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1八年級語文上冊《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知識點總結語文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知識點總結語文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八年級語文上冊《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知識點總結語文版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藻zo:泛指生長在水中的綠色植物,也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
褐h:像栗子米那樣的顏色。
鷓zh鴣g:鳥,背部和腹部黑白兩色相雜,頭頂棕色,腳黃色,吃昆蟲、蚯蚓、植物的種子等。
莼chn菜: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關重大或者形勢極端危急。
危言聳聽:故意說嚇人的話,使人聽了吃驚。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二、相關背景:
“重返海洋”人類能做些什么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類繁衍于陸地。今天,面對陸地資源短缺的壓力,人類又把目光轉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紀是海洋世紀”的說法。人類重返海洋、開發(fā)海洋,主要是從五個方面進行的。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fā)
首先是發(fā)展海洋牧場。由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海洋漁業(yè)當中,使捕魚率大大提高,但也導致天然漁業(yè)資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國家都非常注意開發(fā)海洋牧場,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種,在人為的舒適環(huán)境中經過中間培養(yǎng),然后放到海洋中養(yǎng)殖,攝取海水中的天然餌料生物來生長發(fā)育,最后科學合理地進行捕撈。從而使海洋漁業(yè)由傳統(tǒng)的捕撈垂釣型向養(yǎng)殖放牧型的現(xiàn)代化海洋牧場方向發(fā)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術為改善海產品的質量開辟了新途徑。例如用重組DNA技術生產的生長激素使魚的體重比對照的魚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蠣、蛤、扇貝、貽貝和鮑魚的產量則提高了25%。第三,海藻將成為未來“海洋食品農業(yè)”的重點之一。一公頃水面養(yǎng)殖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噸蛋白質,相當于40公頃耕地年產大豆的含量。海洋正發(fā)展為人類的“第二糧倉”。第四,向海洋要藥。科學家們通過對多種海洋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進行研究,分離出數千種活性化合物,它們具有特異的化學結構,是陸生生物無法比擬的。其中許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顯示了特殊的功效。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藥、特藥已成為全球競相開發(fā)的熱點。
海洋礦物資源開發(fā)
世界海洋礦產開發(fā)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海洋油氣的開采,其產值占海洋開發(fā)總產值的70%以上。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從海洋開采石油,年產量占世界石油產量的30%左右;海上天然氣產量已占天然氣總產量的20%以上。海洋油氣開發(fā)表現(xiàn)出高速、高效的明顯特點。當前僅次于油氣的海洋礦產資源是濱海沙礦。已開發(fā)利用的濱海沙礦主要有金剛石、金、鉑、錫等金屬、非金屬、稀有和稀土礦物等數十種。海洋礦產資源中還有一潛在的寶庫———大洋多金屬結核,總儲量達3萬多億噸,其中一些錳、鎳、銅和鈷等主要有用金屬的含量是地殼中平均含量的300多倍,有可能成為21世紀這些金屬的主要來源。目前各國正在集中力量研制深海潛水器、水下居住艙以及海底采礦裝置。預計從2010年開始,海底多金屬結核的商業(yè)性開采將逐漸規(guī)模性展開。對洋底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的開發(fā)利用也提上了日程。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
據專家估計,世界海洋能的蘊藏總量高達750億千瓦,包括潮汐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流能和波能。由于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永恒性、無污染、分布廣、數量大等優(yōu)越性,許多國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研究與開發(fā)。從目前水平看,海洋能之中潮汐能開發(fā)技術最成熟,已接近實用化并具有一定的商業(yè)競爭能力。不少國家已建成一定規(guī)模的潮汐能電站,如法國朗斯潮汐電站、俄羅斯基斯洛潮汐電站、我國的江夏潮汐電站等。波能技術也取得很大進展,日、美、英、加等國進行過國際合作波能發(fā)電實驗,挪威曾建造500千瓦和350千瓦的波能電站,我國也已在導航燈標上推廣使用小型波力發(fā)電裝置。海洋溫差發(fā)電、海流能和鹽差能的研究與開發(fā)尚待進一步加強。
海水資源綜合利用
目前已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海水淡化技術開發(fā)研究,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國、日本等都把淡化海水作為解決淡水不足的主要辦法,特別是科威特的淡水幾乎全由海水淡化供應。海水淡化除過去主要采用的蒸餾法以外,利用滲透膜和分離膜淡化以及太陽能蒸餾法亦顯出美好的前景。
海水還是含有多種可開發(fā)利用的元素的液體礦床。其中溶解著近80種元素,陸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僅幾乎都存在,而且有17種元素是陸地上所稀少的。現(xiàn)代技術已能對海水中溶解的鹵素以及鎂、鉀等資源提煉制備。預計在21世紀中對海水中大部分資源特別是海水提鈾、鋰、氚的研究將取得新的突破,從而為新能源開發(fā)提供燃料。
