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高中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03《蘭亭集序》復習資料整理。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使高中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蘭亭集序》復習資料整理,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蘭亭集序》復習資料整理一、文學常識
1、古代計時:孟仲季
朔望晦
2、序:
二、注音
癸()丑會()稽修禊()流觴()曲水
游目騁()懷放浪形骸()彭殤()虎契()
廬冢()荒謬()有碑仆()道?。ǎ┞?br> 難辭其咎()瑰()怪何可勝()道
三、通假字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通晤
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
四、一詞多義
1、修
茂林修竹(意為“高”)
況修短隨化(長,修短指壽命長短)
乃重修岳陽樓(意為“修建”)
修守戰(zhàn)之具(意為“整治治辦)
余獨好修以為常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
2、一
若合一契(一起)
其致一也(一樣)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看作一樣)
一觴一詠(有的,表示分指,一邊……一邊……)
悟言一室之內(nèi)(數(shù)詞,一)
3、道
有碑仆道
何可勝道也哉
不足為外人道也
于是廢先王之道
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策之不以其道
4、文
獨其為文猶可識
其文漫滅
屬予作文以記之
皆披發(fā)文身
木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文過飾非/小人之過必以文
5、然
有穴窈然
然視其左右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吳廣以為然/不以為然
6、舍
雖取舍萬殊
唐浮圖慧褒施舍于其址
舍相如廣成傳舍
客舍青青柳色青
7、其
①代詞人稱代詞
指示代詞
②連詞表選擇是……還是……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耶?
表假設如果,假如
③副詞表商量還是吾其還也
表反問難道其孰能譏之乎/其可怪也歟
表揣測大概
表祈使一定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④助詞不譯既其出
五、翻譯
1、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2、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3、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5、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6、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7、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以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8、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9、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0、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六、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
⑴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⑵當其欣于所遇
⑶終期于盡
⑷不能喻之于懷
⑸亦將有感于斯文
2.定語后置
⑴仰觀宇宙之大
⑵俯察品類之盛
⑶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精選閱讀
蘭亭集序 (蘇教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記誦全文。
2.掌握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jié)合的特點,體會行文之妙。
3.正確認識作者對人生無常、終歸于盡之慨,感嘆中含積極之情。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美文,必須加強誦讀。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抓住序的特點和本文行文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要點:介紹有關常識,整體感知文意。
一.導語。人們早就開始了對生死的思考。司馬遷: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一代書圣王羲之也為我們獻上了對生死的哲理思考。
二.介紹。王羲之,書圣,行草《蘭亭集序》譽為行書第一。其人曾一度為官,積極用世,后辭官歸田,娛情山水,胸懷曠達。
序,一種文體,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文字。多介紹成書經(jīng)過,意旨,作者情況等,亦可評論。古人宴集,常一同賦詩,推一人作序。
三.感知全文。
1.聽錄音。正音。guǐ癸xì禊shāng觴chěng騁shāng殤
2.初步品味本文駢散的特征。
3.對照書序,感知內(nèi)容。:
作詩緣由(修禊事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情形(一觴一詠)
成書經(jīng)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
意義(后之覽者,將有感于斯文)
借題發(fā)揮(論生死)——這是不同于一般序文之處
形成以下情況1。記盛況
2.抒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學生對照注解,疏通全文。
共同解決練習。積累文言知識。
五.作業(yè)。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內(nèi)容:分析與誦讀
一。復習。誦讀。
二.分析。
1.學習第一節(jié)。
l如何記敘盛況?
時間:永和九年,暮春地點:蘭亭目的:修禊事人物:群賢少長
環(huán)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天氣:惠風和暢
活動:流觴曲水感受:信可樂也
l“信可樂也”到底有幾樂?(良辰1樂;美景2樂;賞心3樂;樂事4樂;人賢5樂)
l結(jié)合上述內(nèi)容誦讀。
l鑒賞:體會作者狀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想象這一撲面而來的春天氣息,游人如織的快樂之景)
l用清新明快的調(diào)子朗讀。
2.學習第二節(jié)。
l這節(jié)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議論的?如何展開逐步?
