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1-09高二語文《咬文嚼字》教案。
導讀:如果說魯迅作品的每一頁都擠滿了研究者的腦袋,那么《紅樓夢》中的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浸透著紅學家的心血,可見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們就看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理出作者觀點。
2、結合練習,品味佳句,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3、通過品味佳句獨立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yǎng)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學難點:借鑒的分析方法,培養(yǎng)求異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并運用到寫作中去。
教學設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第一課時:
A、導入
下面兩個句子中,哪個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說明理由。
兩彎似蹙非蹙的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兩彎似蹙非蹙的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確:學生也許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只要自圓其說即可,教師應該給以相應的鼓勵。
總結:師提出自己的觀點——比較認同第二種描寫。
理由:1、含露者,是說黛玉的兩眼常似濕潤,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用意相同。
2、從林黛玉一生的悲劇來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絳株草,來到人世間就是為了償還眼淚的,可以說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對她悲劇人生的準確表述。
3、“蹙”是皺眉的意思,皺眉應該是身體不適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時候的一種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寫。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從何呢?
對于《紅樓夢》這部巨著來說,這20個字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但是只要我們仔細斟酌就會發(fā)現(xiàn),這短短的幾個字卻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內了。如果說魯迅作品的每一頁都擠滿了研究者的腦袋,那么《紅樓夢》中的每個字每個標點符號都浸透著紅學家的心血,可見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們就看看朱光潛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
B、介紹作者
1、找同學介紹作者。
2、補充總結:朱光潛先生是我國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語,法語,德語,在晚年80歲的時候還自學了俄語,并且一生翻譯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學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譯的路子,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解釋三此,給學生以啟發(fā)。)
研習課文
一、讓學生查閱工具書,解釋咬文嚼字的意思。
總結: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三個解釋:
A.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B.形容賣弄才學
C.形容強詞奪理或狡辯。
二、原來的意義是貶義的,朱先生在文中卻反其道而行之,大膽的提出了新的觀點,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答案。
總結:(1)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必須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呢?1—5段中,作者都舉了哪些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1)、郭沫若改字——文字與感情有關
若虛改“李廣射虎”(2)、王若虛改《史記》——文字與情感有關
韓愈“推敲”(3)、韓愈改詩——文字與意境有關
四、找朗讀好的同學讀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臺詞的例子: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1、“你是個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個沒有骨氣的文人”好在何處?(讓同學們在下面大聲的讀這兩句,體會不同)
總結:
“你是什么”只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你這什么”便是堅決的判斷,增強了語氣。所以是什么發(fā)生了改變?情感才隨之而變。引導:句式。
2、對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作者是怎樣評價?
總結:
(1)“你這”式語法大半表示深惡痛絕,在贊美時并不適宜。
(2)“是”在邏輯上是聯(lián)接詞,相當于等號;“有”的性質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訴我怎樣的道理?
明確: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系,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無論閱讀或寫作,必須要咬文嚼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學讀第3段。
1、翻譯《史記》李廣射虎一段,和改動以后的兩段。
明確:原文——見到草中有大石,誤以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頭,箭頭進入石中,走近一看,原來是石頭。就又再射大石,最終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動前后有什么變化?
明確:原文屬于細節(jié)描寫,比較生動;改動以后,優(yōu)點是變得簡潔,缺點是沒有了細節(jié)描寫,只是簡單的敘述,缺乏生動的感覺。《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的歷史,其中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更是開“史家之絕唱”,比如學過的《鴻門宴》對樊噲的描寫,怒發(fā)沖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們的面前。古人有“用墨如潑”和“惜墨如金”兩種用筆方法,所以什么時候惜,什么時候潑,大家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學讀第5段。(重點分析)
1、朱先生是怎樣“推敲”的?
僧推月下門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獨閑
僧敲月下門
隨緣剝啄驚宿鳥,月下來僧擾夢清
如果這首詩的作者不是賈島而是你,你覺得哪個字更好?
明確:學生可以說推,敲,也可以說其他的字,只要自圓其說即可。
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寫作過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達的情感就可,這種選擇沒有最好只有更適合。
小結:以上作者從句式、字數(shù)、字眼三個角度闡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總的來說他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總結:語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達結合起來,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題:下面兩種意境,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輕風拂細柳,淡月失梅花。
----蘇小妹
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
-----蘇軾
第二課時:
導語:上次課我們已經詳細的分析了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往下學。
我們知道文學是感性的,它需要我們有一顆敏感的心,更需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敏感可以讓我們發(fā)掘文學的契機,而想象卻可以讓我們飛翔。下面我就給大家一個字,看看通過“水”這個字你都想到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交流。
總結:在寫作中,聯(lián)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聯(lián)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樣了,那就沒有意思了,(聯(lián)系高考)。聯(lián)想走入習慣的渠道以后就會產生“套板反應”,就如第七段所寫的,找同學讀課文(從第七段開頭到“就是套板反應”)。
八、那么大家在平時有沒有被套板反應套住的經歷呢?大家不妨交流交流。
學以致用:
女飛人喬伊娜那令人___的速度在人類追求極根的理想中書寫了輝煌的一筆.
這句話中包含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總結:驕傲,自豪,令人嘆服。
大家填寫詞是什么?
明確:“眩暈”
總結:眩暈,簡單的兩個字,你們想到了么?想到的東西要向有創(chuàng)意,前提是要腦子里要有東西,有東西可想,如果腦子里空空如也,連陳詞濫調都想不起來,還提什么創(chuàng)新呢?所以大家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讀書,多積累,讀書的時候遇到好的句子,又價值的東西,都記在本子里,有空的時候就翻出來看看,背下來,要用的時候也可以信手拈來啊。
回顧課文內容。
郭老改字
↓引
李廣射虎咬聯(lián)想
要文要
嚼
韓愈推敲字套板反應
-------------------------------------------------
↓結
達到藝術的完美
二、古人咬字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唐·賈島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
——唐·盧延讓
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xiàn)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
——福樓拜對莫泊桑如是說
四、朱先生主張咬文嚼字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人并不贊同他的觀點,馬南村在不求甚解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說:讀書“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
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p>
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于精讀,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
全班分組討論:對朱光潛和馬南村的不同見解,應該怎樣看?
