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案小學一年級
發(fā)表時間:2021-05-31第三課時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練習六(2)蘇教一年級下冊。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三課時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練習六(2)蘇教一年級下冊”,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第三課時練習六(2)教學內容:
練習六6~9。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通知范文吧 www.Tv2288.COm)
1.口算:38+6=83+7=6+35=54+3=30+26=73+9=9+27=74+8=34+30=集體計算,選一兩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2.比一比,算一算。5+32=3+42=35+3=5+39=9+42=35+8=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比一比上、下兩題計算時有什么不同?5+32和5+39為什么一題得三十幾,另一題得四十幾?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繼續(xù)上一節(jié)練習課。[板書:練習六(2)]二、練習。1.練習六6。1)先估算,說出每道題的得數(shù)是幾十多,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2)獨立計算并檢查估計的是不是合理。2.練習六7。比一比誰先到河對岸,同桌同學互相學習,鼓勵學生算對,幫助小螞蟻過河,培養(yǎng)責任感。3.練習六8。12題口算,要求學生在2.5分鐘內完成,集體交流,統(tǒng)計全對人數(shù),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表揚,并指導學生分析錯題,指導學生改正錯題.4.練習六9。1)出示第9題圖,弄清題意,提問:小牛、小白兔、小狗隊分別得了第幾名?從圖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別可以得多少分?2)想一想,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得分最多?是多少分?
3)學生計算三個隊的得分,再比較,集體交流時說說你是根據(jù)什么算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得分的?誰最多?你是怎么想的?4)指導學生集體作答。三.作業(yè)布置?!毒毩暸c測試》練習六(2)第三課時作業(yè)設計A.找出得數(shù)大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打“√”30+22□46+5□37+6□2+30□46+3□37+60□B、在○內填上、或=。54+8○6354+9○9+5498+2○10063+6○65+675+9○8025+9○30+4C、1.河里有38只鴨子,9只鵝,鵝和鴨一共多少只?2.池塘里有一群青蛙,先游走8只,又游走27只,兩次一共游走多少只?四、板書設計
練習六(2)五、教學反思
延伸閱讀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蘇教一年級下冊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蘇教一年級下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第一課時: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教學內容:
教材第48-50頁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實物多媒體、小棒。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1.口算:8+6=4+6=25+10=80+(3+9)=4+9=20+14=13+20=23+(4+6)=2+8=5+8=17+30=(7+5)+26=二.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已學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學習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三.新授。教學例題。1.出示例題圖,指名說說題意。提問:根據(jù)這幅圖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你會列式嗎?生答老師板書: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張?24+6=藍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張?6+9=兩個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張?24+9=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三個人一共有多少張?24+6+9=這4道算式題你會算哪一道?你是怎樣算的?(板書:6+9=15)2.計算24+6。(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2)先算4+6=10,接下去該怎樣算呢?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用擺上棒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擺小棒,想算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操作的情況。(3)學生匯報擺小棒的過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來是3捆,所以24+6=30。(4)誰能說一說24+6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4+6=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師板書:24+6=30204同桌同學互相說說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說說。3.計算24+9(1)24+9得多少呢?也請小朋友擺擺小棒來想一想。學生擺小棒,想算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不同想法。(2)學生匯報說說你是想怎樣計算?為什么這樣算?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把24分成23和1
把24分成20和4
(一)(二)(三)把9分成6和3
24+9=3324+9=3324+9=33
63204231(3)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你是怎樣算24+9的?(同桌互說)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計算時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3.教學“試一試”1.出示“試一試”8+42=5+39=2.學生獨立計算,完成書上填空。3.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8+42和5+39的?4.完成“想想做做”。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1)出示第一題,老師說明題意。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3)集體交流,對于25+8這道題學生會不同的圈法,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通過圈把25+8轉化成幾加幾?2.想想做做2。1)先計算,再交流比較,看看每一組的后三道題與第一題有什么聯(lián)系?3.想想做做3。2)出示第3題圖,指名說圖意,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圖書館借出48本書,還剩8本,求圖書館原有圖書多少本?)3)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能計算的?最后作集體口答。4.想想做做41)出示第4題圖,仔細看圖并提問:說說圖中各種物品的價錢?三名小朋友各買了什么?題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2)學生分別列式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樣計算的?3)最后指導學生用三句話回答三個問題。全課小結。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計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該怎樣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計算?三.作業(yè)布置。1.《練習與測試》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2.想想24+6+9怎樣算?第一課時作業(yè)設計1)、填一填,算一算。45+7=□36+4=□
□□□□□2).連一連。45+618+578+739+92385485129+673+885+637+5423581913)看誰都算得對。35+8=15+21=71+20=85+5=27+6=32+8=31+14=36+7=34+9=39+5=78+8=39+8=四、教學反思
人教新課標一年級下冊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人教新課標一年級下冊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
教學內容:課本第62頁例2
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題目,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上面哪幾道題先算幾加幾?哪幾道題先算幾十加幾十?
二、新課
上節(jié)課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和計算方法,同學們掌握得不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出示聯(lián)歡會掛圖。班上開聯(lián)歡會,小紅和小明為同學們送來了純凈水,他們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夠嗎?
