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試講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10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匯總:隱性知識。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匯總:隱性知識
一、目錄標題中的隱形知識
這類知識、隱形于中學歷史各冊教材的目錄或章節(jié)標題之中。
如奴隸社會編中“第一章奴隸社會的形成和發(fā)展—夏商”,就要求學生明白夏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商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發(fā)展時期。
與此相類似的知識點有:戰(zhàn)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秦漢是封建社會的初步發(fā)展時期;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創(chuàng)立時期;國民黨“一大”至汪精衛(wèi)叛變即1924年至1927年7月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
由此可見,教材的目錄標題隱含著豐富的知識,學習時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節(jié)中的隱形知識
這類知識,因教材的編寫體例,或隱形于背景,或隱形于因果,或隱形于時限,或隱形于補述,或隱形于刪簡。
如戰(zhàn)國時的長平之戰(zhàn)隱形于秦統(tǒng)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戰(zhàn)、三顧茅廬、赤壁之戰(zhàn)等東漢史實隱藏于三國鼎立一節(jié);司馬睿給祖逖刺史空銜的西晉史實隱形于東晉教材;916年阿保機建國契丹隱形于五代時限之內;北宋末年鐘相提出“等貴賤、均貧富”口號隱形于南宋農民戰(zhàn)爭;蒙古政權的耶律楚材勸止窩闊臺汗破壞農業(yè)隱藏于元世祖勸課農桑;春秋的皮囊鼓風冶鐵、突厥、契丹興起于北魏等知識隱形于后面章節(jié)的補述。
東周的后期是戰(zhàn)國,但東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戰(zhàn)國,因戰(zhàn)國止于公元前221年,比東周時間要長35年,這段史實被隱沒于教材的刪簡之列了。
于是,學生在學習時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
三、插圖中的隱形知識www.lvshijia.net
通過圖案插于課本,形象生動地強調該史實的重要,減少了課本的冗長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學生所忽視的隱形知識。
如隱形于扉頁彩圖中的《自由引導人民》,就反映了法國七月革命;隱形于書中的人物插圖《達·芬奇自畫像》,就使人不易覺察到課本舉出了達·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個;隱形于書刊手跡之類的插圖,更暗示了許多知識,“大總統(tǒng)誓詞”中的民國元年,就是指1912年,“嚴夏和他的主要譯著”圖中除《天演論》之外,還有與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書名相異的《法意》等等。
學習時,對插圖的隱含的知識不可忽視。
四、地圖中的隱形知識
這類知識,隱形于課本的歷史地圖之中。
如“元朝疆域圖”和“漕運圖”上,都明白告訴人們由于水患,黃河改道入淮的史實。中國歷史課本中歷史地圖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釋,更是潛藏著許多重要知識點,如今天的開封,戰(zhàn)國時稱大梁,北宋叫東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卻叫寧波,北京的叫法僅在兩宋時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幾種。
世界歷史課本的地圖上隱形的重要知識點更多得驚人:如“美國獨立形勢圖”上表明1783年英國在承認美國獨立的條約中,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土地劃歸了美國。在“19世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圖上,明白告訴學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兩個殖民國家外,還有荷蘭、英國和法國。
所以,學生在對教材的學習中,應該結合地圖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釋中的隱形知識
注釋是對教材部分內容的補充說明,按說沒有多少必記知識。可是高考不排除在這出題,一些出人意料的題往往就出在注釋上。
如1993年試題的“榷場”,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邊境市場”??蛇@不行,非得答成注釋的“收稅貿易市場”不可。因此注釋成為不可忽視的知識點:銅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就開始制造;哈雷是英國近代天文學家;禁軍,在南北朝是指皇帝親兵,在北宋是指國家正規(guī)軍;調,指戶稅,實質上是人頭稅;《周髀算經(jīng)》,可不能據(jù)“算經(jīng)”二字或載有勾股定理”就確認為數(shù)學專著,因《中國古代史》選修本就明白注釋為天文學著作;阿蒙神廟,就是卡爾納克神廟,等等。
延伸閱讀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匯總:中國皇帝順序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匯總:中國皇帝順序
1.秦始皇(贏政)——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2.漢惠帝(劉盈)——來去匆匆,過眼云煙
3.漢景帝(劉啟)——政績并不代表著其成功
4.漢武帝(劉徹)——開天辟地的帝王
5.漢宣帝(劉詢)——中興之主
6.漢哀帝(劉欣)——“同志”皇帝
7.漢新帝(王莽)——奪權容易,守權難
8.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9.漢明帝(劉莊)——東漢時期小有作為的皇帝
10.漢章帝(劉炬)——“章草”皇帝
11.漢桓帝(劉志)——碌碌無為的皇帝
12.漢獻帝(劉協(xié))——東漢最后一個皇帝
13.三國魏武帝(曹操)——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國魏文帝(曹丕)—政壇、文壇雙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智慧與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國吳大帝(孫權)——智勇兼?zhèn)涞挠⑿?/p>
