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園的故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6-27給予的故事。
各位評委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nèi)容來自于教科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的《給予的故事》。根據(jù)說課的要求,我將從六個板塊來進行我的說課,它們分別是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設計理念,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給予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沙漠中迷路后,饑渴至極、幾近死亡,面對一壺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選擇:他選擇了付出這壺救命水,結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還給別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故事贊美了旅人高尚無私,給予奉獻的品格。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一個在沙漠中行走的人迷失了方向,饑渴難忍,瀕臨死亡。第二部分介紹他發(fā)現(xiàn)了汲水器,按紙條上說的做了,終于喝足了水,保住了性命。第三部分介紹他把自己的感悟寫到了紙條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4個生字,學會書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并能復述。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討論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教學難點:體會沙漠中的饑渴之人在生與死面前的艱難的抉擇。
三、說設計理念
《給予的故事》這篇課文,具有濃郁的情感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動。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真正的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達到情感交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文中的三個場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交流研討等多種形式,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反復的品味,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互相給予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二、說教法與學法
1、教法:情境導學法。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輔助手段,通過播放與文本相關的圖片,指導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朗讀,反復讀誦,引領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讀思議結合。
2、學法:自讀自悟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由文入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用心感悟、大膽討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說教學過程
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合作探究,感悟給予。
4、讀說結合,共同感悟。
5、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生活中你遇到過使你做出選擇的事情嗎?說說看,你是怎樣選擇的?的確,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做出選擇,也許是輕松的,也許是猶豫的,也許會面臨 艱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有關選擇的故事給予的故事。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同學們的生活實際導入新課,更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也為文章情感的激發(fā)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文中的這個人給 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哪句話深深地觸動了你的內(nèi)心? 設計意圖:通過初步朗讀,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概括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既可以練練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可以練練表達能力。預設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 答檢查同學們預習課文的情況并順利引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三)合作探究,感悟給予
1、旅人的處境 課件出示沙漠圖片,帶領同學們走進茫茫沙漠,通過我的一段朗誦(你們 看,旅人就是在這黃沙茫茫的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請大家閉上眼睛,讓我 們來到茫茫的沙漠之中,白天,驕陽似火,炙烤著沙漠中的每一個事物;晚上, 一片漆黑,寒冷襲來,無處藏身,沒吃的,沒水喝,更沒人陪伴。就這樣,一 天、兩天、三天此時,你看到旅人了嗎?看到他的樣子了嗎?好,孩子們, 睜開眼睛,你感受到旅人的處境了嗎?)邊讀文,邊想象,引導同學們感悟旅 人的處境:饑渴難忍、瀕臨死亡。
在同學們通過圖片感受,加上自己的想象,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拋出問題一: 是什么給他力量,支撐著他,讓他那么堅強,那么勇敢?(對,是求生的信念! ) 問題二:此時,旅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啊?(水)問題三:接下來,這位旅人是 不是找到水了呢?他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動?
設計意圖:課件出示圖片給同學們直觀的感受,反復朗讀結合想象深刻體 會旅人的處境,步步深入的問題設計自然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旅人的抉擇。
2、旅人的抉擇艱難的抉擇
課件出示紙條內(nèi)容,帶著問題開展討論。當他看到這張紙條的時候,想一 想:他面臨著怎樣的抉擇?如果你是這位沙漠旅行者,你會怎樣抉擇?請大家 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四個人一個小組討論會有幾種抉擇,又分別會是怎樣 的結果?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地與 文本交流,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感悟。通過讀、想、問 ,使學生與主人公 一起經(jīng)歷這個艱難的抉擇。
3、詮釋給予
課件出示旅人寫下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你認為這位旅人有著怎 樣的品格?(高尚無私、舍己為人,甘于奉獻)這位旅人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 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是要相互信任的,給予他人,自己也是快樂和幸福的。
設計意圖:自主交流自己的看法,不僅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給了學生 充分展示自己口語表達的能力。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 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
(四)讀說結合,共同感悟。
在學完課文之后,我給同學們準備了一首詩,一句話,請同學們一起品讀 感悟給予的內(nèi)涵。
一束花
一句話 送去的是溫暖
表達的是關愛
伸出你的手
別人握住的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別人感受的就是陽光
希望同學們可以永遠的記住一句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
我還設計了以下練習,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經(jīng)歷:
我也曾因為( )而感到快樂!
