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7第3課炮獸學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第3課炮獸學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3.炮 獸
一毫秒的價值
人人都知道,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你若看著鐘表思索生命的長度,便常感力不從心。就好比用一把文具小尺去丈量喜馬拉雅山,用一柄水果刀雕刻南極。
秒針重復運行,錯覺主宰著我們,仿佛時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如果想把握光年的長度,請看銀河;你如果想把握滄海桑田的長度,請看化石;你如果想把握一年的長度,請看麥田;你如果想把握一個月的長度,請看嬰孩;你如果想把握一天的長度,請看潮起潮落;你如果想把握一個小時的長度,請看搶救心臟;你如果想把握一分鐘的長度,請看上班族的打卡;你如果想把握一秒鐘的長度,請看神舟飛船升天;你如果想把握一毫秒的長度,請看奧運百米爭冠;你如果想把握自己一生的長度,請珍惜眼前無數(shù)個瞬間。
相關鏈接
一、作者介紹
維克多雨果1802年生于法國東部貝桑松省一個軍人家庭。小說《冰島魔王》,奇思異想的浪漫主義手法運用得相當嫻熟。1885年在巴黎逝世,法國為他舉行國喪。雨果一生幾乎經(jīng)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貫穿他創(chuàng)作的主導思想的是人道主義,宣揚以愛制“惡”。代表作品主要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栋屠枋ツ冈骸肥抢寺髁x的杰作,《悲慘世界》是體現(xiàn)人道主義思想的世界名著。
二、寫作背景
1793年,是法國大革命爆發(fā)的第四年,正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急風暴雨時期。當時,共和國誕生未滿周歲,國內保王復辟勢力和國外以英國為首的封建勢力互相勾結、里應外合,陰謀策動武裝叛亂和進攻,企圖將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之中。共和國的心臟——巴黎面臨著嚴重的威脅。革命和反革命兩種力量處于生死決戰(zhàn)時刻,斗爭十分激烈。
《炮獸》的故事發(fā)生在《九三年》的開頭,講述叛軍頭目朗特納克侯爵帶領軍艦從英國偷渡到法國旺岱地區(qū),并企圖勾結當?shù)氐姆磩游溲b發(fā)動反革命叛亂的故事。在波濤洶涌的海上,一尊沒有鎖好的大炮如一頭出籠的猛獸給軍艦本身以及武器和人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叛軍出師不利,還沒到法國登陸就瀕臨險境,遇到了極大挫折。然而,朗特納克侯爵以他賞罰分明、指揮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軍暫時渡過了難關。
自主學習
一、字音辨識
1.生難字
撞城槌() 束縛() 顛躓()
颶風()凄苦()舵索()
暈眩()痙攣()氣氛()
桅桿()剮著()碾過()
陷阱()馴服()蚱蜢()
船舷()瞥見()詭計()
答案 chuí fù zhì jù qī duò xuàn jìnɡ fēn wéi ɡu?!iǎn xiàn xùn zhà xián piē ɡuǐ
2.多音字
創(chuàng)()創(chuàng)傷()創(chuàng)作折()折斷()折本簸()顛簸()簸箕
答案 chuānɡ/chuànɡ zhé/shé bǒ/bò
二、詞語辨析
1.合龍 合攏
都是指兩部分事物合到一起?!昂淆垺敝感拗虊位驑蛄旱葟膬啥耸┕ぃ詈笤谥虚g接合?!昂蠑n”指兩個或多個個體靠近、閉合?!昂蠑n”后的個體一般還是各自獨立的,并沒有變成渾然一體的整體。
(1)被緊急推入急診室的是一名年輕女子,只見她雙手僵硬,十指沒法________,臉色慘白,但神志清醒。
(2)5月20日,貴陽至黔西高速公路鴨池河大橋實現(xiàn)________。該橋主跨800米、全長1450米,建成后將是世界上最大跨徑的鋼桁梁斜拉橋。
答案 (1)合攏 (2)合龍
2.制伏 制止
都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使某人或某事停止?!爸品敝赣脧娏褐剖骨蝰Z服。如制伏罪犯?!爸浦埂敝笍娖仁雇V?;不允許繼續(xù)(行動)。如:我做了一個手勢,制止他再說下去。
(1)若被拍攝者發(fā)現(xiàn),影像資料被惡意、違法的使用和傳播,應當立即采取措施________,還可以追究責任方的違約或侵權責任。
(2)如有嫌疑人反抗逃跑成功,負責人應迅速組織圍堵搜捕,并在模擬街區(qū)內將犯罪嫌疑人________抓獲。
答案 (1)制止 (2)制伏
三、成語積累
1.無所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動聲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寵若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到處都存在,到處都有。
2.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tài)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zhèn)靜。
3.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主旨歸納
本文通過描寫一尊二十四磅重彈的大炮滑脫后的可怕場面,營造了陰慘、神秘、悲壯的氛圍,塑造了疏忽后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隊隊長形象和嚴厲、冷峻、果斷、對下屬賞罰分明的將軍的形象。
文本探究
