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六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1-07-28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匆匆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匆匆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3.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3.抓住重點句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問題導入,初步感受
出示問題:憑直覺,你認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讓學生大膽猜想。估算一下,按 80歲計算,能有多少天?你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多少天?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感受?(用這些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時間匆匆,為下面學習文章打下基礎。)
二、自由朗讀,讀通課文
出示讀書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注意讀好標注拼音的詞語,難讀的地方要反復讀。(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接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什么?(讓學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從整體上了解。)
教師指導“問號”的讀法。大家看“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教師范讀,學生練習。)(因為這篇文章中的問句比較多,教師在這里引導學生讀好一個問句,其他句子學生也會受到啟發(fā),從而能讀得更好。)
三、默讀課文,個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一個自然段。邊讀邊隨著作者的描寫,想象文中描寫的畫面。(學生默讀課文:讀完以后,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你想象到了什么?說說自己讀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問題
出示要求:自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文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每個標點符號。對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對文中的哪些地方還讀不明白?畫出有關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學生默讀課文)
五、小組交流,解決問題,揣摩朗讀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過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那些印象深的句子,設計如何讀才能把這些句子讀好。
3.組長記錄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你們小組畫了哪些句子?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學生匯報)
2.教師出示自己的照片(嬰兒、少年、青年、現(xiàn)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流逝。(鼓勵學生講出自己和時間有關系的一些故事。)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體驗。(用身邊的人和事,調(diào)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積累,對時間匆匆可以感觸更深)
3.怎樣才能讀好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當時的心情,還要加深我們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學們再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老師指導朗讀)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走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边@一段應該怎樣讀呢?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感受入手,指導朗讀。
4.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從這些句子中,我們想象到了什么?作者當時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出示作者簡介,加深學生的感受。(自由朗讀作者簡介。交流讀了作者簡介以后的感受)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編輯推薦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怎樣閱讀。
2.學會交流閱讀心得。
3.能借助批注梳理思路。
4.能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簡練的語言介紹作品。
教學重難點
怎樣閱讀及交流心得能以及寫好作品梗概。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名著《列那狐與獵人--真假狐皮》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著名詩人臧克家說:讀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那么這位益友會給你帶來哪些收獲呢?換言之,你讀這本書時有哪些收獲讓你受益呢?今天我們就來交流有關讀書心得的問題。(板書:口語交際--同讀一本書)就同讀一本書而言,不同的讀者收獲(心得體會)也是不一樣的。
二、新課。
(一)同讀一本書
1.討論你將圍繞哪些話題進行交流心得體會。
總結出:
(1)這本書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主要內(nèi)容)
(2)你怎樣評價主人公?
(3)有沒有地方讓你感覺困惑,或是奇怪,有沒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
(4)讀這本書時,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書,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5)故事的結局你喜歡嗎?如果你來寫這個故事,你會怎么寫?
(6)故事在寫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借鑒學習的?
……
2.強調(diào)交流時的注意事項:
(1)上面的話題在我們交流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兩個,不用面面俱到,因此在閱讀時,你要針對你選的話題進行全面的思考。
(2)可以借助批注梳理自己思路,從而深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表達觀點時要以所讀書的內(nèi)容為依據(jù),從書中找到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這樣有說服力。
(4)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3.出示同一本書。
4.交流心得。
5.布置作業(yè)。
閱讀名著《那列狐與獵人》。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依依惜別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依依惜別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課程標準
