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衛(wèi)生與健康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9《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教材理解。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教材理解,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認識本課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聶榮臻對日本小姑娘無微不至的關懷,體會聶帥的人道主義情懷。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工作總結之家 WWw.dg15.CoM)
師生課前搜集有關聶榮臻的資料,了解百團大戰(zhàn)的基本情況。
教材簡析
激烈的戰(zhàn)斗,熊熊的戰(zhàn)火,深受人民愛戴的聶榮臻司令員與兩個可愛的日本小女孩,譜寫了一曲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頌歌。全文按時間先后順序,通過對當時當地聶榮臻的所說、所想、所做的細膩描寫,用生動的語言感染人,用真摯的情意感動人。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既要了解聶榮臻救日本小姑娘的時代背景,弄清課文的寫作順序,更要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感受聶帥對日本小姑娘的無微不至的關懷,體會人道主義精神的偉大,從而產生對聶帥的崇敬之情。
課文共5個段:第1~4段主要寫在戰(zhàn)火紛飛的百團大戰(zhàn)中,聶榮臻毅然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并給了她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第5段寫了40年以后,美穗子三次到中國探望聶帥,聶帥總要抽時間接見并關心她,讓她一生感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描寫聶榮臻照顧日本小姑娘的動作的詞語,體會聶榮臻對她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從而對聶帥產生崇敬之情;弄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建議本課教學用1~2課時。
延伸閱讀
《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拓展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拓展”,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聶榮臻簡介
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1922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到蘇聯學習。次年9月回國,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中共廣東區(qū)黨委軍委特派員,參加北伐戰(zhàn)爭。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將工人糾察隊轉入秘密活動,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長,并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任十一軍黨代表。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聶榮臻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1929年8月任中央軍委參謀長。1931年底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后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一軍團政委。1932年后任紅軍東路軍政委,參與指揮漳州戰(zhàn)役,率部參加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抗戰(zhàn)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副師長、政委,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qū)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平津衛(wèi)戍區(qū)司令員,北平市軍管會主任、市長,1949年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后,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發(fā)明協會名譽會長。1966年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77年、1982年當選為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5年、1978年任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辭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七至十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終年93歲。
《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參考資料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參考資料”,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參考資料
在百團大戰(zhàn)中,聶司令毅然救出了兩個日本姑娘。但戰(zhàn)時的生活不允許一個司令員在自己身邊養(yǎng)著兩個孩子,考慮再三,決定將她們送回日軍。聶榮臻請來一位老鄉(xiāng),讓他用扁擔挑著去送。這樣翻山越嶺,孩子不安全。出發(fā)前的晚上,聶司令員給日軍寫了一封信。
日本軍官長、士兵諸君:
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zhàn)爭延綿于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礦井著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亦不幸殞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后,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yǎng),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后已。
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兇毒,內則橫征暴斂,外則制造戰(zhàn)爭。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難,背井離鄉(xiāng),觸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對于中國和平居民,則更肆行燒殺淫掠,慘無人道,死傷流亡,痛劇創(chuàng)深。此實中日兩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閥之萬惡之罪行也。
但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所以堅持抗戰(zhàn),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閥侵略而自衛(wèi)耳。而侵略中國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過為日閥脅從耳。為今之計,中日兩國之士兵及人民應攜起手來,立即反對與消滅此種罪惡戰(zhàn)爭,打倒日本軍閥財閥,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否則中國人民固將更增艱苦,而君輩前途將亦不堪設想矣。
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zhàn)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專此即頌
安好
聶榮臻八月二十二日
臨出發(fā)了,兩個孩子分別坐在兩個籮筐里,聶榮臻又在籮筐里放了些水果,讓老鄉(xiāng)把她們護送到石家莊交給日軍。他依依不舍地把孩子抱起來,摸摸頭,以示祝福。
時光飛逝,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蓛蓚€日本小姑娘的事卻時時掛在聶帥心里。1980年《解放軍報》發(fā)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報道和珍貴的歷史照片。就在見報后的第六天,奇跡般地找到了闊別40年杳無音信的美穗子,她住在日本九州的宮崎縣,當年那個在襁褓中的小女孩在送回石家莊以后,死在醫(yī)院里了。1984年秋,應聶帥邀請,美穗子帶領全家五口人,從日本來到北京。美穗子很是激動,她說,在日本,一些舊軍人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后,非常感動和慚愧,更加認識到侵華戰(zhàn)爭的罪惡。這段有意義的插曲,后來成為中日友好的佳話。
西師版四年級上冊《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認識本課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聶榮臻對日本小姑娘無微不至的關懷,體會聶榮臻的人道主義情懷。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詞句,感受聶榮臻對日本小姑娘無微不至的關懷及人道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師生課前收集有關聶榮臻的資料,了解百團大戰(zhàn)的基本情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疑
1簡介故事背景:1940年,八路軍打響了有名的百團大戰(zhàn),華北敵后戰(zhàn)場數十萬軍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浴血奮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對日軍的打擊是沉重的。消滅敵偽日寇20645人,俘虜日寇281人,八路軍粉碎了日軍的報復掃蕩??删驮谶@戰(zhàn)火紛飛的百團大戰(zhàn)中,聶榮臻卻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姑娘。
2引讀課文題目:讀了課文題目,想想你有什么問題,或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感悟
1默讀課文,用你喜歡的方式學習字詞。(同桌交流,查字典,再讀課文等方法均可。)
2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詞、句就多讀幾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讀反饋
1出示卡片,認讀生字、新詞,說說你覺得哪些字難讀或難寫,給同學提個醒。(注意認準派、辜、喂、聶、逝等字的字形和讀準聶、塌、穗、襁褓等字的字音。)
2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根據學生提問,篩選出有共性的問題。
(1)聶榮臻正在指揮部隊向日軍發(fā)起全線進攻,為什么還要救那兩個日本小女孩?