1.為什么要詳細描寫炮獸被制伏后軍艦的情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炮獸雖然被制伏了,但它造成的后果異常嚴重:船壁上有五道裂縫,炮艙里只剩下九尊大炮,艙底已經(jīng)進水,為了搶救不得不掛起船燈以至于暴露自己,船偏離了航線。所有這一切,使得軍艦幾乎喪失了戰(zhàn)斗力,而即將到來的大旋風或暴雨或許會使船遭受滅頂之災。這一切都是炮隊隊長的疏忽所致,所以后文將軍處決炮隊隊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一個嚴厲、冷峻的將軍看來,這些都是不可饒恕的錯誤。
2.閱讀全文,想一想:本文除了群體形象以外,重點刻畫了哪些個體形象?他們具有怎樣的個性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船長布瓦斯貝特洛和大副利維厄維勒:慌亂、束手無策、猶豫不決。
炮隊隊長:粗心大意,勇于承擔責任,勇敢、鎮(zhèn)定、行動靈敏的悲劇軍人形象。
朗特納克侯爵:冷靜沉著、有勇有謀、智勇雙全,賞罰分明、嚴厲冷酷的鐵腕統(tǒng)帥形象。
3.《炮獸》的故事發(fā)生在《九三年》的開頭,《炮獸》整個場景的設計,都是為了引導全書的主角之一“鄉(xiāng)下人”老頭兒出場。《炮獸》這一場景為“鄉(xiāng)下人”老頭兒的出場做了哪些設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烘托了人物的堅定意志。船在大海上航行,波濤洶涌,天氣惡劣,充滿不可預測的危險,這樣的環(huán)境足以展現(xiàn)人物的堅定意志。
(2)炮獸肆虐的特定場景考驗了人物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英雄人物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舞臺。
(3)船員、炮隊隊長、老人的層層對照展現(xiàn)了人物的極大勇氣,沉著冷靜,堅毅果敢,智勇雙全。
(4)賣足關子,保持神秘,吸引讀者。身為重要人物,肩負重大使命,卻以“穿著農民服裝的老頭兒”出場,關鍵時刻的出色表現(xiàn),一步步加深了人物的神秘感,吊足了讀者的胃口。
4.文中的將軍是什么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將軍一開始只是一個不起眼的鄉(xiāng)下老頭兒,在事故發(fā)生時的可怕場面中,船長和大副猶豫不決,而他走到了樓梯底。他勇敢而又有謀略,冷靜地觀察,尋找時機,臨危不亂。在炮隊隊長被逼到絕境時,他迅速地將偽鈔扔到大炮的車輪中間,動作準確而敏捷。
處決炮隊隊長時,他賞罰分明,具有卓越指揮官的風度,而他對海上形勢的準確預測又顯出他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這時的將軍又是嚴厲、冷峻、剛毅的。
寫作特色
1.細密的結構,場景中的時空
根據(jù)空間的變化,《炮獸》可分兩個大場景,即炮艙內人獸搏斗和甲板上將軍賞罰。第一個場景篇幅比較長,我們可以依據(jù)時間的變化,理順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對于《炮獸》一文,留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在人獸搏斗的場景中,小說的中心人物——將軍一共出現(xiàn)了五次,每次著墨不多,幾句話,但這簡短的幾句話卻成為情節(jié)終結后再向前推進的標志。
2.細膩的手法,場景中的氣氛
在一般人看來,大炮在炮艙內滾動應該很單調,很枯燥,無外乎滾過來,滾過去。但是,雨果卻將這一場景描寫得動人心魄,令人驚嘆。讀《炮獸》,讀者覺得緊張而刺激,會被殘酷的、捉摸不定的氣氛深深感染。這種氣氛的營造,應該得益于雨果細膩的文學手法。
3.細致的描寫,場景中的人物
對于《炮獸》一文的描寫,我們必須理順兩組關系:作者寫環(huán)境的惡劣是為了烘托炮獸的肆虐;作者寫炮獸的肆虐是為了凸顯人物,因為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場景中最核心的元素也是人。對于《炮獸》一文中的人,我們也要理順兩組表現(xiàn)關系:反襯與烘托,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最后一趟生意
[新西蘭]吉姆拉蒙特
漫天的沙塵漸漸退去,藍天和烈日又一次出現(xiàn)在沙漠上空。他開著那輛破舊的黃色出租車在公路上行駛,道路的兩邊,處處可見車輛的殘骸,遠處的濃煙告訴他,戰(zhàn)爭正在他的祖國里進行著。
天氣晴好,很炎熱,沒有一絲風,對面駛來一支車隊,車上也坐了很多人,這情景有點像這個國度里的乘卡車趕集的人群。不過不同的是,不是卡車,而是坦克,上面都是外國人,手里拿著槍。他看著他們,他們也看著他,就這樣交叉而過。
“該死的戰(zhàn)爭!”他暗暗地咒罵。兩天前,一顆導彈落在了他家門口的市集里,幾乎毀滅了一切,幸運的是,他活了下來。于是他決定不再開出租車了,他盤算著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離開這個地方。
“莎拉,孩子們,我愛你們,我們很快就能見面了,等最后一趟生意做完?!?br> 他轉頭看了看駕駛座上放的一張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過照片上,妻子和三個孩子的笑臉仍然是能讓他感到唯一欣慰的東西。
不久,他到了一個檢查站,路邊停著不少坦克,那長長的炮管和多邊形的腦袋簡直讓人不寒而栗。不少荷槍實彈的外國士兵站在路邊。一個外國士兵伸手示意讓他停車,他定了定神,停下了車。這幾天,幾乎沒有什么平民的車輛從首都出來,所以現(xiàn)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輛車了。
幾個外國士兵走上前,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有一個為首的看了看這破車,彎下腰,又看了看他,問道:“你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他笑了笑,用那士兵能聽懂的語言生疏地回答道:“長官,我從首都來,想離開這個地方,戰(zhàn)爭太危險了,”說著話,他遞給士兵一支香煙,并點上了火,“戰(zhàn)爭幾時才能結束?”