總結:
1、這只是兩種不同的讀書方法而已,沒有對和錯之分。有的書有的知識必須要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而有的書則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在讀書的時候要有所選擇,有所篩選和區(qū)分。
2、不求甚解是在咬文嚼字的基礎上開始的,陶淵明,諸葛亮之所以可以不求甚解,是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決定的,有些知識他們可以作到一目了然,不必細細咀嚼就可以知道真諦,而我們的還沒有到達那樣的水平,所以,還要以咬文嚼字為主。
五、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是文藝隨筆,以漫談的方式,與讀者促膝而談。運用了舉例子,做比較等論證方法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六、質疑:
學完這篇課文,還有哪些不明白不確定的地方?
老師質疑:
1、朱先生對一個詞非常的鐘愛,讓大家找一下,并查查是什么意思。
明確:玩索。
2、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等等。
七、總結重點字詞:
援例斟酌詞藻錙銖必較蘊藉付梓尺牘陳言務去
八、隨筆練習:
1、任選一個你非常熟悉的事物或景物,進行描寫。
要求:標新立異,避免套板反應。
題目自擬,300—500字。
2、考點分析:擴展語句
根據特定的情景增加詞語,使文字表現(xiàn)出特定的內容
“早晨,太陽發(fā)出光芒,樹上的鳥兒鳴叫著,樹下的流水流向遠方?!?/p>
①要求擴展后的句子要抒發(fā)主人公歡快的心情。
②要求擴展后的句子要抒發(fā)主人公苦悶傷感的心情。
3、課堂作業(yè),課堂小結
假如你的同學現(xiàn)在在日本留學。你打算給他(她)寫一封信,以寄思念之情。你會選擇用怎樣的文字來表達你的情感。請寫在作業(yè)本上。
分析:作業(yè)的開放性很大,這是對《咬文嚼字》一課最好的總結。通過這種寫作的形式,讓學生充分領略“咬文嚼字”的深刻含義。
相關閱讀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
戲對識才
明代文學家李夢陽才思雄卓,性詼諧,甚愛才,傳說他在江西作提學副使時,發(fā)現(xiàn)有個讀書人與他同名同姓。在唱片名時,就開玩笑說,“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現(xiàn)在我出一聯(lián)你來對?!庇谑请S口念道: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p>
這一對出得妙!藺相如是戰(zhàn)國時趙國大夫,司馬相如是漢代的文學家?!跋嗳纭倍钟之敗跋嗤眮斫忉?。李夢陽意思是:兩個相如都不相如,你一個士子能和我同名同姓嗎?那個讀書人聽后略加思索,答道:
“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p>
真是對得好。魏無忌是戰(zhàn)國時魏國信陵君的公子,長孫無忌是唐朝的大臣?!盁o忌”二字就是“沒有忌諱”。讀書人的意思是:你那里都不忌諱,我這里也無須忌諱?!爸茖φ摺焙汀皩賹φ摺?,都是巧用歷史故事,弦外有音。
李夢陽聽了,非常欣賞這讀書人的才思敏捷,經細心考察,證明確有才能;遂親自薦舉,予以重用。
李時珍戲昏官傳說明代杰出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曾任四川蓬溪知縣,為了編寫《本草綱目》,決意辭官回鄉(xiāng)。臨行前,新任縣官為李時珍棧行。席間,新縣官要李時珍為他開一帖滋補藥方。
李時珍早聞此人是個”酒色財氣”四大皆全的昏官,于是便佯裝允諾??h官命一小吏取來文房四寶,李時珍道“我念你們寫。”接著他就朗朗念道:
“柏子仁二錢,木瓜二錢,官桂三錢,柴胡三錢,益智仁二錢,附子三錢,八角三錢,人參一錢,臺烏三錢,上黨參三錢,山藥二錢?!?/p>
說罷便揚長而去。
第二天,那昏官將這個處方交師爺去買藥,師爺仔細一看,忙說,“大人,您被李時珍罵了!”昏官莫名其妙,師爺才依次念出藥方的含意:“柏木官(棺)柴(材)益(一)附(副),八人臺(抬〕上山?!甭犃T,昏官氣昏了。金少爺、錢少爺傻愣了一會兒,掃興而歸。
妙對奪魁相傳,有個窮秀才頗有些才學,但因科舉場上徇私舞弊之風盛行,使他屢試不第。這一年,聽悅主考官廉潔奉公、任人唯賢、他便打點行裝,赴京趕考。
可是,由于路途遙遠,縱然秀才歷盡了千辛萬苦,待他趕到京城時,考試已經結束了。秀才好說歹說,終于感動主考大人,準他補考。
主考出的題目,是用從一至十這十個數(shù)字作一上聯(lián)。秀才聽后,暗想:我何不把一路的顛簸和誤考的原因說上一說,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諒解;于是開口對道:
“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p>
主考一聽,心中稱奇,此生才學確實不淺!接著,他又要求秀才從十至一作一下聯(lián)。秀才想,正好借此機會把這些年讀書、應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口應道:
“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聽罷,連連稱妙,接著又應對一番,秀才皆對答如流。這樣,這一年狀元的桂冠,就被這位對聯(lián)高手奪去。
切瓜應對蘇東坡的一個門生,春寒時節(jié)獨坐家中書房。天下著毛毛細雨,他見冷雨滴窗,便觸景生情,吟成一個單聯(lián):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此聯(lián)極妙,“凍”拆為“東”和兩點,“灑”拆為“西”和三點水。但他沉思頗久,未得下聯(lián),便先擱下。
過半年后,他又想起此對,依然對不上,只好去請教老師蘇東坡。當時正值暑天,老師不忙應對,卻拿起刀來,切開西瓜待客。書生見老師總不開口,便急催“請恩師賜對”。東坡笑了笑說:“剛才我不是對給你了嗎?”書主更急了:“沒有呀,對在哪里?”蘇東坡指著西瓜念道: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書生這才明白:“切”字拆為“七”、“刀”;“分”字拆為“八”、“刀”。更妙的是切合了剛才切瓜
待客的情景。從此,書生更對蘇東坡崇拜得五體投地了。
歐陽修過關歐陽修未仕時,四處奔波求學。一無傍晚來到一座城下,城門已關。他對守城的老兵拱手施禮道:“煩請老伯開門,權放學生進去。”
守城的老兵說:“我出一對聯(lián)給你,對得出就放你進城,對不出明早再進?!?/p>
老兵吟道:“開關早,關關遲,放過客過關?!?/p>
歐陽修接上說:“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吧!”
