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的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6地球的自轉。
地球的自轉
學習目標
1.理解地球自轉的基本規(guī)律
2.理解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和地理意義
3.初步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知識
重、難點理解地球自轉的基本規(guī)律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和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假設法、提問法。
導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地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我們?yōu)槭裁锤杏X不到地球在運動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變慢或變快,即周期變長或變短,將會發(fā)生上面變化?
2、完成地圖冊6頁第二題
3、中秋節(jié),當我們在杭州西湖欣賞三潭印月的夜景時,美國紐約卻是艷陽高照。你能解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
三、解疑釋疑,拓展升華
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chǎn)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于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chǎn)生變化。
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參數(shù):
赤道半徑:ae=6378136.49米
極半徑:ap=6356755.00米
平均半徑:a=6371001.00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ge=9.780327米/秒2
平均自轉角速度:ωe=7.292115×10-5弧度/秒
公轉時間:T=365.2422天
離太陽平均距離:A=1.49597870×1011米
表面溫度:t=-30~+45
自轉周期23時56分4秒(平太陽時)
公轉周期1恒星年
黃赤交角23度27分
地球海洋面積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殼厚度80.465公里
地幔深度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徑3482.525公里
表面積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問:
老師解答:
精選閱讀
地球的自轉教學實錄
地球的自轉教學實錄
一、明確要求、小組合作學習
全班分為8個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帶領下利用6分鐘的時間自學本節(jié)。然后抽簽選一個小組上講臺邊演示邊講解,要求:①講清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轉產(chǎn)生哪些自然現(xiàn)象?②其他小組對該小組演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⑶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指定任一個小組進行解答。
二、學生邊演示邊講解
地球繞著地軸不停的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4小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天。由于地球是個球體,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半球就是晝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請大家看演示,(學生轉動地球儀,指著地球儀)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晝夜也就在不斷更替。
三、學生自己動手演示,感受晝和夜
⑴用手電筒作為光源,照射在地球儀上,看看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斷轉動地球儀,感受晝夜更替。
⑵假設你的眼睛就是太陽,把地球儀上南京的位置轉到大概中午12時,看這時世界上有哪些國家處于白天,哪些國家處于黑夜?
四、學生自由提問、師生討論交流
師:下面我們進入自由提問階段,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同時歡迎同學們解答,老師拋磚引玉,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地球不自轉,還會有晝和夜嗎?
生:仍會有晝和夜,但受到陽光照射的一半將永遠是白晝,另一半永遠是黑夜。
師:那樣地球上會造成怎樣的后果?
學生討論交流。
生: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將很熱,未被照亮的部分將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為什么強調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它和晝夜的形成有必然聯(lián)系嗎?
教師做演示實驗:用手電筒分別照在地球儀和“透明地球儀”(用透明塑料紙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結論?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將永遠是白天,沒有黑夜。
生:晝夜的形成和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有必然聯(lián)系
生:“在汽車上我們能感覺得到汽車在運動,可我們在地球上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自轉呢?”
師:“哪位同學能談談坐火車或輪船時的感覺?”
生:“火車很平穩(wěn),火車的速度很快。”
師:“你在火車上是怎樣感覺到它的速度很快的?”
生:“我看到路兩旁的樹木、房屋等迅速地向后移動?!?br>
師:“如果不看窗外的物體,你還能感覺到火車在運動嗎?”
生:“不能?!?br>
生:“我從鋼軌的聲音也可判斷出來?!?br>
生:“我有一次隨媽媽旅游,在火車上睡著了,醒來后以為在家里的床上呢!”
師:有坐過輪船的同學嗎?能談談感受嗎?
生:“我坐過輪船,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周圍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見,幾乎感覺不到船在航行。”
師:“為什么在火車上不看窗外就幾乎感覺不到火車在運動?為什么在大海上感覺不到輪船在航行呢?”
學生討論交流。
生:“因為我們沒有可以對比的東西?!?br>
師:同學們說的很對。地球就像在宇宙中航行的一艘大船,運行的速度非常平穩(wěn),我們和周圍的一切東西,都被地球帶著在自轉,另外,在運行的軌道周圍找不到可以對照的東西,所以地球上的人是感覺不到它是在運動的。
生:老師,那我們有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在運動呢?
師:當然有,有許多現(xiàn)象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請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有哪些?
生:“晝夜更替?!?br>
生:“日月星辰東升西落?!?br>
生:“北半球河流南岸比北岸陡一些。”
生:“我們在洗菜、洗澡放水池里的水時,水的漩渦呈逆時針方向旋轉?!?br>
生:“老師,我這有一本《十萬個為什么?》,上面說,傅科擺也可以證明地球是自轉的?!?br>
生:“過去有人曾在很深的礦井中進行試驗,結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體,總是在一定的深度同礦井東壁相碰撞,這就從另一側面證實了地球的自轉?!?br>
師:我非常佩服同學們廣博的知識和善于獨立思考問題的探究精神。地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甚至為之做出了無畏的犧牲,哪位同學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個認識過程?
