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9人是什么(第一課時)。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高中教師在教學期間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人是什么(第一課時),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人是什么
●說課
從課文的標題上看,本文似乎是要給“人”下定義,其實是論述人生的意義。文章可分前后兩大部分,前一部分,列舉愛因斯坦、雨果、加繆、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師對“人是什么”這個問題的回答。這一部分的中心論點是“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工作”(即孔子的“生無所息”)。第二部分將議論引向深入,將人生劃分為以往、現(xiàn)時和將來三個部分,針對“對往事的回憶、對現(xiàn)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這三個部分作者逐一展開論述,總的來看還是圍繞“生無所息”這一中心。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在這個理想、價值、意義貶值的物欲社會學習它,頗有意義,能通過這一課為學生打下一個“精神的底子”,在其人生觀上涂上鮮亮的一筆,真是“不朽”的一課,“功德無量”的一課。從語文能力上看,這篇文章的哲理名言、古詩名句、名人名言俯拾即是,加強積累,內(nèi)化為言語能力也應該是一個契機。從論證上看,文章大開大合,收放有度,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需要一定的思維強度,特別是對學生的搜集整理概括歸納分析信息的能力,含蓄句子能夠具體理解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在課堂上強化訓練。對學生積極人生觀的教育不能采用從書本到教條的形式,應該通過組織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來感受體驗。作為一個高三學生,已經(jīng)具有相當程度的閱讀能力,因此在進行閱讀訓練中也沒有必要過細講解,更不能越俎代庖,只需作適當?shù)狞c撥即可。
●教學目標
1.理解“人生的意義在于什么”這個問題,樹立偉大的志向,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把握現(xiàn)在的美好時光。
2.能按照要求搜集整理概括歸納文中的重要信息。含蓄的句子能具體的理解。具體內(nèi)容能概括歸納。
3.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學會運用寫格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4.積累語言,掌握幾個容易讀錯的字,容易寫錯的字。記誦一些哲理名言。
●教學重點
理解“人生的意義在于什么”這個問題,樹立偉大的志向,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把握現(xiàn)在的美好時光。
●教學難點
能按照要求搜集整理概括歸納文中的重要信息。含蓄的句子能具體的理解。具體內(nèi)容能概括歸納。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方法
1.學生默讀朗讀,熟悉課文內(nèi)容。
2.教師設計思考題和訓練題激活學生思維,深化其對課文的理解,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3.運用活動課的形式,學生通過書籍、互聯(lián)網(wǎng)、采訪名人等形式,搜集整理具有人生意義的故事、名句等。
●教學用具
帶有聲像閱覽室的圖書館。講義(或投影)。
●學習導航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有一種動物,小的時候是四條腿,中年的時候是兩條腿,老了后是三條腿,同學們說說看,這是一種什么動物?是“人”。漢字“人”的寫法很有意思,一撇一捺寫個人,關于這一撇一捺,人們作出了很多的解釋,有這樣一首歌唱道:“一撇一捺互支撐,一靈一肉兩相成,一情一理為雙翼,一言一行賴悟功。”這對人的說解確實很有意義。其實,關于對人的本身的思考自從有了人之后,就沒有停止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人是什么》。
二、整體初讀,整合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教師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思考:標題是“人是什么”,那么文章是不是要給“人”下定義?
明確:不是。文章其實是論述人生的意義。
思考:那么,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明確:在于不斷追求,不斷工作。課文寫于新時期初,文中一再強調(diào),我們的時代是“為中華民族騰飛于世界而奮力拼搏的時代”,我們的民族是“面向升起的太陽走向中興的民族”,作者在勸告人們,努力工作,“獻身于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yè)”。
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哪兩部分?概括本文內(nèi)容。
明確:課文可分前后兩大部分。前一部分,列舉愛因斯坦、雨果、加繆、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師對“人是什么”這個問題的回答。這一部分的中心點,是說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工作。歌德、康德、愛因斯坦、孔子都把不斷工作看做人生真諦。開頭迂回地引出這個話題。先引愛因斯坦三段話:一引愛因斯坦,說論題之難;二引愛因斯坦,點到“自我努力”;三引愛因斯坦,論人的社會性,任何人都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員”,個人自當回報社會,貢獻社會,已是不言而喻。再引雨果、加繆,他們的回答充滿悲觀主義色彩,雨果悲嘆人生短暫,加繆悲嘆人生只是不斷的苦役。歌德、康德、愛因斯坦、孔子與雨果、加繆的區(qū)別,在于悲觀與樂觀,積極與消極。在以歌德、康德、愛因斯坦、孔子為代表的積極、樂觀的人生觀看來,人生的意義正在于不斷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歌德為自己一生辛苦地工作而感到充實滿意,無怨無悔??档抡J為,一旦自滿自足,無所事事,生命就毫無意義。認識借助想像力創(chuàng)造文化的生物,人生就要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造性工作。愛因斯坦認為,做一件合理的事情就能賦予人生以奇異的色彩??鬃诱J為“生無所息”,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息的勞作之中??偠灾?,這一部分引用古今中外大師的言論,把人生的意義與工作聯(lián)系起來。工作的動機從何而來?議論要引向深入,就要向人的心靈開掘。作者將人生劃分為以往、現(xiàn)時和未來三部分,認為“人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對往事的追憶、對現(xiàn)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作者對這三個部分一一展開論述。對往事的追憶,有好幾層意義。第一,回憶給人慰藉快樂;第二,回憶增強憧憬未來的信心和勇氣;第三,即使回憶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憂郁,能給人最高的美學享受;第四,回憶又是許多文藝作品創(chuàng)造心理動機之一,是構成文藝作品的一大內(nèi)容,這樣的作品能夠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第五,追憶往事可以彌補現(xiàn)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實現(xiàn)。對未來的憧憬,即希望、理想和追求,支配著人類的一切活動,不斷追求,充滿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說的“生無所息”的生活強者。不斷的追求,使人感到真正幸福和滿足。對現(xiàn)時的把握,就是要珍惜并牢牢地把握現(xiàn)時每一分鐘,努力工作。把握現(xiàn)時是實現(xiàn)希望的前提和保證。對往事的追憶、對現(xiàn)時的把握、對未來的憧憬,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把握不了現(xiàn)時的人則不成其為人。回憶固然有其意義,畢竟是遠了、暗了的暮靄,對未來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課文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用過去、現(xiàn)時、未來的思路闡述“人是什么”,闡述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追求,不斷工作。