老兵說:“你不對出來,就不放你進去!”
歐陽修說:“我已經對過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開了城門。
“小友”應對北宋文學家王禹,七八歲時,已能屬文。畢文簡為郡從事,聞知他的才名,又聽說他家以磨面為生,就叫他以磨為題作副對聯(lián)。王禹不加思索,隨口吟道:
“但取心中正,無愁眼下遲?!?/p>
文簡稱奇,留他給官家子弟講學。那些官家子弟見他出身貧軍,衣衫不整,有點不服氣。
有一天,太守宴請賓客,于席上出一聯(lián)令眾人對,句云,“鸚鵡能言難似鳳?!?/p>
座客個個自命清高,自居為鳳,此時卻鴉雀無聲,無人應對。文簡便把上聯(lián)寫在屏間,催促眾人快對,眾客依然一籌莫展。王禹在座見之,即揮毫書出下聯(lián):“蜘蛛雖巧不如蠶?!?/p>
文簡驚嘆地說:“經綸之才也!”于是,賜給他衣冠,呼他為“小友”。
畜生出蹄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之才,總想奚落他一番。傳說,一日,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道:
“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宰相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睏顕蚁脍s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
“匹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樣出蹄!”
“蹄”諧“題”,與上聯(lián)對得很工。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尷尬。
七步成詩三國時候,曹丕當了魏文帝,十分忌恨他的弟弟曹植,總想找個借口把他殺掉。
一天,曹丕召曹植進宮,限令他在七步以內作詩一首。如果作不出,就當處死。
曹植面臨生死關頭,十分鎮(zhèn)靜,略為思索,便滿含悲憤吟誦起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吟而完畢,還未走完限定的步數(shù)。
曹丕無計可施,曹植得以免死.
王維買藥相傳,唐詩人、畫家王維在終南山隱讀時,一日偶患小病,前來一藥店買藥,見柜臺內是一位衣著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買藥之際,試試這女子的才氣。
王維開口說:“我要買宴罷客何為?”姑娘微微一笑,“宴罷酒酣客‘當歸’”,忙問:“當歸要幾錢?”“且慢,我二買黑夜不迷途?!薄啊斓亍慌绿旌谝?,此藥本店有的是。”“三買艷陽牡丹妹?!薄澳档せ谩炙帯t,芍藥今天方到。”
王維暗暗佩服這女子才思敏捷,對答如流,便繼續(xù)問:“四買出征在萬里?!薄叭f里戍疆是‘遠志’?!薄拔遒I百年美貂裘?!薄鞍倌牾豸檬恰惼ぁ!薄傲I八月花吐蕊?!薄扒锘ǘ涠潼c‘桂枝’。”“七買蝴蝶穿花飛?!薄啊愀健p雙歸?!薄懊?!答得妙!”王維連聲喝彩。
巧對戲尚書解縉幼年讀書十分刻苦,他才思敏捷,長于巧對,十歲時就小有名氣。
一次,出身翰林的曹尚書想考考他,便差人把他找來。一見面,曹尚書便道:“老夫欲出幾句聯(lián)語,你可能和對?”解縉從容答道:“后生才疏學淺,當堂獻丑,還望大人海涵?!辈苌袝攘丝诰?,面對墻上掛的一們墨跡,脫口而曰:“醉愛羲之跡”,解縉隨口吟就:“狂吟‘白也’詩”。曹尚書馬上又出一聯(lián):“風吹馬尾千條線”,解縉立即對曰,“日照龍鱗萬點金”??纯蛡儫o不被解縉的妙對所折服,竟情不自禁地擊節(jié)喝采起來。
曹尚書見未考住解縉,十分氣惱,指著屏風上的畫幅又出一聯(lián):“龍不吟,虎不嘯,魚不躍,蟾不跳,笑煞落頭劉?!保唤饪N略加思索,指著案上的棋子道,”車無輪,馬無鞍,象無牙,炮無火,活捉寨內將軍”。活音剛落,尚書額生冷汗,但還不甘認輸,又以教訓的口吻道:“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在孔子上”,解縉冥思片刻,遂得一聯(lián)回敬:“眉先生,發(fā)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長”。此聯(lián)寓意深刻,暗含譏諷,可謂頗具匠心,解縉語聲剛落,看客拍案叫絕,曹尚書頓時語塞,只佯醉
而退。
尚書嫁女有位尚書大人聞知解縉出語不凡,想試探一下他的本領,便命人邀他到府上相見。但卻把中門緊閉,讓他從偏門而入。解緒堅不從命,聲言:“正門未開,非迎客之禮!”尚書聞報,便出門對曰:“小犬無知嫌路窄。”
解縉應聲答道:“大鵬展翅恨天低。”
尚書見解縉身著綠衣,便挖苦說:“出水蛤蟆穿綠襖。”
解縉見尚書老態(tài)龍鐘,身穿紅袍,立即反唇相譏:“落湯螃蟹著紅袍?!?/p>
尚書見解縉對答如流,便大開正門以上賓待之。當他們在官府花園散步時,尚書又就園中的奇花異草口出一聯(lián):“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p>
解縉環(huán)望花園,隨口對道:“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尚書又抬頭望天說:“天做棋盤星做子,誰人敢下?!?/p>
解縉則低頭指地道:“地做琵琶路做弦,哪個能彈。”
尚書見解縉果有奇寸,名不虛傳,便把愛女許配給他。
席間巧對乾隆某年,身中進土不久的李調元出任廣東學政。到任不久,來了一位巡按大人。這位巡按,原是個落第舉子,因趨附權臣和申,得賜了個“從進大”的功名。從進士即是略等于進士,比進士略低的意思。
此巡按大人雖說不是中榜的正牌進士,但也有些狐聰鬼智,知書著辯。他久聞李調元的才名,心懷妒意,欲尋機挫辱李調元一番。
這天,巡按自穗回京、地方官照例設宴餞行,李調元和一些地方官員、舉子名人都參加了宴會。席間,酒過三巡,巡按拈須笑對李調元說:
“久聞學政善對,我有一下聯(lián),上聯(lián)久思不得,煩學政一對,如何?”
