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調節(jié)高中生物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10-15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及營養(yǎng)和免疫。
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教師就要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高中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及營養(yǎng)和免疫”,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一、選擇題(每小題有一個或幾個答案符合題意要求)
1.人體排出體內水分的途徑有()
A.腎臟B.皮膚C.肺D.大腸
2.人體排鉀的特點是()
A.多吃多排B.少吃少排C.不吃不排D.不吃也排
3.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器官是()
A.下丘腦B.垂體前葉C.垂體后葉D.腎上腺皮質
4.醛固酮能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
A.對Na+的吸收B.對Na+的分泌
C.對K+的吸收D.對K+的分泌
5.人體每天(24h)至少排出多少毫升水,才不至于引起代謝廢物對人體的傷害?()
A.500mlB.1000mlC.1500mlD.2000ml
6.當血糖含量降低時,通過有關神經的作用,可以使相關腺體分泌增加的是()
點擊下載://files.eduu.com/down.php?id=136202
延伸閱讀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幫助高中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容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摘要本文通過教學參考的形式,結合探究過程,將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這一實驗預做情況展示出來,以便于有關師生在實際教學、學習中有所幫助。文中重點敘述了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從建模的角度設計“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實驗,由學生主動地去探究,來完成知識的建構等幾方面內容。
關鍵詞反饋調節(jié)拮抗作用糖尿病模型方法
1課題分析
“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實驗是動物生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實驗,該實驗的原理是: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主要建立在反饋調節(jié)和激素之間的拮抗作用上。人體內血糖含量升高時,刺激胰島B細胞,促進它分泌胰島素,同時作用于胰島A細胞,使之減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當胰島素隨血液運輸到肝和肌肉等器官或組織時,能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還可促進肝細胞和肌肉細胞將葡萄糖合成為糖原儲存起來,從而使血糖含量下降。當血糖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從而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形成較多的葡萄糖,使血糖含量升高??梢娨葝u素和胰高血糖素可調節(jié)血糖含量,血糖含量變化反過來影響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這就是反饋調節(jié)。胰島素可以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血糖,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fā)揮相反的作用,這就是拮抗作用。
這一實驗說明了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主要建立在反饋調節(jié)和激素之間的拮抗之上。通過實驗,掌握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原理,復習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并且進一步理解反饋調節(jié)及拮抗作用的本質,并通過構建模型,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嘗試探索如何將建模理論在生活實踐中進行應用,并體會活動設計表演的樂趣;為以后學習研究動物生理學其它穩(wěn)態(tài)知識以及運用建模思想有較好的啟迪,因此在動物生理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一直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個體水平的調節(jié)與穩(wěn)態(tài),內容比較抽象。以往的教學在設計思路是由于主要僅憑教師講述,僅僅告訴了學生內容,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其實我們應該看到,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已積累了很多基礎,學習中應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由學生主動地去探究有關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新內容。根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從建模的角度設計了“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實驗,通過活動來建構知識?,設計資料分析、模型建構、思考與討論等活動,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來完成知識的建構。
1.1實驗目的意在引導學生通過這個建?;顒樱玫乩斫馊梭w內是如何對血糖含量進行調節(jié)的,并在此基礎上理解體內激素如何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jié);同時,也力圖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建構模型,尤其是概念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意義。學生所做的模擬活動,是構建動態(tài)的物理模型,模擬活動之后,學生再根據在活動中的體驗,構建圖解式概念模型或進行計算機模擬。
1.2實驗材料和用具
1.2.1準備3張不同顏色的紙和一把剪刀。
1.2.2用某種顏色的紙剪出15張卡片??ㄆ鎸懮稀懊?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背面寫上“糖原”。這些是“糖卡”,翻轉過來則代表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再翻回去就代表糖原分解為葡萄糖?!疤强ā笔欠穹D及怎樣翻轉需要嚴格依照步驟3、4來進行。