先讓學生根據(jù)觀察估計一下,夠不夠每人一瓶,再指出:具體算出有多少瓶純凈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夠不夠。明確要解決有多少瓶純凈水的問題。
2、解決“有多少瓶”純凈水的問題。
(1)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組用小棒擺一擺,討論怎樣計算
(3)請小組的代表介紹本組的計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練習:出示“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允許有困難的學生和同學討論。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計算的。
4、小結:根據(jù)學生發(fā)言,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結:進行兩面三刀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時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和數(shù)和原來的整十數(shù)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shù)湊成整十數(shù),再加余下的數(shù)。
三、練習
1、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練習十一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教學反思:
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不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課本第67頁例1
教學目標:1、通過直觀,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2、通過人人參與口算方法的指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推理歸納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3、通過分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出示例1的掛圖,讓學生觀察圖
1、貨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從圖上知道些什么?
(貨架上有幾種不同的玩具,每種玩具上都有價格)
貨架上的小朋友在說什么?(兩個小朋友說在買玩具的事,左邊的小朋友有35元,買一個大象的玩具,右過的小朋友…………
2、怎樣才知道左邊的小朋友買大象玩具后還剩多少元,右邊的小朋友還差多少錢?
(可以用減法算一算)
3、結合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35-2=35-20=
4、同學們會算上面的算式嗎?大家可以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擺小棒,教師巡視指導。)
5、大家擺出了上面兩道算式的得數(shù)嗎?誰來說一說是怎樣擺的,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邊是從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減去2,右邊是從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減去20。
6、根據(jù)上面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2、練習十二第1、2、4題
三、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教學反思: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3、在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資源:
課件,貼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欲:
談話:森林里住著動物大家族,他們彼此之間團結友愛,相處得可快樂了!小猴家前幾年大力發(fā)展水蜜桃種植,又大又甜的水蜜桃遠銷各地,小猴家的日子越過越紅花。今年,他們家準備蓋一幢新樓房。瞧,木材運來了,鄰居大象一家趕著來幫忙運木材。(媒體出示情境圖。)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探究例1:
(1)觀察圖意:仔細觀察圖,每頭大象運了幾根木頭?你是怎么知道的?(每頭大象運2堆,一堆有10根,2堆就是2個10根20根。)
(2)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3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板貼)
(3)求這個問題就是求什么?你會列算式計算嗎?(學生列出的算式可能有20+20+20,20×3。)指著20×3說明;今天我們就是學習這樣的乘法(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4)20×3等于幾?你能把你的想法清楚地告訴你的伙伴聽嗎?
(5)匯報交流,學生肯可能有的想法:(板貼)
A、20+20+20=60
B、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C、2×3=6,再在后面添1個0,20×3=60。
D、2個3堆是6堆,6堆就是60。
(6)再問: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算法,你最喜歡哪種算法?(先看看學生的回答情況。)再說說為什么?
2、探究“試一試”:
(1)談話:每頭大象運20根木頭,照這樣計算,8頭大象一共運多少根木頭?(媒體出示)在書上列出算式,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和小組的同學先交流一下。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2)談話:看來,大家已經(jīng)初步會算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了?,F(xiàn)在,老師還要來考查一下大家的速度和正確率,完成想想做做1。
(3)集體交流,并討論每組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每一組只要先算出上面一題的結果,再在后面添一個0就可以得到下面一題的最終結果。)
3、學習例2:
談話:為了表示對大象一家的感謝,小猴家開開和樂樂兄弟倆到桃園去采了又大又紅的水蜜桃送給大象一家品嘗。(媒體出示情境圖。)
(1)瞧,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
(2)誰能列出算式?(A、14+14=28,B、14×2=28)提問:14×2=28是怎么算出來的?跟同桌交流一下。
(3)反饋:
A、2個14是28。
B、先用2×4=8,再用2×10=20(若說2×1,則引導:1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最后,8+20=28。
第二種想法多指名說一說。
(4)指導列豎式計算:
A、剛才的口算過程還可以列豎式來表示。一位數(shù)的乘法我們已經(jīng)會列豎式計算了,那么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怎樣列豎式呢?請小朋友們邊觀察邊思考。
B、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把位數(shù)多的數(shù)寫在上面,板書:14
×
2要對齊哪一位寫呢?(對齊個位)接下去應該怎樣算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依次板書豎式:
14
×2
8……4×2=8
20……10×2=20
28……20+8=28
C、小朋友們,這是我們用豎式計算時想的過程,在平時計算時,我們可以把想的過程默記在心里,寫成一種簡潔的形式,讓我們帶著下面的問題一起來研究一下書上是怎么寫的。(媒體出示:看書自學并討論:a、2先和第一個乘數(shù)的哪位上的數(shù)相乘?對齊哪一位寫上乘得的積?b、2再和第一個乘數(shù)的哪位上的數(shù)相乘?對齊哪一位寫上乘得的積?表示什么?(指明說,自由說。)
4、探究“試一試”:
談話:你能用簡潔的形式來列豎式計算3×21嗎?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說說怎樣想的。
5、教師說明:列豎式計算的時候,一般把位數(shù)多的數(shù)寫在上面。獨立計算的時候,要知道自己的計算只否正確,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
6、引導學生驗算。
三、強化鞏固,深化認識:
談話: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xiàn)很好,動物家族的朋友們看到了,趕著來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嗎?
第一關:看誰算得又快又對(完成想想做做2)
(1)學生獨立計算。
(2)集體交流,選兩題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四、總結提升,形成策略:
今天學習到這兒,你覺得自己有什么收獲?
五、實際應用,形成技能:
師:敢向更難的挑戰(zhàn)嗎?
