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4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念奴嬌赤壁懷古》知識點復習。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大家開始動筆寫自己的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念奴嬌赤壁懷古》知識點復習》,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念奴嬌赤壁懷古》知識點復習
一、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二、翻譯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tài)雄峻。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shù)戰(zhàn)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游于故國(三國)戰(zhàn)場,該笑我太多愁傷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fā)。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三、字詞
1.綸巾:以青絲做成的頭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灑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遙想:遠想。
4.小喬:喬玄的小女兒,嫁給了周瑜為妻。
5.羽扇綸巾:手搖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
6.檣櫓:船上的桅桿和櫓。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zhàn)船。強大的敵人,又作“強虜”“狂虜”。
7.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zhàn)場。指古戰(zhàn)場。
8.華發(fā):花白的頭發(fā)。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長江。
11.淘:沖洗。
12.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zhàn)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13.周郎:周瑜,字公瑾,為吳建威中郎將,時年24歲,吳中皆呼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發(fā):英俊勃發(fā)。
四、中心
《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yè)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五、習題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黑字的字形、注音都正確的一組是()
A.綸(lú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B.綸(lǔ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催(cuí)
C.綸(guān)巾酹(lē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D.綸(guān)巾酹(lèi)酒樵(qiáo)悴崩摧(cuī)
2.《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怎樣結合寫景和懷古來抒發(fā)感情的?我們應當怎樣認識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看法?這首詞里的寫景,用詞洗煉生動,著墨不多,卻能表現(xiàn)出氣勢雄偉的“江山如畫”的景象,你覺得哪些詞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3.從下列說法中選出正確的幾項()
A.“大江東去”中的“大江”指長江;“長河落日圓”中的“長河”指黃河。
B.“故國神游”一句中,“故國”指舊國,舊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區(qū)。
C.“卷起千堆雪”和“檣櫓灰飛煙滅”兩句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格。
D.“羽扇”“綸巾”都是古代武將的裝束。
E.“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描寫宋文帝劉義隆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
答案:
1.D
2.這首詞上闋主要寫赤壁景色,下闋主要寫人物事跡,篇末借懷古抒發(fā)感情,把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氣勢雄偉,一瀉千里。不過,詞末幾句,撫今追昔,情調低沉。封建士大夫失意時往往發(fā)出“人生如夢”的感嘆,這是作者思想上消極的一面。
在寫景方面,如“亂石穿空”寫山勢險峻,“驚濤拍岸”寫巨浪驚險,“卷起千堆雪”寫江水洶涌澎湃,這三句合寫江山,有聲有色。
相關知識
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石榴》知識點復習
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石榴》知識點復習
一、原文
五月過了,太陽增強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shù)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shù)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zhèn)淞嗣妨L,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色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jīng)就是一種奇跡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yōu)橹袊降慕鹄?,殷、周時代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銹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有朋友從昆明回來,說昆明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二、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生于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xiāng)沙灣鎮(zhèn),漢族,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郭沫若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科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外。
郭沫若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他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話劇劇本,鼓舞民心士氣,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膽》、《高漸離》六出歷史悲劇作品,其中以《屈原》最受歡迎。
三、重點字詞
【潛溢】暗暗地涌出
【爭妍】競相逞美
【皓齒】雪白的牙齒
【妍媸畢露】:妍指美麗,媸指丑陋,字面意思是美麗和丑陋都顯現(xiàn)出來,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四、課文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看石榴
第二部分:第2~6段,畫石榴
①第2段,畫枝干
②第3~5段,畫花朵
③第6段,畫果實
第三部分:第7段,感石榴
五、課后練習
閱讀郭沫若《石榴》選段,完成8—12題。
①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zhèn)淞嗣妨L,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②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色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貴,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③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jīng)就是一種奇跡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裂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④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者的豪華,但它
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yōu)橹袊降慕鹄?,殷、周時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銹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⑤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的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⑥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1.用一句話簡括上述選文的主要內容。
