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知識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10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鴉片戰(zhàn)爭。
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鴉片戰(zhàn)爭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zhàn)爭或“通商戰(zhàn)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fā)動的一場戰(zhàn)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閉關鎖國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地位。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毒品鴉片,獲取暴利。JAb88.COM
重大歷史事件:
1、林則徐虎門銷煙
2、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zhàn)爭。
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fā)動戰(zhàn)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zhàn)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zhàn)爭”。同時因為這場戰(zhàn)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即鴉片戰(zhàn)爭,相對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續(xù),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重大歷史事件:
1、太平天國運動
2、在第一次大沽口戰(zhàn)役后,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嚇下,分別與俄、英、法、美簽訂《天津條約》。
3、火燒圓明園
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為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將中國變成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直接原因是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的禁煙運動?;㈤T銷煙成為導火線。
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中國政治腐敗,經濟技術落后、這是中國戰(zhàn)敗的內因,在戰(zhàn)爭中的軍事指揮不當,策略上的左右搖擺,是中國戰(zhàn)敗的直接原因。英國是資本主義頭號強國,這是中國戰(zhàn)敗的外因。衰敗的封建主義無法抗衡新興的資本主義,這是中國戰(zhàn)敗的根本原因。落后就會挨打。
精選閱讀
人教版高一歷史《鴉片戰(zhàn)爭》知識點梳理
人教版高一歷史《鴉片戰(zhàn)爭》知識點梳理
1、1840年6月,英軍艦隊侵入廣東海面挑釁,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
直接原因:禁煙運動——英國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外交方面——開與外國訂約的先例;中國國際地位下降
國家主權——破壞國家領土主權;喪失領事裁判權;喪失關稅自主權;給予列強最惠國待遇。
經濟方面——國民經濟大受打擊,鴉片為患;中國從此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1841年初英軍強占香港島,威逼廣州。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內容:
割香港島給英國;
賠款2100萬銀元;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商定等。
3、影響:
1.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開了割讓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負擔,階級矛盾尖銳,開了勒索賠款惡例
3.打開中國東南沿海門戶,便利了資本主義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
4.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失敗原因:
1.客觀:英國綜合國力強大
2.主觀:清王朝腐朽落后,統治集團戰(zhàn)和不定,指揮不當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資本主義
3、1856年,英軍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
條約規(guī)定:
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增開沿海沿江十處通商口岸;
賠償英法巨額白銀;
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旅游、經商和傳教;
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燒圓明園。
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
條約規(guī)定:
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增開天津為商埠;
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
對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南京條約
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涉及割地、賠款、五口通商和稅款協商。
1840年,清政府戰(zhàn)敗,于1842年與英國侵略者簽訂。
內容主要是:
1、宣布結束戰(zhàn)爭。兩國關系由戰(zhàn)爭狀態(tài),進入和平狀態(tài)。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準許英國派駐領事,準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其中600萬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
5、另訂關稅則例。清朝政府將以公平的原則頒布一部新的關稅則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納。
6、廢除公行制度,準許英商與華商自由。
中國的主權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fā)展的道路被迫中斷,并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歷史進程發(fā)生了重大轉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喪失主權
2、五口通商
1、《南京條約》的內容不包括[C]
A、割香港島給英國
B、賠款2100萬銀元
C、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D、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派駐領事
2、下列條款中屬于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是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白銀二億兩
③開放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國進出口貨物的稅款,英國不需同中國商定[C]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南京條約》的條款中最能體現出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原因的是[B]
A、割香港島給英國
B、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C、賠款2100萬元
D、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4、中國近代被迫與列強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其中19世紀八九十年代(《馬關條約》)與19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條約》)的不平等條約相比,最主要的區(qū)別是[D]
A、索取的賠款數額加大
B、開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內地
C、割占中國的領土面積擴大
D、列強獲得對華資本輸出的特權
5、有這樣一座城市,它為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為抗戰(zhàn)時期日軍在這里屠殺了30萬中國軍民而飲恨。這個城市是[D]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南京
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辛丑條約
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朝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簽定于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當時清朝政府內部有將首都遷往內地(西安)繼續(xù)與聯軍作戰(zhàn)的建議。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沒有可靠的軍隊了。義和團已經被戰(zhàn)敗,山東以南省份的總督們早在義和團期間就已經與外國達成地方上的協議,違抗清政府支持義和團的決定。因此清政府決定簽署這個條約來保全自己。
《辛丑條約》共12款,另有19個附件,主要內容有:
1、賠款。中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