(1)第二關:解決實際問題。
想想做做4:A、題目要我們求什么?就是求什么?
B、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5:先獨立解答,然后在說說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2)第三關:買東西的學問。
想想做做6: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歡這些玩具嗎?
A、喜歡機器人的舉手。如果要買3個機器人一共要多少錢?(各自列式,全班校對。)
B、喜歡玩具狗的舉手。如果買2個玩具狗一共要多少錢?(同上。)
C、老師從口袋中掏出80元錢問:我用80元錢買4兩玩具汽車,你們估計一下夠嗎?(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D、最后請那么互相提問題解答,好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第四關:接龍數(shù)青蛙
游戲規(guī)則:從一只青蛙四條腿,一直數(shù)到十二只青蛙四十八條腿,接著從十二只青蛙四十八條腿數(shù)到一只。比一比,誰說得既準確又快。
課后,小朋友還可以模仿這種類型編一些接龍游戲。
教學板書: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
3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
20×3=60(根)
想法:(隨機板貼)
A、20+20+20=60
B、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C、2×3=6,再在后面添1個0,20×3=60。
D、2個3堆是6堆,6堆就是60。
試一試:20×8=160(根)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
14×2=28(個)
14
×2
8……4×2=8
20……10×2=20
28……20+8=28
一般形式:14
×2
28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算法的過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
2、通過在具體情境中學習估算的方法,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繼續(xù)培養(yǎng)先估算再計算的習慣。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yǎng)應用意識。
4、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探索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算理,。
教學資源:教學例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學習新知:
(出示情境圖)
談話:為了獎勵小朋友畫畫得好,老師準備了這些獎品。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能列出算式嗎?
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支?”并口答出算式36×4。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1、估一估:
談話:同學們,每盒水彩筆有36支,4盒水彩筆一共有多少支?(1)請你估一估,并和同桌說一說。
(2)匯報交流,情況可能有:
A、36在30和40之間,30乘4等于120,40乘4等于160,所以36乘4的結果在120和160之間。
B、把36看成35,2個35是70,4個35就是140,所以36乘4的結果是140多一點。
2、算一算:
談話:剛才,小朋友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合理的估計,36乘4到底等于幾?你會筆算嗎?
(1)打開書本,在書上嘗試筆算,做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2)匯報:在筆算的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的?
(3)指名說算法,教師板演。
(4)集體說一說筆算的過程。明確:個位上滿幾十就要向十位進幾,十位上滿幾十就要向百位進幾。
(5)指名錯的小朋友說說自己怎么錯的,及時訂正。
3、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乘法。聯(lián)系例題,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筆算這種乘法要注意什么嗎?
三、鞏固新知,綜合運用:
1、想想做做1:
(1)學生獨立計算,教師了解做題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2)指名板演,集體講評算法。訂正時注意相乘滿幾十有沒有進位,有沒有加上進位上來的數(shù)。
2、想想做做2:
(1)找出錯誤原因,同桌說一說,再進行訂正。
(2)指名回答錯因,說說怎樣改正的。
(3)通過給大樹治病,你覺得有什么辦法能預防這些病?
3、想想做做3:
(1)細心觀察圖,找出“裝1輛車需要4個輪子”這個條件。
(2)列式計算,匯報交流。
4、想想做做4:
(1)正確理解題意,列式解答。
(2)集體交流。
(3)提問:題中的“7周后”這個條件你列式時用上了嗎?為什么不用?去掉“7周后”這個詞行嗎?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板書: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
36×4=144(支)
36
×4
144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
2、通過在具體情境中鞏固估算的方法,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yǎng)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會在具體情境中估算,并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的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談話:這幾天,我們班的小朋友非常用功,也學得很棒,小靈通想請我們班的小朋友說說你們是怎樣學好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我們先上這節(jié)課,結束書時,再把我們的經(jīng)驗告訴小靈通,好嗎?
二、計算訓練:
7×3548×656×8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學生在自備本上完成。集體校對,并請學生自己進行點評。
三、拓展練習:
1、想想做做5:比一比,誰算得又快又對。集體校對。
2、想想做做6:54×5,結果可能是幾?小靈通用一種很巧妙的辦法很快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試試看,那么能不能找到好辦法。
(1)獨立思考,作出估計。
(2)學生完成,同桌交流方法和結果。
(3)全班交流。領會提高估計積的范圍來判斷計算結果是一種比較好的辦法。
(4)用豎式計算54×5。
(5)比較計算和估算的結果,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明確:平時我們計算之后,可以用估算的結果的范圍來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可以提高我們的正確率。小靈通平時就常用這種方法,所以它的計算很少出錯。
(6)完成接下來的兩道題目。反饋,交流方法。
3、想想做做7:
(1)快速完成第一組題,先計算出正確的結果,再口頭估算結果的范圍判斷結果是否正確。
(2)比較同一組的兩道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4、想想做做8:
(1)觀察圖意,理解題意,要解決什么問題?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
四、收獲提煉:
又經(jīng)過了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好的經(jīng)驗對小靈通,還有大家說的嗎?
練習八
教學目標:
1、正確筆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進位乘,并能靈活運用計算機方法判斷計算的正誤,逐步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練掌握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
2、再次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3、通過新穎有趣的實際問題的解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筆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進位乘。
教學難點:會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引導: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比一比,誰的反應靈敏。
二、計算訓練:
1、投影出示“練習八”中的第1題下面一行。
5×278×5235×97×44
(1)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計算。
(2)提問: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該注意些什么?
