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4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創(chuàng)新教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是時候?qū)ψ约航贪刚n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創(chuàng)新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shè)計
四【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掌握重點字、詞、句,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⑵能初步歸納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平等對話平臺和反復多樣朗讀的學習方式,引導品味賞析詩的語言、技巧,把握情感,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學習、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做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中學生。
五【學習重點】
⑴掌握重點字、詞、句,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⑵學習、體會作者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
六【學習難點】
通過鑒賞詩歌,學習、體會作者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
七【教、學法】誦自主——探究——合作;誦讀法、探討法、質(zhì)疑法
八【課前預(yù)習】
1、多方查閱、搜集作者的相關(guān)資料、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及所學的詩歌作品,其他“古仁人”憂國憂民的名句。
2、反復誦讀課文,畫出讀不準的字、詞、句,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
3、因課文簡短,建議學生課前背記全文。
4、獨立自主完成《導學案》自學部分
5、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導學案》交流部分。
九【課堂學習】
(一)導入: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主題
1、【學習小組分工說明】
(“一較高下”的規(guī)則:按平常5個學習小組,分一、二、三、四和評委組,競賽得分。1—4組各負責一節(jié)詩的誦讀、翻譯、賞析;第5組評委組,負責打分計分,小結(jié)板書;設(shè)計“搶答題”和“必答題”,意在激起學生積極、踴躍參與)
【板書1:一、二、三、四和評委組(得分)】
2、【猜一猜】對聯(lián)中“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生瀾”指的是誰?
【幻燈片1】(▲【搶答題】加2分)
明確:杜甫(由“詩圣”猜出,遷移到:李白——詩仙)
3、【憶一憶】初一時,學過作者哪些詩?背背看>幻燈片2】(▲【搶答題】每首加5分)
明確:(《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校
3、【作者知識大填空】【賽一賽】自學質(zhì)疑、檢測:通過你自己學過的或查閱、收集到的關(guān)于作者杜甫的資料,完成填空。【幻燈片3】(▲【搶答題】每空加1分)
杜甫,字子美,別號(自稱),唐代偉大的詩人,情懷________,詩風________,后人尊他為“________”他的詩歌立足于現(xiàn)實,是時代的一面鏡子,被人們稱為“”。他和并稱“大李杜”。(而“小李杜”是,)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他的詩歌以組詩《三吏》(“_____”“_____”“_____”)和《三別》(“_____”“_____”“_____”)為代表。
明確:少陵野老、少陵布衣;現(xiàn)實;憂國憂民;沉郁頓挫;詩圣;詩史;李白;杜牧,李商隱;世界文化名人;《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二)【亮目標】【幻燈片6】
1、知識與能力:
⑴掌握重點字、詞、句,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重點)
⑵能初步歸納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重點)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平等對話平臺和反復多樣朗讀的學習方式,引導品味賞析詩的語言、技巧,把握情感,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學習、體會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做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中學生。(重、難點)
(三)【時代背景】【比一比】根據(jù)搜集的資料,簡述杜甫生活的社會背景和寫作背景。
【幻燈片5】(▲【搶答題】加6分,每一點2分)
明確:①一方面,政局突變,宦官昏庸無能,對詩人杜甫當然不會尊重。民族大災(zāi)難“安史之亂”使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死亡!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杜甫棄官帶家顛沛流離,歷盡險阻,飽經(jīng)苦難和流離的生活,在親友的幫助下,暫有棲身之所。
②另一方面,好景不長,成都平原風雨成災(zāi)。一場大風把棲身之所摧毀,他的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挨的不眠之夜。詩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風雨成災(zāi),真是“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萬千!
