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老師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6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的想教案課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三章水氫
第一節(jié)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知識目標]
1.常識性介紹水和人類的關系,水的污染與防治。
2.通過對水資源的了解,使學生初步懂得水資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國情、節(jié)水、環(huán)保教育。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新聞記者能力,自學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說明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第二部分描述水在工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第三部分說明了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本節(jié)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好教材。
[教學重點]
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污染
[教學方法]
自學輔導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人類一刻也離不開空氣,同樣也離不開水。因為水和空氣一樣,也是人類及自然界各種動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閱讀】請結合下列問題閱讀課本第44頁—第47頁:
⑴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狀況如何?淡水資源有多少?
⑵水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有哪些用途?
⑶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對人類有哪些危害?我們應該怎術防治和保護?
【板書】
第一節(jié)水
一、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提問】根據同學們看書和你對水的了解回答問題⑴
【小結】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還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氣中以及動、植物體內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表面積的3/4。雖然地球上總水量很大,但能夠飲用和使用的淡水僅為總水量的1%。
【板書】
1.主要存在于江河、湖泊、海洋,約占了地球表面積的3/4。
2.在人體和動、植物體內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
3.在地層和大氣里也存在有許多的水。
【提問】根據同學們的地理知識,我國的水資源是怎樣的?我國是缺水的國嗎?
【講述】我國的淡水資源是較為豐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國東南部地區(qū)湖河流較多,而西北部地區(qū)就較少。雖然我國陸地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的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而且我國還是耗水量很大的農業(yè)大國,因此我國屬于缺水國。
【板書】
二、水與工農業(yè)及日常生活
【提問】結合教材中的介紹和你對水在工業(yè)、農業(y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了解,說說水有哪些用途?
【小結】工業(yè)用水洗滌、溶解、加熱、冷卻,進行紡織、造紙、煉鋼、發(fā)電、生產化肥及各種化工產品。農業(yè)用水灌溉,糧食、水果、蔬菜的豐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離不開水,洗衣、洗澡、各種飲料食品,生病了吃藥、打針等。
設想,如果缺了水,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
【板書】
三、保護水資源
【講述】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本來就是有限的,隨著現代工業(yè)、農業(yè)發(fā)展,淡水在許多城市已面臨短缺的危機。同時大量的各種廢水、廢氣、廢渣,使自然水系受到嚴重污染。水的污染與大氣污染,土壤污染構成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社會問題,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自己歸納總結工業(yè)、農業(yè)、人類生活三方面對不源造成的污染,并討論分析帶來的危害以及怎樣防治這些污染。
【板書】
1.水污染的形成
⑴工業(yè)生產中的“三廢”(廢氣、廢水、廢渣)
⑵農業(yè)生產中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
⑶生活污水
2.水污染的危害
⑴可以使人生病、中毒甚至死亡
⑵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3.水污染的防治
⑴工業(yè)上控制“三廢”進入水體
⑵農業(yè)上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提倡節(jié)水農業(yè)
⑶生活上合理用水
⑷增強環(huán)保意識
【課堂練習】
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淡水在自然界分布很方,約占地球表面積的3/4
B.動植物體內及大氣中的水,起著維持生理活動及氣候的作用
C.凡是無色透明的水都是可飲用水
D.水不是無窮無盡的,因此要節(jié)約用水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無色透明的液體都是水
B.工業(yè)三廢中只有廢水可造成水資源的污染
C.有些地區(qū)流行甲狀腺腫大病和齲齒病,原因是飲用水中缺少碘和氟元素
D.熱電廠和工業(yè)冷卻水,不會造成水污染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無色透明的水都是純凈物
B.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C.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D.工農業(yè)生產中常利用水來溶解物質
4.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水量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世界人均占有量為10520立方米,我國則為______立方米。
5.水在自然界分布分很廣,約占地球表面積的____,但地面淡水僅約占總水量的____。世界上用于農業(yè)的淡水占人類消耗淡水量的_____。
6.工業(yè)生產中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______的任意排放,農業(yè)生產中施用的______、______隨水流入河中,都會使水受到污染。
7.如果一個水龍頭每秒滴水2滴,平均20滴水為1毫升,試計算一晝夜漏掉多少升水?