(3)提醒:35×9和7×44兩題計算時,在加進上來的數(shù)時又要進位。
2、投影出示“練習八”中的第3題。
(1)獨立在課堂練習本上計算。
(2)集體討論:仔細觀察每組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指出:在計算時,要養(yǎng)成仔細審題,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三、綜合練習:
1、連線。
(1)教師出示“練習八”中的第6題的情境放大圖。(可以直接投影出書上的情境放大圖,也可以是多媒體課件)
教師引導:一些漂亮的花朵引來一群蝴蝶,它們應該各自飛向哪朵花兒呢?小朋友,你愿意幫它們找一找,連一連嗎?
(2)學生獨立思考,估一估,連一連。
(3)小組交流,把你的估算方法在小組里說一說。
(4)全班交流,學生可能這樣估計:如7×25,由于52接近50,所以7×52接近350。
2、填表。
(1)教師出示“練習八”中的第2題的表格。
教師引導:酷樂貓開了一個書店,叫“星星書店”。這是“星星書店”一天內售出幾種書的記錄,你能幫它算出每種書的總售價嗎?
(2)先幫助學生理解三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什么是單價?什么是售出數(shù)量?什么是總售價?
(3)獨立計算填表。
(4)集體校對。
3、估算書的本數(shù)。
(1)教師出示“練習八”中的第8題的情境放大圖。
教師引導:你們幫助了酷樂貓,它想邀請你們去參觀它的書店,一起去看看。哇!好多書??!你能用乘法估算出1個書架大約有多少本嗎?4個這樣的書架大約有多少本?
(2)學生獨立思考。作出估計。
(3)待學生完成后,將自己的估計方法與結果和同桌說一說。
(4)全班交流。學生可能這樣估計:一層大約有35本,一個書架3層大約有90本,4個書架大約有360本。
四、拓展提高:
教師引導:請你寫出兩道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式,使它的得數(shù)是三百多,把自己寫的算式讓你同桌驗證一下,并告訴你的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你們打算出怎樣的題來挑戰(zhàn)酷樂貓?不要忘掉自己先算出答案。
復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估算,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3、通過多形式的練習,體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正確筆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進位乘。
教學難點:會運用估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
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了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以及相應的估算和簡單的數(shù)學實際問題。今天我們來闖關比賽,每過一關將會得到一顆智慧星,最后比一比誰的智慧星最多,誰就是我們班的智慧博士。
二、闖關練習:
1、第一關:口算復習第一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并全部正確就可以得到一顆智慧星。)選擇幾題說說是怎樣算的。
2、第二關:筆算復習第2題下面一行。
先說說乘的順序及積的書寫位置。
學生獨立練習。交流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正確的同學可以獲得一顆智慧星。
3、第三關:小小判官。
出示:
647531
×3×5×6
1812355196
(1)讓學生先獨立判斷計算是否正確,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說說分別錯在哪里。然后集體改正。正確的同學獲得一顆智慧星。
4、第四關:估算復習第3題。
(1)獨立思考,準備怎樣估算。
(2)全班交流,比較誰的想法比較好。鼓勵多樣化的估算方法。交流時,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估算的過程和結果的,就可以獲得一顆智慧星。
5、第五關:解決問題復習第4題。
出示樹葉圖,明確估算要求:
(1)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2)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3)引導:紅線把樹葉等分成5小格,先算出或估出一小格有多少片樹葉,再估算出5小格有多少片樹葉。
(4)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自己是怎樣估算的。
出示巧克力圖: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怎樣想的?
(3)師生小結估算的方法。
(4)估算結果正確的小朋友獲得一顆智慧星。
第六關:解決問題復習第5題。
(1)理解題意,獨立解答。
(2)指名回答,說說為什么用52×7+1的方法來求。重點說明為什么乘7?
三、提煉收獲: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得到了多少顆智慧星?宣布今天的智慧博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yǎng)勤于動腦的習慣。
2、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正確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掌握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
教學難點:能正確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入:
談話:今天我們繼續(xù)來闖關比賽,看看誰又能成為我們班的智慧博士。
二、闖關奪星:一
1、第一關:列式計算。
(1)小名有23本藏書,小紡比小名的3倍多3本,小紡有多少本藏書?
(2)植樹節(jié)那天,二(1)班植樹45棵,二(2)班比二(1)班的2倍少不了14棵,二(2)班植樹多少棵?
學生讀題,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凡做對的獲得一顆智慧星。
2、第二關: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練習八第4題:學生讀題,明確有幾個問題。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出示練習八第7題:理解題意。估計一下,誰的計算結果合理?說說理由。
(3)出示;練習八第9題:搞清題目要求,先估計誰家離學校近一些,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再算算究竟誰家離學校近??纯茨愕墓烙嬍欠裾_。
3、第三關:完成統(tǒng)計表。
出示復習第6題:
思考:表中要求什么?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4、第四關:乘車學問。
出示第7題:觀察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從圖上知道了什么?學生獨立完成后,把自己的想法在伙伴見交流一下,再、全班交流。
5、第五關:超市中的學問。
出示復習第8題:
(1)問:超市中有哪些商品?各是多少錢?三個小朋友分別買了什么東西?
(2)學生獨立解答題目給出的問題。
(3)集體交流。說說自己解題的想法。
(4)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要求大家解決?
