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4-02去游樂場。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去游樂場》,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方法較準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生計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哪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教學難點:
加進上來的數。
教學關鍵:
把進上來的數寫在前一位的下面。
教學內容:
P30P31。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主題圖,請同學描述圖中的情況。
提出問題: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錢?
二、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列算式:164=?
這道題,你會計算嗎?試著在練習本上計算,能用幾種方法就用幾種方法。
2.匯報計算方法。
(1)口算。4個16相加得64。
(2)104=4064=2440+24=64
(3)重點講解豎式的方法。
從個位算起,相乘滿二十,
就向十位進2。十位上相乘
后不要忘記加進上來的數。
3.誰能試著總結多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強調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三、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用豎式計算,30頁1題,四名同學板演并講一講自己的計算方法。
2.學生獨立完成30頁2題。
3.獨立完成31頁2題。說一說自己的方法??梢苑謩e計算出結果再連線,也可以找規(guī)律,通過觀察不計算出結果來連線。
4.一件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買這樣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
分析:想求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錢,首先要求出上衣多少錢,上衣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2倍,上衣價錢為182=36(元),一套衣服的價錢就是36+18=54(元)。
5.光明小學2名教師帶領31名學生去海洋館參觀,成人票15元,兒童票8元,用300元錢買門票夠嗎?
2名教師要花215=30(元)
31名兒童要花318=248(元)
248+30=278(元)278<300
答:用300元錢買門票夠。
四、作業(yè)
31頁第1題。
擴展閱讀
去游樂園
本節(jié)課教學的是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整節(jié)課高老師以外星人圖片,太空飛船為線索,創(chuàng)設了鈥溔ビ衛(wèi)殖♀€澱庖換疃榫?,同学们能灾冃l(wèi)殖±銼哐П咄媯咄姹囈餼鏨鈧械奈侍?。让学生哉a嚀宓厙榫持醒傲轎皇艘晃皇?,孩子们都表现臭溹祩溥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惦y盎院脫靶巳?。本秸N撾胰銜呃鮮ψ齙攪艘韻鋁降悖?/p>
1、關注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探究式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應該長期堅持。雖然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但在學習豎式計算之前,高老師還是先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給他們創(chuàng)設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養(yǎng)成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吧;然后引入豎式的學習,使學生既能體會到算法的多樣性,又能感受到豎式計算的優(yōu)越性,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引而不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教師始終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用遷移和類推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新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3、關注練習題的設計,為鞏固新知服務。
生動有趣的練習題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鞏固新知的鈥湸呋菱€潯H醚逖蕁⑺當仕惴椒?、仲x霰仕闃械拇砦?、把竖手v鉤渫暾然方詰納杓疲壞醚迅昭Ч鬧對諛院V寫螄鋁死佑?,而且處V搜镅員澩錚嘸評淼確矯嫻哪芰Α?/p>
一年級數學下冊《去游樂園》教案北師大版
一年級數學下冊《去游樂園》教案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發(fā)展觀察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重點:
建立一米的表象,掌握米和厘米間的關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難點:
能恰當的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學教法:
情境示范、操作演示法
教學學法:
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1厘米長的小木棒。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個長度單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約有多長?打手勢告訴老師。老師帶來了一些1厘米長的小棒,誰來用這些小棒測量這枝粉筆的長度?投影顯示學生測量過程,誰來用這些小棒測量教室的長度?提問學生不愿意測量的理由。學生說明理由:教室太長,小棒太短,測量起來費時費力且容易出錯。教師小結:厘米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而要測量教室地面的長,或者比較長的距離,那就需要用到一個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它就是米(板書:米)。它用符號“m”來表示。(板書:m)米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經常會遇到它。這不,長頸鹿大哥帶著它的小烏龜弟弟到游樂園去玩,就遇到了米,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大屏幕顯示教材第16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明確圖意。提出問題:1米有多長呢?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米”的理解。
二、新課教學
1、認識“米”出示米尺,介紹:同學們,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你們伸開雙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伸開雙臂比劃1米大約有多長,師逐一測量。
(1)比一比請同學們比一比1米會從我們手臂伸平一邊的指尖到手臂另一邊的什么地方?學生比劃并說一說。師小結兩臂伸長的長度和我們每個同學的身高差不多,一般來說個子高的同學手臂要長一些。將米尺豎放,引導學生認識1米有多高。學生估一估自己的身高,猜一猜一米會到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和米尺比一比,驗證自己的猜測。
(2)找一找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學生回答,師引導學生實地測量。
(3)估一估請同學們估一估,我們的教室有多長、有多寬?師帶領學生實地測量,對于估測較好的同學應給予肯定或表揚。
(4)量一量學生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自己身邊的物體,看看它們到底是多長?測量課桌、講臺的長、寬。.....
2、認識探究米和厘米的關系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帶來的尺,找出1米的準確長度。(大屏幕顯示米尺。)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師:你們是怎樣知道的?
生:尺子的末端有一個數100,所以1米有100厘米。
生:尺子上有10個大格,每個大格是10厘米,10個大格就是100厘米。
生:米尺上面有很多小格,一小格就是一厘米,我一格一格(一厘米一厘米)的數,共數了100格才數完,所以我想到1米就等于100厘米。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提問:90厘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90厘米再增加10厘米是多少厘米?100厘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呢?
師小結: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1米=100厘米,它也可以寫成1m=100cm。我們把它齊讀一遍。
(板書1米=100厘米或1m=100cm)
認識了米和厘米,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思考,認真辨別,不能用錯,下面是小明在學習了米和厘米之后寫的一篇日記,我們共同來看一看。師生共同讀一讀,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做出評價并改正。小明的日記今天是星期一,早上洗臉后我用60米長的毛巾擦臉。第一節(jié)上課我用長約17米的鉛筆寫了一篇田字格。第二節(jié)課下課是升旗儀式,在全校同學的注目下,國旗升上了高約8厘米的旗桿。
三、練一練
1、大屏幕顯示教材第16頁“試一試”圖。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個題,門高約2什么?你選什么做單位?
生:我選米(m),若是2厘米(cm)就連我的一個手都塞不進去呢!
師:是??!說得真好!下面看第二個題,黃瓜長約20什么?
