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復習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3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物態(tài)變化。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物態(tài)變化》,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物態(tài)變化
物態(tài)變化的含義
物態(tài)變化:物質(zhì)由一種狀態(tài)變?yōu)榱硪环N狀態(tài)的過程
首先利用分子動理論從微觀意義上解釋物態(tài)變化的本質(zhì)
1)物質(zhì)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guī)則的運動
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固知識點
凝固定義: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需要放熱。
1、凝固現(xiàn)象:①“滴水成冰”②“銅水”澆入模子鑄成銅件
2、凝固規(guī)律:
①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且溫度不斷降低。
3、晶體凝固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凝固點、不斷放熱。
4、凝固放熱: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時放熱,防止菜凍壞)
②煉鋼廠,“鋼水”冷卻變成鋼,車間人員很易中暑。(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熱)
5、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注意:1、物質(zhì)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
2、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
熔化知識點
熔化定義: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需要吸熱。
1、熔化現(xiàn)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2、熔化規(guī)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3、晶體熔化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4、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為80.5℃。當溫度為790℃時,萘為固態(tài)。當溫度為81℃時,
萘為液態(tài)。當溫度為80.50℃時,萘是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狀態(tài)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后,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
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于-39℃,因此測氣溫采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于-39℃,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此時保持液態(tài),所以用酒精溫度計)
5、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分標準是: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xù)吸熱),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xù)吸熱)。
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影響熔點,凝固點的因素
影響熔點(凝固點)的兩大因素
①壓強。平常所說的物質(zhì)的熔點,通常是指一個大氣壓時的情況。對于大多數(shù)物質(zhì),熔化過程是體積變大的過程,當壓強增大時,這些物質(zhì)的熔點升高;對于像鉍、銻、冰來說,熔化過程是體積變小的過程,當壓強增大時,這些物質(zhì)的熔點降低。
②物質(zhì)中混有雜質(zhì)。純凈水和海水的熔點有很大的差異。
凝華
凝華定義: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需要放熱。
凝華現(xiàn)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
②冬天看到樹上的“霧凇”
③冬天,外界溫度極低,窗戶內(nèi)側可看見“冰花”(室內(nèi)水蒸氣凝華)
升華
升華定義:物質(zhì)從固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需要吸熱。
升華現(xiàn)象:
①加熱碘,可以看到有紫紅色的碘蒸氣出現(xiàn)。
②衣柜中防蟲用的樟腦片,會慢慢變小,最后不見了。
③冬天,濕衣服放在戶外會結冰,但最后也會晾干。(冰升華成水蒸氣)
升華吸熱:
①干冰可用來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升華成氣態(tài)時,吸收大量的熱)
液化
液化定義: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需要放熱。
1.液化現(xiàn)象:
①水開后,壺嘴看見“白氣”(壺中汽化出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液化成霧狀小水珠)
②夏天自來水管和水缸上會“出汗”。(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為:降低溫度、壓縮體積兩種方法
⑴降低溫度(遇冷、放熱)液化:①霧與露的形成(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霧狀小水珠;附在塵埃浮在空中,形成“霧”;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氣”。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水蒸氣遇冷液化成霧狀小水珠)③冬天,窗戶內(nèi)側??匆娔:摹八畾狻薄?屋內(nèi)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醫(yī)在為病人檢查牙齒時,將檢查用的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內(nèi)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鏡面上)
⑵壓縮體積液化:①在常溫下,將石油氣壓縮放入鋼瓶中,以液態(tài)石油氣的形式保存。②“長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劑分別是:壓縮成的“液態(tài)氫”和“液態(tài)氧”。③打火機中,常用壓縮后的液態(tài)“丁烷”作為燃料。
3.液化放熱: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內(nèi)暖氣管道中通以灼熱的水蒸氣來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頭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氣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熱)
②100℃的水蒸氣比100℃的水更容易燙傷人體。(100℃的水蒸氣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熱)
汽化
汽化: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需要吸熱。
汽化現(xiàn)象分為:沸騰、蒸發(fā),兩種形式都要吸熱。
沸騰和蒸發(fā)的區(qū)別:
1.沸騰:
⑴沸騰現(xiàn)象:例-水沸騰,有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氣。
⑵沸騰規(guī)律:液體在沸騰時,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⑶液體沸騰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沸點、不斷吸熱。
⑷有關沸點知識:
①液態(tài)氧的沸點是-183℃,固態(tài)氧的熔點是-218℃。-182℃時,氧為氣態(tài)。
-184℃時,氧為液態(tài)。-219℃時,氧為固態(tài)。-183℃氧是液態(tài)、氣態(tài)或氣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紙鍋將水燒至沸騰。(水沸騰時,保持在100℃不變,低于紙的著火點)
③裝有酒精的塑料袋擠癟(排盡空氣)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變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氣。酒精沸點為78℃,高于78℃時為氣態(tài))
2.蒸發(fā):
⑴蒸發(fā)現(xiàn)象:
①濕衣服放在戶外,很快就會干②教室灑過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發(fā)吸熱,有致冷作用:
①剛從水中出來,感覺特別冷。(風加快了身上水的蒸發(fā),蒸發(fā)吸熱)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斷蒸發(fā),留在杯中的酒精溫度低于40℃。(蒸發(fā)要向周圍環(huán)境和液體自身吸熱。)
③在室內(nèi),將一支溫度計從酒精中抽出,示數(shù)會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發(fā)吸熱,使溫度計中液體溫度下降,蒸發(fā)結束后溫度回升到室溫)
暑假初二物理上冊知識提前輔導【什么是物態(tài)變化】xx教育為大家?guī)磉^了,希望大家能夠重視初二物理暑假學習,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好工具范文網(wǎng) fANweN.hAO86.coM]
延伸閱讀
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升華和凝華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升華和凝華》,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升華和凝華
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的定義:物質(zhì)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做升華(Sublimation).升華吸熱.易升華的物質(zhì)有:碘、冰、干冰、樟腦、鎢等.生活中的實際例子:a.冬天冰凍的衣服干了;b.燈絲變細;c.樟腦球(衛(wèi)生球)變小或消失了;d.固態(tài)碘加熱直接變成碘蒸氣;e.干冰不見了;f.背陽處的雪不見了等等.
