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17小學二年級語文《朱德的扁擔》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朱德的扁擔》教案
16、朱德的扁擔
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朱、攻、守”等于1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不畏艱險、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2.難點: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或實物、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談話。《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課件或圖片出示朱德像。認識“朱德”這兩個字。你們知識他是誰嗎?www.lvshijia.net
3.這篇課文講的是關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書:朱德的扁擔,請你們讀一下課題。
4.課件或圖片出示扁擔圖,也可出示實物。認識“扁擔”這兩個字。這就是扁擔,誰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扁擔”這兩個字怎么記。
[課題中“朱德”“扁擔”兩個詞里的四個字都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其中有三個字是要求會寫的字。利用圖片,隨著出示課題分散識字。這樣字不離詞,音、形、義緊密結合,學生識記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圈出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2)標出自然段序號。(3)遇到不懂的詞句和問題作記號。
2.小組學生互讀、互查、互教生字讀音,互相解疑。教師巡視,了解生字認讀情況。
3.集體認讀生字詞。
朱(朱德)(朱紅)德(德行)(品德)
扁(扁擔)(壓扁)擔(擔子)(扁擔)
志(志氣)(志向)伍(隊伍)(行伍)
敵(敵人)(敵軍)抽(抽到)(抽簽)
陡(陡坡)(陡峭)難(困難)(難辦)
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勢欺人)
疼(心疼)(疼痛)根(樹根)(根本)
料(意料)(預料)敬(尊敬)(敬愛)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2.請三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能讀正確。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先評讀,再說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糧。戰(zhàn)士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后來朱德在扁擔上寫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擔了。]
4.學生質疑,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1)什么是“斗笠”?
(2)“會師”“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5.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實物、圖片、插圖解決以下問題:
(2)引導學生帶著質疑3讀課文,找有關的句子,初步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讓學生帶著質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讓學生讀有關的句子,說說戰(zhàn)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
(因為戰(zhàn)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四)研讀、感悟、理解戰(zhàn)士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戰(zhàn)士心疼,找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學生先讀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看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隨學生發(fā)言投影以下句子,隨機在重點詞下面點點。
(1)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fā),開黑才能回來。)
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
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3)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朱德穿著草鞋,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
朱德白天挑糧,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讓學生進入角色。
如果你是紅軍戰(zhàn)士,你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由練讀,小組交流讀、個人展示讀。
編輯推薦
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教案S版
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教案S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能正確書寫13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教學重點: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了解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床仄鸨鈸笥植徊乇鈸耍?/p>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目標:掌握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
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了解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床仄鸨鈸笥植徊乇鈸耍?/p>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xiàn)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山上
8.朱德的扁擔會師挑糧藏敬重
山下不藏
教學反思: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nèi)容,形式的簡單轉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nèi)容。教學時,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后從細節(jié)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讓學生逐步走進人物內(nèi)心,感受人格魅力。
二年級語文上8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
教學
要求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激發(fā)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積累“同志、隊伍、會師”等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重點
難點1.重點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理解第3自然段的內(nèi)容。
2.知道朱德同志讓人在扁擔上寫“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的原因。
教學
課時兩課時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①。[句導讀: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句導讀:“不遠”點明了當時敵人隨時都會進犯井岡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朱德帶領隊伍與毛主席在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上出產(chǎn)②的糧食不多。紅軍常常③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句導讀:“常?!北砻魅ッ┢禾艏Z的次數(shù)多。]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④,非常難走。[句導讀:“五六十里”說明挑糧的路遠,“山高路陡”說明路難走。]可是每次挑糧誰都爭著去。[句導讀:“每次”“誰”說明總是這樣,從不例外,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們不畏艱苦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紅軍常常要到茅坪去挑糧。雖然山高路遠,但每次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句導讀:“也”表明了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⑤,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句導讀:寫朱德同志的穿戴和他挑糧的情形。]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⑥怎樣跟敵人打仗。[句導讀:寫出了朱德同志的辛苦。]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⑦藏了起來。[句導讀:因為大家心疼朱德同志,怕他太勞累,所以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還讓人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句導讀:“不料……又……還……”點明了朱德同志敢于吃苦、敢于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⑧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句導讀:“越發(fā)”寫出了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寫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起去挑糧,并在扁擔上寫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
字詞導讀
①會師: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戰(zhàn)地會合。
②出產(chǎn):本文指人工生產(chǎn)。
③常常:經(jīng)常。
④山高路陡(dǒu):形容地勢險要,行走困難。
⑤斗笠(lì):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等制成。
⑥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規(guī)律等。(例句)愛迪生經(jīng)過不斷研究,反復實驗,終于發(fā)明了電燈。
⑦擔
⑧敬愛:尊敬熱愛。(例句)她是一位值得我們敬愛的老師。
1.學會本課的生字,積累“同志、隊伍、會師”等詞語。
2.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帶有扁擔圖的卡片;生字卡片;朱德同志帶領的紅軍隊伍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時的圖片資料。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文題目
1.出示扁擔圖。
(1)教學“扁”“擔”,并用“擔”做擴詞練習。
(2)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1)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2)教學“德”。字形指導: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半部是“一心”。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并板書)
4.朱德爺爺為什么要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呢?
二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匯報,老師點評。
三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1.對照拼音,朗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新詞。
朱德扁擔同志一支隊伍井岡山出產(chǎn)草鞋斗笠打仗
(2)小組討論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
(3)學生匯報。
3.認讀詞語。
4.指導學生書寫。
(1)按照生字的間架結構分類。
(2)重點指導“扁、擔”的書寫。
(3)學生各自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5.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四學習第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2.在文中畫出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1)播放課件(會師時的圖片),簡介背景: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五百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看,他們多么高興啊!(看圖)
(2)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3.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1)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①(),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②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非常難走。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3)教師小結:紅軍會師后,面臨著吃糧的困難,經(jīng)常需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山下還有敵人,這種危險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4)大家為什么都爭著去挑糧?(引發(fā)學生討論)
4.朗讀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完成字詞作業(yè)
1.本文敘述的故事發(fā)生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學生只有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講課前教師要簡單介紹這方面的內(nèi)容。學生對于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可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進而引導學生了解紅軍戰(zhàn)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以身作則的革命精神。
2.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倡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活用語文。上課時,教師應努力尋找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讀、寫的訓練。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感人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普通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2.能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第3自然段。
詞語卡片;朱德和紅軍戰(zhàn)士們共同挑糧的圖片;歌謠投影。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認讀詞語。
2.課文第1、2自然段講了什么?
3.填空練習,訓練學生有順序地表達。
(1)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所以()。
(2)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4.檢查朗讀,糾正學生的讀音。
二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體會朱德的高尚品質
1.(出示圖片)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挑糧的情景。
(1)走在最前面的是誰?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2)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2.學習前兩句。
(1)朱德爺爺當時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zhàn)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zhàn)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2)指導學生用敬佩的語氣讀第3自然段的前兩句話。(強調(diào)“一塊兒”“滿滿的”)
3.朱德同志為什么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呢?