2、劃定使館區(qū)。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qū),成為“國中之國”。在區(qū)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
3、拆炮臺、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山海關至北京沿鐵路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
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zhèn)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fā)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
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
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jiān)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
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一、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guī)模勒索;為支付這筆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使中國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
二、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qū),使清政府完全處于軍隊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三、按照條約規(guī)定,清朝官吏嚴厲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幫兇。
四、該設外務部的規(guī)定,便于清政府能夠按照外國侵略者的意旨實行賣國的外交政策。
1、法國政府曾向各國遞交一份備忘錄,為將要到來的議和定調子。其中寫道:“由于各國使館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國部隊想要從沿海前往首都(北京),為了保持道路始終暢通起見,各國對某些地方進行軍事占領?!痹摋l文的核心內容最終寫入了(D)
A.《黃埔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fā)動了鴉片戰(zhàn)爭,有學者在談到這次戰(zhàn)爭之后中外交往的歷史時曾說:“在鴉片戰(zhàn)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p>
材料二: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材料三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材料二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材料三: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材料三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材料四: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zhèn)壓不力的官吏,永不敘用”;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19世紀中國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三、四分別出自哪個不平等條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幾段材料反映的一條主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指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西方列強發(fā)動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簽訂不平等條約、制造慘案、屠殺中國人民、掠奪財富、經濟侵略、文化侵略等。(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2)材料二出自《南京條約》;材料三出自《馬關條約》;材料四出自《辛丑條約》。
(3)中國一步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曾以清光緒帝名義發(fā)布的《罪己詔》稱:“今茲議約,不侵吾主權,不割吾領土,念列邦之見諒,疾愚暴之無知,事后追思,慚憤交集。”文中的“議約”是指(D)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4、魯迅說:“至于中國所謂的手段,在我看來,有時也應該說有的,但絕非’,倒是想’。然而,夷又哪有這么愚笨呢,卻先來一套”。中國近代史上能體現以夷制夷、以夷制華、以華制華三種策略的歷史事件分別是(A)
A、甲午戰(zhàn)爭,太平天國,《辛丑條約》
B、《辛丑條約》,太平天國,甲午戰(zhàn)爭
C、太平天國,《辛丑條約》,甲午戰(zhàn)爭
D、甲午戰(zhàn)爭,《辛丑條約》,太平天國
5、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門外(南市一帶)出現了租界與天津地方當局均不實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榮的地區(qū),俗稱“三不管”。這本質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C)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設的散亂隨意性
鴉片戰(zhàn)爭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教案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鴉片戰(zhàn)爭》,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課程標準: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復習重點:
1、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分析。
2、分析《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及對中國的影響。
復習難點:
1、鴉片戰(zhàn)爭中國失敗原因的分析。
2、理解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繼續(xù)和擴大?
自主學習
考點1 鴉片戰(zhàn)爭
1.背景
(1)國際:英、法、美相繼開展________,加緊對外侵略擴張。
(2)國內:中國________占統治地位,土地兼并嚴重,清政府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軍備廢弛,實行________政策。
(3)導火線: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借口發(fā)動戰(zhàn)爭。
2.過程
(1)爆發(fā):1840年6月,英國艦隊在廣東海面挑釁,戰(zhàn)爭爆發(fā)。
(2)擴展:1841年初,強占________,威逼廣州。
(2)結束:1842年8月,英軍侵入南京_______,清政府屈辱求和,戰(zhàn)爭結束。
3.結果:清政府戰(zhàn)敗,簽訂____________
(1)時間:1842年8月。
(2)內容:割_______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的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商定等。
4.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考點2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原因
(1)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直接原因:修約要求遭拒絕。
2.經過
(1)1856年英軍進攻________。
(2)英法聯軍攻陷廣州,進逼天津。
(3)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北京,火燒________。
3.結果:
(1)1858年簽訂《_______》: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沿海沿江十處通商口岸;賠償英法巨額白銀;允許外國人到_______游歷、經商和傳教;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同行等。
(2)1860年簽訂《_______》: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_______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qū)給英國;對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3)美俄兩國也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與他們簽訂不平等條約。
4.影響:
(1)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主權受到更加嚴重的侵害。
(2)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br>
合作探究
一、鴉片戰(zhàn)爭
1.結合下列材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表,分析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歷史必然性。
中國英國
政治
經濟
軍事
思想
外交
綜合實力
2.閱讀下列材料:
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里。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ぉぁ杜谧又{》
(1)最早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國家,其走私的原因是什么?
