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小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5-19部編人教版七下歷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教學案。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人教版七下歷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教學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18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班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1.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基本史實,掌握清政府在臺灣建制的概況
2.掌握清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措施及其意義
3.識記清朝鞏固西北邊疆和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措施
4.知道清朝前期疆域的特點,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達賴、班禪和駐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如何理解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一、自主學習
1.清朝進一步加強,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推崇__________,繼承歷代文化傳統(tǒng)。
2.______年,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英雄。
3.年,清軍擊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隸屬福建省。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4.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的封號;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1727年,清朝開始在西藏設置。
5.康熙三次率軍親征噶爾丹,平定了叛亂,穩(wěn)定了地區(qū)。________時,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設置____________,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
6.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
7.清朝前期,中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__________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________、赤尾嶼等,南至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清朝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請用史實說明清朝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進行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三、練習鞏固
1.“開辟荊榛,千秋功業(yè);驅逐荷夷,一代英雄?!边@幅對聯(lián)贊頌的民族英雄是()
A.戚繼光B.鄭成功C.林則徐D.鄧世昌
2.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臺灣回歸祖國、清軍進入臺灣后,清朝設置臺灣府加強對臺灣的管理。當時臺灣府是隸屬于()
A.浙江省B.福建省C.江蘇省D.廣東省
3.清朝時期,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的是()
A.西域都護B.軍機處C.駐藏大臣D.伊犁將軍
4.清朝前期統(tǒng)治者為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管理,設置了()
A.駐藏大臣B.臺灣府C.伊犁將軍D.烏里雅蘇臺將軍
5.下列戰(zhàn)爭發(fā)生于乾隆帝時期的是()
A.靖難之役B.收復臺灣
C.雅克薩之戰(zhàn)D.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6.下列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是()
①冊封五世班禪②冊封五世達賴③設駐藏大臣④設伊犁將軍
A.②①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1)材料中的“貴國”指的是哪一個國家?
(2)“余”指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應如何評價他?
(3)臺灣地何時“歸我”的?此事件有什么歷史意義
四、課后反思
參考答案:
一、1.中央集權儒家學說2.1662民族3.1683臺灣府18854.達賴喇嘛康熙駐藏大臣5.西北部邊疆乾隆伊犁將軍6.尼布楚條約7.外興安嶺釣魚島南海諸島
二、(1)冊封: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jīng)過中央政府的冊封。(2)設立行政機構: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乾隆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3)平叛: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4)安置:清政府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
三、1.B2.B3.C4.C5.D6.A
7.(1)荷蘭。(2)鄭成功。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3)1662年。打擊了西方殖民勢力,維護了祖國統(tǒng)一。
延伸閱讀
七下3.5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教學設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七下3.5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教學設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知識: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設置駐藏大臣。粉碎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土爾扈特重返祖國及清政府的妥善安置。清朝的疆域。