(1)輕聲讀后面的課文,畫出答案。
(2)誰能用上這些詞,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心疼藏又找來寫上)
(3)“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4)指導朗讀,要求讀出“不料”的語氣。
(5)口頭填空:
大家見了,心里想:()。從此,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4.是啊,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一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
5.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偨Y課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后,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我們()。
1.由于低年級是語文閱讀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因此需要教師針對性地指導,如朱德同志為什么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讓學生帶著問題再去讀課文,更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課文。
2.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材為說話提供了材料和內(nèi)容,課堂訓練為說話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因此,教師不僅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還要善于充分利用課堂這個大舞臺,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1.給多音字組詞。
斗難
2.比一比,再組詞。
3.語文趣味練習。
(四)面(八)方+(一)心(二)用=(五)光(十)色
(百)家爭鳴×(十)萬火急=(千)載難逢
4.戰(zhàn)士們開始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一名人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
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全歸功于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事情和人物?!璧?/p>
二走近偉人
朱德(1886~1976),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在參與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中,為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的偉大歷史任務作了巨大的努力。主要著作編入《朱德選集》。
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知識點整理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知識點整理”,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知識點整理
【原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chǎn)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戰(zhàn)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大家勸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字詞學習】
字:抽、茅、陡、挑、鞋、累、藏、岡
詞:帶領、隊伍、井岡山、敵人、堅守、粉碎、圍攻、儲備、斗笠、敬愛
四字詞:翻山越嶺、山高路陡
【重點句子】
1.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chǎn)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2.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戰(zhàn)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3.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中心思想】
《朱德的扁擔》講述了發(fā)生在朱德身上的一件事情,朱德身為總司令,卻和普通的官兵們一起挑糧。贊揚了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高尚品質。
【作者簡介】
朱良才生于1900年,是湖南汝城人,他一生南征北戰(zhàn),一生都從事于思想政治工作。早年間保衛(wèi)過黃洋界,圍剿過張輝瓚,曾斷臂沙場,晚年作為開國上將,他是第一個要求退出領導崗位的?!吨斓碌谋鈸肥撬囊黄炎鳎葌魇兰炎?,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才,被毛澤東主席譽為“軍之良才”。
【朱德簡介】
朱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他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朱德同志先后擔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他身經(jīng)百戰(zhàn),歷盡艱險,功勛卓著,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作出了杰出貢獻。
【課文講解】
通過學習《朱德的扁擔》,我們可以學習到朱德同志的高貴品質,他雖然為總司令,卻和官兵們一起勞動,一起挑糧食,以身作則,不懼艱苦,所以我們也應該要學習他的高貴品質。
【動動腦筋想一想】
★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p>
答:因為戰(zhàn)士們不想讓朱德同志那么累,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想讓他歇一歇。后來不藏了是因為朱德同志連夜又做了一個扁擔,還寫上了朱德記,戰(zhàn)士們在敬佩他的同事更加不好意思藏扁擔了。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激發(fā)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積累“同志、隊伍、會師”等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重點
難點1.重點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理解第3自然段的內(nèi)容。
2.知道朱德同志讓人在扁擔上寫“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的原因。
教學
課時兩課時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①。[句導讀: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句導讀:“不遠”點明了當時敵人隨時都會進犯井岡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朱德帶領隊伍與毛主席在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上出產(chǎn)②的糧食不多。紅軍常常③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句導讀:“常常”表明去茅坪挑糧的次數(shù)多。]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④,非常難走。[句導讀:“五六十里”說明挑糧的路遠,“山高路陡”說明路難走。]可是每次挑糧誰都爭著去。[句導讀:“每次”“誰”說明總是這樣,從不例外,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們不畏艱苦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紅軍常常要到茅坪去挑糧。雖然山高路遠,但每次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句導讀:“也”表明了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⑤,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二年級語文上8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二年級語文上8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句導讀:寫朱德同志的穿戴和他挑糧的情形。]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⑥怎樣跟敵人打仗。[句導讀:寫出了朱德同志的辛苦。]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⑦藏了起來。[句導讀:因為大家心疼朱德同志,怕他太勞累,所以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還讓人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句導讀:“不料……又……還……”點明了朱德同志敢于吃苦、敢于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⑧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句導讀:“越發(fā)”寫出了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寫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起去挑糧,并在扁擔上寫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
字詞導讀?
①會師: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戰(zhàn)地會合。
②出產(chǎn):本文指人工生產(chǎn)。
③常常:經(jīng)常
④山高路陡(dǒu):形容地勢險要,行走困難。
⑤斗笠(lì):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等制成。
⑥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規(guī)律等。(例句)愛迪生經(jīng)過不斷研究,反復實驗,終于發(fā)明了電燈。
⑦擔
⑧敬愛:尊敬熱愛。(例句)她是一位值得我們敬愛的老師。
1.學會本課的生字,積累“同志、隊伍、會師”等詞語。
2.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帶有扁擔圖的卡片;生字卡片;朱德同志帶領的紅軍隊伍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時的圖片資料。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文題目
1.出示扁擔圖。
(1)教學“扁”“擔”,并用“擔”做擴詞練習。
(2)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1)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2)教學“德”。字形指導: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半部是“一心”。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并板書)
4.朱德爺爺為什么要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呢?
二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匯報,老師點評。
三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1.對照拼音,朗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來。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二年級語文上8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教案。
(1)開火車讀生字、新詞。
朱德扁擔同志一支隊伍井岡山出產(chǎn)草鞋斗笠打仗
(2)小組討論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
(3)學生匯報。
3.認讀詞語。
4.指導學生書寫。
(1)按照生字的間架結構分類
(2)重點指導“扁、擔”的書寫。
(3)學生各自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5.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四學習第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想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什么。
2.在文中畫出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語。
(1)播放課件(會師時的圖片),簡介背景: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五百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矗麄兌嗝锤吲d?。?看圖)
(2)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3.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1)看填空,回答以上問題。
①(),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②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非常難走。
(2)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3)教師小結:紅軍會師后,面臨著吃糧的困難,經(jīng)常需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山下還有敵人,這種危險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4)大家為什么都爭著去挑糧?(引發(fā)學生討論)
4.朗讀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完成字詞作業(yè)
1.本文敘述的故事發(fā)生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學生只有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講課前教師要簡單介紹這方面的內(nèi)容。學生對于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可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進而引導學生了解紅軍戰(zhàn)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以身作則的革命精神。
2.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倡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活用語文。上課時,教師應努力尋找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讀、寫的訓練。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感人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普通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2.能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第3自然段。
詞語卡片;朱德和紅軍戰(zhàn)士們共同挑糧的圖片;歌謠投影二年級語文上8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二年級語文上8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認讀詞語。
2.課文第1、2自然段講了什么?
3.填空練習,訓練學生有順序地表達。
(1)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所以()。
(2)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4.檢查朗讀,糾正學生的讀音。
二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體會朱德的高尚品質
1.(出示圖片)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挑糧的情景。
(1)走在最前面的是誰?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2)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2.學習前兩句。
(1)朱德爺爺當時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zhàn)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zhàn)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2)指導學生用敬佩的語氣讀第3自然段的前兩句話。(強調(diào)“一塊兒”“滿滿的”)
3.朱德同志為什么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呢?
(1)輕聲讀后面的課文,畫出答案。
(2)誰能用上這些詞,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心疼藏又找來寫上)
(3)“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4)指導朗讀,要求讀出“不料”的語氣。
(5)口頭填空:
大家見了,心里想:()。從此,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4.是啊,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一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
5.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偨Y課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后,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我們()。
1.由于低年級是語文閱讀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因此需要教師針對性地指導,如朱德同志為什么讓人在扁擔上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讓學生帶著問題再去讀課文,更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課文。
2.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材為說話提供了材料和內(nèi)容,課堂訓練為說話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因此,教師不僅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還要善于充分利用課堂這個大舞臺,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1.給多音字組詞。
斗難
2.比一比,再組詞二年級語文上8朱德的扁擔教案設計教案。
3.語文趣味練習。
(四)面(八)方+(一)心(二)用=(五)光(十)色
(百)家爭鳴×(十)萬火急=(千)載難逢
4.戰(zhàn)士們開始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一名人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
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全歸功于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事情和人物
--歌德
二走近偉人
朱德(1886~1976),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在參與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中,為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的偉大歷史任務作了巨大的努力。主要著作編入《朱德選集》。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語文教案
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認本課的15個生字,會寫8個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會認15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導入新課。
1.請學生猜謎:“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p>
隨著學生說出謎底,出示扁擔的圖片。簡單介紹扁擔:扁擔,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在科技不發(fā)達的舊中國,老百姓主要用扁擔來挑水和挑重物?,F(xiàn)在在我國的農(nóng)村,有些偏遠山區(qū)道路崎嶇,不能通車,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用扁擔來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扁擔的課文。
2.出示課題:朱德的扁擔,并齊讀課題。
3.你們知道朱德是怎樣的一個人嗎?
請學生回答,師補充。朱德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梢哉f,他是一位很會打仗的大將軍。你們一定想知道他的扁擔是干什么用的?為什么要寫他的扁擔呢?下面我們來欣賞課文的情景朗讀,初步了解一下這個故事。
4.播放課文情景朗讀。
二、認讀本課生字。
1.結合圖片和組詞,認讀生字;
2.通過打氣球的游戲進一步認識生字;
3.認讀詞語,再次熟練認識生字。
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老師有一些問題需要同學們來解決,出示問題。
三、再讀課文,解決問題,理解課文內(nèi)容。
1.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學生回答,老師請學生讀出課文中相關的句子。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帶領的隊伍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2.為什么要下山挑糧?
井岡山上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寧岡的茅坪去挑糧。生活艱苦,吃糧食很困難。
3.挑糧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為什么?
從井岡山上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課文中是如何描述朱德挑糧的情景?
4.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zhàn)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
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戰(zhàn)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從“藏”字,我們體會到戰(zhàn)士們非常關心、心疼朱德軍長。
你的東西被人藏起來你會怎么辦?朱德找到他的扁擔了嗎?他又是怎樣做的呢?
5.你知道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的扁擔”5個字嗎?
是為了在扁擔上作記號,表明這是朱德專用的扁擔,任何人都不能拿走。為了不讓戰(zhàn)士們再藏他的扁擔。
大家對于朱德在扁擔上做記號的行為,有什么反應呢?