2.請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研讀第⑤段中的畫線句,回答:
(1)“戲法”一詞具體指
(2)“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的意思是
3.花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組成。選文第③段中的“花瓶兒”是指()
A.花瓣和花萼B.花萼和花托C.花蕊和花瓣D.花蕊和花萼
4.作者用自己的妙筆寫出了石榴花哪些方面的美?請作簡要說明。
5.下文與選文描寫“石榴”的側重點有何不同?用波浪線在兩文中各劃出一句運用同一種修辭方法的句子。
石榴外殼包得多緊呀!就像生了根一樣,叫你剝都剝不開。石榴皮又苦又澀,你瞧,這些緊挨著皮的第一層顆粒,像是柔軟的紅寶石,晶瑩閃亮。普拉斯羅,里面的顆粒緊緊擠在一起,也很飽滿,汁多,味美,普拉斯羅,你拿去吃呀!好吃極了!我們可真有口福。你等一等,我連話也顧不得說了,口感美極了,這滋味就像我沉浸在萬花筒瞬息萬變的色彩中。
(選自西班牙詩人希梅內斯的《石榴》,“普拉斯羅”是指一頭毛驢)
答案:
1.主要描述了石榴的枝葉、花、果的特點及生長變化過程。(2分。意對即可)
2.(1)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剌變?yōu)橹袊降慕鹄湣?1分)(2)成熟的石榴果開裂的狀態(tài)(1分)(共2分。意對即可)
3.B(2分)。
4.參考:寫出了石榴花形態(tài)之美,色彩之美,敢于同驕陽抗爭、毫不示弱的精神之美,還生動描寫了石榴花骨朵和單瓣花的成長演變過程之美。(共4分。一點1分,意對即可)
5.選文側重描寫了石榴的花的特點及成長變化過程,希梅內斯則側重描寫了石榴的外殼之緊和果實的視覺、口感之美;(2分。意對即可)修辭只要一致即可。(1分)(共3分)
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馬說》知識點復習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規(guī)劃好新的教案課件工作,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馬說》知識點復習”,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馬說》知識點復習
一、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zhi)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an)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古音為dan,今音為shi)。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二、走近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
韓愈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三、重點字詞
而:表轉折??墒?,但是
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馬故:因此。雖:即使。名:名貴的。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也只能在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沒)。祇(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一食:吃一頓。食,吃。
或:有時。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食馬者:食,通“飼”,喂。
雖:雖然(與前面的雖不一樣,這里指雖然)
能:本領。
美:美好的素質。
不可得:不能夠得到。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求:要求。
策之:驅使它。策: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駕馭。之:代詞,指千里馬。
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確的方法。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這里指喂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材:通“才”,才能。
邪:通“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意為“嗎”
知:懂得,了解,認識。
四、課后練習
1、根據(jù)本文內容,從千里馬角度談起,分別以“有志”和“無才”為首詞,寫一組不少于五言的對偶句。
有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薄度龂萘x》中,諸葛亮遇到劉備后,才有隆中決策,才有火燒連營,才有……請根據(jù)課文內容和已有提示,將下列對偶句補充完整。(補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____________方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無____________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文意,請嘗試創(chuàng)作一組不少于五言的對聯(lián),對千里馬或伯樂表達自己的心聲。
上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對于千里馬而言,伯樂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遺憾的是在封建社會里,千里馬很少能遇到伯樂。請你聯(lián)系本文文意,給下面的句子對一個下聯(lián)。
上聯(lián):良馬有幸遇伯樂
下聯(lián):_____________
5、有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睂τ谇Ю锺R而言,伯樂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遺憾的是在封建社會里,千里馬很少能遇到伯樂。請你聯(lián)系本文文意,給下面的句子對一個下聯(lián)。
上聯(lián):世上豈無千里馬;
下聯(lián):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志難成千里馬;無才可作老黃牛。
2、伯樂,槽間千里馬;劉備,隆中決策人。
3、伯樂識良馬,明主覓賢才。
4、賢才無辜逢昏君。
5、人間難得九方皋。
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馬說】知識點及練習題xx為大家?guī)磉^了,初中語文的學習在于知識點的總結歸納和回顧,做好了這些相信大家就能在考試中取得好的語文成績。
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白楊禮贊》知識點復習
北師大版初二語文下冊《白楊禮贊》知識點復習
一、原文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zhàn)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jīng)過錘煉的語言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刹皇?單調,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二、走近作者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xiāng)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yè)后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三、重點字詞
1、字音
大氈(zhān)子開墾(kěn)外殼(ké)
錘(chuí)煉主宰(zǎi)倦怠(dài)
潛(qián)滋暗長旁逸(yì)斜出
泛(fàn)出婆娑(pósuō)坦蕩如砥(di)
懨懨(yān)欲睡暈(yùn)圈倔(jué)強(jiàng)
虬(qíu)枝秀頎(qí)垠(yín)
2、詞語解釋
[視野]視力所及的范圍。
[妙手偶得]文學素養(yǎng)深的人偶然間得到的。
[錘煉]這里是反復推敲加以提煉的意思。
[主宰]支配。
[垠]地域的界限。
[坦蕩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潛滋暗長]暗暗的不知不覺的生長。滋,繁殖。
[懨懨]精神不好,困倦的樣子。
[旁逸斜出]意思是,(樹枝)從樹干的旁邊斜伸出來。逸,原有“超過”的意思。
[暈圈]模模糊糊圓形的片。
[參天]聳入高空。
[偉岸]魁偉,高直。
[縱橫決蕩]縱橫馳騁,沖殺突擊。
四、課文結構
全文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為第一段,點明題旨,直抒對白楊樹的熱烈贊美之情,總起全文。
第二部分為第二至第四段,描寫西北高原的雄偉景象,引出白楊樹。
第三部分為第五至第六段,贊頌白楊樹力爭上游、緊密團結,不屈不撓的精神。
第四部分為七至八段,歌頌白楊樹樸實的風格,內在的美質,由樹及人地概括白楊的象征意義。
第五部分為最后一段,斥責那些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再一次贊美白楊樹。
五、課后練習
閱讀《白楊禮贊》選段,完成下面的題。①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⑦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1.本段描述的順序(結構方式)是()
2.寫出本段的中心句。
3.最能表達這段文字的意思的詞語是()
A.筆直
B.絕無旁枝
C.倔強挺立
D.力爭上游
4.本段從白楊樹的()、()、()、()四個方面描繪了它的()美;最后一句已開始向描繪白楊樹的()美過渡了。
答案:
1.總——分——總
2.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
3.D
4.干、枝、葉、皮 形態(tài)(外形) 精神(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