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分數(shù)
發(fā)表時間:2021-05-05化學計算(三)關于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計算。
化學計算(三):關于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計算
一、基礎知識
1.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溶質(zhì)質(zhì)量與溶液質(zhì)量之比.
2.主要計算依據(jù):
(1)
(2)溶液質(zhì)量=溶液體積×溶液密度
3.常見題型及基本思路:
(1)溶液加水稀釋的計算:
根據(jù)稀釋前后溶質(zhì)的質(zhì)量相等,可用以下計算式計算:m(濃)×a%(濃)=[m(濃)+m(水)]×a%(稀)
(2)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不同的同溶質(zhì)溶液混合問題:
一般可用下式計算:
m(濃)×a%(濃)+m(稀)×a%(稀)=m(混)×a%(混)
(3)求化學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問題:
通過化學反應計算出溶質(zhì)質(zhì)量,再分析各量間關系求出溶液總質(zhì)量,運用公式計算出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求反應后所得溶液質(zhì)量的一般方法:質(zhì)量守恒法.溶液質(zhì)量=m(反應物)-m↓-m↑.
二、典型例題
例1:現(xiàn)有100g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過氧乙酸溶液,欲配制成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溶液來使用,需加水多少克?
解:設需加水質(zhì)量為x,
100g×15%=(100g+x)×1.5%
x=900g
答:略.
例2:配制2000g20%的稀硫酸用以除銹,需98%的濃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
解:設需濃硫酸的質(zhì)量為x
2000g×20%=x×98%
x=408.2g
濃硫酸體積=408.2g÷1.84g/cm3=221.8mL
水的體積=(2000g-408.2g)÷1g/cm3=1591.8mL
答:略.
例3:實驗室用95%的濃硫酸與5%的稀硫酸來配制20%的硫酸180g,需要95%的硫酸和5%的硫酸各多少克?
解:設需要95%,5%硫酸的質(zhì)量分別為x,y
x=30gy=150g
答:略.
例4:200g稀硫酸與足量鋅反應,生成0.4g氫氣.求:①原硫酸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②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解:設參加反應的H2SO4質(zhì)量為x,生成ZnSO4的質(zhì)量為y.
Zn+H2SO4=ZnSO4+H2↑
981612
xy0.4g
x=19.6g
y=32.2g
(1)
(2)
答:略.
例5:把16.9g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7.3%的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解:鹽酸中溶質(zhì)質(zhì)量為:100g×7.3%=7.3g
設Na2CO3質(zhì)量為x,生成NaCl質(zhì)量為y,CO2質(zhì)量為m,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x7.3gym
x=10.6gy=11.7g
m=4.4g
所得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
答:略.
三、檢測題
(一)選擇題:
1.配制90g10%的NaNO3溶液后,向其中加入10gNaNO3攪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NO3質(zhì)量分數(shù)是()
A.19%B.10%C.9%D.無法計算
2.把40g5%的CaCl2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到10%,應采用的方法是()
A.把溶劑蒸發(fā)掉一半B.加入2gCaCl2固體
C.加入40g15%的CaCl2溶液D.把溶劑蒸發(fā)掉20g
3.配制5000g20%的鹽酸,需要38%的鹽酸(密度為1.19g/cm3)的體積為()
A.2211mLB.1000mLC.2200mLD.2632mL
4.某酒精溶液中乙醇所含的氫原子數(shù)與水所含的氫原子數(shù)相等,則該酒精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A.50%B.25%C.46%D.33.3%
5.一份2%的NaCl溶液蒸發(fā)掉40g水后,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變?yōu)?0%,則原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為()
A.1gB.2gC.5gD.8g
6.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g,該溫度下,NaCl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不可能為()
A.20%B.26.5%C.25%D.30%
(二)填空題:
1.配制360.0g10%的鹽酸,需要36%的鹽酸(密度為1.18g/cm3)____毫升,水____毫升.
2.向90g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K2SO4攪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
3.向40g5%的NaOH溶液中,加入60g10%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中NaOH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
4.右圖是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標簽,試根據(jù)給出的數(shù)據(jù)計算該溶液中含水____g,溶液的密度約為____g/cm3.
(三)計算題:
1.為了給水果消毒,某同學要把30g15%的KMnO4溶液稀釋成0.3%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將9gKNO3完全溶于21g水中,并將其均分為三份,計算:(1)取一份,其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多少?(2)取一份,使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增大一倍,需加入KNO3多少克?(3)取一份,欲使其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減小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3.t℃時,4.8g鎂與一定量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25%.求所用鹽酸中氯化氫的質(zhì)量分數(shù).
4.取22.2g石灰石樣品,放入盛有126g稀鹽酸的燒杯中,石灰石中的CaCO3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雜質(zhì)不反應,也不溶解),燒杯內(nèi)物質(zhì)質(zhì)量變?yōu)?39.4g.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5.常溫下,將18.9gKCl和K2CO3的混合物溶于149g水中,向其中加入36.5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得到200g不飽和溶液.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6.將10g不純的MgCl2樣品(雜質(zhì)不溶于水),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待樣品中MgCl2全部溶解后過濾.將所得濾液與63.3g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8g白色沉淀.
求:(1)樣品中MgCl2的質(zhì)量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7.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取鐵粉和銅粉的均勻混合物與某稀硫酸反應,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
甲乙丙
金屬混合物質(zhì)量(g)101020
稀硫酸質(zhì)量(g)100120100
反應后,過濾得干燥固體質(zhì)量(g)2212
計算:(1)金屬混合物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
(2)甲制得硫酸亞鐵質(zhì)量;
(3)該稀硫酸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檢測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A2.CD3.A4.C5.A6.D
(二)填空題:1.84.7260.02.9%3.8%4.237.51
(三)計算題:1.1470g2.30%7.5g10g3.20.4%
4.16.2%5.10%6.(1)9.5g(2)10g
7.(1)80%(2)21.7g(3)14%
小編推薦
簡便計算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簡便計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96—97頁練習十九第5~11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連除法的簡便算法,以及已經(jīng)學過的些簡便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合理、靈活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shù)j的等式解答簡單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一些簡便計算的方法,這節(jié)課主要練習簡便計算(板書課題),并且練習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能更正確地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一步計算應用月
二、計算練習
1.口算。
小黑板出示題組:
6x4x25= (200+3)x16= 360÷(6x4)= 420÷15÷4=
24x25= 203x16= 360÷24= 420÷(4x15)=
讓學生一組一組口算,并說一說每組題各是怎樣算的。
2.練習十九第5題。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選擇乘、除法的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練習十九第6題。
(1)做第一、二行的四小題。
指名四人板演連除的題,其余學生分兩組做在練習本上,每組做兩道。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根據(jù)是什么。
結(jié)合提問:800÷8÷2怎樣算簡便些?
