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08欽差大臣〔節(jié)選)。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欽差大臣〔節(jié)選)”,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欽差大臣〔節(jié)選)
一、教學目的:
1.了解俄國官場的腐敗。
2.學習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習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2.難點:根據劇中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特點推想故事的發(fā)展。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欽差(qnchi)俏皮(qio)官銜(xin)爵位(ju)肆無忌憚(sdn)
2.解釋詞語。
奉告:敬辭,告訴。
千載難逢:千年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非常難得、可貴。
時來運轉:時間到來,命運也隨著好轉。
死乞白賴:糾纏個沒完。
欽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
肆無忌憚:任意妄為,沒有一點兒顧忌。
造謠生事:為了迷惑群眾而捏造消息滋生事端。www.lvshijia.net
雞犬不寧:形容攪擾得很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挑撥是非:搬弄是非,引起糾紛。
俏皮:①指容貌或裝飾好看。②舉止活潑或說話有風趣。
二、導入新課
1.作者介紹:
果戈里(1819~1852)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yōu)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烏克蘭一個地主家庭,在彼得堡當過小公務員,薪水微薄,生活拮據,這使他親身體驗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們的荒淫無恥,貪贓枉法、腐敗墮落。19世紀的俄國是一個充滿社會矛盾和斗爭的時代,一方面以農奴制度為基礎的封建專制在拼命地茍延殘喘,一方面緩慢但是向前發(fā)展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上革命民主主義,使得陰云密布的天空出現了充滿希望和活力的新時代的曙光,代表作《欽差大臣》無情地嘲笑了俄國封建官僚社會的丑態(tài)。
2.劇情簡介:
《飲差大臣)描寫了一個偏僻的城市,以市長為首的一群官吏聽到欽差大臣要來視察,個人驚慌失措,竟將一個過路的貴族子弟赫列斯達科夫當作“欽差大臣”,對他百般奉迎,拼命賄賂、拉攏。而這位貴族子弟是個紈绔子弟,賭博輸光了錢,正躲在旅館里無計可施。于是鬧出了種種笑話。正當市長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這“欽差大臣”。以為可以到京城去做大官時,傳來了真的欽差大臣到達的消息。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八場和結尾部分。
作品揭露了沙皇專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惡與腐敗,反映出俄國官僚階層貪贓枉法,諂媚鉆營,卑鄙庸俗等本質特征。因此成為俄國現實主義戲劇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三、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
四、探究
1.請畫出赫列斯達科夫在信里對市長及其他官員的評價,嘲諷。
(1)市長蠢得像一匹灰色的用馬-……
(2)郵政局長長得跟部里看門的朱赫耶夫一模一樣,大概也是個壞蛋,好酒貪杯的酒鬼。
(3)慈善醫(yī)院主任十足像個戴便帽的豬!
(4)督學滿身是蔥臭。
(5)法官略普金一賈普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莫凡東……
2.果戈里以卓越的現實主義手法,刻劃了一系列俄國官僚的典型形象,全劇有正面人物嗎?
討論并歸納:
沒有。果戈里在喜劇中,不僅揭露了邊遠小城市的地方官吏,而且揭露了當時俄羅斯整個官僚機構。玩忽職守的法官、陰險殘忍的慈善醫(yī)院院長、膽小愚昧的督學、偷拆信件卑鄙低劣的郵局局長,都是栩栩如生的反面人物。該劇相當真實地反映了俄國官僚階層貪贓枉法,諂媚鉆營,卑鄙庸俗的本質特征。作者認為劇中正面人物就是“笑”,就是作者對待現實的那種否定的、諷刺的態(tài)度。
3.試分析一下赫列斯達科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有什么典型意義?