17.西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
18.西晉惠帝(司馬衷)——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
19.東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的第一代皇帝
20.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皇帝
21.十六國漢光文帝(劉淵)—東晉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國皇帝
22.十六國昭武帝(劉聰)——匈奴漢國第二代國君
23.十六國前趙皇帝(劉曜)——神射手
24.十六國后趙高祖(石勒)——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少數(shù)民族皇帝
25.十六國后趙國太祖(石虎)—殘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國前秦宣昭帝(苻堅)—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劉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有雄圖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齊高帝(蕭道成)——“魚鱗子”
30.南北朝齊廢帝(蕭寶卷)—歷史上最昏庸、荒淫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鮮卑驕子
33.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歷史上最癲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楊堅)——歷史上有名的“懼內”皇帝
35.隋煬帝(楊廣)——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淵)——大唐帝國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顯)——被3個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兩次即位繼承大統(tǒng)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樂皇帝
43.唐肅宗(李亨)——兩耳不聞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
45.唐德宗(李適)——飽嘗戰(zhàn)火的洗禮和考驗
46.唐順宗(李誦)——進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憲宗(李純)——中興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縱情享樂終其一生
49.五代十國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時期第一個皇帝
50.五代十國后唐莊宗(李存勖)—喜歡唱戲的皇帝
51.五代十國后晉高祖(石敬瑭)—五代時后晉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國后晉出帝(石重貴)—善始未能善終
53.五代十國后漢高祖(劉禺)—后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54.五代十國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時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國后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最有作為的帝王
56.五代十國吳武帝(楊行密)—五代十國吳國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國南唐烈祖(李界)—廢吳主自立,建南唐
58.五代十國南唐后主(李煜)——亡國之后成詞宗
59.五代十國吳越武肅王(錢鎦)——“海龍王”
60.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國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趙恒)——信小人、遠賢臣
63.宋仁宗(趙禎)——兩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64.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契丹民族的英雄
65.遼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強盛的人
66.遼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遼景宗(耶律賢)—遼朝皇帝中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吳)——中國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鐵木真)——一代天驕
71.元太宗(窩闊臺)——蒙古帝國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國的締造者
73.元成宗(鐵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墳)——帝王之旅四年告終
76.明成祖(朱棣)——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熾)——一個平庸老實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鎮(zhèn))——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鈺)——“代替他人當皇帝”
81.明憲宗(朱見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頑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統(tǒng)
84.明穆宗(朱載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鈞)——一代英主卻背負千古罵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賦予傳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檢)——歷史劇中的悲劇人物