指出:在連除時,如果用兩個除數(shù)的積去除被除數(shù)簡便時,就可以用簡便方法算。
(2)做第三行的三小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分三組做在練習本上,每組一題。
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指出:在除法里,如果將除數(shù)看做兩個數(shù)的積,改成連除可以口算時,就可以用連除的簡便算法計算。
4.練習十九第7題。
小黑板出示,明確題意。
提問:12x28怎樣算簡便?得數(shù)是多少?420除以35得多少?改成用連除怎樣算?
一個數(shù)乘以28得420,怎樣求這個數(shù)?
第三行怎樣求中間的被除數(shù)?再怎樣求前面的被乘數(shù)?
讓學生口算,在課本上的方框里填出合適的數(shù)。
指名口答結(jié)果,老師板書,并讓學生說一說各要怎樣口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應用題。
1.練習十九第9題。
指名學生讀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把兩道題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兩題有哪個條件是相同的?都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
第(1)題為什么能直接列算式計算?第(2)題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jx 24=480是根據(jù)什么列出來的?
2.小結(jié):用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在設未知數(shù)是x以后,要先根據(jù)題意想數(shù)量關系式,再對照數(shù)量關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來解答。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8、10、11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數(shù)學教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數(shù)學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數(shù)學教案
第8單元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2、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第1課時 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96~97頁例1~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探索、對比觀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shù)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 點: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難 點:理解算理,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4/9里面有( )個1/9 。
2. 5/9是5個( )。
3. 7/8里面有( )個1/8;3個1/5是()。
4.1里面有( )個1/3或( )個1/8或( )個1/9。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圖。
(2)教師:從圖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3)教師:哥哥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
(板書:2/8)
教師:弟弟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
(板書:1/8)
(4)他倆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5)哥哥吃了這個西瓜的2/8,弟弟吃了這個西瓜的1/8,如果要求“他倆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你們會解決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可以借助學具幫助理解。
(6)交流反饋。
教師:哪個小組來匯報?
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弟弟吃掉1份,就是1/8,合起來是3份,所以是3/8。
②2塊是2/8,1塊是1/8,一共是3塊,所以是2/8+1/8=3/8。
③2個1/8加1個1/8是3個1/8,就是3/8。
(7)老師總結(jié)算理,先讓學生自己來說,然后老師畫圖引導學生表達清楚、完整?!?個1/8加1個1/8是3個1/8,就是3/8“。(課件演示并板書:2/8+1/8=3/8)
(8)鞏固。
3/5+1/5=2/9+3/9=2/7+4/7=
教師:觀察分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能說說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相加: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2.教學例2。
(1)討論5/6-2/6 的結(jié)果。
5個1/6減2個1/6是3個1/6,就是3/6 。(板書:3/6)
(2)鞏固。
4/7-3/7 = 8/9 - 6/9 =
教師:觀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能仿照加法說說同分母分數(shù)減法是怎樣計算的?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3.引導歸納分數(shù)加減法特征。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還是減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分子才能進行加減運算。
(2)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4.自學例3。
討論:(1)”1“為什么可以看作44?
(2)”1“還可以看作分母是幾的分數(shù)?請寫幾個。
三、鞏固應用,發(fā)展能力
1.完成教材第97頁”做一做“第1~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二十一第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意,再計算。訂正時,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和計算過程。
3.練習二十一第2題。
讓學生把結(jié)果寫在書上,集體訂正。
4.練習二十一第3~7題。
(1)嘗試完成。
(2)說說列式的理由。
(3)說說計算的想法。
5.練習二十一第8*、9*題。
多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的加減法,計算時大家要仔細認真,注意檢查。
簡單的計算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簡單的計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本節(jié)課是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的第二課時,教材在認識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幣間的換算的基礎上,會進行一些人民幣的簡單計算;了解商品價格的表示形式;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精神。我在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熊出沒》中挑選了一段內(nèi)容,通過創(chuàng)設熊二利用氣球來實現(xiàn)飛天夢想這一情境,又通過幫熊二買氣球這種方式來導出今天買氣球的教學例題,把知識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成功之處:
一、注重趣味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針對一年級學生爭強好勝,樂于助人的特點,本節(jié)課運用多媒體課件,聲像并茂呈現(xiàn)給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以故事激趣導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使學習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
二、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yǎng)自主性。
我力爭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讓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盡量引導學生獨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讓他們在活動中、游戲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
不足之處:
教和學的時間分配的不恰當。
簡便計算的練習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簡便計算的練習》,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92~93頁練習十八第8~15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應用,比較熟練地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學過的一些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能比較熟練地應用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提高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和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一些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并能應用這些定律、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就根據(jù)這些定律和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練習。(板書課題)
二、計算練習
1.練習十八第8題。
小黑板出示。
指名學生口算。結(jié)合提問102x8是怎樣算的。
2.練習十八第9題。
小黑板出示。
讓學生在課本上填寫,然后口答練習情況,老師在小黑板板
書。結(jié)合提問各是根據(jù)什么運算定律(規(guī)律)填的。注意強調(diào)乘法分配律里的運算符號。
說明:利用這些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練習十八第10題。
(1)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要求一組一地做,能用簡便方法的用簡便方法算。
集體訂正。
(2)比較第一組題。
提問:第一組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第1題用簡便方法是怎樣算的?第2題用簡便方法是怎樣算的?為什么算法不一樣?
追問:像這里的兩道題,當括號里是乘號時,用簡便算法要應用什么運算定律?當括號里是加號時,用簡便算法要應用什么運算定律?
強調(diào):用簡便算法計算時,一定要看清每一步的運算符號,確定用哪個運算定律來算。
(3)比較第二組題。
提問:第二組第1題表示什么意思?第2題與第l題有什么不同?用簡便算法時是怎樣想的?
指出:45x 59+45表示59個45加1個45,可以反過來用乘法分配律來算(59+1)個45是多少,也就是60個45是多少,這樣算比較簡便。
提問:把第2題與第1題比一比,45x 59比60個45少幾個
457可以把59看做60減幾的差?你能用簡便方法來計算嗎?
(4)口算。
25x 9= 4x 99
4.練習十八第11題。
小黑板出示。
提問:這兩題的計算對不對?為什么不對?