海洋空間資源開發(fā)利用
首先,傳統(tǒng)的海洋運輸業(yè)在現(xiàn)代科技條件下有了新的發(fā)展。在世界上各種方式的運輸中,海上運輸起著主導作用,海洋為此提供了無數條不用維修的“天然鐵路”。不僅洲際間往來大多依賴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運輸上也功不可沒。海上運輸成本低、運量大,如今超級油輪的容量可達50萬噸以上,當這種油輪以15海里/小時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時,相當于1萬節(jié)滿載的火車皮同時在軌道上奔馳。
其次是開發(fā)海上的生產、生活空間。諸如海上人工島、海上工廠、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場、海上機場、海上油庫、海上公園等??茖W家預測,至遲到21世紀末,人類將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第三是海洋中和海底空間的開發(fā)利用。如在海底鋪設電纜、建設海中隧道、海底隧道、水下航行、海底輸油管道以及海洋合理傾廢場等。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發(fā)展上述海洋開發(fā)技術的同時,必須注意發(fā)展海洋環(huán)境和海洋災害監(jiān)測技術,搞好海洋資源管理和海洋環(huán)境保護,使海洋開發(fā)利用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www.lvshijia.net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大海結于我們人類而言,蘊含著無心的寶藏。本文作者選取了一個關注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視角,平實而深刻地向人們說明了大海將是人類未來的糧倉。文章篇幅不長,但是事理說明很透徹。在閱讀中注意把握作者采用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
二、文章脈絡
全文共7自然段,按總——分——總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第二部分(3~6),闡釋海洋可能成為未來糧倉的原因。
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3),總說海洋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糧倉的原因。
第二層(4~6),分說:藻類能為人類提供充足的蛋白質(4);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5);海洋魚蝦還有捕撈潛力挖掘(6)。
第三部分(7),總結全文,強調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
三、寫作方法
⑴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⑵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⑶說明和議論結合闡明事理。
四、重難點導析
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文章在第一部分和最后一段都采用了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第一部分議論的作用是引起讀者的重視,為下一步具體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作鋪墊。最后一段議論的作用是照應文章開頭,總結了文章的說明部分,有利于讀者進一步認同海洋開發(fā)利用的價值,增強“海洋意識”。
【練習題】
一、基礎知識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妥善() 海藻() 石莼() 公頃()詳情點擊初二語文《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同步演練~
相關閱讀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學設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學設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總分的說明結構。
2.進一步學習理解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理解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一.引入新課
討論:什么是糧食?
二.初讀課文
讀了文章,你知道糧食的含義是什么?
討論,明確;
傳統(tǒng)意義上的糧食:大米、小麥和玉米等
糧食的含義
廣義的糧食:能滿足人類營養(yǎng)需要的食物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環(huán)節(jié)一。這是一篇說明文,說明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討論,明確: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提示,點撥:這就是文章的標題。由此可見,說明文可以什么為標題?討論,明確:可以說明的內容或對象為標題)
提問:跟標題意思相同或意義相近的句子,文中還有哪一句?
討論,明確: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繼續(xù)討論:作者為什么會寫這篇說明文來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討論,明確:“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薄百Y源短缺的表現(xiàn)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師小結:作者從現(xiàn)實問題入手,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而寫。
2.環(huán)節(jié)二。探討: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討論,明確:(1)海藻(2)浮游生物(3)魚蝦
(4)深海遠洋中還有許多尚未充分開發(fā)利用的海洋生物,潛力巨大
3.環(huán)節(jié)三。文章的說明結構是哪一種?
