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五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0-11-12[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jīng)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板書:地震]師:同學們,大家用課余時間搜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學生談論)
2、師:老師也帶來了相關影片資料,請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學生談感受)
3、揭示課題: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①自由讀文,借助字典,結(jié)合課文中地句子認識本課地生字和新詞,②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畫出使你深受感動地句子,在小組內(nèi)交流。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
三、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靠著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各同學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寫使你深受感動?
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xiàn)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jīng)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xiàn)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細,你的確體會到的。
(學生補充: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
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是什么是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
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jīng)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
指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xiàn),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四、總結(jié)全文,發(fā)散思維。
1、總結(jié):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學習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學生講。jaB88.com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這就是一種積累。
精選閱讀
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jīng)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板書:地震]師:同學們,大家用課余時間搜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學生談論)
2、師:老師也帶來了相關影片資料,請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學生談感受)
3、揭示課題: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地震中地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文,初步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①自由讀文,借助字典,結(jié)合課文中地句子認識本課地生字和新詞,②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畫出使你深受感動地句子,在小組內(nèi)交流。
2、學生自由讀文,交流學習收獲。
三、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從一次大地震中,一對父子靠著互相堅定地信念,父親終于救出了兒子和兒子的14各同學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寫使你深受感動?
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了。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xiàn)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以為兒子已經(jīng)死了,他感到極度痛心,體現(xiàn)了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嘶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細,你的確體會到的。
(學生補充: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
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4)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
是什么是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兒子在等我)
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痛苦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兒子在等我)(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的?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
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8小時(生接)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5)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jīng)對同不說的話: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生說)
指這句樸實的話終于讓父子團圓,此時心中有千言萬語,又激動人心的場面往往通過言語來表現(xiàn),讀一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6)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
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投影:圖片、音樂)
四、總結(jié)全文,發(fā)散思維。
1、總結(jié):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學習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學生講。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們的感受對父母說一說,或是記在日記中,這就是一種積累。
五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使學生受到父子親情的感染,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體驗到了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偉大的愛——父親的愛。
板書課題:地震中的父與子
二、初讀課文
1.讀通課文,注意讀音。
2.再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后,一位父親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況下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三、小組自學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2.課文結(jié)尾說這對父子了不起,為什么這樣說?談談你的看法。
思考課文應該分成幾大段?每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四、討論交流
1.課文結(jié)構(gòu):
第一段(1)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人們受到了傷害。
第二段(2~23)一位父親去兒子的學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把兒子及其同學救了出來。
第三段(24)父子緊緊擁抱在一起。
2.讀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體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出重點的詞。
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堅定、疾步、埋頭、滿臉灰塵、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
兒子了不起是因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書)
3.通讀全文,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
(1)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它無處不在)
(2)學生參照板書,逐步思考,獨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1.結(jié)合生活實例,教育學生學會關心別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
本課通過教學最終要讓學生深知為人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為子女,最應報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基本獨立學習了《秋天的懷念》之后,這篇課文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主要通過閱讀、思考、自學、討論、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這件事怎樣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愛有。同時還要將這種德育和美育的滲透落實到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又有意識地安排了“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具體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報父母恩情的事。
探究活動
以“父與子”為主題,小組合作編寫小劇本,然后排練表演。
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父母之愛”為專題展開,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無私,令人震撼,讓人感動,引人思考?!兜卣鹬械母概c子》講述了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時,一位父親冒著生命危險,抱著堅定的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jīng)過38小時的挖掘,終于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學情分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要讓學生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進行語言文字實踐。五年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實踐能力,雖然對于作者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表達情感的這種表達方法不難領悟,但是如何將這種表達方法運用于自己的習作中,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jié)課,我將側(cè)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和語言文字運用方面。
◆教學目標
1.會認“杉、磯”等11個生字,正確認讀“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重點指導書寫“墟”
2.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外貌描寫的句子,體會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通過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外貌描寫的句子,體會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學課時:兩課時
◆資源準備:PPT課件
◆教學媒體選擇分析表
學習目標
媒體類型
使用方式
媒體來源
導入
文字
教師播放
自制
檢查生字詞
文字
教師播放
自制
學習課文
文字
教師播放
自制
知識拓展
文字
教師播放
自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杉、磯”等11個生字,正確認讀“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重點指導書寫“墟”
2.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學習作者抓住父親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外貌進行描寫,來反映人物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父親的語句,感受父愛的偉大,體會父親具有堅強的意志、堅定信念的崇高品質(zhì)。
◇課時重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父親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外貌進行描寫,來反映人物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感受父愛的偉大,體會父親具有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的崇高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情感激發(fā)。
1.同學們,第六單元導讀中有這樣一句說父母愛的話,誰有預習?能背給同學們聽聽,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去體會那深沉的父愛
2.板題,齊讀。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3.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共同走進這一課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PPT出示要求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句子多讀兩遍。
2.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反饋PPT出示
1.認識生字。
2.檢查詞語認讀。指導書寫“墟”
混亂洛杉磯昔日廢墟阿曼達爆炸
瓦礫砸破顫抖挖掘破爛不堪
3.聽寫部分詞語
4.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1)再次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5.剛才我們還有一個問題,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同學們,課文中有一句話,對地震中的這對父子給予了評價。能找出是哪一句嗎?