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老師、同學的感情。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是綜合實踐活動“難忘小學生活”“依依惜別”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可以激起對六年小學的回憶,激發(fā)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的感情。同時在寫演講稿、給母校老師寫信,寫臨別贈言等方面得到借鑒和啟發(fā)。
學情分析
在五、六年級,學生已開展過三次這種任務、活動貫穿始終的綜合性學習,也具備了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五篇課文的內(nèi)容。
2.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感情。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母校、老師、同學依依不舍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閱讀《給老師的一封信》、《在小學畢業(yè)典禮上的講話》、《給校長的建議》、《同學錄》、《畢業(yè)贈言》,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感情,學習作者是怎么表達這種情感的。
2.寫臨別贈言,送上真情與祝福。
3.為母校做點事。
4.策劃一場畢業(yè)聯(lián)歡會,排練節(jié)目,進行聯(lián)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感情,學會表達自己對母校、老師、同學的依依惜別之情。
重點
學會表達自己對母校、老師、同學的依依惜別之情。
難點
策劃一場畢業(yè)聯(lián)歡會,排練節(jié)目
教學方法
教法:放手讓學生自主活動,促使學生全員參與。
學法:自主活動,自己策劃、主持、布置環(huán)境。
教具準備
1.讀“閱讀材料”。
2.收集畢業(yè)留言。
3.為聯(lián)歡會做好各項準備。
課時安排 2
第一課時
一、閱讀 “活動建議”,了解選定聯(lián)歡會的內(nèi)容。
1、教師:你們喜歡什么節(jié)目呢?(學生自由地說一說)
2、教師小結:節(jié)目的形式很多,小品、歌舞、話劇等都可以,關鍵是節(jié)目的題材要新穎,內(nèi)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樣。
3、小組討論,指定節(jié)目單。
二、討論,寫聯(lián)歡會的策劃方案。
三、學生根據(jù)分工,準備聯(lián)歡會。
四、作業(yè):準備聯(lián)歡會
五閱讀《給老師的一封信》
談話,拓展思維。
1、教師:你覺得,我們可以給老師寫些什么呢?(表達對老師的感激,表達對老師的依戀,表達對老師的贊揚,表達對老師的祝福。)
2、指名反饋:可以給同學寫些什么呢?(鼓勵,回憶,祝福,建議……)
3.強調(diào)書信格式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給老師的一封信》贊揚了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一篇飽含深情的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師生情誼是愛筑起來的,這樣的情誼,我們怎能不難舍難分呢?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給老師的一封信》
2.動筆寫信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回憶往事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回憶往事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
(2)制作成長紀念冊,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合作組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jīng)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3.情感與價值
通過對活動過程的階段性回顧及個性化匯報展示,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成就感,培養(yǎng)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對活動過程的階段性回顧、個性化匯報展示,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成就感,培養(yǎng)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學難點】
制作成長紀念冊,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合作組織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當我們開始這一次綜合性學習的時候,你們已經(jīng)在小學學習了六年,并且即將告別美麗的校園,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六年來,你們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壯的少年,這是你們自己努力的結果,其中也浸透著學校、老師的心血。這六年中,發(fā)生過多少令人激動、喜悅、憂愁和傷心的事;這六年,是你們在人生道路上開始起步而永遠難忘的歲月。在即將畢業(yè)的時候,讓我們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把這六年的小學生活制作成一本有特殊意義的成長紀念冊,并且永久珍藏,成為美好的回憶吧。
二、回憶往事
六年的時間,發(fā)生非常多的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制作一個時間軸來回憶我們的小學生活。
1.填寫時間軸。
借助時間軸來回憶六年的小學生活,記錄值得我們細細回味的點點滴滴??梢园延∠笞钌畹娜嘶蚴绿顚懺谙鄳臅r間點上。如果有照片的話,可以把照片貼在相應的事件旁邊。
2.大家做好時間軸后,可以分享自己的難忘回憶。
選取時間軸上有代表性的內(nèi)容與同學分享,如令人難忘的集體活動,舍不得的人,有特別意義的物品,或者一兩個關于成長的關鍵詞……
三、閱讀材料
學生認真閱讀書中所給材料。
四、制作成長紀念冊
一起回憶了小學生活之后,我們大家來用心制作一本具有特殊意義的成長紀念冊,珍藏這段難忘的成長記憶。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表里的生物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表里的生物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脆、攔”等5個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能夠聯(lián)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的事情。
3.掌握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4.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能夠結合生活經(jīng)歷,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遇到與文中的“我”類似的趣事。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能夠聯(lián)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的事情。
教學難點
能從文中找到關鍵語句,理解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能正確讀寫“脆、攔”等5個生字。在文本中理解“三弦、和諧、清脆”等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能夠聯(lián)系課題,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導入( 3 )分鐘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同學們,我們見過各種各樣的生物,有天上飛的,有地上跑的,還有水里游的……你見過表里的生物嗎?
板書課文題目《表里的生物》,學生讀。
2.本課是著名作家馮至寫的文章,記載了他小時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嗎?你課下搜集關于他的資料了嗎?