討論,明確:先總說,后分說,最后總結。
四.精讀課文。
1.環(huán)節(jié)一。探討:文章3、4、6段分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
(1)第三段
說明方法:作比較、列數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說明海藻數量龐大,蛋白質含量豐富
(2)第四段
A.“人們比較熟悉的…………滸苔等”(練習二第1小題)
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
作用:確鑿、條理充分在說明海藻種類繁多。
B.“它們在人工在精心養(yǎng)殖下…………同類營養(yǎng)物?!保ň毩暥?小題)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作用:確鑿、突出、有力的說明在人工精心養(yǎng)殖下,海藻的產量不斷翻新,增長潛力巨大。
(3)第六段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
作用:確鑿、突出、有力的說明”我們還可以開辟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產量很高。
師小結。
2.環(huán)節(jié)二。
說明文是客觀、科學地對事物進行說明、介紹,所以說明文語言要準確。細讀課文,看一看哪些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討論,明確:(結合練習三):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
“最”: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
“之一”:準確說明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不止一種。
(提示解題方法:這個詞去掉與否意義上有什么異同,兩相比較體會作用)
(2)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事物。
“更”:突出熟悉的程度。
(3)盡管還有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
“近”:表明近海魚蝦的捕撈快到極限,但不是極限,說明準確,客觀。
五.課堂小結
1.說明的主要內容
2.說明的結構
3.說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說明語言的準確
六.布置作業(yè)
1.把成語補充完整再寫出其意思:言聽:
2.完成練習二和練習三
3.寫一篇說明事理的短文
附板書
海藻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蛋白
質含量豐富
強調大海是
浮游生物也豐富人類未來的
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糧倉為人類未來的糧倉遠洋深海的魚蝦年產量很高(總結全文)
(總)深海遠洋未被充分開發(fā)利用的海
洋生物,潛力巨大
(分)
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
八年級語文上冊《生命之舟》知識點語文版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語文上冊《生命之舟》知識點語文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八年級語文上冊《生命之舟》知識點語文版
一、字音及詞義
簰pi:同“排”。
梭su:織布時牽引緯線的工具。
肆虐n:任意侵擾或殘害。
迂回:回旋,環(huán)繞。
率先:帶頭,首先。
二、相關背景
1、關于電視新聞解說詞
本文是一則電視新聞解說詞。電視新聞是利用電視傳播工具傳播新近發(fā)生、發(fā)現(xiàn)和變動的事實,以供觀眾視聽的報道。
2、關于作者及課文
梁家新,湖北電視臺副臺長,這篇新聞獲第九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3、關于98抗洪
受強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1998年度暴雨洪澇出現(xiàn)范圍之廣、洪水持續(xù)時間之長,在歷史上是罕見的。長江發(fā)生了繼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江和沿湖地區(qū)洪澇災害嚴重;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持續(xù)時間之長、洪峰水位之高、流量之大均超歷史記錄。98年洪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元。
三、課后練習
1根據注音寫詞
魚pái()沖fēnɡ()舟kùi()口
sì()nuè()zhànɡ()ài()fènɡ()命
2這是一則電視新聞,電視新聞是以①()和②()為主要傳播手段,其中,①包括()、字幕、圖表等,②()包括解說、()和現(xiàn)場效果。
3概括本文的新聞結構:
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
4仔細閱讀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①二號沖鋒舟,駛向潰口方向。沖鋒舟一路繞過房頂、電線等障礙,穿梭于樹叢之中,搜索被困群眾。
②一次失敗了,兩次、三次都失敗了。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爭。沖鋒舟一步一步向小樹靠攏,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5文章的標題是:“生命之舟”,這里運用了的修辭手法,說說為什么要用這種修辭手法?
來源精品學習網
八年級語文上冊《別了不列顛尼亞》知識點語文版
八年級語文上冊《別了不列顛尼亞》知識點語文版
一、文學常識
⒈《別了,“不列顛尼亞》是一篇新聞特寫,作者周婷、楊興是著名記者。本文選自《通訊名作100篇1949—1999》。
⒉特寫及其特點:特寫也叫新聞速寫、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xiàn)場,采寫制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xiàn)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體。它側重于“再現(xiàn)”,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發(fā)生的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場面。
二、字詞拼音
凝(nínɡ)重掩(yǎn)映矚(zhǔ)目易幟(zhì)冉冉(rǎn)喪權辱(rǔ)國
三、文章思想內容
這篇特寫,集中地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對英國一個半世紀的殖民地統(tǒng)治結束后的無比欣喜之情。
四、課后練習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有錯別字的一項()
A.英國的告別儀式是30日下午在港島半山的港督府拉開序幕的。
B.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稈。
C.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告終。
D.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解析:B項中“旗稈”的“稈”應該為“桿”。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在惡劣的經濟形勢沖擊下,公司終于宣告破產。
B.這次考試很難,但他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好成績。
C.他沉默地走進來,一臉的凝重已經說明了一切。
D.我們之間的友誼建立在彼此信賴的基礎上。
解析:本題考查對常見詞語的使用。做此類型題要先弄清每個詞語的準確意思。宣告:宣布。矚目:注目。凝重:端莊;莊重。信賴:信任并依靠。B句中“矚目”常指大的成就,所以用在這里不恰當。
答案:B
3.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矜持(jīn)噙住(qín)簽訂(qiān)
B.肆虐(nuè)迂回(yū)矚目(zhū)
C.率先(shuài)潰口(kuì)夢寐(mèi)
D.邀請(yāo)浩瀚(hàn)遨游(áo)
解析:B項“虐”應讀“nüè”,“矚”應讀“zhǔ”。
答案:B
來源精品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