生:黃瓜長約20厘米。
師:如果黃瓜長約20米那該破世界紀錄,震驚全世界了。我們要依據現(xiàn)實情況來恰當的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剩下的小題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各小組代表回答,師生共同交流評定。
2、這張課桌大約有多高?
(誰猜得對?)
剛才我們對自己的課桌已經測量過了,現(xiàn)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自己在測量課桌之前所做的估計與所測量的結果,然后再對書上各個小朋友的估計做出判斷吧。
(學生自主發(fā)表意見,師生交流后得出較為合理的結論。)
3、說一說
回到主題圖,學生說一說1米有多長,判斷小動物的身高并說一說誰應該買票。
四、課堂小結
學生暢談收獲。
五、作業(yè)布置
我們去植樹
我們去植樹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小詩,題目以第一人稱發(fā)出呼告,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提出倡議。全詩共有5小節(jié),寫了春天孩子們去植樹的事,表現(xiàn)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和他們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
教學理念: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感知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直接地,反復的接觸課文,從讀準字音、讀順課文,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代講”的指導思想貫穿全文。
(2)開掘語文學習的豐富資源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識地選準教材滲透點,讓學生在豐富的、整合的、視野開闊的情境中學習語文,增強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如:觀看動畫課件,展開想像,動手畫畫,仿編兒歌,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享受美的情趣。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3、知道植樹的好處,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認記生字,知道植樹的好處,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難點:了解植樹的作用。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節(jié)是哪一天嗎?在這一天里你想做些什么?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植樹吧?。ò鍟n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看拼音讀準字音,不丟字、加字。
2、同桌互讀。拼音、漢字對照讀,檢查是否讀正確,讀對了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表揚她。有讀錯的地方,你來幫他改正。
3、說說課文共幾小節(jié)?指名分節(jié)讀。思考:每節(jié)都寫了什么?
4、學生齊讀。
5、選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讀給小組聽,說說為什么喜歡。
(三)識字游戲
1、出示文中要認和要寫的字。
(1)指名試讀,會讀哪個就讀哪個。
(2)說說你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2、在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同桌互讀互查:聽聽哪個字音沒讀準,你能當“小老師”幫助同桌嗎?如果同桌都讀對了,你就在他的書上畫一朵小紅花。
(2)指名讀,喜歡讀哪個就讀哪個,教師隨機正音
翹舌音:植春廠
平舌音:色走
(3)教師隨意指生字,考考學生是否會認
3/巧識字形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字的字形嗎?
(1)四人小組討論識記字法。
(鼓勵學生結合字形和字義/歌謠/謎語巧識巧記)
(2)找一個學習伙伴,把你記住的字讀給同伴聽,并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3)匯報交流識記方法
師: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識字方法(可以邀請小朋友讀,并給予評價,也可以讓同學圍繞生字的學習向這位“老師”提出問題)
4、鞏固生字:
(1)摘桃游戲
黑板上畫一棵大桃樹,結滿桃子,每個桃上有一個生字,學生摘一個領讀,再齊讀,再讓大家組詞/說話。
(2)找朋友(拼合體字:讓/河/多/坡/植)
第二課時
(四)精讀課文,深化理解
1、請大家快速讀一遍課文,看看課文哪幾節(jié)是在向我們介紹植樹的好處。
生:讀后匯報,第3、4小節(jié)
指名讀第3小節(jié)
師:科學家怎么說的?(出示綠樹制造空氣的課件)
師:在這樣舒適美麗的環(huán)境里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生:甜蜜、幸福
師:試著讀讀,誰能讀出這種感情(生練讀)
指名讀,生評議,再指名讀,肯定讀得好的地方,全班齊讀。
師:讀懂了什么?(出示課件:一棵樹一點綠,千棵萬棵一片綠課件)
師:這些樹染綠了祖國的大地,多美啊,誰來讀讀。
請學生推薦班上讀得好的2名同學讀
師:大家來和他們比一比(全班再讀)
師:你還請哪位同學讀?(請一位讀得少的同學讀)
激勵男女生比賽讀,讀后選一人評價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植樹還有什么好處?
小組討論、匯報:防風固沙……
3、哪些地方可以植樹呢?
自由讀第二小節(jié)組
師:通過讀這一節(jié)你知道了什么?
老師根據回答板畫:荒灘、河岸、山坡、路彎……
師:哪個詞不懂?理解“安家落戶”
4師:春天到了,走,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植樹。
(播放:小樹快快長的歌曲)
齊讀:第1、5小節(jié)
師:同學們的心情怎樣?
生:高興、興奮
師:讀出愉快,堅定的語氣,重讀“走”字
小組比賽讀
5、請同學們快到黑板前面,畫出你們植的樹。
(生到老師板畫的荒灘、河岸……等處畫出大大小小的樹)
師:座位上的同學討論我們的學校和家的周圍,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栽樹種花。
匯報:
6、全文美讀、背誦。
(1)齊讀全文,邊讀邊想像祖國美麗的景象。
(2)試背誦課文
7、思維拓展、口語訓練
出示課件
(1)觀賞樹林為我們遮風擋沙,擋住洪水的圖片。
模仿課文3、4小節(jié)編兒歌。
如:媽媽說:
樹林可以為我們擋住風沙
……
師:(配樂讀全文)今天我們栽下綠色的希望,明天,祖國大地上到處都會有挺撥的大樹。
二、指導書寫
(1)學寫:親、老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認讀)
出示2個字的筆畫順序(學生書空)
指導觀察兩個字的占格位置(學生觀察每一筆占格位置)
老師范寫,講解(一筆一筆跟著)
“立”字旁要寫得扁些
(2)學寫“走、河、戶”
出示田字格生字“走、河、戶”(學生認讀)
請學生說一說每個字占格位置,老師邊聽邊寫
(學生可以上臺說一說,筆畫及占格位置)
師指導(學生練習書寫)
(3)學生自主學習寫“讓、工、廠、多、今”
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小組討論每個字占格位置,學生自己練習書寫。
比較“今――令
我們看海去教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要根據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看海去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我們看海去教案
——林海音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們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味。
2.深入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內心世界。
二.教學進程
1.導入課題(5分鐘)
2.作者介紹(3分鐘)
3.熟悉課文并寫出生字生詞(4分鐘)
4.把握文章主旨以及劃分課文的層次(5分鐘)
5.簡要分析課文內容(18分鐘)
6.歸納文章的主題以及中心思想(2分鐘)
7.布置課后作業(yè)(1分鐘)
8.感悟時間,告誡同學,把握青春,結束課文。(2分鐘)
三.問題設計
1.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哪一件事情是你覺得應該用一生去記憶的?