設計意圖:閱讀也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的過程,需要學 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 和情感的碰撞。
(五)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寫下自己學習后的收獲,以《愛的奉獻》這首歌結束本課的教學。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令思維在廣泛的時間和 空間內(nèi)得以充分的發(fā)展。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教案,上課的內(nèi)容一目了然,這節(jié)課我的板書設計是 這樣的:
15 給予的故事
瀕臨死亡艱難的抉擇相互給予
精選閱讀
作文:《給予是快樂的》
有一天早上,我迎著寒風,隨著人流去操場跑步。因為操場剛剛建成,滿是石子,踩上去沙沙直響,有些路段還滑得像溜冰場,害得許多同學摔了跤。剛跑幾圈,我就覺得有些累了,感到雙腿有些發(fā)軟。在一個拐彎處,我一不小心,摔了個嘴啃泥。衣服上、褲子上滿是沙子。我吃力地爬了起來,用手拍了拍衣褲上的沙土。就在這時,我覺得左手鉆心地疼痛。不好,手心被尖尖的石子劃破了,還流出鮮紅的血呢。同學們一個個從我的身邊跑過去了,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兒,就像一只孤獨的小鳥。怎么啦?流了這么多的血!一定要包扎。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老班長羅舒跑過來了。她拉著我的手,輕輕的撫摸著,是那樣的溫曖。我頓時覺得疼痛減輕了許多。我送你去校醫(yī)室吧,不然傷口會發(fā)炎的!沒等我答應,羅舒就拉起我冰涼的手,用自己捂得十分暖和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把我受傷的左手套上,然后就陪著我到了校醫(yī)室。
下午,我到操場掃地,看見羅舒的手早已凍得通紅通紅的,就像是小紅蘿卜。我連忙脫下那本屬于羅舒的手套遞給她。她推掇著說:還是你的傷要緊!不,我的傷已經(jīng)好了大半了??茨惆咽謨龅茫∥疑斐鲎约菏终f。我把手套親自套上她的手。
我們的小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享受著這來自雙方體溫的暖意。
給予是快樂的
教材分析:
《給予是快樂的》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圣誕節(jié)前夜,保羅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小男孩的言行強烈地震撼了保羅的心靈,并被小男孩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將關愛送給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從而深切地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
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故事性強。文中小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xiàn)和保羅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變化交替敘述,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的真切感受,激發(fā)學生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感情。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從文中人物的言語和行為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
學情分析:
1、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著心胸狹窄、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理。他們往往從父母、長輩那里得到很多快樂,但是給予別人的快樂不多。他們理解的快樂幾乎是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很少想到給予別人什么會有快樂之感。對本文的給予,多數(shù)人有一些類似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但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積淀,會給教學帶來困難。
2、四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閱讀和感悟文本的能力,應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利息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給予的快樂。
設計理念:
一堂好的語文課猶如一條流淌的河,清晰簡約,主流突出;流暢自然,思緒奔涌;情感細膩,浸潤無痕;清爽甘甜,回味悠長?!督o予是快樂的》這篇略讀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應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及引導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受到心靈的震撼,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這樣一篇簡短樸素又情味濃厚的課文,只有真正在如水的課堂中去和她對話,才能體悟到愛可以啟迪愛,快樂能夠繁衍快樂,樂于奉獻,人生才會美好充實的道理。
設計思路: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談快樂說起,引出題目《給予是快樂的》。給學生引起探究的欲望,保羅為什么會認為給予是快樂的。接著初讀課文感知,尋找答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進而品讀課文,探究保羅因什么而感動,找出具體讓保羅感動的句子,分角色朗讀,走進人物內(nèi)心深處,使學生通過對保羅的想法與男孩的表現(xiàn)引起的強烈反差,體會到保羅心靈受到的震撼及自己的感動。再通過對文本的深挖,圍繞(誰)把(什么)給予(誰)?他們因什么而快樂?這個句式,讓學生練習說話,說說課文中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而在小男孩的影響下,感悟到給予是快樂的從而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也應該學會給予,不應一味的索取,通過愛與愛的傳遞,明白愛可以啟迪愛,快樂能夠繁衍快樂;樂于奉獻,人生才會充實美好的道理,并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能聯(lián)系全文、掌握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3、體會給予是快樂的的含義,激發(fā)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文中人物的言語和行為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從快樂說起)
1、師:(板書快樂)同學們,快樂經(jīng)??M繞在我們的周圍,什么時候你覺得特別快樂?
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暢所欲言。
師:是的,當我們認識一位新朋友的時候是快樂的,得到一件禮物的時候是快樂的,受到表揚的時候是快樂的。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感受到的快樂,都是接受、得到帶來的快樂。而我們今天要認識一個叫保羅的人,跟你們理解的快樂不一樣,他卻認為給予是快樂的。(教師把課題補充完整,并重點指出給的讀音j)
2、給予是什么意思?談談你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說快樂,把學生帶入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然后,話鋒一轉,引出課題。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想要探究原因的欲望,為深入學習課文起到鋪墊的作用。
師:保羅為什么認為給予是快樂的,讓我們在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感知。(用心靈體會)
出示自學提示。
1、請同學們自由放聲地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找一找文章中的中心句。
3、檢查反饋自學情況。
(屏幕出示詞語過關:給予 圣誕節(jié) 炫耀 羨慕 禮物 轎車 愿意 懂得 兜一圈 殘疾 濕潤 難忘)
(1)指名讀詞語。
(2)全班齊讀。
(3)指名回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中心句在哪里?。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根據(jù)自學情況交流,教師不做過多點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了解學生理解的程度,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做好鋪墊。語言的學習,情感的提升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了解的就是學生的第一印象。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的體會會更豐富和深入。
師:是什么事情讓保羅強烈地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讓我們用心去細細品味,默讀課文,哪里讓保羅感動,讓你感動,最讓你思緒萬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滿心間?
三、精讀細品。(抓意外品讀)
師:同學們都為小男孩感動了,當保羅第一眼見到他時,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男孩,從哪里看出來?
學生學習1、2、3小節(jié),討論。
從衣著看:家境不富裕。
從動作看:非常喜歡保羅的汽車。
從表情、語言看:可愛、直率。
師: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小男孩卻兩次讓保羅感到意外,最終讓他明白給予是快樂的道理。學習課文411小節(jié),找到男孩兩次讓保羅意外的句子,反復讀,想一想,他們兩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讀自悟。
設計意圖:從保羅觀察的角度,了解到男孩的普通,和后面的他帶給保羅的意外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更彰顯其人格的偉大。
交流體會。
1、品讀第一次意外。
出示句子。
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
當看到小男孩驚嘆的表情,聽到他說的話時,保羅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
(1)保羅:保羅當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會希望他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師:保羅想到的是得到,而男孩想到的卻是給予,這是他們兩人想法不同的根本所在。試著讀讀這幾句話,把這種強烈的反差讀出來。
學生分角色朗讀練習。
2、品讀第二次意外。
師:出人意料的回答讓保羅開始覺得眼前的這個小男孩有點不同尋常,于是便邀請他乘車兜一圈。這時,男孩提出(出示句子)
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
這一次,男孩又讓保羅吃驚了,保羅是怎么想的呢?而小男孩呢?
