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五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0-11-30、“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設計(二)1、導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成功發(fā)射升空,這標志著中國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國的行列。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38歲的楊利偉成為第431位進入太空的地球人。為了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出了心血!這一天,多少炎黃子孫翹首以盼!做為中國第一位飛天宇航員,楊利偉倍感光榮和自豪;肩負祖國和人民的重托,楊利偉深感責任重大。楊利偉的出征意義非常,記錄下他飛天前的出征經過,也就具有了特別的意義。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
2、放人們歡送楊利偉的錄象,學生欣賞。
3、學生根據所看內容,口頭描述送行的場面。
4、閱讀課文,討論問題:
a)課文是怎樣描寫送行的場面的?(點面結合)b)找出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理解含義及作用。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展示楊利偉勝利返回地面的照片,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圖片說明,說出楊利偉此時的心理活動。
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實際著陸點與理論著陸點相差4.8公里。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這是楊利偉出艙。
7、作業(yè):各同學收集航天資料,自辦一份以航天為主題的手抄報;有條件的同學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萍颊n展覽。
[背景鏈接]
楊利偉: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
(新華網2003-10-1513:42:58)
新華網酒泉10月15日電(記者賈永、曹智、奚啟新)隨著“長征”二號F型火箭把“神舟”五號飛船推向200公里之外的空間,38歲的楊利偉成了第一位叩訪太空的中國航天員。
北京時間15日9時,楊利偉乘坐乳白色的飛船從位于戈壁深處的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起飛,開始了這次預定環(huán)繞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按計劃,他將于16日6時許在內蒙古中部一處草原著陸。在這次約60萬公里的旅行完成后,他將成為中國日行最遠的人。
飛船準確入軌后,地面指揮中心收到了楊利偉從太空傳來的“一切正?!钡南ⅰ?br> 籠罩在中國航天員身上的那層神秘面紗是楊利偉出征前才揭開的。此時的他與另外兩位航天員一起,在高清潔度的玻璃房中微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
閃光燈不時打在他們的臉上,楊利偉神情平靜。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他表示有信心完成中國載人航天的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tǒng)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宿雙寧介紹說,楊利偉頭腦冷靜,有著過人的心理素質。
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之前,楊利偉是一位擁有1350小時飛行經驗的強擊機和殲擊機飛行員。在長達兩年的嚴格選拔中,他幸運地同其他13人一起從參與選拔的1500名現(xiàn)役飛行員中脫穎而出。他在空軍的戰(zhàn)友對他的評價是:身體好、愛鉆研、肯奉獻、協(xié)同意識強。在他的家鄉(xiāng)遼寧綏中縣,早年的伙伴還清楚地記得他兒時的夢想就是飛行。
1983年9月,楊利偉考入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畢業(yè)后成為空軍某部飛行員。直至1998年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楊利偉身高1.68米,大學文化,中校軍銜。他有一個8歲的男孩,愛人張玉梅是位于北京郊區(qū)的中國航天城的一名工作人員。
“通過5年的學習和身體、心理、技術訓練,這些航天員均已具備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宿雙寧介紹說,“楊利偉的學習和訓練都是最好的之一。”
在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航天員們掌握了飛行動力學、空氣動力學、地球物理學、氣象學、天文學、宇宙航行學,火箭與飛船的設計原理、結構、導航控制、通信、設備檢測以及航天醫(yī)學方面的知識,并在與真實飛船相同的訓練模擬器上按照航天飛行程序進行無數(shù)次從發(fā)射升空、軌道運行到返回、著陸的模擬飛行。
“學習遠比大學時嚴得多,而訓練強度也比當飛行員時高得多。”楊利偉回憶。
如果飛船返回艙由于意外原因沒有落在預定的著陸區(qū),在地面搜救隊一時不能趕到現(xiàn)場提供救援時,航天員必須積極自救。救生技能訓練成了航天員訓練中的最重要一環(huán)。宿雙寧介紹說,中國已掌握了航天員海上、沙漠、叢林等各種地形和氣象條件下的救生技能。
25天前,中國航天員大隊開赴發(fā)射現(xiàn)場進行船、箭、人合練。第一次登上飛船,楊利偉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他說,從那時起就做好了首飛的準備。正因如此,他在今天的出征儀式上顯得輕松而又自信。