(課件出示)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1)指導朗讀:“了不起的有誰?(相機
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廢墟”“混亂”“爆炸”“瓦礫”等詞語,在練習說話中加深理解。
2.運用之前學習的方法,把握敘事性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學習重點語段,感悟父愛的偉大。
4.學習通過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表現(xiàn)父愛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
2.教師制作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初識父愛
1、導入新課,齊讀課題
2、檢查預習,認讀詞語
(課件出示“混亂”“廢墟”“爆炸”“瓦礫”,然后抽生讀,學習多音字“混”的另一種讀音)
3、練習說話,加深理解(學生交流,適時點撥)
4、播放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
【此環(huán)節(jié)從檢查生字詞入手,一方面讓學生讀準字音,另一方面在練習說話中既加深對詞意的理解,又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創(chuàng)設情境,一舉多得】
【把握敘事性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高段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滲透學法,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品讀細節(jié),感悟父愛
1、提領全文,明晰主線
①引導學生交流讀完全文的總體感受——愛,并由此找出父親常對兒子說的那句話。
(抽生讀,課件出示父親說的那句話,齊讀)
②提出整堂課的主問題——父親不僅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你從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感受到?
【類似的話三次出現(xiàn),貫通全文,它是支撐父親和兒子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力量源泉,以這句話為整堂課的主問題恰到好處地把握了課文的這一特點,使整個教學有了靈魂】
2、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批注,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
【超越理解就應該關注表達,憑借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重要。以下三個語段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通過動作、語言和外貌的描寫來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愛】
(1)語段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
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個截然相反的表示動作的詞語,并體會父親當時的內(nèi)心。
②啟發(fā)學生: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父親站起身來的?(父親常說的那句話)
③指導朗讀,讀出剛才的體會。
④以點帶面,輻射課文第2和第4自然段中描寫父親動作的詞語,體會父愛(“沖向”“疾步”)。
⑤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課文就是這樣抓住父親的動作來表現(xiàn)他對兒子的愛!
(2)語段二: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父親,說:“太晚了,沒有希望了?!边@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
消防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學生交流之后,PPT出示語段5—9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父親三次回答的話有什么相似之處?讓學生體會父親的三次回答意思相近。
②教師設疑:為什么三次回答父親都重復相似的話呢?
(引導學生領悟:父親的三次回答之所以重復相似的話,是因為他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趕緊救出自己的兒子,他根本沒有心思去想別的?。?/p>
③啟發(fā)學生:父親的三次回答不變的是信念,變化的是什么呢?
(讓學生先讀,再交流體會,感受父親的心情越來越急切)
④指導朗讀,讀出父親的這種心情。
(先師生合作讀,;再分角色朗讀)
⑤滲透文章的表達方法:這幾段話,作者就是通過描寫父親樸素的語言來表現(xiàn)他對兒子的愛!
【閱讀教學必須重視朗讀,以上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就能真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
(3)語段三: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學生交流后出示語段)
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質(zhì)疑,相機滲透提問的方法。
預設:
A.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或者為什么衣服破爛不堪?或者為什么到處是血跡?或者為什么雙眼布滿血絲?(抓住重點詞語提問)
B.為什么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的中間用的是逗號,而不用頓號?(抓住標點提問)
C.為什么這里要這樣寫父親的外貌?(根據(jù)表達方法提問)
【閱讀教學要實現(xiàn)美麗的轉(zhuǎn)身,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質(zhì)疑,既交給學生質(zhì)疑的方法,也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預設A
(聯(lián)系第10自然段解答為什么沒有人再來阻擋他,后面的幾個問題可以結(jié)合第三個問題解答)
預設B
(PPT出示加逗號和加頓號的兩段話)
a讓學生對比著讀一讀,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用逗號,讓人感覺時間更漫長,時間越漫長,父親的挖掘就越艱難)
預設C
a啟發(fā)學生思考:哪個描寫外貌的詞語特別讓你驚訝或者感動?
(引導學生抓住“布滿血絲”“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感受挖掘時的艱辛,感受父親對兒子偉大的愛)
b.抓住“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四次回扣讀父親說的那句話。
c.教師配樂朗誦這段話
d.全班齊讀
e.滲透表達方法:課文就是這樣通過細致的外貌描寫來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的愛!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重點詞語的體悟,豐滿父親的偉大形象,也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通過外貌描寫表現(xiàn)父愛的表達方法,通過朗讀,進一步感受父愛,培養(yǎng)語感】
三、吟誦愛
(PPT出示部分歌詞,播放背景音樂)誦讀《生死不離》的部分歌詞,進一步感受這種偉大的愛
四、延伸愛
父親的那句話又給了兒子阿曼達怎樣的力量,從而最終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呢,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課文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
板書:
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愛
動作語言外貌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學習重點。
二、交流對地震的了解,拓展閱讀有關資料。
三、導讀課文,整體感悟。
(一)初讀,掃清文字障礙。
(二)品讀,找出感動的句子,好好體會。
(三)著重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ㄕl對誰說的?用什么語氣讀?文中共出現(xiàn)幾次?另外兩次誰說的?說明什么?)
