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1《學弈》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研讀課文、探究疑難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賞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www.lvshijia.net
一、激趣導入
1、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2、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3、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二、試讀質(zhì)疑
1、初讀課文。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2、再讀課文。指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質(zhì)疑。
三、研讀交流
1、探究疑難,深入研讀:
⑴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①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說說句子的意思,同時借助課件,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②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③通過反復誦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⑵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①自由朗讀,交流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②學習生字,指導識記書寫。
③運用成語分別概括兩人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了解白話文與文言文的聯(lián)系,感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④指導朗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美。
⑶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①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句子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擴展閱讀
《學弈》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文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xiàn)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
2.總結(jié)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jié)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lián)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nèi)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jié)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jīng)歷和體會。(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后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fā)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著背誦一篇。
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專心致志
弗若
另一人思射鴻鵠
《學弈》練習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弈》練習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一、寫出下列字詞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國:
善:
誨:
援:
俱:
弗若:
然:
二、寫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2、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3、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三、理解課文,回答問題。
為什么兩個人同時學下棋,后一個人卻不如前一個人?
四、仔細閱讀課文后填空。
課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一個(),告訴我們()。
五、結(jié)合注釋讀古文,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也。
1、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2、熊掌:熊的腳掌,是珍貴的食品。3、亦:也。4、二者:指魚和熊掌。5、兼:同時都得到。6、舍:舍棄。7、?。哼x擇。8、生:生命。9、義:正義。
答案:
一、弈:下棋;通國:全國;善:善于,擅長;誨:教導;援:引,拉;俱:一起;弗若:不如;然:這樣。
二、1、的2、弈秋的教導;鴻鵠3、他,指前一個人
三、因為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專心。
四、專心致志心不在焉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
五、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不能同時都得到時,我選擇熊掌而舍棄魚。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生命和正義不能同時都得到時,我選擇正義而舍棄生命。
《學弈》教學反思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悠久與燦爛。從小學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思想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其重要作用與深遠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在教學《學弈》這篇文言文時,我以為應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經(jīng)歷對照注釋理解、朗讀、背誦、感悟等過程,享受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一、反復朗讀感悟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
1、教師范讀引好路子: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xiàn)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反復朗讀讀準讀熟:
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讓他們借助注音讀準生字;教師也應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及時地指導學生正確地讀音,并能通過反復朗讀讀熟課文、正確斷句。
3、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究的時間,引導他們結(jié)合課后注釋弄懂字、詞、句的意思,并通過獨立說、同桌互說等形式予以落實,待別是對課文中的之、其、為三個詞出現(xiàn)一詞多義現(xiàn)象,應引導學生在逐字精讀的基礎上,通過進行比較歸納,弄清他們的不同意思,總結(jié)出它們在用法上的規(guī)律。
二、熟讀成誦感悟道理
在學生熟讀成誦、完全讀懂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啟發(fā)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討論如下問題:
1、兩個跟弈秋學下圍棋的人表現(xiàn)有何不同,結(jié)果怎樣?
2、《學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學習后有何體會?
經(jīng)過師生平等互動,個體感悟思考、集體分析討論,達到共識:兩個學下圍棋的人在主觀條件(智慧一樣)和客觀條件(一起向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弈秋學習)相同的情況下,卻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原因在于兩人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一心兩用?!秾W弈》告訴我們,在學習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學習態(tài)度的專心與否決定著學習結(jié)果的好壞,因此,我們一定要專心致志地學習。同時也應認識到,如果弈秋能對一心兩用的人嚴加管教,那么結(jié)果就會大不一樣。
總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既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組的合作學習。這樣既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jié)規(guī)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學弈》教學實錄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弈》教學實錄”,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要求:
1.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jié)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3.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學生根據(jù)注釋讀懂課文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師:孩子們,今天是我們六一班值得驕傲的日子。因為上天為我們安排了一段40分鐘的時間,(點擊課件:天時)讓我們有機會站在群力小學這方最敞亮的舞臺上,向全區(qū)的老師們做學習方面的匯報和展示。這份機緣,我們師生都得珍惜??衫蠋熜睦镉钟行?,因為這節(jié)課上課的地點不是很有利。(課件出示:地利)它不是在我們自己班的教室,這個環(huán)境我們都很陌生,在陌生的地方上公開課大家會不知不覺的生出局促的心理,如果我不小心再把課講得沉悶了,那同學們很容易高高掛起,在課堂上來個沉默是金了。古語有云:天時不如地利,(課件出示:天時不如地利)我們占了天時可惜沒有地利,所以我擔心,誰能為我排解一下呢?
生:老師,還有人和啊,我們有人和就行了。
師:大家跟我真是心有靈犀??!想起它的下半句我真就豁然開朗了,誰來說它的后半句?
生:地利不如人和
師:說得好,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至關重要,只要我們師生齊心合力,就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只要我們師生上下同心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屬于這節(jié)課的無窮無盡的精彩。所有的外界因素都不是問題,大家說對不對?(對)那咱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句話。
生:齊讀
二、交流孟子資料
師:這句話真厲害,讀完了這句話大家看來比剛才更自信了。而老師前一分鐘還忐忑的心,轉(zhuǎn)瞬間也云淡風清了。這么有哲理的話是誰說的?
生:孟子
師:答對了,誰聽說過孟子,怎么聽說的。
生:學生介紹
師:(課件補充出示)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中期鄒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和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了《孟子》,全書共有七篇,分別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
師:其實我們五年級的時候就積累過《孟子.告子》中的一句話,誰還記得?
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師:孟子生活的年代雖然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關于孟子的一些典故我們卻是耳熟能詳?shù)?。比如孟子小時候,母親非常疼愛他,曾經(jīng)為了替孟子找一個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三次搬家,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三字經(jīng)中的一句
生:昔孟母,擇鄰處。師順勢課件出示此句
師:還有,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有一次逃學回家,孟母便剪斷織機上上未織完的布,以此來告誡孟子學習要持之以恒,半途而廢就會像那匹布般變成一團廢物。這個故事后來就演變成了
生:子不學,斷機杼。師順勢課件出示此句
師:這樣看來,我們同學對孟子的了解還真不少。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幾句話。
生:齊讀這四句: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三、介紹文言文知識
師:讀著讀著,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這句話不是用我們平時說的語言寫成的?我們叫它?
生:文言文。
生:也叫古文。
師:說得好。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與文言文相對的是白話文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比較一下飯否?和你吃飯了沒有?你覺得文言文有什么特點?
生:簡單。
師:概括得好,它的確可以用很少的文字表達相當豐富的內(nèi)容。文言文很精彩。這是無庸質(zhì)疑的。這么精彩的語言為什么今天不用了?
生:讀起來很難懂,不方便交流。
師:文言文的確生澀難懂,可是你要知道,白話文是從五四運動之后,也就是1919年以后才開始大力倡導的,中國三千多年的有文字記載的文化與歷史,都是用文言文記載的,用文言文寫成的經(jīng)典名著不知要比白話文的多多少!所以你說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文言文有沒有用?
生:有用,能讓我們看懂古書。
師:不但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讀懂更多的書,而且可以讓我們明白更多的道理。四、新課講授
師: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同樣出自孟子.告子篇中的《學弈》,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生:知道,就是學下棋,下圍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釋
師:對,看注釋是幫我們學懂古文的一種好方法。誰能單講這個弈字(生答),漢字中有一個字和弈字特別象,誰知道這個字?
生:老師,奕,神采奕奕的奕
師:知道神采奕奕是什么意思嗎?