8.某工廠每天排出20噸水,其中30%未經處理。已知每噸廢水可污染140噸清水,該工廠每天將造成多少噸清水被污染?
相關閱讀
第三章第一節(jié)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
一.知識教學點
1.水的存在及其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2.水的污染與防治。
二.重點:節(jié)約用水與水污染的防治。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水的存在及其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
2.水的污染與防治。
(二)整體感知
本節(jié)內容主要介紹了水的分布及其與工農業(yè)生產的關系、水資源的保護三方面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本節(jié)內容對學生學習知識沒有困難,但應該認識到本節(jié)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和進行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應充分發(fā)揮本節(jié)內容的作用,使學生從能力上、思想品質上有所提高。
(三)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前面我們學習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空氣、氧的知識。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學習與我們生產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另一種常見的物質——水,并且由此引出另一種新物質——氫氣,然后學習一些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講解]:對于水來說,它是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動植物體內的必需的物質。同樣在工農業(yè)生產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物質。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水與動植物,人類與工農業(yè)生產有什么關系?我們?yōu)槭裁匆Wo水資源?今天我們就通過學習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自然這節(jié)內容來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第44-47頁課文。
[提問]:水是如何在自然界分布的?
[總結板書]:一.水在自然界的分布
1.主要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約占地球表面積的3/4。
2.在人體、動植物體內。
3.地層里、大氣里也有存在。
[講解]: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水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什么重要意義。
[板書]:二.水對動植物和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
[講解]:水是動植物體內和人的身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存在。另外,人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水。工農業(yè)生產中也不能離開水,水是工農業(yè)生產的重要原料。在農業(yè)生產中消耗的淡水量占人類消耗淡水總量的60%—80%,工業(yè)上也要用大量的水進行生產。另外,水在內河與海洋運輸上也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為什么說水資源對我們來說是寶貴的?這是因為在自然界中淡水量不到水總量的1%。據21世紀城市水資源國際學術研討會透露,聯(lián)合國已經把我國列為世界上13個最缺水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人類現在用水量越來越大,且污染也越來越嚴重,這就要求我們要保護水資源。
[板書]:三.保護水資源
[提問]:你知道哪些水污染的例子,討論它們是怎樣形成的,造成了什么樣的危害?
[總結板書]:1.水污染的形成。
(1)工業(yè)生產中的三廢:廢氣、廢水和廢渣。
(2)農業(yè)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
(3)生活污水。
2.水污染的危害:可以使人致病、中毒甚至死亡。
[提問]:既然我們知道水污染形成原因以及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那我們應如何控制污染源,來對水污染進行防治,減少水污染呢?
[總結板書]:3.水污染的防治。
(1)工業(yè)上控制污染物進入水體。
(2)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提倡節(jié)水農業(yè)。
(3)合理使用生活用水。
(4)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四)總結、擴展
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寶貴的自然資源,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與水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面對當今日益嚴重的水資源匱乏和嚴重的水污染,我們不得不考慮我們的將來會怎樣?我們在沒有可以利用的水以后世界將會怎樣?人類又會怎樣?作為21世紀的接班人,作為中學生你們應該如何做?我們應當從現在做起,保護水、愛惜水,節(jié)約用水。同時還要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保護環(huán)境,讓生活更加美好,國家才能富強,人類才可以持續(xù)發(fā)展。
四.布置作業(yè):教材第47頁第3屬。
自然資源概述
教案示例(一)
自然資源概述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分類。
2.在自然資源分類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3.通過學習,認識因不合理的利用資源,使可更新資源轉化為不可更新資源的事實,培養(yǎng)學生初步建立起資源保護的觀念。
課型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自然資源的概念及分類為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景觀圖:各種自然資源;實物標本:鐵礦石、煤、一杯水、一塊木材。
教學提綱
自然資源概述
一、自然資源的概念
二、自然資源的分類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人類生存于地球上,人類的衣食住行和生產活動等所需要的物質、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認識自然界給人類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資源。
[展示景觀圖]各種主要自然資源
[展示實物標本]將鐵礦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講臺上。
[學生分組討論]請同學注意觀察黑板上的景觀圖和講臺上的實物標本,將同學分成五組,確定下列五個議題,每組一個,討論5分鐘后,每組推選一個發(fā)言人發(fā)言。
議題一:土地的重要意義
議題二:陽光及其利用
議題三:水和水的利用
議題四:森林的作用
議題五:煤和鐵礦石的利用
[提問]剛才我們討論的土地、陽光、水、森林、礦產都叫自然資源,請同學們注意分析自然資源概念的兩層含義:
①它們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還是由人類生產制造出來的?(自然存在。)
②它們對于人類有沒有應用價值?(有應用價值。)
[教師總結]凡含有上述兩個屬性的,即可稱為自然資源。
一、自然資源的概念(板書)
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資源。
[練習]判斷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資源?
