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20二年級語文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復習學案。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復習學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復習學案
【原文】jab88.COM
1840年,英國首次正式發(fā)行郵票。最早的郵票根現(xiàn)在的郵票不一樣。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許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1848年的一天,英國發(fā)明家阿切爾到倫敦一家小酒館喝酒,在發(fā)明家的身旁,一位先生手拿著一大張郵票,右手在身上翻著什么??礃幼樱窃谡也绵]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野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每枚郵票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阿切爾搖搖頭,說:“對不起,我也沒帶?!?/p>
那個人想了想,從西裝領帶上每枚郵票取下一枚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郵票很容易地便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
阿切爾被哪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臺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器造出來了。用它打過的正張郵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英國政府部門立即采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xiàn)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郵票打孔器。
【字詞學習】
字:枚、裁、翻、摸、撕
詞:郵票、搖頭、別針、研究、郵票、仍然
【重點句子】
1.1840年,英國首次正式發(fā)行郵票。最早的郵票根現(xiàn)在的郵票不一樣。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許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2.看樣子,他是在找裁郵票的小刀。那位先生摸遍全身所有的衣袋,野沒有找到小刀,只好向每枚郵票求助:“先生,您帶小刀了嗎?”阿切爾搖搖頭,說:“對不起,我也沒帶?!?/p>
3.那個人想了想,從西裝領帶上每枚郵票取下一枚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郵票很容易地便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
4.阿切爾被哪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要是有一臺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
【主要內(nèi)容】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一個發(fā)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fā)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fā)的發(fā)明故事。阿切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一個人用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那郵票便很容易、很整齊地被撕開?!鞍⑶袪柋荒莻€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把那個人的動作變成機器的動作,讓所有的郵票都好撕開。通過不斷研究,他的想法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
【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xiǎodāoqiúzhùrénɡránshǐyònɡ
()()()()
二、比一比再組詞。
使()漂()球()
便()票()求()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語。
xiǎodāoqiúzhùrénɡránshǐyònɡ
(小刀)(求助)(仍然)(使用)
二、比一比再組詞。
使(使用)漂(漂泊)球(足球)
便(方便)票(船票)求(求助)
擴展閱讀
郵票上的齒孔_語文教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郵票上的齒孔_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書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課文,自主感悟重點,詞句,從帶齒孔郵票的發(fā)明過程中受到啟發(fā)。
4、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究。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小養(yǎng)成觀察,分析,動手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生字卡 郵票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新詞。
重點難點:
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關于郵票的知識,板書課題:郵票上的齒孔。
2、齊讀課題,別看這小小的郵票孔,它的發(fā)明還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合作學習,把生字讀給小伙伴聽,相互檢查,訂正。
3、出示要求認識的生字,學生認讀,讀準字音。
4、出示生字卡,讓學生看了哪些字較認識了,講講是怎么認識的。
5、指名朗讀課文。
6、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7個生字,學生練習拼讀。
2、用生字組詞。
3、師范寫,指導學生觀察。
四、齊讀全文。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重點難點:
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fā)現(xiàn),善于探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默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把句子讀順。
2、找一找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
3、那個外地人為什么事情而發(fā)愁呢?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
2、外地人有什么舉動?看插圖你能想象當時阿切爾的動作神情,學一學他的樣子。
3、從課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哪個人和阿切爾都很善于動腦筋?怎樣讀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們在用心思考呢?師范讀。
4、讓學生撕一撕有齒輪的郵票。
5、指導朗讀。
6、分角色朗讀。
三、聯(lián)系實際,延伸擴展。
四、總結全文。
五、完成作業(yè)。
板書設計:
郵票上的齒孔
外地人:發(fā)愁 用別針刺一圈小孔
認真觀察,認真思考
阿切爾:思考 發(fā)明郵票打孔機
二年級語文上16郵票上的齒孔教案
教學
要求1.學習課文,了解郵票上齒孔的產(chǎn)生過程,學習發(fā)明者善于觀察生活、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2.學習生字、新詞,積累“顯然、無可奈何、整整齊齊”等詞語。用“發(fā)現(xiàn)、發(fā)明”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谑霭l(fā)明郵票打孔機的過程。
重點
難點1.了解郵票上齒孔的發(fā)明過程,運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學會生字。
2.感悟發(fā)明者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
課時兩課時
郵票上的齒孔
1848年的一天,有個叫亨利阿切爾的英國人路過街邊的一個郵筒時,發(fā)①現(xiàn)有個人正對著一大張郵票發(fā)愁②。[句導讀: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原因。]原來,那時人們買來的郵票是幾十枚連成一大張的,寄信的時候,再用小刀裁開。[句導讀:介紹了裁剪郵票很不方便。]很顯然③,那個人忘了帶小刀。[句導讀:點明了那個人發(fā)愁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亨利阿切爾看到一位陌生人忘了帶小刀,沒辦法裁郵票。
“先生,我想借您的小刀用一下。”
“很抱歉④,我也沒帶。”阿切爾無可奈何⑤地說。[句導讀:兩人對話很有禮貌,但要讀出阿切爾惋惜的語氣。]這時,那個人一抬頭,看見了阿切爾西服領帶上的別針,皺著的眉頭頓時⑥舒展開了。[句導讀:寫了那個人的動作和神態(tài),眉頭舒展,說明這個人想到辦法了。]“先生,能借您的別針用一下嗎?”