生:就是精神飽滿的意思
師:說得好,就象現(xiàn)在大家上課的精神狀態(tài)一樣,下面就讓我們保持神采奕奕的精神狀態(tài)來繼續(xù)我們的學習。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誰愿意給大家把文章讀一讀(指讀課文,采訪:說說你第一次讀文言文的感受?)
師:你們感覺他讀得怎么樣?(生評)再指讀
師:大家的熱情感染了我,能不能也給我一個機會,我也想試一下。你們注意聽我讀的有什么特點。(教師范讀)
生:老師讀得很慢
生:老師那句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讀得很有古文的味道
生:老師讀得很有韻味,有氣質(zhì)。
師:還夸我有氣質(zhì),真好,謝謝你。
師: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讀文言文第一要讀得慢一些,第二,要注意句中的停頓。這樣才能讀出韻味,多讀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又一種方法。
師:按照我們剛才悟出的讀文言文的方法,你在下面也試一試。(生自由讀)
師:看來大家讀得挺起勁兒,誰找到感覺了?個別讀
師:還誰想讀,好,現(xiàn)在同桌之間,女生先讀給男生聽,男生再讀給女生聽(生讀)
師:男生女生誰讀得好?學生爭說
師:孰好孰差,口說無憑,我們拭目心待,男生女生各找一個代表賽讀。
師:女生的清脆,男生的厚重,個有千秋,咱們綜合一下吧,齊讀。
師:還有想讀的同學嗎?別急,等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以后,你們會讀得更好,到時那時,我們再來比一比
師:現(xiàn)在我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請同學們先對照文中注釋,把你不理解的字或詞弄清楚意思,然后再試著把字和詞連成句子說說意思。最后再把句子連成篇說說整篇文章的意思;同桌之間互相說。有不懂的記下來。我們一起處理。
生:自由學習,小組學習。
師:大家剛才學得怎么樣?看來學得胸有成竹了,我來考幾個問題。通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講的是弈秋教導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
師:那我來問你,弈秋,是何許人也?
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所以我認為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弈秋是全國下圍棋最厲害的?
生:通國,是全國的意思,我認為他一定是經(jīng)過各類比賽才脫穎而出的。
師:相當于全國的圍棋冠軍啊,多么受人尊敬?。≡撛趺醋x呢?
生:要帶著敬佩。
師:指導朗讀,讀出感情。
師:能背嗎?(能!)你看古文并不難懂吧!
師:就是這樣(課件出示)
把意思、語氣結(jié)合起來
把自悟、自得結(jié)合起來
熟讀成誦──就這樣讀古文。
知道了嗎?
師:課文里的人讓弈秋干什么?(教兩個下圍棋)弈秋的棋藝是這樣的高超,那么跟他學下棋會學得怎么樣呢?
生:名師出高徒。
師:是啊,我們來看一下他這兩個高徒的上課表現(xiàn)怎么樣?這句比較長,比較難,請大家用線分別畫出兩個人上課表現(xiàn)的句子,一個一個的說說。同桌之間互相合作,一人讀一個小分句,并解釋一個小分句。一人讀句子,一人解釋這句。
生:一人讀,一人解釋,合作學習。
師:我們先來說第一個人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聽課的時候?qū)P闹轮?,只聽弈秋師傅的教導?/p>
師:能不能說一下惟的意思?
生:只
師:你很聰明,巧妙的調(diào)換了一個詞的位置,就把這句話的意思解釋通了。課件演示:惟弈秋之為聽一句的語言現(xiàn)象。告訴學生以后會進一步進行學習。
師:再來說說第二個人
生:先讀,后解釋
師:你覺得這一句中,哪些詞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答。你注意到一人雖聽之中的之,和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之是一個意思嗎?
生:不是,一人雖聽之中的之是弈秋的教導,而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之是指第二個人。
生:老師,不對,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之是指鴻鵠,不是,是天鵝。
師:那它們和通國之善弈者也中的之一樣嗎?
生:不一樣,那個之是的的意思
師:你看看這個之,神行百變啊,一會出現(xiàn)在句中,一會出現(xiàn)在句尾,不同的位置,甚至一句話中,意思都不一樣,接下來的學習中你還要關注它,它還會發(fā)生變化。
師:大家把一、二兩句連起來讀讀。指導讀,背。
師:現(xiàn)在為止,弈秋的兩個學生各是怎么學習的弄清了吧?能不能用兩個成語分別來概括一下兩個人的上課表現(xiàn)。
生:其一人全神貫注其一人心不在焉
其一人聚精會神其一人三心二意、
其一人目不轉(zhuǎn)睛其一人心猿意馬、
其一人一絲不茍其一人東張西望、
師:猜一猜,這樣學習的兩個人,他們的學習結(jié)果會一樣嗎?(不會)孟子對這件事又是怎么認為的呢?學習文章最后三句話,你讀懂了哪一句就來說哪一句。
生: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學生解釋,教師隨機指導生字俱、矣、曰
師:雖與之的之解釋是指前一個人。
弗若之的之書上沒有注釋,怎么解釋呢?
生:也是代指前一個人
師:又是這個之字,它又有變化了,我們這回來總結(jié)一下(課件出示)這是在這篇文章中所有出現(xiàn)之字的句子,你看它有時表示人,有時表示事,有進表示物,還有時是特殊用法,這在文言文中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大家今后學習古文的時候要多留心這樣的字,比如這篇文章中還有幾個多次出現(xiàn)的字,你發(fā)現(xiàn)了嗎?
生:有為、其、與
師:有進步。誰再來說
生:為是其智弗若與?并解釋
師:你解釋得很好,我們來做一個大膽的嘗試:說的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為了使語言精練,作者在弗若和與之間進行了省略,你能補充嗎,把意思說完整?課件出示:為是其智弗若與?
生:可以填之
師:(相機標添加)老師太激動了,我再來問一下,你知道你填的這個之是什么意思嗎?
生:前一個人。(掌聲)
師:太棒了?。?!你不光了解了之的用法,而且還能學以致用,將來一定可以寫文言文了。
師:作者認為是不是智力的問題?
生:曰:非然也。學生解釋。
師: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同意)大家都很聰明,我們和孟子的觀點是一樣的。不是后一個人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啊,那么是什么原因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呢?
生:因為后一個人沒能做到專心致志地學習。
師:對了,學習應專心致志。(板書:專心致志)
師:三句話連起來讀,讀出感情,能背的就背。(讀出反問的語氣和回答時肯定的語氣)
師:再給大家一個更大的挑戰(zhàn),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生串講
師:誰能背誦全文,能背的一起來背。生看圖背全文
師:學得不錯,今天我們學得好,也是專心致志的結(jié)果??!
五、學文明理:
師:學史可以明智,精彩的學弈,就象一面鏡子,它故事里折射出的每一個角色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專心致志以外,你還從哪個角色,哪個角度有所感悟和收獲呢?今天課上我們就來召開一個《學弈》經(jīng)驗總結(jié)會。今天的總結(jié)會上,我們還榮幸的請來了全國圍棋冠軍弈秋師傅、弈秋師傅的大徒弟、二徒弟和眾多的學者嘉賓。大家表示歡迎。(生疑惑鼓掌)
師:弈秋在哪兒啊?就在你們中間啊,大家可以選擇一個角色。弈秋,或是大徒弟,或是二徒弟,或者是孟子,以他們的身份來說些什么,也可以作為嘉賓聯(lián)系實際說說。
生:我是弈秋,通過這第一次教學,我知道了,不光在課堂上要教他們下棋,還要注意他們聽課的效果,如果我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二徒弟的情況,可能他就不會溜號了。
生:我是大徒弟,我認為上課注意聽講是我的本份,只有這樣才能學到弈秋師傅身上的真本領,大家可千萬別學我那個小師弟啊。
生:我是二徒弟,上課不注意聽講是我不對,可是我根本就不喜歡學圍棋,為什么偏要我學下棋啊?