學生討論并歸納:
喜劇中心人物赫列斯達科夫是一個“最無聊的家伙”,一身沾染彼得堡官僚習氣的外省青年。輕浮淺薄,愛慕虛榮,自吹自擂,厚顏無恥。他的撒謊不僅是出于一時經濟的需要,而更是出于一種天性。他被誤以為欽差大臣主要是驚慌失措的京城官吏一時被他那種具有官僚習氣的氣質所震懾。赫列斯達科夫的典型意義在于他集中體現了許多人都具有的共同的庸俗特征。果戈里指出:“任何人都至少做過一分鐘(如果不是數分鐘的話)的赫列斯選科夫……靈活的禁衛(wèi)軍軍官有時會變成赫列斯達科夫,國家要人有時會變成赫列斯達科夫……”
4.請小組分角色上臺表演。
學生評點、交流、改進,另請小組上臺表演。
五、小結
1836年4月,著名諷刺喜劇《鐵差大臣》首次在彼得堡公演,獲得驚人成功,“震撼了整個俄羅斯”(赫爾岑語),代表了果戈里批判現實主義的最高成就。
六、作業(yè):課堂練習一
第二課時
繼續(xù)學習課文。
一、探究
1.劇中人市長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揭示了他怎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討論交流并歸納:
市長是一個老奸巨猾而又愚蠢貪婪的家伙,果戈理曾經說過:“他是個有其獨特性的極其聰明的人;他在自己管轄范圍內很有辦事能力,善于靈活地處理問題--一貪污盜竊而不留下絲毫痕跡,實行賄賂而又會向對他來說有危險的人討好賣乖?!笔虚L這個人物不是概念的化身,不是簡單的漫畫,而是活生生的性格和典型,他盲目的自信和可笑的任性,源于他的經歷和職業(yè),是其社會地位造成的一種心理疾病。其出于對上司的恐懼而奉迎、面欺騙,進而以至于愚弄,這都是統(tǒng)治機制的殘暴和腐敗使然。作者把他那欺上媚下,上奉下壓的伎倆和貪婪成性,官迷心竅的性格揭露得淋漓盡致,讓人開懷大笑之后引發(fā)深層次的思考。
2.市長和官員得知上了假欽差的當后有什么表現?真欽差到了后,他們又將有怎樣的表現?
學生討論交流歸納:
市長和官員得知上了假欽差的當后,先是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這是真的。市長說:“你竟敢拆看這樣一位欽差大員的信?您怎么敢說說不上他是什么人;我要逮捕您……您知道不知道,他要娶我的女兒,我也快升一品官了,我能把您發(fā)配到西伯利亞去?!碑斅牭叫胖辛R他是“像一匹灰色的閹馬”的時候惱羞成怒“媽的!還要重復念,仿佛沒有這一句,信就不值得念似的?!逼渌说姆磻牵亨]政局長氣得要結結實實地揍那小子一頓。慈善醫(yī)院主任不敢念信,推托字寫得不清楚?!罡魑还賳T痛心的是蒙受了經濟上的損失,他們自認倒霉、嘆氣。市長敲打自己的前額后悔不迭,罵自己是個大笨蛋,平日里只有自己騙別人的份,哪到卻被這個外谷的窮小子給騙了。想到女兒與這個騙子訂婚的事更令他無地自容:“都來看啊,市長是怎樣受了人家的騙??!他是個傻瓜,這老家伙是個傻瓜!”更讓他不寒而栗的是這件事將傳遍全世界、受天下人的恥笑。這時他情緒激動到了極點。發(fā)怒、狂怒,用拳頭威脅自己,揮動拳頭,用腳后跟跺地板。他的怒氣無處發(fā)泄,追究起造謠生事者“不是你們倆還有誰!這城里就數你們,最愛造謠生事,挑撥是非!”