承接上文之“樂”而來,由樂而憂,又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fā)感慨。
由現(xiàn)今人們相處,處世各異,靜躁不同,但憂患之源相同。A永不滿足的內(nèi)在欲望,欣于所遇而快然自足,所之即倦,感慨系之B外在世界的流轉(zhuǎn)不定。向之所欣,轉(zhuǎn)眼之間以成陳跡C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故死生亦大矣。
欣于所遇及所之既倦
嘆死生亦大矣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小結(jié):本段以議論為主,探討人生哲理,朗讀宜用和緩語氣讀之。
3.研習第三節(jié)。
理清文脈:昔人興感,若合一契——古人也有感于生死
批評:一生死,齊彭殤
后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記此文以免不彰
三.探究。
l品本文行文之妙:由昔人興感說起,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這樣把昔人、昔人,今人、今文,后人串連起來,巧妙交代了編集之由。
l談對一生死,齊彭殤的看法:把生死等同,長短等同是錯誤的。不同的人生死不同。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還或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所以應該珍惜生命,活著有價值。
l對作者生死觀的認識:作者不為言談家的論調(diào)所蒙蔽,借題發(fā)揮,闡述了他的生死觀,顯其曠達性格;但他畢竟生于國力衰微的東晉前期,意志消沉,不求進取的風氣也影響之。分析——積極的一面,從第一段中可感受到作者快樂之情,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從第二段對人生苦短的感慨中,也仿佛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人生的眷戀之情;從第三段中,批評虛無主義,對玄風盛行的批評也有積極的意義。
四.拓展。人生苦短,人之共嘆。但大多數(shù)卻經(jīng)受了人生的考驗,創(chuàng)造了瑰麗的人生。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抒發(fā)的恰恰是建功立業(yè)的決心。蘇軾:人生如夢,卻表達的恰恰是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李白雖“人生在世不稱意”,卻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毛澤東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
五.小結(jié)。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文筆簡練,行文高妙的美文。既有語言的隔閡也有理解的難度。選準切入口很重要。作為一篇序文,不妨從序文特點入手整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作為一篇千古名篇,當自有它的與眾不同之處。那邊是它借題發(fā)揮,獨樹一幟。
一篇文筆優(yōu)美、哲理深奧的散文。自然要細讀細品,方能悟出其行文之妙;對生死哲理,必須重錘敲打,縱橫聯(lián)系以期讓學生弄懂。
《蘭亭集序》教案-
《蘭亭集序》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jīng)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下面讓我們共同欣賞《蘭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紹 學生讀注釋(1)。
教師補充:
1、魏晉,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書圣”的美稱。他不僅長書法,也長詩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風格瀟灑放脫。
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最為有名,它被后世評論者譽為“行書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樣的面貌呢——請看插圖。古人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蔽覀儚倪@精美的書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yōu)美。只可惜,我們看到的只是臨摹本,其真跡已經(jīng)失傳。據(jù)說被李世民帶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詩文以《蘭亭集序》最出色。從注釋我們已經(jīng)知道,它是詩歌集子的序。集子中的詩文藝術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卻膾炙人口,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吧。
2、了解序的體裁特點明確: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nèi)容多是介紹書的內(nèi)容和特色、成書經(jīng)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diào),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蘭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三、聽課文朗讀錄音(校園網(wǎng)語文第一冊),讀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癸丑修楔流觴游目騁懷趣舍萬殊齊彭殤會稽感慨系之若合一契曾不知老
然后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注意文章語氣、節(jié)奏、字音。
四、疏通字詞
1、重要詞語
a.實虛詞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信可樂也取諸懷抱或因寄所托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以之興懷修短隨化喻之于懷故敘時人
b.通假字雖趣舍萬殊
c.活用詞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2、多義詞
①乃重修岳陽樓鄒忌修八尺有余內(nèi)修政理茂林修竹修禊事也
②終期于盡度已失期不期修古行有期年
③其致一也齊心一力以致臣節(jié)致市民,聚萬貨頗有野致
④臨文嗟悼把酒臨風曹公已臨其境哀臨三日
⑤列坐其次引次江北破軍次之賢能不待次而舉
⑥所以游目騁懷/所以興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吾知所以拒子矣
⑦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3、成語及常用語①游目騁懷(開懷)②放浪形骸(行為放縱,不受世俗禮法束縛)③情隨事遷(思想感情隨著情況變遷而發(fā)生變化)
4.常識①紀年法歲在癸丑(干支紀年)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帝王年號)趙惠文王16年(王公紀年)順治二年乙酉四月(年號干支并用)②暮春(孟春仲春季春)③修禊(在風俗,臨水為祭,消除不祥,選在三月三日)
五、再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1、反復朗讀課文,力求背誦;
2、如何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檢查復習,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以及變化?