馮至(1905~1993),中國詩人、學者。原名馮承植,字君培,直隸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3.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新課教學( 37 )分鐘
二、學習生字,自讀課文
1.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說一說這些生字都該注意什么?(學生從字的發(fā)音、書寫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師適當總結。
(4)開火車讀生字詞,并鞏固。
琴弦 清脆 添加 拒絕 恐怖 蟋蟀
2.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讀。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2)把課文分成四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文章條理不明顯,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不要設置障礙。
①小時候,作者認為“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沒有生命的懷表也能發(fā)出聲音,父親又不讓作者動。(板書:懷表有聲音)
②一次父親親手撥開表蓋讓作者看,他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板書:被迷?。?/p>
③父親又一次打開表蓋讓作者看,并告訴他“這擺來擺去的是一個小蝎子的尾巴,一動就要蜇你”。作者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④作者逢人就說父親的表里有一只小蝎子,也不知說了多久。(板書:見人就說)
三、指導默讀,提高默讀的速度。
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一、解釋詞語,并抄寫。
和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給下面的生字組詞。
秒( )( )
憐( )( )
撥( )( )
拒( )( )
怖( )( )
三、多音字組詞。
看kān( )kàn( )
惡è( ) wù( )
秘mì( )bì( )
【答案】
一、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二、秒(miǎo)(秒針)(分秒必爭) 憐(lián)(可憐)(憐愛) 撥(bō)(撥動)(撥號)
拒(jù)(拒絕)(婉拒) 怖(bù)(恐怖)(可怖)
三、看守 看見
惡人 可惡
秘密 秘魯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那個星期天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那個星期天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媚、蟻”等生字,正確讀寫“蟻穴、翻箱倒柜、念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3.初步體會“我”的心情變化。
4.體會文中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我”的心情變化。
2.體會文中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搜集作者及作品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導入新課
我們上學期學過一篇關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學可以來給我們回顧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盼》寫了一個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動地描繪了小女孩的心路歷程。
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篇與盼有關的文章,史鐵生的《那個星期天》。
2.簡介作者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曾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2018年1月《史鐵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全集共350萬字,按體裁分為各類小說、散文隨筆、劇本詩歌、書信、訪談等12卷。
3.提出問題
針對課題《那個星期天》你有哪些疑問?那個星期天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作者要取這樣一個題目?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讀這篇文章。
二、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寫了一件怎樣的事?能否用一句話概括?
(文章寫了一個小男孩在某個星期天里等候母親帶他出去玩的經(jīng)歷。)
2.這篇文章以什么順序來寫的呢?
(時間順序)
3.按作者敘述的順序,給文章分出層次,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
第二部分(2-7):寫“我”的心情變化。
三、再讀課文,初步體會人物的情感。
自讀課文的第二部分,圈劃出表達心情的關鍵語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
1.“總之她很久之前就答應了,就在那個星期天帶我出去玩,這不會錯;一個人平生第一次盼一個日子,都不會錯”“我想到底是讓我盼來了?!?/p>
(預設一:母親之前一直答應我去,但是卻沒有兌現(xiàn),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記了目的地。
預設二: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這樣的傷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記了具體信息。)
2.“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門口”“藏在大門后”。
(通過對天氣,動作的描寫,寫出了“我”愉快的心情。)
3.“這段時光不好挨?!弊髡咴趺磥眢w現(xiàn)不好挨?
(跳房子,看云彩,撥弄蟻穴,翻看畫報--看了多少回的電影畫報,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落落”(寫出我一個人獨自等待時的寂寞,等待的過程非常漫長而又孤獨,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一直耐心、執(zhí)著地等待著。)
4.整個上午都在母親腳底下,追在母親的腿底下。“我”好幾次差點絞在它們中間把它們碰倒。
(“我”緊跟著母親,冒著被絆倒的危險,想要等母親停下來,形象地寫出“我”急切的心情。)
四、課堂總結。
以上是課文中的“我”在整個上午的等待過程,同時體現(xiàn)出整個上午我的心情變化:
期盼--愉快--耐心等待--急切
下午,“我”期盼實現(xiàn)了嗎?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那個星期天》。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絡、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
3.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托物言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歌所表達詩人的志向。
2.感受古詩的韻律美以及托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分組準備)搜集邊塞詩歌、鄭板橋字畫、于謙事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親愛的同學們,南宋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那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自古以來,多少和他一樣的愛國將士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不怕犧牲、鐵骨錚錚的民族氣節(jié)讓我們肅然起敬。李賀、于謙、鄭燮就是其中的幾位,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詩歌走近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板書:古詩三首)。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輕聲讀詩歌,掃清生字障礙。
請同學們輕聲朗讀三首詩歌,注意平翹舌“錘”“鑿”的讀音;注意多音字“燕”“勁”的讀音。
2.借助工具書、注釋理解詞語在詩歌中的意思。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一)《馬詩》
1.了解作者。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nèi)心苦悶,抒發(fā)對理想的追求;對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馬詩》是中唐詩人李賀所作的一組五言絕句中的第5首(共23首)。詩歌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xiàn)志士的奇才異智、遠大抱負以及生不逢時的感慨與憤懣。
下面我們就來理解一下詩歌的意思。
2.理解詩意。
(1)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2)思考。
“沙如雪”“月似鉤”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大漠”“燕山”是古時候邊塞之地,那里曾有過無數(shù)的戰(zhàn)爭,也曾有過無數(shù)征人的生命與鮮血在這里揮灑。所以這行詩給人一種清冷而且悲涼的感覺,你能通過朗讀讀出這種感覺嗎?