師:是啊,不喜歡又怎么能專心致志的學啊?
生:不管喜歡不喜歡,做事就得專心致志。
師:孩子們,想一想,和弈秋師傅這樣的圍棋一流高手學習,機會多么難得啊,如果好好把握,堅持到底,說不定在圍棋上有大成就,這一開始的投入有多么重要啊,是不是?是
生:
生:我也覺得是態(tài)度決定一切!
師:是啊,態(tài)度決定一切,連《學弈》這篇課文的作者孟子都這樣說(課件出示:)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這句話你讀懂了嗎?
生:不專心,就沒有收獲。
師:是啊,不專心一無所得,反過來說,專心則得,小專小得,大專大得,恒專則可成大器。孩子們,這節(jié)課我們專心致志的學習了課文《學弈》,明白了許多道理,希望同學們以后能做事能一直這樣專心,取得更大的成功。謝謝孩子們,下課!
七、板書設計:
24
學弈
專心致志
《學弈》
《學弈》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奕秋通國教誨俱學弗若曰矣。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根據(jù)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懂得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懂得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去尋寶。這可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文言文,文言文語言簡練,含義深刻。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學弈》就是一篇優(yōu)秀課例,想學好文言文嗎?老師知道學好文言文的訣竅,你們想不想知道?出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an)?!保▽W生齊讀)能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今天我們就運用這一訣竅去尋寶吧。不過要想得到寶藏需要你闖過如下三關;(課件展示)指名讀。一是“讀”,能正確隔詞斷句,把課文讀通讀順。二是“義”,能根據(jù)注釋了解每句話的意思。三是“悟”,能結(jié)合實際,體會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敢不敢闖關?“闖關尋寶活動”開始了。
首先進入第一關:讀。
二、初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
課前布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想展示一下?
指名讀,學生評價,教師指導讀好文言文速度要慢,能正確隔詞斷句。
師范讀課文。讀出抑揚頓挫的韻味,讀一遍。根據(jù)老師讀的用筆在文中標出停頓,并在心里跟著老師讀。生給老師評議。
自己練習讀,讀不好的地方可以請教小伙伴,也可以問老師。
指名讀,挑戰(zhàn)讀,師生評議。
5、齊讀。
進入第二關:義。
三、整體感悟大意
1、讓學生對照著課本中的注釋,結(jié)合著插圖,自己試著揣摩每句話的大意,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作上標記,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課文大意,把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老師和同學共同討論解決。
全班交流:
給下面的文段加上標點并翻譯全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明確: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2、從上文概括出兩個成語:專心致志心有旁鶩
3、譯文:
弈秋是全國著名的下棋高手,讓他同時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聚精會神,一心只聽從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表面上也在聽,實際上卻一心想著有只天鵝將要飛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學下棋,盡管和前一個人一起學,成績肯定趕不上人家。(難道)這個人的智慧不如那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
小組代表說課文的大意,互相評議,補充。只要主要意思不錯即可,學生說不準的,教師給予點撥。師適當板書。
(2)師說課文大意。生評議。
(3)小組質(zhì)疑,同學討論,教師點撥。
進入第三關:悟。
四、交流感悟
1、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名說。
師總結(jié)并板書(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專心致志、善始善終、一心一意等,不能三心二意,)
2、你做到了嗎?今后你打算怎樣做呢?學生交流。
小結(jié):做到的同學繼續(xù)保持下去,沒做到的同學從現(xiàn)在起立即改正,會讓自己更優(yōu)秀、更出色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已經(jīng)順利闖過了三關,你找到寶藏了嗎?告訴大家你都找到了哪些寶藏?指名交流。
師小結(jié):會讀,能理解課文大意,能領悟其中的道理、認識了文言文,等等,這都是無價之寶,只要你繼續(xù)努力,你會找到更多的寶藏。
五、品讀,讀出其中的韻味。
出示一副古建筑圖,讓學生交流此時想干什么?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指名讀,評議。齊讀。
六、小練習:幫助學生背誦。
1、出示部分課文內(nèi)容,一些重點詞句用括號表示,讓學生試著填空。
2、學生自己練習。
3、指名交流。
4、同桌互相檢查。
七、課堂小結(jié)
八、作業(yè):
正確地背誦并默寫課文。自己設計作業(yè)。
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一人
專心致志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材料的翻譯訓練,熟習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譯的要領。
2.理解專心致志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了解文言文翻譯的要領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弈秋敗弈》選自《劉子專學》,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呢?
二.詞語點讀:
“非弈道暴深”,弈道:此處可解釋為解決棋的困難局勢的對策。暴:突然。深:深奧、復雜?!扒橛袝喊怠保核枷?、心理上出現(xiàn)了暫時的糊涂。情:此處可理解為思想、認識、心理等。暫:暫時。暗:糊涂,不明白“笙猾之也”:笙曲干擾了他?;簲_亂,干擾。之:代詞,他,指秋。
三、出示文言語段,要求學生點讀翻譯
第1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币馑际牵呵锸侨珖缕遄詈玫娜?。也可譯為“秋是全國有名的善于下棋的人”。
第2句,‘‘當弈之時,有吹笙過者,傾心聽之,將圍未圍之際,問以弈道,則不知也。”意思是:一次,當他正在下棋的時候,有個人吹著笙路過,秋專心地聽起笙來。這時,他的棋正處在將要被圍困消滅的時候,問他有何對策,他回答不出來’了。
“當弈之時”:正在下棋的時候?!坝写祲q過者”:有個人吹著笙路過。笙:一種簧管樂器。過:路過。:傾心聽之”:專心地聽笙曲。傾心:主竺之:代詞,指笙曲?!皩磭唠H”:將要被圍困消滅的時候。將:將嚴’
即將。圍:圍棋中的術語,包圍消滅的意思。際:時候。“問以弈道”:問他有什么(下棋的)對策。道:此處可解釋為下棋的對策。“則不知也”:
(他)就不知道了。則:就。
第3句,“非弈道暴深,情有暫暗,笙猾之也。”意思是:不是解決這盤棋的困難局勢的對策突然變得復雜深奧了,而是他暫時糊涂了,因為動聽的笙曲干擾了他。
四、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一次,弈秋正在與人下棋,有人吹著笙路過,弈秋專心聽起笙來,結(jié)果這盤棋弈秋失敗了。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專心,如果不專心,即使本領高強,也難免要失敗。
五、弈秋失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文章只是寫出了弈秋敗弈的直接原因——“笙猾之也”,沒有點明故事要說明的道理。但是,讀者讀后自然會想:一個棋藝高超的人,在一盤并不復雜的棋中卻失敗了,不是因為他的棋藝差,而是過路人吹的笙曲干擾了他,這說明什么呢?細心揣摩,自然可以領悟其中的道理。
兩則寓言的寓意相反相成,說明了一個共同的道理:無論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只有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才能做好。)
六、讀一讀,練習背誦
課后小結(jié):學生運用學習的知識自己學習第二篇古文,學生能夠運用課文材料,進行翻譯訓練,熟悉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了解文言文翻譯的要領。
《學弈》教學札記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弈》教學札記”,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老師們,大家下午好:
《學弈》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八組選編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學語文課本選入的第一篇文言文。通過寫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他們感覺非常新奇有趣,所以,如何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的興奮點就成為我在備課時考慮最多的問題。下面我就說說我的設計思路、我在備課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我教學之后的一點體會,希望能對老師們有所幫助。
一、設計思路
1.利用舊知遷移,談話激活興趣。
《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首先,我利用孟子的一句名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為切入點,先鼓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新知的自信心,又從學生熟悉的有關孟子文言警句引入孟子的介紹,再利用一個深入淺出的例子,飯否,消除了學生學習文言文難的心理障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易學,為學好本課提供了動力。
2.讀通全文,整體感悟,了解課文梗概。
學生初學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讀不通順。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都落在朗讀上,樹立了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這部分教學我采用了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感受教師的范讀,感知正確的句中停頓和語氣。從而領悟文言文的特點,完成由讀正確到讀連貫的過程,使學生在書聲瑯瑯中興趣盎然。
3.讀懂全文,激活思維,自悟句意文意。
讀懂全文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照書后注釋,讓學生由知道每句話的意思到了解全篇內(nèi)容,這是教學的難點。全文共五句,為了降低解釋的難度,我在教學中堅持先扶后放,先學后教再學的原則,以平等的心態(tài),幫助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第一句話很簡單,我就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并引導學生悟出學法。第二句話比較長,也有難懂的地方,我組織學生采用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互動。課文的最后三句是議論部分,我放手讓學生自學來解決,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讓學生讀懂哪句就解釋哪句,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中,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4.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想象,鼓勵創(chuàng)新。
學生在輕松愉悅、活躍自主的氛圍中,讀通、讀懂了課文,接下來是明理的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學弈經(jīng)驗總結(jié)會,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意在改變傳統(tǒng)模式為明理明理,而將學生直接引入課文內(nèi)外的各個角色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到達體情悟道自然不刻意的目的。將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再次推向高潮。
二、備課中的幾點感悟:
1.字字落實逐字精讀
盡管教參對初次接觸古文的小學生在譯文方面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能正確講解文章大意即可,但教師在備課時,翻譯文言文必須做到字字落實,這樣才能游刃有余的駕馭課堂,例如,我第一次試講時,學生提到者也,之為等。可是我給出的答案卻比較模糊。因為相當多的文言文字詞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所以備課時教師最好能做到逐字精讀、比較加歸納、總結(jié)出規(guī)律。雖然在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提到的復雜知識點,我們可以一言帶過,但這只言片語也一定不能是含糊錯誤的,應該要有啟發(fā)性,應該對他今后學習有所幫助。(我的困惑是這方面的資料很難找到,決大多數(shù)都是意譯。)
2.教法的確定,以學定教。