89.清太祖(努爾哈赤)—開疆擴土、驍勇善戰(zhàn)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極)——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順治)——清人關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撲朔迷離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歷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
95.清仁宗(嘉慶)——勵精圖治卻未能扭轉歷史
96.清宣宗(道光)—滿清唯一以嫡長子身份即位
97.清文宗(咸豐)—有重整江山之心,卻無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緒)—清朝第一位非皇子繼承大統(tǒng)
100.末代皇帝(宣統(tǒng))—中國最后一帝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匯總:14—19世紀初的世界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匯總:14—19世紀初的世界
時間、分期
14-19世紀初的世界
明、清(鴉片戰(zhàn)爭前)時期的中國(14世紀中期-1840年)
中國歷史
經(jīng)濟
1、農業(yè):精耕細作農業(yè)繼續(xù)發(fā)展。多熟種植制及其品種開發(fā);引進國外高產(chǎn)作物玉米、甘薯;經(jīng)濟作物大量種植,形成專業(yè)生產(chǎn)區(qū)域;施用餅肥;出現(xiàn)《農政全書》等農學著作。2、手工業(yè):明晚期煉鋼技術仍在世界領先;景德鎮(zhèn)成全國瓷都,明清發(fā)明五彩瓷和琺瑯彩瓷,瓷器大量外銷;蘇杭絲織業(yè)鼎盛;明朝中后期江南民營手工業(yè)出現(xiàn)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清朝時緩慢發(fā)展。3、商業(yè):小農經(jīng)濟與市場聯(lián)系日益密切,徽商、晉商崛起。
政治
1、明朝:①明太祖廢丞相制度,設殿閣大學士(顧問);②明成祖時內閣制度確立;③明宣宗時內閣獲票擬權。但內閣并非法定中央機構,不能制約皇權反使之加強。2、清朝:①康熙時設南書房,與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三足鼎立,集權于皇帝;②雍正時設軍機處,全國軍政大權完全集中皇帝手中,君主專制發(fā)展至頂峰。
文化
1、思想:王陽明將理學發(fā)展到心學階段;反封建民主思想代表李贄、黃宗羲等。2、文藝:小說空前繁榮,四大古典小說問世;明傳奇興盛,昆曲一統(tǒng),湯顯祖《牡丹亭》最為出色;清徽、漢合流,京劇形成;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畫成就突出,寫意畫最能反映其風貌。3、科技:鄭和海船和牽星術導航世界領先;《本草綱目》、《農政全書》等傳統(tǒng)科技巨著相繼問世。
世界歷史
14-16世紀的歐洲
17-19世紀初的歐洲
經(jīng)濟
1、14、15世紀,意大利半島的佛羅倫薩等地出現(xiàn)了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并向英、法等國發(fā)展。2、1500年前后,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在西、葡王室的支持下,西歐航海家開辟了通往美洲和印度等地的新航路,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1、新航路開辟使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向大西洋轉移,荷蘭成為為17世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18世紀中期工業(yè)革命開始,18世紀晚期、19世紀初向法、美擴展。2、荷、英、法加入殖民國家行列,在殖民擴張和海外貿易的推動下,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
政治
歐洲宗教改革:①背景: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②爆發(fā):1517年馬丁·路德揭開序幕。改革主張:因信稱義,簡化儀式,《圣經(jīng)》權威,君權至上。結果:形成路德新教,確定“教隨國定”原則。③擴展:加爾文教;英國國教(清教)。④評價:是歐洲資產(chǎn)階級的反封建斗爭,是西歐各國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斗爭;打破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有利于民族國家形成和教育發(fā)展;加爾文教成早期資產(chǎn)階革命旗幟。
1、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后,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君主立憲政體確立;18世紀英國內閣制形成,國王逐漸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議會和首相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中心。2、18世紀晚期美國獨立戰(zhàn)爭勝利,頒布1787年憲法。這是近代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成文憲法。它規(guī)定美國國家權力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組成,立法權由參眾兩院組成的國會行使,行政權賦予選民間接選舉產(chǎn)生的總統(tǒng),司法權集中于聯(lián)邦法院。并規(guī)定美國實行聯(lián)邦制。君主立憲制和總統(tǒng)制聯(lián)邦共和制是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的重要形式。
文化