2.當同學們面對大海的時候,你有何所思?有何所感?
四.課后作業(yè)
1.想一想故鄉(xiāng)帶給我們什么?
2.故鄉(xiāng)對童年的意義及其影響?
五.課后反思
1.對本堂課的體會及其學生的反應。
2.總結本堂課的得與失。
上課鈴聲響了,微笑著走上講臺。同學們;大家好!說實話,每當我站在這里面對著無數張微笑的面孔的時候,心里是無比的高興和自豪。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至少我的存在以及我的到來沒有帶給大家痛苦。(開心一刻,放松自己,緩解氣氛,活躍現(xiàn)場)謝謝大家!謝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的支持與鼓勵!
好了,閑話少說,我們開始上課。首先請同學們打開書的第一頁,第一章的目錄?!皻q月”與“時間”當我們看到這兩個名詞的時候心中難免有些感傷。時間流逝,歲月不饒人。轉眼間我們已度過了二十個春夏秋冬,回想時候來時的路,我們享受過喜悅,我們也感受過痛苦。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一段無憂的歲月,那就是我們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快樂的。哪怕有時帶有那么一點點苦澀,當我們此時此刻回想起來也是最值得留戀的。所以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你們的雙眼或者低下你們的頭,拋開此刻你們所有的快樂與煩惱,讓你們的思緒回到十五年前,想一想那個時候的你,想一想那個時候你的生活,想一想那件事情是你覺得自己應該用一生去記憶的?然后吧你們覺得最美的片段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學A:捉泥鰍,捉迷藏,玩雪人。
同學B:和同伴一起玩。
同學C:小時候,在上學的路上經常被他們甩在后面,然后我很害怕,哭著回家給爸媽說。
同學D:老師,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童年嗎?
好啦,大家都說的很好,聽了剛才幾位同學的童年趣事,我覺得你們確實過得很開心,很值得留戀,希望你們永遠開心,永遠快樂。當然我也有很多的童年趣事,由于時間關系,就不能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了,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請撥打我的熱線電話,24小時不關機的。(開心一刻)好了,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顆童真和愉悅的心一起走進林海音的童年世界,讓我們去聆聽一下她的童年心聲?!段覀兛春Hァ?/p>
林海音是何許人呢?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1918年出生于日本,2001年去世,享年83歲。有人說她的死是臺灣一個文學時代的結束。那么我們就可以想象她對當時文學界的貢獻及其影響力。林海音3歲跟父親返回臺灣,5歲回到北京,并且在北京度過了她的童年時光,北京是她文學文學之路的起點,1948年遷往臺灣后仍以辦報,辦刊,寫作,出版為主。她以她的為人,她的號召力聯(lián)絡了大批文化界人士,出版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其中散文集《窗》《兩地》《做客美國》長篇小說《春風》《曉云》短篇小說《燭心》《婚姻故事》《城南舊事》本篇課文就是選自《城南舊事》這部著作是她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她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后來被改編為電視劇,使其家戶喻曉。
2020到太空去
說教材:
《到太空去》以自然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宇航員乘坐航天飛機來到太空后,在機艙內的生活狀況。因為是在失重狀態(tài)下,所以與地球的生活截然不同,在孩子們看來顯得格外特別和有趣。課文第三節(jié)一開頭就概括介紹了太空生活的特點:在太空中,由于擺脫了地球引力,處于失重狀態(tài),因此任何東西只要輕輕一碰,就會飄浮起來。其后課文又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從食、睡兩方面介紹了太空生活的有趣之處。通過這種適合學生閱讀的語言使他們了解了太空生活的一些常識,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說學情:
學生進入新教材二年級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詞匯量和閱讀量。在識字方面,他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抓住生字的側重點,憑借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完成識字任務,老師只需作一些必要的點撥,已經不用在識記生字方面花過多的時間。在閱讀方面,學生由讀課文、了解內容階段進入了讀課文、圈劃詞句單元,在學會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圈劃詞句來理解課文,積累精彩的語言材料,訓練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F(xiàn)在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指導,大部分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正確圈劃的能力及邊讀邊想的習慣,只是在想的層次上各有不同。我校地處偏僻,學生的來源復雜,流動性大,學習中的基礎和能力差異表現(xiàn)很大。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在識字、閱讀和朗讀上的差距是較大的,因此我希望能通過老師課堂上有目的有層次的教,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語文能力都有所提高。
說教學目標:
以教學目標的三維統(tǒng)一為指導理念,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借助漢語拼音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乘、做、引、餐、具、糊、或、者、綁、否10個生字;積累文中及課外表示人的各種姿勢的詞語,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書寫乘、或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根據標點正確停頓。
3.在閱讀感知的基礎上,了解太空中的有趣生活,結合課前搜集的信息選擇感興趣的一方面自由表達,感受其中的有趣之處。
4.能用直線劃出表示太空中產生有趣現(xiàn)象的原因的句子,感受失重狀態(tài)下的特殊性,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科學奧秘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除識字、正確朗讀課文等常規(guī)目標外,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重點學寫乘或這兩個難寫和易錯的字以及積累課文中表示人的各種姿勢的詞語。這個目標的制定面向全體,集中而適切。對于課文重點內容的學習是結合單元目標采用圈劃詞句的方法進行。而在用自己的話說說太空中的趣事這個說話練習時,對學生有不同層次的要求,最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由表達的愿望。最后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則讓學生通過太空中生活常識的了解,激發(fā)他們探索宇宙科學奧秘的興趣。
說教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課程體系,著眼于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書本中心、課堂中心和教師中心的狀態(tài),開放課本、開放學生、開放課堂,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激活課堂教學。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在此課中著力體現(xiàn)開放式閱讀教學的實踐。
1.開放課堂。
重視生活資源在語文課中的開發(fā)和利用,通過課內閱讀和生活體驗相結合,使學生提高境界、加深感悟。如結合我國接連兩次成功的載人航天之旅,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加深閱讀的體驗,喚起學生的情感。
2.開放學生。
