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國地形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8中國古代神話四則。
中國古代神話四則①鯀禹治水
②女媧補天
③精衛(wèi)填海
④夸父追日
【學習目標】
1.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2.通過誦讀,欣賞中國古代神話的藝術(shù)魅力,培養(yǎng)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3.學習故事主人公熱愛生活,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的奮斗精神和美好品德。
【文學知識】
1.課文選擇的四則古代神話故事,體現(xiàn)了早期人類在與大自然抗爭中表現(xiàn)出的可貴精神,如毫不氣餒、積極奮發(fā)的進取精神,與自然抗爭的執(zhí)著精神等。
2.《山海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神話集。
【正音正字】
鯀 堙 爁(火監(jiān)) 焱 顓 鷙 攫 媧 鰲 鳩 柘 喙 詨(讠交) 溺
【積累詞語】
鯀禹治水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涓缸啡?br> 【朗讀課文】
【翻譯課文】
《鯀禹治水》
原文: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翻譯:洪水泛濫,鯀沒有等待天帝下命令,就偷取了天帝的寶物息壤來堵塞洪水。
原文: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
翻譯:天帝(發(fā)覺了此事)命令祝把鯀殺死在羽山的近郊。
原文: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翻譯:鯀的腹部孕育了禹,天帝就命令禹(治理洪水),最終禹鋪陳土壤使九州安定。
《女媧補天》
原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
翻譯:上古的時候,四根天柱傾折,九州大地陷裂;天不能完全覆蓋大地,地不能負載萬物;
原文: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翻譯:烈火燃燒不滅,洪水泛濫不止;猛獸吞食良民,鷙鳥傷害老弱。
原文: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翻譯:在這種情況下女媧煉五色彩石來補蒼天,斬斷巨龜?shù)乃淖銇砹⑻斓乃臉O;殺死黑龍來拯救冀州,積聚蘆灰來堵住泛濫的洪水。
原文: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翻譯:蒼天補好,四極立正;洪水干涸,冀州平安;惡禽猛獸死亡,良民得以生存。
《精衛(wèi)填?!?br> 原文: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
翻譯:發(fā)鳩山,它的上面有很多柘樹。
原文: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
翻譯: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部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wèi),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
要點:文,同紋,花紋。
原文: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翻譯:它原來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字叫女娃。
原文: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翻譯:女娃去東海游泳,溺水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wèi)鳥,經(jīng)??阢曃魃降臉渲褪^去東海填塞(海水)。
《夸父追日》
原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翻譯:夸父追趕太陽,追到太陽的光輪里。
原文: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翻譯:口渴,想喝水,就到黃河和渭水去喝水,黃河和渭水不夠喝,要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未到大湖,半道渴死。
要點:河,黃河。渭,渭河。
原文:棄其杖,化為鄧林。
翻譯:他丟下的手杖,變成一片桃林。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jù)情況,選做若干)
1.歸納《鯀禹治水》故事的大概。鯀禹的精神,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歸納《女媧補天》故事的大概。女媧的精神,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3.歸納《精衛(wèi)填海》故事的大概。精衛(wèi)的精神,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4.歸納《夸父追日》故事的大概??涓傅木?,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5.把四個古代神話中的一個,改寫成200字左右的小故事。
6.把四個古代神話中的一個,講給大家聽。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讀一遍《中國民間傳說兩則》,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課文內(nèi)容,思考“學習建議”。
相關(guān)知識
第1課中國古代神話三則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1課中國古代神話三則”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1課中國古代神話三則
【快樂積累】
1.看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的字注音。
女媧() zhuān民() 鷙()鳥 干hé() 夸父() 柘()木 堙()
2.給句中加點的字釋義。
①地不周載②水浩洋而不息③鷙鳥攫老弱。
④殺黑龍以濟冀州⑤夸父與日逐走⑥飲于河渭
⑦其鳴自詨⑧溺而不返
3.翻譯下列句子。
⑴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載。
⑵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飲于河、渭。
⑶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4.填空。