李調元無奈,只好應道、“愿聞。”巡按便不緊不慢念出了下聯(lián):“三光日月星”。滿座聽后,為之悚然,認定如此絕對,李調元一時難對,只等看他的笑話。不料李調元卻隨口朗聲接對:“四詩風雅頌?!?/p>
對得快,對得巧,巡按等人都為之一震。但巡按并不死心,又說:“聽說你的老師在京中威重位顯,但近來聽說他常為婦夫人洗腳,不知你是否知道此事。”
李調元聽他辱及自己的思師,心中暗惱,便答暄:“眼見才是實,如果真是這樣,也只有他的奴婢丫環(huán)們才能知道,大人您怎么也知道呢?”
這一反問,使巡按大人面紅耳赤,惱羞成怒,又說,“我再以此事出一聯(lián),請你對一對:‘德高望重,奈何與如夫人洗腳’?!?/p>
李調元聽后,沉氣按怒,隨口對道,“學淺才疏,落得賜從進士出身?!闭媸菍Φ糜纸^又巧,挖苦得也慘也酷,氣得巡按大人無地自容。
妙對得佳偶王先生有個蝕生女兒叫金風,年方二九,容貌出眾,聰明賢慧。
這天,來了三個求婚人。一個是有權有勢的金少爺,一個是巨商大戶的錢公子,一個是出身貧寒的文秀才。王先生說:“我出個題目,你們誰答得合我女兒的心愿,她就跟誰成親。”三人一齊答應。
王先生出的題目是:“什么貴,什么直,風吹什么動,什么里面能藏鳳?”
金少爺抓耳撓腮,想了一會兒,搶先答道:“官位貴,官印重,風吹官袍動,官衙里面能藏鳳?!?/p>
錢公子接著答道,“金子貴,元寶重,風吹官袍動,紅羅帳里能藏鳳?!?/p>
輪到文秀才回答了,他下慌不忙地說:“書為貴,情為重,風吹秋波動,哥心深處能藏鳳?!?/p>
金鳳聽罷,對爹爹說:“請文秀才留下,我還有話說哩?!?/p> 牧羊女巧對裴律
清乾康熙年間,山西侯馬大李村有個叫裴律的,自幼飽讀詩書,尤擅賦詩聯(lián)對,被譽為三晉第一才子。
這裴律樣樣都好,只是由于少年得意,漸漸變得狂妄起來,自詡才高八斗,未免目中無人。
這天,裴律出外踏青,只見春光明媚,芳草萋萋,一群潔白的羊兒正在泉邊飲水,他詩興大發(fā),隨口吟道:“白水泉口口口品——”沒想到吟出上聯(lián)后,反復沉吟半晌,總也續(xù)不出下聯(lián)來,急得他抓耳撓腮。正在為難之際,忽聽得一串銀鈴般的笑聲,裴律抬頭一看,只見是一個牧羊姑娘,便道:
“你嗤笑我,莫非能續(xù)出下聯(lián)來?”
那姑娘蕪爾一笑,隨口吟道:“山石巖石石石磊?!?/p>
“喲吶!”裴律大吃了一驚,暗想?!跋氩坏竭@牧羊女有如此才情,待我再出一聯(lián),難她一難?!钡皖^一想,便道,“白水泉下女子好少女為妙。”吟畢,他得意地望著牧羊姑娘,似乎在說:“這回看你如何對來?”
不料那姑娘毫不慌忙,眸子一亮,隨口答道:“山石巖上古木枯此木為柴?!闭f完,調皮地咯咯大笑起來。
“呵!”裴律大驚失色。此句不但對仗工整貼切,而且把裴律暗喻為“枯木朽柴”。想不到山野之中,有此才女,可見大千世界,能人輩出,我裴律狂妄自大,實屬可笑!于是悻悻而返。
從此,裴律謙虛好學,發(fā)奮讀書。后來金榜題名,位及江西巡撫,居官廉正,深得百姓贊頌。
秀才結友清朝咸豐年間,湖南平江有個秀才姓李,人稱李秀才。他才思敏捷,好吟詩作對,侍才傲物,誰也不放在他眼里。一天黃昏,外地一個姓劉的秀才路過他家門口,想上門投宿。李秀才見那人臉色黝黑,衣服破爛,便輕蔑地搖頭說出一句:
“樹大杈多,不宿無毛之鳥?!?/p>
劉秀才聽出是嘲笑自己,便應聲而答:
“灘平水淺,難藏有鱗蛟龍?!?/p>
說罷,掉頭便定。李秀才出乎意料地受到奚落,心中惱火,忙追著讓他回來,劉秀才躬身問道:“先生貴姓?”李秀才得意地說:
“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p>
然后他反問劉秀才:“您貴姓?”
劉秀才不卑不亢地答道:
“斬白蛇,興漢室,高祖是劉?!?/p>
李秀才一愣,他萬沒料到這個赤腳蓬頭的窮秀才居然滿腹文采,應對自如,便請他留宿。
第二天,李秀才不甘認輸,邀請劉秀才出門散步,想趁機出點難題把他難住。他們兩人剛走出門,便聽到一陣唱戲的鑼鼓聲傳來。李秀才急忙吟出:
“搭東臺,唱西游,南腔北調?!?/p>
劉秀才也不含糊,脫口而出:
“播春種,育夏秧,秋收冬藏?!?/p>
他們繼續(xù)往前走,路過一片果園時,李秀才又吟出:
“湖北廣柑,皮甜蒂苦瓤酸。”
劉秀才立即對上:
“海南胡椒,葉臭花香籽辣”。
他們走到一座石板橋上,看到雞犬足痕,李秀才馬上又見景生情出一對:
“雞犬過石橋,一梅花竹葉?!眲⑿悴趴吹綐蛳潞又袝r有龜蛇蠕動,便答道:
“龜蛇浮水面,兩件玉帶荷包?!?/p>
這時,正巧一葉扁舟從橋下穿過,李秀才趕忙吟道:
“船小如梭,橫織江中錦繡?!?/p>
劉秀才眺見遠處江岸高塔聳立,對出:
“塔尖似筆,倒寫天上文章。”
一路上,兩人你唱我和,李秀才見一直沒能難倒劉秀才,才知道天下有學問的人多的是,不禁為自己的傲慢和對劉秀才的輕視感到慚愧。他誠心誠意地和劉秀才結為朋友,并為他餞行。席間,李秀才又出了一句上聯(lián):
“出門遠觀山山翠。”
劉秀才也很佩服李秀才的才學,很高興能結交這個新朋友,馬上對出下聯(lián):
“朋友相送月月親?!?/p>
此后,兩人的友誼愈來愈深,成為生死之交。
關漢卿巧言脫險相傳關漢卿因編演《竇娥冤》,觸怒當朝權貴,官府懸賞欲將他捉拿治罪,關漢卿聞訊連夜出逃。途中,突然遇到幾名巡夜的捕快,攔住他盤查。
班頭問:“你是干什么的?”關漢卿三句話不離本行,順口答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統(tǒng)領千軍?!卑囝^見此人口吐狂言,心中惱火,拿火把近前一照,覺得好生面熟,似乎在戲臺上見過,便問道,“你是個唱戲人吧?”關漢卿答道:“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登臺便見;有時歡天喜地,有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
班頭品味此言,問道:“莫非你是關……”
關漢卿聽罷哈哈一笑:“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裝誰象誰,誰裝誰,誰就象誰。”班頭本來是個戲迷,愛看關漢卿編演的戲,如今聽了這話,料定此人必是關漢卿無疑。他心中暗忖,拿吧,不忍心;不拿吧,眼見白
花花五百兩賞銀從身邊流走,甚是可惜。
關漢卿看出班頭的心事,就又吟出一首詩來:“臺頭莫逞強,縱使得厚祿高官,得意無非俄頃事;眼下何足算,到頭來拋盔卸甲,下場還是普通人?!?/p>
這首機敏辛辣的諷諭詩,使班頭有所醒悟,便對衙役們說:“放他走吧,這是個書迂子!”