2、分小組討論,給文章劃分段落部分,概括要點。
3、總結(jié)文章的意思
三、賞析課文
1、第一段:
(1)以課文的第一部分為主,看作者在表達自己的心境時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時間:地點:
風景:人物:
盛況:感受:
寫法:
(2)嘗試背誦第一段。理清背誦思路:
2、學習第二段,了解作者的心境的變遷。
3、朗讀并分析第三自然段。理清背誦思路:
集體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
4、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背誦。
四、小結(jié)
五、全文小結(jié)
六、【考考你】
1.為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選出正確的義項。
(1)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A.全部B.畢竟C.完結(jié)D.畢備
(2)曾不知老之將至
A.竟然B.曾經(jīng)C.通“增”D.從前
(3)或取諸懷抱
A.有的人B.有的時候C.或者D.間或
(4)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A.陳列B.陳述C.陳舊D.通“陣”
2.下列各句加點詞古今義不同的一項是()
A.歲在癸丑,暮春之初B.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D.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E.何不委心任去留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聘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抬頭觀覽浩渺的天地,低頭審視繁多的物類,借憑它們縱目瀏覽,舒展胸懷,足以盡情地享受著和聽的樂趣,確實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快地就度過一生。
C.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虛假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等到他對所向往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轉(zhuǎn)移,感慨就隨之而生了。
4.閱讀全文把握文意,請找出不正確的一項()
A.王羲之他們在風景幽絕的蘭亭宴飲,是含有這么一個游戲:把酒杯盛酒放在溪水之中,讓它隨水飄流。杯子停下來時,坐在近處的人就應取觴飲酒。
B.全文前半部分敘蘭亭宴集情景,是實寫,以“樂”字為基調(diào);后半部分抒發(fā)宴集之后的感觸,是虛寫,以一個“悲”字為基調(diào)。
C.文中作者批判了莊子死生一體的虛幻世界觀,認為生是生,死是死,不能等同看待。
D.作者談對人生的感觸,從宴集發(fā)端,由今人及于古人,再及于后人。在深沉的慨嘆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厭倦和冷漠。
5.創(chuàng)新能力訓練
閱讀李白的《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完成下題。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國,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速。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1.下列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物之逆旅也逆旅:旅店B.古人秉燭夜游秉:持,拿
C.群季俊秀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的,此指弟弟D.而浮生若夢浮生:輕生
2.下列對文章的解釋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br>
A.這一篇同《蘭亭集序》一樣,也屬于宴集序。標題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與從弟)什么時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園)、干什么(宴飲)等問題。
B.“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以”,緣故。意為:古人(嫌人生太短)夜里拿著燭光游玩,實在是有緣故(有道理)啊。
C.“大塊假我以文章”,“大塊”指天地;“文章”,絢爛的文采。即“廣闊的天地給我提供了如此絢麗燦爛的大好春光”。豈能辜負!表現(xiàn)了作者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
D.“惠連”是人名,很有才華,十歲就能寫詩作文;“康樂”指謝靈運,南朝詩人。作者用此贊揚諸位堂弟人才俊秀,謙稱自己不如謝靈運。表現(xiàn)作者與弟弟們暢敘天倫之樂的喜悅之情。
【學科滲透訓練】
迎著將要落山的太陽,小李看見對面過來一輛兩匹馬拉的大車,只見車上坐著兩個人:一個手拿漁桿,一個挎著大弓。覺得很有趣,于是跑過去問。
“您二位姓什么?”只見拿漁桿的人隨手抓起一條大魚,站起身,對著夕陽高高舉起說:“我就姓這個!”接著拿大弓的人把肩上的大弓使勁兒拉開后回答:“看,這就是我的姓!”駕車的老漢一看這二位,樂著說:“您責問了,我的姓嘛……?!币恢盖懊娴膬善ヱR。
小李一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本想和這幾位搭訕,沒想到會這樣。
請你幫助小李想一想,這三位各姓什么?