6、第六關:小小探索家。
出示復習第9題:
(1)獨立計算兩組題目。集體校對。
(2)仔細觀察結果和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一個數(shù)乘9,可以先把這個數(shù)擴大10倍,再減去這個數(shù)本身就得到答案。學生能說出大意的,即可獲得一顆智慧星。)
(3)運用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計算下面的一個數(shù)乘9的乘法。
7、收獲提煉:
把你今天的收獲說給伙伴聽。評出今天的智慧小博士。
第二課時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練習六[1]蘇教一年級下冊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優(yōu)秀的小學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二課時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練習六[1]蘇教一年級下冊”,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二課時練習六[1]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六第1~5。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1.口算:2+89=53+7=64+9=57+4=6+29=73+8=29+7=92+8=54+20=集體口算,選一兩題說說你是怎樣算的?2.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練習課。[板書課題:練習六(1)]二、練習。1.練習六1。獨立口算,集體訂正時提問。每一組的第1題與第2、第3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都是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第一題是不進位加法,第2題是進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數(shù)比原來多1。)2.練習六2。老師可以將第2題做成道具,改動要加上的一位數(shù),讓學生多練幾次,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3.練習六3。(1)出示第3題,老師說明題意:在括號中選擇一個正確的得數(shù),并把它圈起來。(2)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你圈的是哪個數(shù)?另一個得數(shù)錯在哪里?今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4.練習六4。(1)出示第4題,指名說圖意,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各原來有37張光盤,再放3張就滿了,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張光盤?)(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5.練習六5。先計算后比較。(1)先找出哪幾道題進位加,哪幾題不是?(2)每一組的上下兩題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主和不同的地方?(3)24+3與24+8為什么一題得二十幾,另一題和三十幾?老師小結:在計算加法,個位上的數(shù)要加在個位上,十位上的數(shù)要加在十位上,個位上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1。三、作業(yè)布置。《練習與測試》練習六(1)。第二課時作業(yè)設計A比一比,算一算。(1)45+3=3+52=6+40=45+5=8+52=6+44=45+8=9+52=6+49=(2)49+3=52+6=4+68=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49+30=52+9=4+66=B在正確的得數(shù)上打“√”。54+9(635373)8+63(716172)
95+5(9990100)75+9(847485)C、直接寫出得數(shù)。2+89=55+5=92+8=57+40=6+29=64+9=
29+7=30+70=75+20=一、教學反思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不進位)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不進位)”,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不進位)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不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二)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口算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口算的方法.
難點:理解相同數(shù)位的數(shù)相加的道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30+28+1050+74+20
20+3060+2080+1050+40
2.口答:
(1)42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37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5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數(shù)是多少?
(4)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shù)是多少?
3.30+40+6=4+3+50=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再次出示算式:30+2,讓學生說怎樣計算?又是怎樣想的?
師: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口算是我們學過的知識.現(xiàn)在老師把這道題改變一下.
板書:34+2.
師:觀察算式,這道題是怎樣的兩個數(shù)相加?啟發(fā)學生回答.
師: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你們會計算嗎?知道計算方法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
板書: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
2.教學:34+2=____.
(1)動手操作,理解口算方法.
讓學生擺小棒,左邊擺34根,右邊擺2根.
師: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樣計算?4人一小組討論:你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可能結合實物這樣回答:
先把單根的小棒(4根和2根)合并起來,然后再和整捆的小棒(3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6根小棒.
也可能結合算式這樣回答:
先把個位上的4加2得6,再加30得36;
十位上的30不變,個位上4加2得6,30加6得36.
(2)觀察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師:為什么要先算個位上的4加2呢?(因為個位上的4表示4個一,2表示2個一,4個一和2個一相加得6個一,是6)
師:也就是個位上的數(shù)和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邊講邊用紅色粉筆把4和2連起來,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板書:
接著,可讓幾個學生說一說口算步驟.(把34分成30和4,先算個位上的4加2得6,再用6加30得36)
(3)變式練習.
試算:2+34=____(板書:2+34)
師:先算幾加幾?再算什么?得數(shù)是多少?
學生口述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已經(jīng)學會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口算.現(xiàn)在老師再把34+2這道題改變一下.
板書:34+20=____
師:觀察算式,這道題是怎樣的兩個數(shù)相加?啟發(fā)學生回答.
師:下面我們接著學習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
板書: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
3.教學:34+20=____.
(1)讓學生擺小棒,左邊擺3捆零4根,右邊擺2捆.邊擺邊口述計算過程.
(2)結合擺的過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
師:34+20應該怎樣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在式子下面用線段先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加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個十,然后再加上個位上的4,得54)
板書:
師:計算時要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數(shù)和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然后再加個位上的數(shù).
(3)變式練習
試算:20+34=____(板書:20+34)
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應該怎樣算,然后老師再提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學生口述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4.引導學生對34+2和34+20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
討論:34+2和34+20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一位數(shù)要與兩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整十數(shù)要與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
5.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
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不進位)
師:怎樣計算這些題呢?計算時要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這也就是相同單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
(三)鞏固反饋
1.先說口算過程再計算.
43+5=43+50=
2.口算:(一組一組地出示口算卡片)
5+32+64+53+2
35+392+64+253+72
25+32+653+4644+4
25+3020+6530+4644+40
3.接力比賽.
每行發(fā)一張卡片,每張卡片上有6道題,從最后一位學生做起,每人做一道題(人數(shù)不夠的由第一位學生完成),做完后往前傳,由第一位學生交給老師,最先做完而且做對的一行為優(yōu)勝,老師獎給每人一朵小花.