魏源隨機應對清代文學家魏源,自小性情直爽,疾惡如仇。在魏源的家鄉(xiāng),有一個無恥無能的舉人,專好抄襲別人的詩作。一次被11歲的魏源揭了老底,舉人惱羞成怒,便想惜題發(fā)揮,加以報復。他指看燈籠里的蠟燭,說道:
“煙蘸蠟燭,燭內一心,心中有火?!?/p>
魏源隨機應對:
“紙糊燈籠,籠邊多韁,眼里無珠。”
舉人挨了罵,不肯罷休,又氣沖沖地說:
“屑小欺大乃謂尖。”
魏源又立即回敬道:
“愚犬稱王即是狂?!?/p>
弄得這個妄自尊大的舉人面紅耳赤,狼狽不堪。
鄭板橋出聯(lián)斷案鄭板橋當縣令時,一天,一位老先生來告狀,說他在一戶有錢人家辛辛苦苦教了一年書,東家不僅不按照當初“教
一年書,付酬金八吊錢”的約定付錢,還借故說他才疏學淺,將他辭退。
鄭板橋聽了申訴后說:“你說的是否當真,讓我當場考考你如何?”
老先生表示愿意當場應試。
鄭板橋指著大堂上掛的燈籠說:“就以這燈籠為題,我出上聯(lián),你對下聯(lián)?!闭f完脫口而出:“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p>
教書先生聽了,沉思片刻答道:“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
鄭板橋聽了,不禁連聲叫好。知道他不是才疏學淺、誤人子弟之輩,又派人把被告?zhèn)鱽韺弳枺C實了老先生所言,當即公正地了結此案。
文官與武將一文官跟一武官同船而行。武官對文官感慨他說:“兩舟同行,櫓速何如帆快?!北砻嫔?,武官說的是搖櫓的船不如帆船快,而實際呢?卻話中有話。因為“魯肅”跟“櫓速”同音,是三國時期的文官,而與“帆快”同音的“樊鄶”則是劉邦時間的武將。言外之意即“文官不如武官”。
文官聽了,明知其意,卻又不好發(fā)怒。怎樣才能回擊他而又不傷彼此和氣呢?文官苦思良久,直等到船靠岸了仍未想出來。這時迎面走來一隊迎親的樂隊,文官靈機一動便答道:“八音齊奏,笛清哪及簫和?!?/p>
這句話表面上也是說笛子不如簫,而實際上是說狄青(笛清)乃為一位武將,而蕭(簫和)則又是一位文官:“武將不如文官”。
文官一句妙答,力自己爭了一口氣。
楹聯(lián)招親在長江三峽,有一座陡峻的山峰屹立在江邊,高約十五六丈,四壁像刀削一般。山頂有座廟宇,一座亭樓倚山而建,十分壯觀。這就是甲三峽之秀的名勝古跡——石寶寨。
相傳,石寶寨有個美麗聰明的姑娘,名叫石寶。她招親的方式很獨特:出三副楹聯(lián)的上聯(lián),只要能對出下聯(lián)即可。這三副楹聯(lián)的上聯(lián)分別是:
第一副:石寶寨兔走魚游
第二副:鶴戲荷動荷動鶴飛
第三副:七鴨浮水數(shù)數(shù)數(shù)三雙單一
三副上聯(lián)一出,引來周圍一帶許多文人秀才,但都對不出。后來一個飄泊四方的窮書生去對。他看了第一副的上聯(lián)“石寶寨兔走魚游”后,略一思考,即對出下聯(lián):
山海關虎嘯龍吟
他看了第二副的上聯(lián):“鶴戲荷動,荷動鶴飛”,未加思索立即對出下聯(lián):
童打杏落,杏落童樂。
但當他看完第三副的上聯(lián)“七鴨浮水,數(shù)數(shù)數(shù),三雙單一”后,卻悶住了。思索良久,終于對出下聯(lián):
尺蛇出洞量量量九寸十分
窮書生的回答,完全符合姑娘的要求,他們結婚后的和和美美日子也伴著三幅楹聯(lián)在長江三峽廣為流傳,成為佳話。
巧報家世從前,有一位秀才在鄉(xiāng)試、會試中都榮鷹榜首。皇帝決定在殿試時考考他的口才。
這天,殿試時,皇帝不問安邦定國之道,農桑經濟之策,卻問起秀才的家世。
秀才的祖父是烤酒匠,祖母是彈花匠,父親在外賣豆腐,母親在家推磨,如果照實說,會因為出身卑微而考不中;說假話吧,又伯犯欺君之罪。他略一思忖,便隨口吟道:
“玉甑蒸出天地眼,金槌敲動玉皇心。
父在外,肩擔日月;母在家,扭轉乾坤?!?/p>
皇帝聽他以聯(lián)相對,氣勢磅礴,對仗工整,并坦然回答了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的職業(yè),便欣然欽點秀才為頭名狀元。
村婦應對斥惡少有個財主少爺出外游玩,見一年輕美貌的村婦在木橋邊淘米,便生歹意。于是湊到跟前,嘻皮笑臉地說:
“有木便是橋,無木也念喬;去木添個女,添女便為嬌;阿嬌休避我,我最愛阿嬌?!?/p>
說完,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村婦,淫蕩地笑著。
材婦聽了這言詞,非常生氣,回敬道:
“有米便是糧,無米也念良;去米添個女;添女便為娘;老娘雖有子,子不敬老娘。”
少爺受了才思敏捷的村婦的回擊,無言以對,灰溜溜地轉身便走。
《咬文嚼字》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咬文嚼字》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借鑒吸收。
2.深入體會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關系”的主張。
3.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培養(yǎng)“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教學難點】
寫作技巧(將簡單的內容表現(xiàn)得搖曳多姿)。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一提到“咬文嚼字”,人們往往會覺得這是對有些人為了賣弄學問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糾纏的極大諷刺。而今天,當你讀過了朱光潛先生的這篇《咬文嚼字》,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成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介紹作者:
朱光潛,現(xiàn)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石、孟實,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次年進入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2年畢業(yè)后,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1929年畢業(yè),轉入倫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譯了百萬言的黑格爾的《美學》。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詩論》、《談美書簡》等。其中《談美書簡》我們是應該讀一讀的。
三.解題:
請學生把課前預習查到的“咬文嚼字”意思說出來:
“咬文嚼字”這個成語的含義是: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兒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這不是一個好詞,貶義。朱光潛卻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這是為什么呢?朱先生是怎么理解“咬文嚼字”的?
