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6四年級語文上冊《但愿人長久》教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但愿人長久》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四年級語文上冊《但愿人長久》教案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心親人,關心他人,并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進行美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教學難點:
反復吟誦,啟發(fā)想象,領會詞的意境。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師: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誰能說說中秋節(jié)民間有些什么風俗習慣?(學生暢所欲言)
2.總結:是啊,“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間,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叫蘇軾(蘇東坡),他有一個弟弟叫蘇轍。小時候,兄弟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真是手足情深。長大以后,他們就各奔東西,極少見面。這不,一晃又有七年沒有見面了。這天正是中秋佳節(ji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蘇轍而心緒不寧。一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創(chuàng)作完成了。
出示《水調歌頭》詞,教師吟誦。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講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創(chuàng)作經過的課文《但愿人長久》。
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出示課后生字,讀準字音。
①區(qū)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東西偏偏隱現陰晴圓缺吟誦嬋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翹舌音:玩耍蘇軾蘇轍嬋娟
②讀誰下列多音字:
各奔東西屈指算來似乎
3.再讀課文,用“讀書要做記號”中學到的方法,在課本上做記號。
檢查:
①朗讀下列詞語:
品嘗玩耍埋怨觀賞但愿寬慰
陰晴圓缺悲歡離合皓月當空心緒不寧
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各奔東西
②哪些詞語讀懂了,是怎樣讀懂的?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學可幫助解決,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弄懂的)?
4.三讀課文,讀通句子。
檢查:(1)指導讀好下列長句,注意停頓:
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讀課文,幫助學生正音。
三、默讀課文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并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課題。
介紹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chuàng)作經過。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們心間”
四、指導書寫生字。
躺:左旁最后兩筆不能寫錯。
缺:指導筆順(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五、作業(yè)。
1.習字冊。
2.比一比,再組詞。
耍()賞()陪()偏()
要()嘗()倍()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讀詞語。
2.讀好下列長句:
只有蘇軾卻在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二、導學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讀了這一段,你對蘇軾有何了解?
3.齊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一年一度”,說說詞義。擴詞:一年一度的()
3.出示“皓月當空”,說說“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當空”。
板書:皓月當空(自讀,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句話,為什么?)
4.映示第二、三句,結合指導朗讀。
第二句:讀好中秋之夜“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美景。
第三句:讀出人們“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的團聚喜悅之情及蘇軾的“心緒不寧”。
板書:思念
過渡:蘇軾為什么會如此“心緒不寧”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讀,體會兄弟情深。
2.議一議:讀了這段,你體會到什么?
3.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蘇軾和弟弟蘇轍“手足情深”呢?
畫出有關句子。
出示“形影不離”,補充幾個近義詞:朝夕相處如影隨形
板書:形影不離
出示:“各奔東西”,說說詞義。
動作演示,請學生用課文中的一個詞描述教師的動作(掰著手指頭計算數目--“屈指算來”)。
4.對比朗讀領悟:
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已經有七個年頭了。
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
5.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蘇軾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讀,引讀,齊讀。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
2.討論:中秋佳節(jié),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觀賞明月,蘇
軾為什么會埋怨明月呢?
板書:埋怨
映示并朗讀:“無情的明月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此時此刻,蘇軾的心情怎樣?
3.小結:蘇軾因思念弟弟蘇轍而難以入眠,因久別的親
人不能團聚而滿懷惆悵,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圓月。請同學們通過朗讀,把蘇軾的這種思念、惆悵之情表達出來。
4.反復朗讀,嘗試背誦:學生自由練習背誦,同桌互背,
師范背,指名背誦,小組比賽背誦,齊背。
小結:月亮漸漸西沉,銀色的月光灑到床前,蘇軾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來。
板書:月亮西沉床前銀光
5.延伸:出示《水調歌頭》詞,并指出:這段內容是詞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意境。
三、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背誦第四自然段。
3.熟讀課文,試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復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二、導讀課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讀: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哪里會……但愿……雖然……也能……。
2.再讀,思考:人世間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指導朗讀:“……哪里會十全十美呢!”讀準反問語氣。
板書:此事古難全
3.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讀出蘇軾祝愿離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賞美景的美好希望。
板書: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齊讀。
小結:蘇軾轉念想到這些,因此心進而似乎寬慰了許多。
板書:轉念寬慰
第六自然段。
1.齊讀。
2.出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上文找出解釋這幾句詞的意思的話,對照著讀一讀。
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此事嬋娟
齊讀詞,并背誦。
三、指導背誦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組比賽背,指名背。
四、練習。
1.寫出意思相反的詞。
悲()離()陰()圓()
美()亮()遠()留()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3.課外閱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板書設計:
2、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精選閱讀
但愿人長久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但愿人長久》,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讀出相應的語氣。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或放錄音)
要求學生:注意傾聽,聽準字音,注意停頓。一會兒比一比看誰像老師一樣讀得好。
2、賽讀課文。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相應的語氣,注意營造各個小組間的比賽氛圍。
學情預設:下面加點字學生容易讀錯。
教學措施預設:
在學生讀的時候,注意以下加點字的字音。
做官 品嘗 觀賞 眼睜睜 心緒不寧
雖然 寬慰 悲歡 埋 怨 陰晴圓缺
學情預設:讀下面的句子時,注意根據提示語讀出相應的語氣。
(1)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2)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教學措施預設:
句子一: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指導:在皓月當空之時,詩人靜思什么呢?