“快了,我們的軍隊馬上就能解放你們的首都,”外國士兵深吸了一口煙,像是看到了車里的相框,“這煙還不錯,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嗎?我也有兩個孩子,和他們差不多年紀?!?br> “是啊,他們是我最牽掛的人,不久前就離開這里了,我這就去看他們,也許不再回來了,戰(zhàn)爭年代開出租車太危險,我不想干了?!彼戳丝赐鈬勘?,仍然微笑地回答。
“等我們推翻了你們的獨裁者,你就可以回來放心地開車了?!笔勘吭谲嚧吧希苍S那么多天來,第一次遇上對他微笑的原住民,因而心情也不錯吧。
“也許吧,不過我得去看我的妻兒了,有興趣去我的家嗎,我妻子會為你們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們的錢?!?br> “我們有任務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兒問好吧,”士兵顯然有些興奮,他也許認為,這里的人民,還是有不少歡迎他們的,“對了,南方都是戰(zhàn)場,你要到哪里去見你的妻兒呢?”
他依舊微笑著,拿起了那個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轉過頭來,看著那個依舊得意忘形的士兵,還有他身邊其他拿著槍的外國人,一字一句地說道:“天堂。”
他最后能看到的,是那個士兵驚恐而扭曲的表情,還有從指間滑落的煙頭。
然后,他按下了按鈕。
【品讀】罪惡的戰(zhàn)爭奪去他賢惠的妻子和三個可愛孩子的鮮活的生命,悲痛與仇恨使他下定決心,要用自己做生意的出租車與敵人同歸于盡。戰(zhàn)爭征服了土地,卻征服不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戰(zhàn)爭摧毀了人民的性命,卻摧毀不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文化價值觀。這篇小說被譽為“最好的美伊戰(zhàn)爭小說”,它為我們揭開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戰(zhàn)爭是沒有贏家的,戰(zhàn)爭不是可以輕易采取的手段;戰(zhàn)爭縱使有千萬種理由,但對人性的殺戮都是為世不容的。這些外國士兵自以為是救世主,來解放這里的人民,他們希望能得到“原住民”的歡迎。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最終收獲的卻是仇恨,是生命的毀滅。小說最突出的藝術手法就是鋪墊和懸念的設置。標題和文中的“最后一趟生意”中的“最后”暗示出租車司機要與占領軍人拼死?!耙活w導彈落在了他家門口的市集里”暗示他家糟糕的狀態(tài),埋下了復仇的種子?!跋嗫虻牟A榱恕卑凳舅募胰嗽庥隽瞬恍遥c燃了復仇的火焰?!跋腚x開這個地方”“是啊,他們——不久前就離開這里了,我這就去看他們,也許不再回來了”這些語言暗示了他已做好了死的準備。邀請占領軍人到他的家里去,暗示要讓占領者血債血還。
精選閱讀
第3課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學案
第3課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考綱考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課程標準:概述古代中國商業(yè)發(fā)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特點。
一、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yè)
1、商朝產生: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繁榮: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商人:
3、秦漢至隋唐比較艱難:
4、隋唐時期:
5、兩宋空前繁榮:原因:
(1)(2)
(3)(4)
6、元朝:
7、明清時期:(1)城鎮(zhèn)商業(yè):
(2)商品:
(3)長途販運貿易:
(4)貨幣:
(5)商幫:
二、市的變遷
1、宋朝以前:
2、宋朝:(1)市坊界限:
(2)草市:
(3)市鎮(zhèn):
(4)經(jīng)營時間:
(5)官府控制力:
三、古代城市的發(fā)展
1、代表城市:
2、城市發(fā)展的原因:
四、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
1、西漢逐漸發(fā)展:
2、唐朝:
3、宋朝:
4、元朝:
5、清朝走向衰落:原因;
表現(xiàn):
6、中國對外貿易特點:
(1)官府控制。
(2)朝貢貿易占重要地位。目的:
影響;
在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下,中國古代商業(yè)為什么還會取得發(fā)展。
答案:(1)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農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必定會促進商業(yè)的發(fā)展。
(2)國家的統(tǒng)一、政局的穩(wěn)定
(3)政府的政策,統(tǒng)治者的需要,政策有放寬的趨勢。
(4)交通的便利。
(5)商人的作用。
解析:解答此題需要明確的是經(jīng)濟發(fā)展有其必然的規(guī)律,外力只會延緩其發(fā)展,而不會從根本上阻絕其發(fā)展,在這個規(guī)律支配下,只要在某個朝代具備一定的條件,商業(yè)就取得發(fā)展。解題的關鍵是認真梳理每個朝代商業(yè)發(fā)展的條件然后加以概括綜合。
1、據(jù)《東京夢華錄》等記載,宋代都城多見“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涼食和專向客商出租鋪席宅舍等現(xiàn)象。這反映了
A生活習俗改變B經(jīng)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勵經(jīng)商D城市商業(yè)功能增強
D
2、下列關于我國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說法正確的是①周朝實行“工商食官”政策②唐朝長
安城實行整齊劃一的坊市制③宋代出現(xiàn)了夜市、曉市、草市④元代廣泛流通紙幣,古代
商業(yè)步入新高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D
