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8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重點語句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重點語句知識點整理
重點語句
1.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這一點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燭光,“不會熄滅”、“永遠燃著”是有象征意義的。象征著老婦人對烈士的敬意,象征著紅軍戰(zhàn)士為了和平而獻出了生命;也象征著兩國軍民感情,象征著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深情厚誼——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國界,情同母子。
2.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
這句話描寫了老婦人的動作。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此時她的心理是極為復雜的,有對烈士犧牲的哀痛,也有對紅軍戰(zhàn)士的敬意。因為她飽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對侵略者懷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對這些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獻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戰(zhàn)士,她深懷敬意,所以她對紅軍戰(zhàn)士“莊嚴”地“深深一鞠躬”。
閱讀練習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問題。
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走近來了。她默默地___________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___________,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___________又一支蠟燭來。這一支和墳上的快點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樣,顯然是一對。老婦人___________身去___________那蠟燭頭,把那新的一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老地方。她站起來的時候,行動很困難,離她最近的紅軍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來。
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zhàn)斗。
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3.在第1段文字的橫線上填入適當?shù)脑~語。
4.請概括第1段文字的段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段加黑的文字運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含蓄地表達了老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為什么自始至終“紅軍戰(zhàn)士沒有說話”,“老婦人也沒有說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比绾卫斫膺@句話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重要知識點整理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重要知識點整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重要知識點整理
人物生平
蠟燭作者簡介
西蒙諾夫(Simonov,KonstantinMikhailovich;1915~1979)蘇聯(lián)作家、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曾參加反法西斯衛(wèi)國戰(zhàn)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yè)于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黨。曾任《文學報》主編、《新世界》雜志編委、《文學俄羅斯》報編委、蘇聯(lián)作協(xié)副總書記和書記處書記等職。他的詩歌《等著我吧……》和文章《蠟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其作品《蠟燭》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書。
代表作品
戰(zhàn)爭初期的抒情詩作,充滿愛國主義激情,如《等著我吧……》《打死他》《請你記住,阿廖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廣為流傳。劇本《俄羅斯人》(1942)歌頌經受了戰(zhàn)爭考驗的蘇聯(lián)人民的精神力量。中篇小說《日日夜夜》(1943~1944),描寫蘇聯(lián)紅軍在保衛(wèi)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的英勇事跡。戰(zhàn)爭后期,隨軍經過東歐各國,直至柏林,寫有特寫和短篇故事集《從黑海到巴倫支海》(4卷,1942~1945)。戰(zhàn)后到過美國。劇本《俄羅斯問題》(1946)揭露美國統(tǒng)治集團發(fā)動新戰(zhàn)爭的企圖。還發(fā)表詩集《友與敵》(1948)。《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
小練習
1、根據(jù)課文,在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膭釉~。
(1)老婦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_______出那些水。
(2)德國人還在轟擊,可是沒有一顆炮彈_______在老婦人的近旁。
(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邊,兩手_______在死者的腋窩下,把他拖走。
2、閱讀下面一段話,完成問題。
巴以沖突由來已久,爭取和平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在一次聯(lián)合國會議上,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發(fā)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講,最后一段是:“我是帶著橄欖枝來的,也是帶著一個自由戰(zhàn)士的槍來的,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滑落?!?br>
這一段話表明了阿拉法特對今后巴以關系的鮮明態(tài)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長。從這幾句話中你聽出了哪三種信息?