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相信學生的閱讀潛能。無論是在識字方法、朗讀處理和理解感悟等方面都注重學生個性的釋放。努力為學生構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注重學生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如本課中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想象、體驗和觀察的平臺,如:學生個人的飛天夢想,對太空生活的感受等都以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為主。
3.開放課本。
開放課本,滲透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信息,將課內外有機結合。如在本課中我?guī)Ыo學生一些世界和中國航天史上的歷史性時刻,世界未來的航天藍圖,通過學生課前資料的收集讓學生在課堂上加深對太空趣事的認識等,既給了學生有效的信息,又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4.開放作業(yè)。
開放式的作業(yè)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做作業(yè)的興趣,提高作業(yè)的質量。在本課的作業(yè)中,我結合課文實際,設計了有層次性的作業(yè),以課后說話練習和課外閱讀、信息收集為主,希望通過不同的選擇使學生的不同能力獲得提高。
5.正確把握開放的尺度。
在講究開放的同時,我很注重開放的尺度的把握,因為我想這是凸現(xiàn)語文課特點的關鍵。所以我在課上注重正確處理好教和學的關系:教師要當好組織者、引導者;正確處理好教材和課外資源的關系:重視文本的閱讀和感悟;正確處理好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進行扎實的語文能力的訓練,如:到位的識字、朗讀、說話的訓練。另外,雖然課文涉及的科學常識較多,但不可混淆語文課和專業(yè)課的關系。
說學法:
通過教師入情入境的情景創(chuàng)設、富有啟發(fā)性的語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等調動學生的一切積極性,使他們自主的地參與整堂課的學習。字詞教學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抓好重點字、詞的教學,如生字側重點的點撥和特定術語的理解。另外結合單元重點以學生讀讀、劃劃、議議為主,輔以一定的說話訓練、信息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
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設計,本節(jié)課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通過資料的引入調動學生已有的認知,調動學生學新課的興趣。
2.初步感知,提升情感
通過美好夢境的引入,使學生直入文本,對太空生活有個初步的感受,提升學下文的興趣。
3.圈劃詞句,學習課文
通過讀讀、劃劃、議議的方法學習課文,以太空生活的有趣表現(xiàn)及原因為主,配以多種形式的朗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和討論中,理解課文內容,其中適時進行生字的學習、說話訓練、信息交流等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活動。
4.觀看錄像,直觀體驗
結合我國最新的載人航空飛行,讓學生對太空生活有一個更直接的體驗,并結合相關的說話訓練,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
5.激發(fā)情感,文道統(tǒng)一
通過和課文開頭呼應的形式,教師出示世界未來的航空藍圖,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科學奧秘的興趣,達到文道統(tǒng)一的目的。
總之,在整堂課中,我希望在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中,在一個凸現(xiàn)語言文字魅力的天地中,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的心靈對話。
2 我們去植樹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 我們去植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學目標1.認識11個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學習新筆畫:豎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體驗、感悟課文內容,體會種樹的快樂,感受自己像小樹一樣成長。
二、教學重點
1.認識11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
2.感悟、朗讀、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四、教學準備
1.識字、詞語卡片。
2.圖片、課件或錄像。
五、教學時數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入,激情引趣。
1.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盼來了美麗的春天。我們小朋友該怎樣為春天增添色彩呢?
2.展示課件:你從畫面上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三個小學生在植樹。)
3.板書課題我們去植樹(指導學生讀好課題。)
(1)哪位小朋友讀讀課題。你知道什么是植樹嗎?對,植樹就是種樹的意思。
(2)那好吧,我們一起植樹去吧。
(二)初讀課文,初悟情感。
導語過渡:在陽光明媚的春天里,同學們你端著水,我拿著鏟子,高高興興地來植樹了!是多么開心的一件事情啊!你們先聽聽老師讀課文,同學們來評一評,你們聽出我的心情了嗎?
1.聽老師范讀課文,同學們邊看圖片,邊感受。
2.誰來說一說,你們聽出老師是什么心情?能說說你自己的心情嗎?
3.同學們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生字朋友找出來,多讀幾遍。
4.同桌的小朋友輪讀課文,互相幫助,把課文讀正確。
5.我們一起在春天里去植樹,該怎樣讀呢?自己再練一練。
(三)隨文識字。
1.(出示生字卡)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著急地跑出來,要和你們做朋友呢,小朋友們還認識它們嗎?采用多種方法讀。
(1)開火車讀。
(2)小老師帶讀。
(3)去掉拼音讀。
2.走進“聰明屋”自主識字活動。
(1)從聰明屋中任意摘取生字寶寶,從字音、字形、字義三個方面和寶寶對話,說說你對寶寶的了解。
(2)自主識字我最棒,我有識字小竅門。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字。
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歸類識字,把獨體字與合體字分開記憶。
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會用舊字換偏旁識新字
教師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本課生字比較簡單,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教師重點指導書寫新筆畫豎提,并提醒“灑”字右下邊沒有橫。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的形義規(guī)律:
為什么“們”是亻旁?
為什么“樹”是木字旁?
小朋友還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
(四)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寶寶:看它們在字形、占格上有什么特點?
2.重點描紅:獨體字——衣里成
3.抄寫字頭,請小老師互相評議。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聽寫生字,人人闖關,小老師互查。
2.為生字找伙伴,比比誰組的詞語最多。
3.自由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1.看圖,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
2.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用讀書來回答這個問題。
3.體驗課文,讓學生體會到小朋友植樹雖然辛苦,卻很快樂。
(1)你能讀出小朋友的動作嗎?(端、鏟、灑、載)
(2)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個小朋友,你再來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呀?
(3)師:你們植樹這么累,為什么你還讀得這樣高興呢?