1.2.3用另一種顏色的紙剪出2張卡片,并在上面寫上“胰島素”。每張“胰島素卡”能使1張?zhí)强ㄓ烧娣奖趁妗?/p>
1.2.4用第3種顏色的紙剪出2張卡片,并寫上“胰高血糖素”。每張“胰高血糖素卡”能使1張?zhí)强ㄓ杀趁娣秸妗?/p>
2--
2.1教學目標
2.1.1理解和把握動物生理學的核心概念──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原理、意義、機制。
2.1.2運用建構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
2.1.3培養(yǎng)學生通過構建模型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
制定以上教學目標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通過這個實驗,可以了解血糖的平衡、意義、調節(jié)機制,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學習意識;增強學生自我保健意識,使學生更加珍愛生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說明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2設計思路
該實驗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如飯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體內,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只有短暫的升高,很快就恢復正常,讓學生討論吸收到體內的大量的葡萄糖到哪里去了,為引出胰島素的知識做鋪墊;然后做模型建構活動:用不同顏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吃飯后和運動后體內葡萄糖、糖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的變化,建構血糖調節(jié)模型。
2.3教學建議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學習了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原理,因而這次實驗,教師要鼓勵學生,特別是組織自學能力較強學生分別扮演各種角色,通過模擬和討論,不斷修正以構建正確的模型。教師起到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構建正確的模型,這也是本實驗的重點。在指導學生進行建模時,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也不一定局限于教材中提供的方案,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求異創(chuàng)新,設計出既簡便易行,又科學準確而且生動活潑的實驗活動方案。本實驗研究最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生可自愿結合組成若干小組,要求選出小組長負責本組的研究工作。
2.3.1事先應組織學生預習好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有關知識。
2.3.2用不同顏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卡片規(guī)格要統(tǒng)一,最好用打印字。
2.3.3為了使活動開展得較為生動,可有每小組自導自演游戲內容,動手操作與講話相結合。
2.3.4有條件學校及學生在模擬活動之后,根據在活動中的體驗,構建圖解式概念模型或進行計算機模擬。
2.3.5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教給學生認真分析活動結果,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實驗事實進行科學推理,得出相應的結論,最后完成實驗報告。課題報告完成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報告時,不但要讓學生交流自己所做的實驗報告,還要讓學生匯報完成本課題的體會,如經驗、教訓、克服困難的方法等。
3探究活動
3.1提出問題:
血糖平衡是如何維持的?
確定實驗題目:
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
3.2做出假設:
機體主要是通過一些特定的激素來調節(jié)人體內血糖平衡,最主要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它們對血糖調節(jié)有相反作用。
3.3實驗預期:
胰島素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3.4設計實驗方案:
3.4.1模擬吃飯后的反應。
甲將2張“糖卡”(正面朝上)貼在黑板上。由乙、丙嘗試用卡片進行操作,目的恢復正常血糖水平。
3.4.2模擬運動時候的反應。
甲從黑板上拿走1張正面朝上的“糖卡”。由乙、丙嘗試用卡片進行操作,目的是恢復正常血糖水平。
3.5實施探究
3.5.1分組
3人一組,分別簡稱甲、乙、丙。
3.5.2提出問題
場景①:甲將9張“糖卡”正面朝上貼在黑板上,代表正常血糖水平(0.9g/L)。手中拿2張“糖卡”(正面朝上)。
語言敘述: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隨血液周流全身,為機體各種組織細胞的代謝活動提供能量。人體內有各種途徑可以血糖含量增加或減少,但是,在正常情況下,血糖的來源和去路能夠保持動態(tài)平衡,從而使血糖含量在0.9g/L左右保持相對穩(wěn)定。如果血糖的來源和去路不能保持動態(tài)平衡,血糖含量就不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血糖含量過低時,會引起頭昏、心慌、四肢無力等,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血糖含量過高時,會使葡萄糖從腎臟排出形成糖尿,造成體內營養(yǎng)物質流失,同樣有損健康。
由此可見,血糖的平衡對于保證人體各種組織和器官的能量供應,進而保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機體怎樣調節(jié)血糖濃度呢?肝臟和胰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誰來扮演肝臟?(甲)
場景②:乙出場,乙拿著剩下的4張“糖卡”(正面朝下),代表儲存著的糖原。指向胸前的牌子。
語言敘述:我,我是肝臟。(乙)
場景③:甲出場。
語言敘述:那誰來扮演胰島?(甲)
丙保管“胰島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丙出場,指向胸前的牌子。
語言敘述:我,我是胰島。
3.5.3模擬吃飯后的活動
場景④甲出場
語言敘述:首先我們模擬吃飯后的反應。我們的主食是米飯,在消化道內,米飯中含有的淀粉消化成葡萄糖后被吸收。(甲)
甲將2張“糖卡”(正面朝上)貼在黑板上。
語言敘述:現在,血糖濃度過高了。機體怎樣來恢復呢?(甲)
場景⑤丙出場,出示一張“胰島素卡”。
語言敘述:我來幫忙,我分泌出更多的胰島素。(丙)
場景⑥丙出場,將2張“糖卡”翻轉成正面朝下,并拿走。
語言敘述: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葡萄糖轉變?yōu)樘窃?。暫時由我保管吧。(乙)
現在血糖水平恢復了正常。(甲)
3.5.4模擬運動時候的反應
場景⑦甲出場
語言敘述:然后,我們模擬運動后的反應。運動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由葡萄糖氧化分解來提供。這樣機體內葡萄糖濃度下降。(甲)