你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從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詩人的責怨,齊讀句段體會感受;從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詩人的憤懣。
再讀,讀出埋怨。
句子二: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指導: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像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正是因此他才寬慰。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讀出寬慰、低聲、吟誦的語氣。
三、再讀課文
根據老師或同學的點評,自由朗讀,讀流利,讀出相應的語氣。
四、默讀課文,感知課文
默讀課文,小組內交流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讀一讀 檢查是否已經真正認識。
2、描紅。老師要逐字指導,起筆頓比落筆,字的位置
3、師范寫,要求學生注意看間架結構,難寫的筆畫的起筆、收筆要領,以及疏密要領等。
4、學生仿寫(前臺展示)。
共同評價學生仿寫的字。評價要領:起筆 頓筆 大小 間架結構等。
六、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體會他對兄弟蘇轍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七、任務分配
1、默讀課文,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2、默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蘇軾對兄弟蘇轍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4、任選一兩段展示朗讀。
5、展示背誦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6、談談你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理解并背給大家聽。
7、搜集一些關于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為主題的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3、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任務展示
1、小組內準備展示任務。(五分鐘)
2、展示匯報
(1)默讀課文,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2)默讀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蘇軾對兄弟蘇轍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學情預設:
從課文內容來看,學生很難理解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因為沒有豐富的個人經歷,學生的理解也是很膚淺的。
教學措施預設:
課主要寫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chuàng)作名詞《水調歌頭》的經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
引導學生采用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
措施(一)細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讀課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時,蘇軾的心情怎樣呢?(心緒不寧)師板書。,思考: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2) 學生討論。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中秋節(jié)的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這是親人團聚的時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目睹他人團聚的情景: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蘇軾卻獨在異鄉(xiāng)為異課,飽受離別之苦。所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更勾起蘇軾對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緒不寧。
三是與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別已久。著重理解心緒不寧、手足情深、形影不離的意思
(2)進一步自讀感悟,指名讀,讀出思念之情。(配樂朗讀,背景音樂《良宵》)
措施(二)細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 學生自讀課文。
月亮漸漸西沉,抬頭望月,月光如水,它還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這么美麗的中秋節(jié)晚上,蘇軾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他在想什么呢?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2) 學生自由發(fā)言: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3) 自由練讀,感悟蘇軾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引導學生讀好反問句。
(4) 這段后面是省略號,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學生想象,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
措施(三)細讀課文第五六自然兩段
(1) (出示課件)寬慰是什么意思?(豁達開朗,積極樂觀)(板書:寬慰)蘇軾為什么會寬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 (出示句子)(自由朗讀)
交流討論:
A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第一句的意思
(重點理解悲歡離合,隱現圓缺的意思)
B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C他還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讀第二句
(3)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4) 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讓學生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三、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搜集展示關于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為主題的詩詞。
教師小結:自古多情傷離別,無數詩人墨客都表達這種情緒。蘇軾也寫了自己的離愁別緒,但最終得以解脫,不愧為大詩人、大文學家。讓我們將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藏在我們的記憶中,齊讀課文。
但愿人長久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但愿人長久教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教學內容
2.但愿人長久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
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書寫生字。
2.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3.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資源
蘇軾的背景資料
歌曲《明月幾時有》
預習設計
1.自學生字詞,理解下列詞語意思:皓月當空、一年一度、心緒不寧、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十全十美、陰晴圓缺。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3.搜集有關蘇軾的詩詞。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交流談話,進入課文。(4分鐘)
1.背誦寫月亮的古詩詞。
2.生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15分鐘)
預習作業(yè)1
(1)讀詞語
(2)辨析字形。
(3)交流詞語意思,完成相應題目。
預習作業(yè)2
(1)組號為“1”的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2)讀正確、讀流利長句子。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5分鐘)
【學習單1】
(1)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故事?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2)時間:2分鐘
【預設】
課文主要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名篇《水調歌頭》的經過。
從中體會到了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板塊:學習第一段(15分鐘)
【學習單2】
(1)自由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現蘇軾情感的一個詞。思考:在這樣的一個夜晚,蘇軾為什么有這樣的情感,他在想些什么呢?
(2)時間:3分鐘
【預設】
(1)皓月當空,月圓人不圓。
(2)家家戶戶熱鬧非凡,觸景生情。
(3)手足情探,分別已久。
(小時侯……)
(惆悵的傷感的失落的孤寂的)
1.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練習說話。
2.學生朗讀課文。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第一板塊: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又要來到了,中秋節(ji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古代的文人墨客以月亮為題材寫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你會吟誦那句詩?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就在這月圓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寫下了《水調歌頭》。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首詞作,以及它的寫作過程。(板書:但愿人長久)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yè)1
(1)出示詞語:
做官觀賞品嘗心緒不寧形影不離屈指但愿十全十美悲歡離合隱藏眼睜睜陰晴圓缺雖然寬慰蘇轍蘇軾埋怨皓月當空一年一度手足情深嬋娟
▲開火車讀詞語,相機正音:“嘗、賞、睜”是后鼻音,“隱”前鼻音,“埋”多音字。
(2)比較“隱”與“穩(wěn)”;“嘗”與“賞”。
(3)交流預習作業(yè)中的詞語意思。相機完成《補充習題》一、二中的相應題目。
預習作業(yè)2
1.抽組號為“1”的六名學生展示交流。
(1)及時糾正讀音。
(2)讀好兩組長句。
▲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這么亮呢?……
▲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第三板塊: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集體交流。
第四板塊:抓“思念”,研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過渡:思念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同樣的中秋節(jié),宋代大文學家蘇軾也和我們一樣,思念起他的手足情深的弟弟。
2.學生自主學習。
3.導學
▲蘇軾為什么心緒不寧呢?他在想些什么呢?
學生交流。
▲你從哪里看出他們倆手足情深呢?
▲重點理解:“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
你和親人分別過嗎?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如果是分別七年呢?
算算七個年頭有多少天呢?如此手足情深的弟弟分別了七年之久,二千多個日日夜夜,怎么不令人觸景生情,倍加思念呢!難怪這會兒別人是歡歡喜喜的,而蘇軾呢?他卻是——
3.引說:
蘇軾之所以會如此“心緒不寧”,是因為——(蘇軾在思念著弟弟)是啊,蘇軾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時侯——……長大以后——……如今屈指算來——……怪不得蘇軾會這樣——(心緒不寧呢!)
4.指導朗讀。通過朗讀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惆悵和傷感。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
設計
☆抄寫詞語。
☆☆完成《一課一練》第1——4大題。
☆☆☆收集描寫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教學內容
2.但愿人長久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通過自主閱讀、研讀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
重難點
1.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
資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qi)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預習
設計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2.嘗試理解課文內容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3.熟讀課文,找出表現蘇軾情感變化的有關詞語:思念(心緒不寧)——()——(),并思考變化的原因。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習。(3分鐘)
1.引讀第一到三段,再次感悟思念之情。
2.交流展示預習成果。
第二板塊:精讀課文,感悟意境
(27分鐘)
(一)感悟“埋怨”
【學習單1】
(1)自由讀,思考討論:蘇軾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2)時間:3分鐘
【預設】
蘇軾因思念弟弟而埋怨月亮。
(想當初,我和弟弟形影不離,手足情深,可如今,卻天各一方,無法相聚。
雖然面對同一輪圓月,可我們卻天各一方,彼此分離。7年了,我多么想在這團聚的時刻和我的弟弟舉杯同飲呀!)