③但他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卻始終不改。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最能體現(xiàn)杜甫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不朽的詩篇。
(四)【【知識鏈接】【古典詩歌鑒賞的方法技巧“四步驟”,事半功倍】【幻燈片7】
①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讀,讀標題,讀全詩,讀注釋;注意正音、停頓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情感……】
②悟【悟詩歌意象,悟詩句中的關(guān)鍵詞(詩眼或詞眼),悟形象、表達技巧、語言及其效果……】
③聯(lián)【聯(lián)系作者寫作的當時背景(包括社會、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生活
經(jīng)歷及其思想狀況)因素,才能具體、全面、客觀、公正地鑒賞詩歌?!?/p>
④結(jié)【舉一反三,歸類整理,學以致用,鑒賞此類詩歌的方法也可用來鑒賞其它類詩歌】
(五)【讀】自主:
1、讀標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幻燈片8】▲【搶答題】加6分,每一點2分)
【比一比】按要求填空
①為……所……
②歌:歌行,古代的一種體裁。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
③題目意思
明確:①被②詩歌③茅屋被秋風吹破
2、【幻燈片9】讀全詩,讀注釋
朗讀指導:讀音準確,讀流暢,注意節(jié)奏、聲調(diào)、語速、語氣、情感,讀出杜詩沉郁頓挫的特點。
本詩節(jié)拍:⑴以七言為主,一般分四三言;例句:八月秋高/風怒號
⑵特殊:①分四二三言;例句: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②分二四三言;例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3、試自由、大聲地把課文讀一遍齊讀(點評,注意節(jié)拍、語氣(抑揚頓挫)):
4、聽錄音(對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及要注意的地方)
5、正音:【幻燈片10】(▲【搶答題】每空1分)
怒號()掛罥()長林梢()庇護()
突兀()布衾()三重茅()沉塘坳()
飄轉(zhuǎn)()俄頃()喪亂()廣廈()
見此屋()
明確:háojuànchángbìwùqīnchóngào
Zhuǎnqǐngsāngshàxiàn
6、再次齊讀。注意領(lǐng)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痛惜、痛心、痛苦和憂國憂民)。
7、個別讀。連續(xù)齊讀二遍并點評之后,再讓一個同學單獨朗讀教師應(yīng)肯定其能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優(yōu)點。(▲【搶答題】每讀一個加5分)
8、師范讀。(要注意讀得聲情并茂、抑揚頓挫,使課堂氣氛達到一個小高潮。)
9釋義:借助注釋,理解詞義,試譯句子▲▲【幻燈片12】(▲【搶答題】每空1分)
●通假字: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通“”
精選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質(zhì)教案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設(shè)計
學習目標
1.吟誦詩歌,反復誦讀,體會古體詩在句式、用韻等方面的特點;
2.譯讀詩歌,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3.賞讀詩歌,代詩人抒情,對詩人說話,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吟誦詩歌,反復誦讀,體會古體詩在句式、用韻等方面的特點;
2.賞讀詩歌,代詩人抒情,對詩人說話,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難點:賞讀詩歌,代詩人抒情,對詩人說話,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4課的第一首詩,同學們齊讀課題。
屏幕展示:歌,能唱的詩。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后成為古詩的一種體裁,稱為“歌行體”。這種古詩,講究押韻,朗朗上口,體現(xiàn)“歌”的特點;用長短句,頓挫相諧,有“行”的動感。
你覺得應(yīng)以什么樣的情感讀題?(預(yù)設(shè):嘆息、悲哀、低沉……)我們先來了解“茅屋”的由來。
屏幕展示:公元755年12月至公元763年2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唐朝由盛轉(zhuǎn)衰。公元759年,關(guān)中地區(qū)鬧饑荒,民不聊生,杜甫棄官來到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上了暫時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樂和自足,于是常尋花漫步、以詩酒自娛。
學生齊讀課題(帶著疼惜、惋惜之情讀“茅屋”,帶有無奈、絕望之情讀“為秋風所破”)
這么一個讓人安定愉悅的地方被秋風所破,是多么痛苦、絕望!但是這首詩,又不是絕望之作。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
屏幕展示:
學習目標:吟誦詩歌
譯讀詩歌
賞讀詩歌
二、吟誦詩歌
1.我們一起把課文齊讀一遍,感受一下詩人的復雜心情。(學生齊讀,糾正字音)
2.下面我們對朗讀進行一些細節(jié)的揣摩。
屏幕展示:(1)讀好句子的內(nèi)部停頓;(2)讀好抒情句的語氣語調(diào)。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首詩的每句是幾言?并畫出長句和抒情句。
聽范讀音頻,畫出句子節(jié)奏,感受抒情句的語氣。
屏幕展示: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屏幕展示:(抒情句)歸來倚仗自嘆息。長夜沾濕何由徹!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請學生試讀長句的停頓,女生齊讀第1、3段,男生齊讀第2、4段。
請學生試讀抒情句(預(yù)設(shè):沉重地,祈盼地,慷慨地語氣;或降調(diào),或升調(diào)來讀)
我們把這首詩連起來朗讀一遍。(學生齊讀)
三、譯讀詩歌
下面我們進行本課的第二項活動:譯讀課文。請小組四人一人一段翻譯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然后班級交流展示)
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點撥,提示學生用翻譯的兩個方法:一是補充法;一是組詞法。
四、賞讀詩歌
我們就這樣結(jié)合注釋,理解了課文的大意。同學們做得非常好。