那么真的欽差到了他們又將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按照市長及官員們的性格特征,不可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仍然會是故伎重演,極盡巴結討好之能事。極力掩蓋剛剛發(fā)生的丑事,或極力推卸責任,指責他人的不是。
二、當堂完成一篇想象作文
喜劇的情節(jié)是建筑在矛盾沖突的基礎上,由欽差大臣即將到來的消息帶動起來,從第一句臺詞起就迅速展開,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把戲劇推向高出,請你根據劇本將第八場里提供的內容,想象一下全劇的故事情節(jié),并用600字左右把它寫下來。
三、小結
《欽差大臣》這部劇是以普希金所提供的一件趣聞為情節(jié)基礎,將俄國官僚社會的丑惡和不公正集中在一起,“淋漓盡致地進行嘲笑”。赫爾岑贊譽它是迄今為止“最完備的俄國官吏病理解剖學教程?!?/p>
四、作業(yè)
1.課后練習二。
2.課外閱讀果戈里整部《欽差大臣》。
相關閱讀
欽差大臣導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欽差大臣導學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10.欽差大臣
學習目標1.掌握“欽差、制服、俏皮、官銜、爵位、尋歡作樂、肆無忌憚、造謠生事、雞犬不寧”等詞語。
2.了解俄國官場的腐敗。
3.熟悉戲劇語言,領會人物對話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并推動情節(jié)步步深入直達高潮的。
4.欣賞文章辛辣幽默的語言,體會戲劇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和作用。
學習重點欣賞文章辛辣幽默的語言,體會戲劇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和作用。
學習難點熟悉戲劇語言,領會人物對話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并推動情節(jié)步步深入直達高潮的。
學習過程備注
六、布置預習
1.學生自主掌握生字詞情況(包括讀音、字形、解詞、連詞成句等)。
2.學生搜集關于果戈理的生平事跡。
3.學生搜集了解關于《欽差大臣》的相關知識。
4.了解文章內容,劃出最精彩的句段。
5.復述課文主要內容,理出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結果。
第一課時
一、預習展評
1、檢查生字詞。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將四字短語補充完整,朗讀3-5遍,書寫3-5遍進行鞏固。欽差()俏皮()官銜()爵位()千()難逢時來()轉死乞白()()無忌憚造()生事雞犬不()挑()是非
2、請學生介紹作者與作品。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欽差、制服、俏皮、官銜、爵位、尋歡作樂、肆無忌憚、造謠生事、雞犬不寧”等詞語。
2.了解俄國官場的腐敗。
3.熟悉戲劇語言,領會人物對話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并推動情節(jié)步步深入直達高潮的。
4.欣賞文章辛辣幽默的語言,體會戲劇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和作用。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一:請畫出赫列斯達科夫在信里對市長及其他官員的評價,嘲諷。
預設問題二:試分析一下赫列斯達科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有什么典型意義?
預設問題三:劇中人市長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揭示了他怎樣的性格特征?
四、精講點撥
果戈里以卓越的現實主義手法,刻劃了一系列俄國官僚的典型形象,全劇有正面人物嗎?五、當堂達標
閱讀《茶館》片斷,回答后面的問題。
茶館(選場)
王利發(fā) 唐先生,你外邊遛遛吧!
唐鐵嘴 (慘笑)王掌柜,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拉過王利發(fā)手來)今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您貴庚是……
王利發(fā)?。▕Z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用不著相面,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ㄓ晒衽_內走出,讓唐鐵嘴坐下)坐下!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靈驗!
〔松二爺和堂四爺都提著鳥籠進來,王利發(fā)向他們打招呼。他們先把鳥籠子掛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爺文縐縐的,提著小黃鳥籠;常四爺雄赳赳的,提著大而高的畫眉籠。茶房李三趕緊過來,沏上蓋碗茶。他們自帶茶葉。茶沏好,松二爺、常四爺向鄰近的茶座讓了讓。
松二爺您喝這個!(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常四爺松二爺 好像又有事兒?
常四爺 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
二德子?。愡^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
常四爺?。ú豢鲜救酰┠銌栁夷??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
松二爺?。ù蛄苛硕伦右环┪艺f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二德子 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
常四爺 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lián)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官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
二德子 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ㄒ獎邮郑?br>
〔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fā)急忙跑過來。
王利發(fā) 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
〔二德子不聽王利發(fā)的話,一下子把一個蓋碗摟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爺的脖領。
常四爺?。ㄩW過)你要怎么著?
二德子 怎么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
馬五爺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br>
二德子?。ㄋ南聮咭?,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你在這兒哪?我可眼拙,沒看見您!(過去請安)
馬五爺 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地就講打?