3、宋代的商業(yè)活動與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發(fā)展變化,有一位學者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
請你為這本專著選擇一個合適的書名
A.《坊墻倒塌以后》B.《汴河兩岸》
C.《長安城的落日》D.《宋代東京城的輝煌》
A
4、有位書生到唐朝長安應試,他不可能遇到的情況是
A、他不用長途攜帶大量錢幣B、在東市里購買生活必須品
C、他晚上住宿在邸店D、他閑暇時到晉商會館找朋友閑聊
D
1.(09年廣東歷史)南宋時國家的商業(yè)稅收超過了農業(yè)稅收,原因是
A.農業(yè)生產萎縮,農業(yè)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積極從事農業(yè)生產
C.政府放松了對商人經(jīng)營行為的限制
D.宋代實行海禁政策,國內商業(yè)發(fā)展迅速
C
第三單元第3課拿破侖學案
第三單元第3課拿破侖
簡述拿破侖的主要政治活動,討論其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拿破侖的主要政治活動:平定王黨暴亂、發(fā)動霧月政變、建立第一帝國、頒布《法典》和對外戰(zhàn)爭。討論拿破侖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一、荒野雄獅
1、少年發(fā)奮:出生于意大利,沉默寡言,勇敢好斗。在布里埃納軍校,、凱撒等英雄使他神往,盧梭、、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讓他著迷。15歲時轉往最高軍校,主修炮兵學。
2、機遇垂青:1793年9月受青睞,參加共和國軍圍攻土倫,嶄露頭角。1795年,受邀請,平息了保王黨人叛亂,成為共和國的救星。
二、稱霸歐洲
1、背景:法國大革命引起了、俄、普為首的各國封建君主策劃組成的的干涉。
2、實現(xiàn)夢想:
(1)1796年統(tǒng)帥大軍直趨,屢次擊敗反法同盟。
(2)1798年率軍遠征,摧毀了埃及的近衛(wèi)騎兵。
(3)1799年,發(fā)動,推翻督政府,自任第一執(zhí)政,后為終身執(zhí)政。
(4)在1805年的戰(zhàn)役中,一舉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5)粉碎第五次反法聯(lián)盟后,拿破侖幾乎控制了除英國、以外的整個歐洲,終于登上了的寶座。
三、拿破侖一世改造法國
1、加冕稱帝:1804年,拿破侖加冕稱帝。
2、改造法國的措施:
(1)用人上:要求任職的官吏宣誓效忠,獎勵特殊有功之人。
(2)思想上:承認為國教。
(3)政治上:①精簡編制,將政府改革成高效的。
②剝奪人民的民主權利,取締黨派等,以實現(xiàn)獨裁。
(4)經(jīng)濟上:建立,整頓國家財政,扶植資本主義發(fā)展。
(5)軍事上:廢除雇傭兵制,代之以。
(6)法制上:編撰和頒布了民法典又稱為《》,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jīng)典。
四、走向末日
1、末日原因:
(1)大陸封鎖:1806年11月,頒布“”,絕對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國通商。
(2)兩線作戰(zhàn):大舉進攻俄國,失敗,元氣大傷;大會戰(zhàn),陷入四面楚歌困境。
2、帝國覆亡:181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復辟。
3、百日政權:
(1)再登皇位:1815年,拿破侖逃出,重返巴黎,推翻了波旁王朝。
(2)曇花一現(xiàn):英、俄、普、奧等結成第七次反法聯(lián)盟,在決戰(zhàn)中打敗拿破侖,拿破侖再次遭流放。
法國大革命開始至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的二十余年中法蘭西不曾間斷戰(zhàn)爭。先有普奧聯(lián)軍的武裝干涉,繼而是歐洲反法聯(lián)盟的進攻。拿破侖帝國時期又頻繁對外戰(zhàn)爭直到萊比錫之戰(zhàn),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走向瓦解。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英國參加和組織反法聯(lián)盟是為了什么?
(2)你怎樣看待和評價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的性質?萊比錫之戰(zhàn)為什么被稱為“民族之戰(zhàn)”?
(3)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對法國有何影響?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用不斷的戰(zhàn)爭來代替不斷的革命。-----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二:對德國來說,拿破侖并不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社會的摧毀人。
-----恩格斯《德國狀況》
材料三:他把他的法典帶到他征服的國家里,這部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優(yōu)越得多。
---------恩格斯《德國狀況》
材料四:法國大革命的幾次戰(zhàn)爭起初是民族戰(zhàn)爭,而且確實是這樣的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是革命的:保衛(wèi)偉大的革命,反對反革命君主國聯(lián)盟。但是,當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帝國,奴役歐洲許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國家的時候,法蘭西的民族戰(zhàn)爭便成了帝國主義戰(zhàn)爭,而這種帝國主義戰(zhàn)爭又反過來引起了反對拿破侖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列寧《論尤尼烏斯的小冊子》
請回答:
(1)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論述中,再次出現(xiàn)“革命”一詞,請說明這里所說的“革命”是什么性質的革命?
