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31《觀潮》導學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觀潮》導學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觀潮》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有關周密的文學常識。
2、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大意。
3、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品味文中優(yōu)美意境。
4、學習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
5、深入體會課文語言精練、形象生動的特點。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充分預習課文,圈畫出觀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書,認記字詞,疏通課文大意。
3、要充分預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勾畫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詞和語句,自主進行解釋和翻譯。
4、認真研究導學案,獨立思考,限時30分鐘完成;規(guī)范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識鏈接】
《觀潮》寫的是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錢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長400多公里,流經(jīng)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于江道狹窄,水勢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觀潮”遂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約1298),字公瑾,號草窗,南宋文學家。祖籍山東濟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吳興,又自號弁陽老人、四水潛夫。宋末曾任義烏(今屬浙江)縣令。宋亡之后,隱居不仕,從事著述。他能文善詞,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詞人。其詞格律嚴謹,清麗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詩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頗豐,著有《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草窗韻語》等。
【自主學習】
1、填空:
《觀潮》選自,作者,字,號,(朝代)文學家。著有、、等。
2、注音或?qū)懽郑?/p>
每歲京尹()艨()艟()shū()爾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羅qǐ()sù()迎而上Jiù()賃()看幕如lǚ()平地鯨波萬rèn()
3、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沃:(2)倏爾黃煙四起倏爾:
(3)人物略不相睹略:(4)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穹:
(5)珠翠羅綺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既望:
(7)方其遠處海門方:(8)如履平地履:
(9)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為:逝:
(10)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文:
(11)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溯迎:出沒: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間江干:
4、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
(1)海涌銀為郭古義:今義:
(2)吞天沃日古義:今義:
(3)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
騎:古義:今義:
標槍:古義:今義:
5、解釋句中加點的詞(一詞多義):
(1)為:僅有“敵船”為火所焚()海涌銀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2)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3)僅:僅如銀線()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4)觀: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勢:勢極雄豪()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6)能: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7)騰: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騰身百變()
6、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
(1)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2)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3)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4)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7、下列沒有使用修辭方法的一句是()
A: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爭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按原文填空。
(1)寫參演船艦之多的句子是: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
(4)寫雙方習戰(zhàn)之激烈的句子是: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
9、作者在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描寫了錢塘江觀潮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請分析一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觀潮”的?
10、題目為《觀潮》,作者為什么還要寫“校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弄潮”?
【課堂練習】閱讀下段,回答問題。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者是也。
11、在文中劃線處填入引用的詩句,并說說作者引用詩句有什么作用?
12、從選段來看,作者描寫大潮涌來時的壯觀,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效果?
13、翻譯下列句子。
(1)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14、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不知引來多少文人墨客的贊嘆與描繪,你能默寫出兩句贊嘆錢塘大潮的詩句嗎?
第二十八課答案:
1、《武林舊事》周密公瑾草窗南宋《武林舊事》、《齊東野語》、《草窗韻語》
2、yǐnméngchōng倏gěqiúqióng綺溯僦lìn履仞
3、(1)用水淋洗(2)突然(3)微,一點(4)高(5)滿(6)農(nóng)歷十六(7)當……時(8)踩(9)被去,往(10)刺著文采(11)逆流迎著潮水健兒在水中忽隱忽現(xiàn)(12)江岸
4、(1)外城姓(2)用水淋洗肥沃(3)名詞,馬動詞,騎馬舉槍一種體育器材
5、(1)被當作,作為算是(2)憑借而,連詞(3)幾乎,將近僅僅(4)景象看(5)氣勢陣勢(6)本領能夠(7)騰起翻騰
6、(1)被動句,其中“為……所”表被動(2)判斷句,“也”表判斷(3)省略句,此句承上省略主語“潮”,譯時補上(4)倒裝句,“萬仞鯨波”是定語后置
7、C
8、(1)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2)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3)如履平地(4)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5)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9、作者是從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這四個方面來寫的。作者先由遠及近寫潮來之狀,運用比喻,寫出潮水涌動的雄偉壯闊,然后寫演兵之威,這是文章最精彩之筆。作者生動的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先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數(shù)百條戰(zhàn)船擺開的陣勢上,以顯示演練水軍場面的宏偉,又通過描寫南宋水軍演練過程的一舉一動,表現(xiàn)他們武藝高強。作者又寫弄潮兒高超的弄潮之技讓觀眾大開眼界:“披發(fā)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勇猛;“出沒于鯨波萬仞中”寫弄潮兒的矯??;“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xiàn)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長表現(xiàn)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間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10、作者在描寫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后,又寫了“校閱水軍”和“健兒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寫了風景,又寫了民俗,人借水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這樣的描寫,是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映襯,使讀者如親臨現(xiàn)場,使中心更加突出。
11、“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首句
12、比喻、夸張,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表現(xiàn)出來。
13、(1)接著就漸漸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嶺一般從天上涌了過來。(2)震蕩沖激搖動噴射,吞沒天空,洗刷太陽。
14、例: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
相關知識
八年級上冊《觀潮》學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級上冊《觀潮》學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八年級上冊《觀潮》學案