土壤(是)魚蝦(是)
春小麥(否)汽車(否)
草原(是)袋鼠(是)
過渡明確了自然資源概念的定義,也就是明確了自然資源的本質特征。為了進一步認識這一概念,還要明確自然資源都包括哪些種類?,F在,我們來看它的分類。
二、自然資源的分類(板書)
[教師講述]按照自然資源在短時間內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環(huán)利用,我們分成兩類,即可更新資源與不可更新資源。
[練習]判斷下列自然資源是可更新資源,還是不可更新資源,并說明理由。
①太陽能:可更新資源,因為太陽不停地發(fā)光發(fā)熱,人類可以永遠利用,取之不盡。
②森林:可更新資源,短時間內能再生。
③石油:不可更新資源,開采完了,不能短時間內再生。
④水:可更新資源,因為水在地球表面是循環(huán)運動的,可以不斷地重復利用。
⑤鐵礦:不可更新資源,短時間內不可再生。
⑥魚:可更新資源,短時間內能再生。
⑦土壤:可更新資源,可以重復使用。
⑧煤:不可更新資源,短時間內不可再生。
[教師總結]把大家上述的判斷歸納起來,我們可以得出可更新資源與不可更新資源的概念。
①可更新資源: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huán)使用的資源。(板書)
②不可更新資源: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資源。(板書)。
[提問]如果人類不合理地利用可更新資源,就會破壞可更新資源的事實,請說明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資源?(要保護自然,使自然資源不被破壞,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
布置作業(yè)調查自己家鄉(xiāng)的自然資源及其利用現狀。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第2節(jié)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一、設計思路
面對自然資源的迅速衰減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拯救資源,保護環(huán)境,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已成為我國人民的共識和各級決策者的追求。所以,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的重要性,并使之內化為自覺行動和要求,應該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
初二學生對自然資源有所認識,但不夠完整清晰,如學生知道自然資源有利用價值,但卻說不出這些價值體現在哪里;知道石油、煤等資源,但卻缺乏對森林等生物資源的認識,甚至錯誤地認為“生物資源是可再生的,所以不需要保護”。因此,教師可通過數字的比較、案例的闡述、資料的分析,結合討論、調查和實驗探究,來警示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和體會自然資源的價值及其有限性,并有目的地把“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激起共鳴,逐步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了解自然資源的價值、概念及其種類;
⑵認識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2、能力目標:
⑴通過對資料的分析,逐步認識到自然資源的有限性;
⑵通過調查、實驗探究、模擬計算等活動,認識人類生活對自然資源的影響;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切實感受到自然資源的價值及其有限性,從而把這種認識真正轉化為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行動中去。
三、學情分析
1、教學重點:
⑴全面認識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
⑵理解自然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意義;
2、教學難點:
⑴理解自然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意義;
⑵切實感受到自然資源的價值及其有限性,從而把這種認識真正轉化為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行動中去。
3、教學準備:
⑴收集有關自然資源利用的資料,進行社會調查。
⑵提前一周進行廢電池浸出液對小麥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實驗。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新課導入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思考播放公益短片:拍賣世界上最后一瓶純凈的空氣。
激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導致上述情況的發(fā)生?你覺得有沒有可能發(fā)生上述情況?觀看短片;
在教師引導下產生對自然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思考和產生相應的危機感。