知識點
1、讀準字音
燒灼zhuó橋頭堡bǎo
地窖jiào匍匐púfú
腋下yè拂曉fú
瓦礫lì顫巍巍wēi
鞠躬jūgōng舀yǎo
2、解釋詞語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竭:盡。
名副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永垂不朽永遠流傳,不磨滅。
全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至“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即第7段)交代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起因。
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是1944年9月19日早晨,地點是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岸附近的一塊方場。起因是五個紅軍戰(zhàn)士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結果其中一個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方場上了。連長準備第二天再去進攻時,再埋葬這位戰(zhàn)士。
在第一部分的敘述中,有環(huán)境描寫如第2段中“只有一棵樹還沒倒下,好像有一雙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單留下一人高的下半截”,從這句描寫中可以看出戰(zhàn)爭的殘酷,側面反映了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第5段和第7段又交代了德國人的炮火“整整一天”“一直轟到太陽落山”,再次交代了戰(zhàn)場上環(huán)境的危險,這也是為下文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從“方場的一邊”,即第8段至“回到地窖里去了”,即第31段)寫老婦人埋葬紅軍戰(zhàn)士。
這一部分敘述的地點發(fā)生了轉變,以老婦人的住處為中心進行交代。
首先文章交代了老婦人居住的房屋——“一堆瓦礫”“磚瓦半掩著的一個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老婦人就住在這地窖里。是戰(zhàn)爭使她無容身之地,可以想像得出老婦人對戰(zhàn)爭是無比的憎恨。
接著以老婦人所看到的情景來交代19日早晨發(fā)生的事情。當她發(fā)現(xiàn)有一位紅軍戰(zhàn)士已經犧牲在方場時,她決定去埋葬這位紅軍烈士。從她“爬出地窖”到后文的為烈士埋葬,這是全文的重點內容,具體而且感人。老人不忍看到紅軍戰(zhàn)士暴尸戰(zhàn)場,她要讓紅軍烈士安息在南斯拉夫國土上。于是她置生死于度外,冒著炮火安葬紅軍烈士,不顧體衰,不顧艱難,用雙手舀干彈坑里的積水,把烈士遺體拖進彈坑,并捧土堆成墳堆。最后老婦人為了悼念烈士,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墳上。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老婦人對一個蘇聯(lián)青年情同母子,他們之間已經沒有國界,這是反法西斯的軍民用血肉凝結的情誼。
第三部分(從“拂曉前”即第32段至結尾)第二天當紅軍們準備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時發(fā)現(xiàn)了那個墳堆,而且老婦人再次送來蠟燭。
這一部分的開頭照應了第一部分連長的決定——攻下橋再埋葬契柯拉耶夫??墒撬麄冋也坏侥俏涣沂康氖恚髞硎勘鴤儼l(fā)現(xiàn)了那個墳堆,還有燃著的蠟燭,他們知道烈士是被葬在這里了,然而這些戰(zhàn)士怎么也想不到是一位老婦人為這位烈士安葬的。老婦人又送了另一支蠟燭,并且為它點燃,臨走時“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雖然沒有說一句話,可此時無聲勝有聲。老婦人明白這些異國戰(zhàn)士是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戰(zhàn)斗在此,犧牲在此的,她心中懷著對他們的崇敬與仰慕之情。由此,我們更加憎恨法西斯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心中也加深了對“和平”二字的理解。
八年級英語上冊《Howdoyougettoschool》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英語上冊《Howdoyougettoschool》知識點整理
1.takethesubway=goto…bysubway搭地鐵
2.takethetrain=goto…bytrain坐火車
3.takeabus=goto…bybus=goto…onabus乘坐公共汽車
4.takeataxi=goto…bytaxi坐出租車
5.rideabike=goto…bybike騎自行車
6.walk=goto…onfoot步行
7.takeacar=goto…inacar=goto…bycar坐汽車
8.gettoschool到達學校
9.10kilometersfromschool離學校10公里(遠)
10.fromhishometoschool從他家到學校
11.howfar(用于提問距離)多遠
12.haveaquickbreakfast快速地吃早餐
13.leaveforschool出發(fā)去學校
14.theearlybus早班車
15.takesb.toschool帶某人去學校
16.busride搭公車的路程
17.busstop公車亭
18.busstation公車站
19.trainstation火車站
20.subwaystation地鐵站
21.thinkof認為
22.aroundtheworld=allovertheworld遍及全世界
23.inNorthAmerica在北美洲
24.ontheschoolbus乘/坐校車
25.inotherpartsoftheworld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26.theother(兩者中的)另一個
27.others=other(students)其他的(學生)
28.thingsaredifferent情況不同
29.bedifferentfrom與…不同
bethesameas與…一樣
30.makeadifference產生差異
31.dependon取決于/依賴/依靠
32.gotoschoolbyboat=takeaboattoschool坐船去上學
33.mustbe肯定/一定是
34.themostpopularways最流行的方式
meansoftransportation交通方式
35.asmallnumberof小部分的
36.alarge/greatnumberof大多數(shù)的
37.illinthehospital生病住院
38.worryaboutsb./sth.擔心某人/某事
1.Ittakes/took(sb.)sometimetodosth.做某事花了某人…時間/某人花了…時間做某事(重要考點)
Ittakesme20minutestofinishallmyhomework.我花了20分鐘的時間完成了所有的作業(yè)。
Ittookhim2yearstofinishmakingthemovie.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制作了這部電影。
此句子結構可等同于:
sb.spend/spentsometimeonsth.某人花了…時間在某事上
sb.spend/spentsometime(in)doingsth.某人花了…做某事(重要考點?。?/p>
Ittakesme20minutestofinishallmyhomework.