(2)為什么說聶榮臻的言行讓美穗子一生難忘,一生感激?
四、合作學習,探究釋疑
1.四人合作討論:聶榮臻正在指揮部隊向日軍發(fā)起全線進攻,為什么還要救兩個日本女孩呢?他是怎么說、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讀一讀,勾一勾,再一邊交流,一邊理解。通過讀課文感悟、看圖感悟、抓重點詞句感悟(心潮難平,聶榮臻親自照顧兩個日本小姑娘的動作)。
全班交流,通過細讀體會聶榮臻對兩個日本小姑娘無微不至的關愛。
3.懸念討論:聶榮臻為什么要救她們?談談你獨到的見解。帶著這個疑問,引導學生細讀寫聶榮臻救小女孩時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聶榮臻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
4.學習最后一段,說說聶榮臻是怎樣關心美穗子的,體會每次、問寒問暖、關心等詞語,感悟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美穗子對聶帥的崇敬之情。飽含深情地讀最后一段。
5.為什么說聶帥的言行,讓美穗子一生難忘、一生感激?再讀文章最后一段。
五、演讀中悟通過表演詮釋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時可分六步:
1.自選角色。(旁白、戰(zhàn)士、聶榮臻、日本姑娘等。)
2.揣摩角色。(要想演好,必先讀好,要記住臺詞,要揣摩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情,有些動作和臺詞還要靠想象設計。)
3.組內演練。
4.代表表演。
5.師生點評。
6.評后再讀。
六、總結
體驗學習本文后,你有什么收獲?(寫法、思想感情或自己的思想認識均可。)
七、拓展延伸
收集了解抗日戰(zhàn)爭的故事,開展讀書匯報會。
附:板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上冊《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知識點復習
四年級語文上冊《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知識點復習
【原文】
1940年,八路軍打響了有名的“百團大戰(zhàn)”。聶榮臻指揮部隊向井陘、石家莊等地的日軍發(fā)起全線進攻。
一天,指揮部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前線部隊來電話報告:三團一營的戰(zhàn)士們冒著生命危險,從炮火炸塌的房子里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歲,叫美穗子,小的還在襁褓之中。他們的父母在戰(zhàn)火中相繼身亡。聶榮臻接到電話立即回答:“命令參戰(zhàn)部隊立即派人將孩子送到指揮部。”放下電話,聶榮臻心潮難平。他想:孩子是無辜的。應該讓所有的人明白,日軍雖然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我們決不傷害日本的兒童。
半天工夫,兩個日本小女孩分坐在籮筐里,由戰(zhàn)士挑著護送到了指揮部,聶榮臻慈愛地撫摸著這兩個無辜的孩子。他抱起那個嬰兒,用臉輕輕地試了試她的溫度,找乳娘給她喂奶。他又牽起那個五六歲的孩子的小手,親自給她削水果,還叫炊事員專門煮了稀飯,親自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給她喂飯。
戰(zhàn)爭時期的生活不允許一個司令員身邊養(yǎng)著孩子,聶榮臻考慮再三,最后決定由老鄉(xiāng)把她們護送到石家莊交給日方。
時光飛逝,一晃幾十年過去了,1980年的一天,美穗子終于見到了闊別40年的聶榮臻元帥。他把聶帥視為自己的再生父親,曾三次來中國探望。每次聶帥都抽出時間會見她,向她問寒問暖,關心她的家庭和生活。聶帥的言行讓美穗子一生難忘,一生感激!
【字詞學習】
字:臻、攻、冒、救、抱、炊、稀、抽
詞:急促、炮火、襁褓、無辜、殘忍、同胞、籮筐、撫摸、飛逝、探望、感激
【重點句子】
1.一天,指揮部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前線部隊來電話報告:三團一營的戰(zhàn)士們冒著生命危險,從炮火炸塌的房子里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歲,叫美穗子,小的還在襁褓之中。他們的父母在戰(zhàn)火中相繼身亡。
2.半天工夫,兩個日本小女孩分坐在籮筐里,由戰(zhàn)士挑著護送到了指揮部,聶榮臻慈愛地撫摸著這兩個無辜的孩子。他抱起那個嬰兒,用臉輕輕地試了試她的溫度,找乳娘給她喂奶。
3.戰(zhàn)爭時期的生活不允許一個司令員身邊養(yǎng)著孩子,聶榮臻考慮再三,最后決定由老鄉(xiāng)把她們護送到石家莊交給日方。
4.時光飛逝,一晃幾十年過去了,1980年的一天,美穗子終于見到了闊別40年的聶榮臻元帥。他把聶帥視為自己的再生父親,曾三次來中國探望。
5.每次聶帥都抽出時間會見她,向她問寒問暖,關心她的家庭和生活。聶帥的言行讓美穗子一生難忘,一生感激!