讓學生在課本上改正。
指出:用簡便方法計算時,一定要按照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一步一步地進行計算。
5.練習十八第12題。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jié)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6.練習十八第13題。
(1)小黑板出示。
提問:第一組題左邊是怎樣的算式?右邊是怎樣的算式?第二組題呢?
請大家計算每組里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得數(shù),在o里填上適當?shù)姆枴?/p>
學生口答練習情況,老師板書。
(2)提問:兩組題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從這兩組題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追問:這里的規(guī)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類似的地方?
指出:兩個數(shù)的差同一個數(shù)相乘,等于把這兩個數(shù)分別同這個數(shù)相乘,再把兩次積相減。
(3)你能用簡便方法口算下面各題嗎?
25x(40—4)= 5x(30—4)=
口算時要求說出是怎樣算的
三、應用題練習
1.練習十八第15題。
讀題理解題意。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指名學生口答列式,老師板書。
提問: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指名口答,老師板書。
提問: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指出:兩個算式之間應用了乘法分配律。
2.思考題。
讀題。把橫式列成豎式讓學生觀察。
提問:積的個位是幾?乘數(shù)個位可以是哪兩個數(shù)相乘,就能得個位上的27
請大家課后試一試,i i里各之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十八第14題。
家庭作業(yè):思考題。
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第127頁例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分步解答含有四個己知條件的三步應用題,在理解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明確解題思路。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自由
3.結(jié)合內(nèi)容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三步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掌握分步解答的方法。
教學難點:明確解題思路,學會根據(jù)信息思考,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多媒體計算機硬軟件一套及每個學生一張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1.了解學生:現(xiàn)在正是春天,老師想知道在這樣美好的季節(jié)里,你們最想?yún)⒓邮裁椿顒印?/p>
2.播放春游片斷:如果老師請同學們組織春游活動,事先你們會考慮到哪些相關的問題。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屏幕顯示如下內(nèi)容:
春游
|去哪兒→走哪條路線→組織哪些活動|去多少人→租多少輛車→付多少錢|
3.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春游中的幾個數(shù)學問題。首先來關注"去多少人"這個問題。
二、提供材料,研討新課
1.屏幕出示:
同學們參加春游活動。三年級去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去3個班,每班38人。
2.引導思考。
(1)仔細閱讀這段材料,從中你們知道些什么?還能想到哪些問題?
(2)根據(jù)空答課件補出例3問題:三、四年級一共去多少人?
(3)借助線段圖怎樣表示這些條件和問題?生答后電腦分步畫圖。
3.學生獨立解答在課本上,組織匯報交流,師完成板書。
4.思考課本"想一想"。
(1)剛才還有同學說知道"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去多少人?"他沒有計算怎么就知道三年級比四年級去的.人數(shù)一定多呢?(滲透估算和推理意識)
(2)這個問題在線段圖上怎樣表示呢?(課件顯示改變問題和線段圖)
(3)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怎樣列式呢?
5.課堂小結(jié)。
觀察例3和想一想,在分析解答這兩道應用題時我們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根據(jù)問題想,也可以根據(jù)條件來想,師板書課題。)
三、聯(lián)系實際,鞏固提高
師:我們已經(jīng)解決了春游中的第一個數(shù)學問題:"三、四年級一共去多少人",學校還計劃在春游中組織植樹和捐贈體育用品兩大活動(課件顯示相關情境)。請同學們幫的做一做。
1.獨立做一做。
(1)學校向希望小學贈送體育用品。要買3個排球,每個30元;買2個足球,每個4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課本做一做第1題,兩積求和,基礎練習。 )
(2)同學們計劃植樹。一班有4214人,一共要植樹126棵;二班有40人,一共要植樹160棵。哪個班平均每人植樹多?多多少棵?(課本練習第2題,兩商求差,變式練習。)
學生練習,組織集體訂正。
2.相互議一議。
師:同學們幫助學校完成了春游中的活動計劃,下面可以考慮乘車春游了。客運公司告訴我們:一輛大客車5小時行175千米,一輛小客車2小時行140千米。(屏幕顯示課本練習第3題,兩商求倍改為綜合練習。)
你能根據(jù)條件和算式提出問題嗎?哪幾個問題需要經(jīng)過三步計算呢?
(1)175÷5=35(千米)
(2)140÷2=70(千米)
(3)70-35=35(千米)
(4)70+35=105(千米)
(5)70÷35=2
3.分組試一試。
師:剛才的問題都與速度有關?,F(xiàn)在租車我們不考慮速度了,只考慮人人都要去,租金又要少。客運公司還告訴我們:大客車限坐乘客60人,每輛租金1000元;小客車限坐乘客30人,每輛租金600元。(課件繼續(xù)顯示相關材料)、
(1)誰知道這里"限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乘車要限坐一定的人數(shù)呢?
(2)如果春游的師生共有328人。該怎樣租車呢?客運公司主動服務,為我們提供了4種租車方案。
序號 大客車輛數(shù) 小客車輛數(shù) 座位總數(shù) 應付租金(元)
一 011 330 6600
二 193306400
三 2 73306200
四 3 5 330
(3)引導學生觀察、評價和優(yōu)選方案,并用所學知識驗算原方案。
①師介紹第一種租車方案。誰來說第二、三種方案是怎樣的?
②第四種租車方案的租金沒告訴,你們能知道嗎?如果有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猜想是6000元,師肯定后再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步驗算。
③比較這四種租車方案提供的座位總數(shù)和春游人數(shù),你們認為座位夠嗎?
④再看租金這一欄,你們愿意選擇哪一種租車方案?為什么?
⑤你們相信客運公司提供的這個方案是最好的方案嗎?'我們能不能自己找到新的方案呢?
(4)組織每4人一組分組討論,嘗試設計新方案。(師巡視,參與討論)
(5)匯報和評價新方案。
①哪些小組有了自己的新方案?還有不同的方案嗎?
②在設計這些方案時,你們是怎么想的?(可能有的學生是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設計驗證,有的學生則是根據(jù)條件推理計算而設計,師都給予充分的鼓勵。)
③現(xiàn)在你們還愿意選擇客運公司提供的方案嗎?為什么?(師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128頁做一個做第2題。
附:板書設計
例3:
(1)三年級一共去多少人?
40×4=160(人)
(2)四年級一共去多少人?