二德子 [口庶]!您說得對!我到后頭坐坐去。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注釋】《茶館》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作品從1898年戊戌政變寫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以茶館的興衰描寫了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變遷,鞭撻了舊社會三個不同時代的罪惡,同時也為新社會的到來透露出了信息。該劇人物語言質樸、簡潔、生動、含蓄,極富于性格化和幽默性。選文部分出現的人物說話雖不多,但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嗜好基本勾出輪廓。
1、給下列字注音。
戊()戌()戒()赳()
2、文中人物語言符合各自的性格、身份,試說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王利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鐵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二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四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馬五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些人身上我們看到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從表現方式上看,屬于________??;從題材所反映的內容看,屬于________??;從篇幅規(guī)???,屬于________劇。
六、布置預習
日出(節(jié)選)
日出(節(jié)選)
【重點難點提示】
1.了解并掌握有關戲劇文學的常識。
2.學習并體會戲劇劇本在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
3.了解戲劇劇本用文字描繪畫面、表現視覺形象的特點。
4.揣摩與體會人物富于個性化的語言,學習戲劇通過人物動作、表情描繪人物性格的手法。
難點
1.仔細揣摩并領會戲劇語言的潛臺詞。
2.欣賞名著名篇中精彩段落的藝術特色。
3.結合有關背景知識,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內容。
4.培養(yǎng)并提高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關于戲劇
一、戲劇和戲劇文學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它把文學、表演、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綜合成為-種獨立的藝術樣式。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戲劇文學,即戲劇劇本,是舞臺演出的基礎,是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直接決定著戲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戲劇文學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它作為文學作品,除應當具備一般敘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題,以及結構的完整性等等外,還應當具有獨立的欣賞(閱讀)價值。另一方面,它作為戲劇演出的基礎,只有通過演出,才能體現出它的全部價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臺演出的制約,必須符合舞臺藝術的要求。
二、戲劇劇本的構成
戲劇劇本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臺提示,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布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臺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臺詞,包括對話(對唱)、獨白(獨唱)、旁白(旁唱)等。
三、戲劇劇本的特點
第一,劇本的結構必須遵循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的原則。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由于舞臺條件和演出時間的限制,劇本篇幅不能過長,人物不能過多,場景變換不能過多,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jié)、場景必須在高度集中的場面和場景中展開。戲劇情節(jié)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jié)?!澳弧敝盖楣?jié)發(fā)展的一個大段落?!耙荒弧笨煞譃閹讏?,“一場”指一幕中發(fā)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jié)。
第二,劇本必須有集中、尖銳的矛盾沖突。戲劇是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的,是通過表現矛盾沖突來展開情節(jié)和塑造人物,并且要以矛盾沖突作為情節(jié)發(fā)展的主要線索。因此,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古今中外一切優(yōu)秀的戲劇文學,總是集中地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某種矛盾。戲劇沖突是社會矛盾的反映,有它-定的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構成了劇本的情節(jié)結構。-般說,劇本的情節(jié)結構可以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部分。開端起著介紹人物關系和揭示矛盾沖突的作用;發(fā)展指矛盾沖突向前發(fā)展;高潮是矛盾沖突發(fā)展到了頂點,并出現急劇轉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劇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現;結局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矛盾沖突的解決。有的多幕劇在第一幕之前還有序幕,介紹時代背景、人物來歷和劇情發(fā)展的原因;結尾之后還有尾聲,對劇本的思想內容作些提示,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和展望。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大體分為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fā)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fā)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
