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3-09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顆樹》教學教案設(shè)計。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教案設(shè)計
設(shè)計說明課文以一個可愛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變成一棵樹后,發(fā)生的奇妙的事情。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作者從不同的方面展開,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隨著情節(jié)走入那棵樹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學前準備1.預(yù)習課文,認讀生字、詞語。(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2.自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學習重點認字、讀詞語,了解主要內(nèi)容。
學前準備1.預(yù)習課文,認讀生字、詞語。(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導(dǎo)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談話導(dǎo)入。(用時:5分鐘)1.假如你會變,你最想變成什么?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讓自己變成了一棵樹,而且還發(fā)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書課題:我變成了一棵樹。1.交流自己想變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齊讀課題。
3.質(zhì)疑:會發(fā)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學習,自主質(zhì)疑。(用時:10分鐘)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2.說一說自己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要求讀出體會。1.學生借助文中拼音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認為難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做上標記。
3.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在文中所連的詞、多音字、優(yōu)美詞句,并讀兩遍。
4.讀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什么故事?1.我能給帶點字注音。
希望()抓癢()
鱷魚()陳醋()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這篇課文記敘了“我”變成________的感受,表現(xiàn)了______永遠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贊美了__________的溫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用時:20分鐘)1.交流整體感知:課文講了什么故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3.展示生字詞情況。1.學生在讀中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說出讀后的體會。
2.小組交流。(字音方面:希、癢、鱷、醋;字形方面:狀、狐、貍、丁、零、巧、克、腸、繼、續(xù)、抬、秘、密)
3.全班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3.看拼音寫詞語。
xínɡzhuànɡhúli
()()
jìxùmìmì
()()
qiǎokèlì
()
四、展示匯報,拓展延伸。(用時:5分鐘)1.小組展示朗讀課文。
2.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想一想:你學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組同學共同參與,選擇喜歡的展示方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特點,在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這篇課文時,我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引導(dǎo)學生理解課文,并打破課文的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想象的神奇。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寫。
學習重點理解作者變成樹后發(fā)生了哪些事,體會想象的神奇。
學前準備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導(dǎo)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復(fù)習導(dǎo)入。(用時:5分鐘)1.聽寫詞語。
2.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師板書課題)1.學生聽寫詞語。
2.回憶課文主要內(nèi)容。4.聽寫詞語。
形狀狐貍丁零
巧克力香腸繼續(xù)
抬頭秘密
二、精讀感悟。(用時:25分鐘)1.自讀第1~4自然段,思考:“我”為什么希望變成一棵樹?
2.細讀第5、6自然段,了解“我”變的樹是什么樣子的。
3.齊讀第7、8自然段,邊讀邊想:“我”讓所有的動物都住在樹上說明了什么?
4.用開火車的方式朗讀第9~12自然段,從媽媽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為什么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
(2)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
5.默讀第13~20自然段,從小動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變成一棵樹后,心情有哪些變化?
6.齊讀第21~23自然段,感受媽媽對“我”的愛,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這句話?1.帶著問題,運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用“”在文中畫出“我”希望變成樹的原因。
2.用“”在文中畫出“我”變成的樹的樣子。
3.感受“我”變成的樹的神奇之處,以及“我”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重點從媽媽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體會媽媽的愛心。
5.聯(lián)系全文,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興奮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失望、著急后悔覺得變成樹很麻煩。
6.細細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親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親眼里,每一個孩子絕對不會被錯認。5.仿寫擬聲詞。
咕嚕嚕
__________________
嘩啦嘩啦
__________________
6.“我”變成一棵樹后,心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媽媽早就知道那棵樹是“我”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時:10分鐘)1.聯(lián)系課前的想象,說說如果你變成了其他事物,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寫或畫一畫。1.交流自己變成其他事物后發(fā)生的奇妙的事。
2.仿寫一篇想象作文或畫一個場景。8.寫想象作文或畫出自己想象的一個場景。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讀課文,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通過課件展示,直觀地感受到作者想《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片段
◆體會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學拓展點)
師:讀了課文,你覺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學生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推薦代表發(fā)言)
生1:作者想變成一棵樹,就很快感覺到樹枝從身上冒出來了,真神奇!
生2:作者變成的樹上還長滿了各種形狀的鳥窩,我從來沒想過會有這樣的樹,太讓我驚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擔心小動物們上不去,還會彎下腰讓小動物住進自己喜愛的窩里。
生4:更奇特的是媽媽帶著好吃的也住到了樹上,她不擔心媽媽把樹枝壓斷了嗎?
生5:作者居然能聽懂小動物們的語言,真是太神奇了。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給你一次變的機會,你會變成什么呢?為什么?
生1:我想變成一棟可以容納很多人的房子,讓人們居住。因為我想讓我們班的同學、父母一起住在一個大房子里,那樣我們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還不用離開爸爸媽媽。
生2:我想變成空氣清新劑,每天早晚把周圍的空氣清潔一遍,讓每個人都在清新的環(huán)境中生活、工作、學習。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并且能根據(jù)生活實際,變成人們最急需的事物,老師為你們的愛心點贊!
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寫或畫的內(nèi)容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編輯推薦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設(shè)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17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懂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2.認識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導(dǎo)寫好帶有這類偏旁的字。
3.抓癢癢的冒彎等關(guān)鍵詞,體會表達效果的神奇,并進行語言文字訓(xùn)練。
4.初步引導(dǎo)學生分角色扮演,進行戲劇嘗試。
5.拓展學生思維,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重點:抓癢癢的冒彎等關(guān)鍵詞,體會表達效果的神奇,并進行語言文字訓(xùn)練。
教學難點:拓展學生思維,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復(fù)習,激趣導(dǎo)入
1.同學們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們還想聽這樣的故事嗎?
2.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63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本課生詞,排火車讀。
癢癢的橢圓形菱形鱷魚香腸糖醋排骨丁零丁零秘密
3.排火車接讀課文。
三、復(fù)習生字,指導(dǎo)書寫
1.狀:認識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義。與壯字進行對比。
2.繼續(xù):強調(diào)繼字的筆順。
3.狐貍:左窄右寬,反犬旁的筆順。
4.秘密:理解兩個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開的,不讓大家知道的??山M詞秘方、秘訣、神秘、奧秘。
密:不公開的,不公開的事物。組詞保密、密信、密謀、密探
【設(shè)計意圖:引導(dǎo)學生用了解偏旁含義,形近字區(qū)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義來區(qū)分相像的漢字,加深學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寫一個,教師巡視指導(dǎo)。
6.當堂聽寫。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1.聽老師范讀課文,邊聽邊思考:哪些情節(jié)寫得很有意思?
2.師范讀課文。
3.交流寫得有意思的情節(jié)。
預(yù)設(shè):
(1)第四段
①指名讀。
②哪些描寫讓你覺得有意思?
是啊,癢癢的和冒我把變成樹的感覺寫活了。
③再讀,讀出有意思。
(2)第五段
①生讀。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寫:樹上長鳥窩
(3)第六段
①鳥窩的形狀: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②還會有什么形狀?
③如果你變成了一棵樹,你會變成一棵什么樣的樹呢?
④出示句子練習:
你猜,我變的樹上會長什么?當然不是蘋果啦,梨也不對對了,____________!我變成了一棵____________的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shè)計意圖:孩子天生就有豐富的想象。我還會變成一棵什么樣的樹?問題一拋出,孩子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仿照課文說一說,鍛煉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樹上都住了誰?
(5)第八段
①你覺得哪里有意思?我會彎下腰
②指導(dǎo)讀。
(6)十三---十四段
一棵餓得肚子咕嚕嚕直叫的樹
(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動作扮演讀。
②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媽媽你喜歡嗎?為什么?
二、總結(jié)寫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創(chuàng)作思路:變樹經(jīng)過變樹后的趣事。
2.假如你也會變,你會變成什么?又會有怎樣的奇特經(jīng)歷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變成了_____》為題寫下來。
【設(shè)計意圖:學完課文,學生頭腦中一定有許多遐想不吐不快,適時進行拓展練筆,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的機會?!?br> 板書設(shè)計:
17我變成了一顆樹
癢冒變樹
各種形狀
彎
咕嚕嚕趣事
口水
我變成了一棵樹教案(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
設(shè)計說明課文以一個可愛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變成一棵樹后,發(fā)生的奇妙的事情。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作者從不同的方面展開,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隨著情節(jié)走入那棵樹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學前準備1.預(yù)習課文,認讀生字、詞語。(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文中詞語。
2.自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學習重點認字、讀詞語,了解主要內(nèi)容。
學前準備1.預(yù)習課文,認讀生字、詞語。(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導(dǎo)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談話導(dǎo)入。(用時:5分鐘)1.假如你會變,你最想變成什么?為什么?