三、深入理解,歸納提要
指導學生通過思考課后習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整合課文:
思考題一對于“人是什么”這個問題,中外哲學家、文學家是怎樣回答的?作者對他們的回答有什么評論?試用精要的語言填寫下表。(本題要求把握課文前一部分內(nèi)容。采用列表形式,可以看出這一部分的結構,也便于前后比較。語言要求精要,就要注意提取要點)
回答
評論
愛因斯坦
人的本質(zhì)是由社會規(guī)定的,人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為社會所支配。/人可以通過自我努力,使自己堅強起來。
/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異的光彩。
這個回答明確而又質(zhì)樸,能為我們欣然接受。/這個回答使人自強不息。/愛因斯坦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日月。
雨果
生命是短暫的。
非常憂郁,特別暗淡,充滿悲觀主義色彩。
歌德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詩人的一生實在是富有偉大創(chuàng)造力、為人類文化做出了很大貢獻的一生。
康德
人是借助想像力創(chuàng)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
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從事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辛勤耕耘的總結。
孔子
生無所息。
不妨賦予嶄新的含義,寫在我們的旗幟上,為中華民族騰飛于世界而奮力拼搏。
思考題二作者是怎樣看待“人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為什么說對現(xiàn)實的把握是“構成人的最重要部分”?又為什么說如果“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本題把握課文后一部分幾個主要觀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理解。根據(jù)問題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篩選并加以提要)
明確:作者認為“人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對往事的追憶、對現(xiàn)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對現(xiàn)時的把握之所以“構成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為把握現(xiàn)時是實現(xiàn)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來美景的可靠保證,否則,在一個個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歲月,浪費青春年華,就會喪失自我,不成其為人。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追憶往事可以給人智慧,可以使人意識到自身在當前的處境,可以照亮當前人生的道路,增強憧憬未來的信心和勇氣。憧憬未來、不斷追求、充滿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動力,去牢牢地把握現(xiàn)時。一旦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xiàn)時。
四、課外練習,拓寬延伸
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各民族神話中有關“造人”的故事,思考其中的文化蘊含。
1.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并摘抄有關人生的格言,背誦其中一些很有文采而又有積極意義的。
2.你最崇拜哪位名人,多了解有關于他的事跡,總結他的人生觀。
●板書設計
擴展閱讀
硫酸(第一課時)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硫酸(第一課時)”,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第三節(jié)硫酸
●教學目標
1.復習硫酸酸性,學習并掌握濃硫酸吸水性、脫水性,濃硫酸的氧化性。
2.學會檢驗SO的原理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濃H2SO4的性質(zhì)和SO的檢驗
●教學難點
濃H2SO4的強氧化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fā)、探究、實驗、對比
●教學用具
投影儀、試管、膠頭滴管、鐵架臺、雙孔橡皮塞及導氣管、酒精燈、砂紙、玻璃棒、大燒杯、膽礬、濃硫酸、紙屑、木條、棉花、銅片、細銅絲、品紅溶液、石蕊試液、氫氧化鈉溶液、鋁條、硫酸銅溶液、蔗糖、蒸餾水、濃鹽酸、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鈉溶液、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亞硫酸鈉溶液、稀硝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讓我們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領略它特別的風光。(意指濃硫酸的特性)
[說明]以上物質(zhì)化學式書寫要大,彎箭頭和化合價要醒目,可用不同顏色,充分體現(xiàn)層次感,可借投影展出。
[板書]第三節(jié)硫酸(第一課時)
一、硫酸
[師]我們在初中學習化學時學過硫酸的性質(zhì),這節(jié)課我們將作進一步研究。
請大家分述以下投影實驗的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投影展示]
[學生回答,請一位同學上黑板寫出相關的離子方程式或投影展出]
[投影]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Zn+2H+====Zn2++H2↑
Fe2O3+6H+====2Fe3++3H2O
OH-+H+====H2O
Ba2++SO====BaSO4↓
[歸納]以上實驗驗證了稀硫酸五個方面的性質(zhì),即酸的通性。
[板書](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提問]為何稀硫酸具有這些性質(zhì)呢?
[回答]硫酸之所以有酸的通性,是因為硫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H+。
[板書]H2SO4====2H++SO
[過渡]硫酸的濃度不同,會不會引起性質(zhì)上的差異?稀硫酸主要體現(xiàn)酸的通性,那么濃硫酸呢?
