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兩首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31《詩五首》語文導學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詩五首》語文導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語文導學案(83)
年級:初二學科:語文主備:趙光沖審核:
課題:《飲酒》《行路難》課型:新授時間: 2009-6-2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以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掌握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感情。
課前自學:
1、知識鏈接:作者及背景。
陶淵明,著名詩人,一名,字,潯陽柴桑人。在其自傳性散文中稱“”(宅邊有五柳樹,因此為號焉)(其青年時曾任過小官,后罷官,歸隱山林,從此不復出仕。其詩作清新樸實自然,世稱田園詩人。本冊我們學過他的《》。
李白(701-762),字,號,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他是繼屈原之后杰出的詩人,世人稱他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與杜甫合稱“”。
《飲酒》寫作時間大約是作者歸田的第20年(417年)。此詩寫他在農(nóng)村里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哲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找到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難》是李白在天寶三載離開長安時所作。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詩人內(nèi)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2、給加點字注音:
東籬金樽珍饈投箸
3、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結廬在人境②問君何能爾③直掛云帆濟滄海
④玉盤珍饈直萬錢⑤停杯投箸不能食
?、扌、呔孩嘈倪h地自偏⑨辨:
課堂自學:
(一)誦讀《飲酒》然后分析解決一下問題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所以,語調(diào)、語氣和節(jié)奏都應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三結構。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1、全詩有兩個層次,劃分出來并概括其大意。
⑴第一層
⑵第二層
2、第一層中前兩句用的表達方式是寫作方法是引出了疑問
后兩句的表達方式是修辭手法是。一問一答寫出了作者
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3、第二層中這句話是實寫,寫的是自然。這句話是虛寫,
流露出的精神。這就達到了合一的境界。
寫景的句子是,寫了飛鳥晨出夕還的情景。這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包含的深刻含義是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在結構上的作用。
本詩的主旨是(二)閱讀《行路難》
1、找出詩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釋
通通
2、前四句寫李白離別京城,親朋好友為他設宴餞行,為全詩奠定了抒情的基調(diào)。
金樽、玉盤——極言清酒、珍饈——極言
斗十千、直萬錢——極言
⑴然而稟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詩人對此美酒佳肴反應如何?(用詩中的詞語回答)
⑵“”“”“”“”四個連續(xù)動作與“金”“清”“玉”“珍”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詩人心情。
⑶找出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
3.閱讀中間四句:
⑴“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了。“垂釣碧溪”“乘舟夢日”運用的修辭手法是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的信心。
⑵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個三字句,反復詠嘆,節(jié)奏短促,聲調(diào)低抑,運用的修辭手法是、唱出了詩人的心聲。
⑶詩歌的最后一句表達感情怎樣的志向?
合作研討:
1、賞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wWw.f236.COm 活動范文吧)
2、賞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p>
展示交流:展示課堂自學的答案,交流合作研討的內(nèi)容。
檢測延伸:
1、根據(jù)要求寫出《飲酒》中詩文原句。
(1)最受世人推崇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點明詩人居鬧市而心自靜原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要求寫出《行路難》詩文原句。
(1)詩中表現(xiàn)詩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運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寫景的對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誦默寫:
⑴詩中借優(yōu)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抒發(fā)作者恬淡高遠心境的詩句是。
⑵詩歌中表達作者對理想的追求,歌詠人生的渴望的詩句是
4、選擇題
⑴、對陶淵明的《飲酒》賞析有誤的一項:
A、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不慕功名利祿的高尚節(jié)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尋找樂趣的恬適心情。
B、本詩平淡自然而詩意雋永,情與景相應成趣。
C、本詩的主旨句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p>
D、詩中的“菊”、“山”、“氣”、“日”、“鳥”這些極富詩情畫意的景物都點出了“真意”的所在。2、對本詩理解和分析不當?shù)囊豁?/p>
⑵、對本詩理解和分析不當?shù)囊豁?/p>
A、詩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體驗:要擁有心靈的寧靜,就應該脫離喧囂的環(huán)境,投身到大自然中,盡情體會生活的快樂。
B、“山氣日夕佳”中的“佳”字,寫出了作者對山氣繚繞、夕陽西下一景象的贊美,表現(xiàn)了詩人歸隱田園的愜意情懷。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這種生活讓人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意義,但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用心靈去感受。
D、本詩描寫了恬靜、閑適的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與大自然相親相融的境界。5.下列對《行路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設宴為之餞行。
B.詩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顧”四個動作,形象地顯示了作者內(nèi)心的苦悶,感情的激蕩變化,反映作者積極處世。
C.詩中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壓抑,作者的苦悶,反映作者消極處世。