(1)保羅:坐一輛又大又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
(2)小男孩:讓殘疾的弟弟坐在車里,親眼看看好看的圣誕禮物。
師:保羅以為男孩想到的是自己,而男孩想到的卻是他人。
設計意圖:通過研究標點、體悟語言、合理想象、情感朗讀等各種手段,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以對比的形式,感受男孩帶給保羅的意外,體會給予的真諦。
師:車子開到了男孩門口,小男孩背出了他腿有殘疾的弟弟,對他許下了承諾
出示句子。
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圣誕禮物!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圣誕禮物了。
師:反復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學生讀、悟、交流感受,再感情朗讀。
師:多么堅定的承諾,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會在多年后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一個人為了別人的夢想。你們認為那時最快樂的人是誰?為什么?
(可以是弟弟得到禮物的快樂,更應是男孩能為弟弟付出而感到快樂,給予所帶來的快樂)
設計意圖:由衷的羨慕、難以抑制的興奮、堅定的信念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都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流露出來。這句話值得細細品味、推敲。把它掰開了、揉碎了細琢磨,再整體通過朗讀表現(xiàn)其中的種種含義。
四、感悟升華。(以練筆表達)
1、師:保羅為這一對兄弟感動了,他把小弟弟抱進車里,他們?nèi)齻€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他們因什么而難忘?乘著想象的翅膀,描繪下這美好的一夜。
學生補寫他們?nèi)俗谲嚿希囎泳従彽叵蚯伴_著。
(反饋)小弟弟是第一次這樣乘車親眼看到圣誕之夜的風光而難忘。
小男孩是為讓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歡樂而難忘。
保羅是由于感受到幫助別人的歡樂而難忘。
2、師:在這個夜晚,保羅從內(nèi)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在這個故事里,誰給予誰什么?他們因什么而快樂?
圍繞(誰)把(什么)給予(誰)?他們因什么而快樂?這個句式練習說話。
學生討論,交流答案。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給予的含義和小男孩的高尚情操有了一定的體會,在此基礎上,補寫三人夜游的情景,相信給予所帶來的快樂和美好一定會出現(xiàn)在學生的筆端,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情感的升華。討論不同人之間的給予,是要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給予的能力,也要善于感受到別人的給予。體現(xiàn)愛可以啟迪愛,快樂能夠繁衍快樂的真理。
3、師: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侯,我真的很感動,她讓我想到一句格言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么你有過幫助別人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jīng)歷嗎?
我也曾因為()而感到快樂!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練說句子。
五、學了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誰的話讓你感動了。(小男孩)那么你現(xiàn)在有什么話要對小男孩說呢?請大家準備一下,把你最想對小男孩說的話寫下來。
六、作業(yè)布置。
1、搜集關于快樂的名人名言。
2、推薦閱讀《給,永遠比拿更愉快》和《一個蘋果》。
《給予是快樂的》
《給予是快樂的》
【選用教材】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二十四課
【適用年級】五年級第一學期
【教材簡析】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保羅在圣誕節(jié)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提示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哲理。
課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為3大段。
第一段,保羅以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車,結果錯了。
第二段,寫保羅以為小男孩想坐車炫耀自己,又錯了。
第三段,寫保羅與小男孩兄弟倆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道理。
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很適于學生朗讀、復述;文中小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xiàn)和保羅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變化交替敘述,使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文章結尾點題,提示中心的寫法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又易于學生遷移運用,教師在教學時要發(fā)揮教材的這些優(yōu)勢。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能聯(lián)系全文、掌握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4、憑借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fā)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從小男孩的言語行為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理解保羅的心理感受。
【教學時間】2課時。
【設計思路】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去探究文本內(nèi)容。
第一課時重在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段落結構,弄清文章中三個人物之間的關系。
第二課時圍繞(誰)把(什么)給予(誰)?這個句式,讓學生練習說話,說說課文中人物之間的關系。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保羅開始以為能得到一輛新車是十分快樂的事,后來在小男孩的影響下,感悟到給予是快樂的。從而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也應該學會給予,不應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說的是一個小男孩一心助人,還帶動別人認識到助人為樂的道理。你們一定想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24給予是快樂的
讀題目,讀準字音
2、解釋題意:給予這里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勞動,作出奉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為樂的意思。
三、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并在生字上注音,讀準生字的音,特別注意讀準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炫耀圣誕節(jié)轎車兜一圈
(3)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字詞,理解詞語意思。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3、再讀課文
課文寫了保羅和小男孩的幾次對話?分別是在什么時候發(fā)生的?
(看車時、坐車出去時。)
在這兩次對話過程中保羅和小男孩想得一樣嗎?保羅錯在哪里。
在整個事情中,保羅懂得了什么?
根據(jù)以上提示,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第1到7節(jié)寫保羅和小男孩在看車時的對話。
(2)第8到11節(jié)寫了保羅和小男孩在乘車出去玩時的對話。
(3)第12到13節(jié)寫保羅在小男孩的影響下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
四、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練讀課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話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題。
出示:課文中講了把給予
請大家再讀課文,看誰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討論以上問題
老師把握好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寫到黑板上
1、保羅的哥哥把新轎車給予保羅
2、小男孩要把歡樂給予弟弟
3、保羅把自己的歡樂給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讀課文。課文中重點講了哪些內(nèi)容呢?
小男孩要把歡樂給予小弟弟。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1、先看保羅和小男孩在看車時的一段對話,你認為哪句話寫出了小男孩要把歡樂給予小弟弟?
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讀這句話,想什么意思。
請你說說小男孩說這句話的目的是什么?
板書:給予
保羅聽了這句話為什么很吃驚?