[板書](二)濃硫酸的性質(zhì)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上濃硫酸的物理性質(zhì),并總結。
[板書]1.物理性質(zhì)
[投影]濃硫酸是一種無色油狀液體。98.3%的濃硫酸是一種高沸點難揮發(fā)的強酸,密度大,極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與水混溶,溶解時放出大量熱,因此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注意操作規(guī)程。
[討論]現(xiàn)有失去標簽的濃硫酸、濃鹽酸各一瓶(瓶相同,酸體積相同),不用化學方法如何鑒別?根據(jù)是什么?
[引導]注意觀察、對比。
[生甲]用天平稱量兩個瓶子,重者為濃硫酸,因為濃硫酸的密度比濃鹽酸大。
[生乙]拿起試劑瓶搖晃、觀察,呈粘稠油狀者為濃硫酸,因為濃硫酸是一種粘稠油狀液體。
[生丙]打開瓶塞觀察,瓶口無酸霧者是濃硫酸,因為濃硫酸的沸點高、難揮發(fā)。
[生?。荽蜷_瓶塞,過一段時間后稱量,增重者為濃硫酸,減輕者為濃鹽酸,因為濃硫酸難揮發(fā)且吸水,而濃鹽酸易揮發(fā)。
[設問]當SO2、CO2、Cl2、H2等氣體中含有水蒸氣而要干燥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想到濃硫酸。這說明濃硫酸有什么特性?
[生]吸水性。
[板書]2.特性
(1)吸水性
[師]濃H2SO4的吸水性我們也可用以下實驗證明。
[學生實驗]按小組進行。在試管中放少量膽礬,并滴加少量濃H2SO4,振蕩。觀察固體和溶液的顏色。
[提問]描述實驗現(xiàn)象:固體由藍變白,溶液仍無色。
[設疑]白色固體為何物?膽礬失去的結晶水是否成為溶劑?溶液為何不變藍?
[講解]白色固體為無水硫酸銅,由膽礬失去結晶水而來。失去的結晶水分子與硫酸分子結合,生成了穩(wěn)定的硫酸水合物,并未成溶劑,所以溶液仍無色。
[板書]H2SO4+nH2O====H2SO4nH2O(n=1、2、4等)
[演示實驗6—3]濃H2SO4與棉花、紙屑、木條的作用。
[問]三支試管中的物質(zhì)各有什么變化?
[生]三種物質(zhì)最后都變黑。
[問]黑色物質(zhì)是什么?體現(xiàn)了濃H2SO4的什么性質(zhì)?
[生]黑色物質(zhì)為炭,濃硫酸使它們逐漸變黑的現(xiàn)象稱為“炭化”。這是濃H2SO4脫水性的體現(xiàn)。
[板書](2)脫水性
[設問]吸水性和脫水性有何區(qū)別?
[講解]吸水是指吸收物質(zhì)中本來就有的濕存水(或水蒸氣),脫水是指將化合物(主要是有機物)分子中的氫、氧兩種元素按原子個數(shù)比2∶1(即按水的組成比例)脫去。濃硫酸的腐蝕性就緣于它的脫水性。
[演示]實驗6—4,蔗糖與濃H2SO4的反應。將預先稱量的20g蔗糖放入100mL燒杯中,加幾滴水攪拌均勻,再加入15mL濃H2SO4,用玻璃棒迅速攪拌。觀察物質(zhì)顏色、體積的變化,聞氣味并撫摸燒杯外壁。
[現(xiàn)象]蔗糖由白變黑,體積膨脹,呈疏松海綿狀,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放出大量的熱。
[設疑]蔗糖分子式為C12H22O11,是有機物。請大家根據(jù)現(xiàn)象分析,該實驗體現(xiàn)了濃H2SO4的哪些性質(zhì)?
[分析]蔗糖為含C、H、O元素的有機物,遇濃H2SO4會炭化,體現(xiàn)濃H2SO4的脫水性。反應為C12H22O1112C+11H2O。黑色物質(zhì)體積膨脹為疏松多孔狀,說明有氣體產(chǎn)生,那么氣體是哪一種,如何形成的?
[過渡]要知道答案,必須學習硫酸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強氧化性。
[板書](3)強氧化性
[設問]我們在學習酸的通性時知道,活潑金屬可與酸反應生成H2,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稀H2SO4能否和銅反應?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銅排在氫的后面,不能置換出稀H2SO4中的氫。
[追問]那么,濃H2SO4能否與銅反應呢?
[演示]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如右圖,反應之后,將試管里的混合液倒入盛少量水的小燒杯中,觀察溶液顏色。
[提問]請描述實驗現(xiàn)象。
[回答]未加熱時,無明顯現(xiàn)象。當加熱時,液體變黑,產(chǎn)生無色氣體,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并使石蕊溶液變紅。小燒杯中的溶液呈藍色。
[討論]銅與濃硫酸反應需什么條件?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測反應生成物,注意試管Ⅱ口部棉團的作用,試寫出反應方程式。
[分析]加熱條件下,銅可與濃硫酸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品紅溶液褪色,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是二氧化硫。反應后被稀釋的液體呈藍色,說明生成了CuSO4。由于SO2是有毒氣體,所以少量尾氣用浸有堿液的棉團處理,以防污染空氣。反應方程式為:
[板書]Cu+2H2SO4(濃)CuSO4+SO2↑+2H2O
[設疑](投影)上述反應中:
①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各是何物?