朝陽映照著聳入云天的發(fā)射架,全長58.3米的運載火箭緊緊依偎著發(fā)射架。1999年11月至2002年的最后一天,先后有4次飛船在這里發(fā)射成功。
6時15分,進入飛船返回艙的楊利偉坐在了用合成材料特制的座椅上。返回艙內的一切,此刻都清楚地顯示在發(fā)射中心的屏幕上。
9時整,倒計時數(shù)達到零位?;鸺v空而起,載著楊利偉開始了預計21個小時的太空之行。
中國航天大事記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科學試驗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21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fā)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
1981年9月20日,中國成功用“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發(fā)射了三顆物理探測衛(wèi)星。
1982年10月7日—16日,中國第一次潛艇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成功。
1984年4月8日,中國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衛(wèi)星。
1986年2月10日,中國成功發(fā)射了一顆實用通訊衛(wèi)星。
1988年9月7日,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1988年9月14日—27日,我國導彈核潛艇在東海海域發(fā)射運載火箭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美國研制的“亞洲一號”衛(wèi)星。
1990年7月16日,中國“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總載荷7.4噸的模擬衛(wèi)星和巴基斯坦衛(wèi)星。
1991年2月22日,“長空一號”無人機系列研制成功。
1997年8月2日,我“長征三號乙”成功將美國為菲律賓制造的馬部海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
1997年9月2日,我國“長二丙”改進型火箭首發(fā)成功。
1997年10月17日,我“長征三號乙”將“亞太二號R”通信衛(wèi)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1997年12月8日,我“長二丙”改進型火箭首發(fā)銥星成功。
1998年3月26日,長征火箭將兩顆美國銥星送入預定軌道。
1998年5月30日,“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發(fā)射“中衛(wèi)-1號”衛(wèi)星。
1998年7月18日,長征火箭首發(fā)歐洲國家制造的通信衛(wèi)星成功。
1999年5月10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風云一號”氣象衛(wèi)星和實踐五號科學試驗衛(wèi)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實驗飛船發(fā)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發(fā)射,神舟二號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無人飛船發(fā)射,神舟三號的技術狀態(tài)與載人狀態(tài)完全一致。
2002年12月30日,成功發(fā)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宇航員”。
擴展閱讀
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航天員出征的深刻意義。
2、體會并學習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的場面描寫方法。
3、指認并體會文中恰當?shù)淖h論抒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導學路徑]
(一)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完成學習任務。
2、激趣。在課前準備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照片和錄象,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朗讀。本文充滿民族自豪感,描寫、議論、抒情中洋溢豪情。學習時應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表達。可以借助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
5、活動。學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資料,辦手抄報,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的熱情。
(二)導學流程
設計(一)
1、導入:展示楊利偉出征時的一幅照片,從而導入。
歡送航天員2003年10月15日5時30分攝.人民網記者廖文根
2、讀課文,了解內容,積累詞語。
(1)快速默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和重點語句。
(2)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生討論以下問題,隨后師生交流。
(1)理清課文結構。
(2)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二部分重點寫的是什么?