最好的教法不一定有華麗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要有實效性,只有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良好踏實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后的一點體會:
1、讀的環(huán)節(jié)耗時過長,
2、教學內(nèi)容安排過多,如用兩課時來完成的話,可能還可以擴充一些同類型的課外文言文,以豐富學生知識。
3、有的句子讓學生讀的目的性不強.
最后,同樣以孟子告子中的一句話共各位老師共勉,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學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7、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8、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1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www.lz13.cn)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6、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5、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2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2、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3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6、臣聞郊關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3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8、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39、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4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42、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45、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46、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7、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學弈》說課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學弈》說課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1.教材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組第二十五課《學弈》。
2.教材簡析:《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然后講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jié)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雖與現(xiàn)代文在用詞造句、朗讀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卻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小學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很有好處。選編本文的目的有兩點: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nèi)容好,強調(diào)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于學生繼承發(fā)揚刻苦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二是因為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為淺顯,適合小學生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感悟了學習方法,為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3.教學要求: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jié)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jù)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tài)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從課內(nèi)外延伸結(jié)合中進一步了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xiàn)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課后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CAI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順應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fā)、培養(yǎng)、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松、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fā)展。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
1.利用舊知遷移,游戲激活興趣。
《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語專心致志的來源,利用此處切入點,將學生成語積累作為舊知遷移到古代文言文成語故事這一新知上,利用成語游戲開課大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發(fā)揮范讀榜樣作用,增強學習動力。
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和關鍵都落在朗讀上,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老師的精彩范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產(chǎn)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3.自主合作,改變學習方式;團結(jié)協(xié)作,減輕學習壓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內(nèi)容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4.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想象,鼓勵創(chuàng)新。
學生在輕松愉悅、活躍自主的氛圍中,讀通、讀懂了課文,接下來是明理的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學弈經(jīng)驗總結(jié)會,大大激活了學生的想象,,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將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再次推向高潮。而接下來的孟子講學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改變了以往朗讀評評點點的傳統(tǒng)模式,將學生直接引入學習、朗讀的氛圍中,達到身臨其境,忘我境界。
5.以讀為主線,教方法、養(yǎng)習慣。
以讀為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qū)W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yǎng)成學習習慣。
三、說教法
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采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chuàng)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鑒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游戲激趣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四、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讓學生經(jīng)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jié)合,讓學生經(jīng)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xiàn)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nèi)容。
五、說教學過程
1.游戲、激發(fā)學習興趣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游戲激趣法和舊知遷移法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將舊知成語與新知文言文成語故事相結(jié)合,從而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2.讀通,整體感悟文章大意。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感受教師的范讀,從而領悟文言文的特點,進行體會交流,為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3.讀懂,根據(jù)注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zhì)疑之后下位尋找伙伴,自由組合,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匯報合作成果的過程中學生們團結(jié)協(xié)作以簡驅(qū)繁,突破難點,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打破了傳統(tǒng),形成了開放式課堂。
4.吟誦,創(chuàng)設情境,體情悟道,熟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共創(chuàng)設了學弈經(jīng)驗總結(jié)會孟子講學兩個情境,前者的創(chuàng)設主要意圖在明理,其中創(chuàng)造性問題――――在經(jīng)驗總結(jié)會上師徒三人會說些什么,你們作為嘉賓能聯(lián)系實際說說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體情悟道自然不刻意。后者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的誦讀提供了空間,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熟讀成誦,改變了傳統(tǒng)的評讀僵局,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5.拓展,課內(nèi)外延伸積累。
本層次的教學采用總結(jié)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通過推薦文言文成語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網(wǎng)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樣首尾呼應,成語貫穿始末,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
六、說板書
25
學弈
專心致志
這一板書的設計,內(nèi)容精當簡約,布局合理,美觀大方,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寓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弈》其它雜項
(引子)文言文是建國以來新教材第一次將其引入小學課本,小學生的反映如何呢?江長冰教師在執(zhí)教中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調(diào)查,下面是他和廖少俊老師將學生的真實情況整理如下:
法國教育部長貝魯在構想21世紀教育事業(yè)藍圖時,把加強拉丁語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要求小學生從5年級就開始學拉丁語。眾所周知,拉丁語是一種古老的語言。為什么如此發(fā)達的現(xiàn)代化國家竟然要孩子們?nèi)W這早已消亡的老古董呢?貝魯解釋說:因為它是掌握現(xiàn)代語言的極好基礎。文言文是我國歷史的載體,了解了他們,就能清楚地認識我們自身;文言文中有豐富的精神資源,它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結(jié)晶。因此我們認為,小學生學習點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我校六年級學生首次接觸文言文《學弈》后,對初次學習文言文所觸發(fā)的感受。
●文言文難讀、難背、難理解
在談到初次讀文言文的感受時,大多的學生就說一個字:難。難讀、難背、難理解。
馮夢琳同學在感受中談到:我現(xiàn)在是六年級的學生了,課本上的內(nèi)容慢慢變難了。古代的人怎么這么怪啊,只用一個字代表,反正一個字:難。不僅是難,讀的時候非常繞口,也難理解。老師叫大家背下來,雖然是短短幾句話,可讀了幾十遍就是背不下來,煩!文言文,古代的人說話為什么這么怪呢?比如: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這句話好怪,全國干什么要說通國;棋又說弈,也就是的。唉!