昨天讓大家預習了,請一位同學把你劃出相關的內容說出來,并告訴大家課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其他同學補充)。
明確:
課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義詞。朱先生是貶詞褒用,他認為,在閱讀和寫作上,“咬文嚼字”是“一字不肯放松的嚴謹”,“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感情”。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更具體地理解或表達思想感情。這也是我們以后閱讀和寫作應該努力的方向(學生齊讀第三段)。
在朱先生看來,“咬文嚼字”應該從哪些方面具體咀嚼揣摩呢?
從第八段第一句話“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笨梢钥闯?,作者是用例證法說明道理的。請大家先閱讀1-5段,看作者舉了哪些例子,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四.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舉了五個例子,我們一個個來看,看它們分別說明了說明道理。
(一)分析第一個例子:
第一組例子,關于“是”和“這”。先體會一下感情,學生自己讀如下句子:
①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
②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口里倒涎!你這你這……——你是賤人!你是淫婦!你是你是大蟲口里倒涎!你是你是……
③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④你這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你是個好不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
⑤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你有革命家的風度
學生讀后談談感受,教師明確:
前三個,不論“是”“這”怎么好,“這”字表現(xiàn)力都好一些。雖然只改變了一個字,但是句式已經變化。而且“你這……”一般都帶有極端憎惡的語氣,表示強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罵人時,所以郭沫若后來改的句子不僅不通,意思也不對。連郭沫若用好一個字也頗費周折,說明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一定要細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tài)度。
第四個例子,“是”表假定語氣,“這”則沒有。因此咬文嚼字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可濫改,否則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積極意義了。
“你這”表示堅決的判斷﹑極端的憎惡﹑強烈的情感,“你是”不帶情感判斷。
“你是個好小子。”——假定語氣。
“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結構不同,不合邏輯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句式不同,不同意味。
(二)分析第二個例子:
修改后的句子為什么不好?給你怎樣的啟示?
“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p>
“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p>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p>
學生回答。
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分析的,明確:
①原文“草中石,以為虎”并非“見草中有虎”。
②原文“視之,石也”有發(fā)現(xiàn)錯誤而驚訝之意。
③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改為“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
總之,說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我們能理解作者的觀點,但必須補充一些“情境”材料,因為這里不可以僅用“意味”“情感”來解釋。李廣射“虎”,是在一種特定情境之中的,這種情境造就了他的“激變能力”以千鈞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沒鏃”,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記“終不能復入石矣”。因此這段內容,只可保留原貌,不可刻意簡潔的。
這談的是文字的簡和繁的問題。文字是否精煉,不是以字數(shù)多少為標準,應該以能否準確表現(xiàn)事物特點、準確表情達意為根本。司馬遷的文字確實做到了劉勰所說的“字不得減”,王若虛的刪改使原文的“味”全沒了。古人有“用墨如潑”與“惜墨如金”兩種用筆的方法:一部《水滸傳》,洋洋灑灑近百萬言,作者卻并不因為是寫長篇就濫用筆墨。有時用筆極為簡省,最出色的要數(shù)《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寫那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緊?!币粋€“緊”字,突出了雪下的力度、密度和速度,一個字就抵得上千言萬語,千軍萬馬。魯迅先生贊揚它富有“神韻”,當之無愧。同一部《水滸傳》有時卻又不避其繁??醋髡邔戶斨巧钊蛩梨?zhèn)關西。鼻上一拳,“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眼眶際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絳的,都綻將出來”。第三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從味覺寫,從視覺寫,從聽覺寫,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單從字面上求簡,這三拳只須說“打得鮮血迸流,烏珠迸出,兩耳轟鳴”,便足夠了。然而簡則簡矣,卻走了“神韻”,失掉了原文強烈地感染讀者的魯智深伸張正義、懲罰惡人時那痛快淋漓勁兒。所以什么時候“潑”,什么時候“惜”,大家應該有所啟發(fā),以后寫作時下筆可要斟酌一番。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繁簡不同,不同意味。
(三)分析第三個例子:
1.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還有味道嗎?世人與錢鐘書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A.世人認為“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
B.作者發(fā)常人發(fā)未發(fā),不走舊路,不恭維定論,獨抒新見,分析了“推”的妙處。他認為哪一種境界是詩人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就用哪一個字。用“推”或用“敲”表達各自不同的意境。
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
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
啟示:
一千多年人們都認為“敲”比“推”好,而朱先生能不為所動,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不迷信古人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位名人說過,懷疑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這才是關于“煉字”的例子。
這一組例子是說:文字與思想感情有關,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五.總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舉例說明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系。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調整思想和情感繁簡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六.分析第二部分:
以上部分舉了三個例子分別說明句式不同、繁簡不同、字眼不同,意味和意境也不同。6-7段也舉了兩個例子,我們看作者舉這兩個例子又分別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
作者在這一部分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善用聯(lián)想意義的例子:蘇軾的《惠山烹小龍團》中,“天上小團月”其實就是“小龍團”茶。正是因為蘇軾善用字的聯(lián)想意義,把“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覺聯(lián)起來,從而使詩句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現(xiàn)之中,顯得豐富,比直接說更有韻味。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兩句詩句想象當時那種場景:夜晚,月影朦朧,在山間泉水旁,詩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賞月,十分之怡然自樂。如果直接寫,那還會有這樣的想象嗎?(用書上的詞語)這就是點鐵成金。
另一個是濫用聯(lián)想意義的例子,就是“套板反應”。
問:
1.產生“套板反應”的弊端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明確:
①和創(chuàng)作的動機是仇敵。
②引不起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下面請大家看一個“套板反應”的示例:
這一天,朱祁鎮(zhèn)(明英宗)見了一位特別的客人,這位特別的客人叫朱瞻繕,是朱祁鎮(zhèn)的叔叔,他正是當年傳言中要來京城接任皇位的人。
為了打消朱祁鎮(zhèn)心中的疑慮,以免有朝一日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他特意來到京城說明情況。賓主雙方舉行了會談,會談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舉行,雙方回顧了多年來的傳統(tǒng)友誼,并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交換了意見,朱瞻繕重申了皇位是朱祁鎮(zhèn)不可分割的財產,表示將來會堅定不移地主張這一原則。朱祁鎮(zhèn)則高度評價了朱瞻繕所做的貢獻,希望雙方在各個方面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這是一個套板的套板,我們?yōu)槭裁从X得可笑?因為這樣的文字我們常能看到,是模式化的文章,不生動。
2.作者認為人們?yōu)槭裁慈菀桩a生“套板反應”?怎樣才能克服“套板反應”?