1.學生讀課文,讀出蘇軾的思念之情,感傷之情。
(二)感悟“寬慰”
【學習單2】
(1)蘇軾這么憂傷,這么惆悵,心中充滿了埋怨,后來他轉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寬慰了許多?
(2)自由讀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
(3)時間:3分鐘
【預設】
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學習單3】
(1)這幾句詞說的是什么意思呢?默讀第五小節(jié),用“﹏﹏”畫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畫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币馑嫉木渥印?/p>
(2)時間:2分鐘
【預設】
(略)
(豁達開朗、積極樂觀)
第三板塊:拓展提升
1.自由交流課前收集的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的詩詞,并用心感受。
2.寫下對親人朋友的傾訴之情,最好用上書本上的詩詞。
第四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第一板塊: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一到三自然段,知道了(引讀課文)
2.課前要求大家找出表現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誰來說一說蘇軾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
第二板塊:精讀課文,感悟意境
(一)感悟“埋怨”
過渡:瞧,月亮漸漸西沉,抬頭望月,月光如水,它還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這么美麗的中秋節(jié)晚上,蘇軾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來了。(師板書:埋怨)
1.學生自由讀。
2.交流。
▲理解“眼睜睜”一詞在文中的意思。那圓圓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睜睜地望著,會覺得怎樣?用你的朗讀來回答吧。指導讀好“偏偏”一詞。(看著這輪皎潔的圓月,自己卻沒有辦法和弟弟相聚,一種無奈和惆悵之情油然而生。)
▲看,明月當頭,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麗,這個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現在是身在異鄉(xiāng),與親人朋友已分別多年,這時,你看著月亮會想些什么?自言自語說些什么呢?體會省略號的意思
3.指導朗讀。在月亮這么圓這么明的中秋之夜,蘇軾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傳來憂傷的樂曲,更增添了他的思念之情,感傷之情。
(二)感悟“寬慰”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
2.討論小結:詞人由月亮的圓缺,想到人的悲歡離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間,兄弟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一輪明月。
板書;寬慰
人生哲理:月有圓缺人有離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這首詞流傳至今,千古傳唱,是因為它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師生共同吟誦第六自然段。
4.默讀第五小節(jié),理解詞中句子的意思。
5.交流。
6.從蘇軾的內心想法和心情變化,你感受到蘇軾是個怎樣的人?
7.齊讀《一課一練》上的《水調歌頭》。
第三板塊:拓展提升。
1.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的詩詞還很多,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收集的詩詞,找小伙伴自由交流,在交流的同時還要注意傾聽,用心體會。
(學生自由交流)
2.說了這么多,聽了這么多,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傾訴出來,告訴親人和朋友?拿出紙和筆,把它寫下來,最好能用上文中的語句或交流時體驗深刻的詩句。
(寫一寫,再交流)
3.還有許多同學想說,課后我們把它寫成信,寄給他們,讓這美好的情感長留我們心間!
第四板塊: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設計
☆背誦四、五、六自然段。
☆☆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的部分內容。
☆☆☆收集詩詞并準備舉行詩詞朗誦會。
范圍:有關“月亮”的詩詞
有關“蘇軾”的詩詞
有關表達“思念之情”的詩詞
四年級語文上冊《但愿人長久》知識點蘇教版
四年級語文上冊《但愿人長久》知識點蘇教版
1.《但愿人長久》的題目中:“但”“愿”“長久”的意思是長久地活著,心懷美好的情感。題目的意思是:但愿大家都能健康生活,美好的情感常留心間。蘇軾由中秋圓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別七年)的弟弟,在深深的思念中體會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自己的美好祝愿。課文中表現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是先“心緒不寧”,接著“埋怨”,后來“寬慰”。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笨梢杂谜n文中的“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來解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以用課文中的“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來解釋。詞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嬋娟”原指美好的樣子,詞中指美好的月色。這些詞句表達了詞人熱愛生活、積極奮發(fā)的寬大胸懷。
~~~練習題~~~
一、根據拼音,填充詞語。
ɡuānyínzhēnɡzhēnɡ
做()()誦眼()()
yǐntǎnɡhé
()約()下悲歡離()
二、比一比,再組詞。
廷()耍()嘗()
挺()要()賞()
灑()慰()隱()
酒()蔚()穩(wěn)()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所以大多數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抓點悟情
文章以蘇軾的情感變化“思念——埋怨——寬慰”為點貫穿文章始終。在教學時,圍繞這三處情感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jié)學生聯(lián)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币睬∏”磉_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苯忉屃诉@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lián)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干些什么呢?”學生浮想聯(lián)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等。學生的聯(lián)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于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yōu)槁裨梗虒W時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問句:“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讀等多種形式體驗他當時復雜的內心體驗。同時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后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進行了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本的體驗。
最后兩小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二、牽線品讀
古往今來,很多文學家、詩人喜歡借月亮抒發(fā)內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學時,以月亮為線索,引導品讀感悟。
教學開始以中秋節(jié)導入,說到中秋節(jié),班上多數學生并不清楚,很多學生將他與重陽節(jié)混淆,我向學生介紹了一下中秋節(jié),重點突出了它是合家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人們常常望月思鄉(xiāng),懷念親人,盼望親人團聚。
導入課題后我和學生共同欣賞了王菲的一曲《但愿人長久》,優(yōu)美的旋律將學生的情感一下子調了上來。接下來,圍繞月亮讓學生背誦了一些經典詩句。
第二自然段“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币痪?,學生讀到這兒自然想到這正是親人團聚的時候,蘇軾也正是由這明月激發(fā)起思念親人的痛楚,觸景生情。所以指導學生朗讀時,讀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腦海里仿佛浮現出與弟弟一起生活時的快樂情景。
月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此時的蘇軾看著月光,不由得產生了怨月的心理。一陣感慨后轉念又想到,人的悲歡離合如同月兒的陰晴圓缺,心里又寬慰了許多,教學時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最后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笔翘K軾熱愛生活、奮發(fā)向上的寬大胸襟的表露。最后在一起吟誦文中的五行詩結束了文章的教學。
三、合作探究
在本課教學中結合需要我多次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第四小節(jié)后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我讓學生在小組中也進行了交流,為了提高交流效果,我讓小組長作了簡要記錄。下課后我將小組交流的結果收了上來,有的個小組長記錄很好,有的還不會記,后面我將進行指導。小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學習收獲,有的小組也發(fā)現了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后來又進行了組際交流。
蘇軾的情感變化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課上我們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思念、埋怨、寬慰”等,再結合詞句體會情感變化的原因,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但愿人長久》教案之一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但愿人長久》教案之一”,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于《但愿人長久》教案之一,歡迎您來閱讀并提出寶貴意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是怎樣度過的?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到來,我們會親人團聚,品嘗瓜果月餅,共享一輪明月。但總有人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鄉(xiāng),不能與親人團聚,看到這一輪明月,心里會有那些感受?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望著天上的月亮,總讓人想起家鄉(xiāng)的親人。才上心頭,卻下眉頭,許多寫月的詩詞作品都表達了這種情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所學過的有關描寫月的作品。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新的詩詞《水調歌頭》,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文