①神話是關(guān)于神仙或深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和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好的向往。
②《夸父逐日》和《精衛(wèi)填?!愤x自《》,《女媧補天》選自《》。
③常銜西山之木石,。
④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
5.請將下面的神話傳說故事補充完整。
()射九日()取火炎帝()()奔月()開天辟地
6.運用下面的材料,補寫兩個句子,組成一組排比句,以贊譽叢飛的義舉。
材料:200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叢飛,是深圳著名歌手。他在10年里捐贈錢
物近300萬元。他四處籌措扶助資金,無暇照顧女兒。他資助了178個貧困學生,孩子們稱
他叢飛爸爸。他身患絕癥里,負擔不起醫(yī)藥費。
他每場演出費高達萬元,家里卻一貧如洗,
他,他,;他和他的歌聲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但他記得了全國人民永久的敬意。
【閱讀驛站】
女媧補天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精衛(wèi)添海
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7.讀上面的文字,填充下面的表格。
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女媧補天----補天、撐地、濟冀州、止洪水--
夸父逐日----喝干黃河渭河、又向北尋水--渴死在中途
精衛(wèi)填海--葬身大海----不詳
8.從《女媧補天》的神話中,概括一下女媧的性格和品質(zh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從夸父追日的過程中,最敬佩的是夸父的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衛(wèi)常銜小樹枝之物來填東海,她的這個行動還可以用什么成語來形容?(至少寫出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鏈接平臺
-------------循序漸進法
【美文共享】
萬物之初,一只雞蛋包含著整個宇宙。雞蛋里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團,沒有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更沒有人類生存??墒?,在這片混沌黑暗之中,卻孕育了創(chuàng)造世界的盤古。
盤古在這只大雞蛋里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萬八千年,才醒了過來。這時,他發(fā)現(xiàn)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雞蛋里,心里憋悶得慌,渾身像被繩子束縛一樣很難受,又看不見一絲光明,于是,他決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這個大雞蛋。
盤古胳膊一伸,腿腳一蹬,大雞蛋就被撐碎了??墒?,他睜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團、混沌難分。盤古急了,掄起拳頭就砸,抬起腳就踢。盤古的胳膊腿腳,又粗又大,像鐵打的一樣。他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萬八千年的混沌黑暗,都被踢打得稀里嘩啦亂動。盤古三晃蕩、兩晃蕩,緊緊纏住盤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離了。輕的清的一部分(陽)便飄動起來,冉冉上升,變成了藍天;而較重的一部分(陰)則漸漸沉降,變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開,盤古覺得舒坦多了。他長長地透了口氣,想站立起來,然而天卻沉重地壓在他的頭上。他意識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么地上就永遠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于是他坐下來沉思默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最后,他斷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眾生才能繁衍和生存。于是,盤古就手撐天,腳蹬地,努力地不讓天壓到地面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光陰過去了一萬八千年。這中間,盤古吃的只是飄進他嘴里的霧,他從不睡覺。開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撐著,伏在膝蓋上休息,因為他必須竭盡全力,用雙手把天推向天空,終于,盤古可以將身體挺直,高舉雙手把天空向上托了,他的身子一天長一丈,天地也一天離開一丈,天升得越高,盤古的身軀也變得越長。天地被他撐開了九萬里,他也長成了一個高九萬里的巨人。
天終于高高定位于大地的上方,而盤古卻感到疲憊不堪。他仰視雙手上方的天,接著又俯視腳下深邃的大地。他斷定天地之間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木嚯x,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擔心天會塌下來壓碎大地了。
于是盤古躺下身來,睡著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盤古是累死的,他開天辟地,耗盡了心血,流盡了汗水。在睡夢中他還想著:光有藍天、大地不行,還得在天地間造個日月山川,人類萬物??墒撬呀?jīng)累倒了,再不能親手造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體留給世間吧。
于是,盤古的身體使宇宙具有了形狀,同時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質(zhì)。
盤古的頭變了東山,他的腳變成了西山,他的身軀變成了中山,他的左臂變成了南山,他的右臂變成了北山。這五座圣山確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個角和中心。它們像巨大的石柱一樣聳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撐著天的一角。
盤古的左眼,變成了又圓又大又明亮的太陽,高掛天上,日夜給大地送暖;右眼變成了光光的月亮,給大地照明。他睜眼時,月兒是圓的,眨眼時,就又成了月牙兒。