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四、總結課文,提示主題。
1.你覺得朱德同志是個怎樣的人呢?(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2.齊讀最后一段。(帶著崇敬之情)
3.還有哪些革命偉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一起記下他們的名字: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
五、作業(yè)布置。
1.把《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請閱讀一些革命偉人的故事。
編輯推薦:小學1-6年級各個版本語文教案匯總
提醒:
小學數(shù)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微信公眾號
朱德的扁擔_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大致了解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扁擔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讀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了解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床仄鸨鈸笥植徊乇鈸耍?/p>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目標:
掌握生字新詞。
重點難點:
正確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
(1)了解什么是扁擔,扁擔的用途,擔東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師:就是這么一位偉大的將軍,他面對缺糧的困難,是怎樣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讀。
4、開火車讀。
5、朗讀全文,要求讀通讀順。
二、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
3、了解課文詞語的意思。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組詞。
3、識記生字。
4、師范寫,生書寫。
5、講評。
四、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各一行。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課文。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重點難點:
了解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床仄鸨鈸笥植徊乇鈸耍?/p>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寫詞語。
2、集體訂正。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課文,這一段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齊讀。
2、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后會浮現(xiàn)什么情景?請仔細觀察文中插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師生評議。
(3)指導朗讀,注意讀出艱難,辛苦的心情。
3、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1、2句,邊讀邊感悟。
(2)齊讀。
(3)自由讀第3、4、5句話,邊讀邊悟。
(4)說說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擔,后來又不藏了?
(5)指導朗讀。
(6)全班齊讀。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五、作業(yè)。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
山上
會師 挑糧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第一二課時教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第一二課時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第一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18個生字,其中10個一類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8個二類字能熟練認讀。理解“堅守”“圍攻”“會師”等詞語。
3、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嘗試把握課文大意,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
4、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從字里行間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談話導入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在這篇課文中,你認識了誰?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心人民疾苦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和毛主席同時代的偉大領袖。
2、課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們,認識他是誰嗎?
(板書:“朱德”邊寫邊講解朱的演化過程)指名認讀指導
3、關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請你簡單地介紹介紹。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談談對朱德的了解,一到兩句話就可以了。)
教師相機簡介朱德: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朱德同志”。
教學同志。記住“志”:紅軍戰(zhàn)士心連心,大家互相稱同志。連起來讀:朱德同志。
4、(出示:扁擔圖片)認識這是什么嗎?(板書:扁擔)指名讀
(1)“擔”在這里是輕聲(板書dan)誰來準確地讀一讀?
(2)人們常常用扁擔來干什么?對,人們用扁擔挑水、挑糧食,所以可以說挑“一擔糧食”“一擔水”。
(3)(出示朱德挑糧的圖片)人們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東西裝在籮筐或桶里,掛在扁擔的兩頭,把扁擔的中間挑在肩上,這樣行走起來就比較——方便
5、這根扁擔可不是普通的扁擔,現(xiàn)在珍藏在軍事博物館里呢。為什么呢?仔細看看,上面寫了什么?(朱德記),看看這個“記”怎么寫的,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嗎?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標志的意思?,F(xiàn)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嗎?
6、指名讀課題
課文寫了朱德的什么?誰來讀課題告訴老師?
課文介紹了誰的扁擔?課文介紹了誰的什么?(齊讀課題)
朱德和扁擔之間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感人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要求:自由輕聲讀課文2遍,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標好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講了朱德的什么事情?
2.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3.請四小組學生讀課文,每組讀一個自然段,三組讀到爬山,四組讀完。邊讀邊思考,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糧)。戰(zhàn)士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后來朱德在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三、再讀課文,隨文識字
1.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江西的“井岡山”。(課件出示,教學“岡”)
井岡山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簡筆畫)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合了。看,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了,戰(zhàn)士們是多么高興啊,他們跳啊,叫啊……多么興奮?。ㄕn件出示會師圖)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哪個詞語?(“會師”)指導讀好會師。(革命的力量壯大了,大家多么高興?。。?/p>
2.指導看圖:現(xiàn)在這兒這兒有了兩支部隊,人數(shù)——增多了;力量更——強大了;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大家很高興,有一個戰(zhàn)士都舉起了手中的槍。
○他們在揮舞著紅旗。
○他們都笑了,露出了牙齒。
○毛澤東和朱德同志緊緊地握住了手。
是呀,大家多開心啊!讓我們也高興地讀出這句話。(出示,指導讀好)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p>
會師后不久就把這兩支隊伍整編成立了“紅軍”,朱德任紅軍最高指揮官——軍長。
2.引讀第一自然段第二句。此時,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敵人離我們這么近,他們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們敵人可狡猾了,他們分布在山下的好幾個地方把紅軍團團圍住,這就叫“圍攻”(板書)。(出示詞語,指導讀好)敵人要圍攻,紅軍就要“守”住井岡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這就叫“堅守”(板書)。(出示詞語,指導讀好。解說守的演化)指出“攻”“守”是一組反義詞。
敵人把我們紅軍緊緊圍住,就想把我軍困死,餓死,凍死。紅軍要堅守根據(jù)地,就必須有糧食。
讀好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保ㄖ该x,齊讀)
教學生字“必”(必的漢字演化過程)誰能用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來說說這句話。
3.當時,井岡山上生產(chǎn)糧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那么,紅軍戰(zhàn)士在挑糧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四、指導寫字,課堂作業(yè),鞏固學習成果
1.出示本課生字,分類重點指導
2.重點學寫“志”
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師范寫,強調(diào)上面是“士”。這個字真有趣,紅軍戰(zhàn)士心連心,大家互相稱同志。
3.學生在習字冊上把本節(jié)課學的生字描一個寫一個。
第二課時
一、民謠導入:
1.出示歌謠
同學們,在當年的井岡山地區(qū),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
朱德挑谷上山,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xié)力,
粉碎敵人圍剿。
(范讀,指名讀,齊讀)
知道這首民謠是講什么嗎?(朱德挑糧)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3課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找一找描寫朱德挑糧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點擊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導讀好這句話。
2.是啊,當時井岡山上缺糧,朱德和戰(zhàn)士們一起去挑糧,多好??!可是,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厮谋鈸兀空J真讀讀二、三自然段,邊讀邊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線畫下來。
(1)戰(zhàn)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①“那么忙”,當時朱德是一位軍長,請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
你覺得朱德怎么樣?
②是呀,作為軍長,朱德比戰(zhàn)士們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盡管這樣忙,他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
朱德翻山越嶺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p>
(2)從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①五六十里:一來一回就要100多里啊,我們步行一小時大約可以走10里,100多里要走十多個小時啊!何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真遠哪?!x好這個詞語
②是啊,這么遠的路,而朱德他們是走的我們這樣的路嗎?那是什么路?(山高路陡)(板書)什么是“山高路陡”?指導讀好這個詞
③就是因為路太遠了,所以每次挑糧戰(zhàn)士們都要起早趕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④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要是遇到刮風下雨,————
(那就更艱難,常常走一步,滑兩步,)但是朱德同時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這時你覺得朱德同志怎么樣?
⑤離敵人這么近,隨時可能遇到敵人的偷襲,隨時有生命危險,盡管如此,朱德同志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你覺得此時的朱德同志又怎么樣?一起讀好這句話。
(3)大家勸他不要去挑,他不肯。大家勸朱德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戰(zhàn)士,你來勸勸?
試著結合前面的課文,想想用上文中的哪些話來勸才能讓朱德同志同意不去挑糧。
是啊,他和紅軍戰(zhàn)士打成一片,沒有區(qū)別,這樣一位可親可敬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敬佩,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感動,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心疼呢??吹街斓峦具@么辛苦,難怪戰(zhàn)士們要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呢。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3.過渡:戰(zhàn)士們認為只要朱德同志沒有扁擔了,就不能再挑糧食了,讓紅軍戰(zhàn)士們沒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連夜在趕做扁擔,夜那么深了,可他還在煤油燈下用力的劈,認真的削,仔細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個晚上,趕做了這樣一根扁擔,當?shù)诙煸绯?,他拿著扁擔走出來時,戰(zhàn)士們還忍心再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嗎?
因為大家知道,他們藏了,朱德還會再做,這樣只會讓他更累,戰(zhàn)士們不忍心啊!而且扁擔上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齊讀)不料,朱德……三個字。所以大家見了(引讀)越發(fā)敬愛……他的扁擔了。因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個和戰(zhàn)士們(板書)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苦,一塊兒樂!