=Ispend20minutesonallmyhomework.
=Ispend20minutes(in)doingallmyhomework.
Ittookhim2yearstofinishmakingthemovie.
=Ispent2yearsonthemovie.
=Hespent2years(in)makingthemovie.(此處的doing是常見的重要考點)
1.Howdoyougettoschool?
-Iridemybiketoschool.
2.Howlongdoesittake?
-Ittakesabout25minutestowalkand10minutesbybus.
3.Howlongdoesittakeyoutorideyourbiketoschool?
-Ittakesme35minutestoridemybiketoschool.
4.Howfarisit(fromhishometoschool)?=Howfardoyoulivefromschool?
-Itisthreemiles(fromhishometoschool)。
5.Whatdothinkofthetransportationinyourtown?
=Howdoyoulikethetransportationinyourtown?
Whatdoyouthinkof…?你對…的看法怎樣?
=Howdoyoulike…?你認為…怎樣?
6.Thatmustbealotmorefunthantakingabus!那肯定比坐公車更有趣的多!
7.Asmallnumberofstudentstakeasubway.
8.Dontworry.別擔心
1.Itdependsonwhereyouare.取決于你在哪里。這是一個賓語從句。在賓語從句中要用陳述句語序。
Iknow.
HecomesfromSpain.
→IknowhecomesfromSpain.(粗體部分是陳述語序)
Iwanttoknow.
Wheredoeshecomefrom?
→Iwanttoknowwherehecomesfrom.(粗體部分是陳述語序)
2.Inplaces(wherethereareriversandlakes),studentsusuallygotoschoolbyboat.
(在有河流和湖泊的)地方,學生通常都坐船去上學。
這是一個定語從句。wherethereareriversandlakes是定語,修飾前面的名詞place.
Thegirl(whospeaksFrench)ismyclassmate. 那個(說法語的)女孩是我的同班同學。
若定語從句修飾的名詞(先行詞)是人物,則用關系代詞who連接。
Hewantstoliveinaplace(wherethereareflowersandgrass)。他想住在有花有草的地方。
若定語從句修飾的名詞(先行詞)是地點,則用關系副詞where連接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整理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整理”,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知識點整理
第四單元科學精神第16課大自然的語言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孕yùn育萌méng發(fā)銷聲匿nì跡連翹qiáo
點撥:注意多音字“翹”字的讀音。
2.解釋下列詞語。
(1)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2)孕育:懷胎生育,用來比喻醞釀著新事物。
(3)銷聲匿跡:原意是不公開講話,不公開露面,本課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4)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環(huán)。
3.用恰當詞語填空。
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jù)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大自然的語言》的作者是我國氣象學、地理學家(稱謂)竺可楨(人名)。
2.說明文按說明對象的不同分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兩種,本文屬于事理說明文。
3.說明文的結構特征有總—分、分—總、總—分—總等三種。
4.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第17課奇妙的克隆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胚pēi胎蟾蜍chánchú兩棲qī類
分泌mì瀕bīn臨繁衍yǎn
2.用恰當?shù)脑~語填空。
(1))關于克隆的設想,我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孫悟空經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猴毛變猴就是克隆猴。
(2)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這就是無性繁殖。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談家楨。
第18課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臀tún骨骼gé銥yī潮汐xī
塵埃āi硅guī追溯sù
點撥:“臀”不要誤讀成dian
2.解釋下列詞語。
(1)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fā)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
(2)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
(3)致密:細致精密。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阿西莫夫是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稱謂)。
第19課生物入侵者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歸咎jiù藩fān籬扼è制
2.解釋下列詞語。
(1)束手無策:比喻沒有任何辦法對付。
(2)無動于衷:心里一點也不受感動。
(3)歸咎:歸罪。(4)藩籬:籬笆。比喻門戶或屏障。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一些產自他鄉(xiāng)的寵物,如蛇、蜥蜴、山貓等,往往會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遺棄而逃出藩籬,嘯聚山林,為害一方。
(2)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專家們把這種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區(qū)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生物入侵者》的作者是梅濤。
第20課你一定會聽見的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宇注音。
噴嚏tì嚼jiáo餅干嘈cáo雜面頰jiá
點撥:注意多音字“嚼”的讀音。
2.解釋下列詞語,
(1)潛意識:下意識。心理學上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到的心理活動。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
(2)過濾:這里是選擇的意思。
(3)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你當然知道,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fā)出的聲響,而每一種聲響,每一種聲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你一定會聽見的》的作者是桂文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