2.能力:清政府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同叛亂勢力進行斗爭,加強了對西藏、新疆等邊疆地區(qū)的管轄,使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土爾扈特的重返祖國,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譜寫了光輝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史觀。
二、過程與方法
1.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共同締造,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在長期奮斗中逐漸形成的。它奠定了今天我國版圖的基礎。
2.利用實物地圖、圖片等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能力。
3.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思考在清初鞏固國家統(tǒng)一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主要有哪幾位皇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從而培養(yǎng)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土爾扈特回歸祖國歷程艱辛而又矢志不悔,這是為什么?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清初為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提高學生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
4.通過自編自演短劇、相聲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對新疆的管轄、土爾扈特重返祖國和清朝的疆域。
教學難點:少數(shù)民族的人名、地名、封號、部族名稱較多。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由反映藏族維吾爾族的服飾,他們生活的地區(qū)以及歷史上歸屬中央管轄的時期,那么清朝怎樣通過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來鞏固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的?導入本課課題。
同學瀏覽課本說出這節(jié)課共講了哪幾部分內容?對本課有個初步了解。
了解清政府是如何加強對西藏的管轄的,生根據(jù)課本內容找出對西藏管轄的措施后,教師針對主要內容講解。
圖片上的兩個人物分別是誰?(順治帝和五世達賴)。
從畫面上可以看出當時是一種什么氣氛?(體現(xiàn)了主與賓之間的一種非常融洽的氣氛)。
清初,哪兩位皇帝冊封藏族首領?封號是什么?(順治帝賜與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
康熙帝賜與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那位同學愿意為他們對號入座呢?(通過冊封,確立了達賴、班禪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
還有一項措施就是設置了什么?(駐藏大臣)
資料中出現(xiàn)金瓶了嗎?誰能結合課本110頁,談一下“金瓶掣簽”制度是怎麼回事?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駐藏大臣代表誰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駐藏大臣的設置,有什么作用?(大大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形容明清的民族關系,有這樣一句話:“明修長城清修廟”,也就是說,明朝為了抵御少數(shù)民族修建了長城,而清朝則修建了許多寺廟,這座廟就是乾隆帝專為誰修的?(班禪六世)
我們看這座建筑前面是漢式寺院,后面是藏式平頂大紅臺,請問:他的建筑特點是什么?(漢藏合璧)
這座漢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現(xiàn),主要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漢藏文化的融合)
乾隆帝為這些寺廟的題了這樣的詩句:
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國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
——《須彌福壽之廟碑記》
誰能結合課本110頁下面注釋4告訴老師,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我國百年來天下太平,民族和睦,內地和邊疆和同一家。中:中原內地,外:中原以外的邊疆地區(qū),這兩句話也強調的是民族團結,民族之間要和睦相處。
從民族關系的角度講,這兩句話強調的是什么?民族團結、民族間和睦相處到這里,我們把對西藏的管轄做一個總結:
①確立冊封制度:順治帝賜與五世達賴“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賜與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②設置駐藏大臣:雍正帝派駐藏大臣。
由清朝對藏族采取的是懷柔政策(冊封、修廟),但對分裂勢力也決不手軟導入下一目,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
由教師點出大、小和卓后,學生自學、討論、合作、探究后,進行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學生展示后,師引導生總結加強對新疆的管轄措施。
附:學生活動:(一)
甲、乙兩學生上臺
甲:剛才我們知道了順治冊封了“達賴喇嘛。,
乙:還有他的兒子康熙冊封了“班禪額爾德尼”。
甲:康熙的兒子雍正設立了駐藏大臣。
乙:雍正的兒子乾隆也很了不起。
甲:書上就說到他派人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
乙:兄弟倆是天山南路回部的貴族。
甲:回部?就是那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吧。
乙:不對!是天山南路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
甲:這兄弟倆怎麼了?
乙:他們建立叛亂政權,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甲:真是太可恨了!清政府就沒有辦法了嗎?
乙:嗬!乾隆皇帝一聲令下,清朝大軍窮追猛打,維吾爾族人民也大力支持呢!
甲:后來怎么樣啦?
乙:打得大小和卓一敗涂地,落荒而逃。
甲:再后來呢?
乙:聽說大小和卓被當?shù)氐氖最I擒殺了!
甲:真是太棒了!
乙:聽說清政府還立碑紀念這次勝利呢!
甲:那清政府又怎樣對新疆進行管轄的呢?
乙:設立了伊犁將軍,還駐扎軍隊,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的管轄.
甲乙:看來組織叛亂,分裂國家,不得人心,罪該萬死啊!
(扮演者一起向同學致禮、歸位)
學生活動:(二)
甲:一提到新疆你首先想到了哪些?
乙:哈密瓜,葡萄干,羊肉串……
甲:我看你就知道吃。
乙:不,我還想到新疆的維吾爾族,他們的服飾、歌舞簡直是太棒了!