以一張卡片為例,題目為:
36+205+4317+40
50+248+3133+6
4.在教科書上做p.49做一做的第1,2,3題.老師行間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方法,理解相同數(shù)位的數(shù)相加比較難.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集體討論、試算等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情境,使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學習方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法設計上還注意了知識的遷移,由30+2→34+2→34+20的變化,將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減小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坡度.另外,適時地進行變式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shù)位的數(shù)相加,并為學習加法交換律做了早期孕伏.
在練習的設計中出現(xiàn)44+4和44+40一組式題,再次強化了相同數(shù)位的數(shù)相加.
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
教學內容:
教科書24~25頁的例題,第25~26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數(shù)學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3.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識﹑主動合作意識和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課。
1.復習(出示卡片)①數(shù)的組成;②一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③整十數(shù)加整十數(shù)。
2.(同學們學得這么開心,汽車兄弟也想跟我們一起學。)多媒體演示:大客車有45個座位。中客車有30個座位。小轎車有3個座位。
提問:觀察這場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問題,各怎樣列式?
45+3045+330+3
再問: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數(shù),得多少?學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教學45+30(兩位加整十數(shù))。
(1)自我探索算法。
提問: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來計算這道題?(四人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書)
45+30=75
405
70
(4)解答問題。
現(xiàn)在有一輛有35座的客車和一輛20座的客車。(你可以提出一個求和的問題嗎?)口答。
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組討論:哪種方法算得快,簡便一些?
2、學習45+3(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
(1)獨立思考。
提問:根據(jù)這種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該怎樣算嗎?
(2)交流算法。(板書)
45+3=48
405
8
3、比較45+30和45+3。
提問:這兩道題在計算時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個位上的數(shù)和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十位上的數(shù)和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
三、鞏固深化,應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題。
(小組討論,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獨立完成,再開火車。)
四、課堂作業(yè)。
課外書抄的練習。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學得真不錯,很多同學非常積極開動腦筋,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F(xiàn)在你想出兩道題來考考大家嗎?
一年級下冊《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微課學案
一年級下冊《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微課學案
課題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
設計
曹奕芳
知識點
來源
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51頁
設計時間
2016年5月3日
錄制方式
錄屏軟件
適用對象
一年級學生
教學環(huán)節(jié)類型
□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鞏固練習類□知識拓展類
設計思路
教材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教學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另一部分是教學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這兩部分內容呈現(xiàn)在同一情境圖——“采松果”中,圖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充滿童趣的生活場景,在學生讀懂圖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能利用這些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問題。我教學的是第一部分“探索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在計算方法探求上,我沒有把算法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自我選擇接著數(shù)、擺小棒,計數(shù)器,數(shù)的組成,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fā)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卻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教學過程設計
環(huán)
節(jié)
內容
畫面
時間
片頭(秒)
教材位置
課題名稱
所在單位
作者名稱
第1張幻燈片
2秒
正文講解(秒)
出示學習內容: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計算方法
第2張幻燈片
1秒
一、導入
1.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松鼠媽媽要帶著小松鼠采集他們愛吃的松果,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收獲吧
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
2.你能根據(jù)以上信息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嗯第一個問題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第二個問題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第3張幻燈片
15秒
二、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我們今天來解決第一個問題——松鼠媽媽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
通過情景圖我們知道松鼠媽媽采了25個松果,小松鼠采了4個松果,要求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就是把松鼠媽媽采的松果和小松鼠采的松果和起來,那么算式就應該是25+4
那么25+4等于幾呢我們可以用四種方法來計算
方法一:我們心里記住25,接著數(shù)四個數(shù)26,27,28,29……
方法二:擺小棒。先擺上2捆,再擺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邊擺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方法三:計數(shù)器,先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就是25,再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個位上就有9個珠子,十位上兩個珠子,就是29,那么25+4=29
方法四:數(shù)的組成,把25分成20和5,先用5+4=9,再用20+9=29。
三、小結:通過這四種方法多次驗證25+4=29那么計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時,十位上的數(shù)不變,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你學會了嗎?
第4張幻燈片
160秒
結尾(秒)
謝謝觀看
第5張幻燈片
2秒
評價和反思
1.第一次錄微課不是很熟練,在不斷摸索中操作,中間有辛苦有汗水,但是收獲也很多,讓我對微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2.學生結合問題情境解決數(shù)學問題,并在自主探索算法的過程中,與他人交流中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體驗與人交流的愉悅,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算法的過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
2、通過在具體情境中學習估算的方法,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初步養(yǎng)成先估算再計算的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探索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連續(xù)進位的算理。
教學資源:教學例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都有水彩筆,你們的水彩筆有多少種顏色呢?在商場中購買的水彩筆通常有16色的、24色的、36色的。
二、例題探究:
1、審題列式: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種水彩筆是36色的,出示2盒。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2盒一共有多少支?)怎樣列式?指名回答。
2、初步理解、學會估算乘法:
(1)猜猜2盒水彩筆大約有多少支?在哪兩個數(shù)之間?