4、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課文是怎樣描寫送行的場面的?(點面結合)
(2)送行場面是什么氣氛?(熱烈而莊重)
(4)用了哪些方法描寫楊利偉?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勇敢、自信)
(5)楊利偉行軍禮時心里是怎么想的?請用第一人稱描述出來。
5、朗讀課文
(1)有感情地自讀課文,并找出議論抒情的語句。
(2)師生共同討論議論抒情句的含義作用。
(3)指導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6、布置作業(yè):描寫一個場面,要寫出場面的特點,注意點面結合。
“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一、學習目標
1.能說出楊利偉出征太空在我國航天史上的偉大意義
2.能分析文中的場面描寫及其作用
3.能分析議論性語句的作用
二、學習重點
1.楊利偉的優(yōu)秀素質
2.場面描寫
三、學習難點
民族自豪感的內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
四、教學設計
通過播放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的記錄片激發(fā)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喚起民族自豪感。學習文本看不同人物的民族自豪感介紹外國航天成果,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安排一教時課前學習查閱資料了解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播放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的記錄片觀看要求:觀后談談體會,這是怎樣的一次飛行
第二板塊文本閱讀思考題1.本文只寫了楊利偉出征前半個小時內發(fā)生的事,仔細閱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共寫了幾個場景?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嗎?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出楊利偉是一位綜合素質優(yōu)秀的航天員?3.找出文中議論性的語句,說一說其作用。學生依據思考題閱讀文本。集體討論交流:1.文章主要寫了兩個場面,一是等待與送行的場面;二是楊利偉出征的場面。第一個場面莊重而熱烈。一句簡單的景物描寫襯托場面的熱烈,送行人員的裝束打扮體現(xiàn)場面的莊重,人們的表現(xiàn)反映心情的激動。第二個場面莊嚴而豪邁。具體體現(xiàn)在楊利偉的報告,李繼耐的命令,楊利偉的敬禮、擁抱與揮手上。2.楊利偉的優(yōu)秀主要表現(xiàn)在:步伐的從容而穩(wěn)??;神態(tài)是微笑和深情;敬禮的標準;心情的激動以及插敘中的概括介紹。3.議論性語句示例:這是一次英雄出征。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出征。(突出了這次航天飛行對個人和民族都具有偉大的意義)這一天,中國人已渴望了很久。這一刻,中華民族已等待了千年。(突出對國家發(fā)展的重大意義)隨著楊利偉標準的敬禮,……定格在人類征服太空的篇章中(突出這次飛行的里程碑意義)
課后學習1.詞語積累2.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體會。
資料:
美國航天史
美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航天活動的國家,活動規(guī)模和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
發(fā)展概況
20世紀初,R.H.戈達德開始研究和試驗固體火箭,后發(fā)表著作論證向月球發(fā)射火箭的可能性。1921年,他轉向研究液體火箭發(fā)動機,并于1926年發(fā)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油為推進劑的液體火箭。1936年,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T.von卡門等人也開始研制液體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在繳獲的德國V-2火箭的基礎上開始研究大型火箭和導彈。陸軍在W.von布勞恩等德國專家的幫助下,于1945年發(fā)射了V-2火箭,1949年開始研制紅石彈道導彈,1954年制定用丘辟特C火箭(紅石導彈作為第一級)發(fā)射衛(wèi)星的軌道器計劃。美國海軍利用V-2火箭技術研制海盜號探空火箭,并從l949年開始飛行試驗。美國空軍于1954年開始研制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并提出以這種導彈為基礎發(fā)射衛(wèi)星的方案。為了不影響彈道導彈的研制,美國決定由海軍以海盜號探空火箭為基礎,研制發(fā)射衛(wèi)星的先鋒號運載火箭。1957年蘇聯(lián)成功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促使美國在執(zhí)行先鋒號計劃的同時抓軌道器計劃。1958年1月31日用丘辟特C火箭(改名丘諾1號火箭)成功發(fā)射美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探險者1號。為了加速發(fā)展航天事業(yè),美國在1958年2月成立了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并在同年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動的國家航空航天局。從1961年開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1969年7月首次把兩名宇航員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從1972年起,美國航天活動的重點轉向開發(fā)和利用近地空間,并開始研制航天飛機。1982年11月航天飛機進行首次商業(yè)飛行。
美國的航天活動包括軍用和民用兩個部分,分別由國防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負責。國防部和國家航空航天局均有獨立的科研和試驗機構、發(fā)射基地和測控系統(tǒng),并與政府其它部門、高等院校和私營企業(yè)廣泛協(xié)作。美國主要的航天器發(fā)射場是空軍東靶場、西靶場和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從1958年到1984年底,美國使用了8種運載火箭:先鋒號、丘諾號、紅石號、雷神號、宇宙神號、偵察兵號、大力神號、土星號和航天飛機,共發(fā)射了1019個航天器,居世界第二位,耗資約1700億美元。
載人航天