讀文中內(nèi)容,知道保羅開始以為是小男孩希望有個能給予他新車的哥哥,可現(xiàn)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個能給予他新車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幫助別人,做一個能給予別人幫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驚訝。
理解不由自主
這是保羅對小男孩由敬而生愛,所以想到了要帶他坐車出去玩玩。
齊讀課文第1到7節(jié),讀出保羅和小男孩看車時的一段對話,體會小男孩一心希望給予別人快樂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車出去的路上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從小男孩的哪句話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歡樂給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車,是不是跟我剛才告訴你的一樣?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圣誕禮物。你等著,有一天我也會送你一輛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一看圣誕節(jié)櫥窗里那些好東西了!讀這句話,想想這句話的意思。
(1)小男孩在說這句話時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樂給予弟弟
(2)保羅在沒聽到這句話時,是怎樣想的?
認為這個小男孩想在鄰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車回家的。
(3)聽了這句話后保羅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鄰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讓他那腳有殘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羅的哥哥送給保羅的新車,并且告訴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給弟弟一輛這樣的新車,讓他坐在新車里看圣誕節(jié)櫥窗里的好東西。
(4)保羅知道了這個小男孩的想法,現(xiàn)在會怎么做呢?
讀課文第12節(jié),用筆圈出寫保羅動作的詞。
下了車抱進了
(5)接下去他們?nèi)チ四??請大家發(fā)揮想象。
他們?nèi)齻€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羅
小弟弟是第一次這樣乘車親眼看到圣誕之夜的風光而難忘
小男孩是為讓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歡樂而難忘
保羅是由于感受到幫助別人的歡樂而難忘
保羅得到了一輛新車,遇到了一個小男孩。你認為什么更使他高興?為什么?
因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
三、學了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誰的話讓你感動了。(小男孩)
那么你現(xiàn)在有什么話要對小男孩說呢?請大家準備一下,把你最想對小男孩說的話寫下來。
四、交流。
【板書設計】
24、給予是快樂的
(索取)(給予)
保羅小男孩小弟弟
希望有一個送給希望成為一個
他汽車的哥哥這樣的哥哥
渡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能流利正確地朗讀課文。
2.能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教育學生給予比被給予更快樂。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guī)韼准《Y物,獎給昨天家庭作業(yè)做的好的同學。給學生發(fā)禮物,請獲獎者談一談此時的心情。
2.教師小結,得到是快樂的,其實給予更快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給予是快樂的》。希望同學們大膽地提出問題,學完課文將根據(jù)大家的提問,評選最佳問題和最佳提問人。
二、感知發(fā)現(xiàn)
1.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評價問題的質量。(估計學生會提出:誰給予誰?在怎樣的情況下給予的?給予了什么?)從好的問題中小結發(fā)現(xiàn)的方法,即針對課題提問時,要抓住關鍵詞給予進行思考。
3.學生選擇好的問題朗讀思考。
4.交流,請學生回答。(隨機板書)
新車坐車、停車承諾
保羅的哥哥保羅、保羅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車、觀光給予是快樂的
保羅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羅
5.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簡要地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
三、感悟發(fā)現(xiàn)
1.教師引導:哪一個給予最珍貴?
2.學生朗讀思考,并在小組合作中討論。
3.交流。指名發(fā)言。引導學生展開爭論,在思維的碰撞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4.由于給予,圣誕前夜,保羅、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難忘?
3.學生朗讀思考,并在小組合作中討論。
4.交流,各組派代表發(fā)言。要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根據(jù)三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豐富、合理的想象。
四、鑒賞發(fā)現(xiàn)
1.朗讀課文思考:你認為課文在選材、描繪等方面有哪些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
2.討論并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可能會提出:人物的語言描述的具體。以此為鍥機,引導學生體會說話的語氣,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
五、質疑問難
1.學習中遇到哪些不懂的問題?
2.學生質疑,共同討論解決。同時評價問題的質量。從好的問題中小結發(fā)現(xiàn)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問,應在深入思考后,的確無法解決問題才可以提問,問題要有助于對課文的深入思考。
六、總結表彰
1.請學生談一談學習的收獲可包括對課文的理解、提問的方法等。(學生可能會提出:我知道了給予是快樂的。以此引導學生填空:保羅的哥哥因為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為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為而感到快樂,我也曾因為而感到快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進一步受到助人為樂的教育。)
2.師生共同評選最佳問題、最佳提問人,贈送小禮品,頒發(fā)榮譽證書。
七、實踐活動
本課故事性強,人物角色鮮明,對話較多。讓學生把課文改寫成劇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排練,再組織匯報表演,評選最佳小演員。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札記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不少外國的文學作品?!陡呱械男袨椤贰度褙炞ⅰ贰督o予是快樂的》等都是外國非常有名的文學作品。這些文章不僅有很強的人文性,而且在謀篇布局上也很有特點。如何教好外國文學作品,很有研究。下面就《給予是快樂的》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整體感知,抓住主要內(nèi)容。
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他怎樣的一件事情呢?
這篇課文,是以保羅為主要的人物,主要記敘他所經(jīng)歷的事情。只有用這個問題,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課文的題目,點明了文章的中心,但含義很深,教學不能從題目入手。
課文主要講的是: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前夜和前夕的概念是不同的),用哥哥送給他的一輛新轎車,載著一位小男孩和他腳有殘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保羅從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
二、弄清思路,分好段落結構。
課文沒有寫保羅怎么載著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詳細地敘述了原因。保羅怎么會用新轎車載著他們兜圈的呢?情節(jié)曲折的,敘述也是很生動的。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對于劃分課文的段落,記住情節(jié),理解內(nèi)容非常重要。
在圣誕節(jié)前夜,保羅用轎車載著小男孩和弟弟兜了圈。再讀一讀課文,保羅的轎車經(jīng)過了哪幾個地方?(辦公室前、途中、小男孩家門前、街道上)
學生根據(jù)轎車停放的地點,可以把課文分為四段:第一段(17節(jié));第二段(89節(jié)),第三段(1011節(jié)),第四段(1213節(jié))。
段落的大意,很難概括。因此,在這時不必要學生說得很清楚,不說也不要緊。
三、仔細品味,理解句子涵意。
課文在記敘事情的過程中,作者較多地記敘了保羅和小男孩的對話,以及保羅的心理活動。文章內(nèi)涵的意思就在這些句子中。因此能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體會保羅的思想感情,是理解這篇課文的難點。
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在辦公室前,保羅聽了小男孩的話:天哪!我希望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是聽了小男孩接下去講的一句話,卻十分驚訝。小男孩講的哪一句話,使保羅驚訝?那句話是什么意思?