第三,劇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性格。在戲劇文學中,故事的發(fā)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劇作家對人物事件的評價和態(tài)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對話來完成。因此,戲劇的語言既要有高度的個性和充分的表現力,還要精練有力,簡潔清晰,便于激發(fā)人們的想像,同時還應生動,字字句句都能打動觀眾的心弦,引起共鳴。
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臺詞。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fā)個人情感和愿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
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括號或圓括號)括起來。
四、戲劇沖突與人物性格的關系
戲劇沖突與人物性格應該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物性格要按照矛盾沖突的不斷發(fā)展而逐步明朗化,以顯示其個性的特點;另一方面,矛盾沖突又要以塑造人物個性、人物性格特征來表現和發(fā)展,從而表現作品的主題。
五、戲劇的語言
戲劇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戲劇語言有五個特色:一是動作性;二是個性表現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潛臺詞;五是動聽上口,淺顯易懂。
六、戲劇的分類
1.按照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話劇、詩劇、歌劇、舞劇、啞劇等。
2.按照內容性質,可以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正劇,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思想變化的戲劇。)
3.按照題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為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
4.按照篇幅規(guī)模,可以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
5.按照演出場合,可分為舞臺劇、廣播劇、電視劇等。
【重點難點點撥】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囁嚅(nir)蕭條(xiāo) 躊躇(chuch)凄(qī)楚
咳嗽(su)周濟(j) 親戚(qī)獰(nng)笑
爆發(fā)(bo)豈有此理(qǐ) 半晌(shǎng)存蓄(x)
懼怕(j)憤慨(fnkǎi) 瞅(chǒu)庶務(sh)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義字
省(shěng)省市當(dāng)應當咽(y)哽咽
(xǐng)反省(dng)典當(yān)咽喉
(yn)吞咽
行(xng)行李分(fēn)分開難(nn)困難
(hng)排行(fn)分外(nn)難民
便(bin)方便還(hi)還是暈(yūn)暈倒
(pin)便宜(hun)還錢(yn)黃暈
累(li)果實累累惡(ě)惡心著(zhāo)著數
(lěi)積累()惡毒(zho)著涼
(li)勞累(w)憎惡(zhe)走著
(zhu)衣著
重(chng)重生作(zuō)作坊少(shǎo)多少
(zhng)重量(zu)工作(sho)少年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詞語積累
囁嚅:口動,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蕭條:①寂寞冷落,草木凋零,沒有生氣。②經濟危機之后出現的生產停滯、物價低落、商業(yè)萎縮的不景氣景象。
躊躇: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
凄楚:凄慘痛楚;凄涼悲哀。
周濟:對貧困的人在物質上給予幫助。
世故:處世經驗;(處事待人)圓滑,不得罪人。
呆若木雞:呆得像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fā)愣。
庶務:舊時指機關團體內的雜項事務;舊時指辦理雜項事務的人。
五、作者簡介
曹禺(1910~1996),現、當代劇作家。原名萬家寶,字個石,祖籍湖北潛江,生于天津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愛好文學和戲劇,讀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開中學,參加南開新劇團,演出中外劇作,顯示了表演才能,并廣泛涉獵新文學作品,開始寫作小說和新詩。1928年考入南開大學政治系。1930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廣泛接觸歐美文學作品,深為古希臘悲劇作家及莎士比亞、契訶夫等人的劇作所吸引,同時也陶醉于中國的傳統(tǒng)戲劇藝術。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醞釀,他于1933年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成功的話劇《雷雨》。這部話劇暴露了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和罪惡,揭示了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趨勢,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成為幾十年來最受觀眾歡迎的話劇之一。