出示詩歌《水調歌頭》,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朗讀,糾正學生讀音。(闕,瓊,綺)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想象豐富,語言凝練,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學們在學習理解上遇到了較大的困難。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但愿人長久》,仔細閱讀這篇文包詩結構的作品,就能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
三、精讀詩文
讀了課文,你感受和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因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你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緒?(埋怨、寬慰)
課文一至三小節(jié)描寫了詩人對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圓之夜,詩人為何單單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出他們之間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學朗讀。從這些語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這首詩里,同樣也蘊涵著這樣的感情,讓我們齊聲朗讀,來感受這種深深的思念之情。齊讀《水調歌頭》。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寫詩人的離愁別緒,自由讀讀這一段。你感受了怎樣的意境?(《靜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誦李白《靜夜思》,指導朗讀描寫月夜環(huán)境和詩人輾轉反側的句段。
在皓月當空之時,詩人靜思什么呢?齊聲朗讀詩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從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齊讀句段。從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詩人的責怨,齊讀句段體會感受;從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詩人的憤懣,再讀句段,進一步體會感受。
在詩人的詩中同樣也蘊藏著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再讀讀這首詩,來體會詩人當時的情緒。齊讀《水調歌頭》。
課文后面部分抒寫了詩人的心情得到了寬慰,是什么讓他得以釋懷的?指名讀課文的五至七節(jié),指名學生說說詩人得到寬慰的理由。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詩人的情緒變化。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讓我們再讀讀這首詩,感受詩人從離愁別恨中解脫出來,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懷。齊讀〈〈水調歌頭〉〉。
三、總結全文
自古多情傷離別,無數詩人墨客都表達這種情緒。蘇軾也寫了自己的離愁別緒,但最終得以解脫,不愧為大詩人、大文學家。讓我們將這膾炙人口的詩句珍藏在我們的記憶中,齊讀課文及詩詞。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但愿人長久》教案之一,希望對你有幫助!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
《但愿人長久》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文章情節(jié)生動,語言通俗。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fā)誠摯祝愿的情懷。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古往今來,很多文學家、詩人喜歡借月亮抒發(fā)內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學時,以中秋節(jié)導入,圍繞月亮讓學生背誦了一些經典詩句。學生的興致很高,有一個學生還背到了蘇軾的《水調歌頭》,借此,我順勢導入了課題。
文章以蘇軾的情感變化“心緒不寧(思念)——埋怨——寬慰”為點貫穿文章始終。在教學時,圍繞這三處情感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想象蘇軾當時心中的想法,在想象說話,全班交流中體會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以達到對蘇軾的內心的探尋。并讓學生回憶自己和親人分別后的感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蘇軾內心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在想象和回憶的基礎上,再指導朗讀,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和傷感。
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yōu)槁裨?,我在教學時抓住了文中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進行了討論,讓學生說說當時蘇軾的心聲,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本的體驗。
最后兩小節(jié),我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在《水調歌頭》的吟誦聲中,我和學生結束了對這篇文本的解讀.
但愿人長久 教案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但愿人長久 教案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璜土實驗小學備課錄 四年級學科:語文課題:6.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時間: 教學內容6.但愿人長久(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媒體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一、復習詞語二、繼續(xù)細讀課文1、細讀第四段自然段(1)自由讀課文(2)指名說說蘇軾為什么要埋怨月亮?(板書:埋怨)(3)自由練讀,有感情地朗讀(4)這段話后面是省略號,它省略了什么呢?(引導想象)2、細度第5、6自然段(1)輕聲自讀課文(2)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①理解詞語寬慰寬解安慰吟誦②“想到這兒”指想到哪兒?(聯(lián)系上文理解)③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他轉念想到:人有悲歡離合,就像月有陰晴圓缺一樣,恰是世之常情,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3)出示詞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僦该x詞句。(說說有幾句)②再讀第五自然段用“~~~”劃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劃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③指名用課文里的話說說句意(4)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注解欄 教后感 資料提供者:《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一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一”,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一課時
一、導入解題1、宋朝有位偉大的詩人,叫蘇軾。有誰了解他的?請學生說說,交流對蘇軾的了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和蘇軾有關。看老師寫課題。板書:但愿人長久提示學生相關字的書寫。2、指名朗讀,指導讀題。讀了文章的題目后,從這篇文章中,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導學生質疑,提出問題。
【由學生的已知進行導入,自然過渡到新課的教學過程中。并引導學生質疑,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整體感知1、教師范讀課文。組織學生交流,了解文章寫的主要內容。2、過渡:同學們很不簡單,只聽老師讀了一遍文章,就掌握了這么多有用的信息。但我們讀書不能是浮光掠影地讀,要反復品讀,才能真正讀懂文章,讀出味道來。你們想不想也來讀一讀?但我們首先要掃除這些攔路虎。三、學習生詞1、出示本課生字詞。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2、指名朗讀。挑選你讀得最好的生字,大聲讀兩遍,讀給同學們聽。其他同學讀過的,就不要重復讀。指名讀生字。注意多音字埋。開火車,分小組多人次練讀。3、書寫生字。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一排字,你發(fā)現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都是上下結構,指導學生觀察字型,并書寫。)再看這些生字呢?(都是左右結構,指導學生觀察書寫。)指導學生書寫。4、現在老師把這些生字的漢語拼音去掉,再組成詞,你還能讀準它們嗎?出示生詞。指名認讀。
【扎扎實實上好語文課,應該追求本真自然的教學?;谶@樣的思考,在第一課時初步學習文章時,讓學生充分讀寫,掌握好這些字詞?!克?、理清文脈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2、誰來展示一下自己?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完文章。3、剛才同學們聽老師讀了一遍就了解了很多內容?,F在我們又讀了很多遍,靜下心來想想:這天晚上,蘇軾的心情怎樣?學生默讀文章思考問題。指名回答,交流。(蘇軾一開始心情并不好,思念他的弟弟。后來埋怨起月亮來了,最后又寬慰了許多。)教師相機板書:思念埋怨寬慰4、出示填空。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到了,這一天蘇軾看到,便弟弟而心緒不寧。他看著圓圓的月亮,不禁起來。但他轉念又想人生本就有悲有歡,有離有合的,于是心里又了許多。組織填空,理清文章的脈絡?!緦W生在認讀生字,初步讀通課文后,教師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引導學生思考所讀內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將文章的一條脈絡清晰地梳理出來了?!课?、小結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了解蘇軾這晚的情緒變化。六、作業(yè)1、朗讀課文。2、練習《習字冊》
滬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但愿人長久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滬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但愿人長久”,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生字7個,讀準平翹舌音。
2.了解故事內容,背誦文中的詩詞。
3.體會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知道蘇軾是宋代著名的詩人。
4.了解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典故和重大事件,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培養(yǎng)民族的自豪感,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發(fā)奮圖強。
重點:重點引導學生讀懂這首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質疑
板課題,齊讀
質疑: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學生字,讀通課文
1.交流
音:軾轍
形:州
義:皓月、嬋娟
2.分組讀課文
3.再讀課文,解疑
師:讀了課文,你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課文主要講了誰的事?