三、拓展延伸,感悟深情
1.看(課件出示圖片),這是1958年,72歲的朱德同志還親臨十三陵水庫勞動,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對朱德同志說些什么?
2.是啊,千言萬語就在胸口,讓我們在一起深情地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提高讀寫能力
推薦閱讀《開國元帥的故事》《朱德的故事》
板書設計:
13.朱德的扁擔
山高路陡
同甘共苦
教學反思:教學中,先通過介紹朱德的資料,了解其生平。再適當補充資料,讓學生了解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并讓學生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huán)境的危險。課堂上主要通過巧設問題讓學生來理解課文,感受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同學們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學習興趣濃厚。
二年級語文上9朱德的扁擔教案作業(yè)題(語文S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上9朱德的扁擔教案作業(yè)題(語文S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9朱德的扁擔【教學要求】
1.認識“扁、擔、志、支、隊、伍、岡、遠、產(chǎn)、鞋、斗、仗、疼、藏、料、越”16個生字,會寫“斗、產(chǎn)、仗、擔、支、扁、岡、遠”等8個字及以下詞語:山高路陡、越發(fā)、敬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教學準備
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或實物、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導入,明確課題含義
1.談話。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出示課件2)學生認識“朱德”這兩個字。
板書朱德。說說這兩個字怎么記。
簡介朱德。(出示課件3)
3.這篇課文講的是關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書:的扁擔請你們讀一下課題。
4.(出示課件4)請大家看扁擔圖。認識“扁擔”這兩個字。
這就是扁擔,誰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擔”這兩個字怎么記。
[課題中“扁擔”兩個字都是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并且是要求會寫的字。利用圖片,隨著出示課題分散識字。這樣字不離詞,音、形、義緊密結合,學生識記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
(出示課件5)要求:(1)圈出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遇到不懂的詞句和問題作記號。
2.小組學生互讀、互查、互教生字讀音,互相解疑。(出示課件6/7)
教師巡視,了解生字認讀情況。
3.集體認讀生字詞。井岡山同志一支隊伍不遠生產(chǎn)草鞋打仗(出示課件8)
(1)小老師教讀生字詞。
要求:先讀詞中的生字,再讀詞。
(2)開火車認讀生字。(出示課件9)
(三)閱讀質疑,整體感知課文。
1.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2.請三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能讀正確。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先評讀,再說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糧。戰(zhàn)士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后來朱德在扁擔上寫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擔了。]
4.學生質疑,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1)什么是“斗笠”?
(2)“會師”“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5.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實物、圖片、插圖解決以下問題:
①(出示課件10)一起讀讀“斗笠”這個詞。
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等制成的。用來遮陽光和雨。
②(出示課件11)看總司令帶著一支隊伍在井岡山和毛主席會師的圖片。
你們看,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了井岡山和毛主席的隊伍會合了,書上用的是什么詞。(會師)
“會師”就是指幾支獨立行動的部隊在戰(zhàn)地會合。
③(出示課件12)讓學生看扁擔的圖片。
引導學生注意看扁擔上的字。
(2)引導學生帶著質疑3讀課文,找有關的句子,初步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讓學生帶著質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②讓學生讀有關的句子,說說戰(zhàn)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因為戰(zhàn)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
(四)研讀感悟、理解真摯情感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朱德的哪些做法讓戰(zhàn)士心疼,找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
學生先讀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后抓住重點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看法,教師相機指導。
重點研讀以下句子。隨學生發(fā)言,隨機在重點詞下面畫點。
(1)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是敵人。(出示課件13)
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出示課件14)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出示課件13)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fā),天黑才能回來。)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通過“五六十里”表現(xiàn)很遠,天不亮出發(fā),天黑才能回來。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出示課件14)
③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3)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他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出示課件13)
現(xiàn)在,大家再想一想:朱德同志讓人心疼的地方有哪些?
①朱德穿著草鞋,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糧,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讓學生進入角色。
小結:朱德穿著草鞋,肩上擔的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那么難走那么長的山路,實在讓人心疼。朱德白天挑糧,晚上還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個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休息。(出示課件15)
如果你是紅軍戰(zhàn)士,你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由練讀,小組交流讀、個人展示讀。
5.教師小結:戰(zhàn)士們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發(fā)和大家一起去挑糧,天黑了才回來,晚上還要研究工作,實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壞了他,就勸他不要去挑糧,可他還是堅持跟戰(zhàn)士一起去挑糧,戰(zhàn)士們看著心疼,就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了。
課外作業(yè)新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zhīchíbiǎndanyuǎnfāng
()()()
shēnɡchǎndǎzhàngshānɡānɡ
()()()
二、多音字組詞。
tiāo()nán()
挑難
tiǎo()nàn()
三、選詞填空。
敬愛親愛
1.我和()的小伙伴一起度過快樂的節(jié)日。
2.()的毛主席是人民的好領袖。
參考答案:
一、支持扁擔遠方生產(chǎn)打仗山岡
二、挑水挑事困難災難
三、1.親愛2.敬愛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優(yōu)秀品質。
教具準備
重點句子、生字課件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銜接上節(jié)內(nèi)容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讀書、討論,知道了戰(zhàn)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擔,沒辦法去挑糧,就可以多休息一會兒。
(二)研讀課文,深入感悟理解
這節(jié)課,我們再認真讀書,找找大家因為什么敬愛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擔。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請你們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研討。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悟理解。
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看法。
(1)(出示課件9)讀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讓人又找來一根扁擔,還寫上他的名字。
①朱德為了不讓大家再藏他的扁擔,就在扁擔上寫了他的名字。
②從“不料”這個詞看出朱德這樣做是大家沒想到的。從這句話能看出戰(zhàn)士藏扁擔是擋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糧,共度難關的決心。
(2)(出示課件10)讀句子:大家見了,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心里越發(fā)敬愛他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所以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②從“越發(fā)”這個詞看出大家更加敬愛朱德了。
③大家對朱德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④再聯(lián)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愛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險和戰(zhàn)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
(三)整體回顧,總結升華情感
讀了《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戰(zhàn)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擔。當大家看到扁擔上寫的名字,被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而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朱德的扁擔》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艱苦奮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歲高齡的朱德同志還親臨十三陵水庫勞動,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壩。
(四)課外拓展,了解偉人事跡
關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你們課后收集有關他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五)研究方法,指導書寫生字
1.讓學生讀、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難寫的字。
2.小組研究書寫方法。
3.教師課件演示指導。(出示課件11)
課外作業(yè)新設計
一、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一()扁擔一()隊伍()的斗笠
一()糧食一()草鞋()的工作
二、連線。
穿糧食研究朱德
戴山路藏起名字
挑草鞋寫上扁擔
走斗笠敬愛打仗
三、寫出加點詞的近義詞。
1.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了。()
2.山上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3.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太陽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圓圓的臉漲紅了,把身邊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
1.這段短文共有句話。
2.云的顏色有、……
3.這里的省略號表示。
4.是把云染成了各種美麗的顏色。
參考答案:
一、1.根支圓圓擔雙辛苦
二、穿草鞋戴斗笠挑糧食走山路研究打仗藏起扁擔寫上名字敬愛朱德
三、1.更加2.派3.險
四、1.兩2.黃色紅色紫色3.還有很多種顏色4.太陽
板書設計:
9.朱德的扁擔
山上
會師挑糧藏不藏敬重
山下
【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一課的教學結束了,我總結了一下自己教學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
先說優(yōu)點:一、這一課,我從題目入手:這是一根怎樣的扁擔?朱德拿這根扁擔干什么?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并深受教育。二、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nèi)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再說不足之處:在指導會寫的字“扁擔”時,僅僅是借助課件讀寫說,而沒有示范寫。主要是我寫字太慢,怕耽誤太多的時間。課堂紀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講讀第二自然段時,由于時間過長需要我不時地提醒學生來維持課堂紀律。
同課異構
《朱德的扁擔》創(chuàng)新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感受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品質,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愛戴之情。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導入新課
1.出示扁擔圖,讓學生觀察,這是什么?(板書:扁擔)指生認讀。仔細觀察,你知道這是誰的扁擔嗎?補全課題:朱德的扁擔,指生認讀。齊讀課題。
2.指生介紹朱德,師進行補充。
二、細讀課文,感悟內(nèi)涵
1.課題為“朱德的扁擔”,他用這根扁擔做什么嗎?(挑糧上山)為什么要挑糧上山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3.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觀察這根扁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朱德記)他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學生再讀課文,找出答案)
體會“藏”
1.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催€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晚上他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
(1)朱德同志是軍長,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課件出示,學生看圖片試著說一說。)
(2)教師小結:是啊,作為一個軍長,隊伍上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他的工作這么忙、這么苦,卻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學生再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挑糧累的句子
課件出示: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1)五六十里:單靠兩只腳要走上一整天!路遠嗎?誰來讀好這個數(shù)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課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岡山,學生想象:這樣的路會怎么難走呢?誰來讀出山的高,路的險?指名讀。
體會“同甘共苦”
過渡: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身強力壯的年輕小伙爭著去,搶著去,作為總司令的朱德同志,當年已經(jīng)四十多歲的他,也和戰(zhàn)士們一樣爭著去挑糧。(課件出示插圖)
1.看圖: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一說)教師相機出示草鞋、斗笠。
2.說話練習: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讀文: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話,學生齊讀。
4.同學們,故事學到這兒,你們認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樣的人呢?(板書:同甘共苦)這樣一位可親可敬、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敬佩,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感動,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這么辛苦,也難怪戰(zhàn)士們會這樣想------(課件出示)
5.這句話該怎么讀出戰(zhàn)士們的心情呢?試一試。(自由讀,指名讀)
6.帶著你的擔憂、你的心疼齊讀。
體會“找扁擔”
1.大家決定把他的扁擔藏起來,戰(zhàn)士們認為只要朱德同志沒有扁擔了,就不能再挑糧食了!這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2.讓紅軍戰(zhàn)士們沒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又找了一根扁擔。而且扁擔上寫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三、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朱德爺爺?shù)倪@根扁擔,讓我們永遠記住了朱德爺爺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偉人,永遠學習他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相信,讀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和小朋友一樣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樣感動。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小伙伴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周圍的人聽。
板書設計
9.朱德的扁擔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
穿戴挑
藏找寫
資源包
精彩片段
《朱德的扁擔》教學片段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師:(課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們,認識他是誰嗎?