【延伸閱讀】
將王素之《蘭亭詩》和《蘭亭集序》對比閱讀,《蘭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詩中的自然之景是如何對應的,這些自然之景是純粹客觀的自然之物嗎?
《蘭亭詩》其一仰視碧天際,俯瞰原水濱。寂闊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哉造化工,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
資料補充
1.《晉書王羲之傳》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王曠之子,王敦、王導之侄,東晉初太興四年生,太元四年卒,年五十八歲,少有美譽,朝廷公卿皆愛其才器,頻召為侍中、吏部尚書,皆不就,復授護國將軍,又推遷不拜。揚州刺史殷浩遺書,勸使應命,乃拜護軍。又苦求宣城郡,不許,以為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羲之素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度浙江,便有終老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謝安未仕時也住那里。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
2.《古文觀止》評《蘭亭集序》
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選注的《古文觀止》如此評《蘭亭集序》:通篇著眼在“死生”二字。只為當時士大夫務清談,鮮實效,一死生而齊彭殤,無經(jīng)濟大略,故觸景興懷,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曠達人,故雖蒼涼感嘆之中,自有無窮逸趣。
《蘭亭集序》復習學案10
《蘭亭集序》復習學案
姓名:班級:
【學習目標】
1.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的意義。
2.背誦默寫全文
【學習過程】
自學自導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一遍,認真查看課下重點字詞的釋義,然后請用8分鐘時間做“基礎掃描”。
2.討論5分鐘,解決“基礎掃描”遺留的問題;再嘗試著用10分鐘時間獨立完成“基礎檢測”。
一、基礎掃描
(一)、識記關于序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也叫文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nèi)容多是介紹書的內(nèi)容和特色、成書經(jīng)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diào),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短m亭集序》就是。本文是一篇書序,介紹蘭亭集會,并為詩集作序。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崇山峻嶺()清流激湍()流觴曲水()
游目騁懷()癸丑()會稽()修禊()
放浪形骸()趣舍()若合一契()嗟悼()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修禊事也——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
幽情——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游目騁懷——信可樂也——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不能喻之于懷——
(四)、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nèi)()趣舍萬殊()
(五)、詞類活用
極視聽之娛()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六)、一詞多義
一
若合一契()其致一也()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殤一詠
二、基礎檢測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邊,指水邊)②所以游目騁懷(用來)
B.①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借指音樂)②曾不知老之將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諸懷抱(從……中取得)
D.①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導致)②未嘗不臨文嗟悼(面對)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數(shù)詞用的一項是()
A.①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②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內(nèi)
C.①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②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與其他句不同的一項是()
A.吾其還也B.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C.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D.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已,快然自足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每覽昔人興感之由B.未嘗不臨文嗟悼
C.齊彭殤為妄作D.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5.下面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傳久遠。
B.序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大多用以題贈,或作著作的前言,《蘭亭集序》是朋友之間互相唱和的贈言。
C.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fā)藝術的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被稱為“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