②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還原劑與氧化劑物質(zhì)的量之比各為多少?
③濃硫酸在反應中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
Cu為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為CuSO4,濃H2SO4是氧化劑,還原產(chǎn)物為SO2。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而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說明濃H2SO4一方面表現(xiàn)出氧化性同時又和金屬元素結合成鹽表現(xiàn)出酸性。
[問題探究]上述反應中濃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兩者相比有何差別?舉例說明。
[教師引導]注意其元素化合價的變化。
[生]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最高價)引起。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Zn+2H+====Zn2++H2↑,由H+表現(xiàn),而Cu+H2SO4(?。┎环磻?。可見,H+的氧化性比的氧化性弱且還原產(chǎn)物不同。
[設問]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位于氫之后,而能被濃H2SO4氧化,那么在氫之前的金屬是否更容易被其氧化呢?
[生]肯定是!
[展示鋁條,做下面的實驗]
[補充演示]鋁和濃H2SO4的作用。設計如下:①將一根隨時處理完氧化膜的鋁條迅速置于盛飽和CuSO4溶液的試管中,過一會兒取出。(可用熱NaOH溶液處理氧化膜,整個過程要迅速,以防鋁再被氧化)
[分析]鋁條表面覆蓋紅色金屬銅:2Al+3Cu2+====2Al3++3Cu②把鋁條表面的銅用砂紙打掉洗凈后,將其插入盛濃H2SO4的試管中,1~2分鐘后取出。
[分析]潔凈鋁條置于濃H2SO4中無明顯現(xiàn)象,難道不反應嗎?
③把②中的鋁條放入飽和CuSO4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
[分析]鋁條表面無紅色物質(zhì)析出。①③對比,現(xiàn)象不同,那么在②中一定發(fā)生了某種反應。
[閱讀]P131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
[講解]由于濃H2SO4有強氧化性,可使某些金屬如Fe、Al等表面因氧化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內(nèi)部金屬繼續(xù)跟濃H2SO4反應,這種現(xiàn)象稱為“鈍化”。正因為如此,常溫時,常把濃H2SO4存放在鐵質(zhì)、鋁質(zhì)容器里。但若加熱,則會反應。
④把③中鋁條取出,置于濃H2SO4中,加熱,觀察。
[小結]a.加熱條件下,濃H2SO4可氧化絕大多數(shù)金屬(Au、Pt等除外),但不產(chǎn)生H2。
[說明]H之前金屬與濃H2SO4反應,產(chǎn)物復雜,大綱不作要求,但要注意反應不
產(chǎn)生H2。濃H2SO4與不活潑金屬反應,一般被還原為SO2。
b.常溫下,濃H2SO4可使Fe、Al鈍化。
[強調(diào)]“鈍化”并非不反應,是因氧化而鈍化。
c.濃H2SO4與金屬反應表現(xiàn)酸性和氧化性。
[過渡]濃H2SO4的氧化性之強還體現(xiàn)在能跟一些非金屬單質(zhì)發(fā)生反應。
[板書]C+2H2SO4(濃)CO2↑+2SO2↑+2H2O
[問題探究]根據(jù)濃H2SO4的脫水性和強氧化性,解釋蔗糖炭化后,能夠體積膨脹、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炭及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產(chǎn)生的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后自愿回答]
[生]在蔗糖內(nèi)加入了幾滴水,濃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熱,此時,蔗糖被濃硫酸炭化,反應生成的炭又繼續(xù)和濃H2SO4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產(chǎn)生有刺激性氣味的SO2氣體,同時生成CO2,從而會出現(xiàn)體積膨脹、疏松多孔海綿狀炭并伴有刺激性氣味。
[師]以上現(xiàn)象是濃H2SO4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的共同體現(xiàn)。
[問題探究]我們在前面對H2S的學習中,知道H2S具有較強的還原性,那么,它能否和濃H2SO4反應?若反應,生成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H2S+H2SO4(濃)====S↓+SO2↑+2H2O
[參考練習](投影)
1.下列現(xiàn)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質(zhì)(填空):
(1)濃硫酸滴在木條上,過一會兒,木條變黑。_____________
(2)敞口放置濃硫酸時,質(zhì)量增加。_____________
(3)鋅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氣泡產(chǎn)生。_____________
(4)把銅片放入濃硫酸里加熱,有氣體產(chǎn)生。_____________
(5)利用濃硫酸和食鹽固體反應可制HCl氣體。_____________
(6)濃硫酸不能用來干燥硫化氫氣體。_____________
(7)利用硫化亞鐵跟稀硫酸反應可制H2S氣體。_____________
答案:脫水性吸水性酸性酸性和強氧化性難揮發(fā)性強氧化性強酸性
2.常溫下,下列物質(zhì)可盛放在鐵制容器中的是
A.鹽酸B.稀硫酸
C.濃硫酸D.硫酸銅溶液
解析:此題考查有關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及反應。鹽酸、稀硫酸與鐵發(fā)生反應:Fe+2H+====Fe2++H2↑,鐵被腐蝕;硫酸銅溶液可與鐵發(fā)生反應:Cu2++Fe====Cu+Fe2+,鐵被腐蝕;常溫下,濃硫酸可使鐵鈍化而生成保護膜。所以選擇答案C。
答案:C
[小結]本課時重點學習了硫酸的性質(zhì)。硫酸是典型的強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等特性。濃硫酸的強氧化性是我們本節(jié)課所學重點。
[布置作業(yè)]課本習題一、二
課后思考:組裝一套實驗裝置,驗證木炭與濃硫酸反應的產(chǎn)物。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硫酸(第一課時)
一、硫酸
(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SO+2H+
(二)濃硫酸的性質(zhì)
1.物理性質(zhì)
2.特性
(1)吸水性
(2)脫水性
(3)強氧化性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C+2H2SO4(濃)CO2↑+2SO2↑+2H2O
H2S+H2SO4(濃)====S↓+SO2↑+2H2O
●教學說明
本課時主要采用了實驗、啟發(fā)、設疑、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注重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由于本課時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單純地講解容易讓學生有枯燥、乏味、零亂之感。因此,本課時充分利用了化學實驗這一重要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以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并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實驗外,還增加了問題探究,意在訓練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濃硫酸的特性。