段導讀:寫那個人找阿切爾借小刀和別針。
“當然可以,可是……”阿切爾疑惑不解⑦地望著他。[句導讀:這句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那個人接過別針,在一枚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⑧地刺了一圈小孔,很快就把這枚郵票撕下來了。[句導讀:“接過”“刺”“撕”寫出了那個人的動作。]
段導讀:寫那個人用別針在郵票的四周刺上小孔,很快地撕下了郵票。
一路上,阿切爾一直⑨思索⑩著剛才發(fā)生的事。他想:要是在每枚郵票周圍都打上小孔,那么,大張郵票使用起來不就很方便了嗎?[句導讀:寫阿切爾看到那個人用別針刺郵票后,認真思考,產(chǎn)生了靈感。]
段導讀:寫阿切爾被那個人用別針刺郵票的舉動所啟發(fā),從中產(chǎn)生了靈感。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陌生人向亨利阿切爾借用別針,在郵票四周刺了一圈小孔。
不久,亨利阿切爾發(fā)明了郵票打孔機。[句導讀:寫阿切爾從偶然的一件小事上,受到啟發(fā)并動腦筋發(fā)明了郵票打孔機。]這項發(fā)明很快被英國郵政部門采用。[句導讀:“很快被”點明了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帶齒孔的郵票了。[句導讀:寫阿切爾發(fā)明了帶齒孔的郵票。]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亨利阿切爾根據(jù)陌生人的做法,發(fā)明了打孔機,并很快被英國郵政部門采用。
字詞導讀
①發(fā)
②發(fā)愁(chóu):因為沒有主意或辦法而感到愁悶。
③顯然:容易看出或感覺到;非常明顯。
④抱歉:心中不安,覺得對不住別人。
⑤無可奈何:沒有辦法。(例句)對于小明這種頑劣的學生,老師也是無可奈何。
⑥頓時:立刻。
⑦疑惑不解:心里不明白,不理解。(例句)盡管老師把這道題反復講了好幾遍,但他還是疑惑不解。
⑧整整齊齊:外形非常規(guī)則,完整。
⑨一直:副詞,表示動作始終不斷或情況始終不改變。
⑩思索:思考探求。
○11發(fā)明:創(chuàng)造(新的事物或方法)。(例句)美國的愛迪生發(fā)明了電燈。
○12郵政:郵電業(yè)務的一大部門,主要業(yè)務是寄遞信件和包裹,辦理匯兌,發(fā)行報刊等。
○13采用:認為合適而使用。
1.學習課文,了解郵票上齒孔產(chǎn)生的過程,學習發(fā)明者善于觀察生活、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2.認識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口述郵票上齒孔發(fā)明的過程。
一枚郵票。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出示郵票。提問:誰知道這是什么?有什么用?
2.大家認真地觀察這枚郵票,看看郵票周圍有什么?(齒孔。)郵票上的齒孔是怎樣來的?為什么要有這些齒孔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郵票上的齒孔》一文,相信你一定會有許多收獲的。
二揭示課文題目,引導質疑
1.齊讀課文題目并質疑。
2.學生大膽質疑。郵票上的齒孔有什么用途?是誰發(fā)明了郵票上的齒孔呢?
三初讀課文,認識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1.聽老師朗讀課文,標畫出自然段的序號。
2.同桌互相檢查朗讀。注意糾正生字的讀音。
3.看生字表,把生字表里的每個生字讀兩遍。
4.同桌互相檢查并認讀生字。
5.再讀課文,鞏固讀音。
四朗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內(nèi)容
指名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1848年的一天,英國人亨利阿切爾于一個偶然的機會,發(fā)明了郵票上的齒孔。他的發(fā)明很快被英國郵政部門采用。從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帶有齒孔的郵票了。)
五學習課文第6自然段,了解這項發(fā)明的意義
誰發(fā)明了郵票上的齒孔?這項發(fā)明有什么重要的意義?(英國人亨利阿切爾發(fā)明了郵票上的齒孔。他的發(fā)明很快被英國郵政部門采用。從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帶齒孔的郵票了。)
六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
1.分別請四個同學朗讀課文的前四個自然段。思考:亨利阿切爾是怎樣發(fā)明齒孔的呢?
2.學生匯報。
學生1:1848年的一天,英國人亨利阿切爾路過街邊的一個郵筒時,發(fā)現(xiàn)一個人正對著一大張郵票發(fā)愁。
追問:這個人為什么事情發(fā)愁呢?(那時,人們買來的郵票是幾十枚連成一大張的。寄信的時候,再用小刀裁開。那個人忘帶小刀了,所以對著一大張郵票發(fā)愁呢。)
學生2:那個寄信的人向阿切爾借用小刀,但阿切爾也沒帶。他就借用了阿切爾西服領帶上的別針,用這枚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地刺了一圈小孔,很快就把這枚郵票撕下來了。
3.在這個人向阿切爾求助的過程中,阿切爾的心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找出有關的詞語。(無可奈何、疑惑不解。)
4.阿切爾的心情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呢?