(4)指導朗讀。
因為這是一首五言詩,所以節(jié)奏應為二三停頓。節(jié)奏緩慢,體現(xiàn)出清冷而且悲涼的情感。
(5)生試說后總結。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6)出示“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同學們細細品讀這兩句詩,采用你喜歡感悟古詩的方法和同桌之間討論這兩句詩的意思。
(7)總結詩意。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zhàn)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8)指導朗讀。
①這是一匹怎樣的馬?通過哪個詞看出來的?
(駿馬。)
(“快走”暗示出駿馬輕快矯健的風姿。)
②這匹馬真的受到重用了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沒有,“何當”,這是作者的希望。)
表達了詩人什么志向?
(期盼這樣的駿馬早日馳騁沙場,同時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華,不僅只當九品小官,建功立業(yè)。)
因此在朗讀這兩句要充滿憂慮、感慨之情。
(9)總結結構。
讓我們再次回顧全詩,上下兩部分,兩兩相對,前兩句是在寫什么?后兩句又是在寫什么呢?
(上兩句寫景,下兩句抒情)(板書)
(10)誦讀全詩。
最后讓我們再次懷著對李賀才華的欽佩,對其命運的哀嘆,齊讀這首詩。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匆匆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匆匆 第二課時》語文教案
第二課時
一、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1.作者為什么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默讀課文,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之處。
2.匯報交流,感受語言。你認為作者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在哪里?引導學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體會句式的運用)“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體會運用比喻的好處)
教師隨機出示一些名家對朱自清文章的評價;隨機出示朱自清本人對寫文章的感受--“文章的成功,最大原因卻在情感的濃厚?!?/p>
--談描寫“于每事每物,必要剝開來看,拆穿來看?!薄斑@樣可以辨出許多新異的滋味乃是他們的秘密?!敝挥羞@樣“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寫,使你于平常身歷之境,也會有驚異之感?!?/p>
3.個性解讀,朗讀交流。
出示要求:默讀課文,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后大聲朗讀畫出的句子。
交流:把畫出的句子讀出來,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老師和其他同學評議并示范。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感嘆時間的流逝。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故事拿出來,讀給大家聽,講給大家聽,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一是對時間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加深對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積累語言,以時間為線索,背誦和理解一些詩詞、名句、格言……拓寬語文的學習領域,培養(yǎng)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發(fā)感受,積累運用
通過大家的交流、討論,對時間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自己現(xiàn)在最想說的話。可以引用剛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學生練習,全班交流)
四、分層作業(yè),課外延伸
1.教師推薦《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學生認真去讀。
2.推薦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繼續(xù)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寫出自己的體會,組織一次演講。
3.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搜集資料,寫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作業(yè)的布置是有層次性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條件選擇其中的一項或者兩項)
資料準備:
1.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紹興?,F(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他一生勤奮寫作,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主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2.評論朱自清的資料摘錄:
(1)朱自清雖然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郁達夫《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
(2)“現(xiàn)在大學里如果開現(xiàn)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本國的文學史,談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會寫口語,朱自清先生應該是首先被提及的。”(葉圣陶《朱佩弦先生》)
(3)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的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nèi)心感受。(林非《現(xiàn)代六十家散文札記》)
(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決不放松??墒撬淖⒅卣Z言,絕不是堆砌辭藻。(朱德熙《漫談朱自清的散文》)
3.詩詞名句:
(1)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李白《把酒問月》
(2)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生查子》
(4)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陽關曲》
(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滿江紅》
(6)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課上,對朱自清資料的展示旨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第4自然段的意思,讓學生從資料中知道朱自清先生雖然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有進,可他仍一再譴責自己虛度年華,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對自己的鞭策激勵,更是抒發(fā)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可是,為了趕時間,完成教學目標,資料的展示過于匆忙,學生未能完全吸收消化。因此,學生談起理解和感悟有“蜻蜓點水”之嫌。
教學有效性是教師追求的永恒目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執(zhí)著地“拓展對文本的理解和探究,拓展新的思維方式”,以達到能“采取新的教學行為方式”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2.了解詞語中古今義的不同;體會在不同情境下,利用時間長短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3.復習修改符號的運用。