【文章結構】
這是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動地記述了聶榮臻將軍關心照顧在戰(zhàn)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八路軍戰(zhàn)士從炮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聶將軍無微不至地關心兩個日本孤女。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寫聶將軍設法將兩個日本孤女送往日軍指揮部。
第四段(第6自然段):寫由親友撫養(yǎng)長大的日本孤女專程來中國看望并感謝聶將軍。
【練習題】
一.注音。
()()()
殘忍無辜流露
()()()
和藹小勺拘束
二.組詞。
辜()靄()拘()
肇()藹()撫()
三.解釋詞語。
至仁至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始有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注音。
(cán)(gū)(lù)
殘忍無辜流露
(ǎi)(sháo)(shù)
和藹小勺拘束
二.組詞。
辜(無辜)靄(霧靄)拘(拘束)
肇(肇事)藹(和藹)撫(撫養(yǎng))
三.解釋詞語。
至仁至義:至,最。最仁愛,最講正義。
有始有終:指人做事能堅持到底。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說課稿
說教材:(分析選文的特點,作用及地位)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歷史性的記敘文,文章真切而生動的記敘了聶榮臻將軍關心照料在戰(zhàn)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全文語言質樸,內容深刻,學生在朗讀這篇課文時可以感受到聶將軍寬仁大義和中日人民深厚的友誼,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說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方面: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⑵過程與方法方面:能聯系課文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說教學重點
能聯系課文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說教學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說教法、學法:
教法:朗讀指導法;
學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
說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說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首先讓我們來復習一下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
(1)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讀一讀昨天剛學的生字(指名一學生領讀,其他學生齊讀)
(3)本篇課文該如何分段,每段的內容是什么。
二、精讀第一部分。
(一)講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
1.指讀課文第一節(jié)——故事的開頭部分
(二)講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
1.聶將軍知道在戰(zhàn)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的消息后,下達一個怎樣的命令?(指名學生回答)你從這個命令中體會到了什么?(將軍對這件事的高度重視,對小姑娘的高度關心)
2.指名學生讀第二小節(jié),引導學生抓住立即、一定、決不能等字眼,讀出適當的語言。
(三)講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日本孤女被送到指揮部聶將軍的身邊后,聶將軍又是怎樣對待她們的呢?(抓人物語言:“這梨洗干凈了,吃吧!”
、動作(抱起、便馬上讓警衛(wèi)員去老鄉(xiāng)家給她找奶吃、聶將軍把美穗子拉到懷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給她喂飯。)
、神態(tài)(又慈愛地拉過那個大一些的女孩,親切地問她叫什么名字。和藹地說)仔細體會,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聶將軍是如何對待兩個小姑娘的)(此處教會學生語言神態(tài)動作描寫的分析)
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幾天以后,美穗子一點也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著將軍的馬褲,跟著將軍跑前跑后,可親熱啦!
①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聶將軍是如何對待兩個小姑娘的:悉心照料、關懷備至,像母親一樣照料小姑娘……交流。(板書:悉心照料、關懷備至)
②根據學生發(fā)言,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討論寫法:此段詳寫聶將軍關心照料小姑娘的言行就行了,為什么又花筆墨去寫小姑娘的表現呢?(用小姑娘的什么表現反襯聶將軍的和善可親與悉心照顧。那是一個什么表現手法呢?那前面的幾句話就是正面描寫)
整體感知第3小節(jié)。自由練讀——指讀
三、精讀第二部分。
(一)學習聶將軍對戰(zhàn)士們說的話
師:然而在一切都安定下來后,聶將軍又做出了一個決定!(指讀第4小節(jié),第5小節(jié)前半段。)
1、師::從救出到照料到送歸,聶將軍和八路軍給了小姑娘多少的愛!雖說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是,這兩個小姑娘是日本人的后代,是日本鬼子的孩子呀!聶將軍啊,難道你忘了?忘了日本鬼子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從“九一八”到“盧溝橋事變”、且不說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34萬同胞慘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就說這些八路軍戰(zhàn)士,他們有多少人的孩子被敵人殘忍殺害,有多少人的父母兄弟倒在敵人的屠刀下,又有多少人因為敵人的“三光”政策無家可歸……這樣的深仇大恨,聶將軍你難道忘記了嗎?你這么做不是敵我不分嗎?(板書:敵我不分)
2、師:同學們,你們想得通嗎?(學生應該想不通)既然你們都想不通,戰(zhàn)士們或許也想不通。其實聶將軍早就估計到戰(zhàn)士們想不通了,早在小姑娘還未送到她身邊時,他就開始做思想工作了,他是怎么做工作的呢?(出示將軍的語言,學生自由讀。)
4、師:你讀懂將軍這番話了嗎?讀懂了什么?(要求前后四個人互相討論,并不是很難,學生應該可以回答像“我們應該端正對敵國的態(tài)度,在戰(zhàn)爭中,人民是無辜的。)
師:也就是恩怨分明(劃去“敵我不分”板書:恩怨分明)
5、師:你讀懂了,受聶將軍親自教導的戰(zhàn)士們一定也聽懂了,想通了!