生:朱德
(教師完成板書:“朱德”)
師:關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請你簡單地介紹介紹。
生1:朱德從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爺爺生活在一起。
師: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
生2:朱德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和革命家
師:你這些事怎么知道的?
生2:從網(wǎng)上找的。
師:從網(wǎng)上搜索我們需要的資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生3: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帥之一。
師:這個你也知道,不簡單。他是十大元帥——
生齊:之首
教師補充介紹: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大家都稱他“朱總司令“建國以后,他任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師:(出示:扁擔圖片)認識這是什么嗎?
生齊:扁擔
師:(板書:扁擔)這里的“擔“讀輕聲。
(指名讀)
師:你知道扁擔是用來干什么的嗎?
生1:可以用來挑糧
師:不僅可以用來挑糧哦
生2:可以用來挑水
師:(出示朱德挑糧的圖片)人們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東西裝在籮筐或桶里,掛在扁擔的兩頭,把扁擔的中間挑在肩上,這樣行走起來就比較——
生齊:方便
師:這根扁擔可不是普通的扁擔,現(xiàn)在珍藏在軍事博物館里呢。為什么呢?仔細看看,上面寫了什么?(放大出示:朱德的名字,生齊讀。)
師:現(xiàn)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嗎?
生齊:朱德
師:(板書:的,指著板書的課題)課文寫了朱德的什么呢?你能通過朗告訴大家嗎?
(生1讀課題)
師:他突出了什么?
生齊:扁擔
師:課文寫了誰的扁擔?
(生2讀課題)
師:他突出了——
生齊:朱德
師:課文寫了誰的什么?齊讀
(生齊讀課題)
師:你們突出了——
生齊:“朱德”和“扁擔”
師:相同的內(nèi)容,根據(jù)需要,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讀法,突出的重點也就不一樣。
【指導個性化地朗讀課題,根據(jù)不同的問題,學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內(nèi)容,讓聽者根據(jù)需要提取相關的信息,最后教師進行了有效的總結和學法的指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緊扣題眼的能力,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敏感度?!?br>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朱德爺爺為什么會在扁擔寫上這三個字呢?請聽老師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扁擔講了誰和誰怎樣的故事呢?
(教師范讀課文)
課文圍繞扁擔講了誰和誰怎樣的故事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故事中有朱德和戰(zhàn)士們
師:(板書:戰(zhàn)士們)他們之間圍繞扁擔發(fā)生了什么事呢?朱德跟扁擔之間?
生:朱德用扁擔挑糧食
師:(板書:挑)戰(zhàn)士們見了,怎么做的?
生:戰(zhàn)士們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
師:(板書:藏)朱德同志又怎么做的?
生:朱德同志同志又找人做了一根扁擔。
師:(板書:做)
【初讀課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進行了相應的引導,并用簡單形象的圖示表示出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能力,初步培養(yǎng)了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標出自然段序號。(2)大聲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師讀要求)
師:課文中的生字詞會讀嗎?
(開火車讀,通過評價提醒容易讀錯的生字。)
師:老師現(xiàn)在把它們的拼音去掉,順序改變了一下,你還能認識嗎?
(分行出示詞串)
扁擔井岡山生產(chǎn)斗笠藏起來不料越發(fā)
(指名讀)
【將生字放在詞串中認讀,不但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而且有利于學生把握課文的大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br> 師:剛才讀課文時,有幾個長句子你讀得順暢嗎?(出示長句子: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這個句子說的誰呀?
生:朱德同志
師:他去干什么呀?
生:去挑糧
師:他一個人去的嗎?
生:不是,他和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的。
(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學生根據(jù)劃分的停頓記號齊讀。)
師:我們遇到長句子時,就這樣,中間停頓幾次,吸吸氣再讀,句子就不覺得長了。用這樣的方法,請你讀讀下面的兩個句子。
(出示:井岡山上出產(chǎn)的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學生自由練讀,討論)
(出示:井岡山上/出產(chǎn)的糧食/不多,紅軍/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
(齊讀)
師:長句子會讀了,相信課文一定難不倒你們。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相機糾正和評價。)
【這篇課文長句子較多,讀通讀順長句子是讀好課文的基礎,所以,在長句子的朗讀指導上,我用一個句子進行范例,進行方法指導,通過提一些問題,讓學生明白怎樣進行語義停頓,為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奠定基礎?!?br>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當時是怎樣的情況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數(shù)一數(shù),有幾句話?
生:2句。
師:自己讀一讀,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自由讀)
生1:我知道了時間是1928年。
生2:我知道了是在井岡山上。
生3: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和毛主席會師了。
師:你們真會讀書,能從這句中讀出這么多東西。以后讀書就得這么讀。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會師是什么意思?
師:我們先來看這個句子,誰跟誰,在什么地方會師?
生: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在井岡山上會師。
師:(出示井岡山會師圖片,指著圖片介紹)這就是井岡山,看,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群山。(指著圖片中的人物)這是誰?
生:毛主席
師:1927年,毛主席帶領部隊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叫井岡山根據(jù)地。這是誰呢?
生:朱德同志
師: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也來到井岡山,這兩支隊伍合在了一起,這就是——
生:會師
師:現(xiàn)在這兒這兒有了兩支部隊,人數(shù)——
生:增多了
師:力量更——
生:強大了
師: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1:大家很高興,有一個戰(zhàn)士都舉起了手中的槍。
師:是的,他雙手舉起槍來慶祝
生2:他們在揮舞著紅旗
生3:他們都笑了,露出了牙齒。
師:是的,大家都開心地笑了。
生4:毛澤東和朱德同志緊緊地握住了手。
師:是呀,大家多開心啊!讓我們也高興地讀出這句話。
(生齊讀第一句,讀出了高興的語氣。)
師:(指圖,引讀第二句)紅軍在——
生:山上
師:山下不遠處就是——
生:敵人
【借助圖片,隨文理解“會師”,將枯燥的歷史知識的介紹化為學生積極主動的觀察,理解。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說說戰(zhàn)士們是怎樣高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體會戰(zhàn)士們會師時的興奮和激動,第一句的朗讀指導也就水到渠成?!?br> 四、鞏固生字,指導寫字
師:(出示帶田字格的生字,指名讀)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擔”字是一個提手旁加一個“元旦”的“旦”字。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在課本上把這節(jié)課學的8個生字都寫一寫。
(學生書寫,教師提醒和糾正寫字姿勢。)
(老師選出學生作業(yè)指名評價,教師再進行補充和修正。)
【識字寫字是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在指導寫字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把生字從結構的角度分類,讓學生學會主動觀察,細心書寫,培養(yǎng)生自主觀察、思考、分析、評價的能力。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在相互肯定中獲得成功感,從而激發(fā)他們今后主動、自覺觀察字形的興趣?!?br> 五、總結課堂,布置作業(yè)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初讀了《朱德的扁擔》,知道了朱德總司令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故事。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品讀課文。課后請大家給生字找朋友,和同學比賽,看誰知道得多。
(出示作業(yè):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給生字找朋友,和同學比賽,看誰知道得多。)
備課資料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階,四川儀隴人。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
1927年8月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軍長。起義軍南下廣東后,主力在潮汕地區(qū)被國民黨軍隊擊敗,他率領余部轉至湖南南部,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1928年4月率部萬余人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隨即成立工農(nóng)革命軍(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他和毛澤東指揮部隊多次戰(zhàn)勝國民黨軍的“進剿”、“會剿”,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1929年1月和毛澤東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進軍,為建立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奠定了基礎。1930年8月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nóng)紅軍總司令。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他先后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戰(zhàn)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的四次大規(guī)模軍事“圍剿”。
練習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給下列生字擴詞
產(chǎn)()()()
擔()()()
遠()()()
閱讀能力大提升
二、閱讀文段,完成練習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他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讓人找來一根扁擔,還寫上他的名字。大家見了,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心里越發(fā)敬愛他了。
1.這一段有()話。
2.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用“﹏”在文中畫出。
3.戰(zhàn)士們再也不藏朱德的扁擔,是因為他在扁擔上寫下了_________。
4.你認為朱德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
三、紅軍戰(zhàn)士們看到朱德軍長白天和戰(zhàn)士們一起下山挑糧,晚上整夜整夜研究打仗,怕他身體吃不消,都來勸說朱德軍長。想象一下,他們會對朱德同志說什么呢?