讀了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采用各種形式背這首詩。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聽配音全班讀
4.各組比賽讀。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講了蘇軾思念親人的故事,真是人間親情濃于血。
欣賞歌曲《但愿人長久》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課文都與動物有關。高傲的白鵝,性格古怪的貓,慈愛盡職的母雞,無不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可親可愛。這次口語交際和習作,是讓學生說、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要求是能抓住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我的發(fā)現”就是針對作家語言的特點,引導學生發(fā)現并體會作家明貶實褒的表達喜愛之情的特別方式?!叭辗e月累”中的成語都跟動物有關,16個成語中出現了“龍、鳳、虎、貓、馬、牛、鳥、雞、鼠”等9種動物,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叭の墩Z文”中的故事能給學生帶來閱讀的樂趣。
學習目標
1.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交流時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能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流利的表達,內容比較充實。
2.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具體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寫好后與同學交流,學習彼此的長處,互相修改習作。按一定順序來寫,能把一種動物的外形和它的活動情況有條理地寫出來
3.學習掌握透過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說話、作文中運用。
4.積累帶動物名稱的成語。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蘇東坡的機智、聰明。
學情分析
這個學段的學生對動物都很有興趣,但要體會作家語言的特色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情感遷移,就能突破難點。與動物有關的詞語會引起學生的積累興趣。讀懂故事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不難,若要體會故事中的機智和趣味性需要引導。
教學重點
能夠抓住自己喜歡動物的特點準確、生動的描寫出來,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積累有關于動物的成語;體會故事中的樂趣。
教學難點
在口語交際與習作的過程當中,說出自己的發(fā)現,并可以運用自己發(fā)現的作者表達方法上的特點,能夠抓住自己喜歡動物的特點,能準確、生動的描寫出來來,完成自己的習作。
課前準備
1.觀察、記錄自己喜歡的動物(外形、脾氣、怎樣進食、嬉戲、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畫動物。
2.查找?guī)游锩Q的成語。
教學課時4課時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高傲的白鵝,性格古怪的貓,慈祥、盡職的母雞……在喜愛他們的作者筆下,一只只小動物栩栩如生。同學們,你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嗎?在于動物的相處中,你一定覺得很有趣吧!今天,我們通過交流,共同分享這些樂趣,好嗎?
二、小組交流
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名稱,也可以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出示要求:
1.四人一組,輪流講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要求語言通順、生動,具體說出動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其他同學認真聽。
2.小組內互相評議,可以針對內容進行提問、評價,也可以給發(fā)言同學提出建議、意見,說說優(yōu)點。
3.組內共同推選出一位發(fā)言的代表。
三、共同分享
1.根據各小組推薦,學生上臺介紹喜歡的動物。
2.其他同學提出問題或補充。
3.全班共同評議選出班級口語交際之星。
四、拓展延伸
喜歡同一種動物的同學自由組成一組,把自己的“觀察記錄”“動物照片”“動物畫像”等材料組合成一份手抄報,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
第二課時(作文)
一、談話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各種動物的特點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類動物,也有不同的特點。例如同樣是貓,有的調皮活潑,有的懶惰,有的溫順,有的兇猛,各有各的特點,因此,觀察時一定要認真仔細,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弄清它們的生活習性,了解它們對人類的用處。
二、習作要求
1.寫一種自己喜愛的動物。
2.要具體地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回憶課文中作者抓住動物特點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并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三、范例引路
1.出示例文。
(1)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它玲瓏的小面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fā)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向上翹著,顯得格外漂亮。
明確:先總寫松鼠外形美麗,然后按頭部、身體、尾巴的順序具體寫外形美。
(2)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對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
明確:帶點的詞語把小燕子的樣子寫得惟妙惟肖。
2.復習方法。
(1)舉例說說描寫動物特點的一些方法。
《白鵝》: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白鵝“高傲”的特點。如:鵝的“引吭大叫”與狗的“狂吠”;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與鴨的“步調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
《白公鵝》:通過鵝走路的姿勢突出了“慢條斯理”的特點。
(2)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方法。
《貓》:從三個方面突出“性格古怪”的特點,表達了對貓的喜愛之情。《母雞》:用先抑后揚的寫法,表達了對母雞身上反映出來的母愛的贊頌。
(3)文章結構的安排。
學生自己選擇一篇課文,說說文章的結構特點,再聯(lián)系自己的習作,思考怎樣安排結構。
四、學生作文
1.提出作文要求。(怎樣才能寫出小動物的樣子和生活習性呢?)
(1)寫自己最熟悉的動物,仔細觀察它的外形──頭部、身子、叫聲和動作各有什么特點。從顏色、形狀、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寫。此外,還要寫它的動作情態(tài)。
(2)寫出動物的生活習性。如吃食、睡覺、活動等。
2.學生完成初稿,教師個別輔導。
五、作業(yè)布置
學生繼續(xù)完成自己的習作。
第三課時(作文評改)
一、小組交流
交流要求:在小組內讀讀自己的習作或習作中的片段,并初選集體交流習作或片段。
二、集體評議
1.小組成員自己朗讀初稿中描寫動物外形較精彩的片斷,大家欣賞后討論:這段好在哪里?怎樣修改更好?提出修改建議。
2.出示初稿中對動物生活習性或動作情態(tài)描寫不具體的片斷,讓學生評議修改。
3.出示較優(yōu)秀的習作展示,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三、自我完善
根據評議完善自己的習作。
四、作業(yè)布置
繼續(xù)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謄寫。
第四課時(我的發(fā)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
一、我的發(fā)現
1.自由讀文中的三個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東有什么發(fā)現,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為什么?