學生介紹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曲折過程。
師:我們從剛才同學的介紹中得到什么啟發(fā)?
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從表面上去斷定它的性質,而要去深入透徹地去勘察、了解才能作出結論。
成功=大膽地假設+不懈努力+無數(shù)次實踐。
只有無所畏懼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真理。
生:如果地球自東向西轉,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與現(xiàn)在又有哪些不同?
生:日月星辰將西升東落。
生:為什么東方的時間總比西方的早?東邊總是比西邊先看到太陽?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邊演示邊講解:大家看地球儀上的AB兩點,哪點在東?(A)哪點在西?(B)(轉動地球儀),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哪點?(A點)。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造成了東邊總比西邊先看到太陽,也就是說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的早,例如,現(xiàn)在我們南京已經(jīng)是下午了,但紐約卻還是黑夜。
生:老師,我認為東邊總比西邊先看到太陽這個說法不完全正確。去年七一我和爸媽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當時北京凌晨5點左右太陽就出來了,而我的老家上海此時要5點30分左右才看到日出。上海在北京的東南方向,按照課本說法北京應該比上海晚看到日出,但事實恰恰相反,課本中的理論不是和事實相矛盾嗎?”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很有深度,說明這個同學善于觀察和思考,讓我們?yōu)樗矣谔魬?zhàn)權威觀點的勇氣鼓掌。
生:我曾經(jīng)在書里看過,一個地方看到日出的時刻除了受經(jīng)度影響外,也與緯度有關,有的時候可能越往北日出越早。
生:北半球夏至的時候,越往北白晝越長,北極出現(xiàn)白晝,可能與這個有關。
師:同學們,這個問題很深奧,牽扯到高中地理知識,但我相信同學們具有不怕難不服輸?shù)挠職?,下課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閱資料,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下節(jié)課解釋給我們聽好嗎?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與解析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與解析”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與解析
1.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有哪些?
1.產(chǎn)生晝夜更替(晨昏線)
2.產(chǎn)生時差(地方時、時區(qū)和區(qū)時、日期變更線)
3.產(chǎn)生地轉偏向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與解析
2.晨昏線的特點有哪些?
1.晨昏線平分地球,是過球心的大圓。
2.晨昏線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3.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
4.晨昏線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跟經(jīng)線圈重合。
5.晨昏線在二至時跟極圈相切。
6.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的角速度為15°/小時,跟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3.時區(qū)是怎么劃分的?
為了避免世界各地時間的混亂,國際上規(guī)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7.5°W至7.5°E,劃分為一個時區(qū),叫中時區(qū)或零時區(qū)。在零時區(qū)以東,依次劃分為東1區(qū)至東12區(qū);在中時區(qū)以西,依次劃分為西1區(qū)至西12區(qū)。東西12區(qū)各跨經(jīng)度7.5°,合為一個時區(qū)。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與解析
4.時區(qū)是怎么計算的?
①所求時區(qū)=已知經(jīng)度÷15°
所得余數(shù)小于7.5,相除所得整數(shù)即為時區(qū)號數(shù);所得余數(shù)大于7.5,時區(qū)號數(shù)為所得整數(shù)+1。
如:推算116°E所在時區(qū)?
解:116°÷15°=7余數(shù)為11,故116°E所在時區(qū)是7+1,即為東八區(qū)。
②所求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度數(shù)=時區(qū)數(shù)×15°
如求:西五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5×15°=75°(W),即西五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為75°W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及解析
七年級地理上冊《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及解析
1.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有哪些?
1.產(chǎn)生晝夜更替(晨昏線)
2.產(chǎn)生時差(地方時、時區(qū)和區(qū)時、日期變更線)
3.產(chǎn)生地轉偏向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與解析
2.晨昏線的特點有哪些?
1.晨昏線平分地球,是過球心的大圓。
2.晨昏線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3.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
4.晨昏線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跟經(jīng)線圈重合。
5.晨昏線在二至時跟極圈相切。
6.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的角速度為15°/小時,跟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3.時區(qū)是怎么劃分的?
為了避免世界各地時間的混亂,國際上規(guī)定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7.5°W至7.5°E,劃分為一個時區(qū),叫中時區(qū)或零時區(qū)。在零時區(qū)以東,依次劃分為東1區(qū)至東12區(qū);在中時區(qū)以西,依次劃分為西1區(qū)至西12區(qū)。東西12區(qū)各跨經(jīng)度7.5°,合為一個時區(qū)。
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答辯題目與解析
4.時區(qū)是怎么計算的?
①所求時區(qū)=已知經(jīng)度÷15°
所得余數(shù)小于7.5,相除所得整數(shù)即為時區(qū)號數(shù);所得余數(shù)大于7.5,時區(qū)號數(shù)為所得整數(shù)+1。
如:推算116°E所在時區(qū)?
解:116°÷15°=7余數(shù)為11,故116°E所在時區(qū)是7+1,即為東八區(qū)。
②所求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度數(shù)=時區(qū)數(shù)×15°
如求:西五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5×15°=75°(W),即西五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為7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