1933年大學畢業(yè)后,曹禺入清華研究院當研究生,專事戲劇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師范學校任教。1935年寫成劇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國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惡社會,曾獲《大公報》文藝獎。它與《雷雨》前后輝映于劇壇,奠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禺任教于南京戲劇??茖W校,寫了他惟-的涉及農村階級斗爭的劇作《原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曹禺隨校遷至四川,編輯戲劇刊物,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理事和電影廠編劇等職。著有《全民總動員》(合寫)、《正在想》、《蛻變》、《鍍金》等劇本,創(chuàng)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動人的優(yōu)秀劇作《北京人》,并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劇本,還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1946年赴美國講學,翌年初回國,任上海文華影業(yè)公司編導,發(fā)表劇本《橋》,寫了電影劇本《艷陽天》,由他導演攝成影片并上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曹禺廣泛參加國內外的多種社會和文化交流活動,曾赴各地工廠、農村參觀訪問。歷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他創(chuàng)作了話劇《明朗的天》(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劇本一等獎)、歷史劇《膽劍篇》、(執(zhí)筆)、《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論創(chuàng)作》、《曹禺戲劇集》等。他的一些劇作已被譯成日、俄、英等國文字出版。
六、關于《日出》
話劇《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是繼《雷雨》之后的又-杰出的多幕劇。劇作以現代都市生活為背景,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的腐朽與墮落,并預告了這樣的社會必將走向滅亡,光明-定要到來的歷史命運。全劇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只以交際花陳白露和聚集在她周圍的各種人物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她的經歷來演出-個故事。劇情以陳白露的活動為主線展開,通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無情地批判了舊中國那種“損不足而奉有余”的極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展現了黑暗已到極點、曙光即將到來時的社會景象,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都市社會種種光怪陸離的社會形態(tài),暴露了其丑惡腐朽的本質,它稱得上是30年代中國都市社會的一面鏡子。全劇結構完整,人物性格鮮明,多采用象征手法,劇末以打夯工人的夯歌和日出作為對光明未來的召喚和預言。
七、寫作背景
在創(chuàng)作《日出》之前,作者曾冒著危險,忍受著屈辱深入到社會下層最污濁的角落觀察生活、搜集素材。在這個過程中,他為舊中國大都市的黑暗糜爛的生活所激憤。他說:“一件一件不公平的血腥的事實,利刃似地刺進了我的心,逼成我按捺不下的憤怒。”“我忍耐不下了,我渴望著一線陽光,我想太陽我多半不及見了,但我也愿望我這一生里能看到平地一聲巨雷,把這群盤據在地上的魑魅魍魎擊個糜爛,哪怕因而大陸便沉為海?!弊髡邞阎@樣的激憤,創(chuàng)作了《日出》。在《日出》中,作者通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無情地批判了舊中國那種“損不足而奉有余”的極端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展現了黑暗已到極點、曙光即將到來時的社會景象。
八、文章主旨
課文以本世紀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窮困潦倒的大豐銀行小職員黃省三和代表封建資本家的襄理助理李石清和經理潘月亭的種種糾葛以及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揭露了以李石清、潘月亭為代表的封建資本家腐朽、偽善、兇殘的階級本性,鞭撻了黑暗的舊社會。
九、結構分析
課文是第二幕的節(jié)選。雖然只是截取了全劇的一個片段,但情節(jié)卻有著相對的完整性,主要出場人物有黃省三、李石清、潘月亭和王福升。戲劇的沖突、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是十分成功的,使我們能夠從中清楚地看到舊時代的影子。課文中的戲劇沖突是圍繞著小職員黃省三和銀行襄理李石清而展開的,矛盾從產生、發(fā)展、高潮到結局,脈絡十分清晰。
按照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全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至“你看你這個麻煩勁兒,走就走得啦”),是故事的產生階段,人物間矛盾的產生是由于黃省三被銀行開除因而來找李石清求情,可是李石清卻對黃省三十分冷漠。人物剛一出場,對話僅僅幾句,人物的性格和人物間的沖突就有所凸現。黃省三上場是“膽小地”,說話是吞吞吐吐的,“無力的”,只是一味地哀求,可以看出他性格是十分懦弱的。而李石清呢,則是“冷冷地”、“煩惡地”對黃省三進行斥責嘲諷,對黃省三的遭遇一點也沒有同情之心,從他的話語可見他的冷酷無情。由黃省三的臺詞中可以看出,銀行把他辭退之后,他已經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銀行現在不要我,等于不叫我活著?!彼且驗椤皩嵲跊]有路走”才來向李石清求情的。黃省三“在銀行沒做過一件錯事……一天干到晚”,就連李石清都說黃省三是個“好人”,是“安分守己的”,他被銀行辭退不是工作原因,而是因為沒有后臺給撐腰。對黃省三這樣的老實人,李石清是十分看不起的,對他在銀行工作了幾年竟沒有任何積蓄,沒有想方設法去撈油水感到不解,認為他是傻子,并把他當成狗。面對李石清的蔑視,黃省三只是一味地苦苦哀求。人物間的矛盾一展開就讓人感覺到是那樣的不可協(xié)調。