4.你們到哪里植樹去了?快讀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說:馬路、小山、河岸
(2)師引讀,引導學生感悟:
你們來到馬路植樹,馬路對你們說:“?!?br> 你們來到小山植樹,小山對你們說:“?!?br> 你們來到河岸植樹,河岸對你們說:“。”
(3)你們聽了,想對他們說:“?!?br> (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表達自己的感受。)
5.你們就像一棵棵小樹,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
(1)當你們和小樹一樣快樂、健康長大的時候,你是什么心情呢?
(2)帶著你的感受,背誦課文。
(三)自主積累。
1.小組間背誦課文大比拼。
2.積累詞語我會用。
(1)把詞語娃娃請到自己家:我會讀、我會寫。
(2)帶詞語娃娃去旅游:我會用。(比一比,在課文中我會用,在課文外我會用。)
(3)課外詞語大展示:四人一組,在組內交流自己課外積累。
(四)總結:這節(jié)課我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設計:
2、我們去植樹
栽——端、鏟、灑
我們===小樹
用心靈去傾聽
一、揭題解題,激發(fā)興趣
課前談話:在你家里,誰說話最多?誰基本在傾聽?你喜歡誰?為什么?學生各抒已見。
師:還記得嗎?在清晨的樹林中,一位最有聲望的音樂教授,佯裝聾子,靜靜傾聽我拉琴。她用詩一般的語言,深深潭水般的眼神,給了我溫暖的鼓勵,給了我信心,使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天,我們又將認識一位讓我們倍感溫暖的人。
1、請學生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2、通過預習,你知道了誰傾聽了誰?(105問訊處的蘇珊傾聽了我。)
3、學生再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1:為什么題目在傾聽前面要加上用心靈呢?
生2:我想知道怎樣用心靈去傾聽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主要內容
1、請同學們自由地、快速地練讀課文后,同桌互讀給對方聽,正音,釋疑。
2、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生:教我如何處理被砸腫的手指。
生:我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她安慰我。
生:我平時問了很多問題:如問面積的計算,問西班牙的首都,怎么拼寫修理這個詞。
3、同桌互相說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再抽生回答。
三、精讀課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默讀課文。默讀是一種思考。想想課文的哪些內容讓自己感動,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和大家交流
1、生:我畫的是第25自然段這一句: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讓我感動的是,蘇珊真善良,她去世了還不忘安慰我,知道我會傷心難過。
師: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內容,是一種好的閱讀方法。這句話是蘇珊去世后,給我紙條上的留言。我長大后見過蘇珊嗎?抽生讀課文長大以后的部份,第12到25自然段。
把蘇珊的留言在課文里勾畫出來,讀一讀。
生: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師: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她曾經在什么時候也說過這句話?在課文里勾畫出來,讀一讀。
生讀:第9、10自然段
能告訴我為什么嗎,蘇珊?我問,為什么這只整天唱歌的小鳥,突然就一動不動了呢?
蘇珊想了想,對我說: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生:這是她在安慰我時說的話。
師:蘇珊用詩一般的語言,把我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離開我了,說成是-----
生: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師:耳邊再也聽不到心愛的金絲雀嘰嘰喳喳地的歌聲,眼前再也看不見那歡蹦亂跳的身影,掌心里再也沒有了那小小身體的溫暖。我心愛的金絲雀呀,你怎么突然就----一動不動了呢?這時,蘇珊怎么說的?
生: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師:抽生讀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好難過,也好害怕死亡。
生:蘇珊說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生:聽著這樣的話,我心頭的難過和害怕立刻煙消云散了,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臉上。
生:我覺得蘇珊很善良,很樂觀。
師:歷史有時是驚人的相似!瞧,蘇珊對自己的去世,給我的留言是----
生: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師: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
生:本來以為這一次可以見到蘇珊的,可是,卻再也見不到她了,再也聽不到她溫柔嗓音了,再也無法向她傾訴了。我的心感受到了作者我的難受。
生:蘇珊真善良,她去世了還不忘安慰我,怕我再次傷心難過。
生:我和蘇珊的感情很深,因為這么多年一直就沒有離開過她,很依賴她。
師:帶著這種情感,我們來接讀這兩個場景吧。
師生合作讀8-11自然段對話,讀長大后故鄉(xiāng)的兩次聯(lián)系。
師:看到留言,我思緒萬千,穿越時空,回到小時候。我是怎么知道蘇珊的?抽生讀第1、2自然自然段。
師: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我?
生:好奇的我。
生:會觀察的我。
生:會動腦的我。
師:一切疑問來自好奇!指著黑板上的每周一言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孩子們,這節(jié)課,讓我們帶著好奇的心去看一看蘇珊和我的交往吧,看一看還有什么地方讓你感動。(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2、生:我畫的是第5自然段這句: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對于這句話,我有相同的生活體驗。當我好不容易看到可以幫助我的人,心里的情緒就會如洪水一般渲泄出來,所以我會跟他一樣,不由得放聲大哭。
師:把書捧起來,把心靜下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用有聲的朗讀一起來交流吧。齊讀課文第3至6自然段。
師:小時候,我們在興高采烈地玩耍時,不小心受傷了,家里沒有人,哭也不會有人聽見。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難受!肯定痛得想哭。
師:當我第一次拿起聽筒時,聽到里面的小精靈那溫柔的嗓音時,為什么放聲大哭了?
生:受傷的我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找到了安慰,畢竟我那么小嘛,那一瞬間,我忍不住哭了。
師: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于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帶著這種情感,男女生合作讀3至6自然段的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她倆的交往。男生讀我,女生讀蘇珊。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
3、生:我畫的是第7自然段的這句: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我從總是、耐心和一遍遍感受到蘇珊的給予我的幫助里有深深的愛,就像媽媽的愛一樣。
師:你很會抓關鍵詞來理解句子的涵義,不錯!
生:我也覺得蘇珊就像我慈祥的母親那樣,不厭其煩地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生:我喜歡蘇珊的善解人意,她的寬容,她的耐心都讓我很感動。我從總是一遍遍這兩個詞里體會到只要我有問題問,蘇珊一定是有問必答,從來不會笑我問的問題幼稚,不會覺得我問得太多嫌我煩,更不會不會不理我。
師:誰來用這三個詞說幾句話?