何卓夫同學說到:我讀的第一個文言文小說是《西游記》,這本書還比較容易懂,并且還有中文翻譯,使我讀得津津有味??墒堑搅肆昙?,老師要我們讀《三國演義》,那里面文言文的意思我根本看不懂,雖然有中文翻譯,但你還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去翻譯,有時候不懂的字書上沒有翻譯,因此,沒有一次不是當場睡著(失眠的人可以看《三國演義》)。因此,能勉強看完一章就算刻苦了!
黃燦海同學以難得要命為題目寫道:不過有一課使我要背得很久,那個就是文言文。這次,是在課堂里面背誦的,可是一節(jié)課我還沒有背誦完,不過這篇文言文的字數(shù)很少,但是我還是要背很久,實在是太難了,也可以說是實在背不下去,背完一句,想背第二句話的時候,但又忘記了前面一句話是什么,把這個文言文一句一句的背完,最后想一句一句的連起來背,但是又想不起來,腦子可能放的太多東西了,沒有地方放下這個文言文。我覺的這些文言文好難好難,看起來的確很用意,但讀起來是非常難,不順口?,F(xiàn)在都是什么時代了,還學這個東西干什么呢?應該學別的東西了吧!以前的那些人說的話,我們這個時代好難翻譯,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什么吾殺了誰誰誰,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吾,唉!為什么以前的字要該成我們這個樣呢?難的要命!
王楠同學則是覺得學文言文難以接受,他在感受中談到:江老師給我們介紹文言文之后沒幾句,我們就開始覺得有危機感了。為什么?聽著江老師在那里之乎者也的介紹文言文,我才知道學習文言文有多么難!比如說一個之字就有很多種意義:的、他、前一人我們常常把它給搞反了。還有思援弓繳而射之,使弈秋誨二人弈聽都聽不懂,好象在說外星人的語言。突然江老師冒出一句:你們誰知道惟弈秋之為聽是什么意思?這一問,我們可傻眼了,一個字都不懂,更別說一句話了。隨后,江老師又讓我們把課文背下來。不會吧,舌頭在嘴巴里繞來繞去,嘰里咕嚕的。好象在唱現(xiàn)在最流行的饒舌歌,下課之后,話都說不出來了。文言文啊,文言文。你實在是太難了,我們這些無知的學生怎么接受嘛!
剛開始接觸文言文的時候好多字都不同,好像是一個三歲小孩在默寫一篇二年級的文章一樣,很奇怪,就算看到注釋仔細琢磨也是一點也不懂。而且仔細聽了老師的講解也無濟于事,因為我學完了明白了,但過了三分鐘我就什么就都忘記了,腦海了找不到一點文言文的知識。看文言文可不象看《三國演義》和《西游記》里的白話文一樣簡單,白話文只要配合書里的注釋再仔細琢磨就可以看得懂了,可文言文卻沒有那么簡單,它既要配合書里的注釋,仔細聽老師的講解,再加上自己仔細的琢磨,慢慢看,才能明白一點。要想把全部都看懂,就要用上你的全部注意力去看。到現(xiàn)在我才明白幾個字的意思:也:的。弈:下棋和棋。思:想。當然,因為我是三分鐘就會忘記文言文的,所以,剛才我寫的那些文言文的字我都是想破腦袋才想出來的。我忘記文言文的速度可是我忘記別的東西的速度的很多倍。有一個最好的例子可以證明:我背誦其它課文的時候,第一次背就非常流利,過了一個月我才可能忘記??墒潜痴b帶有文言文的課文,過了十分鐘,就會忘的一干二凈,什么都想不起來了。張?zhí)煊钔瑢W這樣說。
廖子淵同學認為文言文是別扭的文章:今天,我們上的課很不尋常,因為我們上的是從沒見過的文章,這篇文章寫都是文言文,我們讀起來的確很別扭,很難搞懂什么意思。這篇文章的確很難,如果你不相信,那我就考考你,雖與之懼學,拂若之矣是什么意思?哈哈,不知道吧,讓我告訴你吧!意思是:雖然兩個人在一起學,而他的棋藝不如另一個人。怎么樣?是不是很難?
難背是鄭南代同學對初學文言文的最大感受:文言文真是難!我們在學校上的課都是課文,為什么文言文總是那么難呀?星期一的早晨老師又要我們背書,真是難、難、難呀?老師說回到家一定要背誦。我回到家就立刻讀、讀、讀,我讀了很久就立刻背書給我家長看,第二天,老師就立刻叫我們背學弈,真是難呀?我們現(xiàn)在就快要背給老師聽,學弈的這篇文言文好難??!老師要我們背文言文的課文,真是難。
也有同學這樣說:怎么之乎者也一大堆。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哦,天??!這是什么東西,比英語還難讀,文縐縐的,讀得我舌頭都要斷啦。我猜想,古人的舌頭一定是長長的,那樣就可以繞來繞去了。
以上的同學都各自說出學文言文的難處,而金承源同學也則把文言文當作困難來對待:文言文這個東西學又難學,背又難背,一個個字都那么別扭,根本背不出來嘛,也領悟不出他的意思。我聽了老師的仔細講解后,覺得文言文根本都不難,反而覺得很簡單。因為文言文就等于一種困難,我們一直努力地戰(zhàn)勝困難,跟這個文言文困難戰(zhàn)斗,今因為時代不同了,所以對我們來說會很難,但是老師講解,我們就會慢慢學會了。
●文言文好學、好玩、很有趣
文言文難學是學生初學文言文普遍的感受,但這里有部分學生則發(fā)現(xiàn)了文言文的精練、有趣、好學。
昌帥勇同學覺得文言文精練,比現(xiàn)代的白話文好:剛開始學文言文的時候,看到那些字跟書本上的知識不同,書本上的都是現(xiàn)代語言,而文言文是用古時候的語言來說,有些句字用幾個不同的意思的字來組成,卻拼湊成了一句古代句子的意思,所以,就覺得讀的很吃力。課堂上老師給我們講每句的含義,課后,我細細的品味著剛才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我感覺到古人所說的話與我們現(xiàn)代的話有所不同,首先,現(xiàn)代的課文廢話太多,沒意義,很乏味,枯燥;但是文言文就不一樣了,他的話簡練,廢話不多,意義很好,每個字、都有不同的意思,都包含著精華,雖然比較難理解,但比起老教材好多了。文言文,雖難,但好懂,所以文言文是比較好的。
劉妙儀同學覺得學文言文越學越好玩:文言文,可能對我們來說會很難學,可是不知道為什么,我總覺得很好玩。開始上課了,大家擦著汗,讀著來自遙遠的古代人寫的文章文言文。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教室傳來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老師開始解釋了,大家都很興奮。老師說學習文言文還要逐個字筆記下來,我想,這么好玩的東西還是第一次見。我著急著,原來古代的文章是這樣的,句子后面還要什么也、之、與,真是奇怪,果然是好玩。我學著讀著,越覺好玩。曰:非然也哈哈,這個特別好玩。我以前不知道它什么意思,原來它的意思是說:不是這樣?;蛟S你對這不感興趣,不過只要你慢慢學著讀,就會覺得好玩。比如: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然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可是我跟著老師學,這種好玩的感覺就更加深厚了。瞧瞧,現(xiàn)在學習文言文越來越容易了,你說:學習文言文是不是越來越好玩?
