是培養(yǎng)出了一個整個兒的您?!薄澳瞧溆嗖糠帜?”“全扔掉了,真可惜!要是把您作了銷毀處理就省事多了!“★思考回答:為什么說“要是把您作了銷毀處理就省事多了!”?銷毀處理了“我”真的會更省事么?
7、小練筆:“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將來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請盡量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你被克隆的歷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為話題,說說你的感受。
一課一得
讀完本文,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把它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17奇妙的克隆
1、(2)地瓜藤、葡萄藤、柳樹……蚯蚓、水蛭、壁虎等
2、
說明對象
說明順序
實驗對象
研究成果
時間
說明方法
克
隆
克隆含義——克隆實驗和發(fā)展(按生物進化,由低到高)——克隆造福人類
魚類
鯽魚
1979
下定義
作詮釋
舉例子
列數(shù)字
打比方
鯉鯽魚
兩棲類
爪蟾蜍
1962
黑斑蛙
1978
哺乳類
鼠
多利羊
1996
3、可引導學生從下面幾方面理解:(1)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而且科學造福人尖和殃及人類的程度在同步增長,如核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2)科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從自然界逼近了人類本身,越來越深刻地角及人類的倫理、自選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問題。4、略5、能從“對真實自我的否定”這個角度展開論述即可。17奇妙的克隆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17奇妙的克隆”,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17奇妙的克隆
談家楨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積累基礎知識,了解克隆技術;
2.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篩選資料、利用資料的學習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通過競賽,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精神,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全面看待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1.理清說明順序,把握課文所用的說明方法。
2.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的科學性。
教學難點:
對文章結尾一段話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囊náng 胚胎pēitāi
蟾蜍chánchú 脊椎jǐzhuī
兩棲qī
繁衍(yǎn):逐漸增多或增廣。
相安無事:相處沒有沖突。
1.閱讀“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說明對象說明順序類別研究成果時間說明方法
克隆——無性繁殖——來自一個祖先,經過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生物進化
低——高魚類鯽魚1979年作詮釋
舉例子
列數(shù)字
鯉鯽魚
兩棲類爪蟾蜍1960、1962年
黑斑蛙1978年
哺乳類鼠
多利羊1996年
3、“多利”綿羊的創(chuàng)造過程,完成下面的圖表。
植入
4、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
討論后明確:三個方面: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二、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三、對于人類防治疾病、壽命的延長有重要意義
三、探究課文。
1、本文分四個小標題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從理清思路,把握結構這角度,你能將四個小標題分別概括成兩個字嗎?
討論交流后明確:釋義——探索——發(fā)展——利用
定義——發(fā)展——突破——應用
2、文章第一部分中作者為了說明什么是克隆,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明確:舉例子作詮釋引用
3、作者是根據(jù)什么順序來安排“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這部分的說明順序的?
討論后明確:按生物進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也是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哺乳類。
4、克隆羊的誕生,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交流后明確:一是它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二是它既可能是福音也可能成為人類的兇兆。
5、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出科學家怎樣的態(tài)度和精神?找出相關的語句。
明確:語句略??梢钥闯隹茖W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和精神。
四、課堂討論:你認為“克隆人”是福音還是兇兆?
五、拓展延伸。
請學生以“如果我會克隆,我會……”為起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一段話。邊哪些動、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領?
六、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