2.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為什么要這樣寫?直接寫36小時不行嗎?36小時是多久?從他的外貌描寫中,你想到什么?)
3.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句話最重要的詞語是什么?把了不起的感覺讀出來。)
(四)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簡潔概括課文內(nèi)容?
(五)精讀,快速閱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么,有什么疑問。
四、提出質(zhì)疑,梳理疑問
根據(jù)學生疑問,梳理出一至兩個待探究問題,教師也提出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是了不起的?
第二課時
一、立體探究,感悟“了不起”
(一)自主選擇“兒子了不起”、“父親了不起”進行探究,找出關鍵句子,細心體會。
(二)探究“兒子了不起”(抓住勇敢、無私、對父親的信任來理解,放手讓學生暢言。)
(三小結(jié)、過渡:從兒子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說:真是個了不起的兒子。而兒子的了不起來自于父親,來自于對父親的信賴,來自于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父親的了不起表現(xiàn)在哪里呢?(提示:交流的時候,表達要清晰,要抓住課文中的具體句子來說明。)
重點探究“父親的了不起”。
抓住以下句子,反復朗讀感悟:
1.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為了兒子,決不放棄,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
2.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占據(jù)父親整個心靈的是兒子,一定要救出兒子是父親心中唯一的信念)
3.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1)36個小時,兩天一夜啊,在這段時間,父親不吃不喝不睡,是多么了不起??!讀
(2)挖掘工作何其辛苦和危險,然而,父親承受的僅僅是肉體上的辛苦嗎?(還有精神上的雙層壓力:擔心家里的妻子,擔心孩子再也找不到了。)肉體上的辛苦,精神上的壓力,這一切也沒有使父親停下來?你們說他了不起嗎?讀
(3)想象挖掘過程中有哪些觸目驚心的場面,父親會怎么想呢?(不管發(fā)生了什么,看見了什么,絲毫沒有動搖父親的意志,多么了不起啊!)讀
總結(jié)學法:抓住什么來分析?(神態(tài)、動作、語言)
討論。最終,兒子救出來了。故事的結(jié)局皆大歡喜??墒?,如果挖出來的是兒子的尸體,或者在挖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爆炸,還能說父親是了不起的嗎?(父親因為擔憂孩子的生命安全,過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為異于常人,這都是緣于他對孩子深沉的強烈的愛。不管孩子能不能救,不管結(jié)局是否圓滿,他都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偉大的父親,了不起的父親。)
二、精略結(jié)合閱讀,感受不同形式的愛
(一)父母的愛有很多種,有的象阿曼達的父親一樣,是一種強烈的外顯的愛,有的可能是我們平時覺察不到的無微不至的愛。閱讀《慈母情深》,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體會人物的感情。
(二)交流: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母親的深情?
(三)填表:今天,我們不僅被《地震中的父與子》中偉大的父愛感動著,也被慈母的濃濃深情感動著,之所以被感動,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原因——太投入了,同時,也是文章的原因——太感人了。
作業(yè):
1.填寫表格
2.回憶生活中,父母親關愛你的一個畫面,寫一個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寫具體。
慈母情深(略)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案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六年制語文第九冊)
執(zhí)
教
人:新河小學
張紅梅
時
間:2006.10.13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讀懂課文,使學生體會到愛心與信任是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
教學重點:1.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即明白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體會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fā)質(zhì)疑
同學們,我們剛學過《秋天的懷念》,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那么父愛是不是這樣呢?今天讓我們打開課本,一同走進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去感受一下。(板書)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閱讀提示,說一說給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2.出示幻燈片,思考: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
3.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畫出詞語以及感受深的句子。
(1)出示詞語,學生齊讀。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話回答。
三.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1.指名讀課文。
2.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1)學生交流,討論父親的了不起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②就在他挖掘的時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苦并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哭喊過后,便絕望地離開了。你從中感到什么?
③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從這位父親直直的雙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④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⑤小結(jié)。
(2)學生交流,討論兒子的了不起
①挖到第38小時,他突然聽見了瓦礫堆底下傳來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兒子憑什么認為救他的人是爸爸?
②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3.用一句話夸夸這對父子。(生發(fā)言后師小結(jié))
4.指導朗讀課文,指名讀。
四.
回歸整體,情感升華
1.師總結(jié)。師生共同觀察課文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課文中的阿曼達,在得救時會怎樣說,怎樣做,怎樣想?
2.學習本課后,你有哪些感受?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一談。
五.作業(yè)
1.收集有關父愛的文章,讀給大家聽。
2.寫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
板書設計:
11*.地震中的父與子
兒子在等我
父親
38個小時
無私的愛
兒子: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學案
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學案
學習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洛杉磯、混亂、昔日、廢墟、爆炸、瓦礫”等詞語。
正確、、有感情地課文內(nèi)容課文。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情導入
出示圖片師導語: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你看房倒屋塌,滿目瘡痍,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人類如同螞蟻般渺小,生命在轉(zhuǎn)瞬間灰飛煙滅??删褪窃谶@場災難中有一對父與子卻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第17課。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告訴我們這是一對這樣的父與子?(了不起的父與子)
(二)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了不起”。
1、自由朗讀課文1——12自然段,把表現(xiàn)父親“了不起”的語句,用“------”畫下來,想象作者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匯報
A、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誰愿意幫助我?”沒人給他肯定的回答,他埋頭接著挖。
救火隊長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p>
這位父親問:“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警察走過來:“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p>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用了什么表達方法?