小男孩說: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這話的意思講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羅已經(jīng)意識到了。保羅很驚訝,非常佩服他的志氣。
在這里教學時,也不要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進行討論,可專門設計練習。
2、當小男孩請求保羅把車子開到家門前時,保羅認為他是想在鄰居面前炫耀一下。后來,保羅怎么知道自己又錯了呢?
這在第三段,是不能看出保羅錯的原因的。實際上,保羅也是在看到他背了弟弟出來后才知道的。但是,這回保羅又錯了。這句話是作者講的。必須讓學生閱讀第四段話后,再回答。
3、小男孩指著車對弟弟說的那一段話,是什么意思?
理解小男孩說的這段話,是整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理解了這段話,才能知道保羅錯在哪里,才能正確地理解什么叫給予。
小男孩對弟弟說這段話,不僅僅是一定要像保羅的哥哥那樣,送一輛新車給弟弟,而是啟發(fā)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氣,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會有幸福。
4、保羅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過了一個夜晚,為什么難忘?
這是課后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發(fā)散性。同學們要經(jīng)過想像,想像那兜圈的情景,體會小男孩和弟弟的歡樂;體會保羅那天的心情。
四、深研題目,理解文章中心。
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文章用這句話總結了全文,點了題。我們不僅要學生理解這句話與題目之間的關系,而且要理解內(nèi)涵的意思。
仔細地想一想,在文章中,誰給了誰什么?
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懂得給予別人的東西是多方面的,物質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夠給別人一點幫助、安慰,別人都會感激你,你也會快樂。
給予是快樂的教學反思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古今中外流傳著無數(shù)頌揚人間真情的??故事。在第六單元,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展開了一趟愛的旅行,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既體會到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摯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而《給予是快樂的》以其新穎的故事和獨特的觀點感染了每一個人,這個外國文學作品有很強的人文性,在謀篇布局上也很有特點。
在導入部分,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你曾經(jīng)因為什么而獲得過快樂?”大部分同學都會因為獲得了別人的給予而快樂,這和我要上的《給予是快樂的》的觀點剛好相反,但沒關系,因為他們將會因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而知道,不僅僅被給予是快樂的,給予同樣是快樂的。
接著,我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弄清一個問題“文章中都有誰在給予?”學生邊回答我邊板書,然后讓學生根據(jù)人物示意圖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明白我們在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時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覺中教會了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
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示自學,看看文章哪個部分最讓自己感動?說說讓自己感動的原因。在交流的時候,有的同學抓住了人物的對話來感悟,如從“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中感悟小男孩一心只為弟弟著想的美好心靈。有的同學抓住小男孩和保羅的動作來感悟人物的心靈……課堂上,同學們暢所欲言,圍繞著“給予”,談論著感動,教室里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最后,我照應開頭,問了同學們另一個問題“學了本文,你還會因為什么而快樂呢?”現(xiàn)在同學們都能圍繞“給予”來說,有的說會因為幫助同學搞衛(wèi)生而快樂,有的說會因為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快樂,有的說會因為不讓老師操心而快樂……此時此刻,看著學生的回答,不得不夸獎他們長大了。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指導上我時刻以學生為主體,重點著眼學習方法——自讀自悟。全文以“給予是令人快樂的”貫穿始終。本課教學沒有華麗的課件展示,有的只是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對重點句子的賞析,但卻讓學生感悟到了人物的美好心靈,上了人生美好的一課。
《給予是快樂的》聽課感受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給予是快樂的》聽課感受》,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給予是快樂的》聽課感受《給予是快樂的》聽課感受
王茂萍老師“一人一課”
一、整體感知,抓住主要內(nèi)容。
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他怎樣的一件事情呢?
這篇課文,是以保羅為主要的人物,主要記敘他所經(jīng)歷的事情。用以上這個問題,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課文主要講的是:保羅在圣誕節(jié)前夜,用哥哥送給他的一輛新轎車,載著一位小男孩和他腳有殘疾的弟弟兜了一圈,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保羅從那天也才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課文的題目,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學中王老師從整體入手,抓住關鍵詞“驚訝”“又錯了”“懂得了”組織教學,從而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文章的中心。
二、弄清思路,分好段落結構。
這篇課文的重點并沒有寫保羅怎么載著小男孩和他的弟弟兜圈的情景,而是詳細地敘述了原因。保羅怎么會用新轎車載著他們兜圈的呢?情節(jié)是比較曲折的,敘述也是很生動的。王老師引導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對于劃分課文的段落,記住情節(jié),理解內(nèi)容非常重要。
在圣誕節(jié)前夜,保羅用轎車載著小男孩和弟弟兜了圈。再讀一讀課文,保羅的轎車經(jīng)過了哪幾個地方?抓住關鍵詞“驚訝”“又錯了”“懂得了”,可以把課文分為三段。這樣,課文的思路就理清了。
三、仔細品味,理解句子含義。
課文在記敘事情的過程中,作者較多地記敘了保羅和小男孩的對話,以及保羅的心理活動。文章內(nèi)涵的意思就在這些句子中。因此能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體會保羅的思想感情,是理解這篇課文的難點。
王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以下問題:
1、在辦公室前,保羅聽了小男孩的話:“……天哪!我希望……”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是聽了小男孩接下去講的一句話,卻十分驚訝。小男孩講的哪一句話使保羅驚訝?那句話是什么意思?