(一)下面我們賞讀課文,與詩人同行。請默讀課文,用四字短語概括內(nèi)容,比如第一段:秋風卷茅。同學們自讀完成2、3、4段的內(nèi)容概括。
(二)代詩人抒情
1.怎樣代詩人抒情呢?請同學們讀一遍示例。
屏幕展示:第一段示例:秋風呼嘯,它無情地卷走了我屋頂?shù)拿┎?,想起建蓋茅屋時的艱辛,怎能不讓我心急如焚?
這就是代詩人抒情。設(shè)身處地,描繪“我”的見聞和感受,請同學們在2、3、4段中任選一段,代詩人抒情。(學生自由讀)
2.同學們有沒有關(guān)注到前三段的抒情和第四段抒情的區(qū)別?(板書:間接抒情直抒胸臆寫景寫事寫細節(jié))
(三)對詩人說話
用這樣的開頭對詩人說幾句話:“詩人啊,你……”(學生發(fā)言)
詩人在自己的茅屋被風吹破,秋雨打濕了被子的時候仍心系天下寒士,這種身在茅屋而心憂天下的情懷值得敬佩!(板書:心憂天下)
如果一個人只抒寫自己生活的貧苦,這是“小我”,但如果自己生活貧苦卻不以為意,關(guān)懷著天下寒士,這就是“大我”。這也是杜甫被稱為“詩圣”的原因。(板書:詩圣)
所以我們說:
屏幕展示:一個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因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獎e林斯基
(學生齊讀)
教師小結(jié):杜甫關(guān)注民生,擁有一種悲憫天下的情懷(板書:悲憫天下),他是一個大寫的人。讀到這首詩,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想起了他悲壯的渴盼……希望我們同學能夠多一份對民生的關(guān)注,多一點慈悲的胸懷,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溫暖與和諧。
八年級下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案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案人教版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
2、把握詩文大意,了解詩歌內(nèi)容,感知人物形象,體會詩人的情感。
3、聯(lián)系詩人身世處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
2、品味詩歌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揣摩詩歌語言,體會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2、培養(yǎng)關(guān)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2、理解本詩所體現(xiàn)的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學科網(wǎng)()--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guān)資訊!難點:
重點詞句的賞析理解。
教法學法:
誦讀法、討論探究學科網(wǎng)()--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guān)資訊!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聽一首悲苦的曲子,觸摸一顆悲苦的心靈,走進一段悲苦的人生。彈指一揮間,往事越千年,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杜甫的腳步走進“茅屋”,用心聆聽詩人的心聲。
二、題解:“歌行體”
歌行,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后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比如《琵琶行》、《長恨歌》等。
因“茅屋為(被)秋風所破”而“歌”,是一首敘事抒情詩。
三、簡介作者及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號學科網(wǎng)()--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guān)資訊!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學科網(wǎng)()--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guān)資訊!檢郎,而又被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詩圣”之稱。
詩人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恰恰是自己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的產(chǎn)物。杜甫43歲的時候,爆學科網(wǎng)()--教育資源門戶,提供試卷、教案、課件、論文、素材及各類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guān)資訊!發(fā)了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zāi)難。生靈涂炭、民不聊生,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我們學過的《春望》、《石壕吏》。著名的“三吏”、“三別”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
公元761年春天,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暫時結(jié)束了輾轉(zhuǎn)飄零的流浪生活,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對似的,到了八月,一陣秋風掀去了屋頂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不朽之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四、整體感知
名家朗讀:(1)、老師范讀。(2)、學生自由朗讀。(讀出節(jié)奏感,體會作者的情感。(使課堂氣氛達到一個小高潮。)齊讀之后,再讓幾個同學單獨朗讀。(想讀到哪就讀到哪)學生讀完,教師應(yīng)肯定其能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優(yōu)點。
四、疏通文意
1、自主學習,大聲朗讀注釋,掌握重點詞義。
2、討論:詩歌給我們描繪了那幾幅畫面?作者的心情如何?(板書)
狂風破屋茅草亂飛痛苦
群童抱茅倚杖嘆息無奈
屋漏衾裂徹夜難眠憂思
3、講故事,疏文意。交代清楚記敘的六要素。
詩的前三節(jié)寫出了詩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讓我們再齊讀前三節(jié),體會詩人的感情。(生齊讀)
6.面對這重重的不幸——秋風破屋,茅草被盜,大雨連綿,屋漏床濕,長夜難徹——如果面對這凄風苦雨、漫漫長夜的就是你,你此時會有什么樣的感慨?
