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8《沁園春·長沙》內(nèi)容大意。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節(jié),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理解為處境險惡。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一個看字,總領(lǐng)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大意是: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林點染如畫;近看滿江的秋水碧綠清澈,無數(shù)船只爭相行駛。仰視,雄鷹在升空展翅高飛;俯看,魚兒在江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jié)合,對照鮮明。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準備了氣氛。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大意是: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萬端思緒!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消長興衰命運的真正主人呢?通過詢問大自然的盛衰榮枯應(yīng)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表現(xiàn)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上片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yīng)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大意是:就在這橘子洲上,曾經(jīng)和許多革命戰(zhàn)友聚會、游覽,度過了許多不平凡而有意義的歲月。這里,詩人從上片獨往舊地重游,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一個恰字,統(tǒng)領(lǐng)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大意是: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談?wù)?。?jīng)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討惡揚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tǒng)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見《毛澤東詩詞鑒賞辭典》)遏,遏止,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只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如果按照后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浪巨大,連行船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快樂。這里以設(shè)問句結(jié)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下片回憶往昔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相關(guān)推薦
《沁園春 長沙》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沁園春 長沙》”,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1、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1、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領(lǐng)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教學難點1、從意象的角度了解關(guān)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
2、領(lǐng)會浪遏飛舟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1、語言品讀法。通過朗讀、品讀、誦讀,體會詞中意象,把握詞作情感。
2、比較法。如對《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他是領(lǐng)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lǐng)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
二、背景介紹
1911—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學習、生活、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三年,這期間發(fā)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和共產(chǎn)黨成立等,他與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創(chuàng)立新民學會,領(lǐng)導(dǎo)長沙學生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建立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nóng)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lǐng)導(dǎo)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誦讀欣賞
1、結(jié)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guān)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lǐng)字,兩字后要稍停頓,突出領(lǐng)字作用。“看”字所領(lǐng)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扒 弊炙I(lǐng)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lǐng)悟,在反復(fù)朗讀的基礎(chǔ)上,力求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1、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再讀課文,詩歌鑒賞
(一)寫壯景,抒豪情
1、研習“湘江秋景”圖(“看”字所領(lǐng)的7句)
提問: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描繪眼前這大好秋色的呢?
明確: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靜)
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動)俯瞰:魚翔淺底(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jié):遠近結(jié)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2、研習“中流擊水”圖(最后三句)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1、“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
2、“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
3、“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與明處對比
4、“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三)極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xiàn)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xiàn)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拿枥L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tài)。
(四)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沁園春雪》上闕描繪北國風光,下闕評古論今,抒發(fā)壯志豪情。
這首詞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xiàn)了詩人與戰(zhàn)友們?yōu)榱烁脑炫f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五)比較分析
1、背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思考:《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什么人?《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為什么?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guān)系?
明確:《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是指才華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肚邎@春長沙》中的包括詞人在內(nèi)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fā),風華正茂,關(guān)心國家命運,富有斗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詞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shù)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2、分析毛澤東《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討論、明確:這首詩寫出了毛澤東年輕時期的雄心壯志,表現(xiàn)了他主宰國家命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五、結(jié)束語