小男孩說:“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边@話的意思講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羅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想錯了。保羅很驚訝,非常佩服他的志氣。
2、當小男孩請求保羅把車子開到家門前時,保羅認為他是想在鄰居面前炫耀一下。后來,保羅怎么知道自己又錯了呢?
這在第三段,是不能看出保羅錯的原因的。實際上,保羅也是在看到他背了弟弟出來后才知道的?!暗?,這回保羅又錯了?!边@句話是作者講的。必須讓學生閱讀第四段話后,再回答。
3、小男孩指著車對弟弟說的那一段話,是什么意思?
理解小男孩說的這段話,是整個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理解了這段話,才能知道保羅錯在哪里,才能正確地理解什么叫“給予”。
小男孩對弟弟說這段話,不僅僅是一定要像保羅的哥哥那樣,送一輛新車給弟弟,而是啟發(fā)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氣,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會有幸福。
4、保羅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過了一個夜晚,為什么“難忘”?
這是課后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有一定的發(fā)散性。同學們要經(jīng)過想象,想象那兜圈的情景,體會小男孩和弟弟的歡樂;體會保羅那天的心情。
四、深研題目,理解文章中心。
“從那天起,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蔽恼掠眠@句話總結了全文,點了題。我們不僅要學生理解這句話與題目之間的關系,而且要理解內(nèi)涵的意思。
仔細地想一想,在文章中,誰給了誰什么?
王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懂得“給予”別人的東西是多方面的,物質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夠給別人一點幫助、安慰,別人都會感激你,你也會快樂。
五、重視拓展,重視課外延伸
王老師在課本的基礎上又加以了延伸。從課本的“保羅為什么錯了”、“保羅為什么又錯了”、“在這個夜晚,他們?nèi)朔謩e對于什么感到難忘?”“你有沒有曾經(jīng)以為給予而快樂?”、出示名人名言、推薦課外閱讀等等,立足于課堂,拓展于課堂,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延伸,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作者江蘇省江都市宜陵中心小學潘湘云
《給予是快樂的》課文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予是快樂的》課文”,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圣誕節(jié)快到了,哥哥送給保羅一輛新車作為圣誕禮物。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保羅從辦公室里出來的時候,看見一個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有時候伸手輕輕地摸一下,滿臉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男孩,從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寬裕??匆姳A_在望著自己,男孩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點點頭說,這是我哥哥給我的圣誕禮物。
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
保羅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男孩卻說: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保羅吃驚地看著這個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車兜一圈嗎?
當然,我非常愿意。
車開了一段路,男孩轉過身來,眼睛里閃著亮光,說道: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
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又大又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是保羅又錯了。
麻煩你把車停在臺階那里,等我一下,好嗎?
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臺階進了屋。不一會兒他出來了,背著一個小孩,顯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殘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臺階上,兩個人緊靠著坐下。他指著保羅的車,說: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圣誕禮物!將來,我也要送你一輛這樣的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圣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了車里。那個男孩眼睛里閃著喜悅的光芒,也坐了進去。他們?nèi)齻€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這個夜晚,保羅從內(nèi)心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給予是快樂的》電子教材
圣誕節(jié)快到了,哥哥送給保羅一輛新車作為圣誕禮物。圣誕節(jié)的前一天,保羅從辦公室里出來的時候,看見一個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有時候伸手輕輕地摸一下,滿臉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個男孩,從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寬裕??匆姳A_在望著自己,男孩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點點頭說,這是我哥哥給我的圣誕禮物。
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
保羅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男孩卻說: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保羅吃驚地看著這個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車兜(dōu)一圈嗎?
當然,我非常愿意。
車開了一段路,男孩轉過身來,眼睛里閃著亮光,說道:先生,你能把車開到我家門口嗎?
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又大又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是,保羅又錯了。
麻煩你把車停在臺階那里,等我一下,好嗎?
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臺階進了屋。不一會兒他出來了,背著一個小孩,顯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殘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臺階上,兩個人緊靠著坐下。他指著保羅的車,說: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圣誕禮物!將來,我也要送你一輛這樣的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圣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了車里。那個男孩眼睛里閃著喜悅的光芒,也坐了進去。他們?nèi)齻€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這個夜晚,保羅從內(nèi)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給予是快樂的》教案分析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給予是快樂的》教案分析”,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給予是快樂的》教案分析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的含義,激發(fā)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從人物的語言和行為中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和保羅的心理感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板書“快樂”,同學們,你們什么時候最快樂?
2、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有關快樂的文章,補充課題:
給予是快樂的。
3、那么,快樂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嗎?(什么是給予?為什么說給予是快樂的?)
5、這些問題提得真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第24課給予是快樂的,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4課,自由讀一讀,看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在(圣誕節(jié))前夜,(保羅)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小男孩)的言行(強烈地震撼)了(保羅)的心靈,使他深深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么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句子要讀流利。
(指名回答,請同學補充。)
2、那么這件事讓保羅明白什么呢?
(指名回答:明白了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生齊讀這個句子:這個夜晚,保羅從內(nèi)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3、是什么讓保羅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給予是快樂的,讓我們來讀1~12自然段。讀后,請同學來復述這個故事。
(指名學生講故事。)
4、在這些事中有哪些是讓你或者保羅感到意想不到的呢?請同學們默1~12自然段,并用筆劃出來,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
5、交流:
⑴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給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錢?”保羅點點頭。男孩驚嘆地說:“哇!我希望……”
保羅以為男孩希望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男孩卻說:“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p>
體會“睜大眼睛”和“驚嘆”,為什么男孩會感到驚訝。
小男孩吃驚僅僅是因為羨慕保羅有一輛這樣的新車嗎?讓我們替小男孩說出心里的話。
(指名回答。)
是?。”A_錯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也有這樣一個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想當這樣的一個哥哥。男孩從小就立志要在圣誕節(jié)為弟弟送上一輛新轎車,多么了不起啊。
⑵“保羅吃驚地看著這個男孩,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車兜一圈嗎?’”