2.文中的作者讓自己變成了一棵樹,而且還發(fā)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呢!
板書課題:我變成了一棵樹。1.交流自己想變成的事物及原因。
2.齊讀課題。
3.質(zhì)疑:會發(fā)生哪些事呢?
二、自主學習,自主質(zhì)疑。(用時:10分鐘)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邊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2.說一說自己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要求讀出體會。1.學生借助文中拼音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2.把自己認為難記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做上標記。
3.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在文中所連的詞、多音字、優(yōu)美詞句,并讀兩遍。
4.讀中想一想:我知道了課文講了什么故事?1.我能給帶點字注音。
希望()抓癢()
鱷魚()陳醋()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這篇課文記敘了我變成________的感受,表現(xiàn)了______永遠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贊美了__________的溫馨和美好。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用時:20分鐘)1.交流整體感知:課文講了什么故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3.展示生字詞情況。1.學生在讀中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說出讀后的體會。
2.小組交流。(字音方面:希、癢、鱷、醋;字形方面:狀、狐、貍、丁、零、巧、克、腸、繼、續(xù)、抬、秘、密)
3.全班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3.看拼音寫詞語。
xnɡzhunɡhli
()()
jxmm
()()
qiǎokl
()
四、展示匯報,拓展延伸。(用時:5分鐘)1.小組展示朗讀課文。
2.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想一想:你學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小組同學共同參與,選擇喜歡的展示方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教學反思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特點,在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這篇課文時,我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引導(dǎo)學生理解課文,并打破課文的編排順序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想象的神奇。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寫。
學習重點理解作者變成樹后發(fā)生了哪些事,體會想象的神奇。
學前準備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課件。(教師)
教學環(huán)節(jié)導(dǎo)案學案達標檢測
一、復(fù)習導(dǎo)入。(用時:5分鐘)1.聽寫詞語。
2.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師板書課題)1.學生聽寫詞語。
2.回憶課文主要內(nèi)容。4.聽寫詞語。
形狀狐貍丁零
巧克力香腸繼續(xù)
抬頭秘密
二、精讀感悟。(用時:25分鐘)1.自讀第1~4自然段,思考:我為什么希望變成一棵樹?
2.細讀第5、6自然段,了解我變的樹是什么樣子的。
3.齊讀第7、8自然段,邊讀邊想:我讓所有的動物都住在樹上說明了什么?
4.用開火車的方式朗讀第9~12自然段,從媽媽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并思考:
(1)第11自然段中,我為什么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
(2)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
5.默讀第13~20自然段,從小動物的言行中感受想象的奇妙。思考:我變成一棵樹后,心情有哪些變化?
6.齊讀第21~23自然段,感受媽媽對我的愛,思考:
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還是媽媽。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這句話?1.帶著問題,運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用在文中畫出我希望變成樹的原因。
2.用在文中畫出我變成的樹的樣子。
3.感受我變成的樹的神奇之處,以及我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重點從媽媽身上感受想象的神奇,體會媽媽的愛心。
5.聯(lián)系全文,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興奮?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失望、著急?后悔?覺得變成樹很麻煩。
6.細細品味第21~23自然段,明白:母親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在母親眼里,每一個孩子絕對不會被錯認。5.仿寫擬聲詞。
咕嚕嚕
__________________
嘩啦嘩啦
__________________
6.我變成一棵樹后,心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從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媽媽早就知道那棵樹是我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提升。(用時:10分鐘)1.聯(lián)系課前的想象,說說如果你變成了其他事物,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寫或畫一畫。1.交流自己變成其他事物后發(fā)生的奇妙的事。
2.仿寫一篇想象作文或畫一個場景。8.寫想象作文或畫出自己想象的一個場景。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讀課文,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通過課件展示,直觀地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最后安排的寫或畫的內(nèi)容是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片段
◆體會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學拓展點)
師:讀了課文,你覺得作者的哪些想象非常奇特呢?
(學生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推薦代表發(fā)言)
生1:作者想變成一棵樹,就很快感覺到樹枝從身上冒出來了,真神奇!
生2:作者變成的樹上還長滿了各種形狀的鳥窩,我從來沒想過會有這樣的樹,太讓我驚喜了。
生3:作者想得真周到,擔心小動物們上不去,還會彎下腰讓小動物住進自己喜愛的窩里。
生4:更奇特的是媽媽帶著好吃的也住到了樹上,她不擔心媽媽把樹枝壓斷了嗎?
生5:作者居然能聽懂小動物們的語言,真是太神奇了。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感受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如果給你一次變的機會,你會變成什么呢?為什么?
生1:我想變成一棟可以容納很多人的房子,讓人們居住。因為我想讓我們班的同學、父母一起住在一個大房子里,那樣我們就可以每天一起玩耍,還不用離開爸爸媽媽。
生2:我想變成空氣清新劑,每天早晚把周圍的空氣清潔一遍,讓每個人都在清新的環(huán)境中生活、工作、學習。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并且能根據(jù)生活實際,變成人們最急需的事物,老師為你們的愛心點贊!
三年級語文:《一顆小豌豆》教案
設(shè)計理念:
根據(jù)童話故事的特點,本教學設(shè)計力求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領(lǐng)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教給學生,把讀書的時間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讀書活動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學目標:
1.引導(dǎo)學生帶著課后問題默讀課文,體會小豌豆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美好情操;
2.展開想象,編故事講給大家聽;
3.本課要求的會認字有:豌、懶、瘦、移、楚、扶。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反復(fù)朗讀中,感悟到助人為快樂之本。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shè)計: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豌豆是什么樣子的嗎?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課件一:展現(xiàn)豌豆的成熟過程)我們今天見到的這顆小豌豆它有個美好的愿望(出示課件四),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這個愿望實現(xiàn)了嗎?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20課。(板書題目:一顆小豌豆)
二、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默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2.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shè)計意圖】默讀是本課讀文的主要方式。要讓學生按照默讀的要求,在反復(fù)自讀課文的過程中,把課文讀通順,讀懂課文內(nèi)容。
三、讀中感悟,自主發(fā)現(xiàn)
1.讀過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請?zhí)岢鰜恚蠹乙黄饋斫涣鳌?/p>
四、從學生的質(zhì)疑中,篩選典型問題
1.小豌豆說了那些話?找出來讀一讀,從它的話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2.小姑娘原來病得怎樣?隨著小豌豆的一天天長大,小姑娘有了什么變化?你從那些詞句可以看出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中你感悟到什么?(小姑娘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3.故事中的這顆小豌豆你喜歡嗎?為什么?(小豌豆無私奉獻、助人為樂)
五、感悟朗讀
課文要學完了,在這篇課文中,你最想讀哪幾個自然段,請大膽地站起來讀出來吧!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興趣朗讀,品悟小豌豆和小姑娘的情感,升華對課文的理解。
六、總結(jié)課文
師:小豌豆的愿望就是能為大家做點好事,能把愛心奉獻給別人,它以綠色的葉,粉紅色的花陪伴著小姑娘,看著她一天天好起來,說明的愿望已經(jīng)實現(xiàn),因為它得到小女孩的感謝。
七、作業(yè)
想像一下其它四顆小豌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選擇其中一顆豌豆的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shè)計:
20.一顆小豌豆
無私奉獻、助人為樂
瘦瘦的黃黃的
笑吟吟
坐起來
站起來
心底感謝
小女孩
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三年級語文上20一顆小豌豆教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20一顆小豌豆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
要求1.朗讀課文,感受小姑娘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培養(yǎng)想象能力,訓(xùn)練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
難點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感受小姑娘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
教學
課時兩課時
一顆小豌(wān)豆
有一個豌豆莢,綠瑩瑩的,好像一間綠色的小房子。里面并排坐著五顆綠瑩瑩的豌豆。[①本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說明了什么?]
段導(dǎo)讀:寫了豌豆莢里坐著五顆豌豆。
慢慢地,豌豆莢變黃了,豌豆也長結(jié)實了。[②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段導(dǎo)讀:寫豌豆慢慢成熟了。
有一天,豌豆莢震動了一下,啊,她被摘下來了。[③“豌豆莢”為什么會震動了一下?]