漁父第一課時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漁父第一課時”,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漁父第一課時
一.熟讀課文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枯槁(gǎo)鼓枻(yì)凝滯(zhì)淈(gǔ)其泥皓(hào)皓之白物之汶(mén)汶餔(bū)其糟濯(zhuó)吾足莞(wǎn)爾而笑歠(chuò)其醨(lí)
2.正確劃分節(jié)奏。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二.預習
1.熟讀課文,結合譯文和課下注釋,把重點的字詞準確解釋寫在課本上。
2.解釋加點字詞,并翻譯句子。
(1)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夠體現(xiàn)屈原形象的句子?并思考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的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文及翻譯
原文: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間游蕩。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體容貌枯槁。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會落到這種地步?”屈原說:“世上全都骯臟只有我干凈,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zhí)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臟齷齪,您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為什么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為什么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超出一般與眾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凈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濁的外物?我寧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里,哪里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谥谐溃骸皽胬怂灏?,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北汶x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四.語句分享
語句分享
“悲苦時高歌一節(jié)離騷,千古的志士淚涌如潮;那淺淺的一彎汨羅江水,灌溉著天下詩人的驕傲?!?余光中)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李白《紅山吟》)
澤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離騷壽世,三閭遺恨泣秋風。
(李元度題汨羅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遙和湘靈曲;湖南草綠,三疊重招宋玉魂。(汨羅屈子祠)
課堂學案
1.導入
面對人生的苦難和不幸,面對人生的生死抉擇,有人忍辱負重,隱忍茍活,就像司馬遷一樣,為了完成傳世之作《史記》,他堅強地選擇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選擇死,比如屈原,那么,為什么這些人的生存選擇是如此的迥異?對于他們各自的生存選擇,你又有怎樣的認識?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漁父》,走進屈原的內(nèi)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價值,去瞻仰一個偉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2.背景介紹
他出身貴族,知識淵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懷王信任,擔任地位相當高的“左徒”的官職,參與國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誹謗而被楚懷王疏遠。屈原鑒于在秦國威脅下的楚國的危機,主張改良內(nèi)政,聯(lián)合齊國以求自存。但是,當權者靳尚和懷王的寵姬鄭袖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正確意見,和齊國絕交了。懷王甚至被秦國誘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楚懷王死后,頃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糊涂,在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的挑撥和詆毀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歲時,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jīng)無望,毅然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跳進汩羅江自殺了。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他的政治理想雖然失敗了,但作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偉大的詩人卻贏得了人民的普遍同情和尊敬。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端午節(jié),全中國各地劃龍船,吃粽子,就是用來紀念屈原的。
3.作家作品及有關常識
屈原:______末期______人,杰出的______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的作品計有《______》、《______》、《______》(11篇)、《______》(9篇)、《______》,凡23篇。傳說屈原于農(nóng)歷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騷體詩:亦稱“楚辭體”,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于戰(zhàn)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tǒng)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稱具有楚辭特點的詩歌,后人便稱之為騷體詩。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jīng)》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
4.整體感知
(1)聽錄音:聽時注意圈點標記
聽音樂,感受文字,感受詩情、詩韻
(2)誦讀要領:朗讀是聲音和情感交融的藝術,敘事文章的誦讀需要主義把握人物的性格,讀出人物語言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把詾樾穆暋?,語言最能表達人物的心靈世界,在誦讀時需要把握這一點。