一、說教材和學情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課文節(jié)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nèi)容大意,在反復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七年級里,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我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2、賞析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3、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xiàn)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jù)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tài)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chǎn)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jié)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fā)展智力和個性、展現(xiàn)才能的活動”在這節(jié)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fā)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fā)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yōu)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nèi)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yǎng)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nèi)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xiàn)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xiàn)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nèi)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jīng)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jù)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xiàn)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qū)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shù)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cè)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jié)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chuàng)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xiàn)場主持,請根據(jù)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鞏固,但并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fā)揮能力的訓練)
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jié),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yōu)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jīng)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jīng)達到了
(五)復習鞏固、布置作業(yè)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nèi)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yè):比較兩篇《觀潮》在內(nèi)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觀潮教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觀潮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觀潮教案
教學目的
1.讀難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爾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詞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體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1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一則新聞。
2、抽一學生從內(nèi)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給予指點。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1分鐘)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quot;壯觀天下無的錢江涌潮。
三、簡介南宋觀潮盛事和作者。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國都。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本文描寫的水軍演習、弄潮表演以及觀潮情景,既襯托了錢江涌潮的奇?zhèn)邀?,又共同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投影顯示標題、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原籍濟南,后遷吳興(今屬浙江)。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等職,宋滅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队^潮》選自《武林舊事》,是他進入元朝后所寫。
四、整體感知。
1.聲屏顯示課文朗讀錄音、畫面。
2.檢查預習。
彩屏顯示:
(1)給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雷霆A、tingB.tin()。②楊誠齋A、zaiB.zhai()
③艨艟A、mongtongB.mengchong()④如履平地A、luB.lu..()
⑤倏爾A、shu3B.shu1()⑥一舸無跡A、geB.ke()
⑦善泅A、qiu2Bqiu3()⑧僦賃A、jiu1ninB.jiuKnin()
⑨羅綺A、qi2B.qi3…()⑩鯨波A、qiongB.jing()
(2)給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方其遠出海門A.當……時B.才
②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A.城市B.城墻
③倏爾黃煙四起A.忽然B.迅速
④皆披發(fā)文身A.畫著文彩B.花紋
⑤江干上下十余里間A.江岸B.江的干流
⑤珠翠羅綺溢目A.映眼B.滿眼
五、目標完成過程。
1.課文共四段,請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人眾之多。
2.朗讀并逐段翻譯課文。
顯示第一段文字,教師范讀此段并指名翻譯。
顯示第二段文字,指定一小組齊聲朗讀后再指名翻譯。
顯示第三段文字,全班齊讀后再指名翻譯。
顯示第四段文字,指名朗讀翻譯此段。
(備學生)如果學生翻譯得不夠準確,教師要指出并糾正,個別詞語需要板書。
3.學生熟讀課文。
六、小結(jié)并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A)
2.完成課后練習二。(B)
3、《掌握語文》(C)
七、說課精要:字詞教學,除生字外,還要注意方城倏爾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詞的教學。多練習誦讀,預習時布置學生根據(jù)注解把文章譯成白話文。
八、教學后記:
《觀潮》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
2.學習結(jié)構(gòu)得當,語言精練的特點。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1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nèi)容、儀態(tài)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轉(zhuǎn)載自第一范文網(wǎng),請保留此標記。)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給予指點。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1分鐘)
錢塘江潮這一自然奇觀是一大勝景,古人稱為壯觀天下無。觀潮也成了古今盛事。
我國古代的墨客詞人多以錢塘大潮作描寫對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詞《望海潮》中寫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云樹繞(阝是)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周密的《觀潮》則是用散文的形式,繪形繪色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作者是怎樣寫景記事的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引導討論以下問題。
①第一段是怎樣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的?
明確: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示題旨,接著交待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后對潮水作正面描繪,最后用楊誠齋的詩句對上文作形象概括,呼應首句,又為下文作鋪墊。
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明確:作者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由遠及近地寫出潮,刻畫了海潮的雄奇壯觀。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僅用簡單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海潮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3.指名朗讀第二段
4.討論以下問題。
①水軍演習的場面寫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
明確:參加演習的船只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zhàn)技藝擁熟,演習中戰(zhàn)斗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jié)束后撤退迅速。
②一場復雜的演習活動,而結(jié)在煙消彼靜的靜景上,這是采用了什么寫法?采用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一種動靜相襯的寫法,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5.齊讀第三段。
6.討論:段中哪些句子描寫了壯士形象?哪些語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領?
