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18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教案(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
到實驗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除去少量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的方法。
(2)初步學習使用過濾、蒸發(fā)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
【過程與方法】
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掌握過濾、蒸發(fā)結晶等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分享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和樂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步驟;過濾和蒸發(fā)操作。
【難點】
過濾和蒸發(fā)操作的注意事項。
教學過程
知識點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48~49頁的內(nèi)容,并分組完成有關實驗,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實驗原理:粗鹽中的氯化鈉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先把粗鹽放入水中溶解,然后過濾除去泥沙等不溶性雜質;由于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因此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把過濾后的濾液加熱蒸發(fā)就可得到氯化鈉晶體。
2.實驗過程:
(1)溶解。稱取3.0g粗鹽,加入燒杯中,再用量筒量取10mL蒸餾水,倒入燒杯中。用_玻璃棒不斷攪拌,直至粗鹽不再溶解為止。
(2)過濾。將燒杯中的液體沿玻璃棒倒入過濾器,進行過濾(如圖1)。若濾液仍渾濁,應先檢查濾紙是否破損,_再過濾一次。
(3)蒸發(fā)。將蒸發(fā)皿放到鐵架臺的鐵圈上,將濾液倒入蒸發(fā)皿中,用酒精燈的_外焰加熱,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如圖2)。待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_較多晶體時,即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溶液蒸干。用玻璃棒將蒸發(fā)皿中的晶體轉移到指定的容器內(nèi)。
【合作探究】
1.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玻璃棒分別起什么作用?
答: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過程中,有四處用到玻璃棒。(1)溶解時: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粗鹽溶解;(2)過濾時: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體濺出;(3)蒸發(fā)時: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防止液體飛濺;(4)轉移晶體時:玻璃棒的作用是轉移固體。
2.在進行過濾操作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過濾操作的要點是“一貼、二低、三靠”。一貼:制作過濾器時,濾紙應緊貼漏斗內(nèi)壁。二低:①濾紙邊緣稍低于漏斗上邊緣;②液面稍低于濾紙上邊緣。三靠:①傾倒液體時燒杯尖嘴口輕靠玻璃棒;②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層濾紙?zhí)帲虎勐┒废露司o靠承接濾液的燒杯內(nèi)壁。
3.進行蒸發(fā)操作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1)加熱前應將蒸發(fā)皿外壁擦干;(2)蒸發(fā)皿中的液體不能超過蒸發(fā)皿容積的23,以免液體沸騰溢出;(3)蒸發(fā)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免高溫液體濺出灼傷皮膚;(4)當出現(xiàn)大量固體時應停止加熱,用余熱將剩余液體蒸干;(5)熱的蒸發(fā)皿應用坩堝鉗夾持放于石棉網(wǎng)上冷卻,不能用手觸碰,以免燙傷。
【跟進訓練】
1.“粗鹽提純”實驗不需要的儀器是(D)
2.以下粗鹽提純的操作步驟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A)
A.操作ⅡB.操作Ⅲ
C.操作ⅣD.操作Ⅴ
3.有關粗鹽提純的實驗操作合理的是(C)
A.溶解時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搗碎大顆粒粗鹽
B.過濾時為了節(jié)省過濾時間,可以將懸濁液直接倒入漏斗
C.蒸發(fā)時為防止物質濺出要不斷攪拌,直至實驗結束
D.實驗結束隨即用坩堝鉗將熱的蒸發(fā)皿取下放在實驗桌上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nèi)容。
相關推薦
粗鹽的提純教案(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三課時粗鹽的提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重結晶法提純混有泥沙的粗鹽,知道粗鹽提純的步驟。
(2)能設計除去粗鹽中Ca2+、Mg2+、SO2-4等可溶性雜質離子的方案。
(3)了解食鹽的用途和工業(yè)上精制食鹽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粗鹽提純的實驗,使學生再次熟知過濾這一分離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交流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分享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樂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用重結晶法提純混有泥沙的粗鹽。