羅梓健同學明白了原來文言文也是如此簡單的:初學文言文,只有一個字,難!可是,當你繼續(xù)學下去的時候,你會感覺到,文言文越學越有趣!這可不是吹牛,實際上就是這樣子的。就拿二十五課《學弈》來說吧,剛開始我看的時候,就覺得這些文字實在是難理解??纯春竺娴淖⑨專阕阌卸膫€,看得我都眼花了。再加上我還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加起來就不止二十四個了。可是老師要求背誦,雖然看上去是很少,可是一背起來可就要半個鐘頭不等。慢慢的,老師要教著一課了,老師在黑板上寫了許多注釋,這使我又更容易理解了。有些翻譯錯誤的地方,老師也會更正,并且還要我們寫下來。剛開始我聽得有點困,到了要更正的地方,我馬上精神起來了,一口氣地把正確的注釋都寫下來了。再翻翻《三國演義》,我覺得比剛開始更容易理解了。文言文是大多數(shù)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理解,難就在這里??墒悄銜l(fā)現(xiàn),有許多都是可以用現(xiàn)代文理解的。并且,我還覺得文言文也不是那么枯燥,也是那么有趣,并且越學越有趣。文言文,原來如此簡單。
林良營同學在不情愿學習文言文的情景下發(fā)現(xiàn)了學習文言文的趣味:一打開書,什么之善者,什么非然也,什么弗若之,看得我眼花繚亂,以前學古詩已經(jīng)有一點兒吃力了,現(xiàn)在還要學什么文言文!沒辦法,不懂也要聽,我只有仔細的聽下去了不過,我越聽越覺得有趣,越聽越覺得簡單,我的臉色開始從愁眉苦臉變成滿臉笑容了,這古代的人就是這么的懶,兩個字就偏要寫成一個字,呵呵,還不如我呢!不但這樣,文言文還有教育品質(zhì)的語句,特別是那一句: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想起我之前一句話都沒有聽的情景我慚愧的低下了頭。老師說文言文是在初中的時候才學的,不過現(xiàn)在的我卻很希望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講文言文,因為文言文實在太有趣了!
譚查理同學更是把文言文看成是一種又難又好玩又值得我們探索的文章:第一次學文言文,我原本以為文言文不會像我爸爸講的那么難,但是我上了文言文這一課,我才知道文言文是那么難,但是也很有趣。我剛開始讀文言文的時候,總是有點變扭,我想,著就是文言文的難處吧!但是到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只要讀慣了,讀起來就像念詩一樣,非常好玩。到了最后,我終于習慣文言文了。讀了文言文之后,我總結(jié)了幾個文言文的幾個難出和好玩和容易之處:一、文言文的字很容易被搞渾,比如曰字,我把他經(jīng)常讀成日字。二、文言文的文章總是嚼來嚼去,有點邊扭。這些都是難處。容易和好玩之處有:一、讀熟以后,背起來非常只容易。二、我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文字都是縮起來的,所以不用像背課文很難背。三、我喜歡文言文的那些奇怪的字和奇怪的句。哈哈,文言文真是一種又難又好玩又值得我們?nèi)ヌ剿鞯囊环N文章。
柳家琪同學不僅發(fā)現(xiàn)了文言文的有趣,還深深地迷戀上了文言文:剛剛開始學文言文的時候,我既覺得奇怪,又覺得很難。為什么一個字就能代表那么多個字組成的意思呢?有些字的意思跟這個字好象沒有什么關系。就說弗若這兩個字,不看釋義也不知道在文言文里它的意思是不如。先不說字,就說文,這文言文讀起來還很不順口,比如說:雖與之懼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若與?曰:非然也。這一小段我也要很久才能讀得順,你說把全文背誦有多長時間呢?不過,文言文也很有趣。有趣就是因為它的意思不容易理解。所以就靠猜,猜對的話,就是一篇語句通順的故事,猜錯的話嘻嘻~那就成了笑話了!現(xiàn)在讀多了,也不覺得難了,而且還越來越喜歡文言文。媽媽為我買了一些文言文的書,現(xiàn)在我每個晚上都要讀一篇文言文,因為我已經(jīng)深深地迷戀上文言文了!
●文言文蘊涵著深刻的道理
對文言文除了有以上感受外,有部分同學則認真體會了文言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康明石同學談到:我讀了這篇文章,覺得他說的對。沒有人笨與聰明,人天生都是一樣的。沒有人天生聰明。所以只要努力就會成功。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的,他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實驗。才得到今天的成就。我們也應該這樣,靠自己的努力來創(chuàng)造我的明天。我爸爸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爸爸從小是在農(nóng)村里生活的,因為家里貧困所以上的是最差的學校。但是爸爸憑著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學我應該向爸爸學習,向爸爸那樣學習。
我讀了學弈這篇文言文我知道了,學什么都要認真,就算你多聰明都要認真。吳桐同學這樣說。
【后記】第一次的滋味總是新奇的,其中又夾雜著許多的酸甜苦辣。以上對學生的初學文言文感受的整理,也許在別人看來,它水平低劣,沒有多少意義,而對我們自己,卻敝帚自珍,多少有點整理價值。因為,再沒意義的感受畢竟是感受,再嫩稚的領悟畢竟是領悟,成熟的形成無法跨越它生長的稚嫩階段。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在經(jīng)歷過第一次學習文言文后,在古人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詩文中汲取典范的、優(yōu)美的、精煉的語言材料和語言表達方式,通過不斷的誦讀,獲得豐富的語感,從而化古人的語言為自己的言語,為豐富自己的語言打下基礎。
《學弈》教學實錄及點評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情趣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一個挑戰(zhàn)性的任務,聽好了!請大家快速閱覽老師發(fā)給大家的小故事材料,并熟記心中,2分鐘后看誰能用自己的話講給大家聽。好,開始!
師:看完了嗎?記得著了么?好的,誰愿意當一回小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生1: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
師:敢說就是好!不簡單,這么短的時間把故事記得著了,還說得很流暢。誰愿意再來?
生2: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名叫弈秋的人,他最善于下棋
師:你把故事講得更動情了。
師:同學們,這個小故事有110多個字,其實它是一篇古文的翻譯。古人寫文章是用文言文,那么用文言文記敘這個故事用多少個字呢?只用70個字。來,我們一起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文言文來記敘這個故事的。
點評:教師通過給學生看譯文故事熟記講故事,這樣的教學導入,是獨顯匠心的。先出示現(xiàn)代文,再學文言文,既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又為下一步感悟文言文進行鋪墊。
二、初讀感知,讀通讀順
師:請你自學5分鐘,反復把這篇文言文讀通,然后對照課后的注釋和剛才發(fā)的譯文,了解每句話的意思。
(板書課題,巡視指導讀書。)
師:把課文讀過三遍的舉手,看來大家都反復讀了課文。平時班里誰書讀得較好,請你來推薦一位同學,好嗎?
(一位女同學站起來推薦。)
師:謝謝你,你推薦他人讀書有功,老師獎賞你一次讀書的機會,你就來讀讀課題吧!