出示投影:因為(),所以阿切爾()。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阿切爾的發(fā)明和這件事情有關系嗎?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7.學生匯報:一路上,阿切爾一直思索著剛才發(fā)生的事。
七再讀課文,思考發(fā)明齒孔的原因
1.再次默讀課文。想一想,阿切爾是怎樣發(fā)明郵票上的齒孔的。
2.小組間匯報討論。
3.教師總結:阿切爾是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人。當他看到那個人用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上刺了一圈小孔,撕下了郵票,就一直思考著。正是由于他愛觀察、愛思考,所以才有了這項發(fā)明。
1.《郵票上的齒孔》講的是一個由發(fā)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fā)的發(fā)明故事。本節(jié)課中學生能夠積極發(fā)言,從帶齒孔郵票的發(fā)明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善于探究的道理。
2.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之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己提出的問題,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抓住文章的重點;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帶齒或齒孔的東西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明白科學發(fā)明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細心觀察,動腦思考,勇于實踐,就一定會有所創(chuàng)造。
3.不管怎樣的教學設計都應當為語文的教學服務,語文教學要重視詞句的訓練。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在語文學習的擴展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首先安排“說一說”“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種郵票讓學生欣賞。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顯然、無可奈何、整整齊齊”等詞語。用“發(fā)現(xiàn)、發(fā)明”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生字、新詞卡片。
一復習回顧,領悟文章的中心
1.朗讀課文。想想阿切爾是怎樣發(fā)明郵票上的齒孔的。
2.學生口述齒孔發(fā)明的經(jīng)過,教師注意糾正學生表達不準確的地方。
3.從阿切爾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二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記憶字形
1.認讀生字卡。注意讀準字音。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練習口頭一字組多詞。
4.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怎樣記住生字。
5.學生匯報。
三指導書寫
1.認真觀察生字表中要求會寫的生字。想一想,在書寫中應該注意什么。
2.學生匯報。按不同的字形結構練習書寫。
3.掌握規(guī)律,觀看老師在黑板上寫字。
4.學生在書上描紅。
5.教師講評,學生修改。
四布置作業(yè):朗讀課文,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1.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
2.教師可在教學中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歡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摘蘋果、風車轉轉……將這些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3.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識字。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畫簡筆畫、做動作、說話等,創(chuàng)設情景,使?jié)h字與事物形象地聯(lián)系起來,從而有效提高識字效率。
1.比一比,再組詞。
2.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疑惑(不)解整整(齊)(齊)無可奈(何)
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無(家)可歸
3.阿切爾為什么會發(fā)明郵票打孔機?
一名人小故事
有一次,美國人蘭德給他的女兒照相。小姑娘不耐煩地問:“爸爸,我什么時候才能看到照片?”這句話觸動了蘭德。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他終于發(fā)明了瞬時顯像照相機,取名為“拍立得相機”。這種相機能在60秒鐘內(nèi)洗出照片,所以又稱“60秒相機”。
二名人名言
思考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芽▋?/p>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問個為什么?!蜖栐?/p>
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獝垡蛩固?/p>
三學情分析
學生分析:學生默讀課文后,一定會有所感悟,而每個人感悟到的又不盡相同,要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教材分析:這是一個發(fā)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fā)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fā)的發(fā)明故事。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fā)明經(jīng)過,它還告訴我們,發(fā)明并不神秘,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
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學案分析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學案分析”,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學案分析
識字3“貝”的故事
[教學目標]
1.會認“甲、骨”等16個生字,會寫“貝、殼”等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漂”。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義,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guī)律。
3.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重點]
1.識記字詞,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
2.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課時]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達標檢測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大海退潮時的情景。
你去過海邊嗎?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課件出示貝殼圖片,簡單介紹。你喜歡它們嗎?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內(nèi)容?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和。
3.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學習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互聽互讀。
(2)自由拼讀詞語。
4.檢查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出示我會認的生字。
(1)抽讀生字。
(2)摘蘋果游戲,鞏固生字。
(3)學習詞語。
(4)將詞語放回句子中讓學生練讀。
5.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比較字形:田—由—甲品—晶巾—幣
同偏旁識記:財、賺、賠、購
組詞識記:漂(piào漂亮)(piāo漂?。?/p>
1.將下列漢字的音節(jié)補充完整。
損ǔn賺zh
貧p甲j
珍zh隨s
2.給句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piāopiào
(1)水面上漂()浮著一片樹葉。
(2)貝殼很漂()亮。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指名讀第1自然段,學生自由討論下列問題。