4.積累關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讀書的名人名言。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詞語古今義的不同,積累名人名言。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交流平臺”
1.引導學生思考:本單元我們學習了《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這三篇課文,請同學們回顧文章內(nèi)容,說一說你是如何通過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
2.全班交流。
預設:學習《自相矛盾》時,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么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么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可是,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楚國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就會出現(xiàn)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告誡我們說話做事都應該三思而后行。
3.讀一讀交流平臺中的內(nèi)容,看看你有什么收獲。
4.小結: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明白了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都應該具體分析當時的情況,再選擇恰當?shù)姆椒ㄈソ鉀Q。
二、詞句段運用
(一)第1小題
1.(出示課本中的6組詞語)學生齊讀,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預設:下面加點詞語,第1、2、4組詞語的古今義相同,其余意思不同。
2.指名說說每組詞語中加點字的含義。
(1)吾盾之堅:指堅硬、堅固。堅固:指硬、牢固。
(2)弗能應:回應。應答:回答。
(3)道旁李:指路邊。道路:指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
(4)問其故:原因、緣故。緣故:原因。
(5)冀復得兔:再的意思。重復:反復。
(6)守株待兔:等待。守衛(wèi):防守、保衛(wèi)。
3.拓展: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古今義意思相同或不同的詞語。
(1)剩余:指多余之物。余嘗謂:指“我”的意思。
(2)陷入:指落在(不利的境地)。陷子之盾:刺穿。
(二)第2小題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說說下面的句子對時間的描述有什么特點。(課件出示2個句子)
預設:對于時間長短的判斷與常理不符。
2.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四十秒鐘--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了”?!八氖腌姟蹦阌X得長嗎?這里說“時間太長了”是不是矛盾呢?
明確:四十秒鐘在平時看來的確不算長,可是當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安全遭到嚴重威脅,每一秒對于大家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覺得時間太長。這突出了孩子處境的危險,也表現(xiàn)了人們對孩子的擔心。
3.“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你覺得長嗎?為什么作者說是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呢?
明確:以一種夸張、遞進的手法突顯出時間過得非??臁?/p>
4.你是否有過同樣的體驗?選擇一種體驗仿照例子寫一寫。
例: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仿佛一個世紀過去了,老師還沒把我的作文看完。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清貧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清貧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積累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
4.通過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分析人物形象的特點,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質,學習運用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1.根據(jù)人物形象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描寫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點,對比國民黨兵士和方志敏的形象,體會方志敏清貧的革命精神。
【教學難點】
品讀描寫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點,對比國民黨兵士和方志敏的形象,體會方志敏清貧的革命精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學習方志敏的精神品質,理解“清貧”在現(xiàn)代的意義,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做到“清貧”。
二、解讀課題
按照你們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你們覺得“清貧”是什么意思?
(“清”--清廉、清苦,“貧”--貧窮、貧寒,“清貧”按照字面意思解釋就是“清寒貧苦,一無所有,但是堅守節(jié)操”)
過渡:“清貧”這一詞在文中是用來形容誰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注意生字、詞的讀音。讀的過程中要思考:文中主要講了哪兩件事情?如果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你能不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通讀課文,認識生字,積累詞語
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讀讀這一課的生字,注意讀準字音。
我們還要積累這節(jié)課的相關詞語,大家也一起來讀一讀。
四、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讀完課文以后,同學們知道“清貧”這一詞在文中是用來形容誰嗎?大家知道方志敏嗎?說說你們對這位革命烈士的了解。
方志敏(1899~1935),江西人,是我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贛東北革命根據(jù)地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軍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4年,長征中,他根據(jù)黨的統(tǒng)一安排留在江西,堅持游擊戰(zhàn)。1935年1月,在江西德興縣懷玉山隴首村與國民黨作戰(zhàn)時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義,年僅35歲。遺著有《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等,《清貧》是方志敏被捕后,以第一人稱寫的一篇文章。
過渡:如果大家課下有時間,可以看看這位革命家寫的其他著作,了解更多關于這位革命家的故事。
五、整體感知,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大家剛才已經(jīng)讀過課文了,想想文中主要講了哪兩件事情?用你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誰來說說?聽過這幾位同學概括的主要內(nèi)容后,其他同學肯定也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請大家在書本空白處寫寫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六、解讀主旨段,理解“矜持不荷,舍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產(chǎn)黨員具備的美德”這一觀點
方志敏從事革命工作有多少年了?經(jīng)手的款項總數(shù)有多少?但他的生活是不是非常富裕?文中是怎么說的?
(在這長期的奮斗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
(奢侈:花費大量錢財,追求過分享受)經(jīng)手數(shù)百萬元,這么多的錢方志敏都用到什么地方了?