(2)根據(jù)材料二、三,馬克思、恩格斯主要在哪個角度肯定了拿破侖?
(3)根據(jù)材料四,列寧主要在哪個角度否定了拿破侖?
(4)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對拿破侖的論述是否矛盾?為什么?
第三單元第3課拿破侖
(1)同法國爭奪市場和霸權。(2)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早期具有進步性(捍衛(wèi)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抗擊反法聯(lián)盟對法國的進攻);后期具有侵略性(奴役了歐洲許多民族的國家和人民);與英、俄戰(zhàn)爭則具有爭霸性(對歐洲大陸霸權的爭奪,對世界市場的爭奪)。萊比錫之戰(zhàn)是被奴役的歐洲各國反對拿破侖帝國統(tǒng)治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3)防止波旁王朝的復辟,捍衛(wèi)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加速了資本主義的前進步伐;戰(zhàn)爭使帝國的經(jīng)濟和財富陷入困境;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和痛苦。
(1)資產階級革命(2)摧毀封建制,動搖歐洲封建統(tǒng)治秩序(3)拿破侖對歐洲各民族的侵略和奴役(4)不矛盾。因為拿破侖的對外戰(zhàn)爭有兩重性質,即進步性和侵略性。材料一、二、三是從拿破侖戰(zhàn)爭的進步性方面評價,材料四是從拿破侖戰(zhàn)爭的革命性和侵略性兩方面評價。(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都肯定拿破侖的歷史貢獻,即捍衛(wèi)法國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把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帶到法軍所到之處,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tǒng)治。
第五單元第3課列寧學案
第五單元第3課列寧
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認識其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貢獻。
列寧為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的理論與實踐活動。列寧對蘇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年輕的反叛者
1、童年良好的家庭教育;2、中學時代出現(xiàn)革命思想;3、大學時代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二、建黨活動
1、背景:俄資本主義發(fā)展,工人階級力量壯大,需要政黨領導(階級);俄馬義傳播,出現(xiàn)一批馬克思主義小組(思想、組織);列寧為建黨作了大量準備工作:
A、圣彼得堡馬義小組——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雛形;
B、流放西伯利亞,堅持研究和斗爭;
C、1900年,創(chuàng)辦《火星報》——第一份全俄馬克思主義報紙
2、建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
1)內容:A、制定黨綱(無產階級專政)B、成立布黨(多數(shù)派政黨)
2)意義:A、標志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建立B、列寧主義誕生(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思想體系)——帝國主義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三、領導十月革命
1、理論指導
(1)一戰(zhàn)爆發(fā)后,撰寫文掌指出這場戰(zhàn)爭的性質是,并提出變?yōu)閲鴥葢?zhàn)爭為的策略。
(2)二月革命后,發(fā)表《》,創(chuàng)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俄國實際問題;為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和建設提供依據(jù)。
(3)七月流血事件后,發(fā)表《國家與革命》——指導武裝起義
2、實踐指導:1917年10月列寧回國領導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國家。
四、鞏固新生政權
1、短暫的和平建設(1917—1918)新生政權面臨首要問題——結束戰(zhàn)爭,恢復經(jīng)濟。
與德、奧議和,退出;1918年,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首都設在;工作重心由軍事斗爭轉向建設。
2、三年內戰(zhàn)時期的非常舉措(1918—1920)一戰(zhàn)結束,帝國主義列強武裝干涉;俄國地主、資本家叛亂,為了維護新政權,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方面。并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1920年,戰(zhàn)爭取得勝利——鞏固政權
五、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1、繼續(xù)推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1920)
2、實行新經(jīng)濟政策(1921)
(1)原因:解決經(jīng)濟困難和政治危機,尋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2)內容:A、用糧食稅代替;B、自由貿易,開放市場取代貿易國有化;
C、實行國家資本主義代替企業(yè)收歸國有;D、代替實物配給制等
(3)特點:根據(jù)國情,利用市場,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
(4)影響:經(jīng)濟恢復,政權鞏固;是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3、列寧晚年對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
(1)現(xiàn)代化:共產主義=蘇維埃政權+全國電氣化(1920)。
(2)民族關系:年,蘇聯(lián)成立,承認各民族自決權,還撰寫文章闡述處理民族問題的一系列重要原則。
(3)政權政黨:實現(xiàn)國家資本主義,改善國家機關工作作風,反對官僚主義等。
以上是列寧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是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實際相結合,探索俄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嘗試與產物。
4、1924年,列寧病逝。
評價列寧。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材料二: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fā)現(xiàn),即使他的實際應用甚至還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yè)、對一般歷史發(fā)展產生革命影響的時候,他的喜悅就完全不同了
——恩格斯
請回答:
(1)恩格斯是怎樣看待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的?
(2)除對科學技術的推動作用進行研究探討以外,恩格斯還在哪些方面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豐富和發(fā)展?