(1)貝殼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3)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3.讀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問題。
(1)出示第一句話,指名朗讀。
貝殼的特點:漂亮、珍貴(解釋“珍貴”的意思。)
古時候的人們喜歡把它們當作什么?(飾品)
(2)出示第二、三句話,舉手朗讀。
①第二句話告訴了我們貝殼另外的特點是什么?(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
因為這個特點,所有貝殼被當作(錢幣)。
②根據(jù)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與錢財有關)
③除了書上列舉的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他貝字旁的字嗎?(學生查字典回答)
課堂小結:說一說,為什么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3.讀課文,完成填空。
(1)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是張開的樣子。
(2)古時候,人們把貝殼當作戴在身上,還把貝殼當作。
4.貝殼有哪些特點?()
①漂亮、珍貴
②可以隨身攜帶
③和金子一樣閃閃發(fā)光
④不容易損壞
四、拓展延伸
1.教師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2.出示課后第3題,學生討論分析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
銅、鏡(金字旁與金屬有關)珠寶(王字旁與玉石有關)
3.請你寫幾個帶有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
4.你還知道哪些形旁表義的字?課后大家可以一起小組討論。
5.請寫出幾個帶有下列偏旁的漢字。
貝()()()
钅()()()
王()()()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將生字按結構進行歸類。
獨體字:貝、甲、幣、與
左右結構:壞、錢、財
上下結構:關、骨
上中下結構:殼
2.出示課件,教師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總結學生易錯字指導。
6.比一比,組詞語。
甲()巾()
由()幣()
壞()錢()
懷()線()
才()與()
財()寫()
語文二年級下冊《貝的故事》教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貝的故事》教案
設計說明
本課主要通過講“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樣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內(nèi)容讓學生認識形聲字的規(guī)律,感受中國語言文字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學前準備
1.搜集有關貝的漢字。(師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3.搜索貝類圖片、貝類飾品。(教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和“貝殼”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的特點。
學習重點
1.會認1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和“貝殼”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的特點。
學習難點體會漢字字義與其偏旁的關系特點。
學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設計
【板塊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大海退潮時的圖片:你去過海邊嗎?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出示貝殼圖片,簡單介紹。你喜歡它們嗎?
3.揭示課題:貝殼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飾品,還有更大的用處呢!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好好學習一下關于“貝”的故事。
【板塊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出示要求。
自由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新詞。
(2)標出課文自然段。
(3)把課文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生字詞學習方法。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新字。
(1)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生字游戲:撿貝殼。
4.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選一選,填一填。
【板塊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認真讀課文:
(1)把課文讀流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課文講了關于“貝”的哪幾件事?
2.反饋。
(1)自由朗讀,要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感受漢字的魅力。
同桌互讀互聽。
分小節(jié)展示朗讀。評價。
(2)你知道課文講了關于“貝“的哪幾件事?
a.講____字的起源。
b.人們把貝殼當作____用以佩戴。
c.人們把貝殼當作____購買東西,同時列舉與“貝”有關的漢字。
【板塊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貝、殼、甲、骨、錢。
2.出示生字的動畫筆順圖,學生跟著書空。
3.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按筆順說說筆畫名稱。
重點指導“
“殼”的上面是“士”;
“骨”的上部注意書寫筆順,第二筆是橫折,第三筆是橫折。
4.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5.展示學生作業(yè),點評優(yōu)缺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鞏固16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和“錢幣”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學習重點1.鞏固1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和“錢幣”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學習難點通過學習形聲字感受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
學前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設計
【板塊一】復習導入。
1.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生字。
2.讀一讀,記一記:
珍貴珍惜錢幣紙幣
財富財產(chǎn)賠本賠禮
購買采購貧苦貧窮
3.撿貝殼生字游戲。
4.復述課文內(nèi)容。
a.講____字的起源。
b.人們把貝殼當作____用以佩戴。
c.人們把貝殼當作____購買東西,同時列舉與“貝”有關的漢字。
5.導入新課。
【板塊二】精讀課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這一段介紹了什么內(nèi)容?
(1)貝殼有什么作用?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3)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4)拓展:介紹什么是甲骨文。
(5)介紹“貝”的寫法演變過程。
2.默讀第2自然段,這一段介紹了什么內(nèi)容?
(1)貝殼的特點:漂亮、珍貴(解釋“珍貴”的意思。)
(2)貝殼在古代的用處:飾品、錢幣。
(3)為什么古人把貝殼當作錢幣呢?
(4)你知道“賺、賠、購、貧、貨”各是什么意思嗎?結合課文提示猜一猜。
3.除了書上列舉的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他貝字旁的字嗎?
4.結合課后題:看圖,猜猜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
5.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想一想,說一說,也可以寫一寫。
6.結合課文的介紹,讀一讀并想一想“纟、日”與什么有關。并動手查查它們的意思。
7.課外收集資料,和同學分享漢字的故事。
【板塊三】指導書寫。
1.出示要寫的生字:幣、與、財、關。
2.出示生字的動畫筆順圖,學生跟著書空。
3.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按筆順說說筆畫名稱。
4.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5.展示學生作業(yè),點評優(yōu)缺點。
板書設計:貝“的故事
貝是什么?