甲從桌子上拿走1張正面朝上的“糖卡”。
語言敘述:機體是怎樣恢復正常血糖水平?(甲)
場景⑧丙出場,出示一張“胰高血糖素卡”。
語言敘述:我來幫忙,我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丙)
場景⑨乙出場,拿出一張正面朝下的“糖卡”并翻轉成正面朝上。
語言敘述:我取出糖原,糖原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轉變成為葡萄糖。(乙)
現在血糖水平又恢復了正常。(甲)
3.6推出結論
機體主要是通過一些特定的激素來調節(jié)這些代謝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
3.7表達與交流
學生寫出實驗報告,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對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的探究建立過程和結果,介紹優(yōu)點、缺點和成功的經驗。
請學生思考:針對本課題還能提出其他要研究的問題嗎?
大多數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研究問題,多數問題都集中在?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機制等方面。
開始時少部分學生不會做出假設,輔導后能嘗試自己做出假設。
學生對如何做實驗預期有困難,多數學生在表達上不夠嚴謹。經過輔導后,有改進。
請學生思考:本實驗是分小組進行的,在組內承擔的任務是什么?
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分工承擔不同的任務。
請學生思考分析:血糖的來源和去向如何?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肝和肌肉細胞中糖原分解或合成的快慢,細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等,都可能影響血糖的含量。
請學生思考:與血糖調節(jié)有關的激素除了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外,還有哪些激素?
提示: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糖皮質激素、生長激素等,這些激素相互協(xié)調、相互影響,共同完成對血糖水平的調節(jié)。其中,胰島素是惟一能夠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其他的激素則通過不同的代謝途徑而使血糖含量高。
請學生思考:通過本次活動,有哪些收獲和體會?提出自己在活動中想到的其他問題,與大家交流。
研究發(fā)現:學生在實驗的設計方法、實驗的流程、動手實驗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對這類活動很感興趣?;顒又幸灿泻芏嗥渌南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提示:本活動內容與人體健康的聯系緊密,涉及到多種血糖失衡癥。特別是糖尿病,它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發(fā)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并帶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同時,由于現在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糖尿病的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學生對此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奮點,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熱愛,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實際問題加以解釋和說明,并關注自己和幫助其他人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4深化拓展
4.1糖尿病可以遺傳嗎?是不是只缺乏胰島素才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遺傳,因為幾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都有一兩位前輩人是糖尿病患者。青少年型糖尿病屬于多基因遺傳病,不僅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還比較容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群體中的發(fā)病率較高,大約4%的人一生中的某個時期可能發(fā)生某種程度的糖尿病。
老年人,尤其是肥胖者,常發(fā)生輕度的糖尿病。只要他們繼續(xù)過量進食,血糖濃度就不會下降,但節(jié)制飲食,血糖常能恢復正常。肥胖導致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血液內有過多的脂肪酸,抑制葡萄糖代謝造成的。
近年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證明,只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絕對的缺乏胰島素,大部分患者血液中具有正常或超常量的胰島素,這可能與靶細胞中胰島素受體的減少或親和力降低有關。另有資料表明,糖尿病不是一種激素不正常的疾病,而可能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都不正常的結果,即糖尿病可能伴有相對和絕對的血液中胰高血糖素過高癥。
4.2糖尿病的成因、癥狀與治療方法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病,與人們的飲食狀況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關系。飲食過多而不節(jié)制,營養(yǎng)過剩,體力活動過少,從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積)等是糖尿病的誘因之一。現代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伴隨著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等多種應激狀態(tài),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會大量分泌,從而使血糖升高。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主要癥狀,是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分泌不足,使得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和在細胞內的氧化利用發(fā)生障礙,導致細胞內能量供應不足,所以病人多食仍感覺饑餓。病人多食又使血糖來源增多、血糖含量升高,當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時,糖就從腎臟大量排出,同時也帶走了大量水分,所以病人多飲仍感覺口渴。