他的頭發(fā)和眉毛,變成了天上的星星,灑滿藍天,伴著月亮走,跟著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來的氣,變成了春風、云霧,使得萬物生長。他的聲音變成了雷霆閃電。他的肌肉變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脈變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變成了高山峻嶺,骨頭牙齒變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血液變成了滾滾的江河,汗水變成了雨和露。他的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精靈,變成了鳥獸魚蟲。
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鳥獸蟲魚,天地間從此有了世界。
思考:
1.請為這個神話故事擬一個恰當?shù)念}目。
2.請簡要概括一下盤古為世界所做的貢獻有哪些。
3.請試著說說盤古具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從他身上你還可想到與他有相似貢獻的神話中的哪個形象?
4.大英雄盤古,以自己的神力開辟了這個黑暗混沌的世界,并用自己的身軀苦苦支撐在天地之間。當天地不再合攏時,他才含著微笑倒下了。展開想象:此時的盤古心里會想些什么?
古代神話三則教案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代神話三則教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古代神話三則【教學構(gòu)想】
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的產(chǎn)物。原始人不能解釋并掌握自然規(guī)律,在自然現(xiàn)象面前,感到恐懼和無力,于是他們通過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隨后又在生產(chǎn)勞動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這就是古代神話產(chǎn)生的原因。中國古代神話作品常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①歌頌勞動創(chuàng)造;②贊美堅忍不拔、自我犧牲的英雄精神;③謳歌反抗壓迫的精神;④對追求真摯純潔愛情的贊美。總之,中國神話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表達了人民群眾的理想和愿望,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本課的三篇神話就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國古代神話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神話的特點。
本課三個故事塑造了三個傳誦千年的動人形象。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善良、執(zhí)著、勤勞、勇敢的傳統(tǒng)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媧屬于那種神力無比的神,他們的故事顯得非常壯烈;而精衛(wèi)卻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則顯得哀婉、執(zhí)著和凄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所描寫的形象的理解。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閱讀古代神話的興趣,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話的特點,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3.掌握“走”、“堙”、“廢”、“濟”、“溺”等實詞在文中的意思。
4.背誦三篇神話。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質(zhì)。
難點:比較閱讀。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要點:讀準字音,讀通文意。)
一、導人
現(xiàn)在,老師播放一段“夸父追日”的動畫,請大家看后猜一個四字詞語。
今天的課就跟這個詞語有關(guān)。請大家翻開課本,我們一起學習《古代神話三則》。這節(jié)課我們采用說讀的形式學習。說讀,就是讀讀說說,說說讀讀。
(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首先,請大家自由、大聲地朗讀三則故事,力爭做到讀得準確、讀得流利。
(多媒體提示:讀準字音有三種方法:①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②查工具書;③舉手詢問。讀得流利的標準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讀破。)
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三則故事。
3.全班齊讀。
(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既培養(yǎng)學生讀文言文的語感,也使他們在聽和讀中了解故事的大意,為下面譯文打下基礎(chǔ)。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注釋和工具書。)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力爭做到讀懂詞義,讀懂文意。
2.將全班分成兩隊組織競賽。
①就文章字詞方面的問題考考對方,比一比,看哪一隊能考住對方,而不被對方考倒。
②兩隊先分四人小組輪流講述三則故事,再各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評選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適當想象,盡量忠實原文。
(競賽的形式和小組輪流講述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將枯燥的字訶學習和譯文變成生動的舌動,既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減輕學生對文言文譯文的畏難情緒。)
四、作業(yè)
1.熟讀三則故事。
2.’積累文言詞語,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要點:1.體會人物形象。2.比較閱讀。)
一、檢查舊知
1.齊讀課文。
2.檢查個別實詞和句子的翻譯。
二、比較閱讀
1.小組合作,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則故事。體會三則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則故事塑造了三個傳誦千年的動人形象。他們身上有哪些共同點,又有哪些不同點?