你有什么體會?
面對大家的勸阻,父親的回應是怎樣的三句話(課件出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可是父親說三句話的心情一樣嗎?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師生合作,練讀這幾句話
B、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抽讀,用了什么表達方法,你體會到了什么?
比較句子: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比較一下,哪一句好,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羅列出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是什么支撐著這位父親苦苦地挖掘?而這一切的一切,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從父親的外貌描寫中,你讀懂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
就讓我們記住這位了不起的父親形象,指導有感情朗讀這段。
2、配樂出示5·12地震時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圖片,進一步感悟父母之愛的偉大。
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的了不起。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2—24自然段,找一找表現(xiàn)兒子“了不起”的句子,用“()”劃起來。
學生交流匯報:
A、“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這里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讀讀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四)抓住主線,引深感悟。這對父親和兒子真是父子情深??!課文中哪句話讓我們感受到父子情深呢?(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類似的話在文中出現(xiàn)過幾次?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感受了父子情深,我們還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和文章描寫方法上的見解。)
遷移導行,抒寫“親情”
請你仔細觀察課件出示的畫面,想象畫面內(nèi)容,用上今天所學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了不起父親
兒子
外貌動作語言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面是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為大家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感受父子親情,理解偉大的父愛能給人巨大的勇氣,能使人在危急時刻變得更加堅強,能夠無所畏懼地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
2.依托語言文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感情朗讀、小練筆等方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展現(xiàn)“父親艱難地在廢墟上挖了38小時”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現(xiàn)“阿曼達在廢墟下堅持信念,鼓勵同學”這一情景的相關段落。
3.理解“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這對父子為何了不起。
【教學難點】
1.理解“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給父子二人帶來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災難,體驗地震帶給人心靈的巨大沖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教學課件。
素材包括:展現(xiàn)地震場景的視頻,震后廢墟圖片,課文中的插圖(進行技術(shù)處理),白玫瑰花背景圖片,電影《辛德勒名單》中的音樂,音樂《你知道我在等你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第一,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第二,再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學生借助看書、上網(wǎng)查詢等學習渠道,了解地震災害的相關知識,并通過口語交際形式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師: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第17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大地震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來看看曾發(fā)生的幾次大地震。
(課件出示:震后廢墟的圖片并配以音樂)
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國唐山市發(fā)生7.8級強烈地震,24.24萬人死亡,83萬人受傷;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經(jīng)歷了一次嚴重的大地震,當天僅余震就發(fā)生了14次;
而我們課文中的故事就發(fā)生在1994年1月的洛杉磯大地震中,當時30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直接經(jīng)濟損失約200億美元。
二、復習引入
師:在地震中,這對父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請同學們?yōu)g覽并回憶課文,簡單說說。
(學生圍繞以下內(nèi)容回答:1994年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獨自一人連續(xù)挖了38小時,終于從廢墟里救出兒子)
三、新課學習
師:首先讓我們走近這位了不起的父親,請同學們靜心默讀1--12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請你把它畫下來,也可以做上批注。
(一)重點一:第十二自然段
1.體會父親獨自挖了很長時間。
師:38小時到底有多長?
2.體會父親很堅定。
師:這可不是普通的兩天一夜呀!在這段時間里,父親經(jīng)歷了什么,你們看到了嗎?快讀一讀書。
(生自由閱讀課文相關內(nèi)容,應找到:其他孩子的父母、消防隊長、警察都勸他離開這里,可這位父親還在堅持營救兒子;學生讀到消防隊長說這里很危險,隨時會發(fā)生大爆炸時,教師適時引導)
師:這時到底有多危險?我們看一看。
(課件出示:展現(xiàn)地震場景的視頻)
師:在這危險中,有許多人都來勸他,都誰來勸了呢?
(當學生讀到警察也來勸阻父親時,教師適時引導)
師:面對消防隊長、警察、其他父母的勸告,這位好心的父親卻是這樣的回答,請你來讀讀父親的回答,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雖然語言重復,可是父親的心情是一樣的嗎?(第一次是肯求、第二次看到消防隊長是焦急、第三次是快要發(fā)瘋了)
透過這簡簡單單的三句話,我們能夠體會到父親內(nèi)心的萬千情感,請同學們和老師合作,你們就讀父親的三句話。
教師引讀。
3.體會父親的信念。
師:情況如此危急,我想問這位父親,你為什么不離開?
(生說出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時)
師:都讀讀這句話。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不論發(fā)生什么,想想會發(fā)生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現(xiàn)在發(fā)生什么了?
(生答:地震)
師: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怎么理解?