糖尿病的治療必須以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為前提。糖尿病病人應控制進食糖類食物,減少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適量增加高纖維及淀粉類食物。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盡可能做全身運動,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礎上,適當使用胰島素增敏劑等藥物。
參考文獻
1.施憶.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陳閱增.普通生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吳慶余.基礎生命科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編寫組.生命科學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王玢.人體及動物生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吳襄玨.生理學大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012屆高考生物基礎沖刺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和免疫復習教案
第一輪復習材料13——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和免疫
一、內環(huán)境細胞內液: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
1、體液:人體內的液體
細胞外液:主要是組織液、血漿、淋巴
(1)體液之間的數量關系:細胞內液組織液血漿淋巴
(2)不是體液的液體:消化液、淚液、汗液、尿液
2、內環(huán)境:人體內的細胞外液,構成了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huán)境。
細胞的內環(huán)境=人體的內環(huán)境=細胞外液,是“內環(huán)境”通常所指的含義
(1)內環(huán)境的含義
細胞內的環(huán)境:在細胞內,包括細胞器、細胞質基質、細胞核等
(2)體液關系示意圖
血細胞血漿毛細血管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血液方向淋巴圖二
組織液毛細淋巴管毛細血管組織間隙細胞內部
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
細胞內液
組織細胞淋巴
圖一毛細淋巴管圖三
①說出圖一中各種細胞所處的內環(huán)境
②如何判斷四種體液的名稱?尋找單箭頭:二個單箭頭之間所夾部分即為淋巴
3、體內細胞的物質交換
(1)體內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是的(直接或間接),即必須通過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2)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的四個系統(tǒng):消化、呼吸、循環(huán)、泌尿
外界環(huán)境組織細胞
泌尿系統(tǒng):排出水、鹽、尿素的主要途徑
消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排出少量水、鹽)
(皮膚:是器官不是系統(tǒng):排出少量水、鹽、尿素)
呼吸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排出CO2的唯一途徑
循環(huán)系統(tǒng):完成物質(營養(yǎng)、O2、代謝終產物、激素、抗體等)的運輸
二、穩(wěn)態(tài)
1、概念: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tǒng)和體液的調節(jié)下,通過各個器官和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做穩(wěn)態(tài)。
2、調節(jié)
(1)血漿pH:正常數值是7.34~7.45之間,是由血液中的緩沖對(弱酸+它的強堿鹽,如H2CO3/NaHCO3等)來調節(jié)的:酸性物質進入血液,由NaHCO3與之反應;堿性物質進入血液,由H2CO3與之反應,以此來維持血漿pH的相對穩(wěn)定。
(2)體內水分的相對穩(wěn)定:由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抗利尿激素)共同完成
(3)無機鹽的調節(jié):
血Na+(或血K+)腎上腺醛固酮腎小管吸Na+、泌K+
(4)血糖的調節(jié):
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
血糖升高
胰島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血糖降低
(5)體溫的調節(jié):在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的共同調節(jié)下,通過骨胳肌、內臟等產熱器官,皮膚血管、汗腺等散熱器官,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的共同參與,維持機體產熱和散熱的動態(tài)平衡的過程。
3、意義: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穩(wěn)態(tài)失衡的危害
溫度、pH偏高、偏低,代謝紊亂;
血Ca、血P過低,成人患、兒童患;老人患
血Ca過高,患肌無力;血Ca過低,患抽搐;
營養(yǎng)不良,血漿蛋白低,水分滲出增多,組織液增多
組織水腫的原因淋巴回流受阻,組織液增多
過敏反應,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強,水分滲出增多,組織液增多
三.免疫
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特殊的生理功能,通過免疫,機休能夠識別,排除,以維持。
(一)特異性免疫
概念: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后天產生的,只對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的防御功能。
1、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人體的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基礎是,由、、共同組成。
2、抗原:可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
特性:性;性;性。
特異性是指:
特異性取決于:
3、抗體的定義:
抗體主要分布于,也分布于及中。
4、體液免疫:抗原進入體內被體液中相應的抗體消滅,稱為體液免疫。
過程:
體液免疫可分為三個階段:
感應階段:;反應階段:;效應階段
抗體與病菌結合,可以;
抗體與病毒結合,可以;抗原與抗體結合后,還能形成,進而。
5、細胞免疫:抗原進入體內被相應的免疫細胞消滅,稱為細胞免疫。
細胞免疫一般針對的抗原。過程也分為、和三個階段。
細胞免疫的效應階段與體液免疫的不同之處是:
6、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關系:各自有其獨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發(fā)揮免疫效應。
如:細菌外毒素:主要是發(fā)揮作用;
已侵入細胞的胞內寄生菌:先經、后經才能將其消滅。
對病感染:往往先經體液免疫、再通過
的作用徹底消滅。