文藝復興:①背景: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資產(chǎn)階級的精神追求;古希臘、羅馬文化遺存。②指導思想人文主義。③成就:薄伽丘《十日談》,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達·芬奇《蒙娜麗莎》。④評價:歐洲第一次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運動;打破天主教會精神專制,促進思想解放;促進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1、思想:17、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以法國為中心。它公開質疑教會和統(tǒng)治者說教,抨擊教會權威,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其核心理性即人自己思考,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它被視作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并反對一切外在權威;號召人們構建一個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會。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百科全書派和德意志的康德。2、科技:牛頓創(chuàng)立經(jīng)典力學體系,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形成,為兩次工業(yè)革命奠基。
選修
改革、人物
人物:1、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領導者克倫威爾;美國國父華盛頓;一代雄獅——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侖;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wèi)者——康熙帝。2、近代自然科學之父牛頓創(chuàng)立的經(jīng)典力學體系,標志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中國杰出的中醫(yī)藥學家李時珍著中國醫(yī)藥學的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改革:歐洲宗教改革:見世界歷史政治部分。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匯總:公元前三世紀以前的世界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匯總:公元前三世紀以前的世界
時間、分期
公元前三世紀以前的世界
夏、商、西周(前21世紀至前8世紀)
春秋戰(zhàn)國(前8至前3世紀)
中國歷史
經(jīng)濟
1、農業(yè):原始農業(yè)發(fā)展,經(jīng)歷了火耕、耜耕,青銅農具等幾個發(fā)展階段;土地制度由氏族土地公有發(fā)展為奴隸制土地國有制(西周井田制最為典型)。2、手工業(yè):養(yǎng)蠶繅絲世界最早,商代出現(xiàn)斜紋提花織物;商周青銅冶鑄繁榮,司母戊鼎最為著名;商朝發(fā)明原始瓷器。3、商業(yè):商朝人以善于經(jīng)商著稱。
1、農業(yè):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xiàn),戰(zhàn)國得到確立;鐵犁牛耕春秋出現(xiàn)、戰(zhàn)國推廣;以精耕細作、小農經(jīng)濟為特征的傳統(tǒng)農業(yè)出現(xiàn)。2、手工業(yè):春秋晚期出現(xiàn)鋼劍,戰(zhàn)國鐵農具推廣;絲織品品種多、產(chǎn)量大、質量高。3、商業(yè):打破官府控制,涌現(xiàn)大商人,春秋末的范蠡被后世尊為商人祖師;商業(yè)發(fā)展促進城市繁榮,各主要諸侯國都城成為繁華商業(yè)城市。
政治
1、夏朝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始創(chuàng)王位世襲制;商朝奴隸制中央、地方國家機構趨于完備。2、西周創(chuàng)立宗法制,是和分封制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3、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帶有血緣宗族和神權色彩。
1、春秋前594年魯國“初稅畝”促進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2、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變法運動持續(xù)數(shù)百年,秦國商鞅變法最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確立。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改革和變法,改變了三代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權制開始形成。
文化
1、思想:周禮是儒學的重要來源之一。2、文藝:原始歌舞為后世戲曲起源;繪畫以人物肖像為主,有帛畫和壁畫;商代甲骨文表明漢字已具有完整的體系。3、科學:中國為世界最早使用十進位值制計數(shù)法的國家。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系統(tǒng)的自然數(shù)數(shù)字。
1、思想:百家爭鳴是中國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為傳統(tǒng)文化體系奠基;孔、孟、荀使儒家成蔚然大宗。2、文藝:春秋時的《詩經(jīng)》是成熟詩歌形成的標志,戰(zhàn)國屈原的《離騷》是中國古代史上最長的抒情詩;戰(zhàn)國繪畫從萌芽走向成熟。3、科學:出現(xiàn)算籌計數(shù)法、赤道坐標與《天文》、有性雜交、《黃帝內經(jīng)》、樓船等成就。
世界歷史
古代希臘(前9世紀-前4世紀中期)
古代羅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紀)
經(jīng)濟
古代希臘的農耕經(jīng)濟和航海、殖民活動發(fā)達。雅典城邦工商業(yè)奴隸制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為其奴隸制文明的高度發(fā)展奠定物質基礎。
1、羅馬法的起源。①前6世紀末共和國初期,羅馬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②前五世紀中期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③前3世紀中期以后,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公民法逐漸演變成為普遍適用于羅馬統(tǒng)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3、羅馬法的作用:其制定與實施,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維護了奴隸制度,鞏固了帝國的政治經(jīng)濟基礎;它的很多原則和制度對近代歐美資產(chǎn)階級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政治