明確:
①套板較省力(人生來有惰性);
②遇事往深一層想。
3總結:
善用:意蘊豐富點鐵成金(正面)
聯(lián)想意義
濫用:套板反應毫無新意(反面)
七.分析最后一部分:
剛才大家都說的非常好。現(xiàn)在我們對五個例子各自要表達的觀點都很清楚了。其實這五個例子都是圍繞“咬文嚼字”。(重復五個例子的道理)
學生齊聲朗讀“我希望”后的話,說說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東西?
A.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
B.必須勤奮。
C.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相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八.總結全文:
教師總結:
文章應該是“作”出來的,不能老是“走熟路”。時常有學生問我,寫作文有沒有竅門,作文怎樣才能得高分。我常常不知怎樣回答。因為他們所期待的“竅門”絕不是我所要說的注意觀察、勤于思考、多讀多練、提升情感,他們希望我給他們一個“公式”,像做數(shù)學題那樣往里一套,答案出來了。這其實也是一種“套板心態(tài)”。按照“公式”寫出來的作文是不可能得高分的。我想,大家還是應該記住朱先生的那句話:“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做什么不要太急功近利,認認真真做應該做的事。閱讀鑒賞、寫作文也如此,不要期望有什么捷徑。
請大家回去后再讀《咬文嚼字》,我想應該會有新的啟發(fā)的。
九.布置作業(yè):
1.思考:本文的思想內容對你的閱讀和寫作有什么啟示?(不少于3條)
2.思考:從本文的寫作特點中你獲得了哪些寫作的啟示?(不少于2條)
3.完成課后練習二和四
咬文嚼字教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咬文嚼字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咬文嚼字
導入:
打一謎語讓同學們猜:小老鼠看書--咬文嚼字
小老鼠學習的精神應該推廣:把書吃掉,消化掉,成為一個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一、解題
“咬文嚼字”一般解釋為:過分地斟酌字詞(死摳字眼,不領會精神實質)。作者
賦予這個成語一種新的意義,就是在文字運用上“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認為語言文字與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文字的優(yōu)劣要從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的意境上去辨別,文字的運用,要從思想感情的透徹、凝練、創(chuàng)新入手。
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筆名孟實,安徽省桐城縣人。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段鞣矫缹W史》是朱光潛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美學史著作,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學術價值,代表了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朱光潛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按松響撟龆夷軌蜃龅氖?,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薄按藭r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薄按说兀ㄎ业牡匚弧⑽业沫h(huán)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這是朱光潛不尚空談、著眼現(xiàn)在、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xiàn)。他的座右銘:“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
主要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三、課文分析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體,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兩層。第一層1—5段,說明文字與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這一層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舉三組典型例子,從三個方面說明三層意思。第l、2段為第一層次。文章開頭先舉郭沫若聽從一位演員的建議,把“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通過這個例子研究煉字的道理。說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帶情感判斷”,而“你這什么”句式則“表現(xiàn)著強烈的情感”。朱光潛先生為了證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論上的分析,而是又列舉了《水滸傳》中石秀罵梁中書、楊雄醉罵潘巧云所用的“你這什么”句式以表達極端憎惡的感情的例子。
第二層次3、4段,列舉了《史記》中李廣射虎的例子?!妒酚洝吩脑竞芫?,但是王若虛在《史記辨惑》里說“凡多三石字”,他把三個石字刪了,其中一例是“嘗見草中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朱光潛先生指出“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簡潔些”,但卻失去了原文中“發(fā)現(xiàn)錯誤而驚訝的意味”、“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意味”。朱先生告知人們:文字的“增”或“減”需要人們“細心玩索一番”,才會感到它們意味的不同。
第三層次5段,列舉了唐代大詩人韓愈和賈島“推敲”詩句的佳話。獨辟蹊徑,充分利用聯(lián)想和想象,有理有據地分析“推”和“敲”對全詩意境的不同作用。賈島當時究竟想到了“推”還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朱光潛先生對有些人“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漂亮些”實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關系”,“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際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這一層作者從文字、詞語的表層入手,句式的變化、文字的增刪、詞語的選擇,這些可見的語言現(xiàn)象背后帶動的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語言外表的錘煉反映作者(或者讀者)思想內核的錘煉,只有咬文嚼字,別無他法。它強調了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第二層6—7段,作者旨在回答咬文嚼字的重要意義。
第6段先從文字的意義上分析,它具有“確定”和“控制”的難處。當然“確定”是基礎,“控制”是難點,也是目的。要想控制文字的意義,非得了解文章的“直指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不可。“直指意義易用,聯(lián)想意義卻難用”。因為聯(lián)想意義浸透了作者的個性。朱光潛先生信手拈來的“煙”的不同意義。蘇東坡《惠山烹小龍團》的三四句闡明了捕捉聯(lián)想意義,抓住這“游離”的,不易控制的“甚至于支離”的“怪物”,的確需要作者的艱苦勞動,同時還必須有相關的背景知識:例如“小龍團”茶觸發(fā)了“天上小團月”的聯(lián)想。可見聯(lián)想起來的難處,但是,“難處就在含混中顯得豐富”。點擊了、激活了這一難點,“這是點鐵成金”。
第7段,承接6段說,蘇軾善于聯(lián)想,能點鐵成金。但現(xiàn)實的情況卻是“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可怕的是“一人走過,人人就都跟著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濫”,陷入到聯(lián)想的套語中,出現(xiàn)了“套板反應”的尷尬局面。
作者尖銳地指出:“一個作者在用字用詞上面離不掉‘套板反應’?!蹦敲淳涂赡苁恰霸谶\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個人生態(tài)度方面也就難免如此?!边@種可怕現(xiàn)實并非聳人聽聞,“如果隨便在報章雜志或尺牘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來分析”,那些“省力”、“惰性”的僵化的思想感情和語言“大半都由‘套板反應’起來的”。
如何去掉這一毛病呢?朱光潛先生告誡只要“你不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會朝深一層去想,你的文章依然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于落入下乘”。
第二部分,第8段,進一步指出“運用文字所應有的謹嚴精神”,并激勵讀者在閱讀和寫作中“逐漸培養(yǎng)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必需的好習慣”——做到三個“不能”,“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水到渠成地交代了全文的主旨。
例子分析道理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關系密切
《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用聯(lián)想義,意蘊豐富