(學生圍繞“父親的信念”自由發(fā)言)
師:一直堅持著,你怎樣讀?父親在絕望痛苦時,想到常對兒子說的這句話,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讀一讀。
師:不論發(fā)生什么──
(生接著讀)
師:38小時,父親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著我!8小時過去了,父親一直在──(生:挖)12小時呢──(生:還在挖)24小時……36小時……大家都來讀一讀,你們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4.體會父親的艱辛。
師:你們看到他疲憊成什么樣子了?大家都讀讀這句話,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可以看出父親沒吃沒喝,沒休息,身上還受了傷,教師適時引導)
師:哪兒讓你們想到父親肯定沒休息過?
師:沒吃沒喝更沒睡,眼睛全都熬紅了,同學們讀一讀。
師:衣服都剮破了、磨爛了,大家自己讀一讀。
師:傷痕累累,怎么會這樣呀?
師:為了救兒子,父親什么也不顧了。請同學們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讀一讀吧。
(二)重點二:第十六自然段
師:挖呀,等呀,盼呀,奇跡出現(xiàn)了,父親聽到了什么?
(生:爸爸,是你嗎?)
師:兒子是怎么喊的?
(學生朗讀)
師:為什么這么讀?
(師生對讀至最后一段)
師:我看到不少同學很感動。剛才這段話,哪兒讓你們感動?
(學生感動之處可能有:阿曼達在廢墟下鼓勵同學)
師:在廢墟下,那會是怎樣的環(huán)境?
(學生感受到廢墟下一團漆黑,沒吃的,沒喝的,隨時會坍塌或爆炸)
師:38小時被困在瓦礫堆里,幾個七歲的孩子會怎么樣?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如果你就是阿曼達,當你聽到小伙伴絕望的哭聲、撕心裂肺的呼喊聲,拉著他們顫抖的、冰涼的小手時,會想到什么?會說什么,做什么?請大家拿起筆來寫一寫。
(學生練筆)
師:誰愿意把自己寫的或打算寫的內(nèi)容讀給大家聽?
(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教師適時引導)
師:父親的話給了你勇氣;你在用這種信念影響身邊的同學;被埋在深深的廢墟中,信念支撐著七歲的阿曼達,鼓勵著同學們,迎來了希望。
(三)重點三:第二十二、二十三自然段
師:50分鐘后,一個安全的出口開辟出來了。當父親讓阿曼達出來時,他又聽到了什么?
(生:阿曼達讓其他孩子先走)
師:可是孩子,你已經(jīng)在廢墟下待了將近39個小時,你才七歲呀!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你真是爸爸的好兒子,記住了爸爸的話。
四、小結(jié)
師(展示課文插圖):就這樣,第一個孩子出來了,是誰?第二個……第三個……第十三個……直到第十四個。于是,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這樣感人的場景──
(讀最后一段)
師: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引導)
師:這是生死離別后的重逢;這是一份創(chuàng)造了生命奇跡的父愛;有愛,生命就有了希望。
師:請同學們帶著各自的感受放聲讀一讀吧。
五、課外延伸
師:地震過去了,阿曼達父子團聚了,這愛的故事將長久地流傳下去。在很多書中同學們也會讀到這樣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課后閱讀更多的文章,感受親情與友情的可貴。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地震中的父與子》說的是一位父親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贊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課文教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父親在極其危險的時刻想著遇難的孩子,這種無私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大家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了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誰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訴大家?
2.師出示課件。
3.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準字音,讀通句子
(2)理解新詞
(3)想一想,試一試: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試著用一句長句子講清楚。
2.檢查
3.文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品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把你認為父親了不起的地方,用你們喜歡的學習方式體會體會
2.匯報:
(1)第二自然段的“沖”,體會作者為什么要用“沖”字讀一讀這句話引讀該段
(2)與其他父母比,這位父親了不起之處?
(3)父親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交流
(4)投示12節(jié),讀,說說這位父親的哪些舉動感動了你們?
(5)引讀父子見面時的對話,分角色讀
(6)這段對話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句?投示兒子的話,體會齊讀12~19自然段
(7)齊讀兒子讓同學先出去的話
3.總結(jié)。
四.啟發(fā)擴散:學習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優(yōu)秀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積累文中關于人物外貌、語言描寫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4.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去表達他的愛的,兒子又從這偉大的父愛中得到了怎樣的力量。
大聲快讀、整體感知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讀全文,了解課文故事的梗概。讀的過程中畫下不認識的字詞,自己查字典解決。
接讀課文、復述故事
操作:選定幾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記錄出問題的地方,然后集體糾正;指定一二名同學復述故事的梗概。
小聲細品、提出問題
要求:輕聲讀課文,可以通篇讀,亦可選擇重點段落細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線畫出來打上問號,把自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在空白處寫出感悟。
歸納問題、小組探討
操作:老師歸納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學生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集體探討,邊探討、邊讀文、邊記錄。老師巡視深入小組與其共同討論,要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默讀課文、深入思考
要求:針對剛才小組內(nèi)的討論,自己找出有關段落反復默讀品味,重新寫下感受。
整理思路、班機匯報
各組指派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
整理筆記、反思收獲
整理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所提過的問題,參加討論過的問題,得到的收獲
第二課時
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對其中的部分問題進行了討論,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深入的體會文章當中描寫的是怎樣的一位父親,他的偉大之處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
回憶故事、簡評父子
操作: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簡單的說一下你認為這是一對什么樣的對父子。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賞析詞句、品評父子
操作:1.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包含了幾層意思?