段導(dǎo)讀:寫豌豆莢被人摘下來了。
豌豆們快活地叫了起來:“啊,我們的小房子快要打開了!”[④“快要打開”意味著什么?]
段導(dǎo)讀:寫豌豆們要離開豌豆莢時的喜悅心情。
最大的一顆說,他要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誰也追不上他。[句導(dǎo)讀: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讓誰也追不上,這對一顆豌豆來說沒有任何意義,跑得再遠再快都沒有用。]
第二顆說,他要飛到太陽里去,那才神氣呢![句導(dǎo)讀:一顆豌豆是不可能飛到太陽那兒去的,這顆豌豆為了顯得“神氣”這樣癡心妄想,真是可笑。][⑤兩顆豌豆的對話說明了什么?]
段導(dǎo)讀:寫這兩顆豌豆都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整天想著炫耀自己。
還有兩顆懶(lǎn)洋洋地說,他們滾到哪兒,就在哪兒睡一覺。
段導(dǎo)讀:寫了這兩顆豌豆?jié)M足現(xiàn)狀,貪圖安逸。
最小的一顆呢?他想了想,說:“我可不想飛到太陽里去,也不想跑得很遠很遠,當然,也不能光想著睡覺哇。我要是能為大家做點兒事,就高興了”。[⑥這顆小豌豆與前面幾顆豌豆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樣?]
段導(dǎo)讀:寫了小豌豆的想法是幫助別人才高興。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寫了五顆小豌豆在豆莢里表明自己的愿望。最小的一顆豌豆和別的豌豆不同,他說“能為大家做點兒事,就高興了”。
不一會兒,小房子打開了,五顆豌豆滴溜溜滾了出來,落在一個小男孩兒的手心里。[⑦“滴溜溜”“滾”這兩個詞語寫出了豌豆怎樣的形態(tài)?]小男孩兒有一支玩具手槍,他把豌豆一顆一顆裝進槍筒,又砰(pēng)砰地把他們一顆一顆打出去。
段導(dǎo)讀:這是一個過渡段,主要寫豌豆被小男孩兒裝入槍筒打了出去。
最小的那顆豌豆,飛到了一座小樓的窗臺上,骨碌一下,滾到一條裂縫里。那裂縫里有點兒泥巴,上面還長著青苔。[句導(dǎo)讀:裂縫里有泥巴,還長著青苔,這暗示著裂縫里是一個可供植物生長的地方,小豌豆可以在這兒生根發(fā)芽。]小豌豆在這里住下了。
段導(dǎo)讀:寫最小的那顆豌豆新家的樣子,可以看出條件艱苦。
小樓里住著一個小姑娘,病得很厲害,已經(jīng)在小屋里躺了一年多了,下不了床,連坐也坐不起來。她小臉兒瘦(shòu)瘦的,黃黃的,全身一點兒力氣也沒有,多可憐哪!連媽媽都以為她活不長了。[⑧小姑娘的情況怎么樣?作者對她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段導(dǎo)讀:這一自然段介紹了這座小樓里,住著一位病得很厲害的小姑娘。
春天到了,樹枝該吐出小芽兒來了,小草也該從土里鉆出小腦袋來了!小姑娘真想出去瞧瞧,可是不行。她躺著一動也不能動,只好睜大眼睛,呆呆地望著窗外的天空。[⑨“呆呆”一詞說明了什么?]
段導(dǎo)讀:寫出了小姑娘對窗外世界的向往。充滿生機、鳥語花香的春天對小姑娘多么有吸引力呀!
忽然,她看見窗臺上有一點兒綠色的東西在晃動,就叫了起來:“媽媽,您快來瞧瞧,窗臺上那綠的是什么?”[句導(dǎo)讀:綠色是春天的使者,小姑娘熱切地希望能走出去看看春天,但是不行。這回,綠色自己跑到家里來了,這怎能不叫小姑娘驚喜呢?]
媽媽打開窗戶一看:“啊,是一顆小豌豆,長出小葉子來了?!盵⑩“一顆小豌豆,長出小葉子來了”,說明了什么?]
段導(dǎo)讀:寫小豌豆長出小葉子來了,小姑娘發(fā)現(xiàn)了他。
小姑娘看見綠色了,心里有多高興啊。她讓媽媽把她的小床移(yí)到窗戶旁邊,想清楚(chǔ)地看著小豌豆一天天長大。她還請媽媽在窗臺上插根小棍,把小豌豆的芽給支起來,再拉根線到窗頂,好讓小豌豆的蔓兒(wànr),沿著線往上爬。[小姑娘非常喜歡這顆豌豆苗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
段導(dǎo)讀:寫小姑娘讓媽媽細心照顧小豌豆,并且盼望小豌豆長大。
小姑娘看著小豌豆猛勁兒長,笑吟(yín)吟地說:“小豌豆哇,你長得真快,我也會跟你一樣,長得又快又好?!盵“猛勁兒長”說明了什么?]
可不是嘛(ma),有了小豌豆的陪伴,小姑娘的臉色好多了,她還能自己坐起來,坐上整整一個鐘頭呢。[“可不是嘛”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段導(dǎo)讀:小豌豆的快速生長,讓小姑娘的心情快樂起來,同時小姑娘的病也漸漸好起來了。
一天清早,小姑娘醒來,朝窗外一看,樂得叫了起來:“啊,小豌豆開花了!”[“啊”字是個語氣詞,表明了什么語氣?]
真的,小豌豆開出了粉紅色的小花。小姑娘高興極了,她扶(fú)著窗臺,慢慢地,慢慢地,站起來了![小姑娘站起來與小豌豆有什么關(guān)系?]就這樣,小豌豆長大了,小姑娘的病也慢慢地好了。
段導(dǎo)讀:寫小姑娘在小豌豆的影響下,戰(zhàn)勝了病魔,身體好起來了。
第二部分(第9~19自然段):寫了小豌豆在窗外發(fā)芽、長葉、開花,陪伴著病中的小姑娘,而小姑娘也隨著小豌豆的長大慢慢地好了。
小姑娘對著小豌豆微笑,從心底里感謝他。
段導(dǎo)讀:寫小姑娘感謝小豌豆。
小豌豆呢,輕輕地點著頭,好像在說:“我就想給別人做件好事嘛。讓你看到我綠色的葉子,讓你看到我粉紅色的花,讓你跟我一樣,長啊,長啊,長得好起來,我就非常高興了。”[句導(dǎo)讀:小豌豆的話照應(yīng)開頭,突出中心。][小豌豆的話語,說明了什么?]
段導(dǎo)讀:小豌豆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愿望。
第三部分(第20、21自然段):寫小姑娘感謝小豌豆,小豌豆也再一次表明了想給別人做件好事的愿望,希望小姑娘跟自己一樣長得好起來。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積累詞語。
3.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生字卡片。
一導(dǎo)入新課
1.讀課文題目,質(zhì)疑。
看到課文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這是一顆什么樣的小豌豆?圍繞小豌豆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2.課文圍繞著一顆小豌豆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會被文中的情節(jié)所感動,下面就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一顆小豌豆?jié)L到一條裂縫里,在那里生根、發(fā)芽,開出了粉紅色的小花。生了重病的小姑娘有了小豌豆的陪伴,慢慢地站了起來。小豌豆看著一天天好起來的小姑娘,高興極了。)
三學習生字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同桌交流。
3.集體學習。
(1)認讀生字卡片。
(2)積累詞語。文中很多詞語用得很生動,把你喜歡的詞語抄寫在采集本上。
四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
2.朗讀課文,看誰讀得流利。
1.在學生齊讀的時候,教師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有讀得不正確的字詞,要隨即把它們寫到黑板上,在齊讀后,馬上對這些字詞進行正音,并讓學生把正確讀音標到書本上。
2.上課伊始,教師可讓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小姑娘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這樣,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又掌握了一種閱讀的好方法。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感受小姑娘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
3.想象其他四顆小豌豆發(fā)生的故事。
課文插圖。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著一顆小豌豆,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一顆小豌豆飛到了一座小樓的窗臺上,骨碌一下,滾到一條裂縫里。小豌豆在那里生根、發(fā)芽,開出了粉紅色的小花。小樓里住著一位小姑娘,病得很厲害。春天到了,小姑娘看見了窗臺上的小豌豆長出的綠葉和他開出的小花,很受鼓舞,在小豌豆的陪伴下,她的病慢慢地好了。)
3.小豌豆是怎樣讓小姑娘鼓起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的呢?下面我們就深入地學習課文內(nèi)容。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自學課文。
(1)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句子。
(2)朗讀自己畫的句子。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
(3)畫出不理解的語句。
2.分小組交流。
(1)朗讀句子。小組內(nèi)進行評價。(2)說說自己喜歡這些句子的理由。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4)提出不懂的語句,小組內(nèi)討論、解疑。
3.全班交流。
(1)朗讀課文第一至第八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重點理解第八自然段。
①朗讀第八自然段。
②說說讀了這段,你對小豌豆有了怎樣的了解。(他要為大家做點兒事。)
(4)小豌豆做了什么事情呢?