38×3=114(人)
(3)三、四年級一共去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四年級一共去274人。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所教學的內(nèi)容是含有四個已知條件求兩積之和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是學生學習三步應用題的開始?;诒竟?jié)應用題中的數(shù)關系比較簡明,生活中應用又較普遍,因而遵循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出發(fā),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作如下設想:
1.緊密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由于教學本課時正是春天,春游為學生所熟悉和向往,因而本節(jié)課以"春游"為主線,圍繞著教學的整體目標改造教材,、通過研究春游中的午個個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自覺產(chǎn)生求知的需要。
2.努力體現(xiàn)開放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有了開放的情境和問題,學生往往便會有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本節(jié)課開始讓學生積極思考春游前應考慮哪些問題,課中又讓學生根據(jù)材料展開說你知道些什么,反饋時讓學生充分地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盡量讓學生認真動腦、主動探究和積極表述,力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分組討論和全班匯報等多形式的開放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3.注重解題思路訓練,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應用題教學理當重視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和解題思路的梳理。本設計在分析例題時,先讓學生根據(jù)材料想得到了哪些顯性和隱性信息,再思考借助線段圖怎樣表示這些信息,然后分析每一步算什么。練習中通過基本題、變式題和綜合題讓學生在"做、議、試"中想和說,口述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4.注意信息的選擇和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
未來社會是信息化社會,需要我們學會選擇、加工和處理各種信息。本課在租車練習中,注意讓學生選擇相關信息驗算原方案,進而鼓勵學生大膽設計優(yōu)選新方案,結(jié)果有的學生是通過觀察和猜想,有的學生則是通過分析和計算找到了新方案。不同的策略解決相同的問題,學生不僅會在"創(chuàng)造"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質(zhì)疑探索的科學精神得到培養(yǎng)。
5.突出?quot;應用"中學應用題,展示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在實際應用中學數(shù)學,不僅是理念,更應是我們在實踐中的不懈追求。本節(jié)課圍繞目標所教學的"去多少人→租多少輛車→用多少錢"這些問題不僅相關聯(lián),而且都來源于生活。通過解答這些應用問題,能使學生切實體驗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和信心。
三步計算應用題練習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35頁練習七第11~13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解答三步計算一般復合應用題的方法,比較熟練地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三步計算的一般應用題,明確了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今天這節(jié)課,就按照解答一般應用題的步驟,練習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
2.根據(jù)下面的條件或問題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
(1)蘋果樹比桃樹和梨樹的總數(shù)多15棵。
(2)葡萄的重量是香蕉和橘子總重量的2倍。
(3)剩下的4天鋪完,平均每天鋪多少米?
(4)余下的每小時織12米,要織多少小時?
二、基本題練習
1.解答下列各題。
(1)服裝店有花裙子40條,紅裙子的條數(shù)是花裙子的3倍,藍裙子的條數(shù)比花裙子和紅裙子的總數(shù)少20條,藍裙子有多少條?
提問:誰來說說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各是什么?分析數(shù)量關系時可以怎樣想?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
讓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再讓學生說說每一步求的什么。
追問:為什么前兩步要先求出紅裙子和花裙子的總條數(shù)?
(2)服裝店有2q0套服裝,賣了8天,平均每天賣15套。余下的如果每天賣20套,還可以賣多少天?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小括號里兩步各是求的什么?這道題為什么要先求還余下的套數(shù)?
2.小結(jié)。
解答應用題要一步一步思考、分析,其中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shù)
量關系,要根據(jù)題里的條件和問題,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
三、對比練習
1.做練習七第ll題。
指名讀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1)題求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問題是先求什么?
為什么?(求這個問題要知道桃樹和梨樹的棵數(shù),其中梨樹的棵數(shù)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來)求梨樹的棵數(shù)為什么用38x2+14來計算?
第(2)題前兩步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用38+38x2求桃樹和梨樹的總棵數(shù)?
2.做練習七第13題。
看圖,理清圖意。
(1)做第13題第(1)題。
提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可以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讓學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
提問:這道題要用圖里哪些條件來列出算式呢?
指出:圖中告訴我們四件商品的價格,我們要根據(jù)題意從中選 擇有用的條件列出算式。
(2)做第13題第·(2)題。
讀題理解題意。
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提問學生有哪幾種解法,老師板書。
比一比:第(1)題和第(2)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指出:兩道應用題都要結(jié)合圖意選擇有用的條件來列式解答, 都是求兩積之和的應用題。第(1)題是求兩積之和的三步計算應用 題,第(2)題求兩積之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也可以用兩步計算來解答。 (3)做第13題第(3)、(4)題。
讀題理解題意。
比一比:這兩道題有什么相似之處?
指出:題目類型一樣,解題思路也相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在做的過程中如果發(fā) 現(xiàn)問題,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
集體訂正,講評。
指出:當剩下的錢不能正好買整數(shù)條毛巾,出現(xiàn)余數(shù)時,即55 ÷8=6條……7元時,按照我們?nèi)粘I钪械慕?jīng)驗,就只能買6條,7元錢作為找回的錢。
(4)追問:解答這四個應用題要注意什么?