從1961年至1984年底,美國先后實現(xiàn)了5項載人航天計劃,完成46次載人航天,耗費約500億美元。1961年5月A.B.謝潑德乘水星號飛船首次完成軌道飛行。1961年9月組建約翰遜航天中心,它的任務是設計和制造載人飛船,選拔和訓練宇航員。印年代實現(xiàn)了水星計劃、雙子星座計劃和阿波羅工程。通過前兩項計劃,解決了載人上天和返回的問題,試驗了飛船的軌道機動、交會、對接和宇航員出艙活動等技術,為實施阿波羅工程奠定了基礎。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先后有6艘阿波羅號飛船完成了月球航行,12名航天員在月面上進行了科學考察。70年代美國重點實行兩項計劃:天空實驗室計劃和航天飛機工程。1973。1974年間以天空實驗室為空間活動基地,先后有3批宇航員乘阿波羅號飛船上去工作,開展了生物學、天文學、地球資源勘測和生產工藝方面的實驗。航天飛機于1972年開始研制,1981年4月首次試驗,1982年11月投入使用。
深空探測
美國深空探測的目標是考察太陽系內的天體和行星際空間環(huán)境,重點是月球和火星,其次是金星、水星、木星和土星。1958。1968年間先后用先驅者號探測器、徘徊者號探測器、勘測者號探測器和月球軌道環(huán)行器等考察了月球,包括拍攝月面照片和分析月球土壤,為實現(xiàn)載人登月提供了科學資料?;鹦翘綔y器主要有水手4號、水手6號、水手7號和水手,9號以及海盜1號和海盜2號。1962年發(fā)射的水手2號和1967年發(fā)射的水手5號先后在離金星35000公里和7600公里處掠過,測量了金星的大氣密度和表面溫度。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5日發(fā)射的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分別于1973年12月和1974年12月掠過木星,探測了木星的輻射帶和大氣層,拍攝了木星極區(qū)的照片。先驅者10號于1986年穿過冥王星的平均軌道,成為飛離太陽系的第一個航天器。1977年發(fā)射的旅行者l號和旅行者2號于1979年飛臨木星,首次臨近觀測了木星環(huán)、大紅斑和3顆木星衛(wèi)星。然后又于1980年和1981年先后飛近土星,拍攝了土星的照片,提供了關于土星環(huán)結構的新資料并發(fā)現(xiàn)了土星的新衛(wèi)星。
中國航天大事記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科學試驗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21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fā)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
1981年9月20日,中國成功用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發(fā)射了三顆物理探測衛(wèi)星。
1982年10月7日-16日,中國第一次潛艇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成功。
1984年4月8日,中國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衛(wèi)星。
1986年2月10日,中國成功發(fā)射了一顆實用通訊衛(wèi)星。
1988年9月7日,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1988年9月14日-27日,我國導彈核潛艇在東海海域發(fā)射運載火箭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美國研制的亞洲一號衛(wèi)星。
1990年7月16日,中國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總載荷7.4噸的模擬衛(wèi)星和巴基斯坦衛(wèi)星。
1991年2月22日,長空一號無人機系列研制成功。
1997年8月2日,我長征三號乙成功將美國為菲律賓制造的馬部海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
1997年9月2日,我國長二丙改進型火箭首發(fā)成功。
1997年10月17日,我長征三號乙將亞太二號R通信衛(wèi)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1997年12月8日,我長二丙改進型火箭首發(fā)銥星成功。
1998年3月26日,長征火箭將兩顆美國銥星送入預定軌道。
1998年5月30日,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發(fā)射中衛(wèi)-1號衛(wèi)星。
1998年7月18日,長征火箭首發(fā)歐洲國家制造的通信衛(wèi)星成功。
1999年5月10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風云一號氣象衛(wèi)星和實踐五號科學試驗衛(wèi)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實驗飛船發(fā)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飛船發(fā)射,神舟二號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無人飛船發(fā)射,神舟三號的技術狀態(tài)與載人狀態(tài)完全一致。
2002年12月30日,成功發(fā)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宇航員。
世界航天史十個第一
1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
前蘇聯(lián)于1957年10月4日發(fā)射的衛(wèi)星一號人造地球衛(wèi)星,是世界上第一顆在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wèi)星。
2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
前蘇聯(lián)于1961年4月12日發(fā)射的東方紅宇宙飛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繞地球軌道飛行的載人飛船。
3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
前蘇聯(lián)著名宇航員加加林。
4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載人飛船
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著陸的載人飛船。
5第一個登月的人
美國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6第一個太空站
前蘇聯(lián)1971年4月發(fā)射的禮炮1號太空站,是世界上第一個太空站,并接納了三名宇航員。