明確:披發(fā)文身、手持大旗、爭先鼓勇,寫出了壯士形象;溯迎而上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更突出了勇士的絕技。
7.教師朗讀第四段。
8.討論:這段寫觀潮人眾之多與上文寫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聯(lián)系?
明確: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寫觀潮之盛,
是為了從側(cè)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四、總結(jié)全文。
浙江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構(gòu)思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借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的結(jié)果。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A)
2.完成補充練習。(B)
3、投影練習顯示:(C)
翻譯下列句子。
①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②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③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④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六、說課精要:
本文是一篇寫景記事的佳作。結(jié)構(gòu)得當,語言精練,場面描寫十分精彩是教學的重點。由于學生對南宋時觀潮活動不甚了解,會影響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教師可稍作介紹。教師要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循續(xù)漸進地完成目標。
板書設計:
觀潮
海潮的雄偉壯觀
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
弄潮健兒英姿
觀潮人眾之多
八年級語文上冊《觀潮》復習學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觀潮》復習學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八年級語文上冊《觀潮》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讀懂讀通文章,記住一些文言詞句。
2.整體把握文章,知道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
3.品讀賞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一、基礎知識
1、讀準下列加點的字
雷霆()艨艟數(shù)百()如履平地()羅綺()僦賃看幕()萬仞()
2、《觀潮》選自《》,作者,代湖州人。
3、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2)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3)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5)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二、理解探究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5、文章第一、二段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
三、合作釋疑
6、作者寫“觀潮”,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弄潮”?
7、這段寫觀潮人眾之多與上文寫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聯(lián)系?
四、課內(nèi)精讀
(一)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8、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9、第一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對海潮進行描寫?
10、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請從文中找出來
。
11、第二段文字主要寫這一場面,其描寫扣人心弦,那么你認為其精彩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
12、一場復雜的演習活動,而結(jié)在“”的靜景上,這是運用了的寫法,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
(二)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13、第一段描寫突出了“弄潮兒”的、、等特征?!啊币痪涫菍ε眱罕绢I最高妙的稱頌和贊嘆。
14、概括兩段內(nèi)容。
15、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壯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們的高超本領?
16、上文第二段文字與寫海潮和水上表演有無聯(lián)系?能否刪去這一段文字?為什么?
五、拓展遷移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nóng)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zhèn),據(jù)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鎮(zhèn)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然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纯吹滔拢呀?jīng)漲了兩丈來高了。
17、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屹立()大堤()踮著腳()
18、本文按照________順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涌潮景象。為了突出潮水的洶涌,分別從________和________兩個角度,抓住潮水的________、顏色和樣子描寫,把潮水寫得逼真、奇特。
19、下列修辭方法不同的一項是()
A.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B.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C.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
D.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答案:
一、1、雷霆(tíng)艨艟數(shù)百(méngchōng)如履平地(lǚ)羅綺(qǐ)僦賃看幕(jiùlìn)萬仞(rèn)2、《武林舊事》周密宋二、3、(1)既望:農(nóng)歷十六。(2)方:當……時。(3)倏而:突然;略:一點點。(4)逝:去,往(5)文:畫著文采。(6)溯迎:逆流迎著潮水;出沒:健兒在水中忽隱忽現(xiàn)。4、作者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由遠及近地寫出潮,刻畫了海潮的雄奇壯觀。5、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僅用簡單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海潮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般y線”“玉城雪嶺”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遠而近滾滾而來的景象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鯨波萬仞”的驚人夸張,令讀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氣勢三、6、作者在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之后,又濃墨重彩描繪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寫了風景,又寫了民俗,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這樣的描寫,使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一般。7、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cè)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四、(一)8、首句總括全文,點明題旨最后一句對上文作形象概括,呼應首句,又為下文作鋪墊。9、形、色、聲、勢10、比喻:僅如銀線,玉城雪嶺,聲如雷霆。11、水軍演習船只眾多,陣勢變化多樣,水兵技藝嫻熟,戰(zhàn)斗激烈、聲勢浩大,撤退迅速。12、煙消波靜動靜相襯為下文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二)13、勇猛矯健靈活旗尾略不沾濕。14、①段寫吳地健兒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寫觀潮的熱鬧場面。15、披發(fā)文身,手持大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
16、有聯(lián)系,這是從側(cè)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刪去,表現(xiàn)不夠充分。五、17、yìdīdiǎn18、時間推移聽覺視覺聲音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