指出:要審清題意,根據(jù)問題從多余條件中選擇有用的條件, 按數(shù)量關系列式解答,并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來解決出現(xiàn)的數(shù)學問題。
四、課堂作業(yè):練習七第12題,第13題第(1)、(2)題。
小學計算機教案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編寫教案是教師每日工作中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學校也鼓勵老師在備課本上手寫教案。一篇教案需要多長時間能寫完?下面由88教案網(wǎng)幫大家編輯的《小學計算機教案》,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
小學計算機教案 篇1
主要內(nèi)容:
本文簡要地介紹了電子計算機的發(fā)明到多媒體的運用的基本情況,展示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fā)展和燦爛前景。課文從美國史密森博物館里存放的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寫起,先概括地交代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fā)展和它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作用;然后,具體地介紹了由電子計算機發(fā)展到電腦,由電腦發(fā)展到具有多媒體功能的電腦設備的情況;最后,從電子計算機發(fā)展的速度預示未來的計算機將越來越神。
本課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說明電腦與多媒體的關系。難點是理解重句計算機會越來越神奇的意思。
解決重難點的方法:
首先是啟發(fā)學生認真讀課文,反復讀,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勾畫批注,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讀,基本理解課文講的幾信個要點。
其次是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句的含義。
重難點解析:
人體本身說是一個多媒體信息處理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的司令部說是大腦。同樣,要建造一個多媒體信息處理系統(tǒng),也必須在系統(tǒng)內(nèi)設一個司令部,這個司令部就是電腦。
這幾句話用了舉例子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用人體與大腦關系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說明多媒體與電腦的關系,人體說是一個多媒體信息處理系統(tǒng),統(tǒng)一處理這一系統(tǒng)的是人腦,同樣,多媒體就是一個信息處理系統(tǒng),統(tǒng)一處理這一系統(tǒng)的就是電腦。把人腦和電腦比喻成人們熟悉的司令部,通俗易懂地說明了人腦和電腦的功能。
典型習題配備:
1、看拼音寫詞語。
Meitidanshengaijixiujue
()()()()
xunsuyuliaochuandi
()()()
2、組詞:
媒( )誕( )遞( )博( )
煤( )蜓( )梯( )博( )
驕( )矯( )系( )
寫反義詞:
肯定復雜
迅速熟悉
3、請你查一查資料,然后再填寫:
電子計算機能、、、、。
參考資料:
《人教版語文第九冊教學參與書》、《星級教案》《英才教程》。
向您推薦資料:
《我國電子計算機研究的狀況》、網(wǎng)上查尋名詞:信息高速公路。
小學計算機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的發(fā)展簡史。
2.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知識。
3.了解容量單位的換算關系。
4.了解常見外存儲器的特點。
5.學會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知識。
教學難點:容量單位的換算關系。
三、教學方法
觀察體驗學習、合作討論學習、自主探究學習、啟發(fā)引導學習。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1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教師展示課件,展示現(xiàn)代各種各樣第四代計算機。
老師引入: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計算機作為功能強大的信息處理工具,已經(jīng)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計算機帶來方便的同時,人們卻經(jīng)常被各種各樣的軟件、硬件問題所困擾。那么你們了解計算機多少呢?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回答,師生互評。
2.新課講授
教師展示課件,介紹計算機的發(fā)展史:
(1)第一臺計算機是“埃尼阿克”(ENIAC),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
(2)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計算機。
第二代計算機:晶體管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第四代計算機: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3)第四代計算機特點。
體積小、重量輕、功耗少、功能強、成本低。
老師引入: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來認識計算機結(jié)構組成,進一步認識計算機,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會成為一位計算機小行家。觀看介紹計算機硬件的錄像,給學生以感性認識。
自主學習:學生結(jié)合所看錄像,學習教材中計算機硬件知識。
教師提問:計算機硬件從外觀和內(nèi)部分別有哪些部件?
小組合作討論探究。
學生回答:……
外觀上:機箱、顯示器、鍵盤、鼠標、音箱。
內(nèi)部構造:主板、CPU、電源、內(nèi)存、顯卡、硬盤、光驅(qū)、軟驅(qū)、網(wǎng)卡等。
教師提問:看完這些硬件結(jié)構,那這些部件分別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計算機比如是一個人,那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各個部件都起到人的哪個器官的作用。
教師展示課件引導講解。
CPU:猶如人的大腦,起運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計算機的血管和神經(jīng),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顯卡:相當于人的眼球,圖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聲卡:它是計算機的聲帶,計算機能發(fā)出聲音全靠它。
內(nèi)存條:計算機的臨時倉庫,它是計算機的內(nèi)存儲器。
硬盤:猶如一個大倉庫,它是計算機的外存儲器,用于儲存程序和數(shù)據(jù)。
顯示器:相當于人的臉,大腦處理后的信息,往往通過人的臉表現(xiàn)出來,它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
音箱:是計算機的嘴,計算機由它發(fā)出聲音,同樣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
鍵盤、鼠標:各種操作和命令由它輸入計算機,它是計算機的輸入設備。
打印機:相當于我們使用的筆,也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
合作競爭學習:老師打開機箱,展現(xiàn)計算機實物部件,讓學生結(jié)合所學知識進行知識搶答。
老師引入:在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中,我們說內(nèi)存是臨時倉庫,硬盤也是個大倉庫,不管是內(nèi)存儲器還是外存儲器(包括硬盤、軟盤、光盤和U盤等),它們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展示課件)
(1)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最小單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進制位(0或1)
最基本的容量單位是字節(jié),英文Byte,縮寫為B。
一個英文字符占1個字節(jié),一個漢字占2個字節(jié)。
常見的.容量單位有比特、字節(jié)、千字節(jié)(KB)、兆字節(jié)(MB)、吉字節(jié)(GB)。
(2)換算關系
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小學計算機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機能正確讀寫本自然段13個生字,理解雄偉、聳立、精美、永垂不朽的詞語的意思。
2、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過程及其周圍的建筑,利用計算機仿寫一段話。(有順序,有重點)
3、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要點:自學課文檢查拓展練習寫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自學課文。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用電腦來學習一篇課文《北京》,這節(jié)課重點來學習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請大家點按北京進入課文。(出示第二小節(jié)課文)
北京城的中央(yāng)是聞名中外的天安門廣場。廣場的北面是雄(xing)偉的天安門城樓。城樓前有一條金水河,河上有5座漢白玉石橋。金水橋的東、西兩側(cè)聳(sǒng)立著一對雕刻精美的漢白玉華表。城樓、小河、石橋、華表組成了一幅美麗、莊嚴的圖畫。廣場的南面是毛主席紀念堂(tng)。西面是人民大會堂。東面是中國歷史(shǐ)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廣場中央矗(ch)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bēi),碑身上刻著毛澤(z)東主席的題詞:人民英雄永垂(chu)不朽(xiǔ)!
請大家看電腦中的文章,點按左上角的喇叭,先聽課文朗讀。下面老師給大家十分鐘時間,請同學們讀通、讀懂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請電腦幫助你學習,可以點按生字學習、錄像及相關資料。
二、檢查。
剛才大家學得都非常認真,現(xiàn)在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指一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剛才我們讀的這段話是按方位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的,寫了廣場的(東面、南面、西面、北面、中央)請大家再讀一讀這一段話,理一理順序。
1、愿意來讀廣場的北面?廣場南面?西面?東面?中央?介紹天安門廣場時作者重點介紹哪部分?(天安門)
2、引讀。
下面老師和你們一起讀,老師讀方位,你們讀剩下部分。
北京城的中央是聞名中外的天安門廣場。廣場的北面(生),城樓前河上金水橋的東西兩側(cè)。
廣場的南面,西面,東面,中央。
小結(jié):作者按方位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紹,我們聽了條理就比較清楚。
3、你能完成下表嗎?想一想這些地方分別寫了哪些建筑物?請大家看電腦練習1。
北面西面中央東面南面
()()()()()
指名校對。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手指先指四周,再指中間(先四周,再中間)我們還可以怎樣介紹?