生:羅老師總是耐心地給我糾正聽寫的錯詞,一遍遍地向我講述怎么聯(lián)系部首和詞的意思來記字形。
師:蘇珊和我就是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課文在什么地方提到過這種母子情?畫出來,讀一讀。
生:齊讀第12自然段。長大以后,我離開了家鄉(xiāng),也知道了電話是怎么回事。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師: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的。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以安慰。
4.師: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生:蘇珊善良,有愛心,樂于助人。
生: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
生: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5.你在家和在學校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么?
生自由發(fā)言。
四、總結全文
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希望孩子們也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
目前,我國有相當數量的聲訊臺,這些聲訊臺有的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也有不少聲訊臺以賺錢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利用現(xiàn)代信息渠道。
教學反思:
我上課的感受是,教師需要一種霸氣。我覺得就是一種氣場,一種能引領全班的情感的氣質。一入課,我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課間不時用一組組排比句,喚起生活中的體驗,共鳴后,就有了情感基礎。我再用聲情并茂的引讀或點撥,適時地加上手勢、表情等身體語言,引導孩子把對話讀出情境,讀出畫面,讀出表情,讀出深度和溫度。課堂上的我是情感導向的王者,我和孩子們一起經歷情感體驗,在淚水婆娑中,我們的心靈都受到了震撼,讀起來就動情了。
走,我們去植樹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我們去植樹”,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走,我們去植樹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3、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
要求看圖說一段話。(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有什么人?
他們去干什么?)
2.板書課題:5走,我們去植樹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課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讀準、讀順課文。
(2)利用熟字自學生字和書寫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理解的詩句旁打上?。
2.按要求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3)交流詞語的意思。
和煦乖乖版圖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四、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3.讀一讀,再抄寫。(文后練習3)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看拼音,寫詞語。
2.組詞區(qū)別。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2節(jié)。
(1)自由讀課文。
(2)討論。①從哪兒看出少先隊員去的決心很大?
(走單音
詞后面的停頓,我們一起去植樹后面的感嘆號)
教師相機指導朗讀有關句子。
②哪些詞句說明少先隊員的心情很高興?
(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歡聲笑語)
引導想象少先隊員在路上行走和植樹時歡樂的情景。
指導用歡快的語氣讀有關句子。
③少先隊員在什么地方植樹?誰能在省略號處補充內容?
告訴學生到處和青翠要重讀。
(3)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2.細讀第3∽6節(jié)。
(1)指名讀課文。
思考:植樹有哪些好處?
(2)讀后交流。
(相機板書:綠色工廠綠色寶庫增添新綠綠色希望)
(3)進一步理解詞句,指導朗讀。
①講解光合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綠色工廠,
②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健康幸福。
②綠色寶庫指什么?為什么說森林是綠色寶庫?
除了蓋房,架橋,
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用處?指導讀好第4節(jié)。(離不開、
寶庫要讀重音)
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說
⑤說綠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國處處是參天的大樹后的景象,
⑥練習有感情地讀第5、6節(jié)。
(4)練習背誦。
2.細讀第7節(jié)。
指導朗讀。
師述:植樹的好處如此之多,植樹的意義如此重大,讓我們動員所有
的朋友一起去植樹。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節(jié)。
學生練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分組背誦課文。
3.讀讀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植樹有哪些好處。
四、布置作業(yè)
選擇學校的一種樹木,按名稱、外形特征、作用三個方面寫一段
《一去二三里》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去二三里》”,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第一課時教學目的:
1.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學會5個生字和4種基本筆畫并能正確書寫。
教學重點:
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5個生字。
教學難點:
在田格中正確書寫“四”,特別注意字的筆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看圖讀拼音識字第1課,認識了5個生字,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個生字。
板書:看圖讀拼音識字2
二、有順序觀察插圖
1.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本課插圖:
提問:你們看看這幅圖的遠處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處有什么?
2.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三、朗讀兒歌
1.學生自由讀兒歌,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讀不準的音節(jié)旁邊畫上?號。
2.質疑讀不準的音節(jié),請同學解疑。
3.再自由讀兒歌,把字音讀準確。
4.同桌小伙伴互相讀一讀。
5.指名讀。邊讀邊借助插圖大致了解兒歌內容。
6.教師范讀,讀出鄉(xiāng)村孩子們快樂的心情,強調“一去、煙村、亭臺、八九”后面要停頓。
7.學生練習朗讀。
四、學習生字
(一)學習生字的音
1.讀兒歌,用“”畫出本課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同學互讀生字,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3.抽讀生字卡片,教師糾正r(二)的讀法。
4.找朋友游戲,鞏固生字的音做。
教師發(fā)給學生5個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節(jié)卡片,做找朋友游戲。如:拿著r的卡片來到講臺,說:“我是r,誰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著“二”字的同學,邊說邊走到講臺:“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比缓蟀芽ㄆN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義
1.回憶昨天學習的“一、三、五、七、九”這幾個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數?