6、師:在戰(zhàn)士們眼里,在我們新中,聶將軍像母親一樣呵護著敵人的后代,這是多么仁慈的心腸,多么寬廣的胸襟?。?/p>
7、師:將軍軍務繁忙,照料孩子的事,安排身邊的人去做就行了,為什么一定要親自去做呢?(學生也許不會,可以適當的對以提示:特殊身份,代表一支軍隊,一個政府,一個國家,傳遞信息——締結中日友誼)板書:中日友誼
(二)學習聶將軍給日本官兵的信。
1、師:在第五自然段,聶將軍還給敵人寫一封信?,F在讓我們看一看這封信的內容(指名讀)
2、師(出示信的內容):讀一讀,想一想,信里講了幾層意思。
3、學生討論,老師可以適當在旁邊提示。
第一層意思是和對八路軍戰(zhàn)士說的一樣的。表明了我軍愿意締結中日友誼。
第二層意思表明了與法西斯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絕不屈服于敵人的強大武力。
4、師:好一股凜然正氣!好一個至仁至義的聶將軍!同學們一起朗讀,再一次深深體會聶將軍的思想。(朗讀深化,提示學生注意雖然、但、一定、決不能等字眼。)
四、續(xù)編故事,總結深化。
(一)續(xù)編故事(查閱聶將軍與美穗子40年后相逢的有關資料。)
師:(齊讀第六小節(jié))40年過去了,硝煙早已散去,美穗子到著她的情人來到了中國。展開想象,說一說美穗子和她的家人專程前往來看望聶將軍的情景。(學生交流,指名回答。)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描寫,把事情寫得更具體。
(二)總結深化????
1、師生交流
師:學生們,今天我們仔細探討了《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這篇課文,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嗎?
(學生互相討論,各抒己見,師生交流。)
2、教師小結
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
聶榮臻將軍在戰(zhàn)火中就出兩個日本小姐妹,對這兩個孩子悉心照顧,關懷備至,并最終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聶將軍
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將美穗子和她的家人專程前往來看望聶將軍的情景續(xù)編完整
說板書: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救女
聶將軍??照料????????敵我不分→恩怨分明??
送別????
謝恩
說學理(設計理由)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聶將軍關心照料在戰(zhàn)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小姑娘,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事跡十分感人。
3月24日第一節(jié)課,我上了一堂教研課(第二課時),教學流程分為三步:1.創(chuàng)設情境,融入文本;2.品讀感悟,領會文本;3.續(xù)寫文本,升華情感。
反思如下:
1.牢牢把握文章中心進行設計、教學。即聶將軍被日本人民稱為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2.抓住聶將軍的言行,感受偉人的胸懷。
文章寫了聶將軍對兩個日本孤女無微不至關心的一系列小事,精選了聶將軍的一段語言和一封書信,這是深入人物內心、感受偉人胸懷的重要抓手。
教學中引導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借助小事,抓住關鍵詞語,感悟聶將軍的慈善心腸。
對于語言和書信,主要是通過反復誦讀,從語意、語氣、語感中領悟到聶將軍的寬廣胸襟。進而認識聶將軍的菩薩心腸,聶將軍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3.適時的資料補充,豐富了學生的認識。
一些背景資料作適當的補充、抗戰(zhàn)期間中國軍民傷亡數據的表述、美穗子感恩資料的補充,在學生心靈深處烙下了深深的烙印。
4.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撥動了學生的心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上課伊始教師激情故事導入、美穗子感恩富有詩意的師生對話,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內心。
5.想象寫話訓練,檢驗學生對文本、人物解讀的深度。
書后練習三要求展開想象40年后,美穗子及家人專程前來向聶將軍謝恩的場面。這既是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同時又是對教材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和開發(fā)。
學生的練筆基本把握住了感情基調,但是續(xù)寫比較空洞,有的只是簡單的見面問候,對人物的描寫(語言、動作等)不太到位,仔細研究,可以發(fā)現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對文本的解讀、人物的解讀缺少深度;孩子們缺少生活經歷;現實生活中,學生對于感恩缺少體驗。
今年德育宣傳月的主題是感恩,如何讓學生從實際的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父母對自己的愛,說出自己對家人的愛,是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的。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反思
《7、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第一課時教后反思
這幾天,因為做著每一課時的“導學單”,課堂教學的任務較之以前變得更加明確。學生課前已經做了一定的預習工作,對教學任務心中已經有數了。
從側重于我個人的教學構思,側重于我個人課堂的表現,轉向了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于是這幾天的教后反思似乎已經程式化了。
是呀,如果學生能夠自己學,還要老師教什么;如果老師教了學生學不好,還要老師教什么。
《7、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第一課時的任務如下:1、了解聶榮臻;2、讀通課文;3、學習字詞;4、了解故事的過程,概括主要內容;5、初步體會人物形象。
值得高興的是,在我的努力下,同學們當中終于有人能夠直接地講出聶榮臻元帥的生平經歷。盧婷同學課前一定做足了功課,找到了關于聶榮臻的資料,并且花了時間背熟了。因此,課上她能面對全班同學胸有成竹地介紹。我對大家說:“這就是我想要的,我不要你們照著資料來讀。盧婷這樣的做法很好,以后她一定還會記得聶榮臻元帥的豐功偉績。這才是真正的學習?!?br> 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在第四個環(huán)節(jié)。
在了解故事的過程時,我向學生介紹了故事的組成部分:起因、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認識,我按照課前的預想,引導他們把同一單元的三篇課文比較著讀?;仡櫱皟善n文,學生說出《盧溝橋烽火》和《半截蠟燭》這兩篇課文的故事發(fā)展過程。在此基礎上,再讓他們說一說《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這一故事的起因、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三篇課文互相對照,學生們深入地了解了故事的組成部分。
之后,我再讓學生把這幾個部分內容組合起來,概括成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們紛紛舉手,我說,來看看誰說得既完整又比較簡潔。在一遍又一遍地交流中,連后進生們也能夠輕松地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課堂上,就應該舍得讓學生花時間“練”,讓更多的學生“練”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學”。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教案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材的編排意圖:這是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動地記述了聶榮臻將軍照料在戰(zhàn)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作者的意圖有:1、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以及他的人道主義精神,讓學生傾心閱讀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孩子的故事,讓學生從語意、語氣、語感中領悟人物的真實內心世界。2、要求學生能聯系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4、要求學生能聯系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能聯系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擬用的教學方法:小組討論、講解、表演、賽讀
教學準備:文字投影、錄音、生字卡片、掛圖
總的設計意圖:設問入手,深入全文,抓重點句體悟人物精神,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佳境。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獨創(chuàng)思維,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分角色表演,進一步內化了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自主表演,自主遷移,展示了個人魅力和學習成果,從而讓學生美美地思,樂樂地學,快樂每一節(jié)語文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
1、認識圖上的人是誰嗎?