朗讀《詩人領(lǐng)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里是最長一行。常于馬背上構(gòu)思,便具有了戰(zhàn)略家的目光。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時瀟灑地抽煙,抬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
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shù)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diào)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 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六、作業(yè)與練習賞析《重陽》《北戴河》
《沁園春長沙》學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高中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關(guān)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沁園春長沙》學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園春長沙》學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詩歌的寫作背景,理解詩歌的主旨。
2、把握詩歌的旋律和內(nèi)在的感情,品味詩歌優(yōu)美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體會詩歌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
二、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學生課前預(yù)習內(nèi)容
(1)讓學生整理“詞”的相關(guān)知識點,例如詞牌、闋、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等詞匯。
(2)學生提前預(yù)習《沁園春長沙》,正音、熟讀最好成誦,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四、教學過程:
(一)注音
橘()子洲漫()江百舸()悵寥()闊
崢()嶸()歲月?lián)]斥方遒()浪遏()飛舟
(二)填空
毛澤東,字(),代表作品有()、()、()、()、()------
(三)學生誦讀,理解詩歌內(nèi)容。
1、誦讀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集體或個人),在讀的過程中要注重指導(dǎo)學生重視朗讀的抑揚頓挫、重讀等語氣問題。
2、疏通文中的疑難句子。例如,
萬類霜天競自由——
攜來百侶曾游———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四)教師引導(dǎo)提問,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脈絡(luò)和文章主旨。
1、上闋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圖景?在景物描寫當中寄予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下闋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五)關(guān)于本文中的“煉”字的分析品評。例如,
獨看萬漫擊翔競憶糞土擊遏
(六)關(guān)于本文中心主旨的探討。
(七)拓展練習
金黃的稻束
鄭敏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無數(shù)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上,
暮色里,遠山
圍著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
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
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
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那兒,
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1.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時間,從全詩看,除了“秋天”外,還隱指“暮色”降臨之前。
B.“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把“皺”與“美麗”并列,寓有謳歌母親的勞動和感嘆時光流逝之意。
C.“你們/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的詩句中,“你們”指詩歌的主要形象“金黃的稻束”。
D.“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這實際上就是稻束“低著沉思”的內(nèi)容。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詩歌以“金黃的稻束”為中心形象展開聯(lián)想,通過稻田、路上、天空、遠山等空間性的位移,傳達一時間性的主題——對勞動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詩歌賦予“金黃的稻束”以積極、強烈的視覺印象和消極、“靜默”無言的聽覺感受,意在利用兩者的不協(xié)調(diào),把關(guān)注點從外在畫面轉(zhuǎn)向內(nèi)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黃的稻束”“收獲日的滿月”等形象都具有圓滿意味,但詩歌未寫獲日的快慰和滿足,卻引人思考勞動者母親的“疲倦”。
D.“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體,應(yīng)該是美麗的母親,而不是如雕像一樣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沁園春長沙》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案的內(nèi)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沁園春長沙》教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沁園春長沙》教案
教學目標:①把握情感脈絡(luò),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激發(fā)奮發(fā)向上的情感,樹立遠大理想。
②品味關(guān)鍵詞的意義和作用
③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重點及難點:①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②詩詞欣賞與評價。
授課方法:自主合作式教學法,誦讀賞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五月四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大學考察,參加了北大紀念五四詩會,北大學生朗讀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倳洷贿@些天之驕子們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自豪感深深觸動,希望他們勇?lián)鷷r代青年的歷史責任。今天我們也一起來學習毛澤東近一個世紀前寫的這首《沁園春長沙》。感受毛澤東青年時代的遠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文字投影:《沁園春長沙》畫面1
二、誦讀鑒賞
1、整體感知熟悉內(nèi)容
詩歌是講究節(jié)奏韻律的,是音樂性的文學作品,古代包括《詩經(jīng)》《漢樂府》《唐詩宋詞》都是有樂譜的,用來演唱的,只有把詩歌誦讀出來,通過有聲的語言,才能更好地品味詩歌的藝術(shù)技巧和韻味。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誦讀,一起來學習這首《沁園春長沙》。品味的語言,領(lǐng)會它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聽一下這首詞的誦讀錄音,先從整體上把握一下整首詞的韻味
聽錄音,小聲跟讀,糾正字音播放多媒體課件:朗讀”(錄音)畫面3
錄音播放完了,請同學們模仿范讀,帶有感情地大聲自讀這首詞。疏通字詞的意思。
2、鑒賞評價
《沁園春》是詞牌名,就像水調(diào)歌頭,如夢令等等都是詞牌名,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初中時學過毛澤東的另一首《沁園春雪》。
師:根據(jù)你對詞的掌握,說一說這首詞為什么取名長沙?讓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言
⑴在長沙寫的
⑵毛澤東的家鄉(xiāng)是湖南長沙湘潭縣的韶山?jīng)_,他是小山村里走出的偉人。
⑶長沙是早年毛澤東學習和生活過的地方。1911年,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他1913---1918就讀于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后來又在湖南成立了共產(chǎn)主義小組,毛澤東同志就是以湖南共產(chǎn)主義小組代表的身份,參加了1921年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此毛澤東就成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領(lǐng)袖之一他和她的同志們在長沙曾多次開展革命運動。所以這首詞以長沙為名。
寫作背景
那么請同學們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播放多媒體課件之:“時代背景4
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蓬勃發(fā)展,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途經(jīng)長沙,重游了他在長沙讀書時常去的橘子洲,面對滔滔江水,念及斗爭形勢和國家前途,回憶起學生時代的豪情壯志,不禁心潮起伏,思緒難平,寫下了這首詩。
下面我們一起來領(lǐng)會,來品評這首詞。
先看上闋:
教師范讀上闋: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1)先看前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在深秋時節(jié)里,我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著湘江水滾滾北去。
師:同學們看這三句交代了什么?