(一)認識自然資源
1、體會:自然資源的價值教師組織學生交流所調查的我國汽油和水的價格,然后閱讀下列資料,進行分析:
伊朗境內石油儲量相當豐富,約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十分之一。作為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國的伊朗每天出口250萬桶原油。伊朗百姓處處能享受到廉價汽油。目前的汽油價格相當于每升0.8元(注:本文未標注的貨幣單位均為人民幣),過去的汽油價格更便宜。如六年前,汽油價格每升才0.4至0.5元。然而,伊朗是個比較缺水的地方,“水比油貴”。一瓶1.5升容量的礦泉水大概在3元左右。
閱讀資料并思考:
與我國相比,伊朗國內的汽油和水的價值有何不同?你認為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交流
2、自然資源的概念教師總結自然資源的概念(自然環(huán)境中人類可以用于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并請學生舉例說明。舉例說出常見生活用品的自然資源來源,如書本、衣服等
(二)自然資源的種類及其有限性
1、認識資源的種類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
①你知道生產、生活經常用到的電和哪些自然資源有聯(lián)系?
②你還知道這些自然資源有何區(qū)別?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自然資源的種類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并請學生練習?;卮?:太陽能、風能、石油、煤、水等;
回答2:略;
連線練習:將下列自然資源與相應的資源種類連起來。(具體內容略)
2、認識自然資源的有限性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資料分析:
資料1:地球上許多自然資源(如原油、煤炭、金屬礦產等)是不可再生資源。然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社會生產方式對資源和能源的攫取遠遠地超過了環(huán)境對經濟的承載能力,從而造成了資源枯竭危機。比如美國幾乎已經用盡了探明的錳、鉻、鎳、鋁土等礦產資源。據統(tǒng)計,按照當前的資源消耗率和開采量,在現有探明的礦產資源中,估計石油可供使用30年,鐵可供使用93年,天然氣可供使用58年,煤可供使用226年。在我國資源枯竭問題也十分嚴重,我國的人均資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資源占有量的1/2。我國514個城市中,有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據估計,到2020年,我國絕大多數礦產資源將短缺,前景不容樂觀。
資料2:一次性筷子一年“吃”掉的木材,相當于我國全年林木消耗總量的18%。小小的筷子關系到我國的環(huán)境和資源大問題。為此,全國人大代表王全杰呼吁,要限制生產、使用和出口一次性筷子,保護我們的森林資源。
王全杰代表說,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現有森林覆蓋面積1.34億公頃,活林木蓄積量117.85億立方米;森林面積人均0.11公頃,活林木蓄積量人均10立方米,分別只有世界人均的11%和13%。目前我國有近千家企業(yè)生產木制筷子,年消耗林木資源約500萬立方米,約占年林木消耗總量的18%。在筷子生產過程中,從圓木到木塊再到成品,木材的有效利用率為60%,而這60%的利用率中能成為一二三等品的也只有60%,剩下的40%只能當廢棄物扔掉。日本的森林覆蓋率為65%,是我國的5倍,但他們卻明令禁止用本國的林木加工一次性筷子,其用量的97%依靠進口,每年從中國進口200多億雙,占進口總量的99%。我國僅為向日本出口筷子每年就須砍掉250萬棵大樹。
組織學生思考與討論:
①以上兩份資料分別說明了哪類自然資源的有限性?
②一次性筷子的自然資源屬于哪一類?你認為國家為什么要從06年4月1日對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征收消費稅?你認為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幫助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的有限性。閱讀資料,進行分析并交流,從而認識到不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的有限性
(三)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
1、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調查活動:我省通常是用煤發(fā)電的??照{的正確使用有利于節(jié)能節(jié)電。如空調在制冷時,設定溫度高2℃,就可節(jié)電20%。請調查同學在家或宿舍中的空調使用情況;
資料分析:2004年6月26日,由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會、環(huán)境與發(fā)展研究所等組織共同倡議“夏天將空調溫度設定在26℃以上,以減少能源消耗”。
討論:你認為“26℃空調節(jié)能行動”對保護自然資源有何意義?你認為我們應對不可再生資源采取什么措施來保證其可持續(xù)利用?