(5)朗讀課文第九至第二十自然段。
①小豌豆做了什么事情?(他滾到一座小樓窗臺的裂縫里,生根,長葉,開花,陪伴生了重病的小姑娘。)
②生了重病的小姑娘有了小豌豆的陪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從文中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
③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你是否喜歡這顆小豌豆,為什么。(喜歡。因為小豌豆陪伴著生病的小姑娘,讓小姑娘看著他的綠葉和粉紅色的花,增添了戰(zhàn)勝病魔的勇氣。)
三朗讀課文
四課堂延伸
想象其他四顆小豌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選擇其中一顆豌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1.講完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談感受。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懂得了小豌豆的樂于助人,深入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涵。
2.整節(jié)課,教師引導(dǎo)學生邊讀邊感知邊體會,感悟到小豌豆的愛和樂于助人,訓(xùn)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想象其他幾顆小豌豆會發(fā)生的故事,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造句、習作能力。
1.連一連。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量詞。
一(個)小姑娘一(座)小樓一(間)房子
一(顆)小豌豆一(條)裂縫一(棵)小樹
3.選字組詞。
象像大(象)畫(像)好(像)
進近遠(近)(進)步前(進)
牙芽發(fā)(芽)(牙)醫(yī)(牙)具
4.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1)小豌豆。
(2)心里有多高興啊。
5.文中五顆小豌豆都有自己的愿望,你是如何看待他們的愿望的?
提示:從他們的愿望是否有意義,是否切合實際方面分析。
一安徒生簡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麥著名童話作家。他以詩意而又幽默的筆調(diào),開啟了創(chuàng)作童話的先河。安徒生的作品中閃耀著普遍的人性的光輝,超越了不同國家、種族與文化,因此歷久彌新,被世界各地的人們反復(fù)傳誦。安徒生的創(chuàng)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代表作有《打火匣》《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二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lián)盟于1956年開始設(shè)立,每兩年一次,授予兒童圖書作家和插圖畫家,以此獎勵并感謝他們寫出了好書。這個獎項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并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
2025年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狐貍、繼續(xù)、秘密”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覺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開想象,說說如果你也會變,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
過程與方法
1.范讀課文,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jié)合圖片和文字內(nèi)容,生動再現(xiàn)課文所講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明白媽媽永遠是最了解孩子的,體會偉大的母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狐貍、繼續(xù)、秘密”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覺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說說如果你也會變,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揭示課題
假如你可以變,你會變成什么?是自由快樂的小鳥,還是五彩繽紛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還是美麗可愛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卻很奇特,她想變成一棵樹,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學完本課,你一定會為這個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詞學習,基礎(chǔ)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dǎo)生字中的后鼻音“狀、丁、零、腸” 。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 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狀、零、巧、腸、續(xù)、抬”時,可以使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學習“狐、克、繼”時,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學習“貍、秘、密”時,可以用同音字對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狀:大地穿新裝,山峰顯異狀,壯美令人嘆,大雪巧梳妝。
?。涸星ど?,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尋覓,水枯地也干。
字謎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風抖。(謎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貍:一只小貍貓,想摘大鴨梨,爬上青竹籬,還是有距離。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dǎo)。
書寫指導(dǎo):
“狀”左窄右寬,右部捺畫伸展。
“貍”左窄右寬,“里”在豎中線上起筆。
“丁”的橫要長些,豎勾要寫在豎中線上。
“零”的“ “宜寫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蓋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橫變提,右部折筆要自然。
“克”的“口”要寫扁小,撇宜長,豎彎鉤要舒展。
“腸”的左部窄長,右部兩撇平行,長短不同。
“繼”注意筆順,右邊部分先寫“米”,再寫豎折。
“續(xù)”左窄右寬,右邊是“賣”。
“抬”左窄右寬,“口”在豎中線上起筆,寫扁一些。
“秘”的“ 必”臥鉤短且向右下傾斜,撇上伸且稍長。
“密”中間的“必”稍扁。
易錯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犬-狀(形狀)-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貍)-弧(弧度)-孤(孤單)
里-貍(貍貓)-童(童話)-野(田野)
令-零(零食)-鈴(鈴聲)-冷(冰冷)
(4)多音字。
背
bēi:背包 背負
bèi:后背 背井離鄉(xiāng)
秘
mì:秘密 秘而不宣
bì:秘魯
(5)形近字。
狀zhuàng:形狀
壯zhuàng:強壯
丁dīng:園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頭
治zhì:醫(yī)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點詞語解釋。
希望:(多義詞)
①心里想著達到某種目的或出現(xiàn)某種情況。
②希望達到的某種 目的或出現(xiàn)的某種情況;愿望。
③希 望所寄托的對象。
擔心:放心不下。
傍晚:時間詞。臨近晚上的時候。
丁零丁零:形容鈴聲或小的金屬物體的撞擊聲。
香噴噴:狀態(tài)詞。形容香氣撲鼻。
秘密:有所隱蔽,不讓人知道的(跟“公開”相對)。
(7)書寫練習:巡視指導(dǎo),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并回答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明確:課文講述了“我”因為不想自己在玩的時候有人叫“我”吃飯而自己變成了一棵樹,繼而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 媽媽。
(2)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請在段落前標注出來。
明確:共有23個自然段。
四、課堂小結(jié),效果強化
這節(jié)課,通過初步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講述的是“我”想象變成了一棵樹后發(fā)生的故事。小朋友們一定覺得很有意思吧!課后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如果你可以變成某樣?xùn)|西,你想要變成什么?
五、練習設(shè)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yīng)訓(xùn)練。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shè)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案設(shè)計
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案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及多音字.
2.默讀課文,了解七顆鉆石的來歷.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6.7自然段.
4.展開想象,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蘇聯(lián)卡泰耶夫?qū)懙耐捁适隆镀呱ā穯?有或沒有)師說:《七色花》講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實現(xiàn)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現(xiàn)了珍妮愿意為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好品質(zhì).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和珍妮同樣善良的小姑娘,我們一起來學習童話故事《七顆鉆石》。
二、初讀課文,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自由讀課文,借助課后生字表,認讀字表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認讀生字詞,認讀字詞及句子.
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zāi).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也都干渴而死.
絆倒遞給一瞬間水罐
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接著一股清澈
這時,突然從水罐里射出七顆閃閃發(fā)光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鮮的水流.
再讀課文,在讀準字音的基礎(chǔ)上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三、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默讀后按提示說一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干什么,結(jié)果怎么樣的一件事.
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個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水罐變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顆鉆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
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水罐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呢請你自由朗讀課文三至六自然段想一想.
指導(dǎo)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請一個同學讀第三自然段,然后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
當小姑娘發(fā)現(xiàn)水罐里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時什么表現(xiàn)
(喜出望外想喝個夠決定留給媽媽)
說說喜出望外什么意思
小姑娘為什么會喜出望外讀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你從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個怎樣的人結(jié)合課文說說自己的理解.
師小結(jié):正是因為小姑娘有一顆純潔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裝滿了清亮新鮮的水.
帶著自己的感受有語氣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小組學習四至六自然段.
課件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讀一讀四至六自然段;
說一說,在什么情況下水罐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中體會出小姑娘是一個怎樣的人
小組匯報學習收獲.
四、回歸課文整體,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有感情朗讀全文,思考:水罐為什么會一次次發(fā)生變化
全班合作填表,了解水罐變化原因.
遇到的情況
小姑娘的行為
水罐的變化
為什么會變化
啟發(fā)學生圍繞課題《七顆鉆石》深入質(zhì)疑,感受小姑娘美好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guān)系.
課文寫小姑娘找水,為什么課題叫《七顆鉆石》
感受小姑娘用愛心找水,給母親,過路人,動物喝水,自己卻連一滴水也沒有喝,從而體會到文章借七顆鉆石變成燦爛的大熊星座象征小姑娘美好心靈的閃光.板書:愛心美好心靈
展開想像:如果你是那為小姑娘,當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討水喝,會怎么說,怎么做自選感受最深的情景談體會.或分角色演一演.