甲:我看還是考一考你吧。
乙:沒問題。
甲: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你能從歷史上找到依據(jù)嗎?
乙:這還不簡單,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那就是新疆地區(qū),還開通了“絲綢之路”哪。
甲:還有嗎?
乙: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新疆就正式歸屬中央管轄了。
甲:那唐朝呢?
乙:唐太宗和武則天在那里都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呢。
甲:那清朝又是怎樣加強的呢?
乙: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啊。
甲:大小和卓是哪個民族的首領呢?
乙:回族啊。
甲:你終于錯了,他們是維吾爾族的首領。
那你說,平叛后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乙:設置了伊犁將軍。
甲:看來你的歷史學的還真不錯!
乙:那當然!論從史出嗎!
甲乙:歷史事實證明:新疆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勢力都不會得逞!
(甲乙一起向同學致禮、歸位)。
思考: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勝利的原因是什么?從而得出:新疆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勢力都不會得逞。
針對以上內容總結:清王朝的民族政策是“恩威并施”
清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的恩還體現(xiàn)在另外一個方面,那就是:接待土爾扈特回歸祖國,過渡到下一個問題。
首先請同學們自學這一目內容,完成老師出事的提綱,然后找同學講解。
教師對渥巴錫做一介紹:渥巴錫(1743~1774)清代厄魯特蒙古諸部中土爾扈特部首領,阿玉奇汗曾孫。土爾扈特部自17世紀30年代遷至伏爾加河下游以后,不斷遭受沙皇俄國的政治壓迫與經(jīng)濟掠奪。乾隆二十六年(1761),渥巴錫繼承汗位,為擺脫沙俄壓迫,維護民族生存,三十五年冬,經(jīng)過周密準備之后發(fā)動武裝起義,率所部十六萬余眾,歷盡艱險,長途跋涉┅┅
讓生思考:土爾扈特回歸祖國歷程艱辛而又矢志不悔,這是為什么?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土爾扈特一心向國,萬里歸來,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人民的支援,乾隆帝的熱情接待,避暑山莊的盛會賜宴、刻石立碑,一方面說明我們偉大祖國的向心力,同時也描繪了一副兄弟民族其樂融融、情深意長的燦爛畫卷!
引導學生總結:在清初鞏固國家統(tǒng)一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主要有哪幾位皇帝?在鞏固國家統(tǒng)一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小組內合作、探究
由于歷代皇帝勵精圖治,人民的支持,才使清朝的疆域更廣闊。引導學生說出清朝的疆域,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解。
清初為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內外措施做小結。強調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共同締造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在長期奮斗中逐漸形成的,它奠定了今天我國版圖的基礎。
課后小結正是由于清朝前期,采取了這些措施,才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了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基本奠定了祖國的版圖,今天祖國的偉大基業(yè)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祖國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民族間和睦相處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我們衷心的祝愿各民族永遠團結,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板書《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教案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清初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和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列舉清初為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所采取的措施。認清清初民族政策剛柔并濟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回答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綜合問題的能力。學習識讀并繪制“清朝前期疆域圖”,結合課文內容,按照地理方位說出清初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管轄的措施,文圖結合,靈活處理學習材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清初以及之前歷代王朝加強對邊疆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管轄的史實,感受我們祖先開拓邊疆地區(qū)的艱難歷程,從而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團結和統(tǒng)一。
教學重點: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和大小和卓叛亂,設置駐藏大臣和伊犁將軍,多倫會盟和修建避暑山莊。
教學難點: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所涉及的區(qū)域廣,空間跨度大,初一學生相應的地理知識準備不足,學生按照地理方位說出清初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管轄的措施比較難。
教學方法:講解法、問答法、講讀法、討論法、播放視頻資料等。
板書設計:
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和大小和卓叛亂
1690年打敗噶爾丹1690年(康熙)(新疆、內、外蒙)18世紀平定回部(乾隆)(新疆)
駐藏大臣與將軍、參贊
冊封五世達賴(順治)冊封五世班禪(康熙)設駐藏大臣(雍正)“金瓶摯簽”制度的確立(乾?。?br> 三、多倫會盟與避暑山莊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從識讀課前已繪制“清朝前期疆域圖”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加深印象,從而對清朝初期的疆域和民族關系有所了解。具體引導學生指圖說明清朝疆域的四至以及主要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的位置。
一、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和大小和卓叛亂:1、先請學生分析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叛亂的必要性,然后指圖講解平定準噶爾部貴族叛亂的簡單過程。播放視頻資料康熙帝國片段。請學生講康熙親征,打敗噶爾丹的故事。之后請學生在自己繪制的地圖上標明歷史事件的名稱和時間。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先講清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廣大地區(qū)、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伊斯蘭教舊稱回教)和卓是對伊斯蘭教上層的稱呼。說明大小和卓的叛亂是回部上層的叛亂,他們分裂祖國,殘害維族人民,激起當?shù)厝嗣竦牟粷M。請學生講述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的簡單經(jīng)過:乾隆時,天山以南的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fā)動叛亂,禍及當?shù)厝嗣?。清政府招降不成,調兵平定了叛亂,而后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整個新疆地區(qū)。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清政府能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強調清政府注意政策,得到維族人民支持,終于平定了叛亂。換位思考:假如你是乾隆,在平叛后會做些什么?學生回答后指出后來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和參贊大臣管轄整個新疆地區(qū),這就加強了對西北地區(qū)的管轄。之后請學生在自己繪制的地圖上標明歷史事件的名稱和時間。
二、駐藏大臣與將軍、參贊:在講述這部分內容時,先請同學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知識說明歷史上西藏地區(qū)和中原王朝的關系。應引導學生復習唐朝與吐蕃的關系,元朝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qū)域,屬宣政院管轄。這些史實,充分說明藏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西藏地區(qū)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結合本課后的材料閱讀講解: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許多派,其中的黃教創(chuàng)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是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他們是西藏佛教地位最高的兩位領袖。請同學思考這段史料說明了什么?從而使學生能通過史料理解清政府的對藏政策。那么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qū)的管理,有哪些具體措施呢?請同學看書后總結。一是清政府確定了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從此,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jīng)過中央政府的冊封。二是清政府設置的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從而加強清政府對西藏的統(tǒng)治。講解:冊封指皇帝向臣下封爵時,將宣讀授給爵位的稱號的冊文、印璽一起給被封者。具體事件包括(1)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以“達賴喇嘛”封號和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以“班禪額爾德尼”封號,并賜以冊印。從此以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jīng)過中央政府的冊封,從而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2)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3)“金瓶摯簽”制度的確立,使清政府緊緊握住達賴和班禪繼承人的確定權。之后請學生在自己繪制的地圖上標明歷史事件的名稱和時間。
關于清政府加強對邊疆其他地區(qū)的管轄,可讓學生在“清朝前期疆域圖”上找出伊犁、烏里雅蘇臺、盛京、黑龍江、吉林等位置,并由教師做簡單介紹。
三、多倫會盟與避暑山莊:大屏幕顯示有關圖片后,說明:這些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實都與清政府的民族政策有關。提出問題請學生討論:如果你是清前期的統(tǒng)治者,在堅決鎮(zhèn)壓少數(shù)民族上層分子叛亂的同時,你還會采取哪些政策?(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后進一步提問:你能舉出歷史上統(tǒng)治者對少數(shù)民族采取籠絡政策的先例嗎?
請學生看書后明確:(1)清前期,清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采取的籠絡政策有哪些方式?(2)清朝為什么要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修建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有人說這是康熙貪圖享樂,你同意這種說法嗎?(3)綜上所述,你認為清初民族政策的特點是什么?