第二部分(從“長長地嘆-口氣”至“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是故事的發(fā)展階段。人物間矛盾的發(fā)展是李石清給走投無路的黃省三指出“三條出路”:第一是“拉洋車”,第二是去“到街上要(飯)”,第三是去偷。為了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作者多次使用潛臺詞,這樣便產生了突出的戲劇效果。對于一個疾病纏身、體弱不堪的小職員,這哪里是什么“出路”?簡直就是把黃省三推上絕路。果然,當黃省三表示自己干不了李石清所說的三件事時,李石清竟然“憤慨地”說什么“你簡直就是個大廢物”,“這個世界不是替你這樣的人預備的”。這一大段臺詞,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陰險卑劣的思想性格。最后,他竟然“魔鬼般地獰笑著”讓黃省三去跳樓自殺。人物間的矛盾變得更加激化,李石清的性格塑造更趨鮮明,給人留下深刻的象。這個劇本的戲劇說明在語言使用上可以說是惜墨如金,但就是這寥寥數字卻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是特別值得注意的。
第三部分(從“左門大開”至“你們的心簡直比禽獸還不如”),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矛盾的高潮是由潘月亭的上場而展開的。作為銀行的經理,潘月亭在這個場次出場的時間雖然不長,對話也很少,但在展開戲劇沖突上卻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從他一出場就可以看出:李石清只不過是他的一條走狗,完全是秉承他的旨意來辦事的。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是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在對待黃省三的態(tài)度上,潘月亭比李石清更加兇狠殘忍,毫無人性,他的話不多,但從他嘴里一次次罵出的“滾”字就可看出他殘忍暴戾的性格。作者對李石清和潘月亭這兩個人物的塑造可以說是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的。面對冷酷無情的潘李二人,黃省三由絕望而憤怒,在他看來自己反正只有死路一條了,不如拼死把長期積壓在自己心中的怨恨全都抒發(fā)出來。黃省三一反唯唯諾諾謹小慎微的性格,變得慷慨激昂起來,他的一大段臺詞把全劇推向了高潮。黃省三對潘李二人的控訴,可以說是作者借黃省三之口對萬惡的封建社會的控訴,處在社會底層的黃省三過的是怎么樣的生活呢?讓我們看看黃省三是怎么說的吧:“你們給我一個月不過十三塊來錢,可是你們左扣右扣的,一個月我實在領下的才十塊二毛五。”細算一下,竟有百分之二十的收入被克扣掉了!為了這可憐的十塊二毛五,“我整天地寫,整天給你們伏在書桌上寫;我抬不起頭,喘不出一口氣地寫;我從早到晚地寫;我背上出著冷汗,眼睛發(fā)著花,還在寫;刮風下雨,我跑到銀行也來寫!”這簡直是沒日沒夜、沒命地為銀行賣命。可他得到的是什么呢?是“五年的工夫”竟成了“幾根骨頭,一個快死的人”了,可為了孩子,他還要為銀行去賣命。但是就連這點要求,都被徹底地拒絕了。他在饑寒交迫痛苦不堪的生活中苦苦掙扎,卻被逼得連一點活路都沒有。再看看潘月亭過的是怎么樣的生活,大白天的,他不到銀行去上班,而是陪著一群有錢有閑的人在打麻將,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作者在這部劇作中想要告訴人們,黃省三的悲劇絕不是個人之間的恩怨造成的,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的。
第四部分(從“這個混蛋,還不給我滾出去”至“福升把黃省三拖下去”)是故事的結局。故事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在一個強權社會里,一個弱者的反抗顯得是那么的蒼白無力,當黃省三抓住潘月亭的衣服時,潘月亭只是一拳下去,黃省三立刻暈倒在地,被無情地當作一條狗拖了下去。
十、寫作特色
1.對話個性化
人物語言不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者在用詞和語氣處理上,也都相應地有所變化。比如黃省三與李石清的對話,黃省三一上臺就是“膽小的”,說話“無力的”,吞吞吐吐,只知道一味地向李石清求情,即使在遭到李石清的諷刺、挖苦和嘲笑后也不敢反抗,仍然向殘忍惡毒的李石清苦苦乞求,“我求求您,您行行好”一類的話始終掛在嘴邊,“就是累死我,我也心甘情愿的。”這些話語與黃省三懦弱的性格是相吻合的。隨著劇情的進一步發(fā)展,潘月亭更加惡毒殘忍的對待黃省三使黃省三終于忍受不住屈辱,由原先的懦弱變得敢于反抗,“我現在不怕你們啦!我不怕你們啦!我太冤了,我非要殺了--”此時的語言一改哀求的口吻,勇敢地進行反抗,用詞和語氣前后有很大的變化,把他當時的痛苦、憤恨、失望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充分顯示出代表封建資本家的李石清與潘月亭殘酷惡毒的階級本性。又如潘月亭一上場,“滾開!”“滾,滾,快滾!”一連串的“滾”字充分暴露了他殘忍、暴戾、惡毒的本性。
2.緊湊集中的戲劇結構
課文只是截取了全劇的一個片段,出場的人物并不多,但故事結構卻有著相對的完整性,緊湊集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白描的表現手法,把矛盾和現實交織起來,推動劇情的發(fā)展。黃省三的懦弱、李石清的殘酷、潘月亭的暴戾以及這些人物間復雜的關系使劇情緊湊,起伏跌宕,吸引讀者,同時具有深刻廣泛的社會意義。
十一、探究活動
《日出》是曹禺先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話劇劇本之一,是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悲劇。在這個劇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的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于走向沒落和滅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劇作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試搜集曹禺先生的其他戲劇作品的相關資料并對現實主義悲劇作研究性學習。