生:學弈。(讀課題)
(全體齊讀。)
師:弈是什么意思?弈字的第四筆是?請在桌面上書空一次。(學生書空)
師:你很榮幸,能夠第一個讀書,請把課文讀一遍。聽讀是一種學習,請大家用心聽讀。
(一位被推薦的男同學站起來讀全文。)
師:同學們讀古文有讀古文的語氣,我們這樣讀,只是在念字,這還不夠,老師想和你們一起來研究怎樣讀。老師想先來試一試,好嗎?給點掌聲!謝謝。
師:請你們認真聽,看我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停頓的地方可以用筆畫一下斜線。
點評:新課標提出: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文言文同古詩文有相近之處,教學時教師的范讀是很有必要的,這有利于學生較好的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韻、節(jié)奏、停頓。
師:好,學著老師的辦法,再練習讀一讀。
點評: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并放手讓他們結(jié)合注釋和譯文來感悟文言文大意,大大降低了學生初次學文言文的難度,也體現(xiàn)了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師:來,一起讀一下第一句。(學生齊讀)
師:老師想問一些問題,弈秋是什么意思?
生:弈秋是人名,他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課文下邊的注釋中知道的。
師:你很善于學習,學古文就應該會對照注釋來理解。
師:通國呢?之?善?能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
師:意思弄懂了,讀起來就有底氣了,我們再來讀一讀。(全體齊讀)
師:好,懂了意思再讀就不一樣了。誰愿意自己讀?
(一個女同學站起來讀第一句。)
師:讀得真好。就這樣讀,大家再來。
師:不看書,把它背下來,齊。
師:就是這樣讀書,潛心會文本。(放幻燈)把意思、語氣結(jié)合起來,把自悟、自得結(jié)合起來,熟讀成誦──就這樣讀古文。知道了嗎?
師:我們繼續(xù)來研讀后面四句話,你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同桌讀,要讀好、讀懂,不懂的你地方可以問老師、同學、看注釋,開始研究吧。
(學生有的自己讀,有的同桌合作研讀。)
師:誰愿意讀第二句?
(一位女同學讀了第二句,但讀得不是很好。)
師:你覺自己讀得怎樣?
生:(低著頭)我讀得不好。
師:哪讀得不好?
生:沒停頓好。
師:老師建議你再讀慢一些,有信心讀得更好嗎?再來,給她掌聲。
(這位女同學再一次讀第二句文言文,這會讀得有進步了。)
師:讀的更好了,會讀了還不行,還要讀懂。老師想看看你讀懂了哪些,你們可以就這句話問她一些問題,就像答辯一樣,一問一答。
生1:我想問你,誨是什么意思?
生2:我想問你,你是怎么理解思援弓繳而射之的。
師:這一句還有哪不明白的嗎?
生:(齊)沒有了。
點評:教師巧設答辯情境,鼓勵學生互動學習。在互動中,教師順學而導,不留痕跡的讓學生自己教會自己,學會研究,學會提問,學會合作互助、取長補短。
師:好的,我們來把它讀好了
(學生齊讀。)
師:語速再慢一些,再來!
師:站起來,背一背。(學生試背誦)
師:我們來看插圖:左邊那個人在下棋時是怎樣表現(xiàn)的?
生:左邊那個人他專心致志地下棋。
師:你有過專心致志的經(jīng)歷嗎?當什么的時候,你是專心致志的。
生1:當我看書的時候,我是專心致志的。
生2:當我聽課的時候,我是專心致志的。
師:你們還能用那些詞語來形容這個專心致志的人。
生1:聚精會神。
生2:一心一意。
生3:全神貫注。
生4:一絲不茍。
師:大家積累的詞語真多!
師:課文還有三句話,你讀懂了那一句?
生:我讀懂了為是其智弗若與?這一句,我是這樣理解的: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
師:你讀懂了,能讀好嗎?來,試一試。(生讀)
師:你認為怎樣才能讀好這一句,這一句后面有個什么符號,這是什么句?
生:問號,這是反問句。
師: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生:反問的語氣。
師:一起讀出反問的語氣。(齊讀)
師:再問的強烈些!(生再讀)
師:問得更強烈些!(生再讀)
師:作者是怎樣回答的?
生:曰:非然也。(個別讀)
師:讀得肯定些!(再讀)
師:一起肯定地回答!(學生齊讀)
點評:教師的教讀是建立在學生自讀了基礎上,重視教在難讀處,教在學生朗讀不到位之處。
師:讀到這里,你還有讀不懂得地方嗎?
生:沒有了。
師:課文基本讀懂了,老師想看看你們讀好了沒有,注意語速放慢些。
(學生齊讀全文。)
師:效果好多了,還不行。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jié)奏晃動。
(師示范:弈秋,通國這善弈者也。,生笑。)
師:你們別笑,讀出滋味來的人都是這樣。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師:來,配上動作,讀出韻味來。
(學生配動作朗讀。)
師:下面,老師和大家對讀,老師讀一句白話文(也就是一句翻譯),你們就讀一句文言文,能背的更好。
(師生對讀)
點評:縱觀上面的教學片斷可以看到,學生的多讀、品讀、熟讀代替了以往教師法所多余的串講和串問,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得到了充分地展現(xiàn)。
四、交流感受
師:你剛才在讀文言文時感覺和白話文(現(xiàn)在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1:文言文比現(xiàn)在的白話文字數(shù)少,表達比較簡潔。
生2:朗讀時感覺韻味不一樣。
師:對,讀古文時停頓比較多,語速要慢些。
生3:文言文中的用之也比較多。
師:你很細心,之乎者也較多,這可是文言文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師:我們通過文白(文言文和白話文)對讀初步感受了文言文的一些特點,下一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把這篇文言文讀好背好,并交流感悟文中的道理。
(下課)
點評:通過對比交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文言文的一些特點。
【總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思維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秾W弈》這節(jié)課整個教學中遵循了自主性,扎實性,探索性的統(tǒng)一,既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又重視培養(yǎng)了學生體驗探究的能力。
1、體現(xiàn)以讀為本,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新課程標準總目標下提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教師能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通過多形式、多種角度地朗讀,如自由讀、對比讀、配動作讀等;使學生讀得有味,讀得有神,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2、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面對文本,產(chǎn)生一種期待心理和期待視野。本課通過講譯文故事導入,讓學生產(chǎn)生了較強烈的閱讀期待,他們急于去領略文言文的風采,急于去感受文言文的韻味。這種期待過程,外在的表現(xiàn)是閱讀的興趣、欲望,內(nèi)在的表現(xiàn)是已對學生引發(fā)了對文言文的感悟。
3、文白對讀,降低難度:
教師引導學生先讀白話文,再讀文言文,最后文白對讀。這樣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強化對比,便于學生對文言文形成感性的認識,使學生讀懂文言文的過程變成接觸、感受、發(fā)現(xiàn)的過程,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層面,也為學生今后文言文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學弈》相關知識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譯)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放棄魚而選擇熊掌。生是我想要的,義氣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放棄生而選擇義氣。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p>
(譯):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父母身上,愛護自己的兒女,并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兒女身上。
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印?/p>
(譯):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的歷史任務交給這個人,一定要首先磨難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絡骨骼,饑餓他的肉體皮膚,空匱疲乏他的身體,所作所為總是被干擾攪亂,借以撼動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堅韌,以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能力。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有害.