【難點】
除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離子的方法。
教學過程
知識點粗鹽的提純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40~41頁的內(nèi)容,完成下列填空:
1.粗鹽的提純過程:先將粗鹽晶體溶解在水中,經(jīng)過濾將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除去后,再通過蒸發(fā)結晶得到比較純凈的食鹽晶體。這樣得到的食鹽晶體中仍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2-4等,可利用化學方法將它們除去。
2.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去除
步驟目的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1)向食鹽水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BaCl2)除去溶液中的SO2-4
BaCl2+Na2SO4===BaSO4↓+2NaCl
(2)然后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NaOH)除去溶液中的_Mg2+_2NaOH+MgCl2===Mg(OH)2↓+2NaCl
(3)再加入過量的碳酸鈉(Na2CO3)除去溶液中的_Ca2+_和過量的_Ba2+_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
(4)過濾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適量的鹽酸,將溶液的pH調為7除去多余的CO2-3、OH-,得到精鹽水2HCl+Na2CO3===2NaCl+CO2↑+H2O、HCl+NaOH===NaCl+H2O
(5)最后蒸發(fā)結晶精鹽水得到精鹽—
【合作探究】
在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實驗中,前面三種除雜試劑的加入順序是否可以調換?
答:能調換順序。還可以按下面兩種順序加入:(1)先加入過量的BaCl2除去溶液中的SO2-4,然后加入過量的Na2CO3除去溶液中的Ca2+和過量的Ba2+,再加入過量的NaOH除去溶液中的Mg2+。(2)先加入過量的NaOH除去溶液中的Mg2+,再加入過量的BaCl2除去溶液中的SO2-4,然后加入過量的Na2CO3除去溶液中的Ca2+和過量的Ba2+。
【教師點撥】
1.Na2CO3必須在BaCl2之后加入,以除去過量的Ba2+。
2.必須過濾除去溶液中的沉淀后才能加入鹽酸。
【跟進訓練】
1.下列有關粗鹽提純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C)
A.除去食鹽水中的可溶性雜質,可以采用化學方法
B.除去食鹽水中可溶性雜質的化學原理為:使雜質離子以沉淀或氣體的形式從食鹽水中分離出來
C.蒸發(fā)結晶食鹽時,待水分全部蒸發(fā),才能停止加熱
D.將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除去是物理變化
2.除去粗鹽中可溶性雜質(主要雜質為Ca2+、Mg2+、SO2-4)的試劑加入順序的四種方案中不正確的是(C)
A.BaCl2→NaOH→Na2CO3→鹽酸
B.NaOH→BaCl2→Na2CO3→鹽酸
C.Na2CO3→NaOH→BaCl2→鹽酸
D.BaCl2→Na2CO3→NaOH→鹽酸
3.除去泥沙的粗鹽樣品中還有少量的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雜質,小青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來除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
粗鹽――→溶解①――→加過量BaCl2溶液②――→加過量NaOH溶液③――→加過量NaCO3溶液④――→操作a⑤
精鹽――→操作b⑦――→加適量稀鹽酸⑥沉淀A濾液
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a的名稱是過濾。操作b中要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
(2)沉淀A中所包含的物質有_硫酸鋇、氫氧化鎂、碳酸鈣、碳酸鋇。
(3)步驟④的目的是_除去氯化鈣和過量的氯化鋇。
(4)步驟⑥的目的是_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nèi)容。
常見的堿教案(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常見的堿教案(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二節(jié)堿及其性質
第一課時常見的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
【難點】
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腐蝕性。
教學過程
知識點常見的堿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7~8頁的有關內(nèi)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氫氧化鈉是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固體氫氧化鈉露置在空氣中會吸收水分而逐漸潮濕溶解。
2.氫氧化鈉俗稱燒堿、火堿或苛性鈉,有強腐蝕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
涂上硼酸溶液。
3.氫氧化鈣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有腐蝕性。
4.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反應過程中放熱。工業(yè)上一般通過煅燒石灰石來制取氧化鈣。相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CaCO3=====高溫CaO+CO2↑。
【教師點撥】