(二)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1、過敏反應:
概念:
特點:
請畫出過敏反應發(fā)生機制示意圖:
常見的過敏原有:
對過敏反應的治療原則是:
2、自身免疫病
概念:
常見實例:
3、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機體或而引起的疾病,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由于遺傳而使機體生來就有的,稱為。另一類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叫做。
艾滋病,由引起,
HIV存在于;
傳播途徑有:;
HIV能攻擊人體的系統(tǒng),尤其是能導致細胞大量死亡。
記住相關癥狀及預防的主要措施
(三)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
2、免疫治療
3、器官移植
2.1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第1節(jié)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一、教學目標
1.概述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2.說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3.概述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和人腦的高級功能。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2)人腦的高級功能。
2.教學難點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三、教學課時2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問題探討
組織學生討論
思考討論
引發(fā)興趣
〔板書〕一、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思考與討論〕
(一)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
1.反射
非條件反射(先天的);條件反射(后天的)。
2.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缺一不可)。
〔提示及板書(黑體)〕1.神經元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
神經元的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鞘,組成神經纖維。
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著由結締組織形成的膜,構成一條神經。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3.不能;至少需要兩個,如膝跳反射等單突觸反射的傳入神經纖維經背根進入中樞(即脊髓)后,直達腹根與運動神經元發(fā)生突觸聯系;而絕大多數的反射活動都是多突觸反射,也就是需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神經元參與;而且反射活動越復雜,參與的神經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參與,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參與。
思考回答
〔板書〕二、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問題〕反射活動中,在反射弧上傳導的是興奮。什么是興奮呢?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認識,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提問:興奮的本質是什么呢?如何產生?又是如何傳導的呢?
〖板書〗1.神經纖維上傳導(雙向性)
(1)未受刺激時:膜外正電位
膜內負電位
(2)某部位受刺激生興奮時,該部位
膜外由正負膜內由負正
(3)電位差電荷移動局部電流局部電流回路
(4)興奮以電流的方式沿著神經纖維迅速向前傳導
思考回答
三、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思考與討論2〕
〔提示及板書〕很明顯,由于突觸間隙的存在,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不能以神經沖動的形式進行傳遞,而是通過神經遞質與特異性受體相結合的形式將興奮傳遞下去的。
〖講述及板書〗(1)突觸的定義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相接觸的部位叫做突觸。
(2)突觸的結構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①突觸前膜突觸小體的膜;
②突觸后膜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
③突觸間隙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之間存在的間隙。
(3)突觸小泡內遞質的釋放作用
(4)興奮在細胞間的傳遞是單向的
因為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內,只能由前膜釋放,作用于后膜,使后一神經元興奮或抑制,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傳遞。
突觸小體內近前膜處含大量突觸小泡,內含化學物質遞質。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小體時,其中的突觸小泡就釋放遞質進入間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經元興奮或抑制。這樣興奮就從一個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
思考回答
〔板書〕四、神經系統(tǒng)的分級調節(jié)〔資料分析〕
〔提示〕1.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腦控制。嬰兒因大腦的發(fā)育尚未完善,對排尿的控制能力較弱,所以排尿次數多,而且容易發(fā)生夜間遺尿現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也就是大腦出現了問題。
3.這些例子說明低級中樞受相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閱讀分析回答
閱讀、提取信息能力和遷移能力
〔板書〕五、人腦的高級功能
〔思考與討論3〕
〔旁欄思考題〕
1.中央前回第一運動區(qū)
中央前回皮層代表區(qū)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
大腦皮層第一運動區(qū)代表區(qū)范圍的大小與軀體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復雜精細程度有關。
2.言語區(qū)
(1)運動性失語癥不能講話運動性失語癥
(2)聽覺性失語癥聽不懂聽覺性失語癥
3.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的聯系
4.神經系統(tǒng)各部分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神經系統(tǒng)是人和高等動物的主要的功能調節(jié)系統(tǒng),各項生命活動一般都是在大腦皮層、下丘腦、植物性神經等共同調節(jié)作用下才得以協(xié)調進行。