7.而詩人的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呢?他僅僅是哀嘆自己的不幸、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嗎?
設(shè)計問題①:面對這重重的不幸,詩人在漫漫長夜,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很自然引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討論明確:“祈求廣廈”(板書)(直抒胸臆)
詩人的心情無疑十分沉重悲苦,“長夜”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苦難結(jié)束的迫切心情。詩人由己及人,由個人的悲慘遭遇想到天下的窮苦之人,從而產(chǎn)生甘愿為天下窮苦人犧牲自己的愿望。
設(shè)計問題②:由此可見杜甫是怎樣的一個人?
(詩人的大聲疾呼,正是他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流露和舍己為人的人道主義寬廣胸襟的展示。這是何等恢弘的氣度,何等博大的襟懷,何等崇高的理想境界!杜甫的這首詩之所以光焰萬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關(guān)心民生,憂國憂民)
五、小結(jié)
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杜甫在這首詩里不是單純地寫自身之苦,而是通過個人的不幸來反映時代的不幸。在這狂風暴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從“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先憂后樂”的范仲淹,從“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中國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一直秉承了這樣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以天下人為己任,執(zhí)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這種思想,這種傳統(tǒng),使我們看到人性的閃光,看到了民族的未來!
板書設(shè)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狂風屋破,茅草亂飛心情苦痛
群童抱茅,倚杖嘆息無可奈何
屋漏衾裂,徹夜難眠憂思不絕
愿現(xiàn)廣廈,大庇寒士直抒胸臆
(博大胸襟崇高理想)關(guān)心民生憂國憂民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詩前已接觸過不少古詩詞,掌握了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如知人論世、誦讀、鑒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在八年級上冊學生還學過杜甫的三首詩《望岳》、《春望》、《石壕吏》,對杜甫其人、其詩風格有所了解。特別是他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給學生留下過深刻的印象。本詩語言質(zhì)樸,字詞的理解結(jié)合課下注解可以完成。因此,學習本詩,我遵循詩教的一般原則,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積極引導、采用小組合作和啟發(fā)式教學,適時點撥,比較順利完成教學任務(wù)。在教學過程中,估計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會出現(xiàn)字音、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感情的把握不夠好,通過我逐步指導并作示范朗讀,達到了誦讀要求;在歸納文意時,我充分的討論和引導;品味語言時,我做了一些示例和引導。
教學反思:
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詩。在學習目標中,應(yīng)該以“朗讀訓練”為重點。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在授課中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再輔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2、對多媒體的使用技巧還應(yīng)該多學習,達到熟練的程度。由于連續(xù)點動,在本節(jié)課中我把其中的一張幻燈片就點的找不到了,還好我隨機應(yīng)變就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巧妙地隱去了。在完成教學任務(wù)后,因為時間較充裕,我又隨機應(yīng)變加進了“寫給杜甫的一封信”這一環(huán)節(jié)。使教學活動進入了一個高潮。這是我比較滿意的。
語文八年級下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精品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語文八年級下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精品教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shè)計
【導入】聽一首悲苦的曲子,觸摸一顆悲苦的心靈,品一首悲苦的古詩,走進一段悲苦的人生。彈指一揮間,往事越千年,浣花溪畔,一座茅屋里,一個顫抖的聲音,在歷史隧道的深處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就是杜甫,他少時便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自我犧牲。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他是一位系念國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詩人。動亂的時代,個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觸,則悲慨滿懷。他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xiāng),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養(yǎng)所形成的中和處世的心態(tài),便把這噴薄欲出的悲愴抑制住了,使它變得緩慢、深沉,變得低回起伏。個人的悲痛變成了對于百姓苦難的深沉憂思,留下了無窮韻味。魯迅曾經(jīng)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今天讓我們再次跟隨杜甫的腳步走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感受杜甫的精神世界。