第五單元第3課列寧
1、偉大的思想家: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結合俄國實際,創(chuàng)立列寧主義;
2、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1)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chuàng)歷史新紀元;
2)鞏固政權,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畢生努力;
3)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1)恩格斯認為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著根本性的、革命性地作用。
(2)著《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在馬克思主義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探討了人類社會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起源、發(fā)展及其消亡的規(guī)律;此外。對19世紀末期資本主義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中的一些新現(xiàn)象,如壟斷組織的出現(xiàn)、帝國主義兩大軍事同盟的形成等問題,也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討。
第3課國家
第3課國家[教學目標]
1.了解軍事民主制、國家等概念;理解氏族社會解體的原因、國家產生的原因和過程、國家的主要職能;理解生產力發(fā)展是私有制產生的原因,軍事民主制是氏族社會解體向國家演變的過渡形式,國家產生是人類跨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
2.教師提供材料,借助民族學和考古資料(包括傳說、神話),引導學生分析問題,體會國家的出現(xiàn)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使學生理解國家的出現(xiàn)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在分析問題時注意引導學生立足于文明進步、發(fā)展的大趨勢,并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初步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社會進步的原因。
3.引導學生理解國家的產生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巨大進步,理性地看待文明史中國家職能的兩重性,學會用歷史的觀點和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歷史問題。四大文明古國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應引以為自豪。
[重點與難點]
重點:國家產生的重大意義及其作用。
難點:國家產生的歷史根源。
說明:
1.作為文明的標志,國家的產生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國家的形成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國家的產生使人類跨入文明階段。故為本課重點。
2.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理解國家產生的歷史根源;引導其從生產力發(fā)展導致貧富分化,進而出現(xiàn)階級,理解社會變革的經(jīng)濟根源;從文明進步的角度剖析從氏族到軍事民主制再到國家產生的諸多原因。用史料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剖析國家產生的歷史根源,為本課難點。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2.提問:是否從人類誕生起就有國家?思考國家產生的原因。3.簡要了解軍事民主制、部落聯(lián)盟內部的管理架構及其作用。4.分析軍事民主制瓦解以及國家誕生的原因。了解國家與氏族社會的區(qū)別。
5.了解不同文明國家產生的不同途徑,進一步分析國家的職能。
6.思考、討論國家出現(xiàn)的作用和對文明的影響。[資料附錄]
材料一:國,邦也,從口從或?!墩f文解字》。
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階級受一個階級控制的機器。——列寧
國家是由很多人民組成的社會;永久占一塊一定的領土;不受外來的統(tǒng)治;有一個為人民在習慣上所服從的有組織的政府。——J加納。
國家以維持秩序和完全以及增進公民的福利為主要目的,它擁有以武力作后盾的一整套法律制度來實現(xiàn)其目的,它在固定的地域內擁有主權,它行使權力限于這個地域內。國家的主權、領土、人口三個要素,是國家存在的前提?!恫焕嵃倏迫珪?。
材料二:17世紀易洛魁人母系氏族社會生活的描述
家戶的任何一個成員無論從狩獵或捕魚,或種植上獲得什么東西,都是共有的。在房屋之內,人們吃的是共有的食物,每棟房屋有若干火塘,一般是每四間房共一火塘,火塘在過道的中間……每個家戶受一個女家長管轄,她管理家戶的經(jīng)濟。人們在這幾個火塘上把每天只做一餐的飯做好以后,就把女家長找來,她的責任是根據(jù)各個家庭的需要把食物從鍋內取出來分給他們。——摩爾根《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庭生活》材料三:材料四:軍事民主制
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氏族制度的解體,出現(xiàn)了軍事民主制。軍事民主制是氏族制度向階級社會和國家過渡階段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它即保留了氏族民主制的原則,同時又出現(xiàn)了軍事首領的個人權力,所以稱為軍事民主制。通常也將這一階段稱為軍事民主制時代。