(四)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區(qū)別與聯系
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在動物體內是同時存在的,都是機體調節(jié)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二者這兩種調節(jié)作用共同協(xié)調相輔相成,一方面體內大多數內分泌
腺都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的;另一方面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如甲狀腺激素就是大腦的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在上述這兩種調節(jié)作用中動物的各項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
〔提示〕可能是H區(qū)出現了問題。
提示:記憶必須加以鞏固才能持久,鞏固的方法是復習。通過各種感覺器官進入人腦的信息量非常大,據估計僅有1%的信息能被較長期地記憶,大部分都將被遺忘。能被長期貯存的信息是反復被運用的。通過反復運用,信息在短期記憶中循環(huán),從而延長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時間,這樣就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轉入長期記憶。
思考討論回答
〔小結〕
總結
總結能力
〔作業(yè)〕一二題。
〔提示〕一、1.B。2.大腦、小腦和腦干。
二、拓展題
1.b、c、d、e。
2.提示:都表現為電位差,但電流在導線中的傳導是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而神經沖動的傳導主要是靠細胞膜兩側帶電粒子的跨膜運動形成的。
人體的營養(yǎng)和健康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人體的營養(yǎng)和健康》,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選修本
第5課時人體的營養(yǎng)和健康
知識精華
1、營養(yǎng)物質功能
提供能量:糖類、脂肪、蛋白質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順序:糖類、脂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組織的主要原料
提供構建和修復物質:糖類和脂類是構成細胞膜和神經組織的重要部分
Ga、Mg、、、P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質
提供調節(jié)物質碘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營養(yǎng)不良:
蛋白質供給不足,影響發(fā)育和抵抗力
營養(yǎng)供給不足缺鈣影響骨的發(fā)育
缺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
缺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營養(yǎng)過剩:如獲取能量過多,導致肥胖
攝取營養(yǎng)的種類、數量、比例符合實際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減少營養(yǎng)素的損失,提高利用率
3、合理膳食:食物對人體無毒害且符合食品衛(wèi)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膳食制度
題例領悟
例1、下列屬于人體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最全的一組是:
①水②脂類③糖類④蛋白質⑤纖維素⑥無機鹽⑦維生素
A、①③④⑤⑦B、①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參與構建和修復人體組織的物質主要有水分、蛋白質、脂類、糖類和無機鹽等。而纖維素是植物體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纖維素是調節(jié)機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答案:C
例2、下列各項中不是成人每天要進食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是:
A、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
B、蛋白質不能全部由糖類和脂肪在體內轉化而成。
C、蛋白質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體內蛋白質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換新的。
解析:蛋白質作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其雖可作為能源物質,但非主要的,體內物質供能的順序依次為糖類、脂肪、蛋白質。
答案:C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下面關于人類營養(yǎng)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由于蛋白質能參與各項生命活動,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質含量最高為宜。
B、淘洗大米時次數不宜過多,以防止維生素B1的損失。
C、蔬菜應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維生素C的損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劑等過量帶來的化學污染。
2、人體血液中不可能出現()
A、纖維素B、紅細胞C、蛋白質D、激素
3、某人由于營養(yǎng)不良,身體浮腫,其食療補救措施是:()
A、多吃蔬菜B、多吃饅頭C、多喝豆?jié){D、多喝水
4、1克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完全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分別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三者都可作為能源物質
B、蛋白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C、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5、下列哪一組疾病是營養(yǎng)不良引起的:()
A、腳氣病和壞血病B、夜盲病和巨人癥
C、糖尿病和軟骨病D、佝僂病和心臟病
6、一個健康的人若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鹽分的量:()
A、鹽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鹽未增多
C、兩種都增多D、兩種都未增多
二、簡答題:
7、根據所學習的知識,說明嬰幼兒期蛋白質供應不足,會對其生長發(fā)育有何影響。
自我評價答案
一、選擇題:
1、A;2、A;3、C;4、A;5、A;6、A。
二、簡答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