1、前9-8世紀出現(xiàn)雅典奴隸制城邦國家雛形;前8-6世紀平民和貴族的矛盾尖銳。2、前594年梭倫改革奠定雅典奴隸制民主的基礎;前5世紀初的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制;前5世紀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文化
1、前5世紀,希臘智者學派以普羅泰戈拉等為代表,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甚至主張所有人都應當是平等的,并據(jù)此否定奴隸制,這些觀點是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最早萌芽。2、蘇格拉底比智者學派更加重視人的倫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等觀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
選修
改革、人物
1、改革:前6世紀初古希臘的梭倫實行改革,采取廢除債務奴隸制,實行財產(chǎn)等級制,建立四百人會議等措施,奠定了雅典奴隸制民主制度的基礎;前4世紀中期,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他采取的“廢井田開阡陌,廢分封行縣制”等措施,在秦國確立封建制,使秦國在七雄中迅速崛起,為后來秦國最終統(tǒng)一中國奠定堅實基礎。2、人物:中國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提出仁和禮的政治主張,提出了性相近的人性論觀點,提出“中庸”的哲學主張;創(chuàng)辦私學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整理編撰了“六經(jīng)”。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奠基人,對中國和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發(fā)展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哲學,政治著作《理想國》和他的教育實踐對歐洲和世界影響深遠;古希臘學者者亞里斯多德在物理、生物學、哲學、倫理學、特別是邏輯學方面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其辦學實踐培養(yǎng)了人才,對整理和保存希臘文化貢獻巨大。
高中化學必背基礎知識點
高中化學必背基礎知識點
高中化學必背基礎知識點(一)
1、鋁片與鹽酸反應是放熱的,Ba(OH)2與NH4Cl反應是吸熱的;
2、Na與H2O(放有酚酞)反應,熔化、浮于水面、轉動、有氣體放出;(熔、浮、游、嘶、紅)
3、焰色反應:Na黃色、K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Cu綠色、Ca磚紅、Na+(黃色)、K+(紫色)。
4、Cu絲在Cl2中燃燒產(chǎn)生棕色的煙;
5、H2在Cl2中燃燒是蒼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
7、P在Cl2中燃燒產(chǎn)生大量的白色煙霧;
8、SO2通入品紅溶液先褪色,加熱后恢復原色;
9、NH3與HCl相遇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
10、鋁箔在氧氣中激烈燃燒產(chǎn)生刺眼的白光;
1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燒生成白色粉末(MgO),產(chǎn)生黑煙;
12、鐵絲在Cl2中燃燒,產(chǎn)生棕色的煙;
13、HF腐蝕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OH)2在空氣中被氧化:由白色變?yōu)榛揖G最后變?yōu)榧t褐色;
15、在常溫下:Fe、Al在濃H2SO4和濃HNO3中鈍化;
高中化學必背基礎知識點(二)
一元弱酸,指理想狀態(tài)下一分子一元弱酸可以電離出一分子氫離子,由于是弱電解質,則無法完全電離。在中學化學的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一元酸強弱的判斷,下面就一元酸(HA)強弱的判斷方法歸納。
一、通過pH判斷
(1)測定已知物質相同濃度的HA和一元強酸的pH,若HA的pH大于同濃度一元強酸的pH,則說明HA為弱酸。
(2)取一定體積的HA溶液,測定其pH,再稀釋100倍,若pH增大的程度小于2個單位,則HA為弱酸;若pH增大的程度等于2個單位,則HA為強酸。
(3)取HA溶液,測其pH,然后加熱,若pH變小,則說明HA為弱酸(易揮發(fā)和易分解的酸一般不用此法);其原理是加熱,能夠使電離平衡正向移動。
(4)取HA溶液,測其pH,然后加入NaA固體少許,若pH變大,說明HA為弱酸。其原理根據(jù)勒沙特列原理,電離平衡逆向移動。
二、通過生成氣體判斷
(1)通過生成氣體的速率判斷
取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HA溶液和鹽酸,分別加入顆粒大小相同的鋅粒,若開始時鹽酸中產(chǎn)生的氣泡比HA中產(chǎn)生的氣泡快,說明HA是弱酸。
(2)通過生成氣體的量判斷
取體積和pH均相同的HA溶液和鹽酸,分別加入足量的顆粒大小相同的鋅粒,在相同的時間內,若HA中收集到的氣體比鹽酸中收集到的氣體多,則說明HA為弱酸。
三、通過中和反應判斷
取相同體積,相同pH的HA溶液與鹽酸溶液,分別用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中和滴定,如果滴定HA溶液用的氫氧化鈉溶液體積大于滴定鹽酸的,說明HA為弱酸。
四、通過鹽的水解判斷
看HA對應強堿鹽的水溶液的酸堿性,如果NaA溶液的pH7,則說明HA為弱酸。
五、通過導電能力判斷
分別取相同物質的量濃度的HA溶液和鹽酸,測其導電能力,若HA溶液的導電能力弱于鹽酸,則說明HA為弱酸。
總之,只要能說明該物質(HA)是不完全電離的,即存在電離平衡,也就是說既有離子,又有分子,就可以說該物質(HA)是一元弱酸。
高中化學必背基礎知識點(三)
1.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醛類、葡萄糖,麥芽糖、甲酸、甲酸鹽、甲酸酯等。
2.能發(fā)生顯色反應的有:苯酚遇Fe3+溶液顯紫色;淀粉遇I2顯藍色;蛋白質遇濃硝酸顯黃色;多元醇遇Cu(OH)2顯絳藍色。
3.能與活潑金屬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H2的物質有醇、酚、羧酸。置換反應不屬于取代反應。
4.能發(fā)生縮聚反應的物質有:苯酚與醛(或酮)、二元羧酸與二元醇、二元羧酸與二元胺、羥基酸、氨基酸等。
5.需要水浴加熱的實驗有:制取硝基苯、制取苯磺酸、制取酚醛樹脂、銀鏡反應、酯的水解、二糖水解等。
6.光照條件下能發(fā)生的反應有:烷烴與鹵素的取代反應、苯與Cl2的加成反應(紫外光)。
7.常用的有機鑒別試劑有:新制Cu(OH)2、溴水、KMnO4(H+)溶液、銀氨溶液、NaOH溶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