(2)鴉片輸入的危害是什么?
(3)你認為當代青少年對毒品應持什么態(tài)度?
3.有人說,鴉片戰(zhàn)爭是因林則徐的禁煙而引起的,沒有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就不會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4.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當時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辦法讓中國在這次戰(zhàn)爭中獲勝?
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1.結合所學,分析說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繼續(xù)和擴大。
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了那些影響?
材料一: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在中國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獨立的城市國家”“在那里,中國的法律不適用,中國的法院和警察沒有管轄權”。
材料二:鴉片戰(zhàn)爭后,大量外國商品涌入中國,傳統的經濟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小農經濟開始解體……歐美各國在對華傾銷商品的同時,還從中國掠奪原料和農產品。1844年,茶的出口量達到53萬擔,超過戰(zhàn)前最高出口量13萬擔……絲、茶等農產品的大量出口,促進了城鄉(xiāng)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材料三: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負責外交、通商等事物,設總稅務司,管理全部海關稅務。
知識檢測:
1.近代史上,英國打開中國大門主要借助了鴉片、商品、炮艦。其先后順序是()
A.商品、鴉片、炮艦B.鴉片、炮艦、商品
C.商品、炮艦、鴉片D.炮艦、商品、鴉片
2.一位英國商人在1853年來到中國,他可能①隨英國兵船到南京巡查貿易?、诘叫熘萦斡[兩漢文化③在上海銷售鋼琴滯銷?、茉谏虾=ㄔ煅髽恰、蓦S英國兵船到福州巡查貿易()
A.①③④B.②④C.④⑤D.③④⑤
3.導游帶領一群學生到博物館參觀,走到近代展館前,導游向同學們解說關于近代列強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國,不斷地侵占中國權益時是這么說的:“起初①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來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國待遇’和‘領事裁判權’;后來③各國派兵保護東交民巷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蛔詈螈芡鈬梢栽谥袊_設工廠?!憋@然導游把列強取得這些特權的順序弄錯了,那么符合歷史事實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4.2009年2月2日溫家寶總理在英國劍橋大學發(fā)表演講時說:“我深愛我的祖國──古老而又年輕,歷經磨難而又自強不息,珍視傳統而又開放兼容”。其中近代以來中國“歷經磨難”與英國有關的史實有()
①發(fā)動兩次鴉片戰(zhàn)爭②侵占香港地區(qū)③取得協定關稅權④取得領事裁判權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
5.下列條款,最能反映出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目的的是()
A.割占香港島B.賠款2100萬銀元C.協定關稅D.領事裁判權
6.從世界歷史發(fā)展潮流的角度分析鴉片戰(zhàn)爭的結果,結論正確的是()
A.鴉片戰(zhàn)爭是侵略戰(zhàn)爭,所以中國失敗
B.腐朽的封建主義難以抵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C.綜合國力的強弱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條件
D.戰(zhàn)爭的結局與中國歷史的進程無直接關系
7.《南京條約》中的“五口”,是英國人基于“廣州是傳統的外貿口岸;福州靠近盛產紅茶的武夷山;上海地處長江入??诟浇?,且臨近富饒的江浙”等理由選擇的結果。這種選擇()
A.便利英國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B.便利英國掠奪中國勞動力辦廠
C.表明英國的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D.表明英國要向中國大量投資
8.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zhàn),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huán)境。內部事務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边@里所講的“西方的挑戰(zhàn)”最主要是指()
A.走私鴉片,毒害國人B.發(fā)動戰(zhàn)爭,瓜分中國
C.資本輸出,壟斷經濟D.提出“修約”,擴大市場
9.2007年是圓明園建園300周年。1951年,周總理曾指示“圓明園遺址要保留,地不要撥用了?!北A魣A明園遺址,是因為它()
①是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②是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③具有熱愛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標志著封建專制堡壘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17世紀和18世紀初,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后,(對這些人文資源)完全入迷了?!钡搅恕?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人則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導致西方人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的人文和自然資源都很豐富B.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yè)革命的需要
C.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建立的需要
知識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相對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于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fā)展壯大,在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
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在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給予另一國享受現時或將來所給予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優(yōu)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此種待遇稱為“最惠國待遇”。最惠國待遇的取得必須有條約和根據。最惠國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締約雙方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相互享受最惠國待遇。但清朝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往往只片面規(guī)定該締約外國得享受最惠國待遇,而中國則無對等權利,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