(經(jīng)手的款項,總在數(shù)百萬元;但為革命而籌集的金錢,是一點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業(yè)的。)
所以剛開始上課時,我們可能還不能準確解釋“清貧”這個詞,現(xiàn)在大家能不能用文中的話來解釋“清貧”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過渡:“過著樸素的生活,沒有奢侈過,數(shù)百萬元,一點一滴用于革命事業(yè)”這就是“清貧”的體現(xiàn)。文章開明見山地點明了主題--清貧。
方志敏為什么這么做?是什么使他這樣做?想想方志敏的身份。
(矜持不茍,舍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產(chǎn)黨員具備的美德)
(矜持不茍:“矜持”,拘謹,拘束;“不茍”,不隨便,不茍且。約束自己,恪守清貧,不隨便放棄操守。
舍己為公:為了祖國集體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
即使方志敏是紅軍的“大官”,即使他經(jīng)手的款項有數(shù)百萬元,但他的生活依舊十分簡樸,以致身上一分錢都沒有。對此有些人怎么看?他們能理解這樣的事情嗎
(這在國方的偉人們看來,頗似奇跡,或認為夸張)
國方的偉人們指什么人呢?(在這里方志敏指的是國民黨反動派的人。)頗似奇跡是什么意思?(頗似奇跡:非常像奇跡)
過渡:對啊,這些人跟方志敏、跟共產(chǎn)黨員相比起來真的差太遠了,所以他們根本沒辦法理解。
七、精讀第二至八自然段,感受方志敏和國民黨兵士的形象特點
為了具體說明這個問題,方志敏列舉了一個事例,這在方志敏看來是一樁什么事情?(趣事)作者是從第幾段到第幾段來描寫這樁趣事的?請大家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思考:
1.國民黨兵士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分別是什么描寫?
貪婪:他們滿肚子熱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鐲金戒指一類的東西,發(fā)個意外之財。哪知道從我上身摸到下身,從襖領捏到襪底,除了一只時表和一支自來水筆,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動作,心理)
兇狠、惡毒:他們之中有一個,左手拿著一個木柄榴彈,右手拉出榴彈中的引線,雙腳拉開一步,做出要拋擲的姿勢,用兇惡的眼光盯著我,威嚇地吼道:“趕快將錢拿出來,不然就是一炸彈,把你炸死去!”(動作、神態(tài)、語言)
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句子,要把國民黨兵土那種可憎可恨的面目體現(xiàn)出來。
2.方志敏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分別是什么描寫?
淡定從容、不屑一顧:“哼!你不要做出那難看的樣子來吧!我確實一個銅板都沒有存,想從我這里發(fā)洋財,是想錯了?!?語言)
正氣凜然、堅定無畏:“你們要相信我的話,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們國民黨當官,個個都有錢,我今天確實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著發(fā)財!”(語言)
我們一起來讀讀方志敏說的這幾句話,要讀出方志敏的從容、冷靜、無所懼怕的感情。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手指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課文分析
本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tài)和性格。最后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tài)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tài)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薄”,會寫15個生字;重點理解“試探、養(yǎng)尊處優(yōu)”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及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4.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清思路,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
2.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及寫作方法。
2.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明白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拇、弦、撳”等14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薄”,會寫“搔、癢、穢”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拇指、搔癢、強硬”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劃分段落。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新詞,交流識記字詞的方法。
2.把握課文內(nèi)容,劃分層次,明確重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謎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課題。
導語:同學們,我們先來猜一個簡單又有趣的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學生猜后,課件出示手的圖片)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根手指,這五根手指我們時時看到,常常用到,卻很少有人去仔細觀察它們。豐子愷先生就仔細研究過它們,并且把它們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態(tài)、不同性格的人,還向我們闡明了一個人生哲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趣味盎然的文章。
2.板書課題,提出疑問。(板書:手指)
思考:豐子愷筆下的手指具有什么特點?他運用了什么方法寫司空見慣的手指?這篇文章蘊含了什么道理?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的相關知識。
豐子愷(1898-1975)我國漫畫家、作家、翻譯家、音樂和美術教育家。浙江桐鄉(xiāng)人。早年師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21年去日本學習繪畫和音樂,回國后從事美術和音樂教學。豐子愷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散文為主,善于選取熟悉的生活題材,用質樸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另外還著有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
2.教師課件出示學習要求,指名分別扮演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及敘述者來朗讀課文。
(1)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邊聽朗讀邊將生字、新詞做上記號。
(3)同學扮演手指朗讀后,小組內(nèi)自學生字,交流學習生字的方式方法。
(4)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推斷或查字典、詞典的方法學習詞語,做好筆記,舉例運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記號,小組內(nèi)探討交流。
3.教師檢測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糾正讀錯的字音,學生識記生字。
◆需注意的字音:
“倉”“憎”等是后鼻音的字;“薄”是多音字,有“báo”“bó”“bò”三個讀音,在“薄弱”一詞中讀“bó”。
◆需注意的字形:“搔”的右上部是“叉”,不要寫成“又”;“倉”的下部是“?”,不要寫成“巳”。
◆形近字示例:紐(紐扣)--扭(扭動)--鈕(電鈕)憎(憎恨)--贈(贈送)--增(增加)
(2)理解重點詞語。
[姿態(tài)]
①姿勢;樣兒。
②態(tài)度;氣度。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穢物]骯臟的東西。
[窈窕](女子)文靜而美好;(妝飾、儀容)美好。
[堂皇]形容氣勢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氣勢。
[養(yǎng)尊處優(yōu)]指生活在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文中形容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下的優(yōu)裕環(huán)境。
[扶襯]扶助,襯托。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時只能依附其他幾根手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鼓勵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1)找出文中的總起句和總結句。