1.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潮解,所以可以用來作干燥劑,但不能干燥CO2等會與它反應的氣體。
2.氫氧化鈉固體和氫氧化鈉溶液都會和空氣中的CO2反應,所以都要密封保存。
3.氧化鈣和氫氧化鈉固體都能作干燥劑,但是氧化鈣吸水后發(fā)生化學變化,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固體吸水后只是溶解,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
【跟進訓練】
1.氫氧化鈣的俗稱是(D)
A.石灰石B.生石灰
C.石灰水D.熟石灰
2.氫氧化鈉固體可以用于干燥某些氣體,是因為氫氧化鈉固體(C)
A.有脫水性B.有強腐蝕性
C.易潮解D.有強堿性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nèi)容。
常見的酸教案(魯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七單元常見的酸和堿
第一節(jié)酸及其性質
第一課時常見的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記住濃鹽酸、濃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特性。
(2)認識濃硫酸的強腐蝕性,初步學會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認識鹽酸能與某些物質反應。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運用比較、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探究欲,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濃硫酸、濃鹽酸的物理性質。
(2)鹽酸與酸堿指示劑、金屬、金屬氧化物、某些鹽等物質的反應。
【難點】
濃鹽酸、濃硫酸的特性。
教學過程
知識點一常見的酸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2~3頁的有關內(nèi)容,完成下列填空:
1.濃鹽酸是無色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fā),在空氣中會形成白霧。工業(yè)用濃鹽酸因含有少量雜質而略帶黃色。
2.純凈的濃硫酸是沒有顏色、黏稠、油狀的液體,不容易揮發(fā)。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強烈的腐蝕性,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3.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
【合作探究】
稀釋濃硫酸時,為什么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里?
答:水的密度比濃硫酸小,如果將水倒入濃硫酸里,水會浮在濃硫酸上面,濃硫酸稀釋時放出的熱量使水沸騰,會導致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非常危險。
【教師點撥】
1.濃硫酸可以用來干燥一些不和硫酸發(fā)生反應的氣體,如氫氣、氧氣等。
2.濃鹽酸和濃硫酸露置在空氣中發(fā)生的變化:
變化溶質
質量溶劑
質量溶質質
量分數(shù)
濃鹽酸揮發(fā)減小不變減小
濃硫酸吸水不變增大減小
【跟進訓練】
下列關于濃硫酸的描述錯誤的是(C)
A.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
B.有強烈的腐蝕性
C.極易揮發(fā),打開瓶蓋出現(xiàn)白霧
D.可用來干燥氧氣
知識點二鹽酸與某些物質的反應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3~4頁的有關內(nèi)容,并分組進行探究實驗,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鹽酸與某些物質的反應:
(1)鹽酸可以使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
(2)鹽酸與金屬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大量氣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Cl,MgCl2+H2↑。
(3)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大量氣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4)鹽酸與鐵銹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實驗現(xiàn)象:鐵銹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yōu)辄S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5)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實驗現(xiàn)象: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AgNO3+HCl,AgCl↓+HNO3。
【合作探究】
鐵和氧化鐵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物有什么區(qū)別?鐵制品除銹時能否長時間浸泡在酸中?
答:鐵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是+2價的亞鐵鹽,溶液顯淺綠色,同時放出氫氣;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是+3價的鐵鹽,溶液顯黃色,同時生成水。所以鐵制品除銹時,不能將鐵制品長時間浸泡在酸中,否則鐵銹除掉后,鐵也會和酸反應。
【教師點撥】
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銀沉淀,這是檢驗氯離子的特征反應。
【跟進訓練】
下列物質中有一種可以與其他三種物質發(fā)生反應,它是(C)
A.石蕊試液B.鎂
C.稀鹽酸D.硝酸銀溶液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