(2)同桌交流想法,集體交流,可能的想法有:
A、36的十位上是3,3個十乘2等于6個十,得數(shù)是60多。
B、36接近40,40乘2得80,得數(shù)比80小。
C、36最接近35,2個35是70,得數(shù)是70多。
(3)小結:36在30和40之間,30乘2等于60,40乘2等于80,所以36乘2得數(shù)在60到80之間。
3、嘗試探究筆算方法:
談話:剛才是我們估計的結果,怎樣得到精確的結果呢?就要算一算。現(xiàn)在,小朋友可以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或者利用小棒擺一擺,試著算一算,并把你發(fā)現(xiàn)的計算方法和伙伴交流一下。
(1)學生獨立操作,伙伴交流。
(2)集體交流,可能的情況有:
A、口算:2個30是60,2個6是12,合起來就是72;
B、擺小棒:先擺3捆和6根,再擺3捆和6根,3捆加3捆等于6捆,6根加6根是12根,12根里拿出10根捆成一捆,合起來就是7捆加2根,就是72根;
C、用豎式計算。
(3)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A、口算:30×2=60B、(演示小棒圖)
6×2=12
60+12=72
B、豎式計算:(列出豎式)提問:豎式計算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隨機板書:
36
×2
12……2個6是12
60……2個30是60
72……12+60=72
教師師范并講解一般算法:36
×2
72
4、估算和筆算對照,驗證結果:
估算的得數(shù)范圍是多少?筆算的結果是多少?估算對筆算有沒有作用,什么樣的作用?
講述:今后做題時,可以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最后比一比計算的結果和估算的結果是否一致,要養(yǎng)成良好的驗證習慣。
5、揭題:
今天的計算和以前的計算有什么不同?(揭題:進位乘)
三、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同桌互批,集體校對。選兩題說說怎樣算的。
2、想想做做3:先找出錯誤原因,再獨立訂正,集體校對。
3、想想做做4:任選兩題說怎樣估計的,計算出結果,看看自己的估計是否合理。
四、全課總結,目標檢測: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什么本領?在計算進位乘法時要注意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2。
教學板書:
(例圖)進位乘
口算:30×2=60(演示小棒圖)
6×2=12
60+12=72
36
×2
12……2個6是12
60……2個30是60
72……12+60=72
一般算法:36
×2
72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
位加的口算方法,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確口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
2.使學生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有條
理地表達計算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明確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的算理。
教學難點:理解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的算理。
教學準備:小棒、計數(shù)器、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4+67+920+1020+136+5+30
25+425+409+4+40
2.引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加法。
二、學習新知
出示情境圖后,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各說了什么?根據(jù)他們所說的話,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1.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1)小明與小亮一共有多少張?
(2)小明與小紅一共有多少張?
(3)小亮與小紅一共有多少張?
(4)三人一共有多少張?
結合每個問題,請學生列出相應的算式。
(1)9+24或24+9
(2)9+6或6+9
(3)24+6或6+24
(4)24+9+6
【結合情境讓學生提出加法的問題,學生是很興奮的。在這里,我把所有的加法問題都列舉出來,一是體現(xiàn)題目的完整性,二是體現(xiàn)算式的層次性,有學過的一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有今天要學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也有連加,不同的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得到不同的收獲,有不同的發(fā)展。】
2.探索算法
根據(jù)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哪個問題的算式能直接算出得數(shù)?
【9+6或6+9是上學期學的一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學生能夠找出來并直接算出得數(shù)為15?!?/p>
引:還有兩道算式的和是幾呢?你知道嗎?
(1)探索24+6的口算方法
學生各自思考,可以用小棒擺一擺,可以用計數(shù)器撥一撥,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思考。
先同桌間說說是怎樣想的,再全班交流。
交流時要學生說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4根小棒與6根小棒合成10根之后,接著做了什么?為什么要把這10根小棒捆成一捆?
結合小棒圖、計數(shù)器、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24+6=30的分解式。學生結合分解式再說說在口算時,先算4+6=10,再算20+10=30。
(2)探索24+9
引:根據(jù)計算24+6的經(jīng)驗,想一想,計算24+9時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學生交流后,嘗試寫分解式。
討論:13是哪兩個數(shù)相加的和?33呢?你能看著分解式再把24+9的計算過程完整地說一說嗎?
(3)思考24+6+9
學生可以直接說出得數(shù),看看說的反應最快?思維最靈敏?
3.回顧小結:
在計算24+6與24+9時,我們一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這些口算有什么特點?
【通過比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口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時,先把兩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與一位數(shù)相加,再把算得的和與兩位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學生先各自填一填,再看著分解式說說每道題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2
學生先各自完成第一組。完成后交流:在計算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三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
通過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小面兩題都要先算7+3,算出7+3之后,第二題還要算10+40,第三題還要算10+80。
學生依次完成其余兩組題目。
3.完成想想做做3
各自完成,邊完成邊輕聲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填寫得數(shù)。
指名2位學生說說6+55、4+46的口算過程。
4.完成想想做做4
指名學生讀題,說說題中的已知條件與所求的問題,然后各自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怎樣列式的。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四、回顧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是怎樣學會的?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教案作業(yè)練習題
1.6.5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
課型新授課學校使用教師:
主備人時間
教學內容:
課本第62頁例2。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初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競爭意識。
4.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重點、難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計算卡片、整捆和單捆的小棒、數(shù)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境引入
1.談話引入。
小朋友,我們前面學過許多加法知識,你能寫出兩個數(shù)相加的例子嗎?,你們找到了嗎?誰敢先上來展示?
老師有意識的把式子分成三類,并及時鼓勵。
(1)一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
(2)整十數(shù)加整十數(shù)的;
(3)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
2.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1)班開聯(lián)歡會的現(xiàn)場參觀,你們高興嗎?咱們出發(fā)吧!