研究方法:
(1)應從社會情況探究“現實主義悲劇”產生的原因。
(2)應理清它產生、發(fā)展的過程。
(3)應重點探究現實主義悲劇的代表作品,簡述他們的創(chuàng)作情況。
(4)在研究具體作家作品的基礎上,綜合分析現實主義悲劇的內容和藝術特點。
十二、課后練習題解答提示
(一)本題旨在引導大家通過對尖銳集中的戲劇沖突的分析,認識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現實和社會矛盾,理解作者對社會生活、社會矛盾的見解和態(tài)度,從而深刻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課文寫了黃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間三次大的沖突:第一次是失業(yè)的黃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絕;第二次是李石清唆使失業(yè)、窮困潦倒的黃省三去拉洋車、上街要飯、去偷東西,最后竟讓他去自殺;第三次是潘月亭無情地拒絕黃省三的再三請求。在這幾次沖突中,黃省三由一開始的懦弱不堪逐漸變得有了反抗精神。
(二)本題旨在引導大家通過對富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的分析,理解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從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社會意義。從李石清的幾段臺詞來看,可以看出他性格的陰險卑劣,對弱者冷酷無情。
(三)本題意在引導大家認真研讀課文的重要段落,從而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主題,使大家能對封建社會的黑暗丑惡腐朽的本質有所認識。這道題大家很容易簡單地從課文字面上理解為:是因為“身后沒有人撐腰”。這樣的回答是不夠全面的。應當從黃省三和李石清兩個人的對話中全面地看,黃省三在銀行沒有后臺是一個主要的原因,但還有其他的原因,那就是黃省三五年來已經被銀行榨干了,現在體弱多病,再沒有油水可榨了,因此被銀行一腳踢開。在萬惡的舊社會,“人善被人欺”,像黃省三這樣老實、本分、只知道傻干苦干,不知道溜須拍馬的老實人必將被偽善、腐朽、兇殘的封建資本家所欺凌,這是由黑暗社會封建資本家階級本性所決定的。在那樣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中,黃省三是沒有別的出路的。
(四)本題旨在讓大家了解戲劇中的潛臺詞的使用和破折號的用法。提示:1.那你可以到街上要--(飯)2.您說,要我去--(偷)3.我太冤了,我非要殺了--(你)。從戲劇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談,戲劇講究潛臺詞的使用和鋪墊,目的是為了吸引觀眾,從而使語言顯得耐人尋味。
(五)本題旨在通過對重點臺詞的理解來把握人物的性格。這段臺詞是作者對黃省三性格塑造的一個重點。它表現出了黃省三內心的激憤,這是一種壓抑已久的突然迸發(fā)的激憤。
(六)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目的是啟發(fā)大家的發(fā)散思維。答案可以豐富多彩,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也可以向自己的生活實際延伸,開拓思維。
組歌(節(jié)選)
組歌(節(jié)選)
紀伯倫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中內含豐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像,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體會感情。
2.理解作者筆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二、導人
詩人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浪和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作者簡介
三、朗讀課文
要求讀出感情和節(jié)奏,初步體會兩首詩表現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浪之歌》。
1.朗讀課文,學生在散文詩旁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
如《浪之歌》開頭寫浪花對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潑的,她像一個純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戲在海岸身邊……
學生討論、交流。
2.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確: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
(二)學習《雨之歌》。
1.朗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2.理解文章豐富的內蘊。
作者借助豐富的想像,藝術地描繪了“雨”的生活,借寫雨來贊頌人類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愛,并借以袒露詩人自我仁愛博大的襟懷,表現出對人生的思考。
五、口頭仿寫訓練
要求運用“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來說一段話。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說話要有一個中心,前后句連貫,銜接自然。
六、拓展閱讀
教師向學生推薦紀伯倫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
七、小結
紀伯倫《組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是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lián)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