2、學習生字聶臻
3、介紹聶榮臻
二、自學生字、生詞
1、出示生字卡片
聶
臻
勺
拽
(1)個別認讀
(2)注意:聶下部左邊的又應將捺變?yōu)辄c
2、出示下列生詞
殘忍
無辜
照料
小勺
拘束
拽著
至仁至義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下列詞語
殘忍:狠毒。
驚恐:驚慌恐懼。
無辜:沒罪的。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至仁至義:最仁愛,最講正義。
有始有終:做事堅持到底。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練習分自然段,并說出段意
(1)寫八路軍戰(zhàn)士從炮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
(2-3)寫聶將軍無微不至地關心兩個日本孤女
(4-5)把孩子送往日軍指揮部
(6)日本孤女專程來中國看望聶將軍
四、作業(yè)
1、流利讀課文
2、抄寫生詞
3、練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復習生詞
2、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這是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動地記述了聶榮臻將軍照料在戰(zhàn)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
二、新授課文
過渡:(引說第一自然段)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一次戰(zhàn)斗中,八路軍戰(zhàn)士從戰(zhàn)火中救出了兩個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大的五六歲,小的還不滿周歲,又受了傷。在這樣的情況下,聶將軍是如何做的呢?從中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設計意圖:通過引說讓學生對故事背景有所了解,再以設問導入新課,直奔文本,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佳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好奇和對問題的探究很快進入學習課文的狀態(tài),而且養(yǎng)成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好習慣。)
(一)精讀全文,體會人物精神
1、自由讀課文,思考:在這件事中,你認為聶將軍是個怎樣的人?請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
2、同桌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獨立思維和與別人交流合作的空間,也就是給學生留了準備的空間,準備是光,生成是彩,準備愈充分,生成愈精彩。沒有充分的準備,絕無精彩的生成。)
3、集體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文字投影1:他對戰(zhàn)士們說:雖然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后代。
點撥:
a
(從這句話可看出聶將軍寬廣的胸懷。)為什么說聶將軍的胸懷是寬廣的呢?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理解
b
理解無辜
c
想想聶將軍說這句話時會怎么說?
d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讀書的實質是讓學生借助文本同文章的主人公的情感碰撞,并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讓學生通過文字走進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與之同思想,同行動,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并讓學生借助想象的創(chuàng)新,補充文字間的空白,使人物的情感更鮮活,更生動,情感是讀書的紐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帶著情感去讀書,會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無窮魅力。)
文字投影2:聶將軍先抱起不滿周歲的小妹妹,看到她的傷口包扎得很好,便馬上讓警衛(wèi)員去老鄉(xiāng)家給她找吃的。然后,又慈善地拉過那個大一些的女孩,親切地問她叫什么名字。
a出示圖并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什么?感覺到什么?
a(這句話可看出聶將軍的親切、慈善、和藹、可親)從哪些詞更能看出?
b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讀出聶將軍的和藹可親?