人物時間地點。,
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前三句描繪的情景來敘述一下?作者在前三句里描繪了怎樣一個場景?
文字投影:畫面5
橘子洲是一個狹長的島,在湘江中間,詞人站在橘子洲的洲頭,這樣視野開闊。聯(lián)系當時的背景,軍閥趙恒惕正在通輯毛澤東。詩人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秘密到達長沙,獨自來到橘子洲頭??梢娨粋€“獨”字再現(xiàn)了當時的特定環(huán)境,但詩人身處險境仍然“獨立寒秋”,表現(xiàn)了他的坦蕩從容。
一開始,獨立二字將抒情主人公置入了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給了他一雙凝神眺望的眼睛,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的“看”。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
這三句就為后面開拓了一個廣闊的背景。
師:那么這三句應(yīng)該怎樣讀?
要讀的深沉沉穩(wěn),要讀出一個偉人在湘江邊橘子洲頭卓然而立,那種高大的形象,要讀的有力度。
(找同學讀)
(2)師;好,再往下看,下面是著重描寫詩人站在橘子洲頭所看到的景色,有一個字是統(tǒng)領(lǐng)下面的句子的,同學們說是哪一個字?對,是“看”字,一個“看”字,一直統(tǒng)領(lǐng)到哪里?“萬類霜天竟自由”。共7句。
在詩詞中這叫“一字領(lǐng)起”,俗稱“領(lǐng)字”,一般上下闕都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這種領(lǐng)字。
這里詩人看到了哪些內(nèi)容?找同學讀一下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老師范讀此7句讓學生齊讀。
文字投影:畫面678
(3)師:那這幅圖有什么特點,那個同學能具體說一說?
答:有動態(tài)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有靜態(tài)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景”?!敖啊薄!案呔啊暗途?/p>
師:這幾句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極有特色。
前兩句“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是“遠眺這寫的是“遠景”。
接下來兩句“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視線是“近觀”這寫的是“近景”。
“鷹擊長空”是“仰視”,寫的是“高景”。
“魚翔淺底”是“俯瞰”,寫的是“低景”。
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并且有靜態(tài)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有動態(tài)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有遠及近由上至下,動靜結(jié)合,詩人以短短的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圖。文字投影:畫面9
師:那么讀這樣的詩句應(yīng)該讀出景色的變化,要讀出層次感..。速度要比剛才怎樣?要比剛才快。想象一下,詩人站在橘子洲頭,心潮澎湃,情緒高漲。所以讀的時候要有明顯的節(jié)奏,語調(diào)激昂,抑揚頓挫。
大家推薦一位朗誦水平高的同學來讀一下。
讀后總結(jié):個別地方讀得還不夠理想?!翱础笔穷I(lǐng)字,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guān)鍵字的重(zhòng)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最后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并做了哲理性升華。既然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的生活,在斗爭中獲得生存自由,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特別是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不是更應(yīng)該競自由嗎?