3.小林說的“學習運用這種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說說你的發(fā)現。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例子,進行交流。
6.聯(lián)系自己的習作,有運用這種方法嗎?
7.師生共同小結:這樣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不僅使句子富有幽默感,還能很恰當地表達出對事物的喜愛之情,更有親昵的味道。
二、日積月累
1.自讀成語,要求讀的正確。
2.你發(fā)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這些都是關于動物的成語。16個成語中出現了“龍、鳳、虎、貓、馬、牛、鳥、雞、鼠”等9種動物。)
3.自選一個成語,講講成語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戲:成語接龍
5.競賽:
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在括號里填上動物的名稱??纯凑l是勝者。
九()一毛對()彈琴如()得水()死狐悲
杯弓()影()毛蒜皮()立雞群指()為馬
為()作倀車水()龍萬()更新門可羅()
()()點水順手牽()哀()遍野抱頭()竄
三、趣味語文
1.自由讀短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蘇東坡的聰明機智。)
師:這篇短文寫的是蘇東坡便裝到寺廟去游玩,寺廟的住持對待他先后采取了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后來蘇東坡以一副對聯(lián)來回敬住持,令其哭笑不得。
2.獨立閱讀短文,把短文讀熟;然后結合有關詞句說說故事哪里有趣?
3.默讀,思考討論。
(1)從短文中你學到了什么?(學對對子等)
(2)聯(lián)系實際談談自己平時是怎樣待人接物的,使學生從中明白待客之道,不能以貌取人。
4.根據短文內容,給短文加上一個合適的題目。
四、作業(yè)布置
積累帶有十二生肖的成語。
附:相關鏈接
成語解釋
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有成就。示例:家長要有望子成龍的愿望,更要有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動。
來龍去脈—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F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群龍無首—一群龍沒有領頭的。比喻沒有領頭的,無法統(tǒng)一行動。示例:可是~,成不了大氣候。
龍飛鳳舞—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后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示例:抬頭看見北墻上掛著四幅大屏,草書得~,出色驚人。
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長上了翅膀。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示例:因為匪徒們深知,這兩件東西一掌握在姜青山手里,就~,再多的人也奈何不了他。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示例:這自然是~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
騎虎難下—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比喻做一件事情進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示例:本月三日拋出的一百萬公債,都成了~之勢,我們只有硬著頭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
照貓畫虎—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天馬行空—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汗馬功勞—汗馬:將士騎的馬奔馳出汗,比喻征戰(zhàn)勞苦。指在戰(zhàn)場上建立戰(zhàn)功?,F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馬到成功—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示例:只要不輕敵,相信你們一定會~。
老馬識途—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牛刀小試—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笨鳥先飛—行動笨拙的鳥要先飛。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別人先動手。示例:女兒刻苦、自覺、用功,全靠~保持了各門功課全班第一。
呆若木雞—呆:傻,發(fā)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fā)愣的樣子。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這個噩耗之后,特別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網后,當即~。
膽小如鼠—膽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膽小。示例:他們樣子往往很兇,其實~。
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驗比較少。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長城的雄偉壯麗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有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認識課后11個生字,會寫“嶺、旋”等14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課文。
3、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地觀察和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你對長城有哪些了解?(學生回答)都不太了解長城是嗎?聽老師說,長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漢、明兩代又大規(guī)模修筑。由于時代久遠,早期各個時代的長城,大多殘毀不全?,F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一般人們談的萬里長城,主要指的是明代長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2、師:大家再看,這就是長城。你能看出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不同嗎?對,第一幅圖是遠看長城,第二幅圖是走近長城。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板書:遠、近)。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長城。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
師:打開書,輕輕地翻到90頁。自由地朗讀13課長城,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要告訴老師:你都知道了長城的什么?開始。(生自由讀課文)
2、解詞。
師:剛才教室里書聲瑯瑯,分外醉人。這課有很多的生字詞語。有一些還不太好讀呢,都讀準了嗎?誰愿意接受挑戰(zhàn)?
(1)崇山峻嶺——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險峻的山嶺。
蜿蜒盤旋——形容詞,像蛇一般彎來扭去。
名副其實——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氣魄雄偉——氣魄指魄力有氣勢,形容雄壯而偉大。
(2)嘉峪關——又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是長城最西邊的關口。
八達嶺——是北京西北方向的山峰名字。
瞭望口修筑垛子屯兵堡壘陡峭凝結智慧供
3、有了這些詞語的理解,我們再去讀課文,就容易多了??炻宰x一邊課文,告訴老師,你都知道了長城的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三、精讀課文
(一)、遠觀長城
1、師:這么短的時間就知道了這么多,真不簡單。但同學們知道嗎?學課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間,就無法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麗,不深入到字里行間,就無法理解到長城的內在精神。所以請你再默讀一遍課文,有沒有哪個句子讀起來栩栩如生,就像眼前浮現出了長城的壯麗景象一樣?開始——找到了舉手告訴老師。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師:說的不錯,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齊讀)
(2)、師:這句話中,把長城比作了什么?(長龍)咱們來找一找,長城跟長龍之間,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長度、姿勢、氣度)你從長度方面找到了相似,你從姿勢方面找到了相似......
(3)師:剛剛你們說長城和長龍都很長。長城有多長?用書中的話告訴老師。
生: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有六千多千米。
師:你們看!這是一幅中國地圖。這是長江,這是黃河,這——是長城。它東從山海關經遼寧、河北,西至寧夏、甘肅到嘉峪關,橫跨11個省及直轄市。長不長?稱之為萬里長城,真是——名副其實。但是同學們請注意,在現實生活中真有長龍嗎?長龍是人們想象的產物,這個世界里根本就不存在。而我們的長城呢?他確是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之上,他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壯麗。所以當你體會到這一點,再讀這個句子,是不是會有別樣的感覺?
生1:不錯,聽得出每個字你都在用心讀。
生2:好樣的,巾幗不讓須眉。
生3:一條巨龍在你的朗讀聲中騰空而起,讓我們一起——(齊讀)
3、師:透過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哪個詞語來形容長城?拿起筆,寫下來。
(這長城看起來真——板書:長、壯觀、雄偉)
(二)、近看長城
1、師:這就是壯觀的長城,這就是雄偉的長城。你絕對不會甘于遠遠觀望,讓我們走近他,觀察他,觸摸它,體會他。細看長城,你又會有另一種感覺。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告訴老師,你都從文字當中,看到了長城的什么?(學生讀文)
2、師:誰能來說一說,你從文字當中,看到長城的什么?