例如:(1)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要讀出漁父偶遇屈原是看到他形容憔悴而流露出的驚奇和關切。
(2)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這句要讀出昂揚之氣,傲然之氣,一種執(zhí)無怨悔的決絕,同時還要流露出一種隱隱的豪邁之感。
(3)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這句語調(diào)抑揚頓挫,幾處反問語氣要語調(diào)宜高,表現(xiàn)出一種激憤之情。
5.研討文本
1.第1、2段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并將注釋下的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積累、掌握重點詞句。
重點字詞:顏色、形容、是以、見、凝滯、淈、而、餔、歠、釃、高舉
重點句子: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3)概括段落大意,落實文言語段翻譯
課下練案
1.★給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憔悴()餔糟()歠醨()
汶汶()三閭()鼓枻()莞爾()濯纓()
2.★★下列對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
A.顏色憔悴,形容枯稿枯稿:枯瘦
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剛洗完澡
C.而能與世推移推移:推進移動
D.寧赴常流而葬于江魚腹中耳
常流:經(jīng)常流動
3.★★選出下列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顏色憔悴顏色:臉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體容貌,今指對事物的形象和性質(zhì)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滯于物凝滯:拘泥,執(zhí)著。今指知道變通。
D.何故深思高舉高舉:行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舉起。
4.5.★★下列對加點的虛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漁父莞爾而笑(連詞,表修飾)
B.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連詞,表因果)
C.何不其泥而揚其波(連詞,表承接)
D.涵淡彭湃而為此也(連詞,表因果,因而)
6.翻譯下列句子。
(1)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
(2)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硝酸(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質(zhì)(易溶于水、揮發(fā)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性、強氧化性和強酸性)。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有關硝酸強氧化性的實驗,提高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2)通過從酸的一般通性到硝酸的性質(zhì)的推理分析,提高運用復分解規(guī)律、氧化還原反應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硝酸跟硫酸、鹽酸等的對比和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2)通過硝酸的用途讓學生對化學為提高人類生活作出貢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硝酸的強氧化性。
[教學過程]
[引言]硝酸是中學化學常見的三大強酸之一,現(xiàn)在老師手中拿著的是一瓶濃硝酸,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觀察后總結一下你從中可以判斷出硝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質(zhì)。(以此為落點讓學生邊觀察邊作簡單的推理分析,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推出結論的推理能力)
[板書]
1.硝酸的物理性質(zhì)
(1)無色(觀察硝酸溶液的顏色得出);
(2)有刺激性氣味(打開瓶塞可嗅到);
(3)易溶于水(觀察瓶中標簽濃硝酸的濃度為65%可得出);濃度大于98%的硝酸會在空氣產(chǎn)生大量的白霧,故稱為發(fā)煙硝酸。
……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斷定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請同學們根據(jù)酸的通性來分析解決下列問題,并把結果填信表格中:
推測可能現(xiàn)象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硝酸跟氧化鈣反應
硝酸跟碳酸鈣反應
硝酸跟氫氧化鋁、氫氧化鈉反應
硝酸跟金屬鋁、鐵、銅反應
硝酸溶液中滴入酚酞試劑
[學生分析時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估計絕大部分學生對前三個問題都能得出正確結論,對于后兩個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結論。這正是后面進一步探究硝酸的氧化性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景。
[板書]
2.硝酸的化學性質(zhì)
(1)酸的通性------強酸
[教師活動]鹽酸、硫酸跟鐵和銅等金屬反應情況?試推斷鐵、銅跟硝酸反應反應情況。
[實驗演示]
A.稀硝酸中投入鐵片、稀硝酸中投入銅片
B.濃硝酸中投入鐵片、濃硝酸中投入銅片
C.濃硝酸跟投入鐵片并加熱
[學生觀察并分析]
鐵、銅跟稀硝酸都能在常溫下反應產(chǎn)生氣體(引導學生分析研究實驗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不是氫氣?)。鐵片跟濃硝酸在常溫下沒有明顯的反應現(xiàn)象,銅片跟濃硝酸反應產(chǎn)生一種紅棕色的氣體、同時溶液顯藍色。
[師生共同研究得出結論]
硝酸具有強氧化性,濃、稀硝酸都可跟不活潑金屬(活潑金屬當然能反應)反應,反應中一般不產(chǎn)生氫氣,冷的濃硝酸遇鐵、鋁等要發(fā)生鈍化作用。
硫、碳等非金屬單質(zhì)遇硝酸能否發(fā)氧化還原反應?
亞硫酸鈉、硫酸亞鐵等還原性較強的化合物遇硝酸能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實驗研究]
D.焦炭投入熱濃硝酸中
E.硫酸亞鐵溶液中滴入濃硝酸溶液
[板書]
(2)具有強氧化性。反應規(guī)律如下:
還原產(chǎn)物
范圍
濃硝酸
一般NO2
不活潑金屬、碳等非金屬單質(zhì)、某些還原性較強的化合物
稀硝酸
一般是NO
硝酸強氧化性的其它方面的表現(xiàn):熱濃硝酸遇酸堿指示劑會起漂白作用,鐵、鋁等金屬遇冷濃硝酸會起鈍化作用。
[學生練習]
寫出銅跟濃、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硫、碳跟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4HNO3(濃)=CO2↑+4NO2↑+2H2O
S+6HNO3(濃)=H2SO4+6NO2↑+3H2O
[教師展示]一瓶久置變質(zhì)的濃硝酸、一瓶未變質(zhì)的濃硝酸,讓學生觀察顏色并進行比較。
[學生觀察結果]變質(zhì)硝酸顯黃色。
[教師引導]試分析久置濃硝酸為什么會變黃色?