貝的特點、用途。
與貝有關的漢字。
練習與作業(yè)
課內(nèi)練習
1.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選一選,填一填。
2.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想一想,說一說,也可以寫一寫。
課外積累
1.課堂作業(yè)本第2題:讀一讀,記一記。
2.課外收集資料,和同學分享漢字的故事。
二年級語文下冊《大象的耳朵》復習學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大象的耳朵》復習學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二年級語文下冊《大象的耳朵》復習學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每個人具體的情況不同,做事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要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主見。
教材
分析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
難點
感悟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1、誰能來說說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樣子的?大象的耳朵會有哪些作用?
2、回顧生字和詞語
1、學生說說通過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大象的樣子是怎樣的?它的耳朵有哪些作用?
2、齊讀生字詞。
學習課文
1、指讀第一自然段。
練習說句子:大象有一對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著。
______有______耳朵,像______。
(1)指導讀好問句。
(2)學習第8自然段。
“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誰來表演這一段?
你覺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嗎?有必要把耳朵豎起來了嗎?
4.學習9~13自然段。
指導讀出______的語氣。
現(xiàn)在你知道大象為什么說“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嗎?我們來請幾個同學結合自己的體會來談一談。
1、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思考:(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著)
(2)那么大象的耳朵會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2~8自然段。
3、分角色朗讀,看看誰讀得最好。
4、思考:這幾個自然段一共出現(xiàn)哪些動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馬、小老鼠)這幾個自然段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1)學生分段朗讀。
(2)思考:大象是怎樣讓耳朵豎起來的?(用兩根竹竿,把耳朵撐起來)
(3)思考:這樣做好嗎?會舒服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經(jīng)常有小蟲子飛到大象耳朵里,還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頭痛,又心煩。)
(4)思考:你覺得大象應不應該把耳朵豎起來?是的,不應該,因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著是起到保護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護作用呢?
(5)齊讀第12自然段。
(6)學生讀第13自然段。
5、學生談體會。
小結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這篇故事告訴我們要堅持我們自己的特色,不能別什么說什么我們就做什么。)
1、學生結合自己的感受談體會。
2、齊讀課文。
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大象的耳朵
耷拉著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蟲子飛不進來
教學后記
能夠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學習,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感受,情感得到深化。
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介紹了貝字的起源和演變,貝字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夠認讀甲骨文飾品的詞語,會寫珍貴錢幣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3.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guī)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掌握貝在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中書寫不同的特點。
【教學難點】
有貝字推衍開去,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四、教學課時: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貝殼嗎?
2.出示課件,學生欣賞感受。
(課件出示貝殼圖片):不同種類的貝殼。
(1)欣賞各種貝殼,感受貝殼的漂亮,令人喜愛。
(2)說說自己喜歡那種貝殼,為什么。
導語:貝殼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飾品,還有更大的用處呢!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好好學習一下關于貝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課件出示)
(1)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或請教老師同學。
(2)讀順句子,不唱讀,不回讀,注意語氣和語調。
(3)把容易讀錯的字和句子多讀幾遍。
(4)看看這篇短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2個自然段)
2.檢查自讀情況,疏通字詞障礙。
(1)出示生字:(課件出示)
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自由練讀;指名讀,相機指導;再指名讀;齊讀。
開火車。按照小組快速念出老師出示的生字。讓全體學生興奮起來。
搶答。教師拿出哪個字,學生舉手搶答。
④教師隨機糾正讀音:錢、關前鼻音,財是平舌音,甲、壞是三拼音節(jié)。
(2)認讀本課新詞:(課件出示)
漂亮、貝類、珍貴、飾品、隨身、損壞、容易、賺錢、賠本、購物、貧困
同桌互讀。同桌讀有困難的地方幫助他糾正,讀得好的地方表揚他并向他學習。
注意珍、飾、賺是翹舌音,讀音分別是;隨、損是平舌音,品、貧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讀輕聲。
檢查評價。誰能大膽、響亮地讀給大家聽?指生讀。
3.(課件出示):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識記生字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1)認讀生字,重點認讀故事中的生字,自讀生字。
(2)開火車讀、齊讀。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它們。如:財是貝+才,壞是土+不,幣是丿+巾,關是丷+天,甲是日+〡。殼是士+冖+幾。
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它們:線把纟換成钅,就是錢。
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它們:寫去掉冖,是與。
還有用猜謎語的方法記住它們:城頭月就是骨,回來團圓是貝。
2.指導寫字:重點指導錢、骨、殼
(課件出示):錢、骨、殼的動畫筆順圖
(1)教師講解筆畫名稱和筆順,擴詞。
(2)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按筆順說說筆畫名稱。
學生互相交流,老師重點指導。
師點撥:
錢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間是豎提,右邊不是戈,多一橫;
骨的上部注意書寫筆順,第二筆是橫折,第三筆是橫折;
殼的上面是士。
(3)老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4)展示學生作業(yè),點評優(yōu)缺點。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要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同桌互讀互聽。
3.分小節(jié)展示朗讀。
4.評價。
5.課件出示練讀。
(1)自由模仿練讀。
(2)男女分小節(jié)接力讀
(4)自由練讀,說說讀了短文,你知道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講了漢字貝的有關故事。)
(四)總結:
我國的漢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本課生字詞。
(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甲骨文貝類珍貴漂亮飾品錢幣購買
偏旁錢財攜帶貨物。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
(3)全班齊讀詞語三遍。
(4)單獨出示文中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
(5)一起朗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指名說明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精讀理解,重點突破。
A.學習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么?出示貝殼圖片。
(貝殼是保護動物身體的鎧甲。)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殼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B.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
(1)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么特點?