c還從哪些地方看出聶將軍的和藹、慈善?(引導學生從第三自然段找出聶將軍和藹、可親、慈善的其他句子)
d指導學生讀出聶將軍的和藹可親
(設計意圖:這一段是聶將軍關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具體描寫,并且配上了畫面,聶將軍的音容舉止欲然畫上、文字里。圖是文的映現,文是圖的延伸,引導學生將圖文結合起來,具體可感聶將軍的慈善心腸。)
文字投影3: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
a(這句話看出聶將軍的真誠、友善、具有國際主義精神)
b理解至仁至義
有始有終
c從這句話你還能體會出什么?(八路軍最講仁愛,最講正義,辦事負責,有始有終,又表示了八路軍抗戰(zhàn)到底、直至勝利的堅強決心。)
d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讀?(真誠、友善、奮斗到底的決心)
(二)角色表演
升華精神
過渡:40年后,兩個日本孤女長大了,分別成了家,她們又來到中國,自學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讀完后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1、集體討論
2、再討論:為什么稱聶將軍為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3、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回答
(設計意圖:這是教學民主的體現,學生讀、思、議,教師參與引導、點撥,師生共同參與,教者及時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談自己的觀點,以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對人物的感悟,同時也使人物的精神得到升華,培養(yǎng)了學生精讀深思的良好習慣。)
4、分角色表演(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行動、神情表達對課文人物的理解與把握,再現文章的故事結局,有利于學生想象、表情達意,內化文中人物形象,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情感)
三、作業(yè)設計
1、為獨幕劇《美穗子謝恩》寫臺詞
2、排演獨幕劇《美穗子謝恩》
(設計意圖:放心讓學生自由作業(yè),讓他們隨意表達,隨意表演,使學生在編寫、表演過程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以及人物的精神有了更為零距離的接觸,這樣的自編自演不要給學生局限,讓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思維,為自己搭建學習的舞臺,讓他們在自建的舞臺上大放光彩。)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從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聶將軍是個怎樣的人?從文里哪些話可以看出?
2、聶將軍是如何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從文里找出有關的句子
二、讀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1、用簡短的詞說出這段話寫了什么?
2、思考:為什么稱聶將軍為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3、指導學生感情讀
三、
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總結: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使我們感受到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也使我們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五、課堂作業(yè)
1、加部首組字組詞
勺()()
兆()()
()()
()()
()()
()()
2、寫出下列詞的同義詞
殘忍
慈愛
無辜
照料
拘束
和藹
驚恐
流露
3、寫出下列詞的反義詞
和平
驚恐
和善
安全
拘束
生存
4、摘抄聶將軍照料日本小姑娘的句子
《賣報小姑娘的歌》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能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聶耳為小毛頭寫曲子的原因,了解當時的社會現狀。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課文的資料,《賣報歌》VCD或CD。
學生:搜集有關聶耳的資料。
教材簡析
1933年秋天,聶耳在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幾次遇到一個賣報小姑娘,小姑娘把報名喊得十分順口悅耳,在聶耳聽來,就好像是一首動聽的歌。后來,聶耳了解到小姑娘家境貧寒,父親多病沒有工作,母親日夜在家中操勞,全家就靠她賣報掙點錢維持生計。聶耳很同情她,決定創(chuàng)作《賣報歌》來幫助她。聶耳把要創(chuàng)作《賣報歌》的想法告訴安娥,并請安娥寫好歌詞,自己很快就譜好曲。然后,他拿著歌曲去找賣報的小姑娘,并唱給她聽。小姑娘聽了,高興得拍手叫好,并說:聶先生,如果能把幾個銅板能買幾份報的話也唱出來,那我就可以邊賣邊唱了。聶耳笑著點頭贊許,回來就與安娥商量,按小姑娘的話把最后一句歌詞改為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賣報歌》便由此產生,并流行開來。
這篇課文就是根據這個故事改寫的,它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10段),主要介紹聶耳在街上遇到賣報小姑娘,了解到她的悲慘生活,決定為她寫一首《賣報歌》。第二部分(11~13段),講聶耳回家后請安娥寫出歌詞并很快譜上了曲子。第三部分(14~17段),講述聶耳請小毛頭試聽《賣報歌》,并進行修改。第四部分是最后一個段,寫《賣報歌》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
建議本課教學用1課時。
小姑娘的朋友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姑娘的朋友”,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個半朋友的故事
有一戶人家,家里很有錢,父母只有一個兒子,他們非常愛他們的兒子,從小就把他視為寶貝。
可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了,他們卻發(fā)現自己的兒子交上了一些酒肉朋友,整天不學無術,和那些人混在一起,每天都是這個男孩請客在一起吃飯,他的父母很著急。
一天,父母找他們的兒子談話,告訴他:以后不要再接近那些人了,他們根本不是你的好朋友,他們只是看在你家里有錢才和你在一起,他們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你出了什么事他們也不會幫你的。
男孩聽了不相信,說:我交的這些朋友都是鐵哥們,有什么事他們一定會幫我的,我們是好朋友。男孩根本不相信父母的話,還責怪父母怎么能這樣說他的朋友。
父親見兒子不相信,于是說:既然你不相信,那咱們來做個試驗,看看你出了事他們到底幫不幫你。男孩帶著一臉的迷茫答應了。
按照父親的辦法,男孩一一給他的朋友打了電話,說是有事讓他們來自己的家里。過的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男孩的朋友一一都來了。
父親讓孩子躲進另一個屋里,自己對男孩的朋友說:今天把你們叫來,真是不好意思,你們是我兒子的朋友,我也只好找你們幫忙,
父親頓了頓又接著說我兒子剛才和別人打架,一不小心殺人了,現在公安局正在抓他,我實在是沒辦法了,你們看有誰可以幫幫我兒子,我只有這一個兒子。父親說完就在一旁坐下了。