6、指名看上表自由介紹天安門廣場。同學們,你們完成得非常好,現(xiàn)在誰愿意站起來有條理地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指名介紹,誰有不同的介紹嗎?(介紹的順序東南西北可調(diào)換,但中央只能放在最前或最后)
三、擴展聯(lián)系。
同學們,你們看(展示天安門廣場圖片),天安門廣場多美??!作者按方位順序介紹的多么清楚?。∧銈兿氩幌胍策\用這種方法為大家介紹一個地方呢?請同學們設計好你的校園,并認真觀察,想一想怎么寫?再仿照作者的寫法,按方位順序,在電腦中把它寫出來。再介紹給大家聽,好嗎?教師巡視,指導。
老師這里有幾篇同學的作文寫得非常好,請他給大家介紹一下好嗎?
四、總結(jié):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不僅了解了天安門廣場,學會了按方位順序介紹,還設計了美麗的校園。大家可真了不起!◆
小學計算機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詞語。
3、理清課文的脈絡,整體感知課文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導語:同學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我們的生活中又走進了一位新朋友。他簡直是無所不能,既能給我們的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又能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給與莫大的幫助與支持。你們知道這位時代的驕子是什么嗎?對!就是電子計算機。
2、板書課題: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
3、同學們對電子計算機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們共同學習課文《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深入了解它們。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反饋生字詞的預習情況。
具體要求:請一個學生或者小組匯報的形式,談談自學生字詞的收獲。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說說應該注意什么?
(2)再次朗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字典中的解釋,理解課文中詞語的含義。
繁衍:逐漸增多或增廣。
角色:本來比喻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物,課文中把電子計算機比作人,說明計算機已經(jīng)成為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為音信,消息;在科學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號傳送的內(nèi)容,而這些內(nèi)容是接收符號者事先不知道的。
傳真:通過有線電或無線電裝置把照片、圖表、書信、文件等的真跡傳送到遠方的通訊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電腦與電腦連接起來形成的電腦網(wǎng)絡。
2、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指名分段朗讀,集體糾正讀音。
3、課前,同學們都閱讀查找了有關電子計算機和多媒體的有關資料。哪個同學愿意舉例說一說電腦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三、自學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預習中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你能試著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答案嗎?(預習中給同學們提出了四個問題:什么是多媒體?多媒體與計算機有什么關系?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多媒體的哪些知識?你對電子計算機越來越神是怎樣理解的?)
2、學生分小組討論,試著解決問題。
(1)多媒體指的是能夠傳遞信息的物體。
(2)目前,具有多媒體功能的電腦設備已經(jīng)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可以使用它看電視、聽廣播、打電話、發(fā)傳真、看vcd、聽cd、唱卡拉ok還可以在家中上網(wǎng)。
3、指導學生分段,歸納段意。
思考: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的知識呢?
(課文的25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多媒體與計算機的知識。)
追問:課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第一自然段簡單地向我們介紹了計算機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講的是計算機的技術將會發(fā)展的非常迅速,而且會越來越神)
4、再次朗讀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進一步理清文章的層次。
四、作業(yè)
1、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查找有關計算機與多媒體的資料,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與多媒體的簡單知識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主動學習的興趣。
3、學會運用舉例說明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深入學習,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1、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課文。把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
2、引導學生將各組提出的問題篩選、分類,歸并成幾個大的問題,請學生寫在紙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1)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怎樣誕生的?
三步計算應用題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第47-48頁例2。
教學目的:認識歸一三步計算應用題的結(jié)構特點,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三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分析并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具準備: 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濱河公園原來有20條船,每天收入360元,照這樣計算,現(xiàn)在有35條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①學生自己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②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重點讓學生說出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幾步計算。
2.談話: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步應用題,第一步要先算出單一量,第二步再算出總量。這是一道歸一應用題,現(xiàn)在老師把復習題里的第三個條件"現(xiàn)在有35條船"改成"現(xiàn)在增加了15條船",還能用兩步解答嗎?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老師板書課題,讓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到什么知識,學生參與制定學習目標。
[評析:在學生原有知識上探索新知識,既激發(fā)學習興趣,又為新知識作了必要的鋪墊。同時,讓學生參與制定學習目標,很有特色。]
二、新課教學
1.教學例2。
(1)出示例2
濱柯公園原來有20條船,每天收入360元,照這樣計算,現(xiàn)在增加了15條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2)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學習.
①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要求平均每條船每天收入多少?由題里的哪兩個條件可以求出?
③ 要求現(xiàn)在每天有多少條船?由題里的哪兩個條件求出?你怎樣理解"現(xiàn)在增加了15條船"這個條件的?
④ 要求增加15條船后每天收入多少元,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⑤你會列綜合算式嗎?怎樣對你的解答做出檢驗?
(3)根據(jù)學生匯報結(jié)果,教師運用投影覆蓋片對線段圖進行分析,并歸納總結(jié):要求增加15條船后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要算出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和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條船,即:教師板書
(1)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
360÷20=18(元)
(2)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條船?
20+15=35(元)
(3)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18x35=630(元)
(4)讓學生說出檢驗方法。
2.教師小結(jié)三步計算應用題的結(jié)構特點及解題方法,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的。
3.這道題還有別的解法嗎?讓學生看書學習,弄清楚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①學生看書學習。
②讓學生說說要求增加15條船后每天一共收人多少元,還可以先算出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和15條船收入多少元。
③板書解題過程。
(1)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
360÷20=18(元)
(2)15條船收入多少元?
18×15=270(元)
(3)現(xiàn)在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60+270=630(元)
4.比較例2的兩種解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用除法先算出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也就是先求單一量。
不同點:第一種解法求出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再算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條船,最后算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而第二種解法是先求出平均每條船收入多少元,再算出15條船收入多少元,最后算現(xiàn)在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評析:對例題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思考自學,抓住了關鍵性的問題去引導學生理解題中的條件,使學生對每一步的列式思之有源,追之有根。新知識學習后,立即引導學生與原有的知識進行對比,以及對兩種方法的比較。在比較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使學生不斷改組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第48頁"做一做"第13題。
(1)小強看一本故事書,3天看了42頁,照這樣計算,又看了2天,前后一共看了多少頁?(用兩種方法解答)讓學生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把復習題的問題改成:"每天可多收入多少元?"該怎樣解答?
2.李小勝拿3.2元錢買文具,買了4支鉛筆,每支0.6元,剩下的錢買圖畫紙,每張0.2元,可以買幾張圖畫紙?
3.新豐農(nóng)具廠趕制540件農(nóng)具,前10天平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平均每天制多少件?
4.請你根據(jù)應用題和老師列的算式,寫出每步算什么。小玲看一本290頁的小說,前4天每天看20頁,以后每天看20頁,再看幾天可以看完?