(4)師: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
答:染、擊、翔。爭,競
師:“染”用了擬人手法。爭寫出了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擊”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翔”寫出了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競有力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師:其實詩句里不光這些動詞用得精練形象,在詩人眼里,山是萬山,林是層林,江是漫江,舸是百舸,而且萬山紅就要紅個遍,層林染就要盡染,漫江碧就要碧個透,“遍”“盡”“透”這幾個程度修飾詞,用得十分精妙傳神,將深秋的色彩渲染到了極致。還比如在《沁園春雪》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千里、萬里。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毛澤東用詞精妙傳神。
⑸師:中國古典詩詞也大都悲秋?!白怨欧昵锉帕取?“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但是毛澤東筆下的秋卻是大紅大綠,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這與一個人的氣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關(guān)。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境界開闊,氣勢磅礴,充滿豪情。怪不得最后詩人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p>
師:寥廊指什么?
答:廣闊的宇宙
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xiàn)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天俯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興廢
師:“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答:主宰國家的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這是憂國憂民的心境,是以天下為已任的心境,是一個革命偉人廣闊崇高的心境。
師:“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是全詩的“詩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我們把上闋完整的讀一遍
這是上闋,主要寫景,勾勒出無比壯美的充滿生機的秋景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誰來主宰的問題。
(6)下面來看下闋。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想起在過去那么多不平凡歲月里,曾經(jīng)和許多同窗好友聚會游賞。
師:“百侶”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yīng)?。
答:“獨立”
這是一個倒裝句,倒裝是為了起強調(diào)作用,本句承上啟下,和上闋的獨立寒秋形成呼應(yīng)對比”。站在湘江邊就想到,過去曾經(jīng)和那么多的同學戰(zhàn)友在這個地方暢游,今天獨自一人來到江邊,此情此景,回憶起往日那些不平凡的歲月。
下面作者就描繪了他和他的同學們曾在湘江邊度過的崢嶸歲月。這兩句觸景生情,引發(fā)回憶。
讀的時候速度要慢一點
“橘子洲”是青年毛澤東與同學、戰(zhàn)友們常來游覽的舊地,風物景觀非常熟悉。舊地重游,很自然地回憶起往昔不尋常的歲月。
(7)師:下闋的領(lǐng)字是哪個?一直統(tǒng)領(lǐng)到哪里?
答:恰字統(tǒng)領(lǐng)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共七句。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把這七句讀一下。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是強筋有力之時,評論國家大事,書寫激揚的文字,把達官貴人軍閥官僚視如糞土。
師:“指點”就是評點、關(guān)心,并且寫出激勵昂揚的文章,宣傳真理,蔑視權(quán)貴,把大軍閥大官僚視為糞土。這一時期毛澤東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lǐng)導(dǎo)了驅(qū)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激揚文字是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為1921年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師:糞土當年萬戶侯是什么意思?答:把軍閥官僚看得如糞土一般。糞土是名詞這里用作動詞,視作糞土,表現(xiàn)對官僚貴族的一種蔑視。非常有氣魄,這是一群熱血青年。這幾句讀的時候要激情洋溢,節(jié)奏要緊湊。找學生讀齊讀
這幾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這些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革命青年,這些意氣奔放,才華橫溢的革命青年,這些關(guān)心國家命運,斗志旺盛,蔑視權(quán)貴,敢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誰主沉???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與何人?