一是父親了不起,再是兒子了不起。
2.畫出文章當中能夠表現(xiàn)父子了不起的詞句(描寫父子語言的句子和描寫父親外貌和動作的句子),細細品讀,寫下感受,看看他們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3.指名讀自己畫出的句子或段落,說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讀它。
“30萬人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那個昔日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已變成廢墟。”
“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fā)生大爆炸,請你離開?!?/p>
這些客觀的環(huán)境,給這位父親的救援帶來的極大地困難和危險,然而他又是怎樣做的呢?當其他的父母哭喊著離開的時候,這位父親又是怎樣做的呢?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再沒人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p>
鍥而不舍、百折不回的父愛的力量,終于掘開層層廢墟,看到了希望。
“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這句話既是父親挖掘下去的動力,又是兒子同死神搏斗,最終生還的信念。因為這位了不起的父親的真誠的承諾,才有了兒子的: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可以看出兒子是從父親那里學會了愛!愛父親!愛別人!
角色轉(zhuǎn)換、感悟真情
閉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如果出在當時的情景當中,你會怎樣做?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各種角色(父親、兒子、警察、……),來體會當時他們不同的心情。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編排課本劇,要注意不同人的語氣、語速和動作。
深情、齊讀課文,體會父子的了不起。
作業(yè):
1.寫一篇對文中父親的人物賞析。提示:可以通過對文章當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及動作的描寫來進行分析,還可以把這位父親與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現(xiàn)加以對比進行賞析。
2.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我總會和你在一起
---------愛
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教學反思:語言天然具有形而上的傾向,帶有強烈的暗示,而且這種暗示會帶給文本。因此,有時候?qū)W生對于文本的理解會“趨同”,用哲學大師德里達的話說,會不自覺地去尋找“固定的結(jié)構(gòu)或一元意義”。以前,我們很多老師會利用學生理解文本的趨同性,來完成對文本“中心思想”的提煉。
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學案人教版
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學案人教版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寫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奮不顧身夜以繼日地挖了38小時,救出了兒子和他的同學的事,課文內(nèi)容淺顯,但內(nèi)容深刻;語言平實,但令人震撼。全文中沒有出現(xiàn)一個愛,可就在這這扣人心弦的故事、樸實無華的文字中,我們能看到父與子之間濃濃的愛,體會到字里行間浸潤的父與子之間那難以割斷的情懷。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p>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認識掌握課后生字。正確讀寫“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破爛不堪”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理解內(nèi)容,體會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了不起的父與子)。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搜集并閱讀同類的頌揚父愛的故事。
2、搜集地震的相關知識及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的相關資料。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2、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3、細讀課文,體會父親心理活動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學習導語,明確本組專題
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nèi)容及學習要求
二、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交流資料: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許多感人至深的父愛故事和搜集地震的相關知識
2、師媒體播放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視頻(播放音樂《天亮了》),師導入:地震是一種令人生畏的自然災害。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fā)生劇烈地震,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七課--《地震中的父與子》。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結(jié)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
(2)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在自己讀不懂得地方做上記號。(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感悟)
(3)一邊讀一邊用“﹋﹋﹋”畫出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2、小組內(nèi)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互相討論讀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1)出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
(2)用自己的話把下列詞語連接起來概括全文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
(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
(3)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四、再讀課文,根據(jù)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理清文章脈絡。
(1)讀文找出描寫父親心理變化的句子。
(2)體會父親心理的變化,理清文章脈絡
五、小結(jié)
這一節(jié),同學們被父子倆感動著,對父子倆在大地震的災難面前表現(xiàn)出的與眾不同嘖嘖稱贊。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認真讀課文,試著把你的感動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體會父與子的了不起,感受愛的偉大力量。
2、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心理變化。
3、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小組內(nèi)自行檢測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發(fā)言:自己認為最感動的句子。
二、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在讀課文中你們有許多的感動,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交流吧。
(這一環(huán)節(jié)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上,教師指導感悟、朗讀.)
估計學生會抓住以下句子進行匯報。
1、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7歲的兒子的學校。
(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生命危險?!皼_”字體現(xiàn)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平安。)
2、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p>
(從這里可以看出當父親看到教學樓已變成廢墟時以為兒子已經(jīng)死了,極度痛苦)
失去心愛的兒子,父親那撕心裂肺的喊叫聲,該怎樣讀呢?(絕望、失去一切…)指名讀、評議、齊讀。
3、“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父親說的這句話課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3次,因為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
4、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引導學生討論: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
(1)找到描寫父親因悲傷過度而精神失常的段落讀一讀。
(2)小組討論
(讓學生感悟到:這位父親38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說他失常,他的確失去了和一般正常人一樣的舉動;說他不失常,他的確不失常,是一種偉大的父愛的力量充溢著他的全身,是救孩子的頑強的信念支撐著他,是偉大的父愛支撐著他?。?/p>
5、出示:“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p>
作者不厭其煩地把表示時間的詞羅列起來,從中你讀懂了什么?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
6、“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弊x了這句話你想對7歲的阿曼達說點什么呢?