D.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2.名言警句積累。
(1)采菊東籬下,_____________。(2)一言既出,____________(3)少壯不努力,_____________。⑷言者無罪,____________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
(6)淡泊以明志,_____________。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1)下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表面上雖然冷清、凄涼,但表現(xiàn)了詩人自得其樂的情感。
B.這首詩詩人以獨白形式,極力渲染自己情感的起伏。
C.這首詩開頭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角色只有作者一人,這是刻意營造的氛圍。
D.這首詩表現(xiàn)出由“獨”和“不獨”相互轉換的情調(diào),點盡了詩人踽踽涼涼之感。
(2)下列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雖然回環(huán)婉轉,但也純乎天籟,詩人的情感自然流露。
B.詩中既歌且舞,表明作者漸入醉鄉(xiāng),把冷清的場面寫熱鬧起來,反映作者情緒變化。
C.詩中運用擬人的手法,把“月”和“影”人格化,始終作為“有情”之物描寫。
D.詩的最后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表現(xiàn)自己凄涼之感。
(3)古代詩詞中描寫“月”的詩句很多,請寫出兩句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試評析詩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方法提示:從詩句的內(nèi)容、意境及在詩中作用評價]
教(學)后記:
相關閱讀
第30課《詩五首》導學案
第30課《詩五首》導學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反復誦讀課文,學習朗讀技巧。
2.把握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中抒發(fā)的感情。
3.體會詩中景物描寫帶給人的審美感受。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中抒發(fā)的感情,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景物描寫帶給人的審美感受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誦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指導預習,掌握文章的基本字詞。
3、品味鑒賞詩歌。
二、學習過程
【自主預習】
(一)走近作者
1、李白(701-762),代偉大的詩人,字,
號,有“”美譽,與杜甫并稱為“”。其詩想象豐富奇特,意境奇?zhèn)ス妍悾Z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雄奇豪放,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2、王安石(1021-1086),字,晚號,世人稱公、
先生,(朝代)杰出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為:、、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3、常建,代詩人,其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
4、杜甫(712-770),字,世稱杜工部、杜少陵,自號,
代偉大的詩人,后人尊稱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其詩因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而被譽為“”,詩風“沉郁頓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有《杜工部集》傳世。
5、曹操(155-220),字,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其詩以見稱。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
(二)字詞梳理
1、注意下列字音:
岱宗()決眥()碣石()澹澹()萬籟()
竦()峙()蕭瑟()鐘磬()哉()
2、解釋加點字詞
(詩中有些詞語的含義比較重要,對理解詩歌內(nèi)容很有幫助,請你把它們的含義記?。?br>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左遷:
自緣身在最高層自緣:
萬籟此都寂萬籟:
岱宗夫如何岱宗:夫(fú):
齊魯青未了未了:
造化鐘神秀造化:鐘:
陰陽割昏曉陰:陽:
決眥入歸鳥決:眥
會當凌絕頂會當:凌:
一覽眾山小一:覽:
水何澹澹何:澹澹:
山島竦峙竦:峙:
幸甚至哉幸:至:
(三)朗讀背誦
1、請同學們根據(jù)朗讀指導,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直至讀懂詩歌大意。
2、小組內(nèi)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找出你最喜歡的詩句,反復品味其妙處。
3、請按照你的理解,用“/”劃分下列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3)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4)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4、在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力爭熟讀成誦。
【合作探究】
1、把握文學常識與主題
A、《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B、《登飛來峰》
C、《題破山寺后禪院》D、《望岳》E、《觀滄?!?br>
在五首詩中,屬五言律詩的是:屬七言絕句的是:
屬唐代作品的有:即景生情,飽含哲理的是:
寄情明月、贈送友人的是:
寄予作者偉大抱負的作品是:
2、反復誦讀,整體感知五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登飛來峰》:
《題破山寺后禪院》:
《望岳》:
《觀滄?!罚?/p>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熟讀背誦五首詩,賞析詩歌,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復習反饋
三、學習過程:
【詩文賞析】
1、賞析《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答:
2、賞析《登飛來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兩句詩的表面意思和深層含義該如何理解?
答:
3、賞析《題破山寺后禪院》
(1)這首山水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答:
(2)“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寫了什么內(nèi)容?其中“空”字用得極好,好在哪里?
答:
4、賞析杜甫的《望岳》。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氣勢和的景色。
一句寫出了泰山之高;寫出了詩人望岳心情的激動;寫出詩人面對岱宗引發(fā)的暢想和宏愿。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體現(xiàn)了青年杜甫英姿勃發(fā)的情懷,讀了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請談談你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話的理解。
答:
5、賞析《觀滄?!?br>
(1)這首詩選自《》,是組詩《》中的一章。這是曹操北伐烏桓勝利回師路過碣石山時所作。
(2)這首詩哪個字統(tǒng)領全篇,哪幾句寫實景,哪幾句寫虛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作者這樣虛實結合來寫有什么用意?表達作者怎樣的胸懷?