(8)師:最后三句:“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還記得嗎?我們在江中游泳,搏擊風浪,那激起的浪花簡直阻止了船只的飛馳。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這幾句要讀的豪邁,有氣魄、有力量。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
“曾”字要深情地呼喚,呼喚這些戰(zhàn)友們,還記得這一切嗎?毛澤東在長沙上學的時候經(jīng)常和他的同學們到湘江中游泳,在冬天的時候,有時還從井里打一桶涼水從頭澆到腳,不僅鍛煉了體魄,更是磨練了意志。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他17歲在完成言志作文時,他寫了《詠蛙》,就曾寫下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革命氣概何其大也。正因為毛澤東有這樣的一種氣魄,才使他成了一代偉人。
現(xiàn)在的青年人都喜歡追星,同學們要追就追這樣的星
這是下闋,主要抒情,回憶了詞人和同伴當年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藝術(shù)的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
三、歸納總結(jié)文字投影:畫面15
這首詞出自一位32歲青年之手,但氣魄宏大,境界高雅,美與力的融合,天衣無縫。這首詞堪稱毛澤東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
縱觀全詞,詩人用詞形象精煉,風格大氣豪邁,體現(xiàn)了一代偉人的壯烈情懷。
全詞上闋寫景,意境開闊,氣魄豪邁,;下闋抒情,胸懷博大,斗志昂揚。
藝術(shù)手法:上闕——景中寓情
下闕——情中顯志
四、作業(yè)
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詞
五、教學后記
《沁園春.長沙》教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zhì)量。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沁園春.長沙》教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沁園春.長沙》教案
課題:《沁園春.長沙》
授課人:李法龍
教學目標:
1、品味賞析,理解借景抒情的特點;
2、誦讀,領(lǐng)悟詞壯美、開闊的意境;
3、感受作者遠大的抱負和博大的胸懷,樹立遠大理想。
教材分析:
1、重點:分析上闋,理解借景抒情的特點。
2、難點:領(lǐng)悟詞壯美、開闊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講授
1、抓住關(guān)鍵詞,從順序、視角等方面賞析上闋,突破重點。
2、指導(dǎo)反復(fù)誦讀,體會詞的意境,解決難點。
教具:多媒體
教時: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進程方法及學生活動
一、導(dǎo)入課題
1、回顧毛澤東及《沁園春.雪》
2、引出課題(板書)
3、題解:詞、詞牌、題目
4、出示教學目標(投影顯示)
二、講授新課
1、簡介寫作背景(投影顯示)
2、讀課文
3、欣賞毛澤東手書、聽配樂錄音(多媒體顯示)
4、引導(dǎo)分層(多媒體顯示)
5、分析上闋
(1)找關(guān)鍵詞:立、看、問
(2)分層:獨立沉思
繪景抒情
悵問憂思
6、分析第一層
(1)生讀
(2)提問:交代了什么?
(3)(多媒體顯示):時、地、人
(4)想象畫面
(5)(多媒體顯示)3幅畫面
7、點賞析第二層
(1)(多媒體顯示)
(2)讀
(3)提問:寫了哪些景物?
(4)分析:山、林(色彩)
想象畫面
(多媒體顯示)
(5)分析“江”“舸”“鷹”“魚”
想象畫面
(多媒體顯示)
(6)概括寫景特點:(板書)
動靜相宜遠近結(jié)合俯仰交錯
(7)總結(jié):(多媒體顯示)絢爛秋景
(8)比較古人寫景體會作者的感情:昂揚奮進
8、分析第三層
(1)師讀
提問學生,齊背《沁園春.雪》上闋,調(diào)動情緒
提問1學生
1生讀,教師補充
由1名好學生讀
學生討論概括
提問
討論概括
討論回答
教師復(fù)述
一生讀
討論回答
引導(dǎo)學生想象
比較討論動詞
引導(dǎo)學生討論概括
引導(dǎo)學生討論概括
提問3名學生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及進程方法及學生活動
(2)分析
自然界中的萬物尚且不畏寒冷而“競自由”,顯示自己的生命力,何況我們有思想有靈魂的人們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爭取,就是改天換地,就是進行革命斗爭。這一發(fā)問,顯示了青年革命家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遠志向。
9、簡要分析下闋
(多媒體顯示)
(1)追憶往事
(2)青春如火
才華橫溢、意氣奔放、奮發(fā)有為
表明了包括作者在內(nèi)的青年革命家的凌云壯志和遠大抱負
(3)中流擊水
當年在江中心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只。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鼓勵同伴們要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風浪中,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的大任
10、小結(jié)(多媒體顯示)
11、指導(dǎo)再讀
12、再讀欣賞(多媒體顯示)
13、齊讀
三、練習(多媒體顯示)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
2、研究性學習:搜集毛澤東的資料
討論總結(jié)
引導(dǎo)討論
概括總結(jié)
由1名學生總結(jié)
多名學生讀,教師指導(dǎo)
學生練習,提問
附板書:
《沁園春.長沙》
山------紅平遠
靜林------染色彩
江------碧豪邁奮進
舸-----爭
繪景動鷹------擊動作仰
魚------翔俯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