參考答案
一、生產(chǎn)出產(chǎn)產(chǎn)業(yè)擔水擔子負擔遠近遠方遙遠
二、1.62.大家看了心疼3.他的名字4.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
三、老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可要愛惜身體呀!挑糧這樣的小事我們?nèi)ゾ托辛恕?h2 style="color:#404040">二年級語文上16朱德的扁擔教案反思作業(yè)題(部編版)
16朱德的扁擔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新偏旁同字框。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
3.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新偏旁同字框。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
【教學難點】
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新偏旁同字框。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1.今天我們來認識了一位老一輩革命領導人,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十大元帥之一,國家副主席朱德爺爺。(課件出示1)朱德圖文
朱德(1886~1976)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在參與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中,為實現(xiàn)農(nóng)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的偉大歷史任務作了巨大努力。主要著作編入《朱德選集》。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朱德爺爺?shù)墓适?。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朱德的扁擔》)
二、識字解詞
1.學生自讀課文。
提出要求:(課件出示2)
(1)不認識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
(2)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詞;
(3)讀通每個句子,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4)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課件出示3)
biǎndānzhìwǔjūnzhànshìzěn
扁擔志伍軍戰(zhàn)士怎
各自拼讀,讀好前鼻音“扁、擔、軍、戰(zhàn)、怎”,整體認讀音節(jié)“志、伍、士”。
指名認讀,相機正音,并用生字口頭組詞。
(2)出示新詞(課件出示4)
朱德扁擔抽出敵人斗笠打仗心疼不料敬愛山高路陡
開展讀詞游戲。
指名讀,開火車讀。
②小老師領讀,齊讀。理解、記憶。
(3)讓我們把這些字詞帶到課文中,一起來讀好課文。
①標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讀音是否正確。
②開火車讀,看誰讀得好。組織互相評價讀書。
3.整體感知內(nèi)容。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課件出示5)
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帶領大家,戰(zhàn)士們心疼,把藏起來,
在刻三個字。
讀一讀,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填一填。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6)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扁擔志伍軍戰(zhàn)士怎
1.記生字:開動腦筋記生字。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教師總結:
(1)加一加:“士”加“心”是“志”;“亻”加“五”是“伍”,“冖”加“車”是“軍”。
(2)換一換:“想”減“相”換“乍”就是“怎”?!暗睖p“亻”換“扌”就是“擔”,“站”減“立”換“戈”就是“戰(zhàn)”。
(3)減一減:“偏”減“亻”是“扁”。
(4)猜謎語:“家里失火了。”是“災”,“建立廠子”就是“產(chǎn)”。
2.組詞語:給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頭組詞。
3.指導寫字:
(1)師范寫,重點指導“扁、戰(zhàn)”并講述:(板書:扁戰(zhàn))
(課件出示7):“扁、戰(zhàn)”田字格課件。
“扁”:半包圍結構,屬于左上包圍:左上包圍類型的字包圍部分是傾斜的,被包圍部分則要寫端正?!氨狻弊帧皯簟辈恳遍L,下面的部分要寫端正。同時被包圍部分的右側應突出包圍圈。
“戰(zhàn)”:左右結構,左右差不多大,右部“戈”斜鉤寫長而舒展,不要寫成“弋”。
(2)老師范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diào)寫字姿勢,提出要求。(課件出示8):
看準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個字的結構,放慢速度。
嚴格按筆順描寫。
(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適當獎勵。
四.總結交流
小朋友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認識了十大元帥之首朱德爺爺,了解了他和扁擔的感人故事。下節(jié)課我們接著學。
課外作業(yè)新設計
1.看拼音,寫漢字。
biǎndɑnduìwutónɡzhìzhànshì
()()()()
1.抄寫本課會寫字,各四個。
3.搜集我國十大元帥。
答案:
1.扁擔隊伍同志戰(zhàn)士
2.略。
3.中國共產(chǎn)黨十大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誘導試學
1.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一位老一輩革命領導人,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十大元帥之一,他是誰?請同學們再次呼喊他的名字。(生:朱德)(師板書:朱德)我們聽到了朱德與什么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生:扁擔)(師板書:扁擔)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朱德是用扁擔往山上挑糧,為什么要挑糧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2.師簡介歷史背景(課件出示9)
1928年4月,朱德帶領隊伍到井岡山和毛澤東勝利會師后,國民黨就把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兩次圍剿失敗后,又實行了經(jīng)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這時,從山下秘密挑糧上山成了紅軍的一項重要任務。
3.大家看朱德準備去挑糧了,(課件出示10:出示課文插圖)你看這就是朱德,還有那一根扁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生:扁擔上寫有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為什么扁擔上會刻有這些字呢?(戰(zhàn)士們藏扁擔)
二引導探學
1.同學們,老師今天要代表朱德軍長給咱們班的小戰(zhàn)士下一個任務,比一比那一組的同學完成的任務最出色。
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想想: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刂斓碌谋鈸??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p>
2.分小組合作學習。
3.討論交流:
A.戰(zhàn)士們不想讓朱德挑糧是心疼他,從哪些句子看出挑糧很辛苦?(課件出示11)
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要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十分難走。
(讓生理解“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體會挑糧的艱辛,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B.戰(zhàn)士們每次天不亮就出發(fā),到了天黑才回來,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課件出示12)(出示句子)
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晚上還要整夜整夜的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
(讓生從“滿滿的、整夜整夜”體會朱德的辛苦,生練習積累ABAB的詞語,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板書:滿滿的整夜整夜)
(課件出示13)(讓生體會作者連續(xù)用三個動詞,形象的描寫了人物的動作。生練習動詞使用如:聽廣播等,讓學生用三個動詞進行描寫某種事物,如:小貓跑過去、猛地一撲,抓住了那只可惡的老鼠。)
C.正是因為大家關心朱德,想讓他多多休息,所以藏起了扁擔,可為什么又不藏了?