2.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習的生字也是表示數字的,是雙數。
3.引導學生分別用這些字練習口頭組詞、說句,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結構
1.學習四種基本筆畫:
(1)出示卡片認識新筆畫:橫折鉤、豎彎、點、捺
(2)書空新筆畫,知道這些筆畫都是一筆寫成的。
(3)指導學生練習書寫4種筆畫。
2.請學生借助書中P51頁“寫一寫”的筆順,跟隨說說每個生字的筆順和筆畫。
3.請同學說說生字的筆畫和筆順。教師強調:“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筆順;“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橫后豎。
由于“四”筆畫多,筆順容易錯,共同學習“四”的筆畫及筆順。
4.電腦演示
(1)請學生跟著電腦博士書空“四”字。
“四”的筆畫依次變成紅色,學生隨著邊書空筆順邊說筆畫。有的學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筆“橫折鉤”當成“橫”和“豎鉤”兩筆,教師要特別強調,此外,“橫折鉤”的“鉤”要小,能體現(xiàn)出運筆即可。
(2)讓學生邊寫邊悟出“四”的筆順規(guī)則是:“先外后內再封口”。
5.請同學按筆順描書上第3題“寫一寫”中的紅色筆畫。
五、鞏固復習
1.讀兒歌,把兒歌讀正確。
2.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一、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2、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一種筆畫“一”。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二、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三、教學難點:
1、辨認“八、入”和“九、幾”。
四、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插圖、與本課數字有關的圖片。
五、課時安排: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2、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一種筆畫“一”。
二、教學重點: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三、教學難點: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一種筆畫“一”。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六個復韻母(ai、iu、an、un、ing、er)、五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zhi、chi、si、yi、wu)和三個三拼音節(jié)(jia、zuo、hua)。
2、激趣導入:開學到現(xiàn)在,小朋友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會了不少漢字。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現(xiàn)在,讓我們向漢字王國出發(fā)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說話。(示插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課題: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板書課題。
3、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
4、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三)、圖文結合,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一步說說圖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
3、教師放慢語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
(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用不同的符號分別標出會讀的字和不會讀的字,同桌互幫互學。
3、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里,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同學)
4、教學生字。
(1)讀一讀。
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
變序抽取12張生字卡(帶拼音),開火車讀,比賽讀。
(2)擺一擺。
人人動手,把12張生字卡分成兩類擺一擺。
小組交流:說說為什么這么擺。(“一”至“十”是數字,“去”與“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課文的格式),請小朋友把12個“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張字卡分別貼到相應的方格里)。
(五)、朗讀感悟:
1、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個人自由讀,同桌互相讀,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2、把課文讀得有感情、有韻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誰來當當圖中的小朋友,讀讀課文,告訴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歡圖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讀讀聽聽,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競賽讀。
課間活動:全班表演唱《數鴨子》。
(六)、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一”:
1、認識田字格。
(1)談話:小朋友,我們已經知道了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兒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小格。
(3)拍手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p>
2、指導書寫“一”。
(1)教師介紹筆畫名稱“橫”,范寫“一”,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起筆稍重,向右行筆要果斷,稍上斜,收筆梢頓。
(2)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講述后,學生繼續(xù)練寫。
五、作業(yè)布置:熟讀課文,會認12個生字。
六、板書設計:四、十、三
七、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二、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四、教學過程:
(一)、鞏固生字:
1、我會認。
(1)變序抽取字卡,學生自由讀。
(2)做找朋友游戲。出示插圖二(圖上的漢字數字暫不寫)。游戲說明:老師隨意點圖畫,說“我的朋友在哪里”,學生要迅速舉起手中相對應的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教師相機貼上數字卡。
2、我會記。
(1)小組討論: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2)全班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辨析“幾、九”“云、去”“人、入”來記住“九”“去”“八”。
3、我會用。
(1)摘果子說詞語或句子。
出示梨樹圖(上面掛著12個梨子,每個梨子后面有一個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領大家正確地把生字讀兩遍,并把這個字所在的詩句讀一遍。
(2)選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條魚、兩個蘋果、一塊田、九本書等圖片,圖片下為相應的詞語填空題。
指名選卡片填空,并帶大家齊讀。
3、交流: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地方用上這一課的生字?
(二)、指導背誦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兩遍。
2、限時背誦課文:給五分鐘時間,學生各自試著把課文背誦下來。
3、借助插圖背誦課文。
4、自由配上動作背誦課文:指名背誦,小組齊背,全班齊背。
(三)、指導書寫“二、三”:
1、觀察課本中田字格里的字。
2、說一說: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橫的長短變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變化這兩方面來說)
3、教師示范寫“二、三”,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
4、學生分別描一個、寫一個,寫完后與示范字對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講評:講評后,學生繼續(xù)練寫。
(四)、課堂練習:
1、試背課文。
2、讀一讀,說一說,連一連。
12345678910
四十六一三九八二五七
五、作業(yè)布置:熟讀課文并背誦。
六、板書設計: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條魚、兩個蘋果、一塊田、九本書等圖片
七、課后反思:
《用心靈去傾聽》教案
《用心靈去傾聽》課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姍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用心靈去傾聽》教案,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重點
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用心靈去傾聽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難點
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醫(yī)院、商場、銀行的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并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2.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誰用心靈去傾聽?我想知道怎樣才能用心靈去傾聽的?)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快速地讀幾遍。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三、精讀課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課文的哪些內容讓自己感動,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①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托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于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③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④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以安慰。)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sjbwz/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么?
四、總結全文
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希望孩子們也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目前,我國有相當數量的聲訊臺,這些聲訊臺良莠不齊。有的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也有不少聲訊臺以賺錢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利用現(xiàn)代信息渠道。
回自己的祖國去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回自己的祖國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華羅庚熱愛祖國,愿意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給祖國的動人故事,教育學生樹立為祖國服務的志向。
2、運用自學結合老師指導的方法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默讀聽讀,思考并理解課文內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華羅庚為什么要回到祖國去。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華羅庚熱愛祖國,愿意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給祖國的動人故事。
2、教育學生樹立為祖國服務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華羅庚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出畫像,介紹人物
1、(出示畫像)提問:同學們,這是我國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你認識他嗎?(華羅庚)
2、介紹華羅庚。
華羅庚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蘇金壇,1936年赴英國留學,1946年赴美國,1950年回國。他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研究,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3、板書課題:回自己的祖國去。
4、根據題目質疑。
問題:華羅庚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國?
(二)初學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能適當停頓。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情況。
提醒注意:華是多音字,當姓講的時候讀作“hua”。
3、同桌互相讀課文,糾正錯誤讀音,標出自然段。(十四個自然段)
4、指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至九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天總算盼到了”,“這一天”是哪一天?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學生:“這一天”指的是“祖國解放的那一天?!?/p>
學生:從這話句中可以看出來?!拔覀兊淖鎳夥帕恕!比A羅庚揚了揚手中的報紙,“這一天總算盼到了!”
板書:祖國解放
(2)在國外突然聽到祖國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華羅庚當時是什么心情嗎?
學生:我想華羅庚一定很激動。
他一定很高興。
(3)從哪兒看出他高興、激動的心情呢?請你從書中找出相關的詞語,用“——”畫出來,再讀一讀。
學生:從“急步”一詞可以看出他激動?!凹辈健本褪呛苤钡刈?,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緒了。
從“揚了揚手中的報紙”可以看出他很高興。
從“斬釘截鐵”一詞可以看出他的決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過渡:華羅庚為什么要回到自己當時貧窮落后的祖國,而不在繁華的美國待著呢?