生:我覺得這里讓我感到很意想不到,保羅怎么會邀請一個陌生人與他一起兜風呢?保羅可能被男孩的語言給感動了。
⑶還有哪些是讓你意想不到的呢?
生:保羅把車開到小男孩家門口,以為男孩是想在伙伴面前炫耀自己坐著一輛漂亮的新車,可是保羅又錯了,男孩是想去接他的弟弟,讓他弟弟也看看這樣的新車,并許下了他也要送一輛車給他弟弟的承諾。男孩一定想把他的快樂與他弟弟一起分享。
⑷教師引讀第十二自然段:
①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下了車,把弟弟抱進了車里。那個男孩眼睛里閃著喜悅的光芒,也坐進去。他們?nèi)齻€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請同學們猜猜,這個夜晚,他們?nèi)齻€人是怎樣度過的?同桌先說一說,全班再交流。
②那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給予是快樂的事情呢?自己動筆先寫一寫,再交流一下。
三、總結全文
是啊,這個夜晚,保羅從內(nèi)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時能體會到給予的快樂,也許是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只攙扶的手臂,一句關切的話語,一顆慷慨的愛心。只要能做到奉獻與付出,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美好。也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給別人一份關愛,一份幫助,同時,你也會收獲一份真正的快樂。付出往往比獲得更愉快。我們課后就有一篇這樣的文章《給,永遠比拿愉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我教的第24課《給予是快樂的》,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感覺整堂課沒能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自己講得太多,沒把課堂交給學生。在總結課文內(nèi)容上沒有及時引導學生用記敘文的六要素去簡單的概括。課堂上沒能夠隨機應變,在最后的拓展問題上沒有讓學生說寫結合,也沒做到寫法指導,整堂課總體感覺太繁瑣,重點不突出。
我想,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要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和理解能力,教師必須先學會放手,并在課堂上能適時的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抓住文章的重點來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做到讀寫結合,這樣的課才是好課。
9、給予樹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9、給予樹”,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9、給予樹
教學目標1能在閱讀中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辨清“予”和“?!钡淖中?,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通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3能展開想像拓展寫話,為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通過分析媽媽的心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句:“這個圣誕節(jié),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愿以償?shù)男δ槨!钡暮x。
教學媒體1、教師搜集圣誕節(jié)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圣誕節(jié)的圖片資料。
課前學生準備2、預習作業(yè):
(4)讀通課文,圈出新詞。
(5)形近字比較:
予()賣()即()
矛()買()既()
(3)多音字組詞:
()()()()
卡擔興難
()()()()
(4)布置學生了解圣誕節(jié)。
教學流程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9、板書:“給予”正音給予(jǐyǔ),辨析“予”的字形。
簡單說說對“給予”一詞的理解。(“給予”就是給。)
10、補全板書:給予樹,了解其含義。
(1)讀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寫“給予樹”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小女孩寫的。”
(2)從上面文字中,你讀懂了什么叫“給予樹”?
交流:給予樹是慈善機構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們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他人贊助的樹。
(3)簡介圣誕節(jié)。
交流:圣誕節(jié)是西方最重要的節(jié)日,相當于我們中國的春節(jié)。(播放西方圣誕節(jié)歡樂的情境)在這歡樂的節(jié)日里,人們圍著圣誕樹跳舞,相互交換禮物。所以圣誕節(jié)是人們最快樂的節(jié)日,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jié)日。
二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圈畫描寫媽媽心情變化的詞語。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發(fā)生在圣誕節(jié)前夕。一位母親將發(fā)生在身邊的一個感人故事記錄了下來。在這件事中,媽媽的心情有什么變化?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圈出描寫媽媽心情變化的詞語。
出示:擔心、生氣、激動。
2、針對板書啟發(fā)質疑。
三:品讀課文,體會媽媽心情變化的原因,感受金吉婭的誠摯愛心。
1、學習課文第1、2節(jié),體會媽媽擔心什么。
交流出示:“讓我擔心的是,家里并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么可能買到很好的禮物?”
(1)辨析“?!钡淖中?,理解“寬?!币辉~。讀文你從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寬裕?
隨機理解:“攢”:存著。
(2)盡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婭的媽媽還是把自己積攢的100美元平均分給了五個孩子,讓他們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讀到這兒,如果你是金吉婭,你心里會想些什么?
11、學習課文第3、4節(jié),體會媽媽為什么生氣。
(1)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抓住“興高采烈”一詞,體會手足之情。
師:媽媽的擔心是多余的,孩子們拿到二十美元,就分頭去采購圣誕禮物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們該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們表現(xiàn)怎樣?
(2)引讀: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只有金吉婭----(沉默不語),看到金吉婭沉默不語,這引起了媽媽的懷疑,發(fā)現(xiàn)——(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br>
(3)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媽媽的心理活動,理解媽媽生氣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婭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氣,想:
(交流時應引導學生理解“一些”與“一大把”的區(qū)別。從“五十美分”與“二十美元”的對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媽媽想讓孩子送出最誠摯的祝福,而小金吉婭卻不夠誠摯。)
(4)體會這時候的金吉婭為何沉默不語?