(讓學生理解“敬愛”,從而感受人物品質——以身作則、同甘共苦。)(板書: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4.教師小結
朱德的精神感染著大家,后來戰(zhàn)士們還編了一首歌謠:(課件出示14)
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xié)力,粉碎敵人圍剿。
他的精神令人敬佩,一直到1958年,已是72歲高齡的他還到十三陵水庫和大家一起挑土修水庫。
5.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三、開導活學
同學們鮮艷的五星紅旗上灑滿了革命先輩的鮮血,在我們幸福生活的時候,不能忘記的就是他們。請同學們收集一些革命故事,選一個自己最受感動的,在國慶節(jié)后我們舉行一個“講故事、祭先烈”活動,比一比誰講的故事最形象生動。
課外作業(yè)新設計
1.把《朱德的扁擔》講給大家聽。
2.朱德為什么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3.照樣子寫一寫。
(穿著)草鞋()旗號()紅領巾
答案:
1.略。
2.因為朱德以身作則,和同志們同甘共苦,所以,大家都敬愛他。
3.(打著)旗號(帶著)紅領巾
【板書設計】
16朱德的扁擔
滿滿的整夜整夜
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是一篇贊揚人物品質的的文章。為了讓學生能產(chǎn)生情感共鳴,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十分重要,我先已進行了情景創(chuàng)設,然后層層推進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時,我以讀為基礎,充分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在進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孩子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聯(lián)系理解重點詞句,積累好的詞句、進行說寫訓練,初步感受作者組織語言、運用詞語的方法,促進由讀到寫的遷移,將為他們今后的語言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課異構
創(chuàng)新教案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抓關鍵詞“藏、同甘共苦、勸、做扁擔”學習課文,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感受朱德同志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品質,激發(fā)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愛戴之情。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扁擔圖,讓學生觀察,這是什么?(板書:扁擔)指生認讀。仔細觀察,你知道這是誰的扁擔嗎?補全課題:朱德的扁擔,指生認讀。齊讀課題。
2.指生介紹朱德,師進行補充。
二、細讀課文,感悟內(nèi)涵:
1.課題為“朱德的扁擔”,他用這根扁擔做什么嗎?(挑糧上山)為什么要挑糧上山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因為井岡山生產(chǎn)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zhàn)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zhàn)士們就會餓肚子。戰(zhàn)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3.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觀察這根扁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朱德記)他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學生再讀課文,找出答案)
(一)體會“藏”
1.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催€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戰(zhàn)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1)朱德同志是軍長,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課件出示,學生看圖片試著說一說。)
(2)教師小結:是啊,清晨,當戰(zhàn)士們還在睡夢中時,朱德同志可能已經(jīng)在察看地形,進行作戰(zhàn)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務。白天,他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和戰(zhàn)士們一起耕田種地。晚上,當戰(zhàn)士們都進入了夢鄉(xiāng),他還在昏暗的煤油燈下思考,研究戰(zhàn)略,可能一工作就會到天明,他的工作這么忙、這么苦,卻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學生再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挑糧累的句子
課件出示:從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1)五六十里:單靠兩只腳要走上以整天!路遠嗎?誰來讀好這個數(shù)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課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岡山,學生想象:這樣的路會怎么難走呢?誰來讀出山的高,路的險?指名讀。
(二)體會“同甘共苦”
過渡:路那么遠,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身強力壯的年輕小伙爭著去,搶著去,作為總司令的朱德同志,當年已經(jīng)四十多歲的他,也和戰(zhàn)士們一樣爭著去挑糧。(課件出示插圖)
1.看圖: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一說)教師相機出示草鞋、斗笠。
2.說話練習: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讀文: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第二句話,學生齊讀。
4.同學們,故事學到這兒,你們認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樣的人呢?(板書:同甘共苦)這樣一位可親可敬、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敬佩,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感動,怎么能不讓紅軍戰(zhàn)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這么辛苦,也難怪戰(zhàn)士們會這樣想------(課件出示)
5.這句話該怎么讀出戰(zhàn)士們的心情呢?試一試。(自由讀,指名讀)
6.帶著你的擔憂、你的心疼齊讀。
(三)體會“勸”
1.在這種情況下,戰(zhàn)士們都勸他不要去挑,你想想:戰(zhàn)士們會怎么勸說朱德同志呢?(思考交流)
2.多么貼心的話呀,朱德同志聽勸了嗎?他會怎么回答戰(zhàn)士們好心的勸說?(交流)
(四)體會“做扁擔”
1.在大家勸說不成的情況下,只好決定把他的扁擔藏起來,戰(zhàn)士們認為只要朱德同志沒有扁擔了,就不能再挑糧食了!這就是戰(zhàn)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戰(zhàn)士們的這種情有沒有實現(xiàn)呢?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不料)
2.讓紅軍戰(zhàn)士們沒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夜那么深了,可他還在煤油燈下用力地劈、認真地削、仔細地磨?;撕芏嗑?,做了整整一個晚上,當?shù)诙煸绯?,他拿著扁擔走出來的時候,你看到的朱德司令是什么樣子?(交流)
3.看到朱德同志連夜趕做的新扁擔,戰(zhàn)士們還忍心再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嗎?因為大家知道,他們藏了,朱德還會再做,這樣只會讓他更累,戰(zhàn)士們不忍心?。《冶鈸蠈懥恕爸斓掠洝叭齻€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齊讀)不料,朱德-----三個字。所以大家見了(引讀)越發(fā)敬愛-----他的扁擔了。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個和戰(zhàn)士們(指板書)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戰(zhàn)士們在一起。
三、拓展延伸:
朱德爺爺?shù)倪@根扁擔,讓我們永遠記住了朱德爺爺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偉人,永遠學習他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相信,讀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和小朋友一樣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樣感動。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小伙伴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周圍的人聽。
資料包
說課案
《朱德的扁擔》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朱德的扁擔》講的是在1928年,紅軍初建時期,在國民黨竭力“圍剿”的特定環(huán)境下,廣大紅軍戰(zhàn)士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粉碎敵人的陰謀而到茅坪去挑糧食的故事。全文沒有一句對話,但卻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的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場面。課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的形象,而且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xiàn)出革命戰(zhàn)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的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尊敬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挑糧食路途遙遠、山高路陡,體會挑糧的艱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學的重點。要從中體會朱德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和戰(zhàn)士對朱德的敬愛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想象拓展,發(fā)展學生認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眴l(fā)學生借助教材展開想象,并通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內(nèi)心,從吸收至傾吐,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認識,指導他們的生活。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自己的身邊去發(fā)現(xiàn),去對比,加強對當時革命狀況的了解,從而引發(fā)對革命事業(yè)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情境,把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來參與,參與其中的艱辛,參與其中的心理過程,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的感同身受,激發(fā)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nèi)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另一個重點就是“扁擔”,始終抓住“扁擔”,從戰(zhàn)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記”三個字,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
第2自然段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挑糧食路途艱難。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體會去挑糧食的一定是身強力壯的人,這是因為路途艱辛。這樣學生已經(jīng)體會到了挑糧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著再聯(lián)系他們平時爬山時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擔上糧食就更艱難了。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情感體驗使這個難點很好的解決了。
本課的重點段是第3自然段,這個自然段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朱德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精神。學生主動學習比被動的學習更有效。通過讓學生了解雙方的行為意圖,從每個角色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體會到戰(zhàn)士對朱德的敬愛,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這樣有了換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師填鴨式的說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這句話:戰(zhàn)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指導朗讀,體會其中戰(zhàn)士們對朱德的關心。
課后要求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小伙伴聽,講給你的家人聽,講給你周圍的人聽。這樣的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使學生以這堂課的學習為起點,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也是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五、說效果
通過了解文章大意,直至突破重難點,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多媒體課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觀性,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使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資料
備課資料
朱德簡介。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nóng)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后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zhàn)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jù)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fā)展大生產(chǎn)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陜甘寧邊區(qū)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xié)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隨后又和毛澤東一起發(fā)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奪取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biāndàntóngzhìduìwuzhànshìzěnyàng
二、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處挑難
()()()
三、寫出加點詞的近義詞。
1.紅軍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2.大家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了。()
3.山上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四、照樣子寫句子。
例:天上飄著白云。(藍藍的)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1.黃葉落下來。()的黃葉()落下來。
2.小魚游著。()的小魚()游著。
五、課文整體梳理。(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
1.朱德同志用扁擔來干什么?
2.為什么戰(zhàn)士們會藏起他的扁擔?
3.為什么朱德同志在他的扁擔上寫上“朱德的扁擔”這五個字?
六、重點段落品析。
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草鞋,斗笠,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爬山,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1.給加點的字注音。
2.選詞填空。(把詞語寫到文中橫線處)
帶著挑起穿著
3.從短文內(nèi)容我們了解到,朱德同志是位能與戰(zhàn)士們的人。
七、猜字謎。
平反之后淚雙流
答案
一、扁擔同志隊伍戰(zhàn)士怎樣
二、chǔ(處理)tiāo(挑起)nán(難題)
處挑難
chù(到處)tiǎo(挑撥)nàn(困難)
三、1.儲藏2.尊敬3.經(jīng)常
四、1.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2.成群的小魚快樂地游著。
五、1.下山挑糧食。
2.心疼朱德同志,擔心他太累。
3.怕戰(zhàn)士們再藏起他的扁擔。
六、1.zhàngtèngliào
2.穿著帶著挑起
3.同甘共苦
七、猜字謎。
士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訓練
二、導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一)研讀、感悟、理解戰(zhàn)士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讓戰(zhàn)士心疼,找出相關的詞句。
2.小組交流。結合自己找的詞句,談看法,互相補充。
3.集體交流。
(1)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從"不遠"這個詞看出敵人離井岡山很近,是要進犯井岡山。朱德到山下挑糧會遇到危險。
(2)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天不亮出發(fā),開黑才能回來。)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覺?(難爬、累、喘不過來氣。)
想想朱德還要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走這樣難走的路就更難更累了。
③指導朗讀:評讀、賽讀。
誰能把挑著糧爬這樣的山,來回走五六十里那種艱難的感覺讀出來。
(二)研讀讀課文,感悟理解。
這節(jié)課,我們再認真讀書,找找大家因為什么敬愛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擔。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請你們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研討。教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悟理解。
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看法。
(1)課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
①朱德為了不讓大家再藏他的扁擔,就在扁擔上寫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②從"不料"這個詞看出朱德這樣做是大家沒想到的。從這句話能看出戰(zhàn)士藏扁擔是擋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糧,共度難關的決心。
(2)課件出示句子:大家見了,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所以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
四、歸納總結
讀了《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戰(zhàn)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擔。當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擔"五個字,被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動而越發(fā)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五、當堂練習
板書設計:
16朱德的扁擔
戰(zhàn)士們藏扁擔
朱德找扁擔
(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教學反思:
編輯推薦:小學1-6年級各個版本語文教案匯總
提醒:
小學數(shù)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微信公眾號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朱德的扁擔》第一課時教案
朱德的扁擔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朱、攻、守"等于1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感悟革命領袖不畏艱險、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2.難點: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或實物、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訓練
二、談話導入
1.談話。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對關懷人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愛之情,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老一輩領導人。
2.課件或圖片出示朱德像。認識"朱德"這兩個字。 你們知識他是誰嗎?