(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在長達38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還自信地勇敢地鼓勵同學們與死神拼搏。這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真誠諾言的信賴,奇跡的出現(xiàn)來自偉大的父愛。)
指導讀父子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什么?(驚喜,自信,激動)
7、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喚起的信賴。(生讀)
是??!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樸實而強有力的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三、朗讀體驗,加深體會
有感情地朗讀父與子幾處對話,進一步體會這對父子的“了不起”。
四、小結(jié)回顧,升華情感
1、聯(lián)系課文說說為什么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
2、用自己的話夸夸這對父子或說說讀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小練筆:讀了這篇故事,你想對這對了不起的父子說些什么?簡單地寫一寫吧!
六、板書設計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子
堅強勇敢
責任心強富有愛心
14個孩子脫險
七、教學反思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通過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nèi)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
在這部分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兩個語段:
1、父親不顧旁人的勸說,依舊執(zhí)著地挖著。
2、父親不顧自己的身心俱疲,依舊執(zhí)著地挖著。而這兩部分的教學,我把他們緊緊的整合在一塊來展開教學。
3、“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边@句話對阿曼達的影響,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正是這個信念讓阿曼達在身處險境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鎮(zhèn)定,關愛同學,確實了不起。
4、升華、理解了父子之間的摯愛與信任。
縱觀以上教學,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
我在文本的把握處理上,還是有些不是太稚嫩,尚不夠豐滿。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卻忽略了其他細微的地方。這樣是不夠全面的,只會鉆進死胡同。例如在教學“勸說”父親部分,沒有強調(diào)指出,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當時的情勢是那樣的危急。這場地震空前的巨大,這里的損壞程度是及其嚴重的,人員在不到四分鐘的時間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倒塌、爆炸、余震等危險。所以其他人基本上認為援救已經(jīng)沒有意義,而我在課堂上卻說,他急切的希望得到幫助,而沒有人愿意幫助他,會讓學生產(chǎn)生錯覺:其他父母沒有這位父親愛孩子,其他人對于需要幫助的大不夠熱心過于冷漠。這便偏離了文本所表達的意思了。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大家好!我是哈輕小學校教師安麗波。我的教齡5年。我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二十二課《地震中的父與子》閱讀課文
下面我就把對這一課的教學設計及意圖做以介紹!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想象父親搶救兒子的畫面。
2、運用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愛的偉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4、使學生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父親不顧一切搶救兒子的經(jīng)過,感受父愛的偉大。
2、讓學生明白這對父子為什么了不起。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板書地震,讓學生匯報所搜集的有關地震危害的資料。
2、播放教師搜集的影片資料,學生談感受,(地震對人們的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課題:1989年,當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襲美國洛杉機時,曾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動地故事。讓我們來共同走進《地震中的父與子》(補全板書)
二、自由讀文感知內(nèi)容
1、小組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課文,自己讀課文,自己設計問題,自己做出回答。
(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布置學習任務,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并且訓練了學生的對語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2、小組間交流學習收獲。
三、品讀精華感悟親情
1、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式朗讀,在讀中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學生嘗試續(xù)寫(師:那14個孩子的父親就更加覺得這位父親了不起了,我相信他們之間一定會談論些什么?或者對這位父親說些什么,是嗎?下面就請你們續(xù)寫這篇課文,把你們對這位父親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這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學生對詞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另一方面訓練寫作能力)
3、學生匯報。
四、感情升華:
設計兩個和結(jié)尾不同的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經(jīng)死了。
B:父親在挖孩子的過程中突然發(fā)生爆炸,父親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學生來討論,父親是否還了不起?(學生產(chǎn)生心靈上的震撼,被主人公執(zhí)著的愛感染)
五、實話實說:學生談談自己是怎樣感受父愛的?
(學生自省,達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學生搜集其他贊頌親情的文章。
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案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與子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第三單元《地震中的父與子》
一、學有所問
媽媽呀!媽媽,親愛的媽媽,你用甘甜的乳汁把我培養(yǎng)大大家好,我是哈哈,怎么樣我唱得不錯吧,這是一首歌頌母親的歌曲。因此我想到了《秋天的懷念》中母與子的似海深情。今天呀,我們要來學習一篇關于父親的文章,首先我要問問大家,你讀過哪些關于父親的文章呢?你知道每年父親節(jié)是幾月幾號嗎?
前幾天,哈哈的父親看到了《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他呀不高興了!你們問為什么呀?他呀就是說歌頌母愛的文章特別多,就是很少看到歌頌父愛的文章!我告訴他,今天就要給他講一個歌頌父愛的故事,他可高興了!不過,你可得好好學,別等老爸問起時,在他老人家面前丟臉哦!同學們,我們一起學完課文后,都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親聽好嗎?然后記他們給我們評價評價講得怎樣!