男孩的朋友一聽,都楞住了,從門縫中看見男孩雙手沾滿鮮血的從客廳走過。過了一會,其中一個人說家中有事,先回去一趟,一會就回來,接著又有一個人借口說肚子痛,先去趟廁所。
不一會男孩的朋友陸續(xù)借口出去了,可是再也沒有回來。男孩看到這里很沮喪,沒想到自己認識的朋友竟會是這樣的人。
這時候,父親語重心長的對男孩說:孩子,你現在知道你認識的朋友是什么樣的人了吧,下面我就讓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我的朋友不多,只有一個半。
于是,父親帶著男孩來到自己的一個朋友家里。父親的這個朋友家里也很有錢,家里是兩層樓。父親敲開了那個朋友家的門。
相互寒喧了幾句后,那位朋友問男孩的父親有什么事。男孩的父親就把事情告訴了他的朋友。
他的朋友聽了之后就進了里屋。過了一會拿著一大包東西出來了,對男孩的父親說:對不起老朋友,你兒子有事我都幫不上忙,我只有這點錢,這是三十萬塊錢和支票,你先拿著,看看能不能找點關系,如果不夠用再找我。真是太對不起了老朋友。那位朋友說完,一臉的無奈。
父親謝絕后,帶著男孩離開了那位朋友的家。
男孩走在路上不住的感嘆:這才是真正的朋友!父親對男孩說:這只是我的半個朋友。
父親又帶著男孩來到他的另一個朋友家里,這個朋友家里生活很拮據,家里有兩個孩子,看樣子不是什么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
父親進屋之后說起了這件事,那位朋友聽了之后也進了里屋,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對男孩的父親說:老朋友你回去吧,這件事我會幫忙的。
父親很迷惑,就問他有什么辦法,那位朋友說:你不用問了,我保證給你辦好,你兒子沒事了,你們回家吧。
在男孩父親的再三要求下,那位朋友終于說出了自己的辦法。
那位朋友家里很窮,沒有錢,也不認識別的什么人,所以他剛才進里屋和他的兩個兒子商量說:外面的叔叔是我的一個好朋友,而他的兒子現在出事殺人了,他只有這一個兒子,我不能不幫他,你們兩個商量一下,看誰去替他兒子做牢。
父親紅著眼眶對男孩說:這才是我的一個朋友!
父親帶著男孩回到家里,男孩感動而又傷心的流下了眼淚。
男孩明白了:在你患難的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可稱做你的半個朋友;在你生死攸關的時刻,那個能與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親生骨肉來搭救你的人,可以做你的一個朋友.
人生有一個半朋友足矣.
愛因斯坦與小姑娘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因斯坦與小姑娘”,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下同學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也搜集了有關愛因斯坦的資料,對這個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是體會愛因斯坦的偉大,他的偉大體現在那些生活小節(jié)。這篇課文透過寫一個12歲的小姑娘的眼睛讓我們走近了愛因斯坦。
一、感悟文字創(chuàng)設互動氛圍。
課堂上讓學生抓住描寫愛因斯坦的外貌描寫感受人物形象。通過感悟文字引起學生的質疑。為什么生活中愛因斯坦是這樣的,在課堂中體會他對工作的熱愛,有忘我的工作精神。從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什么。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梢泽w會出。這是他們在第一次相遇時。在第二次相遇時通過人物的對話動作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指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表情和對話的具體內容,尤其是對話讓他們反復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感受愛因斯坦的偉大與平凡。尤其是從他倆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謙遜誠懇,富有一顆童心。第三次相遇時小女孩教他穿戴及整理房間。從以下語句中可以看出 聽了小女孩的話要聯系上下文嚇了一跳整個變了一個人穿戴得整整齊齊來體會。讓學生明白愛因斯坦的變一是因為接受小女孩的教誨。二是因為他請小姑娘作客。工作室很大,到處擺著書架和書,屋子中間擺著一張辦公桌,桌上的東西亂得一塌糊涂。來領悟感受小女孩已經把他看成朋友知己。從這幾句話體會愛因斯坦不是不會打扮而是因為全身心投入了科學研究工作,所以在生活上不拘小節(jié),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平凡但又很偉大的人。
二、抓住主線引發(fā)多緯度互動。
課文的主線就是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整堂課我始終圍繞這個中心問題變換不同的問法如愛因斯坦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此時的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你讀出了愛因斯坦怎樣的品質、改變學習方式從扶到放讓學生真正領悟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學生認識了生活中的愛因斯坦讓學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愛因斯坦在生本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暢談自己的觀點這正是對文章的真正理解。
三、扶放結合促進互動效率。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采用扶放結合的方法。上課時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精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過程,初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然后再引導學生體會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后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這個問題始終貫穿課文學習的全過程。經過這從扶到放的學習指導,因此在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寫話中學生討論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為什么時也就水到渠成了。
給課文畫插圖——《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教學片段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給課文畫插圖——《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教學片段》,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給課文畫插圖《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教學片段
[教例]:蘇教版十一冊第2課《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
師:讀讀課文,想象思考: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認真讀書后發(fā)言:)
生1:我的腦海里出現了聶將軍給日本小姑娘喂飯的畫面。
(師板書:照料圖)
生2:我似乎看到了美穗子帶著全家人來感謝聶將軍時的情景。
(師板書:謝恩圖)
生3:我的腦海中出現了聶將軍送日本小姑娘去石家莊日軍指揮部時的情景。
(師板書:送別圖)
師:現在,讓我們來給課文畫畫插圖,好嗎?
生:(興致勃勃地喊)好!
師:插圖要符合課文內容,反映作者想要表達思想感情。你認為怎樣才能畫好插圖呢?