D.書法藝術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在我國書法史上,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的書法大家,有并稱“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顏筋柳骨”之稱的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②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③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④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三、提升訓練
1.下列加粗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癸丑(kuǐ)會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
B.峻嶺(lǐn)激湍(tuān)流觴(shānɡ)騁懷(chěnɡ)
C.娛樂(yú)會晤(wù)形骸(hái)國殤(shānɡ)
D.虛誕(xián)酣暢(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
2.下列句中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畢:全部B.仰觀宇宙之大。之:指示代詞,這樣
C.曾不知老之將至曾:曾經(jīng)D.俯仰之間,以為陳跡陳:陳舊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B.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現(xiàn)象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A.群賢畢至,少長咸集。B.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C.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D.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抒幽情。
5.下列句子中,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濺的急流,像帶子一樣在左右流淌
B.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舒暢
C.不能喻之于懷——不能明白于心
D.足以極視聽之娛——足可用來享受盡視和聽的樂趣
四、復習小結(jié)
《蘭亭集序》復習學案【教師版】
【學習目標】
掌握實詞“修、期、致、臨、次”的意義。
【學習過程】
自學自導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一遍,認真查看課下重點字詞的釋義,然后請用8分鐘時間做“基礎掃描”。
2.討論5分鐘,解決“基礎掃描”遺留的問題;再嘗試著用10分鐘時間獨立完成“基礎檢測”。
一、基礎掃描
答案
(二)、注音
崇山峻嶺(chóng)清流激湍(tūn)流觴曲水(shāng)
游目騁懷(chěng)癸丑(guǐ)會稽(kuàijī)修禊(xì)
放浪形?。╤ái)趣舍(qǔ)若合一契(qì)嗟悼(jié)
(三)、解釋加點字
修禊事也——一種風俗祭祀
清流激湍——激蕩回旋的水流
映帶左右——景物相互關聯(lián)襯托
流觴曲水——觴,酒杯,兩側(cè)各有一耳
列坐其次——地方
無絲竹管弦之盛——熱鬧
一觴一詠——飲酒
幽情——幽雅的情懷
俯察品類之盛——繁盛
所以游目騁懷——放眼四望、舒展胸懷
信可樂也——實在
感慨系之矣——隨著
向之所欣——過去;高興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長短;
不能喻之于懷——明白
(四)、通假字
悟,同“晤”
趣,同“取”
(五)、詞類活用
極視聽之娛:形作動,盡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一:數(shù)作動,看作一樣;齊:形作動,把。。。。。??醋饕粯?/p>
(六)、一詞多義
一
若合一契:一起
其致一也:一樣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看作一樣,動詞
一殤一詠:一點
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邊,指水邊)②所以游目騁懷(用來)
B.①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借指音樂)②曾不知老之將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諸懷抱(從……中取得)
D.①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導致)②未嘗不臨文嗟悼(面對)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數(shù)詞用的一項是()
A.①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②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內(nèi)
C.①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②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與其他句不同的一項是()
A.吾其還也B.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C.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D.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已,快然自足
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每覽昔人興感之由B.未嘗不臨文嗟悼
C.齊彭殤為妄作D.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5.下面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傳久遠。
B.序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大多用以題贈,或作著作的前言,《蘭亭集序》是朋友之間互相唱和的贈言。
C.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fā)藝術的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被稱為“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
D.書法藝術是我國特有的藝術,在我國書法史上,涌現(xiàn)出許許多多的書法大家,有并稱“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顏筋柳骨”之稱的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
附答案:
1.D.思想情趣。2.A.B.C兩項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項中的①“一”是副詞,相當于“很”。3.A.語氣副詞,表婉商,其它三項作代詞。4.D.“由”通“猶”。