□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
二、學有所向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傳奇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愛的頌歌。學習這篇課文同學們要通過自己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一定迫不急待地想知道這是怎樣一個傳奇的故事吧?哈哈我昨天認真地預習了課文,就讓我先來概括吧!課文講述的是1989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父親為了救兒子而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當兒子能及時獲救時,卻讓父親去救其他14個同學的生動故事,體現(xiàn)了危驗之中的父子間的偉大的親情之愛,譜寫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頌歌。
哈哈,哈哈,也讓同學們來概括一下吧,他們一定會比你概括得更好!
學習目標、要求:
哈哈建議大家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讀懂課文,讓自己受到愛別人以及做人應有責任感的教育。同學們你們還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三、內(nèi)容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閱讀課文,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反復朗讀,先把握故事的來攏去脈,再把最能體現(xiàn)父子情深的語句找出來多讀幾遍,認真品味!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1989年洛杉磯大地震使30萬人受到傷害。
讓我哈哈來概括第二段。
第二段(第2-4自然段):講一位父親來到學校教學樓廢墟前清理挖掘,要救兒子。
同學們,后面的幾個段哈哈就交給你們了!能出色完成任務嗎?
第三段(第5-11自然段)
第四段
第五段
重、難點分析:
重點:獨立閱讀課文,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愛親情,學會愛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你讀后的體會和看法。
哈哈建議:
學習這篇課文,同學們先默讀、自由讀,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然后圍繞著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了?展開討論。(提示:父親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棄和責任感;兒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對父親的信任和對同伴有責任感)接下來,讓我們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再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四、每課得法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同學們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學習課文,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人物的心理,情感的變化,如:父親面對一大片廢墟,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讀這一句時應帶著絕望和悲痛的感情。又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這一句應帶著焦急而堅定的語氣來,因為父親為了救兒子,整整挖了36小時,說明挖的時間之長,之艱難,但父親冒著危險,獨自在尋找兒子。這句話不是直接寫36小時,而是從8小時寫起,這樣寫,表現(xiàn)出一種艱難的過程,給人以局促感,更好地體現(xiàn)了父親執(zhí)著的信念和父親救兒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難。
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哪些重點句子,給你的同學讀一讀,說一說嗎?然后請他給你評價評價。
句子:
怎樣讀:
怎樣理解的:
評價:
□讀得好□理解深刻□表達準確
五、課后小記
今天我學了這篇課文,通過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眼前重現(xiàn)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之間傳奇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父子親情,學會愛人,增強了做人的責任感?;叵胱约涸谄綍r生活中對待自己父親的態(tài)度,心中不免有一些愧疚。從今往后,我要好好對待自己的父親,我保證!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后,你們也有什么想說的嗎?
書海淘金:
爸爸的手
我喜歡畫家的手,也喜歡詩人的手,但我更喜歡爸爸那雙勞動人民特有的樸實的手。在我難忘的記憶里,自從媽媽離開我們,爸爸的雙手,既承擔田里操作的農(nóng)活,又承擔家務繁忙的管理。這雙手在我的心目中烙印著歲月流逝的苦辛!
秋天是農(nóng)村的大忙季節(jié)。一個星期天,正趕上姐姐們點油菜。他們要我早上去撒肥料,爸爸不同意。他說:小英也上初三了,課程要抓緊,讓她在家里學習吧!我望著爸爸那滿頭的白發(fā)和佝僂的身軀,說什么也要去,爸爸拗不過,也就讓我去了。
秋天的早晨細雨蒙蒙,涼氣襲人,我戴著手套,還冷得打寒顫。我心想:這樣冷,爸爸抓著潮濕的土糞怎么不嫌凍手呢?我忍不住轉(zhuǎn)過身去看一看爸爸。他那雙我熟悉的手,突然出現(xiàn)異樣。我驚呼一聲:血!就立即向爸爸跑去,我一把抓起爸爸正在抓糞的手,仔細地看著,那雙布滿老繭的手冰涼冰涼的,手里手背全是裂紋和血口子,鮮血正沿著一道道口子往下滴,把手上的土糞都染成了褐色。指甲縫里塞滿了泥,褐色的糞,紫色的泥,紅紅的血。混和在一起,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這時爸爸卻笑著抽回手說:沒什么,孩子,不就是開了幾道口了嗎?我還有什么呢。都望著爸爸那刻滿皺紋而帶著慈祥笑容的臉,我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我暗下決心,拼命地干著,我也不知從哪里來了一股無窮的力量胡促使我非這么干不可!因為我深深地知道:爸爸這雙手蘊含著對我們的憐愛,對我們的希望。
我愛我的爸爸,但我更愛我爸爸那雙平凡而偉大的手。
六、學有所得:
讀一讀
昔日廢墟疾步絕望瓦礫開辟
寫一寫
近義詞:疾步()急匆匆()
昔日()漆黑()
反義詞:昔日()肯定()
危險()絕望()
巨大()漆黑()
辨一辨
hn()xu()yǔ()
混血與
hn()xuě()y()
解一解
昔日
絕望
破爛不堪
講一講
學完課文后,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親聽,然后起請他給你評價評價!
□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
試一試
根據(jù)下列提供的詞語,合理想象,說一段連貫而有情節(jié)的話。
地震絕望呼喊擁抱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