[師生共同分析]硝酸分解會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使溶液顯黃色。
[板書]
(3)硝酸是一種不穩(wěn)定性的酸,見光、受熱易分解。
4HNO34NO2+O2+2H2O
所以保存硝酸時要注意避光、放在陰暗和低溫處。
[總結鞏固]試比較硝酸、硫酸、鹽酸三大強酸在性質(zhì)的異同點:
色、態(tài)
刺激性
揮發(fā)性
氧化性
硝酸
鹽酸
硫酸
[鞏固練習]
1.將足量的NO2和一定量的SO2混合氣體通入氯化鋇中,產(chǎn)生的沉淀()。
(A)不可能是亞硫酸鋇(B)一定是亞硫酸鋇
(C)一定是硫酸鋇(D)一定是亞硫酸鋇和硫酸鋇
2.常溫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鐵的是()。
(A)稀硝酸(B)濃硝酸(C)濃鹽酸(D)濃硫酸
3.常溫下,在
(A)1.5
4.下列盛放試劑的方法,錯誤的是()。
(A)把硝酸放在棕色試劑瓶中,并放置在陰暗處
(B)把硝酸銀放在棕色試劑瓶中
(C)把氫氧化鈉溶液放在帶橡膠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氫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5.取三張藍色石蕊試紙濕潤后貼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順序分別滴加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溶液、新制氯水,三張試紙最終變成()。
(A)白、紅、白(B)紅、黑、白
(C)紅、紅、紅(D)白、黑、白
6.常溫下,能溶于濃HNO3的單質(zhì)是()。
(A)Al(B)Fe(C)Ag(D)Au
7.制取相同質(zhì)量的硝酸銅,消耗硝酸最多的是()。
(A)Cu+HNO3(濃)(B)Cu+HNO3(稀)
(C)CuO+HNO3(D)Cu(OH)2+HNO3
8.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分別是:0.4mol·L-1、0.1mol·L-1。向該混合液中加入1.92g銅粉,加熱,待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mol·L-1)是()。
(A)0.15(B)0.225(C)0.35(D)0.45
9.6.4g銅與過量的硝酸(8mol·L-160mL)充分反應后,硝酸的還原產(chǎn)物有NO、NO2,反應后溶液中所含H+離子為
(A)0.28mol(B)0.31mol(C)(
(A)Al(B)Fe(C)Ag(D)Au
10.純凈的濃硝酸是無色的,但保存不當則呈黃色,這是由于________,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除去所含的雜質(zhì),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有關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實驗室貯存濃硝酸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1.用如圖所示裝置(氣球內(nèi)先充有空氣)進行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實驗,請?zhí)顚懴铝锌崭瘛?/p>
(1)實驗開始時,先將燒瓶加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斷搖動燒瓶的條件下,使反應充分進行??捎^察到的4個主要現(xiàn)象:
①銅絲逐漸減小,但不完全消失,且表面有氣泡生成;
②氣球先略變大,在搖動情況下變小,而后又變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搖動情況下,導致氣球變小的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2AC,3C,4D,5D,6C,7A,8B,9C。
10.硝酸見光分解產(chǎn)生的NO2溶于濃硝酸;4HNO34NO2↑+O2↑+2H2O;加適量蒸餾水;3NO2+H2O=2HNO3+NO;盛放在棕色細口試劑瓶中,并放置在陰涼的地方。
111.(1)提高反應速率。(2)③無色溶液變成藍色;④燒瓶中氣體先呈紅棕色,最終為無色。(3)4NO2+O2+2H2O=4HNO3,或4NO+3O2+2H2O=4HNO3,或2NO+O2=2NO2、3NO2+H2O==2HNO3+NO。電離平衡[第一課時]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電離平衡[第一課時]”,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強、弱電解質(zhì)與結構的關系。
理解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以及濃度等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電解質(zhì)導電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索能力。
通過區(qū)分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
在分析強弱電解質(zhì)的同時,體會結構和性質(zhì)的辯證關系。
由電解質(zhì)在水分子作用下,能電離出陰陽離子,體會大千世界陰陽共存,相互對立統(tǒng)一,彼此依賴的和諧美。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共分為三部分:強、弱電解質(zhì)與結構的關系,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以及電離平衡常數(shù)。其中電離平衡常數(shù)在最新的教學大綱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從初中溶液的導電性實驗以及高一電離等知識入手,重點說明強電解質(zhì)在水中全部電離,而弱電解質(zhì)在水中部分電離,溶液中既有離子,又有分子。同時,教材中配合圖畫,進一步說明強、弱電解質(zhì)與結構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轉(zhuǎn)入到對弱電解質(zhì)電離平衡的討論。這部分內(nèi)容是本章知識的核心和后面幾節(jié)教學的基礎,也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
關于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是本節(jié)的難點,教材并沒有具體介紹,而是采用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自己應用平衡移動原理來分析,這樣安排是因?qū)W生已具備討論該問題的基礎,而且通過討論,更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法建議
關于強、弱電解質(zhì)與結構的關系:
建議以復習相關內(nèi)容為主,進而說明強、弱電解質(zhì)與結構的關系。
1.課前復習
組織學生復習高一有關強、弱電解質(zhì)以及化學鍵的知識。
著重復習:(l)強、弱電解質(zhì)概念,以及哪類物質(zhì)是電解質(zhì),哪類物質(zhì)是強電解質(zhì),哪類物質(zhì)是弱電解質(zhì);(2)離子鍵、極性鍵。
2.課堂教學
建議采用回憶、討論、歸納總結的方法組織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回憶電解質(zhì)的概念并結合實例依據(jù)電解質(zhì)電離程度的大小將其分為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然后再組織學生結合實例討論各強、弱電解質(zhì)中的主要化學鍵,從而得出強、弱電解質(zhì)與結構的關系。
關于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的教學:
這既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建議教學中運用化學平衡知識及學習方法來學習本內(nèi)容,并注意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重點介紹下面問題。
l.弱電解質(zhì)電離平衡的建立
從弱電解質(zhì)溶液中既存在弱電解質(zhì)分子、又存在其電離出的離子這一事實出發(fā),對弱電解質(zhì)(如醋酸)溶于水時各微粒變化情況展開討論,使學生明確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過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化學平衡建立的條件,結合課本中圖3-3(可制成掛圖),討論電離平衡的建立。強調(diào)指出當弱電解質(zhì)分子的電離速率等于離子重新結合成分子的速率時,電離過程就達到平衡狀態(tài)。有條件的學??蓱糜嬎銠C輔助教學。
2.電離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
重點分析醋酸的電離平衡,與化學平衡的特征相類比,歸納出電離平衡的特征:
(l)電離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動”。
(2)在電離平衡狀態(tài)時,溶液中分子和離子的濃度保持不變——“定”。
(3)電離平衡是相對的、暫時的,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就會發(fā)生移動——“變”。
3.外界條件對電離平衡的影響
利用教材中的討論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外界條件的變化對電離平衡的影響,使學生深刻認識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動原理的使用范圍。
最后,練習電離方程式的書寫,重點強調(diào)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方程式中要用可逆號、多元弱酸的電離要分步寫。
教學設計方案一
第一課時電解質(zhì)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定義與實例。
2.電解質(zhì)分類: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
3.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的區(qū)分方法與實例。
能力目標:
1.通過演示電解質(zhì)導電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索能力。
2.通過區(qū)分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
在分析強弱電解質(zhì)的同時,體會結構和性質(zhì)的辯證關系。
教學過程
1.基礎知識導學
(1)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
在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zhì)。
插入演示實驗:電解質(zhì)溶液的導電性實驗。
問題討論:
(1)是非辯論。
①電解質(zhì)一定是化合物,非電解質(zhì)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電解質(zhì)。
③單質(zhì)是非電解質(zhì)。
(2)哪些物質(zhì)是常見電解質(zhì)?它們結構的特點是什么?
是不是電解質(zhì)?為什么?
、氨氣溶于水都能導電,是電解質(zhì)嗎?
氯化氫和鹽酸都叫電解質(zhì)嗎?
(3)電解質(zhì)溶液導電能力
電解質(zhì)溶液導電能力強弱與單位體積中能自由移動的離子數(shù)目有關,即與自由移動的離子的濃度(非絕對數(shù)目)有關。離子濃度大,導電能力強。
討論:試比較0.1L2mol/l鹽酸與2L0.1mol/l鹽酸,哪一種導電能力強?
(4)強電解質(zhì)與弱電解質(zhì)的區(qū)別(指導閱讀后填表或討論)
強電解質(zhì)
弱電解質(zhì)
定義
溶于水后幾乎完全電離的電解質(zhì)。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電離的電解質(zhì)。
化合物類型
離子化合物及具有強極性鍵的共
價化合物。
某些具有強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
電離過程
不可逆過程,無電離平衡。
可逆過程,具有電離平衡。
電離程度
幾乎100%完全電離。
只有部分電離。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計)
只有電離出的陰、陽離子,不存在
電解質(zhì)分子。
既有電離出的陰、陽離子,又有電解質(zhì)分子。
實例
絕大多數(shù)鹽(包括難溶鹽)
強酸()
強堿()
低價金屬氧化物()
弱酸
()
弱堿(、大多數(shù)難溶堿如)
電離方程式
2.重點、難點剖析
(1)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認為除電解質(zhì)之外的物質(zhì)均是非電解質(zhì)的說法是錯誤的,如單質(zhì)不屬于非電解質(zhì)。
(2)電解質(zhì)與電解質(zhì)溶液區(qū)別:
電解質(zhì)是純凈物,電解質(zhì)溶液是混合物。
(3)電解質(zhì)必須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熱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的化合物,才是電解質(zhì),并不是溶于水能導電化合物都是電解質(zhì)。如等溶于水都能導電,但是非電解質(zhì)。它們導電的原因是:
這些自由移動的離子并非直接電離出來的。
(4)電解質(zhì)溶液導電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濃度決定的,離子濃度大,導電能力強;離子濃度小,導電能力弱。離子濃度大小受電解質(zhì)的強弱和溶液濃度大小的決定。所以強電解質(zhì)溶液導電能力不一定強,弱電解質(zhì)溶液導電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維發(fā)展與反饋
把0.01mol純凈的燒堿固體分別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導電能力有明顯變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鹽酸D.0.25mol/L的硫酸銅溶液
隨堂練習
1.下列物質(zhì):①能導電的是()
②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
③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是()
A.溶液B.C.液態(tài)D.液態(tài)
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溶液
I.石墨J.無水乙醇
2.把0.05mol固體分別加入到下列100mL液體中,溶液的導電性基本不變,該液體是()
A.自來水B.0.5mol/L鹽酸
C.0.5mol/L醋酸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質(zhì)的分類組合完全正確的是()
編號
A
B
C
D
強電解質(zhì)
弱電解質(zhì)
非電解質(zhì)
布置作業(yè)
第一課時
P60一、填空題(1)
P61二、選擇題1.2.
P61三、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一、電解質(zhì),非電解質(zhì)
二、強電解質(zhì),弱電解質(zhì)
表格填空
強電解質(zhì)
弱電解質(zhì)
定義
化合物類型與結構
電離過程
電離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計)
實例
電離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