7第一架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飛機
美國第一架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飛機,1981年4月12日飛向地球軌道,繞地球飛行36圈,歷時54小時20分鐘。
8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員
美國46歲的宇航員布魯斯麥坎德利斯,于1984月2月7日,在不系安全帶的情況下走出機艙,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員。
9第一個在艙外層空間作業(yè)的女宇航員
前蘇聯(lián)的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于1984年7月25日走出正在太空運行的前蘇聯(lián)禮炮7號太空站艙外,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艙外層空間作業(yè)的女宇航員。
10第一次完成兩個太空站之間的聯(lián)絡飛行
前蘇聯(lián)聯(lián)盟T-15號,于1986年3月12日完成與和平號太空站相接后,直至5月5日飛離和平號太空站300公里的禮炮7號,并與禮炮7號太空站對接成功,第一次完成了兩個太空站之間的聯(lián)絡飛行。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
教學目標
1.了解人們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場面。
2.理解中國首位航天員出征太空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理解場面描寫是重點,理解中國首位航天員出征太空的意義是難點。
教學準備小黑板或課件。
設計思路
本篇文字較簡練,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讀懂課文。指導學生理解本文的意義,要讓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導人: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日子,中國首位航天員即將出征太空,中國將成為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的第三個成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通訊,了解當時人們?yōu)橛⑿鬯托械膱雒?,理解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2.作者介紹。
讓學生起來介紹:本文作者是人民日報記者廖文根。
二、自主學習
師: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1。)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要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的重要意義。
4.從文中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內容,仔細閱讀,并加以賞析。
5.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并從文中找出有關詞語加以證明。
6.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研究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2。)
綏寧矚目蒼穹瞬間問鼎浩瀚
要求:讓一學生站起來讀,如果有讀不正確的,找其他同學站起來糾正。
2.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的重要意義。
明確:(文章記述了人們?yōu)橛⑿蹢罾麄ミM行首次航天載人飛行送行的場面,表現(xiàn)了人們對英雄的崇敬。意義:此事件標志著中國在航天方面的長足進步,“中國將成為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的第三個成員”。)
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不能脫離課文內容。
3.從文中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內容,仔細閱讀,并加以賞析。
明確:引導學生從自身情況出發(fā),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加以賞析。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教師適當加以引導。
4.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并從文中找出有關詞語加以證明。
明確:(寫作順序是時間順序。有關詞語是:2003年10月15日、5時28分、5時30分。)
5.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同位交流。(同位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6.重點研討課文第3、4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3。)
①找出選文中的記敘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找出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并分析其作用。
③文中運用的主要修辭手法是什么?
(2)小組代表交流發(fā)言。
明確(①2003年10月15日5時;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楊利偉和送行的人們;人們?yōu)橛⑿蹢罾麄ニ托小?br>
②“深秋的大漠,寒意襲人?!弊饔茫禾鞖獾暮浜腿藗兊臒崆樾纬甚r明的對比,充分表現(xiàn)人們對英雄的崇敬。(意思對即可。)
③排比。)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堂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的“遷移伸延”部分。
七、布置作業(yè)
《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書設計
“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
廖文根
1.了解人們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場面。
2.理解中國首位航天員出征太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