預設(1)、
生: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
師:巨大的條石和城磚,這是修筑長城的材料。你愿意用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來形容腳下的長城?
——高大堅固。(板書)你還能從文字當中,看到長城的什么?(引入預設2)
預設(2)、
生: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師:好!你從城墻頂上了解了長城。還有嗎?(出示長城圖片)
生: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
師:你看到了城墻外沿的構造,有垛子,能告訴老師,哪里是垛子嗎?瞭望口和射口呢?還有?
生: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
師:好,你發(fā)現了長城的城臺。(點擊)
師:同學們,看到這些詞語,你是否知道了,長城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是啊,這是古代軍事防御設施,用來防御外族侵略。所以他必須建造得——堅固。(哪句話說出了他的堅固?引入預設1)
3、師:現在的長城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中國各個兄弟民族之間也早已化千年干戈為玉帛。而這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卻歷經千百年風雨,依然聳立。透過這些文字,你最想用心中的哪個詞語來形容長城?拿起筆,寫下來。
(這長城建造得真——堅固、高大、精巧)
(三)展開想象
1、師: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的感嘆是發(fā)自內心的。是的,面對這樣雄偉堅固的萬里長城,誰見了都會思緒萬千,感慨萬分。因為長城的背后有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讓我們走近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哪些文字深深的打動了你?讓你驚訝、讓你疑問、讓你浮想聯(lián)翩?
(學生讀文)
2、師:誰能來說一說,那句話打動了你,讓你驚訝,讓你敬佩,讓你浮想聯(lián)翩?
預設(1)
生: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
師:哪些文字寫出了勞動人民的血汗?哪些又讓你體會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呢?(引入預設3、4)
預設(2)
生: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師:因為這長城就是勞動人民一點一點修筑的!還有那句話讓你驚訝,讓你敬佩,讓你浮想聯(lián)翩?
(引入預設3、4)
預設(3)
生: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一噸多重。
師:多少塊條石?有多重?
a:那么重,用塔吊車應該會輕松不少吧?那他們是怎樣把石頭抬上去的?
b:那得多少人啊!你看————(引讀)
預設(4)
生: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師:為什么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年代久遠)對??!六百多年前,那時候應該是什么樣的?那是一個科技十分落后的年代,那還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那更是一個民不聊生、水深火熱的年代!條件落后,這山更——險峻。任務卻—重?。ㄒ腩A設3)看————(引讀)
在烈日炎炎下,是這些平凡普通的人——
在冰天雪地中,是這些衣衫襤褸的人——
在饑腸轆轆中,是這些思鄉(xiāng)心切的人——
3、師:好沉好沉的血汗和生命??!長城,與其說是由一塊塊城磚條石組成的,不如說是由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鑄成的??伤麄冏龅搅?!所以我們才會感嘆:
生: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
師:這里面有多少汗水,這里面有多少獻血,這里面又充滿著多少智慧,所以我們才會感嘆:
生: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
師:帶著你所有的聯(lián)想所有的贊美,再讀這句話,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齊——(齊讀3段)。
4、師: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文字透漏出的畫面,是作者親眼所見嗎?對,這是聯(lián)想。是踏著方磚,扶著條石不由自主地與歷史重逢。所以現在,你還認為長城僅僅是雄偉壯麗、高大堅固嗎?此時此刻,長城不再僅僅是一座冰冷的建筑,把你的想法寫下來。長城它讓你感覺————?
(長城,我為你——驕傲、自豪)
(四)贊美長城
1、師:是誰最初設計了長城,是誰一步步建筑了長城,是誰一次次守護了長城,又是誰在千百年后贊美長城?此時此刻,你最想用書中的那句話來評價長城?
生: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不僅你,連作者也這樣說——
生: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不僅作者,全世界去過長城的人都想說——
師:是你們的朗讀提醒了我,這句話不應該是讀出來的,應該是喊出來的——
生: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2、師:同學們,想再看看長城嗎?(視頻)同學們,這就是長城。這是雄偉壯麗的長城,這是高大堅固的長城,這是氣魄雄偉的長城,這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結而成的長城。山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同學們,巨龍已經騰飛,必將在你們的歡呼聲中飛得更高更遠全體起立?。ㄉ鹆ⅲ┳屛覀円黄馂槲覀兊拈L城,為我們的民族——齊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母雞》教案
四年級語文上冊《母雞》教案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筆下母雞的特點,感受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教學重難點
1、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尊敬的情感經歷;
2、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們認識了高傲的白鵝有海軍上將派頭的白公鵝,能說說在老舍先生筆下的那只貓有什么特點嗎?
提示:古怪、可愛
2.貓既古怪,又可愛,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板書:母雞
生齊讀課題。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請自由讀閱讀提示,看看提示中,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學習要求:
出示要求: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母雞》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播放媒體資源課件中的范讀動畫:
二、檢查預習
同學們在家里已經認真的預習了這篇課文,讀課文以前,先讀讀這幾個詞語,看看你們是否通過預習已經認識了他們。
出示詞語:
反抗欺侮成績凄慘慈愛辛苦如怨如訴
疙瘩可惡毒手聾子雞雛啼叫一撮兒毛
齊讀,抽讀。
三、初識母雞特點
1.詞語會讀了,相信課文也能讀好,今天,我們同樣采取個人讀加齊讀的方式,請幾個同學讀1~6自然段,全班齊讀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簡單評價)
2.快速、自由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怎樣的。
學生讀書,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預設: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讓人討厭的。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
老舍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板書:
一向討厭
不敢再討厭
3.作者從開始討厭母雞,到后來的認為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不敢再討厭母雞,經歷了一個情感變化的過程,而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文章的線索,從討厭到不討厭,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討厭母雞,哪些自然段寫了作者不討厭母雞?
提名學生回答。
四、自讀自悟,感受母雞特點
1.老舍先生寫筆下的母雞讓人討厭,是通過幾件具體事例寫的?
在1~3自然段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段,讀一讀,用恰當的詞語概括一下,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板書:這是一只()的母雞。
學生讀課文,概括母雞讓人討厭的幾方面:
提示:
叫聲討厭、欺軟怕硬、炫耀自己。
2.叫聲討厭、欺軟怕硬、愛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后來,作者為什么不敢再討厭他了呢?文中有一個自然段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原因,你找到了嗎?