(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
(3)根據(jù)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賠、購、貧、貨。)
(4)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
(學生查字典回答)
(三)課堂小結:
說一說,為什么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所以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板書設計
貝的故事
貝的特點:珍貴、不容易壞裝飾品
用途:用貝當作錢幣
賺賠購貧貨
二年級語文下冊《蝸牛的獎杯》復習學案人教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二年級語文下冊《蝸牛的獎杯》復習學案人教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下冊《蝸牛的獎杯》復習學案人教版
【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蝸??刹幌瘳F(xiàn)在這個樣子。它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
在一次飛行比賽區(qū)中,蝸牛遙遙領先,甩下了所有的對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軍獎杯。
從此,蝸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杯里,生怕被別人偷了去??墒牵@獎杯很大很重,蝸牛背上它,再也飛不動了。
天長日久,蝸牛和獎杯粘在了一起,一對翅膀也退化了。沉重的獎杯成了堅硬的外殼,蝸牛只能勉強地從硬殼里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字詞學習】
字:遙、捧、睡、粘、硬、伸
詞:蝸牛、翅膀、飛翔、唯恐
【重點句子】
1.在一次飛行比賽區(qū)中,蝸牛遙遙領先,甩下了所有的對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軍獎杯。
2.它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杯里,生怕被別人偷了去??墒牵@獎杯很大很重,蝸牛背上它,再也飛不動了。
3.沉重的獎杯成了堅硬的外殼,蝸牛只能勉強地從硬殼里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hàipàchìbǎnɡjiānyìnɡ
()()()
二、根據(jù)意思填詞語,再選詞填空。
1.只怕,強調其怕的原因只有一個。()
2.因膽怯而心中不安。()
3.很怕,非常害怕。()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語。
hàipàchìbǎnɡjiānyìnɡ
(害怕)(翅膀)(堅硬)
二、根據(jù)意思填詞語。
1.只怕,強調其怕的原因只有一個。(唯恐)
2.因膽怯而心中不安。(生怕)
3.很怕,非常害怕。(害怕)
二年級語文下冊《快樂的節(jié)日》復習學案人教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快樂的節(jié)日》復習學案人教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下冊《快樂的節(jié)日》復習學案人教版
【原文】
小鳥在前面帶路,
風兒吹著我們。
我們像春天一樣,
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
鮮艷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
像朵朵花兒開放。
花兒向我們點頭,
白楊樹嘩啦啦地響。
它們同美麗的小鳥,
向我們祝賀,為我們歌唱。
它們都說有了我們,
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
感謝親愛的祖國,
讓我們健康地成長。
我們像小鳥一樣,
等身上的羽毛長豐滿,
就勇敢地向著天空飛翔,
飛向我們的理想。
唱啊,跳啊,
敬愛的老師,
親愛的伙伴,
我們一起度過這快樂的時光。
【字詞學習】
字:花、響、唱、唱
詞:帶路、春天、花園、衣裳、祝賀、歌唱、祖國、希望、健康、勇敢、理想
【重點句子】
1.鮮艷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像朵朵花兒開放。
2.感謝親愛的祖國,讓我們健康地成長。我們像小鳥一樣,等身上的羽毛長豐滿,就勇敢地向著天空飛翔,飛向我們的理想。
3.唱啊,跳啊,敬愛的老師,親愛的伙伴,我們一起度過這快樂的時光。
【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chuīqìdìfānɡkuàilèlǎoshī
()()()()
二、填一填
()的衣裳()的紅領巾
()地流淌()地成長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語
chuīqìdìfānɡkuàilèlǎoshī
(吹氣)(地方)(快樂)(老師)
二、填一填
(美麗)的衣裳(鮮紅)的紅領巾
(平靜)地流淌(快樂)地成長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守株待兔》復習學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守株待兔》復習學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守株待兔》復習學案
【原文】
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著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著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這個農(nóng)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nóng)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農(nóng)夫放下手中的農(nóng)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nóng)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nóng)夫照舊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專心了。
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nóng)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nóng)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墒怯职装椎氐攘艘惶臁?/p>
后來,農(nóng)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nóng)夫地里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遮蓋掉了。農(nóng)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現(xiàn)在如果還要用以前的方法來治理現(xiàn)在的人民,就象守著一棵樹等兔子來撞一樣.
【字詞學習】
字:扛、脖、噴、頓、鋤、撞
詞:勞動、干活、樹樁、笑柄、治理
【重點句子】
1.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著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著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
2.有一天,這個農(nóng)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nóng)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
3.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4.第三天,農(nóng)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nóng)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墒怯职装椎氐攘艘惶臁?/p>
5.后來,農(nóng)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nóng)夫地里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遮蓋掉了。農(nóng)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貝”的故事》教案
【知識技能】
1.能夠認讀“甲骨文”“飾品”的詞語,會寫珍貴錢幣等詞語。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義。
3.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guī)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掌握貝在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中書寫不同的特點?!窘虒W難點】
有貝字推衍開去,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貝殼嗎?