部落聯(lián)盟內部的管理架構及其作用:
(1)軍事首領。私有制的進一步發(fā)展,導致了以掠奪土地、牲畜、財富和奴隸為目的的戰(zhàn)爭頻繁發(fā)生,部落或部落聯(lián)盟中的軍事首領的地位也隨之加強。軍事首領皆有男子擔任,最初是民眾根據(jù)其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和指揮才能選舉產生,與其血統(tǒng)出身無關;其權力有限,主要局限在軍事方面;職務不得世襲,不稱職者隨時會被罷免。但隨著部落之間的掠奪戰(zhàn)爭日益激烈、規(guī)模不斷擴大,掠奪戰(zhàn)爭成了氏族成員的一種經(jīng)常性的職業(yè),戰(zhàn)爭和戰(zhàn)爭組織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樣,軍事首領的個人作用日益突出,權力也越來越大,其產生的方式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由原來的民主選舉變?yōu)榧易迨酪u,當該職務出現(xiàn)空缺需要遞補時,原先首領的兒子、兄弟和其他男性親戚往往享有優(yōu)先權。
(2)部落議事會。由各氏族酋長組成的部落議事會是全部落最高權威的體現(xiàn),繼續(xù)負責處理部落內部的公共事務。但其成員逐漸變?yōu)橛墒献遒F族擔任并世襲繼承,議事會也變?yōu)槭献宀柯鋬扔袆萘Φ娜瞬倏v的權力機構。
(3)民眾大會。民眾大會的歷史較部落議事會為短,由于戰(zhàn)爭基本上是男性的舞臺,因此在戰(zhàn)爭以及有關問題上必須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樣,原來由全體氏族成員參加的氏族議事會,逐漸演變?yōu)槿w男性武裝人員參加的民眾大會。部落議事會的決議必須經(jīng)民眾大會通過才能生效,從這個意義上講,民眾大會具有最后的決定權,它大體上保持了氏族的民主制度。
——甄修鈺《世界上古中古史講稿》。
材料五:關于中國夏朝建立的若干史料
帝舜薦禹于天,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辟舜之子商均于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
……
十年,帝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啟遂即天子位,是為夏后帝啟。
──《史記夏本紀》。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夏后啟是實現(xiàn)我國歷史上“五帝”時期向“三王”時期深刻轉變的關鍵人物?!巴鹾偷鄞碇鴥蓚€不同的歷史時期。黃帝的帝和帝堯、帝舜的帝一樣,實際上是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lián)盟時期軍事酋長的稱謂;而夏、商、周的王則是奴隸社會的專制君主”。雖然夏王朝的世系自禹始,但禹只不過是氏族社會最后一個最高首領,他為啟建立王位世襲的奴隸制夏王朝奠立了基礎。
──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上)》。
所謂“禹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正是后人追述夏王朝建立統(tǒng)治地位的情景。夏禹死,其子啟繼王位。這種廢“禪讓”而實行父傳子的王位繼承方式,引起夏朝爭奪王位的激烈斗爭……夏啟經(jīng)過王位的激烈斗爭,確立了王位世襲制。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Ⅲ》。
材料六:雅典城邦國家的形成
雅典是古代希臘的一個城邦國家,從雅典國家的起源到最后形成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在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中,雅典通過一系的列改革實現(xiàn)了由氏族向國家的轉變。
提修斯改革——雅典國家的起源
雅典位于希臘的阿提卡半島。公元前17世紀左右,愛奧尼亞人進入阿提卡,同土著居民混居,過著氏族部落制生活。公元前12世紀,多利亞人南下時并未侵入阿提卡。公元前11—9世紀,雅典處于氏族社會解體時期。
阿提卡有4個部落,每個部落有3個胞族,每個胞族有30個氏族。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機構,互不相屬,有時部落間互相作戰(zhàn)。多利亞人南下,使邁錫尼等地的一些居民逃入雅典,他們成為氏族組織以外的居民;同時由于氏族內部分化,有的貧困的氏族成員也被排斥在氏族以外。氏族成員,其中包括氏族貴族,占有氏族土地。這類土地位于較肥沃的平原;而那些沒有氏族關系的人只能耕種貧瘠的土地,或在沿海城鎮(zhèn)經(jīng)營工商業(yè)。由于居民混雜,氏族血緣關系受到破壞。這時,在阿提卡出現(xiàn)了傳說中的提秀斯改革。相傳提秀斯是雅典第十代王(巴賽勒斯),他廢除阿提卡各城鎮(zhèn)的議事會和行政機構,建立了以雅典城為中心的中央議事會和行政機構。提秀斯還把阿提卡的各部落成員分為貴族、農民和手工業(yè)者三個等級,規(guī)定只有貴族才能擔任公職。這一在階級分化的基礎上由部落聯(lián)合為國家的過程,顯然經(jīng)過了長期的歷史發(fā)展,而不可能是某一人在一次改革中所能完成的。提秀斯改革不過是這一過程的反映,通常被視為雅典國家產生的一個標志。
梭倫改革——雅典國家的發(fā)展
公元前6世紀初年,雅典的階級關系極度緊張,平民為擺脫債務奴役正在醞釀武裝起義。公元前594年,在平民壓力下,梭倫當選為執(zhí)政官并被指定為“調停人”。梭倫擔任執(zhí)政官后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經(jīng)濟上一項重要改革是頒布了“解負令”,把賣到國外為奴的人贖回。取消以土地為擔保的債務,并禁止以自由民人身作債務擔保,從而廢除了債務奴隸制。除“解負令”之外,梭倫還實行了許多經(jīng)濟措施:為了防止土地集中,規(guī)定占有土地最高限額;提倡每個雅典人學會一種手工業(yè)技術,獎勵外邦的手工業(yè)者移居雅典。