提示:第9自然段
齊讀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母雞的這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畫,批注在旁邊,母雞的特點可以是書上的詞語,也可以是自己讀后的感受。
板書:這是一只()的母雞。
預設:警戒、預備作戰(zhàn)、警告……
雞雛的肚子像裝了湯圓,自己卻消瘦許多……
別的雞來搶食……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教雞雛,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聲不哼……
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
提示: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偉大、無私、無所畏懼、日夜操勞、無怨無悔、默默奉獻、不辭辛苦……)
4.這只母雞如此愛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辭辛勞地為孩子們無悔付出,真讓我們感動,讓我們贊嘆母愛的偉大,讓我們帶著對雞媽媽的敬佩和喜愛,帶著你對母愛點點滴滴的感受,再讀9自然段。
5.正因為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正因為母愛的偉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從“一向討厭母雞”變?yōu)椤安桓以儆憛捘鸽u了”,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提示:喜歡、敬佩、贊賞……
是呀,此時,作者對母雞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圣的尊敬了。
6.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較《貓》和《母雞》的異同
1.回顧學過的《貓》這篇課文,和今天學習的《母雞》這篇課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它們在情感表達方面有什么特點呢?
提示:在情感的表達上,都是對小動物的喜愛,《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2.除了情感表達方面,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還各有哪些特點呢?
提示: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敦垺穼懥素埖男愿窆殴趾吞詺饪蓯?,由兩部分構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表現小動物特點時,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的具體生動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點,由學生比較、歸納,順學而導,不必強求答完整。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們也有自己的媽媽,你的媽媽平時是怎么關愛你的?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
2.反饋交流。
3.小結: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話都在這一一說出來,放學回家的時候,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踏進家門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寫的那句話,記?。耗笎凼鞘澜缟献顐ゴ蟮牧α?!
板書
母雞討厭敬佩
無病呻吟勇敢負責
欺軟怕硬慈愛辛苦
拼命炫耀
四年級語文上冊《觀潮》教案
四年級語文上冊《觀潮》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比較“觀”字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第一課,誰來說說課題?(板書:觀潮)
2.題目中,出現了一個“觀”字,課文中,還出現了一個“觀”字,翻開書,小聲讀一讀,找一找。(板書:天下奇觀)
3.比較:“觀潮”的“觀”字和“天下奇觀”的“觀”字的意思一樣嗎?在理解了“觀”字意思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觀”。
4.小結: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這樣才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二、初讀課文,朗讀正確
1.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
2.指名讀,糾正學生朗讀中的錯誤讀音。
(薄霧悶雷漲注意學生在朗讀加點字時的字音。)
3.出示詞卡,朗讀詞語。
(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小聲地再讀一讀課文,讀完了課文,請你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觀潮日b、鹽官鎮(zhèn)——最好的地方c、觀潮人——最多
d、響聲——最大e、浪潮——最壯觀f、人的情緒——最高漲
2.你能把這六方面的內容連在一起嗎?可以說一句話,可以說兩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你們的學習,已經把課文讀成了幾句話,由厚讀薄了。能不能把這篇課文讀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課文讀成一句話?
4.指導朗讀:(1)要突出錢塘江大潮的歷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麗而罕見的景象。
5.能不能把這句話再讀厚?通讀這篇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表現出了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6.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四、朗讀全篇,感受“天下奇觀”
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分三大組朗讀課文,教師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作者一開篇,就點出了對錢塘江大潮的評價。作者是怎樣說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繪這“天下奇觀”的?
二、抓住重點,感受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開書,用心地讀一讀課文,讀后來談談你的感受。
(預設:這篇課文所表現出的一是大潮的朦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學實際學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洶涌澎湃之美。)
2.自讀課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寫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內容最讓你感受到大潮最雄偉、最壯觀?
b、你來讀一讀三、四自然段,把你認為描寫得精彩的句子用括號標注出來,再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讀學生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
指導朗讀:
a、什么樣的響聲呢?隆隆的響聲,把這種聲勢讀出來。
這響聲響亮嗎?(不響亮。)為什么——好像悶雷滾動。哪個字突出了響聲不響亮?
b、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說這話的人會是怎樣一番心情?讀出人們內心中的驚喜。
c、看到白線后,人群又沸騰了,人群怎樣沸騰?咱們演一演,怎么樣?
提示:人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隆隆響聲,看到了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了。人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騰了,剛才的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人聲鼎沸。
一個人讀,顯然讀不出人聲鼎沸的感覺,得大家一起讀。
e、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讀出你內心中的激動。
f、多么壯觀啊!讀出大潮這澎湃之美來。
g、誰來讀,讓大地顫動起來。
4.聽讀段落,感悟作者的表達順序。
a、我們把精彩的段落打亂了順序去朗讀,實際上作者在描寫大潮時是有順序的。你聽我來讀一讀,仔細聽,看看缺少了哪些詞語?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嗎?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描寫潮水的變化。)
5.自讀三、四自然段,感受“變化”。
a、作者在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時,之所以把它描寫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時因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變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變化呢?
(1)潮聲(越來越大):隆隆——越來越響——如同山崩地裂
(2)潮頭(越來越高):白線——水墻——白色戰(zhàn)馬
(3)潮勢(越來越猛):逐漸拉長、變粗——翻滾——浩浩蕩蕩
b、作者把潮聲、潮頭、潮勢三方面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讓我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啊!
6.當大潮奔騰西去后,作者仍舊描繪出了它的變化?兩丈來高,大約是6、7米,相當于三層樓那么高?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三、對話文字,感受大潮到來前的朦朧之美
1.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讀一讀,描寫大潮到來前錢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橫臥”。
3.作者在潮來前還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們什么特點?
4.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是多么的高聳,多么的穩(wěn)固,它們屹立在寬闊的錢塘江江邊,遠處還有幾座小山。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朦朧、美麗、和諧、壯觀……)
5.此時此刻,高聳、穩(wěn)固的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寬闊的、平靜的錢塘江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遠處的幾座小山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這幅畫面讓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美?
四、抒發(fā)情感,總結全文
作者在觀潮之前,就評價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成為天下奇觀。而現在,我們是親臨其境,耳聞其聲,眼見其景,感受到了朦朧與澎湃,你不由得要發(fā)自內心地說上一句:錢塘江大潮,……
五、作業(yè)
a、背誦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寫潮水來時的寫作方法,寫一場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