【走進杜甫,緬懷故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人稱詩圣;其詩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亂”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人稱“詩史”。以古詩、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有《杜工部集》。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那就是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zāi)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zhuǎn)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塊荒地,蓋了一所茅屋,總算暫時結(jié)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親戚朋友的幫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堅固,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
【走進茅屋,吟誦感悟】1、聽讀品味:思考:你聽出了什么?(提示:詩中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感情?你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聽出了杜甫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2、深情誦讀:朗讀點撥:a抑揚頓挫(語調(diào)高低、語氣強弱、語速快慢)b想像畫面c揣摩感情(讀出詩人的愁苦、潦倒、痛心、痛惜、痛苦,發(fā)自肺腑的祈盼,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3、跟隨畫面齊讀
【深入茅屋,整體感知】抓情節(jié),悟情感。自由朗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擬寫四字小標題,并體會作者當時的復雜心情。
秋風破屋(焦灼苦痛)群童抱茅(憤懣無奈)長夜沾濕(憂思不絕)祈求廣廈(憂國憂民)詩人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詩歌從述說個人的痛苦,到讓天下寒士都得到歡樂,推己及人,感情得到升華,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親近茅屋,品讀賞析】高聲誦讀、領(lǐng)會美點(好詞、好句)。小組問題共享、說說妙處。全班交流、共享互評。
第一節(jié)賞析:
1、作者用哪個詞語來描寫秋風?怒號
2、為什么用“怒號”而不用“猛烈”或是“兇猛”等詞語呢?“怒號”將秋風擬人化,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突出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
3、“卷”和“吹”相比較,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哪個詞更好?“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后面的動詞還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處?還有:“飛”——“灑”——“掛”——“飄轉(zhuǎn)”——“沉”等動詞。細致的刻畫了風吹茅草,漫天飛舞,四處飄散的慘狀,緊緊的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痛苦的心弦。
5、請用一個字概括詩人此時的心情。急(不著一字,盡得風采)賞析第二節(jié)
茅草被卷走了,這些草如果拾起來,還可以修理茅屋。這時,一群頑童把草抱走了。這時詩人著急,他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是否用得不準確?
討論明確:是寫心情,詩人經(jīng)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1、群童為何抱茅?明確:本身也是窮孩子,用茅草蓋屋或回家當柴燒。當然也不排除調(diào)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層原因——四海困窮的社會現(xiàn)實。
2、“盜賊”一詞怎么理解?這是杜甫的激憤之詞,不是生孩子們的氣而是生社會的氣,怨憤動亂社會造成人民貧困、災(zāi)難。
3、“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么?一嘆自己命苦,茅屋被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的窮苦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4、請用一個字概括詩人此時的心情。嘆第三節(jié)賞析:
1、茅屋被風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
2、分析“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渲染出暗淡的氛圍,烘托出詩人愁苦的心境。
3文中哪兩個句子表現(xiàn)了作者的這種痛苦難眠的心情?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4“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為何要將被子比喻為“鐵”而不是“冰”?“鐵”既寫出了天氣寒冷,也寫出了布被又破又舊且無法拆洗。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5、“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作者從眼前艱難窘迫的處境想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jīng)歷和天下人民的流離失所,窮困潦倒;從風雨飄搖的茅屋想到戰(zhàn)亂頻繁、殘破不堪的國家.....他盼雨停,盼天亮,他一聲長嘆:這深重的災(zāi)難呵,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啊?!