總起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tài),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總結句: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2)試著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這篇課文通過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nèi)魏问挛锒几饔兴L,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小組合作,給課文劃分層次,歸納大意。
預設:劃分文章層次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和鼓勵。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寫五根手指姿態(tài)不同,性格各異,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總結全文,點明中心,說明手指的全體和人群的全體一樣,團結起來力量才會大。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劃分了層次并歸納了段落大意,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F(xiàn)在,我們共同回顧一下: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寫五根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渡:同學們,作者是怎么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各根手指有什么特點?通過寫手指,作者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這是下節(jié)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2.交流收獲,拓展學習。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2025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跳水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跳水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積累本課重點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體會船長在危急之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3.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品讀,體會船長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沉著果斷處理問題的人格魅力及對孩子深切的愛,明白遇事應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時沖動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體會船長在危急之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疑導入
1.(師板書課題--跳水)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提出來?(誰跳水?為什么跳?誰讓他跳?結果怎樣?)
2.簡介作者--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要求:
(1)畫出本課的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并標上自然段序號。
2.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認讀下列詞語。(課件出示詞語)
3.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讀后師生評議。
4.這篇課文有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教師相機板書)
三、品讀第1-4自然段,體會猴子的放肆,孩子的生氣。
1.教師指著板書,問:孩子為什么要追猴子?就為了那頂帽子?那頂帽子就那么值錢嗎?請默讀課文1-4自然段,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要求:
(1)學生邊讀書邊做批注。
(2)四人小組互相交流個人收獲。
(3)班級匯報。
2.重點品讀以下句子。(課件出示)
(1)“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坐在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氣?!?/p>
(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
(2)“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還撕得更兇了?!薄八謧冃Φ酶鼩g了,孩子卻氣得臉都紅了?!?/p>
(這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很生氣,于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還不時回過頭來逗孩子生氣……孩子氣極了,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
(猴子放肆到了極點,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離桅桿一米多的地方,還做著怪樣逗孩子。此時孩子被惹怒了,氣急了。)
3.“孩子氣急了”為了取回帽子,“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苯Y果會怎樣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
2.收集有關形容情況緊急和情況危險的成語。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彩虹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彩虹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0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彩虹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衣字旁(衤)”;理解“彩虹、梳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與討論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我”是一個有著豐富想象力的孩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衣字旁(衤)”;理解“彩虹、梳頭”等詞語。
2.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我”是一個有著豐富想象力的孩子。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培養(yǎng)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大家見過彩虹嗎?彩虹是大氣中的一種光學現(xiàn)象,一般出現(xiàn)在雨后。當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或反射,就在天空中形成了拱形的七彩光譜。美麗的彩虹像一座橋,文中的“我”站在彩虹橋上,都做了些什么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彩虹》去看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生字。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平舌音“座、灑”,翹舌音“照”,后鼻音“興、成”,輕聲“著”和鼻音“那、拿”。
2 .學生在文中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高”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那、著、興、千、成”時,可以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學習“座、拿”時,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著:姑娘羞答答,出門去看花。省事不帶傘,大雨淋著她。
興:六個小伙伴,興致不一般。紅旗高高舉,帶頭把活干。
千:丁丁學識字,十千干不識。媽媽親手教,于今還尤記。
加一加示例:
廣+座=座
合+手=拿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那”的左部撇宜伸展,右部豎為懸針豎。
“到”左下的“土”末橫變提,右部豎短,豎鉤長而直。
“高”的點要寫在豎中線上,中間兩“口”要扁小些。
“興”的三點一橫要寫得長一些。
“千”的撇稍短,橫稍長,豎在豎中線上。
“成”的第二筆為豎撇,斜鉤起筆較高,宜伸長。
易錯提示:
“到”左邊的最后一筆是提,不要寫成橫;右邊最后一筆是豎鉤,不要寫成豎。
“那”右邊的是包耳旁“阝”,不要寫成單耳刀“卩”。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那:哪(哪里)-娜(婀娜)-挪(挪動)
至:到(到來)-侄(侄子)-致(致意)
成:盛(盛開)-誠(誠實)-城(城市)
(4)多音字辨析。
興
xìnɡ:高興 興致勃勃
xīnɡ:興奮 興師動眾
挑
tiāo:挑水 挑肥揀瘦
tiǎo:挑戰(zhàn) 挑撥離間
辨析:“挑”在表示“挑選”“用扁擔等東西搬運”等意思時,讀tiāo;在表示“用竹竿等的一頭支起”“挑撥,挑動”等意思時,讀tiǎo。
(5)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我”想做哪些事,希望誰高興呢?