有感情地朗讀描寫七顆鉆石的那兩個自然段,試著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檢查背誦
2.學習本課生字,有重點的進行方法指導(dǎo)
3.用清澈造句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4個人一組在小組內(nèi)背誦,由組長負責把背誦成績填入朗讀檢測本上.
選幾名(好,中,差)同學在全班背誦.
二、指導(dǎo)生字的記憶和書寫
(一)學習生字
一學生出示卡片:絆,遞指名讀字音
出示在黑板上進行比較,絆,遞念半,弟的音
得出結(jié)論:絆,遞的讀音同聲旁相同,是同聲旁的形聲字.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組:鉆,枯,咽,接,最后得出結(jié)論:鉆,枯,咽,接是近聲旁的形聲字
(二)多音字練習
(1)她累得倒(do,dào)在草地上睡著了.
(2)小姑娘把水倒(do,dào)在水里.
(3)七顆鉆(zuànzun)石.
指導(dǎo)股和澈的書寫
股:右半部的上邊第二筆是└不是乚
澈:右半部是反文攵而是折文夊,中間的月第二筆是丨
三、造句練習,用清澈造句
方法:1.找出清澈一詞在文中的句子,水罐里射出七顆閃閃發(fā)
光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鮮的水流.
2.聯(lián)系語境理解清澈,指的是水流清而透明.
3.引導(dǎo)學生想一想哪些內(nèi)容可以用清澈(泉水,小溪,小河,湖水,海水,眼睛……)
4.用不同的方式表達
舉例:
(1)我家門前小溪里的水很清澈.
(2)小魚在清澈的小河里游來游去.
歸納為:
(1)可以表達為清澈的……
(2)也可以表達為……清澈
四、總結(jié):
是啊,如果沒有愛心,這個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為有了愛心,我們才感到溫暖,我們不但要沐浴愛心的溫馨,更要懂得對別人付出愛,正如歌詞唱得那樣:“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愿你們都能成為充滿愛心的人,相信,擁有愛心會讓你充滿神奇的力量。
五、作業(yè):
1.發(fā)揮想象,另創(chuàng)一個故事,講述大熊星座的來歷。
2.制作愛心賀卡,送給你周圍有愛心的人。
《一顆小豌豆》教案(S版三年級語文上冊)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顆小豌豆》教案(S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內(nèi)容簡析】
本課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寫了五顆豌豆從豌豆莢里滾了出來,被一個小男孩兒用玩具手槍一顆一顆打了出去。最小的那一顆豌豆總想給別人做好事,它滾到了一座小樓窗臺的裂縫里。小樓里住著一位病重的小姑娘。當小姑娘看到小豌豆長葉、開花,非常高興,病慢慢好了起來。小豌豆也為能幫助小姑娘而感到高興。
【設(shè)計理念】
根據(jù)童話故事的特點,本教學設(shè)計力求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領(lǐng)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讀書活動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懶、瘦”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在反復(fù)朗讀中,感悟到助人為快樂之本。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反復(fù)朗讀中,感悟到助人為快樂之本。
【教具準備】
識字卡片、課件。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設(shè)計】
一、引入新課
揭題,讀題。看到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每一個字音。不會讀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同學。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糾正對方的錯音。
4.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組合作讀課文,要求讀得通順流利。
6.指名檢查讀,評讀。
7.聽錄音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讀中感悟
1.學習1~9小節(jié)。
(1)自由讀1~9小節(jié),你知道了什么?
(2)讀一讀最小的那顆小豌豆說的話,想想該怎樣讀?
2.學習10~21小節(jié)。
(1)自由讀10~21小節(jié),想一想:小豌豆實現(xiàn)了它的“能為大家做點事就高興”的愿望了嗎?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10~21小節(jié),討論下面的問題:
a.小豌豆到了哪里?它是怎樣幫助別人做好事的?
b.小姑娘原來病得怎么樣?后來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c.讀書匯報。
d.讀好小姑娘的話和小豌豆的話,體會小姑娘和小豌豆高興的心情。
3.想象一下其他四顆小豌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選擇其中一顆豌豆的故事說一說。
四、總結(jié)課文
1.你喜歡這顆小豌豆嗎?為什么?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025年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下冊《我變成了一棵樹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舊知,導(dǎo)入新課
1.聽寫詞語。
狀態(tài) 狐貍 丁當 零食 輕巧
克服 香腸 繼續(xù) 抬頭 秘密
2.導(dǎo)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大家還記得課文講了些什么嗎?(指名回答或讓全班齊答)對,講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棵樹之后發(fā)生的故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我”變成樹后,究竟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同學們想象一下,一棵長滿各種形狀鳥窩的樹會是什么樣子的?(出示圖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話交代了“我”想變成一棵樹的原因?
明確: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就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
3.同學們,你們想想,普通的樹上都會長些什么呢?
明確:花、葉、水果……
4.而“我”變成的樹上又長的是什么呢?
明確:鳥窩。
5.這些鳥窩有什么特點呢?
明確:各種形狀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6.“我”會邀請哪些小動物來住在鳥窩里呢?
明確: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小鱷魚、小狐貍。
7.媽媽來了,“我”的心為什么會“嗵嗵地跳著”呢?
明確:因為“我”害怕媽媽發(fā)現(xiàn)這棵樹是“我”變成的。
8.媽媽要求住進三角形的鳥窩,“我”為什么“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呢?
明確:“我”高興是因為媽媽不知道“我”變成了樹,可以盡情地玩;“我”失望是因為媽媽居然不認識“我”了。
9.媽媽從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呢?
明確:巧克力、香腸、面包、花生、牛奶……
10.課文是如何寫“我”饞得流口水的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沒有直接寫“我”饞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貍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馬上又用“天空中一絲烏云都沒有”來說明并非下雨,引起讀者思考;然后用小鱷魚、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測來一步一步地勾起讀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親自揭曉答案--“水珠是從我的嘴巴里流出來的”,含蓄地點明了“我”是饞得流口水。這樣寫能起到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媽媽“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確:猜想一:因為媽媽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經(jīng)“變成了一棵樹”。
猜想二:因為是“我”幻想自己變成了一棵樹,而不是真的變成了一棵樹。
12.回顧整篇課文,思考問題。
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擬聲詞?你還知道些其他的擬聲詞嗎?