5.B.《蘭亭集序》是詩集的序言,不是贈序。
三、提升訓練
1.下列加粗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A.癸丑(kuǐ)會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
B.峻嶺(lǐn)激湍(tuān)流觴(shānɡ)騁懷(chěnɡ)
C.娛樂(yú)會晤(wù)形骸(hái)國殤(shānɡ)
D.虛誕(xián)酣暢(hān)玄理(xián)清冽(liè)
2.下列句中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畢:全部B.仰觀宇宙之大。之:指示代詞,這樣
C.曾不知老之將至曾:曾經(jīng)D.俯仰之間,以為陳跡陳:陳舊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B.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現(xiàn)象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A.群賢畢至,少長咸集。B.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C.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D.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抒幽情。
5.下列句子中,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濺的急流,像帶子一樣在左右流淌
B.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舒暢
C.不能喻之于懷——不能明白于心
D.足以極視聽之娛——足可用來享受盡視和聽的樂趣
答案詳解:1.解析:A.癸:ɡuǐ;B.嶺:lǐnɡ;D.誕:dàn,玄:xuán。答案:C2.解析:曾:竟然。C3.A.“由”通“猶”,如、像;B.“趣”通“取”,往、??;C.“倍”通“背”,背叛答案:D4.解析:B與例句均為名詞作狀語;A.形容詞作名詞;C.使動用法;D.名詞作動詞答案:B5.解析:像帶子一樣環(huán)繞在亭子的四周。答案:A
四、復習小結(jié)
5、蘭亭集序
5、蘭亭集序
學習建議
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念和熱愛之情。
特別關注
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及寫法:
歲在癸丑(guǐ)修禊事也(xì)流觴曲水(shāng)清流激湍(tuān)游目騁懷(chěng)放浪形骸(hái)情隨事遷(qiān)
重難點合作探究
《蘭亭集序》中表達的思想和老莊思想一致嗎?
我的思路:本文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狀態(tài),抒發(fā)了自己高曠的宇宙情懷.但是,他的生命觀不同于老莊的道家思想.在作者看來,對生的執(zhí)著、對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觀存在,“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就徹底否定了老莊的齊生死的觀點,而樹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識———“死生亦大矣”。
能力步步高
積累與運用
一、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A癸丑(guǐ)修禊(qiè)激湍(tuān)流觴(shāng)
B晤言(wù)趣舍(qù)騁懷(shěng)形骸(hái)
C嗟悼(jiē)虛誕(dàn)會稽(jī)曾不知(cēng)
D會稽(jī)瑯邪(láng)若合一契(qì)彭殤(shāng)
二、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A惠風靜燥群賢畢致
B激湍俯仰游目騁懷
C修竹翼敝情隨事遷
D暮春形骸崇山竣嶺
理解與鑒賞
一、閱讀文段,完成習題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一,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緣,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亦”,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1、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不同)
B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原因)
C及其所之既倦(的)
D其致一也(思想情趣)
1、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譯文:就著自己所喜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拘束,放縱無拘地生活
B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譯文:面對古人那些文章,我總是感嘆悲傷,可總是不能表達出來。
C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譯文:原先高興的,轉(zhuǎn)眼之間,已成為舊跡。
D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譯文:本來知道把死和生對等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2、對“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的含義理解最確切的一項是()
A后來者讀這次集會的詩文,也會產(chǎn)生感慨。
B后來的人讀我的文章,也會由此而產(chǎn)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讀者讀集會的詩文,也會與我有同感。
D后世的讀者讀我的文章,也會被我的文章所感動。
二閱讀古詩,回答問題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夜,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第一、二句寫雨的“寒”和山的“孤”有何作用?
2、第四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拓展與創(chuàng)新
作者說“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你還讀過哪些抒人生無常之感、發(fā)時不待我之嘆的古代詩文?舉出三五例與同學交流。文章最后說:“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弊鳛椤昂笾[者”,你讀了此文后有什么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