(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所描寫的形象的理解。)
3.夸父、精衛(wèi)、女媧三個人物中,令你最感動的人物是誰?說說他(她)令你感動的原因。
(學生學習語文,除了獲取語文知識外,最終還是要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通過學生的交流對話,落實新課標的這一思想。)
三、拓展學習
1.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話故事,除了這三則以外,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
學生自由發(fā)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織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勞動人民為什么創(chuàng)造神話故事嗎?
提示:神話是人類童年時代的產(chǎn)物。古人不能解釋并掌握自然規(guī)律,在自然現(xiàn)象面前,感到恐懼和無力,于是他們通過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隨后又在生產(chǎn)勞動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請大家歸納,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樣的主題?
提示:①歌頌勞動創(chuàng)造;②贊美堅忍不拔、自我犧牲的英雄睛神;③謳歌反抗壓迫的精神;④對追求真摯純潔愛情的贊美??傊?,中國神話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表達了人民群眾的理想和愿望,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這三篇神話反映了我國古代神話創(chuàng)作的一般規(guī)律,引導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有助于今后對神話故事的學習。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鞏固學習
在三則故事中選擇一則寫一篇400—500字的讀后感。
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整理
中國古代史知識點整理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會后期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guān)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5.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quán)地位,也有利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jié)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設(shè)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7.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機構(gòu)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9.元朝時,統(tǒng)領(lǐng)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的機構(gòu)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qū)設(shè)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1.雍正帝時設(shè)置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
12.古代中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chǎn)勞動。古代中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體系。
13.牛耕是我國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5.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三種主要經(jīng)營形態(tài)分別是官營手工業(yè)、民營手工業(yè)、家庭營手工業(yè)。
16.明清時期,蘇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絲織業(yè)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發(fā)行的“交子”。
19.元代時,泉州被外國旅行家譽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時實行閉關(guān)鎖國的政策,只廣州一處對外通商。
20.唐朝時,專管對外貿(mào)易的機構(gòu)稱為市舶使。宋代時,在邊境設(shè)置與少數(shù)民族貿(mào)易場所稱為榷場。中國最早的商標是宋代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
21.“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2.孔子整理的“六經(jīng)”是《詩》《書》《禮》《易》《樂》《春秋》。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23.提出“性善論”是孟子;提出“性惡論”是荀子。提出“三綱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論”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是顧炎武。
24.后人稱孔子為“至圣”、稱孟子為“亞圣”。朱熹宋朝理學集大成者。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
25.
①提出“愛人者,人恒愛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孟子。
②提出“節(jié)用而愛人”“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
③提出“與人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
④提出“君權(quán)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是董仲舒。
⑤提出“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顥、程頤)。
⑥提出“心外無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陽明。
⑦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是非”是李贄。
⑧提出“人民為主”“天下為主,君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黃宗羲
⑨提出“經(jīng)世致用”的有顧炎武和王夫之
2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標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天文學石申,他著有《天文》;
2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星表。
28.在望遠鏡發(fā)明以前,渾儀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
29.混合選擇法最早見于西漢農(nóng)書《汜勝之書》;《齊民要術(shù)》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農(nóng)書。
30.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是指王羲之創(chuàng)作的《蘭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