“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3、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實例并加以評說。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解說:“眼看”沒有“忍著”的悲憤意味。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解說:“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解說: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著上
有“聲”的意味。日常經驗里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最后在總結課內外諸多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觀點性語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觀點是:
1、應該有謹嚴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斷推陳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可能達到藝術的完美。
補充資料:
題李凝幽居唐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注解:幽居:指隱居處.云根:古人認為云生在山石上,石為云根.幽期:歸隱所約的日期.
譯文:幽閑地住在這里,很少有鄰居往來,只有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的小園.鳥兒歇宿在池邊的樹上,歸來的僧人正在月下敲響山門.走過小橋呈現(xiàn)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腳正在飄動,好像山石在移動.我暫時要離開這里,但不久還要回來,要按照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決不食言.
錦瑟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錦瑟呀,你為何竟然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jié),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我心象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鵑,寄托春心哀怨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青玉案宋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劭创伺呓蛛x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猜想她住什么地方?有夫否?
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或許是那女子氣質高雅,使人想他應住在這種“月臺花榭,瑣窗朱戶”的華屋吧。
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從清晨等到日暮,佳人不再來,寫了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心全亂了,愁緒滿懷。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喻情于景,愁如一川煙草,偏此時又下起梅雨,滿城飄起柳絮,春天的雨有時確實使人惱啊。
賀鑄一生所識女子頗多,為何只對此女有這種情思,有兩個原因:一是這位女子與作者已亡故的妻有些相像,產生“移情”心理;二是這位女子與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偶像十分貼近,使用權他一見而鐘情。
宋蘇軾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小團月是一種名品茶(在當時是貢茶)第二泉指的是二泉亭品二泉水和眺望太湖
例子:
紅杏枝頭春意“濃”
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彀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縠皺:即皺紗,喻水的波紋。
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
劉公勇在詞話里稱“一鬧字卓絕千古”?!棒[”字好就好在準確、鮮明、生動,帶有動
態(tài)地刻畫春天的蓬勃生機,并把作者對春天這樣一個萬物萌發(fā),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的到來的欣喜用一個“鬧”字表達了出來。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盡含于一個鬧字之中。
《咬文嚼字》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
藉其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纖細的文字敏感,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擇用若干精當?shù)恼Z言實例深入淺出地將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創(chuàng)作和閱讀中養(yǎng)成隨處留心玩索的好習慣等觀點令人折服地表達出來。作者認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他還認為韓愈之敲是否優(yōu)于賈島之推也值得商榷。對此,作者說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這種獨立思考、求真求實的創(chuàng)新精神正是我們當今推行的素質教育的精義所在,非常值得學生借鑒學習。作者對套板反應很反感,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而套板反應正是許多學生的通病,因此應該作為教學重點。
據此,本文教學目標可確立為以下幾個層面:
1、通過對文中有關幾個實例的嘗試品味,體會斟酌文字與精微準確地傳情達意之間的重要關系,從而自覺養(yǎng)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確謹嚴的語文學習習慣。
2、不妨引導學生注意對本文語言的質疑分析,培養(yǎng)求實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方法】
閱讀是一項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因此必須放手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動手動腦活動來完成各項教學目標。本文的教學擬采用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活動分為課前準備和課內討論兩大板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元代無名氏雜劇《勸夫殺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成語咬文嚼字既來源此。對這個成語的解釋,《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云:;《漢語大詞典》中云:(見教師用書)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咬文嚼字》,則提倡我們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樣新的意義呢?作者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簡介(見教師用書)
三、提名閱讀
四、分析課文
1、作者筆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義?(第3段)
2、作者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
明確:
例子分析道理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關系密切
《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
用聯(lián)想義,意蘊豐富
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3、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實例并加以評說。
明確:本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先援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先行進行解說,如: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解說:眼看沒有忍著的悲憤意味。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解說: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解說: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著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驗里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最后在總結課內外諸多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對本文咬文嚼字
本文在語言上也有若干值得推敲的地方,教師一一指出。(見另文)
【教后感】
本課的教學設計試圖將活動式教學思想體現(xiàn)在常規(guī)閱讀教學中,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落入常規(guī)教學的窠臼,不過由此獲得的幾點感受當可作為進一步活動式教學實驗的經驗。
一、閱讀課的活動式教學必須充分重視課前的準備活動,否則僅僅依靠課堂的當下閱讀將使討論活動流于膚淺化和形式化。
二、每節(jié)課的活動項目應盡可能單一集中,不宜寬泛分散。應使學生思維興奮點集中于一、二點,精心安排好活動程序,活動討論的成效方能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