2.學生自由交流這個問題。
明確:“我”想用澆花的水壺在彩虹上下雨,爸爸就不用再挑水澆田?!拔摇毕M职指吲d。
“我”想拿梳頭用的鏡子走到橋上,天上就會多一個月亮照著媽媽梳頭?!拔摇毕M麐寢尭吲d。
“我”想把哥哥的秋千掛在彩虹上,坐著蕩來蕩去,花裙子變成彩云飄來飄去?!拔摇毕M绺绺吲d。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文中的“我”充滿童真童趣,想為爸爸減負擔,想幫媽媽變漂亮,想讓哥哥更開心,真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咕咚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5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咕咚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0年統(tǒng)編版一年級下冊《咕咚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預習篇
一、學習本課7個會寫字,12個會認字。
二、書寫指導。
嚇:左右結構,共6畫。書寫時注意筆順規(guī)則,“口字旁”不要寫成“口”,這個字也是形聲字,識記的時候可以按照形聲字的規(guī)律識記。
怕:左右結構,共8畫?!柏Q心旁”的筆順規(guī)則是“先中間后兩邊”,書寫時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要左大右小。
象:筆畫較多,共11畫。筆順是撇、橫撇、豎、橫折、橫、撇、彎勾、撇、撇、撇、捺。
三、閱讀課文,完成練習。(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漢語拼音代替)
1.全文共有____________個自然段,____________幅圖,講了________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____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事實的事。
2.“咕咚”到底是什么呢?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一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課篇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要求會認的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會寫本課的7個生字,做到工整美觀,結構合理,能夠運用所學漢字組詞,造句。
2.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成熟的水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會直接從樹上落下來。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咕咚》,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知兔子沒有經(jīng)過自己的驗證就被所謂的“咕咚”嚇到了的故事,領悟盲目跟從的后果。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識記12個會認字,7個會寫字。
【教學難點】
掌握遇事要勇于探索、追求事實的原則。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字卡、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隨文識字,理解字詞大意。
3.知道什么是“咕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通過講關于牛頓的“蘋果落地”的故事,引出新課。
2.教師也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引出本課內(nèi)容,如:先講“咕咚”這個故事,讓大家初步有個印象,再講課文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內(nèi)容。
1.教師泛讀,學生聽朗讀技巧并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2.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并對照生字表,在課文中圈出本課生字詞,并朗讀熟練。
3.檢查自讀情況,可以展開賽讀,教師指導學生讀錯的字音和句子,初步讓學生了解朗讀課文的技巧。
4.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三、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教學。
1.教師重點指導讀準下面幾個字的讀音:“熟”是翹舌音,“咚、命、領”是后鼻音?!耙啊笔钦w認讀音節(jié)的字。
2.本課生字較少,識記時,可以發(fā)揮小組互助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根據(jù)偏旁、結合字義記憶字形?!皣槨笔切温曌?,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
3.本課要求會寫的字,“象”和“家”是形近字?!把颉笔仟汅w字,寫的時候注意整體結構,要美觀,注意寫字姿勢。
4.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鞏固識字。
(1)同學之間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認識。
(2)游戲鞏固:從“我會認”和“我會寫”的生字中,選擇幾個,分組進行組詞比賽,哪組組詞多,哪組獲勝。
四、理解課文。
1.初讀課文,了解什么是“咕咚”。一個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2.課下熟讀課文內(nèi)容,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課件)
五、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小朋友們初步掌握了《咕咚》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認識了一些新字,新詞,初步了解了“咕咚”其實是一個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板書設計】
20 咕咚
咕咚--聲音
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教師資訊、教師交流、教師學習
盡在小學教師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