明確: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嘖吧嘖吧、咕嚕嚕。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聲音。
咕嚕:形容水流動或東西滾動的聲音。
撲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聲音。
嘩啦啦:形容撞擊、水流等的聲音。
三、課堂小結(jié),效果強化
1.設(shè)置問題,引導(dǎo)學生回顧本課所學 內(nèi)容。
本文記敘了“我”____ 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
明確: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棵樹后發(fā)生的故事 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媽媽
2.本文巧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生動形象,請試著簡要分析一下。
明確: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的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得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地表現(xiàn)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如“風一吹,它們就在枝頭跳起了舞”一句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各種形狀的鳥窩隨風擺動的樣子,形象生動。
3.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們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確:母愛是最無私的感情。母愛如春天的甘霖,悄無聲息地灑落在我們的心田。這種愛,溫柔而深沉!我們常常埋怨自己的母親啰唆,但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不難感受到她們的關(guān)懷。不管是慈愛還是嚴厲,我們都要相信,那是她們愛的體現(xiàn)。這個世界上,最純潔而又最真摯的愛莫過于此。
四、練習設(shè)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yīng)訓(xùn)練。
五、板書設(shè)計,知識構(gòu)架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中的三位同學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說了自己對想象的認識和看法。第一個同學 是從閱讀運用了大膽想象的文章的感受來談的;第二個同學列舉了課文中想象很奇特的內(nèi)容,從中感受想象的魅力;第三個同學通過列舉想象的情景和事物來體會想象的作用。除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如何寫想象作文的角度來談自己對想象的理解和體會。如,想象要以生活實際為基礎(chǔ),創(chuàng)造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都要符合生活規(guī)律。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馬行空地亂想。在《小真的長頭發(fā)》一文中,小真想象自己的長頭發(fā)可以用來釣魚、做晾衣繩等,因為長頭發(fā)辮起來之后就變成一根很粗的繩子了。雖然用長頭發(fā)釣魚和做晾衣繩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不會發(fā)生的事情,但是卻又是符合現(xiàn)實生活規(guī)律的,因此說這個想象是合理的。
初試身手
(一)在紙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畫成 想象中的事物,看誰想得新奇。
答案示例:
(二)選一個開頭,展開想象,大家一起接龍編故事。
1.夏天到了,瞌(kē)睡蟲王國一片沸騰。它們紛紛飛出洞口,去尋找自己的朋友……
2.小精怪從爸爸那兒學會了很多咒(zhòu)語。他用咒語變出玩具、花園、城堡。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錯了咒語,把自己變成了……
示例一:
夏天到了,瞌睡蟲王國一片沸騰。它們紛 紛飛出洞口,去尋找自己的朋友。
它們來到了一座花園,花園里百花盛開,爭奇斗艷,成群的蝴蝶、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瞌睡蟲們想和它們做朋友,可是蝴蝶還要在花上跳舞,蜜蜂還要忙著采蜜,沒時間玩耍。
于是,它們飛到一座新翻的泥土邊,看見了蚯蚓,可蚯蚓忙著翻地,沒時間和它們玩耍。
后來,它們飛到了小鎮(zhèn)上。那里住著一對老夫妻,因為年紀太大,睡眠不好,他們已經(jīng)很久沒有好好睡覺了。由于瞌睡蟲們的到來,老夫妻倆睡了一個安安穩(wěn)穩(wěn)的覺。最終瞌睡蟲們留了下來,每日陪伴這對老夫妻。
示例二:
小精怪從爸爸那兒學會了很多咒語。他用咒語變出玩具、花園、城堡。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精怪念錯了咒語,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身體虛弱的老爺爺。
小精怪拄著拐杖顫巍巍地在森林里走著。小兔子看見了,一路蹦跳過來,幫他提了手中的東西。
小猴子看見了,扶著他走下了高高的山坡。
小百靈鳥看見了,給他送來許多好吃的果子。
當小精怪向小兔、小猴、小百靈鳥說“謝 謝”的時候,他們的臉上都笑得甜甜的。小精怪這時才明白,原來快樂不是藏在他的咒語里,而是藏在幫助別人和接受別人幫助的喜悅里。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shè)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三年級語文上冊《給予樹》教案設(shè)計
三年級語文上冊《給予樹》教案設(shè)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繼續(xù)認識10個生字,會寫“予、寬、買、卡”4個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償、寬?!钡仍~語意思。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體會人物內(nèi)心;合作探究,懂得愛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能獻出自己的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到金吉亞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養(yǎng)關(guān)愛他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zhì)。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
1.復(fù)習字詞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給予樹》這篇課文(手指寫好的課題說)。首先,檢查大家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出示重點詞語)
師:誰愿意接受挑戰(zhàn),準確地讀讀這些詞語(指名讀,隨機指正)
生:按照教師提示個別朗讀
師:能做個“擁抱”的姿勢嗎?課文中指誰和誰擁抱著?
生:學生做“擁抱”姿勢。
師:“圣誕節(jié)”在哪一天?
生:12月25日。
師:這是西方最重要的節(jié)日,猶如中國的——(生:春節(jié)),是一個非??鞓返墓?jié)日。
師:誰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給大家提個醒。
生:字形,予——矛買——賣;字音,給擔即
師:我們一起準確地讀讀這些詞語。
生:根據(jù)教師所指的易錯內(nèi)容集體讀。
2.了解內(nèi)容
師:看來,大家已經(jīng)掃除了字詞障礙,這對于閱讀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上節(jié)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了解了“在圣誕前夕,發(fā)生了一個與小女孩金吉婭有關(guān)的故事?!闭l愿意敘述一下這個故事?教師提示:如果有困難,可以結(jié)合屏幕上的詞語或者手中教材給自己提提醒。
生1:圣誕節(jié)快到了,金吉婭去給一個陌生的小女孩買了一個洋娃娃。
師:你能簡單地概括事件。
生2:圣誕節(jié)快到了,金吉婭去買圣誕禮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給予樹,她用媽
媽給的錢為一個陌生的小女孩買了一個洋娃娃,媽媽知道后很感動。
師:你能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來敘述,讓人清楚地了解故
事,而且有條理性,這也是我們平時說話時要注意的。
二、情境導(dǎo)入
(出示:金吉婭圖片與小聲配樂)
師:看,這就是那個令媽媽十分感動的小女孩——金吉婭,一個可愛的女孩子!相
信媽媽的這份感動也會同樣感染著我們?nèi)暌话嗟拿恳晃缓⒆樱?br>
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容易被感動的人,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定是一個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個純潔的人!”
三、情境感悟
1.布置閱讀要求
師:那么,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找出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輕輕地畫下來,并說說你感動的原因或者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接下來,大家就用“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讀書,老師建議大家采用輕聲朗讀的方式,有利于思考,而且不影響別人。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3.組織匯報(音樂停)
從你們筆直的小胸脯,看出來你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了,讓我們一同分享彼此的感動!
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進行及時梳理:
第1自然段:姊妹之間的相互探聽,體現(xiàn)了親情——第2句話
媽媽對孩子的擔心,體現(xiàn)了對孩子的愛——第3句話
(注意指導(dǎo)朗讀)
第2自然段:媽媽將100美元分給5個孩子,體現(xiàn)對孩子的愛——第1句話
第3自然段:哥哥與姐姐之間采購禮物后的喜悅,體現(xiàn)了家庭的融洽——第2句話
如果直奔第4自然段,可以進行以下處理:
師:你能讀讀這部分嗎?(生讀后不說了)
師評價:你的感動理由很簡單,如果能結(jié)合具體詞句來體會就更好了。誰接著談?wù)劊?br>
1句.從“到處逛逛”和“漂亮的禮物”體會到金吉婭對家人的體貼
2句.“援助中心”的理解
師:知道援助是什么意思嗎?
生:幫助。
師:那么你能想一想援助中心是一個怎樣的機構(gòu)?聯(lián)系你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你在書本上、影視上看到的,想一想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生1:在大街上乞討的人需要援助。
師:是啊,所以我國有流浪人員收容機構(gòu),專門幫助他們。
生2:失學的孩子需要援助。
師:對失學兒童的援助我國有著名的工程——希望工程。
生3:賣火柴的小女孩需要援助。
生4:受災(zāi)的人們需要幫助。
(如果學生沒有談到這句話,可以適機處理:文中兩次提到“援助中心”,它是干什么的呢?)
3、4、5句重點詞:“一直盼望”體會這是一個可憐的女孩
師:我們不認識這個小女孩,不知道他長什么樣,不知道他家里的情況,也不知道他對什么感興趣,但是我們現(xiàn)在知道他一直盼望有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你能想象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孩?
生:她可能是一個孤兒,晚上一個人很孤單。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一直盼望她什么都沒有
師:你很會想象,“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生:她生活在很偏僻的地方,沒有伙伴。
師:圣誕節(jié)快到了,這個小女孩寄給“援助中心”一張卡片(放
音樂、小女孩、卡片)你能想象一下,她會寫些什么嗎?
生:(想象交際)
師:老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也做了想象,聽,她是這樣寫的:(播放小女孩的話)
師:孩子們,如果這個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
生:可憐,我送給她一個(師:有同情心)
生:我把她接回家(師:有愛心)
師:小金吉婭和你們一樣,把媽媽給的20美元幾乎用盡,買了一個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
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大家,金吉婭家很有錢嗎?你怎么知道的?
生:(聯(lián)系前文第1、2自然段體會)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
師:家里不寬裕,卻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如果你是金吉婭,當時決定幫助別人時心理怎么想的?但面對家人時,內(nèi)心卻是復(fù)雜的。誰再來讀讀。
師:這位同學讀這段話的時候聲音并不大,而且速度還很慢,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金吉婭心里很難過。
師: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為什么還要難過呢?
生:因為媽媽當時還不知道她干了什么,媽媽的誤會讓她難過。
師:可是,一回到家,她就開始向媽媽解釋了呀?
生1:她也不知道媽媽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說話的時候底氣不足。(感情讀)
生2:我認為是因為金吉婭的錢不夠了,不能給哥哥姐姐買禮物了,所以有點難過。(感情讀)
生3:在她的心里,哥哥姐姐和那個陌生的女孩一樣重要,但是“忠孝不能兩全”,(笑聲)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這個決定的。
師:你能從中看出金吉婭是個怎樣的女孩嗎?
生1:金吉婭是個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2:金吉婭還是個懂事的孩子。她怕媽媽生氣對身體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趕緊跟媽媽說了事情的真相.