① 20×4=80(頁)
② 290-80=210(頁)
③ 210÷30=(天)
[評析:練習設計,既有本節(jié)課知識的練習,又有不同題型的三步應用題的練習,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怎樣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五、作業(yè)
課本第50-51頁練習十二第45題。
[總評: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教學,教師采用了個體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和全班點撥釋題等多種形式,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師對問題的設計很有講究,在重點知識上提探索性問題,在難點知識上提引導性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關鍵上提方向性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中。
這節(jié)課重點突出,難點解決,教學設計也頗有新意,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體現(xiàn)了老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駕馭教材的水平。]
計算比賽場次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比賽場次”,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說教學內(nèi)容
計算比賽場次是四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這一題材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如學生每學期都會參加學校的運動會,也經(jīng)常觀看電視里的體育節(jié)目,對于計算比賽場次的問題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但要將生活中的問題數(shù)學化,并要利用數(shù)學的方法進行解決,這就有一定的難度。組合問題的解決與前面其他問題的思想方法不同,教材中尚不出現(xiàn)計算公式,教材力圖讓學生通過圖示、連線、列表、計算等不同的解題策略,使孩子學會全面、有序地思考。讓學生去經(jīng)歷這樣一種思維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通過對比賽場次的研究,不僅使學生了解體育比賽中常見的數(shù)學問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通過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四條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道單循環(huán)賽的規(guī)則,借助連線、列表等方法理解計算比賽場次的算理,總結(jié)歸納計算比賽場次的方法并正確計算。
2、經(jīng)歷計算比賽場次的過程,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分析的能力,初步滲透數(shù)學建模思想,學會有序、全面地進行思考。
3、在學習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借助連線、列表的方法理解計算比賽場次的算理,用算式表示比賽場次。
教學難點:
理解單循環(huán)賽制并總結(jié)計算比賽場次的方法。
二、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這些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我是這樣設計這節(jié)課的。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數(shù)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shù)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思想和方法;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選擇采用游戲感知,形成表象自主探究,建構策略實際運用,加深理解這種課堂教學結(jié)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游戲感知,形成表象。
從握手開始入手,讓學生體會每兩個人握手一次的意思。為后續(xù)理解單循環(huán)賽制做鋪墊。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究,建構策略。
數(shù)學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數(shù)學活動。課堂上要努力體現(xiàn)探索的內(nèi)容和方法,充分給予學生合作、交流、實踐、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思考的全過程。教學時,我利用雅典奧運會女排比賽這一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連線和列表的方法計算比賽場次,并逐步出現(xiàn)算式。這一過程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我充分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使學生明白進行過一次比賽的兩支隊伍不能重復比賽,因為小組中每2支球隊之間只要進行一場比賽。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實際運用,加深理解。
運用今天學的新知去解決生活中的實例,真正體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這一新理念。通過兩道選擇題的辨識,讓學生理解計算比賽場次的關鍵就是參賽者數(shù)量。解決問題1,情景隨不是比賽問題,但解題原理是一樣的,同時通過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的對比,優(yōu)化了解題策略。解決問題2是一道拓展性的題目,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在理解單循環(huán)賽制的基礎上嘗試雙循環(huán)賽制的題目。
第四環(huán)節(jié):全課總結(jié),回顧收獲。
本節(jié)課設計過程重在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策略、經(jīng)歷過程。
復習小數(shù)加、減法計算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復習小數(shù)加、減法計算”,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提高學生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汁算。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提高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二、復習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
I.做復習第1題第(1)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三道題計算時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數(shù)加法要怎樣算?小數(shù)加法計算的關鍵是什么?
2.做復習第1題第(2)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二道題計算時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數(shù)減法要怎樣算?小數(shù)減法計算的關鍵是什么,
3、整理計算方法。
提問:你們認為小數(shù)加、減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數(shù)加、減法要怎樣汁算?關鍵都是什么?
三、加、減法綜合練習。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復習第2題,讓學生口算,老師板書得數(shù),并結(jié)合得數(shù)末尾去0、整數(shù)部分的O要寫的題讓學生說說計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2.做復習第3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檢查計算過程和驗算方法。
3.做復習第5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重點檢查第二小題列豎式后怎樣算比較簡便。
4.做復習第6題。
指名學生說—說題意。
讓學生解答在練習本上。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shù).老師板書。
提問:做這道題時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復習廠什么內(nèi)容?你在復習中有哪些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
復習第4題。
三步計算應用題的鞏固練習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9~30頁練習六第10~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兩積之和(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比較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2.使學生初步理解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分析、解答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兩步計算的求兩商之差(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規(guī)律,提高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把數(shù)量關系說完整。
(1)蘋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數(shù)=( )
(2)蘋果比梨多的千克數(shù)=( )
(3)每行杉樹比楊樹多的棵數(shù)=( )
(4)第一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少加工的個數(shù)=( )
(5)每千克單價x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數(shù)=( )
(6)第二筐比第一筐多賣的元數(shù)÷每千克單價=( )
2.引入課題。
熟悉了一些數(shù)量關系,就可以用來幫助分析、解答應用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分析和練習一些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題練習
解答下列應用題。
1.商店里賣出4個藍花瓶,每個24元;還賣出5個紅花瓶,每個30元。
(1)賣出兩種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
(2)賣藍花瓶比賣紅花瓶少收人多少元?
讓學生解答,然后口述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請大家比較一下,求這兩個問題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都要先求藍花瓶和紅花瓶賣的元數(sh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不一樣?
2.商店里賣出藍花瓶和紅花瓶各4個,藍花瓶每個售價24元,紅花瓶每個售價30元,藍花瓶比紅花瓶少賣多少元?(用兩種方法解答) .
讓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第一種解法是怎樣想的?第二種解法是怎樣想的7
三、對比練習
1.做練習六第10題。
(1)讓學生解答第(1)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在這個算式里先求的什么?為什么要先求第一組和第二組割草的千克數(shù)?最后一步為什么要用減法?
(2)解答第(2)題。
上學生讀題。提問:第(2)題和第(1)題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要求“第一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多割草多少千克”要先求什么?怎樣求?
這道題會做嗎?請大家做在作業(yè)本上。(同時指名板演)
提問:這兩題在解答方法上哪一步是相同的?為什么相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先算的兩步第(1)題里用乘法,第(2)題里用除法?
小結(jié):第(2)題要求“第一組平均每人比第二組平均每人多割多少千克”,按照數(shù)量關系,要先求第一組和第二組平均每人各割草多少千克。根據(jù)題里的條件,要用除法來算。
2.做練習六第11題。
(1)解答第(1)題。
讀題。提問:要求“兩筐蘋果一共賣了多少元”,可以怎樣想?請大家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
學生口述算式,老師板書,并提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數(shù)量。
提問:你們還有怎樣不同的解法?(老師板書)
這樣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提問:這兩種解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2)解答第(2)題。
提問:告訴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第二筐蘋果比第一筐多多少千克”,要先算出什么數(shù)量,再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做這道題的時候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求每筐重量時都用除法?