“長夜沾濕何由徹”中的“長夜”一詞一語雙關(guān),既指眼前難挨的雨夜,又指戰(zhàn)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6、請用一個字概括詩人此時的心情。憂賞析第四詩節(jié)
1、作者身處漏雨茅屋,還存有憂國憂民的情思,他發(fā)出了怎樣的呼喊?“安得”能換為“愿得”嗎?
2、由此可見杜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憂國憂民3、請用一個字概括詩人此時的心情。愿
4、名句賞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提示:1,用詞2,氣勢3,思想內(nèi)容4,境界(仔細揣摩,說說你從中讀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相關(guān)鏈接,知識遷移:杜甫同主題的詩歌知多少?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我們還學過哪些飽含愛國之情的語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P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懹挝槐拔锤彝鼞n國?!懹翁煜屡d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T嗣同我以我血薦軒轅?!斞钢腥A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懹蜗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參考賞析:“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詞擲地有聲,意境開闊,構(gòu)成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奔騰的氣勢,表現(xiàn)了對天下寒士的無限關(guān)懷,洋溢著救世濟人的熱情。最后一句強烈的表現(xiàn)出詩人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決心,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小結(jié):詩人的大聲疾呼,正是他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為人的人道主義寬廣胸襟的展示。這是何等恢弘的氣度,何等博大的襟懷,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這首詩之所以光焰萬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現(xiàn)實的殘酷,一方面也凸顯出詩人“兼濟天下”的情懷,那一顆熱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詩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將個人與社稷命運緊密相連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正是這首詩最大的藝術(shù)價值所在。
拓展延伸:你還能根據(jù)這首詩的內(nèi)容,完成下面組對聯(lián)的下聯(lián)嗎?上聯(lián):范希文處廟堂心系四海布衣。下聯(lián):杜子美居茅屋胸懷天下寒士
【傾聽杜甫,解讀詩圣】名人名言: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朝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前蘇聯(lián)〕別林斯基杜甫之所以偉大,因為他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與精神已遠遠超越詩人之上。即使他沒有寫過一句詩,他那悲天憫人的情懷,體察人間冷暖的心靈,有如釋迦牟尼、耶穌。-----盧光政杜甫在這首詩里不是單純地寫自身之苦,而是通過個人的不幸來反映時代的不幸。在這狂風暴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從“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無饑寒”的白居易,從“先憂后樂”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從“天
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到“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中國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一直秉承了這樣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以天下人為念,執(zhí)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這種思想,這種傳統(tǒng),使我們看到人性的閃光,看到了民族的未來,看到了人類的希望!
杜甫已去,草堂不再,但一個響徹千年的吶喊猶如刀劍爭鳴,擲地有聲。奏響了中國幾千年來關(guān)于民生的最強音!沒有錚錚鐵骨和滿腔熱血,是無法鋪陳出這樣的詩句。他對人民的同情和關(guān)懷,與自己生命和時代的苦難相共振,發(fā)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推己及人,心憂天下,這就是圣人的精神。
【走出茅屋,暢談感悟】1、傾吐心聲:你的心中一定盈滿感動,你的靈魂一定深受震撼,你心中定有千言萬語,你心頭定有萬般滋味......是欽佩,是敬仰,是慚愧?......假如我們能夠穿越時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詩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對這位可敬的老人說些什么?可不拘泥于形式,自由地說一段話。
示例:你是茫茫黑夜中的一把火炬,即使身處狂風暴雨,你依舊倔強地綻放著,始終沒有泯滅那善良博大的人性之光,無數(shù)人的心靈因你而點亮。(提示:航標、風帆、燈塔、旗幟、豐碑、高山、大海、舵手??)
2、暢所欲言:詩人追求的理想,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成為現(xiàn)實,聯(lián)系現(xiàn)實中的某些人和事你
最想說什么?
總結(jié):詩為事作,屋憑人傳,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現(xiàn)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詩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已經(jīng)在社會
主義改革開放的年代變?yōu)楝F(xiàn)實,如果詩人在天有靈,他定會感到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