教師總結:節(jié)約資源對保護不可再生資源的意義。參與調查;
對有關資料進行分析和討論交流。
形成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的共識并能轉化成自覺的行為。
2、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1、分析長江禁漁前后的變化,認識“合理開發(fā)、重視再生對保護可再生資源的意義”。
①展示:
歷年來長江漁業(yè)捕撈對長江魚類資源的破壞情況
我國長江禁漁的有關措施;
實施長江禁漁措施前后,漁民收入比較;
②分析:實施長江禁漁后漁民收入有何變化?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變化?你認為對可再生資源需要保護嗎?為什么?
2、在“探究廢電池浸出液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中感悟“防止污染損害生物資源對保護可再生資源的意義。
①匯報調查結果:同學們使用與處理廢電池的方法
②組織學生交流廢電池的危害、處理的相關知識。
③分組交流實驗探究結果和結論。
組織討論:你認為亂丟廢棄物對生物資源有影響嗎?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減少這種影響?你還知道哪些保護生物資源的有效措施?
3、提高節(jié)水意識
展示圖片:校園內常流水現象和校園內節(jié)水器圖片;
模擬計算:常流水造成的水流失計算;
展示資料:缺水和水質性缺水。
討論:對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應該采取的措施。參與調查、探究和討論、計算等,形成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的共識并能轉化成自覺的行為。
總結與拓展
總結升華師生共同總結與回顧,加深對自然資源的種類及其有限性的認識,了解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措施等。積極開展“節(jié)水、節(jié)電、節(jié)能、節(jié)紙、節(jié)糧”宣傳教育活動。
五、教學反思
教育在于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意識。保護環(huán)境、保護自然資源是維持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去震動學生的心靈,激起熱愛生命的意識,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才能促使學生在生活、學習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覺地去保護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珍惜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財富。
調查1:同學在家或宿舍中的空調使用情況
①你或你家一般什么時候使用空調?
A、只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熱的夏天使用 B、一年四季,只要覺得冷或熱就要開
C、一年四季基本不開
②空調使用中,你或你家設置什么樣的溫度?
A、25℃B、夏天28℃左右冬天21℃左右
C、不一定,只要房間內溫度上升或下降越快越好
D、盡量比最舒適溫度高或低1度
③你知道空調的耗電量與下列哪種電器的耗電量相近?
A、電燈B、電冰箱C、電磁爐D、大于前者
④你知道空調設置溫度相差2度,耗電量有差異嗎?
A、相差不大B、有較大差別 C、不清楚
調查2:同學們使用與處理廢電池的方法
①你了解廢電池的危害性嗎?
A、詳細了解B、不清楚
②你在家中經常使用哪類電池?
A、一次性電池B、可充電電池 C、以上兩者皆有 D、其他
③在你家中電池壽命一般有多長?
A、1個星期 B、1個月C、不知道
④你是如何對待廢電池的?
A、隨手扔掉 B、分類投入相應垃圾桶 C、沒在意
實驗:探究廢電池浸出液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①制取廢電池浸出液:用1節(jié)5號電池浸泡在1000毫升清水中2-3天備用;
②梯度稀釋廢電池浸出液;
③各小組選擇不同實驗方案,利用小麥種子進行實驗;
方案一:分別用廢電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麥種子,然后測定其發(fā)芽率;
方案二:小麥種子不作任何處理,分別用廢電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土壤,然后測定在不同土壤中的小麥種子的發(fā)芽率;
方案三:分別用不同濃度梯度廢電池浸出液和清水浸泡小麥種子,然后測定其發(fā)芽率;
(4)各小組分別對實驗結果做好記錄,并做好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