6、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
(譯):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備注: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今山東曲阜fǔ)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論語》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記錄整理。
《學弈》問題探討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學棄》和《兩小兒辯日》中有這樣兩個句子:為是其智弗若與?孰為汝多知乎?
關于這兩個為的讀音,我們教研組的人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應該讀wi,表示說的意思;另一種認為應該讀wi,表示認為的意思。兩種讀法都有道理,到底這個為讀什么?
這兩個為都是以為、認為的意思,因此都讀wi。
于在春翻譯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話翻譯》(續(xù)編)將《學弈》中的為注釋為:謂也。翻譯為認為。《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謂的第三個義項解釋為認為,以為。
《兩小兒辯日》中的為,在現(xiàn)行初中《語文》第二冊(人教版)中也注釋為以為、認為?!掇o海語詞分冊》:為(wi)⑦謂;以為。《列子湯問》:孰為汝多知乎?這里明確告訴我們:為讀wi?!吨袑W語文文言文譯注》(北京出版社,1984年,白化文等編寫):[孰為]孰,在這里相當于誰。為,有說的意思,有人認為是謂的通假字。孰為,誰說。這里沒有肯定為是謂的通假字,即沒有明確肯定為讀wi。乍一看,這個為字讀成wi或wi似乎都無不可。但從它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編者傾向于讀wi,解釋為以為、認為,引申為說。我也這么認為,既然為和謂都有以為、認為的意思,就不看作為是謂的通假字。
另外,對知字的理解也存在著分歧,初中《語文》注釋中確認知通智,但《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把這個知字解釋為知識,例句也是孰為汝多知乎。本人贊同后者,孰為汝多知乎?應譯為:誰說你知識豐富呢?
六年級語文下冊《學弈》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jù)注釋疏通全文,讀通、讀懂故事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蘊含的道理,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句段,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蘊含的道理。
難點:“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薄盀槭瞧渲歉ト襞c?曰:非然也?!眱蓚€句子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話揭題,解題質(zhì)疑
1、師:同學們,文言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粹,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將再次來品讀其中的一則《學弈》。
2、師:知道題目的意思嗎?(學習下棋。)知道學下什么棋?
一起把課題讀一讀。
3、師: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交流板書:誰向誰學?(或為什么學?)怎么學?學的結(jié)果?
二、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師:(出示:全文)請大家?guī)е@些問題,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看你能自己解決哪些問題?遇到讀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借助注釋)結(jié)合注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這是學習文言文一種常用的方法。如果結(jié)合注釋,還弄不懂的怎么辦?(可以做上記號,請教前后左右同學互相合作著解決)再不行,舉手請老師幫助。
2、學生自讀(5分)
3、交流:根據(jù)大家提的三個問題,用自己的話說說,你都讀懂些什么?
(預設:生:有兩個人拜弈秋為師學習下棋。一個人學得非常認真,一個人雖然在聽,心里卻想著要把天鵝射下來,結(jié)果兩個人學得不一樣?;?,結(jié)果后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
(指名2個學生講講。)
4、用自己的話,同桌之間互相說說。
師:看來,同學們基本能把的大意讀懂了,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嗎?
(在點評過程中,隨機解決“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正確停頓。)
三、抓住重點,設疑學文。
1、理解“為是其智弗若與?”
師:剛才咱們借助注釋,讀懂了自己提出的問題,大家找找文中也有一個問題,怎么問的?
(出示:為是其智弗若與?)
結(jié)合注釋,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板書:智力?指名讀這句話,讀出問的語氣。
2、理解“曰:非然也?!?/p>
師:對這個問題文中也有回答,怎么答的?(出示:曰:非然也。)
分組讀讀一問一答句。
師:那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铝藢W習結(jié)果的不同呢?請同學們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你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嗎?建議: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在書上劃一劃,注一注,留下思考的痕跡。
四、創(chuàng)設情境,讀文悟理
1、學生自由讀文。
2、交流:
(預設:生:我覺得是兩個人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所以學習的結(jié)果也不同。)
師:請你用文中的話來證明你的觀點。(出示相關語句)
3、教師隨機板書:專心致志,思援弓繳
4、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兩個人不同的表現(xiàn)。
5、創(chuàng)設情境,讀文悟理
(1)師:現(xiàn)在,讓我們透過這些古文,來到當年弈秋誨二人弈的地方,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眼前看到的學弈的情景。(出示課文插圖)
學生自由練說。
指名說。(學生可能會說,一個學生學棋非常認真,他一手托著下巴,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棋盤,一心想著該如何下這一招。也有可能正在思考著弈秋剛才教過的方法。而一個學生雖然人坐在那兒,可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根本不看棋盤,也沒把弈秋的教導牢記在心。他可能在想,有天鵝飛過來了,拉開弓箭把天鵝給射死?!?/p>
(2)師:剛才我們說了那么多,而卻用了34個字,精練的語言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兩個人學弈時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誰再來讀讀這句話,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哪些地方讀得特別好!
學生賞讀,把握重音,讀出自己的感受。
(3)難怪結(jié)果會是:出示句子: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出示句子填空:雖然,()與(前一個人)一起學棋,結(jié)果卻是()不如()。
師:結(jié)合這個句子的意思,你能把下面這個句子說完整嗎?
(4)假設你就是弈秋,面對這兩個學生,會作出怎樣的評價呢?
學生自由表達。
6、連起來讀讀2、3兩句話,讀出自己對這兩個人的態(tài)度。
師:看來,這真的不是智力的問題,而是態(tài)度的問題。(板書:態(tài)度)
難怪最后寫道:引導學生再次讀: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7、回歸整體,配樂朗讀全文。
師:讀著讀著,你是否想到了自己學習時的情景?你屬于前者,還是后者?讀著讀著,你是否想到了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類似“學弈”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指名自由說說。
師:那就讓我們也此為戒,時刻提醒自己,用心學習,用心做事。讓我們再次誦讀全文。
五、傳承文化,拓展積累。
1、賞析文言文的特色
師:備課的時候,老師數(shù)了數(shù)全文的字數(shù),作者只用了寥寥70個字,就把學下圍棋這件事寫得完完整整,明明白白,還把兩個性格不同的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更是讓每個讀完這篇的人悟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學習或做事都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這就是文言文的高深之處,這種文化的精髓,值得我們后輩學習與傳承。這也是作者的高深之處,這種簡潔明了、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也值得我們模仿和學習。
2、走進孟子
師:知道《學弈》的作者是誰嗎?孟子
簡單拓展孟子的生平,以及留下的至理名言。
(出示:孟子,名軻,字子輿或子居,魯國鄒(今山東鄒縣)人。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后中國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對后世影響很大?!睹献印芬粫涗浟嗣献拥乃枷牒脱孕校c《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
師:除了我們今天學的這則文言文之外,孟子還留下不少耳熟能詳?shù)闹晾砻?,至今廣為流傳。
出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師: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去找些孟子的名句、名篇品讀賞析,不僅能提升你的文學修養(yǎng),更能告訴你為人處事的道理。
板書:1、文言文兩則
學弈
專心致志三心二意
教學反思:
《學弈》是一篇文言文,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我主要是在引導學生喜歡學文言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通、讀順、讀懂文言文,并且指導學生如何讀出韻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韻律美。值得一提的是,教學文言文,老師的范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指導了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誘發(fā)學生的情感。但在課堂上我的范讀不夠優(yōu)美。在范讀時,沒有更多的注意語速和感情。感情不充分,節(jié)奏感不夠強。還有就是沒把最后導入的名言警句,融會貫通到具體的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