3.這篇課文講的是關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書:朱德的扁擔,請你們讀一下課題。
三、探究新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圈出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
(3)遇到不懂的詞句和問題作記號。
2.小組學生互讀、互查、互教生字讀音,互相解疑。
教師巡視,了解生字認讀情況。
3.集體認讀生字詞。
朱(朱德)(朱紅)扁(扁擔)(壓扁)扁(扁擔)(壓扁)擔(擔子)(扁擔)志(志氣)(志向)志(志氣)(志向)敵(敵人)(敵軍)抽(抽到)(抽簽)陡(陡坡)(陡峭)難(困難)(難辦)斗(北斗七星)(升斗)仗(打仗)(仗勢欺人)疼(心疼)(疼痛)根(樹根)(根本)根(樹根)(根本)料(意料)(預料)敬(尊敬)(敬愛)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手勢告訴老師,這課有幾個自然段。
(2)請三名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看誰能讀正確。其他同學認真聽,想想這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先評讀,再說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糧。戰(zhàn)士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后來朱德在扁擔上寫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擔了。]
4.學生質疑,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1)什么是"斗笠"?
(2)"會師" "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戰(zhàn)士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不藏了?
5.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實物、圖片、插圖解決以下問題:
(2)引導學生帶著質疑3讀課文,找有關的句子,初步了解戰(zhàn)士為什么藏朱德的扁擔,后來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讓學生帶著質疑3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②讓學生讀有關的句子,說說戰(zhàn)士藏扁擔和后來又不藏的原因。(因為戰(zhàn)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擔。后來大家敬愛他,不再藏他的扁擔。) 板書:心疼敬愛
編輯推薦:小學1-6年級各個版本語文教案匯總
提醒:
小學數(shù)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微信公眾號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識記8個一類生字,16個二類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用部件組合法、猜字謎等方法識記生字。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感受到春天下小雨時的美妙感覺。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用多種方法識記8個一類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展臺、生字卡片、磁帶
四、教學時數(shù):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識記4個一類生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1、歌曲《小雨沙沙》
2、剛才這首歌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小雨?你是怎么知道的?春雨滋潤了萬物,它多可愛啊!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春天的小雨》,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開火車讀,要求讀準字音。
3、叮咚:
(1)指讀1——3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2)讀詞語:叮咚拼讀字詞ding dong
(3)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形聲字;都是口字旁)
(4)組詞:叮咬、叮囑、叮嚀
4、嘩:
(1)指讀4——6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2)讀詞:嘩啦
(3)hua形聲字
5、指讀第7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fā)出了什么聲音?
6、指讀8——11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fā)出了什么聲音?這些表示聲音的詞應該讀得快還是讀得慢一些,為什么?再來讀一讀。
7、指讀12——13自然段,思考:春雨落在哪?發(fā)出了什么聲音?這些表示聲音的詞應該讀得快還是讀得慢一些,為什么?再來讀一讀。
8、帶有感情地自由讀課文,指讀課文,齊讀課文。
三、學習象聲詞
1、讀一讀課文中的象聲詞。
2、這些表示聲音的詞叫象聲詞,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說象聲詞。(當當當、喵喵喵、嘰嘰、轟隆?。?/p>
3、你還能說出幾個象聲詞嗎?
四、學習生字“傘”
1、下雨天出門,你一般會帶上雨傘。出示實物,字理識字。
2、san平舌音
3、組詞:雨傘、降落傘
4、書空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識記4個一類生字,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反復讀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生字。
2、順
(1)shun
(2)講一講川+頁(部首)=順
(3)組詞:順利、一帆風順、一路順風、順便、順風耳、順口溜、順口、順心、順從
3、經(jīng)
(1)jing
(2)組詞:經(jīng)常、經(jīng)過、經(jīng)理
(3)這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書空
4、音
(1)yin整體認讀音節(jié)
(2)在哪見過這個字?(音樂、音符)
(3)“音”字下面是“日”
5、森
(1)sen平舌音
(2)森林、森嚴、陰森
(3)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書空
三、復習鞏固:復習生字、詞語。
四、認讀二類生字
五、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復習鞏固。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 P14——讀一讀
1、自由讀、齊讀。
2、領讀。開火車讀。
3、寫一寫。
三、 P14——寫一寫
1、自由讀、齊讀。
2、領讀。開火車讀。
3、寫一寫。
四、 P15——找一找,說一說。
1、說幾個象聲詞。
2、下雨時,仔細聽一聽,說說你的感受。
P15——唱一唱。
1、教師領讀歌詞。
2、學生自由讀,齊讀。
3、試著唱一唱。
五、指導書寫。
六、作業(yè):書寫一類生字。
七、板書設計:
春天的小雨
ding dong hua yin san shun jing sen
叮咚嘩音傘順經(jīng)森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寒號鳥》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寒號鳥》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預習。
要求:自學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預習可在課前進行,也可在課內(nèi)進行。)
二、出示課題,介紹寒號鳥。
寒號鳥,也叫寒號蟲,哺乳類動物,形狀跟蝙蝠相似,體長一尺多,有冬眠的習性,睡時倒懸在樹枝上。
三、檢查預習情況,抽讀生字詞卡。
四、閱讀第一節(jié)?!?/p>
1.指名讀。
(1)誰能把這一節(jié)課文的內(nèi)容用簡筆畫畫出來。(指名兩人分別畫在小黑板上。)
全體同學默讀,想想第一節(jié)有幾句話,每句話介紹什么。等一會兒看圖是否畫得對。
(設計把第一小節(jié)課文畫一畫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不僅為了使小朋友進一步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主要角色之間的關系,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溝通抽象的文字符號與形象的生活畫面之間的聯(lián)系,以求在學習本課的全過程中發(fā)揮積極影響。)
(2)誰能看著圖把第一節(jié)課文說一說。
指圖看“崖”和“縫”。
(3)為什么說寒號鳥是把縫“當作”窩?
2.小結:這一節(jié)主要講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由于它們是鄰居,所以能經(jīng)常見面、對話,才發(fā)生了下面的故事。
五、閱讀課文第二節(jié)至課文結束。
1.默讀這部分課文。
讀后問:(1)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2)你們覺得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學?(用表演的方法。)
(征求小朋友的意見,把學習方法的選擇權交給孩子,為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教師“以學定教”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教師先引導學生確定表演的方式,不僅是為了強化閱讀的動機,激發(fā)閱讀的興趣,更是為了以表演的要求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2.準備表演,閱讀課文。
(1)指導讀對話。
要表演就要把對話讀熟。找出喜鵲和寒號鳥說的話,多讀兩遍,努力記住。
①男女同學分別讀喜鵲和寒號鳥說的話。
②寒號鳥哪兩次話的內(nèi)容是一樣的?寒號鳥兩次說的時候感情是不是一樣的?第一次是怎樣的?第二次呢?
比較:悲哀——哀號
⑧為什么悲哀?為什么后來競哀號?
小結:這都跟天氣有關系。
(2)體會描寫天氣的句子。
一.①找出描寫寒號鳥悲哀地說和哀號時的天氣的句子。用筆畫出來。
板書:初冬寒冬
比較:呼呼地刮狂吼(怎么呼,怎么吼,大家來試試。)
冷得厲害冷得像冰窯
②“天亮了,太陽普照大地”課文上沒寫出說的話,你看看課文,想想誰會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