小結:利用“清朝疆域圖”,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按照地理方位說出清初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管轄的措施。討論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是什么?恩威并用,剛柔并濟。
之后引導學生探討怎樣理解清前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提示學生要聯(lián)系這一單元前面幾課的內容來思考和討論。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導學案
學習重點:“達賴、班禪和駐藏大臣”與“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
學習難點:識記或理解少數(shù)民族的人名、地名、封號、部落名稱等。
1、西藏地方普遍信仰___教,首領___和班禪是西藏喇嘛教兩個地位最高的領袖。
2、___帝賜予五世達賴以“___”封號。
3.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以“___”封號。
4、1727年,清朝開始設置_____________,代表中央政府同______、_________共同管理西藏事務。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歸納:列舉所學知識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在西北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居住著維吾爾等族人民,由于他們多數(shù)信仰伊斯蘭教,清代把這個地區(qū)稱為“_________”。
2.大小和卓的叛亂,對于當?shù)氐娜嗣袷菆鰹碾y,他們的做法最終失去了民心。_______皇帝下令調兵討伐,最終平定了叛亂。
3.清朝政府設置_________將軍,管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qū)。清朝軍隊駐扎新疆各地,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qū)的管轄。
1.土爾扈特是_________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遷到___________下游游牧,后來受到沙皇俄國的控制和壓迫。在首領__________的領導下,歷經(jīng)險阻終于回歸祖國。后來______皇帝給予了妥善安置。
2、土爾扈特的回歸,有什么歷史意義?
問題歸納:清朝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措施有哪些?
1.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___,西北達___,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___,東南到___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___,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材料一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谷物、醫(yī)書醫(yī)方、醫(yī)療器械,佛教經(jīng)典,對西藏的社會、生產、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
材料二元朝,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西藏等邊陲地區(qū)都處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
材料三雍正二年------設立駐藏大臣,監(jiān)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頓西藏事務,規(guī)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共同任命西藏各級地方政府的官員,噶倫以下僧俗官員,事無大小都要稟命駐藏大臣辦理。
(1)材料一表述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它有怎樣的影響?
(2)依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元朝是如何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有何影響?
(3)據(jù)材料三說明中央政府是怎樣強化駐藏大臣權利的?
(4)通過上述材料和問題,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的結論?
材料一貞觀十五年,太宗以------公主妻之,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節(jié)送公主于吐蕃,弄贊率其部兵次柏海,親迎于河源,見道宗,持子婿之禮甚恭,既而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與公主回國,謂所親曰:“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筑一城,以夸視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請入國學習《詩》《書》。又請中國識文之人典其表疏--
材料二
掣簽所用金瓶
材料三西藏自治區(qū)主席白瑪赤林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達賴不僅是一個宗教者,也是一個分裂集團政治頭目,西藏出現(xiàn)不穩(wěn)定因素的最大根源也是達賴,給西藏在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進步當中造成麻煩的也是達賴,但是聲明一點,對此我們一點也不害怕,因為西藏各族人民已經(jīng)深深感覺到只有中國共產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西藏,才能發(fā)展西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與西藏地區(qū)的關系?為了加強對西藏的管轄,當時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談談你對材料三的認識
當堂訓練
1.清設置駐藏大臣開始于()
A.1673年B.1727年C.1783年D.1771年
2.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
A.隴西B.臨洮C.巴爾喀什湖D.蔥嶺
3.清初,接見五世達賴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B.雍正帝C.順治帝D.乾隆帝
4.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qū),清朝稱為()
A.滿族B.回部C.維吾爾族D.蒙古族
5.帶領土爾扈特重返祖國的是()
A.渥巴錫B.大和卓C.小和卓D.噶爾丹
6.為了加強對西北的管轄,清政府設置了()
A.黑龍江將軍B.伊犁將軍C.吉林將軍D.烏里雅蘇臺將軍
7.“口給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這是哪一位皇帝對待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眾的政策()A.乾隆B.康熙C.雍正D.順治
8.清政府為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②設置伊犁將軍③設置駐藏大臣④賜予“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