2.出示課件,學生欣賞感受。
(課件出示貝殼圖片):不同種類的貝殼。
(1)欣賞各種貝殼,感受貝殼的漂亮,令人喜愛。
(2)說說自己喜歡那種貝殼,為什么。
導語:貝殼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飾品,還有更大的用處呢!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好好學習一下關于“貝”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課件出示)
(1)要求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或請教老師同學。
(2)讀順句子,不唱讀,不回讀,注意語氣和語調。
(3)把容易讀錯的字和句子多讀幾遍。
(4)看看這篇短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2個自然段)2.檢查自讀情況,疏通字詞障礙。
(1)出示生字:(課件出示)
ycáiqiánjibèikéhuàibìun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自由練讀;指名讀,相機指導;再指名讀;齊讀。開火車。按照小組快速念出老師出示的生字。讓全體學生興奮起來。
搶答。教師拿出哪個字,學生舉手搶答。
教師隨機糾正讀音:“錢、關”前鼻音,“財”是平舌音,“甲、壞”是三拼音節(jié)。
(2)認讀本課新詞:(課件出示)
漂亮、貝類、珍貴、飾品、隨身、損壞、容易、賺錢、賠本、購物、貧困
同桌互讀。同桌讀有困難的地方幫助他糾正,讀得好的地方表揚他并向他學習。
注意“珍、飾、賺”是翹舌音,讀音分別是;“隨、損”是平舌音,“品、貧”是前鼻音。:“漂亮”的“亮”讀輕聲。
檢查評價。誰能大膽、響亮地讀給大家聽?指生讀。
3.(課件出示):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識記生字“與財錢甲骨貝殼壞幣關”。
(1)認讀生字,重點認讀故事中的生字,自讀生字。
(2)開火車讀、齊讀。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它們。如:“財”是“貝+才”,“壞”是“土+不”,“幣”是“丿+巾”,“關”是“丷+天”,“甲”是“日+〡”?!皻ぁ笔恰笆?冖+幾”。
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它們:“線”把“纟”換成“钅”,就是“錢”。
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它們:“寫”去掉“冖”,是“與”。
還有用猜謎語的方法記住它們:“城頭月”就是“骨”,“回來團圓”是“貝”。
2.指導寫字:重點指導“錢、骨、殼”
(課件出示):錢、骨、殼的動畫筆順圖
(1)教師講解筆畫名稱和筆順,擴詞。
(2)在田字格中范寫,講解每個筆畫在其中的位置,學生按筆順說說筆畫名稱。
學生互相交流,老師重點指導。
師點撥:
“錢”的部首是“钅”,注意中間是豎提,右邊不是“戈”,多一橫;
“骨”的上部注意書寫筆順,第二筆是橫折,第三筆是橫折;
“殼”的上面是“士”。
(3)老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
(4)展示學生作業(yè),點評優(yōu)缺點。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要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同桌互讀互聽。
3.分小節(jié)展示朗讀。
4.評價。
5.課件出示練讀。
(1)自由模仿練讀。
(2)男女分小節(jié)接力讀
(4)自由練讀,說說讀了短文,你知道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講了漢字“貝”的有關故事。)
(四)總結:
我國的漢字文化正是博大精深,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本課生字詞。(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甲骨文貝類珍貴漂亮飾品錢幣購買
偏旁錢財攜帶貨物。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3)全班齊讀詞語三遍。(4)單獨出示文中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5)一起朗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2.指名說明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3.精讀理解,重點突破。
A.學習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么?出示貝殼圖片。
(貝殼是保護動物身體的鎧甲。)
(2)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甲骨文中的“貝”字,畫的就是貝殼的兩扇殼張開的樣子。)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B.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1)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么特點?
(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
(2)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
(3)根據(jù)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用“貝”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比如,“賺、賠、購、貧、貨”。)(4)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
(學生查字典回答)(三)課堂小結:
說一說,為什么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貝殼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所以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
板書設計
貝的故事貝的特點:珍貴、不容易壞裝飾品用途:用貝當作錢幣
賺賠購貧貨
二年級語文下冊《月亮灣》復習學案人教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月亮灣》復習學案人教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下冊《月亮灣》復習學案人教版
【原文】
我的家在月亮灣,月亮灣是個美麗的村子。
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橋。河水繞著村子緩緩地流著,一群群魚兒在河里游來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著小橋、綠樹和青山。河岸上長著許多桃樹。春天,樹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過了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nóng)田。
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樹。茶園里不時飄來采茶姑娘歡快的笑聲。
【字詞學習】
字:繞、緩、飄
詞:美麗、倒映、燦爛、朝霞、歡快
【重點句子】
1.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橋。河水繞著村子緩緩地流著,一群群魚兒在河里游來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著小橋、綠樹和青山。
2.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月牙一樣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橋。河水繞著村子緩緩地流著,一群群魚兒在河里游來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著小橋、綠樹和青山。河岸上長著許多桃樹。
3.春天,樹上開滿了桃花,遠遠望去,像一片燦爛的朝霞。過了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nóng)田。
【練習題】
一、看拼音,寫詞語。
dàoyìnɡzhāoyánɡhǎoxiànɡshānpō
()()()()
二、比一比,再組詞。
繞()秧()坡()
曉()映()披()
【參考答案】
一、看拼音,寫詞語。
dàoyìnɡzhāoyánɡhǎoxiànɡshānpō
(倒影)(朝陽)(好像)(山坡)
二、比一比,再組詞。
繞(環(huán)繞)秧(插秧)坡(山坡)
曉(春曉)映(映照)披(披頭)
二年級語文下冊《充氣雨衣》復習學案人教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級語文下冊《充氣雨衣》復習學案人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年級語文下冊《充氣雨衣》復習學案人教版
【原文】
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驚雷,下起了大雨。四年級的小林和同學們一起,頂著大雨往回家走。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衣流到褲腿上了。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想啊想......