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解答嗎?請大家試著列出一道算式。
學生口述算式,老師板書。
提問: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呢?這是根據(jù)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來算的?
四、練習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練習了三步計算的應用題。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可以用以前學習的解題思路來分析。在確定每一步要求什么以后,要注意按題里條件之間的聯(lián)系,用正確的方法來解答。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六第12、13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六第14題。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初步滲透事物之間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回憶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測量或計算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p>
4.想一想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5.要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1.看圖列式計算長方形面積.
投影出示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單位:厘米)
(逐步移動長方形的寬,直至使長方形轉(zhuǎn)化為正方形)
長6厘米、寬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師:長6厘米、寬6厘米,這是一個什么圖形?(正方形)
2.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老師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我們利用這個公式,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
例:有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老師板書)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量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并計算它的面積.
(請一個同學量一下,告訴大家,正方形手帕邊長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投影出示.
(1)單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單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這塊玻璃的面積是64平方分米.
4.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它的長是24米,它的寬是多少米?
想:根據(j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考慮.
120÷24=5(米)
答:它的寬是5米.
5.怎樣驗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思考題.(投影出示)
用一根長40厘米的細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再圍成一個正方形,算一算圍成的圖形中哪一種面積最大?
分析:首先計算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
40÷2=20(厘米)
(按長、寬都是整厘米計算)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面積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師:從上面情況,清楚看出當長和寬相等時,也就是圍成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同學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yè).
1.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2.拿一張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剪下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點評:
本節(jié)課學習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首先對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鋪墊.復習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引出新課的學習,這樣考慮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學過程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觀形象,通過長方形寬的變化,使長方形轉(zhuǎn)化為正方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使學生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同時滲透了轉(zhuǎn)化的思想.
鞏固反饋安排了基本練習,為鞏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思考題是讓學生對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最大.有一感性的認識.
探究活動
面積變換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在變換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根12厘米長的細鐵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一根長12厘米的細鐵絲做一個正方形框架(如圖),它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9平方厘米.請在不剪斷鐵絲的情況下,設法把所圍的面積逐次變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辦到嗎?
2.學生分組,先討論,然后動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動目的
通過拼擺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觀察、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組紙片,每組有如下三張紙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這三張紙片能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為什么?
2.學生分組,教師發(fā)給每組一組紙片.
3.學生進行拼擺,然后選派代表說出理由.
加、減計算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6~67頁練習十三第9~15題及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知道和的變化規(guī)律與差的變化規(guī)律,能說出一個加數(shù)相同另一個加數(shù)不同,以及被減數(shù)相同減數(shù)不同時兩道算式結(jié)果的大小,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法簡便計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計算的合理、靈活,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加、減法的意義,加法的運算定律,以及這些知識的應用。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進行加、減法計算的一些綜合練習
(板書課題),并且進行一些混合運算和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
二、計算練習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練習十三第9題,指名學生口算。
2.練習十三第10題。
(1)計算a+b的和。
小黑板出示,說明上一格的數(shù)是a,下一格的數(shù)是b,要求a+b是多少。
提問:這里求的是兩個數(shù)的什么?a表示的數(shù)叫什么數(shù)?b表示的數(shù)叫什么數(shù)?a+b表示什么? ’
請同學們把a和b表示的兩個數(shù)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書上的空格里。
學生口答結(jié)果,老師板書。
(2)初步認識和的變化規(guī)律。
提問:這里哪個加數(shù)不變,哪個加數(shù)變化了?第二個加數(shù)是怎樣變化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
如果從左往右看,第二個加數(shù)是怎樣變化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從右往左看呢?
現(xiàn)在我們看出,當一個加數(shù)不變,另二個加數(shù)增加多少或減少多少,和會怎樣變化?
小結(jié):一個加數(shù)不變,另一個加數(shù)增加或減少多少,和也隨著增加或減少多少。
(3)判斷下面每組中哪個得數(shù)大,大多少,并說明理由。
126+97 135+198 178+299 254+96
126+100 135+200 178+300 254+100
(評析:這里初步認識和的變化規(guī)律,是為后面學習加法的一些簡便計算作準備的。通過這里的判斷,有利于在學習教科書第70頁的簡便算法時理解算理。本節(jié)課下面認識差的變化規(guī)律的安排也有同樣的作用。)
(4)計算a一b的差。
小黑板出示。
提問:a表示什么數(shù)?b表示什么數(shù)?a一b表示什么?
請同學們根據(jù)表里每格中a和b對應的數(shù),求出a一b的差填在書上的空格里。
學生口答結(jié)果,老師板書。
(2)初步認識差的變化規(guī)律。
提問:在表里被減數(shù)變化了沒有?減數(shù)是怎樣變化的?差又是怎樣變化的?
從左往右看,減數(shù)是怎樣變化的?差又是怎樣變化的?從右往左看呢?
現(xiàn)在我們看出,當被減數(shù)不變,減數(shù)增加時,差怎樣變化?減數(shù)減少時呢?
小結(jié):被減數(shù)不變,減數(shù)增加多少,差反而減少多少;減數(shù)減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
(3)下面每組中第二個算式與第一個比較,差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小多少?為什么?
151—96= 342—298= 246—199= 245—97=
151—100= 342—300= 246—200= 245—200=
4.練習十三第11題。
小黑板出示,指名回答每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并要求說明為什么這樣算比較簡便。
小結(jié):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可以把比較復雜的計算變得十分簡便,很快算出結(jié)果。這種簡便方法主要是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根據(jù)加法結(jié)合律,把可以湊成整十、整百的數(shù)先加起來,然后接著計算。
5.練習十三第12題。
讀題后提問:表里是哪幾戶人家?“合計”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簡便方法算出每戶的合計數(shù)?
讓學生口算合計數(shù)填在表里。
指名口答結(jié)果,集體訂正。
三、應用題練習
練習十三第14、15題。
1.讀題后,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集體訂正。結(jié)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四、思考題
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樣變化的。
(1) 10+20=
15+20=
(2) 10+20=
5+20= 。
提問:和與加數(shù)是怎樣變化的?
指出:當一個加數(shù)增加,和也增加,一個加數(shù)減少,和也減少
2.用這樣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題,說一說要怎樣做。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
提問:是怎樣想的?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十三第11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十三第1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