答: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景?為什么曹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象?聯(lián)系寫作背景想一想,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4)有人說,曹操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觀滄海)算得上“慷慨悲壯”嗎?若算不上,請你試作概括(最好也是四個字)。
答:
三、名句積累
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中融情于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其中運用擬人手法,借明月表達懷念朋友、對友人寬慰的詩句:
②《登飛來峰》一詩中借景抒情,表達作者躊躇滿志的情懷,具有哲理性意義的詩句:
③《觀滄海》一詩中虛寫的句子是:
④《望岳》一詩中表現(xiàn)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名句是:
⑤《題破山寺后禪院》中對仗工整,巧奪天工,緊扣題眼的詩句(頷聯(lián)):。而全詩主旨之句(頸聯(lián)):
【本課小結】
總結反思
我的收獲與體會:
詩兩首導學案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是時候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新的教案課件工作,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兩首導學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前置性自學1.誦讀詩歌要求:做到準確流利,注意節(jié)奏情感把握。2.推薦材料材料1 艾青和《我愛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他生長在農(nóng)村,自幼為貧苦農(nóng)婦哺養(yǎng),對我們民族的主體——農(nóng)民有著兒子般的深情。長大后的曲折經(jīng)歷、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長為—個革命者。1929年赴法國留學,并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1932年回國,在獄中寫成詩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詩壇的地位。他的早期詩作多詛咒黑暗,風格渾厚質樸,調(diào)子沉重憂郁,但對生活充滿希望與憧憬。他的抗戰(zhàn)時期的詩作,為覺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調(diào)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詩作還有抒情長詩《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 《我愛這土地》寫于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材料2 余光中余光中(1929~)當代詩人和詩評家。湖南衡陽人?,F(xiàn)居臺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fā)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chuàng)世紀》詩刊,致力于現(xiàn)代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鄉(xiāng)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chuàng)作與鑒賞》等。其中《鄉(xiāng)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地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贊賞。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xiàn)代文學之精神,創(chuàng)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神深刻,抒情細膩纏綿,一詠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文章,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強調(diào)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于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3.基礎內(nèi)容檢測:讀準字音:疲憊()洶涌(?。┖韲担ǎ┖{(?。┯茫眲澇龉?jié)奏:?。保┘偃缥沂且恢圾B,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2)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3)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思考:課后習題二二、探究研討 交流展示1、師生多種形式朗讀。2、自學過程問題探討解決。
3、重點探究:《我愛這土地》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請說說這些意象的內(nèi)涵和其中蘊含的詩人的感情。
鄉(xiāng)愁是一種抽象情感,作者余光中如何來表達這種欲說還休、難以言盡的情感?1)
2)
三、鞏固應用:1、 詩歌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ā。?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 的喉嚨,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而執(zhí)著的愛。B.關于“土地” “河流” “風” “黎明”的一組詩句,書寫了 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 希冀。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边@兩句形 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 意。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 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詩人自己?!?、讀耐人品味的《鄉(xiāng)色酒》,回答:三十年前三十年后你從柳樹梢頭望我我從椰樹梢頭望你 我正年少你是一杯鄉(xiāng)色酒 你圓你滿 人也圓鄉(xiāng)愁也滿—舒蘭詩中“你”“我”所指的對象及其關系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你”指故鄉(xiāng),“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詩中抒寫的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你”指親人,“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人,詩中抒寫的是親人與“我”之間的思念。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詩中抒寫的是情人之間的互相思念。D、“你”指月亮,“我”指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詩中抒寫的是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3、仿照題為《國魂》的新詩的第一節(jié),分別以“長大后”和“而現(xiàn)在”為開頭,續(xù)寫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每行詩的字數(shù)不加限定)。國魂小時候國魂是項上的紅領巾我在紅旗下烈士在心頭四、教學反饋 拓展應用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你對本課的收獲。2.拓展比較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xiāng)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xiāng)愁的,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么特點?
3.你還積累了哪些鄉(xiāng)愁的詩句?
點擊此處免費下載本資源
//本站所有資源免費下載不收取任何費用,歡迎您下次再來。
《外國詩兩首》導學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外國詩兩首》導學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外國詩兩首》導學案
學習目標:
1.在誦讀中感受自然的美、理解詩的意境。
2.體會兩首詩在寫景抒情上的基本特點,并嘗試寫簡單的詩。
3.理解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愛。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詩歌中蘊藏的感情。
2.難點:兩首詩歌風格的比較。
資料助讀:
兩位詩人簡況: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yǎng)。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jīng)營他們兄弟的財產(chǎn)。起初濟慈是學醫(y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yī)學并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內(nèi)科醫(yī)生執(zhí)照,還繼續(xù)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yī)學,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上д斔跽购瓴诺臅r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葉賽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diào)清新,并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自主學習:
(1)如何理解《蟈蟈和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2)反復朗讀《夜》,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中所寫的夜景。
(3)《夜》一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合作探究展示:
(1)閱讀兩首詩歌,勾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組內(nèi)交流其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
(2)比對兩首詩歌分析它們在內(nèi)容、情感表達、構思上的特點。
(3)比較閱讀郭沫若的《靜夜》同葉賽寧的《夜》,談談你的閱讀感受。
靜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同:
異:
當堂訓練:
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為題,寫一段抒情性的文字,或者以《夜》為題,模仿這兩首詩簡易樸實的寫法,即興創(chuàng)作小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