生1:我認為一定要反復地讀課文。
生2:我認為還要體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3:我認為要先想好準備畫些什么內容,設計好了畫面再動手畫。
師:那就請大家選擇其中的一幅圖,先讀讀相應的課文內容,再設想畫面內容,最后動手畫。畫簡筆畫就行了。
(學生有的讀課文,有的互相討論,然后各自作畫。)
師:(畫完后)按四人小組進行交流欣賞,請你為大家介紹一下:你為什么這樣畫?這樣畫表達出了什么意思?
(學生熱烈地交流,教師作巡視,留意學生的圖畫和交流情況。)
師:下面請各組的代表上來交流。
生1:我畫的是照料圖。畫面上是聶將軍坐在凳子上,一手拿碗一手拿著小勺,正在給美穗子一口一口喂飯的情景。從這幅圖上可以看出聶將軍像一位父親一樣,很疼愛美穗子。
師:你畫得真好啊!也畫照料圖的同學來交流交流,你畫的與他畫的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與他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生2:我跟他畫的內容差不多,但從他的畫上看不出聶將軍的神情,從我的畫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聶將軍的神情,聶將軍是微笑著給美穗子喂飯的。
師:那你能不能告訴大家你畫聶將軍微笑的依據是什么?
生2:我是從課文中知道的,文中說聶將軍和善可親,說話時是和藹地、親切地,所以我畫出了聶將軍的微笑,微笑著的聶將軍就更像一位疼愛孩子的父親了。
師:你讀書讀得仔細,圖就畫得更好。真棒!
生3:我也有補充。除了畫出聶將軍給美穗子喂飯的情景,我還在人物的旁邊畫了一張桌子,桌上放著幾個梨。
師:說說你為什么這樣畫呢?
生3:因為課文中還講到聶將軍給美穗子梨吃,聶將軍的和善可親使這兩個小姑娘不再恐懼,所以我這樣畫了。
師:你讀書讀得更全面更仔細,想得也好,你的插圖就更好了?,F在請大家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來讀書,讀后修改你的插圖,好嗎?
(學生再次讀書,補充、修改插圖。教師再作巡視,適當地點撥、指導。)
[評析]:
新概念語文教學觀告訴我們:教學要注重學生的感悟體驗,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感悟體驗是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活動的學習形式,它不是靠老師的講解就能獲得的,而是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會語言文字的感情后才能獲得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在讀中誘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悟,促進學生感悟自得,自主發(fā)展,在不斷讀書積累中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語言的悟性。
以上的教例就體現了這種讓學生自讀自得的理念。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思考:課文中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歸納出有照料圖、送別圖、謝恩圖,這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悟。在此基礎上就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圖畫出來,給課文配上插圖,這是引導學生去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感悟。畫出圖后再作交流:你為什么這樣畫?這樣畫表達出了什么意思?這是讓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對課文語言情感的感悟在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轉化為圖畫形象的過程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又通過大家的補充討論,如對人物動作神情的處理,對梨等小道具的處理,從細節(jié)處挖掘體會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同時,在這交流感悟的過程中,也讓更多的同學體味到別人的感悟過程,以得到更多的啟發(fā)。
沒有煩瑣的分析,沒有滔滔的講解,只是讓學生毫無拘束地讀書,暢談自己的心得領悟,就可以讓學生的感悟體驗與課文語言擦出情感的火花。
《賣報小姑娘的歌》拓展
聶耳簡介
聶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云南玉溪人。1918年入昆明師范附屬小學,開始接受正規(guī)教育。在校學業(yè)成績出眾,又喜愛音樂,課余從民間音樂家學習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樂器,熟悉傳統(tǒng)樂曲。1922年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為該校學生音樂團的活躍成員。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時值第一次國內革命風暴在中國南方興起,他開始受到進步書刊和《國際歌》等革命歌曲的影響。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師范高級部英文組,參與本校學生進步組織讀書會的活動,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音樂、戲劇演出活動,并開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928年后,更加積極地參加各種公開和秘密的革命活動。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潛離昆明,經越南轉赴上海。
1930年11月,聶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劇社小提琴手,師從普杜什卡接受嚴格的小提琴訓練,還自修鋼琴、和聲學、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認識了左翼劇作家兼詩人田漢,建立了與左翼文藝界的聯系,進一步堅定了走革命音樂道路的信心。和田漢的友誼與合作,對聶耳的藝術成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32年8月前往北平,積極參與北平左翼戲劇家聯盟和左翼音樂家聯盟的演出活動和組織建設,并師從外籍教師托諾夫繼續(xù)學習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
聶耳回上海不久即進入聯華影業(yè)公司工作。他以熾烈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積極從事創(chuàng)作和評論活動。同時還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發(fā)起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隨后又參加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小組。1934年4月,聶耳進入百代唱片公司,與任光共同主持音樂部,組織錄制了一些進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轉入聯華影業(yè)公司二廠任音樂部主任。日益嚴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決定出國擬經日本前往蘇聯學習。他于4月18日抵東京。在日本,聶耳考察了日本音樂、戲劇、電影等方面的動態(tài),向日本文藝界介紹了中國音樂的新發(fā)展,并加緊學習外語和音樂。7月17日,在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
聶耳一生共創(chuàng)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在從事多方面活動的同時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斗爭的歌曲占有較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