師:(做“恍然大悟”狀)原來是這樣!你也是個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讀懂了金吉婭的心。
生:金吉婭是個善良美麗的女孩子。
師:你這里所說的“美麗”指的是她有一頭漂亮的金黃色的打著卷兒的頭發(fā)嗎?
生:我覺得她的心靈和外表一樣美。
師:美得和諧,美得統(tǒng)一。
(適機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師:面對這樣一個女孩,媽媽怎能不激動呢?怎能不欣慰呢?
(投影打出最后一段:我緊緊擁抱著金吉婭。這個圣誕節(jié),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shù)男δ?。?br>
(師生齊讀)
師:什么叫如愿以償?
生:就是愿望實現(xiàn)了。
師:愿望得以實現(xiàn),就叫如愿以償。
4.深化課題
師:孩子們,現(xiàn)在如果請你給“給予樹”再起個名字,你會起什么呢?
(出示:給予樹是一棵的樹。)
生1:給予樹是一棵掛滿希望的樹。
生2:給予樹是一棵充滿夢想的樹。
生3:給予樹是一棵能讓人夢想成真的樹。
生4:給予樹是一棵掛著卡片,卡片上寫著心愿的樹。
師:是啊,給予樹是一棵掛滿了心愿的樹,是一棵充滿了夢想的樹,是一棵神奇的樹,能讓孩子的夢想成真,愿望實現(xiàn)。
四、拓展延伸
師:那么,這樣的一棵給予樹到底應(yīng)該種在哪呢?
生:在援助中心。
(多媒體:在《讓世界充滿愛》(或《相親相愛》)的背景音樂中,播放各種貧困、戰(zhàn)爭、災(zāi)害、無助的照片)
師:給予樹是一棵善良之樹、仁愛之樹、同情之樹、體貼之樹,這個世界上會有許多的人比盼望獲得洋娃娃的小女孩更貧窮、更孤單、更無助,他們更需要我們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孩子們,給予樹到底在哪里呢?
生1:在我們的心里。
生2:在每個需要幫助的人那里。
師:是啊,把給予樹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吧,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充滿溫暖!
五、布置作業(yè)
1.將《給予樹》講給家人聽。
2.收集給予他人以幫助的故事,召開“愛心故事會”。
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設(shè)計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設(shè)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如下詞語:哀哀、咽了口唾沫、路人,并結(jié)合句子讀懂這些詞語在句子中寫出的意思。
2、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能夠抓住作者描寫的一次次神奇變化和變化的原因,學習作者是怎樣把“愛”寫具體的,并體會童話的寫作特點——夸張的手法來表現(xiàn)人們的美好愿望。
3、抓住“竟、喜出望外、突然”等詞語,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體會這些詞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結(jié)合環(huán)境描寫、聯(lián)系這些內(nèi)心變化深入體會“哪兒也找不著水、反正”等詞語的意思,建立對人物愛心的深刻體驗,較為深刻體會本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1、同學們上課前老師先請大家看一幅圖片!(ppt)
2、看到這幅圖片,我們是不是想到上節(jié)課讀過的一篇課文啊?
我們一起說出課文題目《七顆鉆石》,ppt,板書。
3、同學們,想不想擁有一顆閃亮的鉆石???老師相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一定會找到好多擁有鉆石的方法。
二、回憶故事,概括出主要情節(jié)。
1、上節(jié)課,我們整體認識了課文,那么接下來老師要考考你們的記憶力!ppt看來真是難不住你們,再來一組!
通過剛才這些同學們勇敢的回答問題,老師感覺到你們的記憶力還真是強!
那看你們還能不能回憶起,ppt,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在教師引導(dǎo)下,生回答:……你的概括能力真強!
2、是啊,故事講述的就是一個空空的水罐變出來了七顆鉆石的神奇故事。當然,在變出鉆石之前,水罐還發(fā)生了幾次變化。誰來按順序說一說都發(fā)生了哪些變化?ppt
下面我們就再次一起走進這個童話故事尋找答案!老師請一位同學讀一讀水罐第一次變化的內(nèi)容,ppt
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思考,用筆勾劃出你的答案。
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水罐發(fā)生變化的句子?(我找到的水罐發(fā)生變化的句子是:)嗯,找的很準確。
小姑娘給生病的母親找水喝,是對媽媽的(關(guān)心、愛、也是對媽媽的孝心)
那你認為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寫出小女孩的孝心?(追問:說說你的體會。)
3、老師相機引導(dǎo):同學們老師也找了一個詞“夜里”,你一個人夜里敢出門嗎?
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這樣的夜晚恐怖嗎?,小姑娘怕嗎?怕,她為什么還要出去?
4、這水好找嗎?是不是出門就找到了?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學生回答:哪兒、累的睡著了
你能體會到什么?
引導(dǎo):小姑娘為了給媽媽找水,找遍了所有的地方,她一定吃了許多苦,老師請同學讀一讀劃紅線的句子,讀出小姑娘找水的那種艱難的感覺!
小姑娘放棄了嗎?此時,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小姑娘?(堅持、不怕困難、)
老師總結(jié):對呀!就是小姑娘的堅持、不怕困難,以及她對媽媽的愛和孝心PPT,讓水罐發(fā)生了第一次神奇的變化——變出了滿滿的清水。
三、運用所學,自讀自悟,體會愛。
1、同學們,看,我們在讀水罐第一次變化時用到的方法有:ppt
那么,接下來水罐還會相繼發(fā)生四次變化,你能用我們剛剛學到的方法自己來讀一讀故事嗎?
那好,下面我們就開始讀故事,記得用上我們剛學到的方法。
2、我看好多同學都讀完了,我們就按水罐變化的順序來交流,誰先來說一說水罐發(fā)生第二次變化的原因?
小姑娘要把水留給(媽媽)喝,這也說明小姑娘對媽媽有(孝心)。
那你覺得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寫出小女孩有孝心?(追問:說說你的體會。)
教師引導(dǎo):
同學們想象:現(xiàn)在你就是那個焦渴的小孩子,突然你有滿滿一罐新鮮、清澈的水了,你是什么心情呢?你呢。。。。。。
像這種高興,意外的心情,用書上的一個詞來概括就是——喜出望外。
老師請同學來讀一讀劃紅線的句子,要讀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這種感覺。
同學們,小女孩把水喝了嗎?沒有
為什么沒喝呀?
(要把水留給母親,這是給母親救命的水呀。)
正是這種孝心ppt,再一次展現(xiàn)了神奇的力量,即使水罐掉在地上,水罐里的水依然是滿滿的。
3、誰來說一說水罐發(fā)生第三次變化的原因?
嗯,把水給小狗喝了一些,這說明小女孩有(愛心)。
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寫出小女孩有愛心?(追問:說說你的體會。)
教師引導(dǎo):
平時小狗都是怎樣叫的?汪汪的叫,故事中的小狗哀哀的尖叫,說明小狗非常的渴,非常需要水,小女孩幫助了小狗,小貓來了小女孩會幫助它嗎?小鳥呢,說明小女孩對小動物有愛心。正是這種愛心使水罐發(fā)生了第三次變化。Ppt變成了銀水罐
4、誰來說一說水罐發(fā)生第四次變化的原因?
媽媽把水讓給女兒喝,說明媽媽對女兒的(關(guān)心)
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寫出媽媽對女兒的關(guān)心?(追問:說說你的體會。)
教師引導(dǎo):
抓住“反正”,體會無論怎樣做母親都很難再活下去了,還是忍著渴把水留給女兒吧!說明母親對女兒的(學生嘗試說出關(guān)心)。老師請同學來讀一讀劃紅線的句子,讀出母親對女兒的關(guān)心和愛!請同學正是這種關(guān)心使水罐發(fā)生了第四次變化ppt變成了金水罐
5、最后一次變化的原因,誰來說一說?
小姑娘把水給過路人喝,說明小姑娘對過路人的(愛心)
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寫出小姑娘的愛心?(追問:說說你的體會。)
教師引導(dǎo):
什么是路人?既不是親戚又不是朋友,是陌生人。咽了口唾沫,小女孩很渴,很想喝水。小女孩自己很需要水,但面對陌生人討水喝,她是給還是不給,她內(nèi)心是不是很矛盾很糾結(jié)。請同學來讀讀劃紅線的句子,感受一下小姑娘做出決定的不容易。小姑娘表面上送的是水!實際上是把生的希望送給了陌生人,這真是一位(善良,有愛心、無私奉獻)小姑娘。水罐因此跳出了七顆鉆石。
四、體會五次變化的不同。
1、同學們回想這五次變化,每一次都與上一次有所不同,哪次最最神奇?