出示例2聯(lián)歡會場景圖:瞧!聯(lián)歡會就要開始了,班長和副班長為參加聯(lián)歡會的同學準備了一些純凈水,他們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夠嗎?
(2)先讓學生根據(jù)觀察估計一下,夠不夠每人一瓶,再指出:具體算出有多少瓶純凈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夠不夠。明確要解決有多少瓶純凈水的問題。
(3)引導學生列出式子:24+9
(4)揭示課題:這樣式子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學習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加法,板書課題。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實際操作,建立表象。
24+9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請同學們分小組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看誰的動作最快!
2.小組討論計算方法;怎樣才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把你的擺法在小組內說一說,選出能代表你這一組的計算方法。
3.班內交流方法。
學生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幾種情況:
①先在左邊擺24根小棒,再在右邊擺9根小棒。左邊的4根和右邊的6根合起來是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邊擺24根小棒,再在右邊擺9根小棒。左邊的1根和右邊的9根合起來是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邊擺24根小棒,再在右邊擺9根小棒。左邊的4根和右邊的9根合起來是13根,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4.交流計算方法。
小朋友,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使我們一眼就能看出是33根小棒。那誰能說一說怎樣計算24+9。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24+6=3030+3=33
(2)4+9=1320+13=33
(3)1+9=1023+10=33
(4)21+9=303+30=33
5.你喜歡哪些方法?同桌交流。
6.驗證“33人,每人一瓶夠不夠分”的問題。
“33人,每人一瓶夠分嗎?”(夠?。┬∨笥颜婺芨?,通過自己擺小棒和小組討論就能學會新的知識,長大了肯定是個數(shù)學家!
7.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進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可以先算幾加幾,加得的得數(shù)和原來的整十數(shù)相加;也可以先把兩位數(shù)湊成整十數(shù),再加余下的數(shù)。
8.完善板書。(補充“進位”兩個字)
9..質疑: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請?zhí)岢鰜怼?/p>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一)基本練習
1.27+5=()36+9=()
先算()加()得()先算()加()得()
再算()加()得()再算()加()得()
2.課本62頁做一做。
(二)綜合練習
3.練習十一第5題。讓學一按上下兩題一組進行計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上面一題材的計算正好與下面一題先算幾加幾完全相同。幫助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4.練習十一第7題。先讓學生看圖意,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的是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可以用湊整法,把兩位數(shù)去整數(shù),也可以把兩位數(shù)分解先用一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再用和去加整十數(shù)。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
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
24+9=33(瓶)
(1)24+6=3030+3=33
(2)4+9=1320+13=33
(3)1+9=1023+10=33
(4)21+9=303+30=33
作業(yè)設計:
基礎:
1.看圖寫算式。
吃了9顆
□○□=□()
2.計算,并比較兩組算式的不同。
24+5=6+41=32+4=93+6=
46+9=24+8=6+47=83+9=
綜合:
3.把蘑菇送給誰?
4.在○里填上、、=。(12分)
36+9○5082○78+472+8○72+9
58+8○6079○68+953+5○58+5
5.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使上衣和褲子的結果相同。
6.
7.根據(jù)下圖,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請?zhí)岢霾⑺阋凰恪?/p>
拓展提升:
8.媽媽今年32歲,爸爸36歲,當媽媽37歲時,爸爸多少歲?
9.莎莎讀一本故事書,第一天讀了9頁,第二天讀了13頁,第三天應該從第幾頁讀起?
教學反思:
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不進位) ,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不進位) ,》,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目標:
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
教具、學具準備:
掛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下列各題,并說出計算過程。
40+2040+2
50+3050+3比較以上兩組算式的不同點。
二、新授:
1、出示掛圖,教師給小朋友發(fā)新書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掛圖)
(數(shù)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一包數(shù)學書和一包語文書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語文書和數(shù)學書共有多少本?)
2、學生獨立從圖上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
板書:35+330+835+308+3
請你找一找,哪幾個算式已經(jīng)學過了?得數(shù)是多少?(30+8=38,8+3=11)
35+3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直接在頭腦里想。
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種計算方法:
用小棒擺:先擺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來是38
用小棒點數(shù)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計算35+30用小棒幫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來是65
用小棒點數(shù)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計算個位上的30+30=60,再計算60+5
4、你覺得上面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方法,共同點是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加。
三、練習:40+17=2+36=
可以把它們歸結為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或一位數(shù),進行計算。
完成課本第61頁的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知識?請大家自我評估一下,今天的學習你成功了嗎?
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
教學目標:
1、理解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2、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操作能力、對知識的總結概括能力。
3、體會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具學具:
課件、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12-5=15+3=4+9=6+8=3+7=20+13=30+14=24+5=2、說說24+5=你是怎么進行計算的?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主題圖:箱子里24瓶礦泉水,外面有9瓶礦泉水,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
2、學生觀察,討論得到用加法計算,算式為:24+9
3、請學生領用小棒來進行操作,演示計算過程。
4、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明確先算個位上的數(shù),再加上十位上的數(shù)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
1、鈥溩鲆蛔鱺€澋?題,先圈一圈再填寫計算過程。
2、填出()里的數(shù)
14+3=()7 2+44=()6
25+6=()1 36+4=()0
59+2=()1 59+20=() 9
3、練習十五第6題。改錯,說明錯的原因。
4、爺爺有50元錢,買一副眼鏡花了35元錢,一個杯子花了9元錢,用去多少錢?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