(2)默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邊讀邊想,他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國去?
(3)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其他同學思考;他們兩個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學生:美國教授瞧不起我們中國,他想留住華羅庚為美國作貢獻。
華羅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自己的祖國,因為他熱愛自己的祖國。
(4)自由讀華羅庚說的話,討論:他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國去?
板書:獻給——不會遺憾——為祖國盡力
美國教授認為華羅庚回到自己的祖國是把學識拋掉了,而華羅庚認為不是這樣;美國教授認為他這樣做太可惜了,而華羅庚認為自己這樣做才不會遺憾。這一切都說明華羅庚是一個熱愛祖國的人。
板書:熱愛祖國
(5)齊讀華羅庚說的話。
3、學習第十四自然段。
齊讀
(四)總結擴展
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愛國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
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1、師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一讀。
“不!把學識獻給自己的祖國,永遠不會遺憾。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為祖國盡力!”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認讀。
解放斬釘截鐵敬佩盡力
2、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
3、全班交流匯報。
封:左右結構。左邊兩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筆是“”,右邊是“寸”/
借:左右結構。左邊是“”,右邊是“昔”。
初:左右結構。左邊是“”,不要寫成“”,右邊是“刀”。
淵:左右結構。左邊是“”,右邊的筆順是:
博:左右結構。左邊是“十”,右邊是“”,第三筆不出鉤。
令:上下結構。“今”字加一筆就是“令”。
敬:左右結構。左邊是“茍”,右邊是“攵”。
佩:左右結構。左邊是“”,右邊是“”,第三筆是“一”,不要寫成“”。
遺:半包圍結構。里面是“貴”,外邊是“”。
憾:左右結構。左邊是“”,右邊是“感”。
(三)擴詞練習(開火車比賽)
封:封鎖封建封閉
借:借口借用借錢
初:初中初升當初
淵:深淵淵博
敬:尊敬敬愛敬禮
憾:震憾遺憾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綜合練習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組詞語。
蘿()今()借()
羅()令()措()
二、填上合適的內容。
()()
一座一個一輛
三、補充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具體。
例:老師批改作業(yè)。
下班以后,老師還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yè)。
(1)同學們看電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帶我看展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斬釘截鐵”寫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爺爺的故事
2001年2月19日,黨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了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獎得主之一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水稻專家袁隆平。
袁隆平爺爺出生在大城市,怎么會去學農,研究水稻呢?有兩件事激勵了他。
6歲時,他來到武漢郊區(qū)的一個園藝場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兒,多誘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纏著園丁問這問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學農”的志愿。
20世紀60年代,中國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好多人沒有飯吃,袁隆平下定決心要在農學上有所作為?!白屗械娜瞬辉侔ゐI”成為他終身追求的目標。
為了培育出優(yōu)良的稻種,他幾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尋找可以用來雜交的稻穗,最后終于從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雜交水稻,使水稻的產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雜交水稻被世界科學組織稱贊為“東方魔稻”,他也受聘擔任了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
(1)寫出句中加點詞的近義詞。
1)多漂亮的花兒?。ǎ?/p>
2)多誘人的水果!()
3)“讓所有的人不再挨餓”成為他終身追求的目標。()
(2)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小時候()和()激勵袁隆平爺爺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水稻,大大地提高了()。
走,我們去植樹說課稿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我們去植樹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走,我們植樹去》是義務教育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首詩歌,它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展現(xiàn)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號召人們積極投入到綠化祖國的活動中去。
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我班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很容易理解。但要讓學生憑借簡潔的語言文字來體會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是有一定困難的。
根據教材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自學本課6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3、理解詩歌內容,了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huán)保意識。其中目標3是重點更是難點。
課文中全詩可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點題。先表明在什么季節(jié),以什么樣的心情去植樹,然后發(fā)出“走我們一起去植樹”的號召,點明題旨。第2至5自然段,寫植樹的意義和價值,指出植樹的重要性。第6自然段,呼應開頭。表明植樹造林的決心。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這是課文的重點。由于學生沒有植樹的生活經驗,對課文中植樹造林給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難理解和體會,這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較好的實踐新課標的理念,抓住課文的重點,突破難點。課前請學生親近大自然,去郊區(qū)體會樹木的給大家?guī)淼那逍?。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平等對話的教學氛圍的同時,倡導啟發(fā)式、討論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探求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我力爭在兩課時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首先,揭示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后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個別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我著重對“音符、荒灘、溝渠”進行正音,詩歌的語言很簡潔,句子很短,根據我以往的經驗,課文中沒有特別難讀的句子。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選擇各自喜歡的內容,美讀課文,讓學生通過選擇性閱讀,再次加深對課文了解。最后,我將預留幾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渠、栽、版、乖”,我引導學生通過老師的范寫、學生的描仿,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最后,讓學生當堂練字,教師巡視指導。抄寫詞語。
下面,就第二課時著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趣味是中年級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感興趣來學習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導入語“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少先隊員去植樹?!眲?chuàng)設課文的情境,產生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情感也被調動起來。再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帶領學生“穿越時空”走進文本。
二、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本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主要體會我們少先隊員決心去植樹,心情很高興。先請學生自讀一、二自然段,自行感悟到少先隊員心情很高興、決心很大。接著問“從哪兒看出少先隊員去植樹的決心很大?”(“走”單音詞后面的停頓,“我們一起去植樹”后面的感嘆號)“哪些詞句說明少先隊員的心情很高興?”(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歡聲笑語)再引導想象少先隊員在路上行走和植樹時歡樂的情景。指導用歡快的語氣讀有關句子。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這是課文的重點?,F(xiàn)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讓學生說說植樹有哪些好處?然后請學生朗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根據回答問題,板書:“綠色工廠增添新綠綠色希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詞句,指導朗讀。講解光合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綠色工廠”,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健康、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說說“綠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國處處是“參天的大樹”后的景象除了“蓋房,架橋,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用處?指導讀好第3、4、5節(jié)。
課后,我設想給學生預留一些和聽、說、讀、寫有關的選擇性作業(yè)。通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