②凝華的定義:物質(zhì)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做凝華(Deposition).凝華放熱.生活中的實際例子:a.霜;b.雪;c.樹掛(霧凇);d.窗花;e.碘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固態(tài)碘等等.注意:燈泡壁變黑是先升華后凝華的結果.
③關于水:
a.地球上的水:地球表面70%是海洋;地表水中97%是海水,陸地淡水(包括地下和土壤中的水)僅占3%;而在陸地淡水中,兩極和高山冰雪占陸地總水量的3/4.
b.地球上的水循環(huán):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huán)著.陽光曬暖了海洋,水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形成暖濕氣流.暖濕氣流遇到冷空氣后,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變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變?yōu)樾∠?另一部分滲入地下,涌出地表后變成股股清泉.許多小溪匯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c.水和生命:動植物機體中含有大量的水.例如:人體重的65%是水;黃瓜重量的95%是水.有了水,生命才得以延續(xù),人每天至少需要2000ML的水才能維持生命;人體失水15~20%就產(chǎn)生脫水癥狀;斷水7~10天就會死亡;人飲用被微生物或化學物質(zhì)污染過的水就會生病.
d.我國的水: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是世界平均值的1/4,居世界第88位.而且,占全國耕地64%的長江以北地區(qū)只有全國18%的水資源,例如華北人均占有水量還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6.
暑假初二物理上冊知識提前輔導【什么是升華和凝華】這篇內(nèi)容xx網(wǎng)為大家?guī)磉^了,希望大家能夠重視暑假初二物理知識點的學習,這樣才能在將來輕松學好初二物理。
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初二新學期將會開設物理這一科目,要想在開學的時候輕松進行物理學習必須提前了解初二物理知識,下面xx網(wǎng)為大家?guī)硎罴俪醵锢砩蟽灾R提前輔導【什么是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這篇內(nèi)容,希望初二學生認真進行閱讀。
1、電阻特點: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分電阻的倒數(shù)之和;=+;
(1)若n個相同電阻并聯(lián),總電阻等于各分電阻的n分之一;R并=
(2)并聯(lián)相當于增大橫截面積,總電阻小于每個分電阻;
2、電流特點: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I總=I1+I2;
3、電壓特點:并聯(lián)電路個支路電壓相等,等于總電壓;U總=U1=U2;
1、電阻特點: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阻之和
(1)R串=R1R2
(2)n個電阻串聯(lián)R串=R1R2R3…Rn
(3)n個相同電阻R串聯(lián):R串=nR
(4)R串大于每一個部分電阻,原因是串聯(lián)后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
2、電流特點:串聯(lián)電路各點的電流處處相等:I=I1=I2=I3;
3、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串聯(lián)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U=U1U2;
暑假初二物理上冊知識提前輔導【什么是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這篇內(nèi)容xx網(wǎng)為大家?guī)磉^了,希望大家能夠重視暑假初二物理知識點的學習,這樣才能在將來輕松學好初二物理。
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機械運動
八年級物理上冊復習資料:什么是機械運動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
二、機械運動
1、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2)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3)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采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4、分類(根據(jù)運動路線):(1)曲線運動;(2)直線運動
Ⅰ勻速直線運動:
A、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v=s/t變形t=s/v,s=vt
B、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m/s單位大。
換算:1m/s=3.6km/h。人步行速度約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1m
直接測量工具:速度計
速度圖象:
速度圖象
Ⅱ變速運動:
A、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B、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C、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則v2vv1
E、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車速度5m/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客運火車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光速和無線電波3×108m/s
Ⅲ實驗中數(shù)據(jù)的記錄:
設計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是初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設計表格時,要先弄清實驗中直接測量的量和計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的組數(shù),分別作為表格的行和列。根據(jù)需要就可設計出合理的表格。
三、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
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
1m=106μm1m=109nm1μm=103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系數(shù)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手掌寬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測量方法:
A、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后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shù)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shù)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簽已脫落,如果只給你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shù)學表達式。
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只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shù)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后拉直測量)
☆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shù),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①、直尺三角板輔助法。②、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后對折量出折痕長。③、硬幣在紙上滾動一周測周長求直徑。④、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6、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
A、“選”: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7、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chǎn)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huán)境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9.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10.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jīng)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速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公式:s=vtv=s÷tt=s÷v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3.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4.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說的速度多數(shù)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據(jù)速度和時間可求路程:s=vt
16.人類發(fā)明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