學生回答:第五次。
老師請同學讀一讀第五次的神奇變化,既然我們都認為第五最最神奇,一定要把那種神奇的感覺帶給大家!ppt
這愛如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ppt
同學們看著這閃亮的北斗七星,作者為什么不把這七顆鉆石送給小姑娘,而讓它們高高的掛在天空呢?
學生交流回答
同學們這五次神奇的變化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愛),板書
教師引導(dǎo):同學們小姑娘那美好的心靈就像鉆石一樣珍貴,就像星星一樣閃亮,作者是想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星光照耀下用愛心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物。
五、總結(jié)課文:
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你找到獲得鉆石的方法了嗎?我們再一起回顧下小姑娘獲得鉆石的過程。PPT(五次變化)
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學到了、懂得了什么?
(關(guān)心他人、孝敬父母、關(guān)愛動物、感恩、奉獻……)
那想一想我們身邊的父母、老師我們怎樣去感恩?同學、朋友怎么去奉獻?你打算為他們做一件什么事?
六、小結(jié)。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能感受到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好學生,老師很受感動!同學們的愛,讓這個世界美麗、可愛。老師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像小姑娘那樣,擁有一顆如鉆石般珍貴、閃亮的愛心。
七、付之行動:
請同學們?yōu)閹熼L、父母、同學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堅持經(jīng)常。
八、板書設(shè)計。
七顆鉆石
愛
感恩博愛
大愛無私
精選三年級上冊語文《一顆小豌豆》練習題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wù),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精選三年級上冊語文《一顆小豌豆》練習題》,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很多小朋友都有這樣的苦惱:語文學習效率不高、語文成績提不上去、老是被父母和老師責備,三年級上冊語文一顆小豌豆練習題向大家推薦,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高效地學習!
一、按原文寫詞語。
吟吟瑩瑩洋洋溜溜
二、根據(jù)課文意思寫句子。
最大的一顆豌豆的愿望:我
第二顆豌豆的愿望是:我
最小的豌豆的愿望是:我
三、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照樣子寫句子。
多可憐的小姑娘!小臉兒瘦瘦的,黃黃的,全身一點力氣也沒有。
多可愛的小豌豆!
參考答案
一、笑吟吟綠瑩瑩懶洋洋滴溜溜
二、最大的一顆豌豆的愿望:我想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誰也追不上我。
第二顆豌豆的愿望是:我要飛到太陽里去,那才神氣呢!
最小的豌豆的愿望是:我要為大家做點兒事,就高興了。
三、多可愛的小豌豆!小臉兒圓圓的,綠綠的,全身充滿了生機。
語文學習并不難,只要大家合理使用復(fù)習資料,認真努力地學習,就一定會學好!希望我們提供的三年級上冊語文一顆小豌豆練習題,能幫助大家迅速提高語文成績!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七顆鉆石》教案分析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七顆鉆石》教案分析
教材分析:
《七顆鉆石》是人教版課標本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19世紀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清晰有序的脈絡(luò),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在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zāi),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之時,為她生病的母親找水,而當?shù)玫剿臅r候卻幾次讓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發(fā)生神奇變化的故事。鑒于三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有濃厚興趣的特點,教學目標設(shè)計為在對語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大膽想象的能力,同時知道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由于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把握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引,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雖容易把握,但對情感的體驗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實現(xiàn)預(yù)期目標。為此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能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能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為課文“補白”。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感悟描寫水罐一次次變化的語言文字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體會懂得關(guān)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準備:
1、要求學生回憶學過的童話故事,熟讀課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況;
2、教師需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學習氣氛,帶領(lǐng)學生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童話導(dǎo)入
1、出示圖片:猜一猜童話故事的名字
2、簡介童話特點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4、了解列夫托爾斯泰
二、導(dǎo)讀第一自然段,指導(dǎo)學生“仔細理會”
1、師:同學們提前讀了課文。請一位同學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讀第一自然段)
2、師:這次旱災(zāi)有多大,課文說了幾點?理解“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的意思。
3、師:這段用三個句子來描寫旱災(zāi)之大。能不能先說“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再說“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學生發(fā)表意見。
4師:說得對。所以我們說話有時候是隨意的,寫成文章不可以隨意,誰先誰后,它有事理的邏輯在里面。我們讀課文時,也要把每個句子的意思、詞語的意思準確理解,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弄得明明白白,整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清清楚楚。這樣讀課文就叫做“仔細理會”。
5、出示干旱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再次朗讀。(指名讀,齊讀。)
三、導(dǎo)讀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故事的神奇
1、師:課文二三四自然段寫一個小姑娘為生病的媽媽去找水、送水,在這個過程中,好像有誰在施魔法,讓那個水罐發(fā)生了好幾次變化。神奇嗎?(神奇)請你默讀2-4段,畫出水罐發(fā)生變化的句子。
2、引導(dǎo)學生抓住重點詞,朗讀五次變化的句子。
四、再讀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字里行間的愛心。
1、師:這些變化太神奇了!神奇得讓我們覺得好像有個人在施魔法。好像是這個人一路跟隨小姑娘,看著她的一舉一動,在一旁用魔法幫助她。你來想象,可能是誰在暗地里幫助小姑娘?(學生交流)
2、師:想象非常豐富。我們先采用第一位同學的說法,是一位仙女在暗地里幫助小姑娘?,F(xiàn)在我們再來讀課文。(請學生到講臺前讀課文。)現(xiàn)在同學們就是仙女,一邊聽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為什么幫助她?
3、引導(dǎo)學生體會小姑娘的孝心、對小動物的愛心、慈母心、同情心,同時指導(dǎo)朗讀。
五、領(lǐng)悟課文主旨
1、課文為什么不用“一罐水”“水罐的變化”作為課題,而是用“七顆鉆石”呢?(學生交流)
2、從這篇童話中你收獲到了什么?
3、小結(jié):你覺得愛是什么?引導(dǎo)學生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六、創(chuàng)編結(jié)尾,再續(xù)神奇
師:到這里,課文的情節(jié)還沒有完。那些水流到一起,在小姑娘家門前形成一個清澈碧綠的水潭。這個時候小姑娘會怎么辦呢?請你再想象一個情節(jié),作為故事的結(jié)尾,拿出筆寫下來。
七、課后搜集資料,愛心故事交流
童話中小姑娘的愛心就像鉆石一樣晶瑩剔透,生活中也有許多愛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學們,請你課下搜集。下節(jié)課我們開展“愛心故事”交流會。
三年級上冊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shè)計
作為一位剛?cè)肼毑痪玫男氯谓處?,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去年的樹》教案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教案設(shè)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并會寫本課生字;2.初步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3.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4.多層次品讀課文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聯(lián)畫面的方法概括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和懂得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體會人、動物、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難點:體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題
利用歌曲《朋友》引入課題
二.檢查生字
讓學生讀生字,提醒注意的字,師范寫
(CAI融、剩、伐、煤及其生詞)個別讀一個后立刻齊讀,四個生詞;
三.自主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懂;
2.概括課文內(nèi)容(學生暢談)
3.師指導(dǎo)捕捉人物角色,想象串聯(lián)畫面的方法概括課文內(nèi)容:
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還答應(yīng)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_______________。
她四處尋訪,問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最后找到__________________,唱起了__________。
三、研讀對話,體會小鳥的真情
1.師:讓我們走進第一幅圖畫——鳥與樹的圖片
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
師相機引導(dǎo)生讀出樹與鳥形影不離的語氣。
2.讀出鳥與樹分別時的話:
“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師相機引導(dǎo)讀出難分難舍的感情
3.師過渡:正因為難分難舍所以鳥許下諾言,鳥兒等呀盼呀春天來了,可是樹不見了!
默讀5—14自然段,找出有關(guān)鳥兒對話的部分,在旁邊寫寫自己的體會。
4.出示對話生交流體會,通過個別讀、師生互讀互議等方法來感悟角色,體驗心情。
5.師相機引導(dǎo)鳥指導(dǎo)樹師燈火時,小鳥師怎么做的的呢?
生讀出語句談體會
四、延伸拓展,自主發(fā)展
1.師引導(dǎo)體會本課所要懂得的道理:
2.有感情地回讀大樹與小鳥的對話,再次體驗大樹與小鳥的情意。
3.小練筆;學生交流所寫內(nèi)容;
五.書目推薦: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
板書:去年的樹
守諾言重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