梭倫改革的第二項措施是,將全體雅典自由民,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一律按財產多寡分為四個等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達500麥斗者為第一等級,可擔任高級官職;凡收入300麥斗者為第二等級,可擔任高級官職;凡收入200麥斗者為第三等級,可擔任低級官職;收入在200麥斗以下者為第四等級,不能擔任任何官職。與四等級劃分相適應,分配不同的兵役義務:每個等級的公民都有自備武裝服兵役的義務,第一、二等級充當騎兵;第三等級擔任重武器裝備的步兵;第四等級構成輕裝步兵,或充任海軍。
梭倫對政治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削弱了貴族會議的權力,提高了公民大會的作用,規(guī)定各等級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決定戰(zhàn)爭與媾和等國家大事,并選舉官員。此外,還成立了400會議和陪審法庭。
梭倫改革沉重打擊和破壞了雅典舊的氏族貴族和舊的氏族血緣關系,有力地促進了雅典國家的發(fā)展,為奴隸制的民主共和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克里斯梯尼改革——雅典國家的最后形成
公元前6世紀末,平民領袖克里斯梯尼實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梭倫改革后,4個血緣部落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還起著不小的作用,執(zhí)政官和400人會議成員都是按部落進行選舉的。貴族在部落中占優(yōu)勢,常操縱選舉??死锼固菽嵝聞?chuàng)10個地區(qū)部落,代替4個血緣部落。他把全阿提卡分為30個區(qū),其中10個區(qū)在雅典城及其周圍,10個區(qū)在沿海,10個區(qū)在內地。每3個不同的區(qū),即一個城郊區(qū)、一個沿海區(qū)、一個內地區(qū),合為一個地區(qū)部落。新的地區(qū)部落分散了氏族貴族的力量,摧毀了氏族制殘余。
克里斯梯尼還建立了500會議,以代替400人會議。500人會議由10個地區(qū)部落各選50人組成,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并執(zhí)行公民大會決議。五百人會議按部落分成小組,每組50人,輪流處理國家經(jīng)常事務,每組任期為一年的十分之一。
在克里斯梯尼改革時期,雅典還建立了十將軍委員會,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十將軍委員會由十個地區(qū)部落各選一人組成,一年一任,輪流統(tǒng)率軍隊,其中一人為首席將軍。陶片放逐法規(guī)定公民大會可以投票決定放逐危害國家的分子,表決時公民在陶片上面寫下應予放逐的人名,如對某人所投的票超過6000,則此人即須放逐國外,十年以后才許返回。
克里斯梯尼改革徹底肅清了氏族制殘余,結束了雅典平民反對貴族的長期斗爭,最后完成了雅典從氏族過渡到國家的歷史進程,確立了奴隸主民主政治。
國家和舊的氏族組織不同之處有二:一是“按地區(qū)來劃分它的國民”,一是“公共權力的設立”。在雅典這兩個特征從提秀斯改革時起,即已開始逐步出現(xiàn),至克里斯梯尼改革才具有完備的形式,從而使國家機構完全代替了氏族組織。
——威廉麥克高?!妒澜缥拿魇贰^察世界的新視角》。
恩格斯把國家的產生歸納為三種主要形式,即:(一)雅典式。國家從氏族發(fā)展起來的階級對立中直接產生,沒有任何外來的暴力干涉,被稱為最純粹,最典型的形式;(二)羅馬式。國家在氏族內部的羅馬人和外部的平民兩大集團長期的斗爭中產生;(三)日耳曼式。國家在日耳曼人不斷征服其他民族的過程中產生。盡管國家產生的途徑不同,但產生的前提是一致的,總是與私有制、階級的產生和發(fā)展相伴隨。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板書設計]
產生原因生產工具進步生產力發(fā)展產品剩余私有
制產生貧富分化階級出現(xiàn)國家產生
國社會組織:氏族部落部落聯(lián)盟國家
產生過程社會管理:氏族民主制軍事民主制國家統(tǒng)治
(以黃帝夏朝、社會成氏族首領部落首領部落聯(lián)盟首領國王
家和希臘為例)員分化氏族成員平民或奴隸
對內:階級壓迫,管理社會,促進發(fā)展
文明
國家職能社會
標志
對外:防御侵略,維護安全,處理外交,發(fā)動戰(zhàn)爭
[訓練設計]
來自課文的片段:
盧梭認為,私有制產生之前,人人過著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生活。私有制產生以后,貧富分化,人類進入了不平等的文明社會。人類不平等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私有財產的產生,出現(xiàn)了貧富的不平等。富人為了維護財產就欺騙窮人訂立契約,制定法律。第二階段,為了確保富人的財產,設立了強有力的政府權力機構,確認強者對弱者的統(tǒng)治。第三階段,政府蛻化,政府的權力變成專制權力,出現(xiàn)了封建暴君的專橫統(tǒng)治,使不平等發(fā)展到頂點。他說:“以絞死或廢黜一個暴君為目的的暴動,乃是一件與他昨天處置臣民生命財產的哪些暴行同樣合法的行為”——岳麓書社《高中歷史文化發(fā)展的歷程》。
問題:
1.私有制產生之前,人類生活得自由、幸福嗎?為什么?
否,生產力水平低,處處受制自然環(huán)境限制,溫飽和安全都難以保障,是沒有自由和幸??裳缘?。
2.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私有制產生后,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
生產力發(fā)展,國家、法律、等級或階級、政府出現(xiàn)。
3.盧梭認為國家政府的職能是什么?你認為國家政府的職能還有哪些
盧梭認為國家政府的職能是確認強者對弱者的統(tǒng)治,確保富人的財產。國家機器的基本職能主要是建立在社會公共需求的基礎上,對內實施社會管理職能,調節(jié)國內社會矛盾、維持公共秩序,興辦公共工程、處理公共事務和鎮(zhèn)壓被統(tǒng)治階級的反抗等;對外履行維護國家的安全、防御外來的侵略、發(fā)動戰(zhàn)爭掠奪和奴役他國人民以及處理與其它國家之間的外交聯(lián)系等職能。
[課件]
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