(金吉婭擔心母親責怪。)
4、領會課文最后一段話的含義,體會媽媽為何激動。
(1)、金吉婭拿著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讓我們讀讀課文的第四節(jié),從金吉婭對媽媽說的這番話中找到答案。
出示填空:
金吉婭來到這棵“給予樹”下,取下了其中的一張卡片,看到卡片上寫著:,想到,于是她,使得小女孩如愿以償。
(2)、金吉婭在說這番話時心情會是怎樣?(指導朗讀)
(3)、從金吉婭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金吉婭不僅給家人買了圣誕禮物——棒棒糖,還把同情和愛心送給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讓她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她是一個善良、仁愛、有同情心和體貼的孩子。)
(4)、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媽媽激動的理由。
引讀:金吉婭雖然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然而她卻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謝,媽媽的擁抱……),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5)、聽了金吉婭的話,媽媽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你能代媽媽說嗎?
(6)、指導朗讀。
四、點擊“給予”,感受“愛”。
1、整篇課文中,無不透出愛的情意,再找找文中還寫了誰給予誰什么?
a、媽媽給予每個孩子二十美元?!缸又異?br>
b、孩子們給予對方圣誕禮物?!肿阒異?br>
小結:這些舉動都是對親人的愛,從中更讓我們感受到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是那么的可貴,更讓人們?yōu)橹畡尤?。相信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有很大的關系。
2、看板書小結:給予樹是一棵(同情、友愛、體貼、善良、仁愛……)這樣一棵美麗的給予樹,應該種在哪里?(每個人的心里)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么我們的世界一定會充滿愛。
五、拓展寫話:
1、在不少文學作品中有許多窮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如: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讀讀相關故事,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后,你愿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為他們實現(xiàn)心中的愿望嗎?(教師發(fā)放愛心卡)
2、播放音樂,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并進行交流。
3、小結。
板書設計9、給予樹
擔心善良給仁愛
生氣與
激動同情樹體貼
本課小結1、《給予樹》是一篇富有濃濃的人文情懷的課文,教學中緊緊扣住愛心教育這個主題。
2、教學中注重讀說寫結合,把字詞教學滲透于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在讀到課文最后一節(jié)時,結合課后訓練,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讀到這里,你想對金吉婭說什么?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一說。這是把讀說寫訓練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不足:整堂課問多讀少。
反饋教學效果的作業(yè)1、照樣子寫詞:
給予邊際
2、不改變句意,你能換一種說法嗎?
他們怎么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給予樹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予樹,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圣誕頌歌
圣誕節(jié)時唱的贊美詩稱為圣誕頌歌。圣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jīng)常唱的有《普世歡騰,救主下降》、(Joy to the World?。ⅰ短焓垢璩诟咛臁罚ˋngels WeHave Heard on High)、《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 Cametbe Midnight Clear)、《美哉小城,小伯利恒》(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牧人聞信》(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遠遠在馬槽里》(Away in the Manger )、《榮耀天軍》(Angels,from the Realms of Glory)、《聽啊,天使唱高聲》(Hark!the Herald Angels Sing)、《圣誕鐘聲》(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等等其中以《平安夜》(Silent Night)最為有名。
據(jù)說,1818年在奧地利一個名叫奧本多夫的小鎮(zhèn)上住著一個默默無聞的鄉(xiāng)村牧師一摩爾。這年圣誕節(jié),摩爾發(fā)現(xiàn)教堂里管風琴的管于被老鼠咬壞了,修理已經(jīng)來不及了。怎么慶祝圣誕呢?摩爾為此悶悶不樂。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記載著,耶穌降生時,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報佳音后,高唱頌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于上帝,在地上平安歸于他所喜悅的人。他靈機一動,根據(jù)這兩句經(jīng)文寫成一首贊美詩,取名《平安夜》。
摩爾寫好歌詞后拿給本鎮(zhèn)小學教師葛路伯看,請他譜曲。葛路怕讀完歌詞很受感動,譜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歡迎。后來有兩個商人路過這里,學會了這首歌,他們?yōu)槠蒸斒繃跬氖姥莩?,威廉四世聽后大力贊賞,下令把《平安夜》定為全國教堂過圣誕節(jié)時必唱的歌曲之一。
此外,有條件的教堂每年圣誕節(jié)時還會演唱德國著名音樂家韓德爾的《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通過這些音樂崇拜活動來加強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31給予樹
31給予樹
學習目標
1、認識“予、圣、誕”等10個生字。會寫“予、擔、寬”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特點,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和快樂。
4、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反映圣誕節(jié)的錄像帶或圖片。
2、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看錄像(或圖片),了解圣誕節(jié)。
2、談話:你了解圣誕節(jié)嗎?
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讀一篇發(fā)生在圣誕節(jié)前夕的感人故事,齊讀課題:“給予樹”。
4、理解課題?!敖o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呢?讀了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按要求把課文讀兩遍。
要求:a.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b.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詞句畫出來與同學討論。
2、檢查讀書情況。
a.出示下列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
興高采烈立即卡片盼望擁抱仁愛同情體貼如愿以償
b.指名讀課文。
提示學生:認真聽讀,注意發(fā)現(xiàn)讀錯或讀得欠通順的句子,評議時提出來。
3、學生討論: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主再讀課文
教師提出自主閱讀要求:請你認真讀讀想想,看看對哪部分內(nèi)容最感興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筆在課文上畫畫寫寫。下節(jié)課我們來討論交流。
三、指導寫字
1、屏顯要求會寫的12個字,先讀讀,再組詞。
2、請學生做小老師,指導寫字。
這12個生字,你哪個字寫得最好?請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給大家看,再談談寫好這個字的經(jīng)驗。
3、學生寫字寫詞。
先把生字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詞語抄寫一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聽寫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交流感悟
1、組織學生交流上節(jié)課自主閱讀的感受。
你對哪些內(nèi)容最感興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師相機出示以下句子,引導學生體會。
a.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可引導學生抓住“沉默不語”來質疑、釋疑。
b.讓學生充分地讀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婭善良、仁愛的品質。
3、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師生互相合作釋疑。
三、總結全文
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很感動,請你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自己喜歡句子。
2、如果你是那個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婭,請你替那個小女孩給金吉婭寫幾句感謝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