“六一”兒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女同學表演了舞蹈。隨著優(yōu)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擺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當天晚上,他用粗鐵絲彎了一個大圓圈,把它縫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問題又來了:這樣的雨衣怎么折疊呢?
放暑假了,小林和同學去游泳,換好游泳褲,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huán)形的塑料氣囊。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塑料環(huán)代替鐵絲環(huán)代替鐵絲圈,不就折疊起來了嗎?他沒心思游泳了,換好衣服往家跑?;氐郊依铮×旨粝戮壬Φ臍忾T兒,買了塑料摸,有請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幫忙做成一個氣囊。氣囊吹起來,和充了氣的自行車內(nèi)胎差不多。爸爸幫著小林把氣囊粘在雨衣的里面。充氣雨衣做好了。充起氣來往身上一穿,嘿,別提多棒了!
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小林發(fā)明的充氣雨衣受到大家的稱贊。
【字詞學習】
字:擺、圈、疊、囊、穿
詞:驚雷、膝蓋、解決、舞蹈、旋轉、模糊
【重點句子】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驚雷,下起了大雨。四年級的小林和同學們一起,頂著大雨往回家走。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2.“六一”兒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女同學表演了舞蹈。隨著優(yōu)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擺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3.放暑假了,小林和同學去游泳,換好游泳褲,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huán)形的塑料氣囊。
4.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氣門兒,買了塑料摸,有請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幫忙做成一個氣囊。氣囊吹起來,和充了氣的自行車內(nèi)胎差不多。爸爸幫著小林把氣囊粘在雨衣的里面。充氣雨衣做好了。充起氣來往身上一穿,嘿,別提多棒了!
【練習題】
一、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1.墻上裂開了一道縫(fènɡfénɡ)。
2.媽媽在縫(fènɡfénɡ)衣服。
3.寒假(jiǎjià)里,我看了《真假(jiǎjià)美猴王》這本書。
二、合一合。
耳──關()前──刀()曰──者()
【參考答案】
一、給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1.墻上裂開了一道縫(fènɡfénɡ)。
2.媽媽在縫(fènɡfénɡ)衣服。
3.寒假(jiǎjià)里,我看了《真假(jiǎjià)美猴王》這本書。
二、合一合。
耳──關(聯(lián))前──刀(剪)曰──者(暑)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貝的故事》優(yōu)秀教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貝的故事》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漢字的意思,與偏旁有關的特點。
2、進一步認識形聲字的規(guī)律,歸納一批學習過的形聲字來學習本課。
3、通過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導入,復習本課生字詞。
(1)出示本課詞語自由讀一讀。
甲骨文貝類珍貴漂亮裝飾品佩戴
錢幣購買偏旁錢財攜帶富貴貨物
樣子可以有關
(2)指名讀詞語師生糾正讀錯的字音。
(3)全班齊讀詞語三遍。
(4)單獨出示文中16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指名學生朗讀。
(5)一起朗讀生字。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2、指名說明每個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1)第一自然段貝殼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在甲骨文中貝字的樣子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就是貝字的起源。
(2)第二自然段貝殼有什么特點在古代人們把它用作什么?除了珍貴漂亮貝殼還有什么特點?它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引導學生歸納:這一段講的是貝殼在古代的作用作為飾品。
由于貝殼不容易損壞,所以古人還把貝殼當作錢幣。根據(jù)這個特點,用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3)用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書上例舉了一些例子。
賺、賠、購、貧、貨
3、除了書上列舉貝字旁的字,你還知道哪些其她貝字旁的字嗎?
(請同學們讓字典幫忙)
三、細讀課文,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再讀課文,用橫線勾出貝字的由來。
2、精讀細讀,用波浪線勾畫出貝的作用及特點。
3、講一講貝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
1、根據(jù)“貝”的故事,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字的由來。
2、猜一猜:我還知道哪些字與什么有關。
如:
(1)銅鏡與什么有關?
(2)珠寶與什么有關?
五、作業(yè)。
1、將“貝”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觀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