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4第二冊重力。
學科:物理年級:九年級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課題名稱:§12.1重力教材所在頁:第42——46頁
一、簡介
本節(jié)課的主題:重力是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jié)的一個重點內容。重力是一種常見的力,它在力學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基礎的地位。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實驗探究,采用引導發(fā)現、直觀演示、和講解法,使學生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點等知識。
關鍵信息:
1.教材的感性材料豐富,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從觀察或實驗引入的,符合初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書中的插圖極富啟發(fā)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課本讓學生通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及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初三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通過初二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多種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思維規(guī)律,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熟透的蘋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時速度越來越快等有關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學生應具備一定的生活體驗,掌握壓力和壓強的有關知識,多種物理研究方法,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點。
2.方法與過程目標:經歷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物理道理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四、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在本節(jié)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教會他們自己探究想了解的知識;幫助學生發(fā)現他們所學東西的社會價值,并能客觀的、一分為二的看待某一問題。通過恰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
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2.教法:根據本節(jié)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探究”教學的基礎上采用了:
引導發(fā)現法、直觀演示法和講解法。
引導發(fā)現法屬于啟發(fā)式教學,本課將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和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直觀演示法就是:通過插圖、實驗、模型、投影等直觀教學手段,使物理情景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知識由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的轉化。這兩種教學方法配合使用,加上精確的講解,嚴密的推理,將達到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組合。
3.教學評價方式:
(1)通過觀察實驗,關注學生在觀察操作、現象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與鼓勵、強化、指導和矯正。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給學生機會,在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將思維充分發(fā)散,揭示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過程,并反饋了班級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診斷學情,調查教學。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實物教具、實驗器材和多媒體課件的輔助。
事物教具:重物、重垂線。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多個鉤碼、細線、小重物
實物教具、實驗器材和多媒體課件分別在本課的引入、學生探究等環(huán)節(jié)中得到應用,它們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充足的實驗器材。使學生的學習資源更為豐富。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課前根據本節(jié)課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動畫演示多媒體課件,在引入新課時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www.DJZ525.COM 勵志的句子)
2.需要對學生分組,前后桌4人一組,每組包括能力不同的學生,設組長1名,中心發(fā)言人1名,其他人可適時補充,組長主要肩負引領和鼓舞同學學習積極性之責。希望每小隊含合作小組數目一樣。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具體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板塊來完成:
第一板塊: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
首先以提問的方式復習力的概念,彈簧秤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圖示,為學好本節(jié)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
然后,利用課本42頁“想想做做”,讓學生做“模擬引力”實驗。再利用“蘋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體動畫引入新課。
【說明:1.讓學生通過實驗先感受橡皮不會飛走是因為受到“引力”作用,拉進了學生跟所學知識的距離。2.由于學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現象的體驗,并且在小學時就知道牛頓發(fā)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們對插圖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這樣引入新課很自然,體現了物理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p>
第二板塊:重力的概念及產生原因。
引入新課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產生的原因和施力物體,使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說明:方法簡單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p>
第三板塊: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
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完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實驗方法是:先用彈簧秤分別稱出質量為100克、200克、300克的鉤碼分別受到的重力,填入書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跟質量的比值,使學生自己“發(fā)現”,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個定值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這個計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將數據整理畫出圖像。(正比例函數圖像,利用事物投影展示。)
此實驗的關鍵是:①要選精確度較高的彈簧秤。②要正確使用彈簧秤。
【說明:利用學生探究來完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好處有兩個:一是使學生有機會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地進行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體現自主性原則;二是再次練習使用彈簧秤測量力的大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p>
第四板塊:重力的方向
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學實先做演示實驗:用細線把物體懸掛起來,靜止時讓學生觀察線的方向是否是豎直方向。然后剪斷細線,同時讓學生觀察:物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這樣又一次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這個知識有一個重要的應用——重垂線,它是建筑工人砌墻時用來校準墻壁是否豎直的。由于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時要先易到學生觀察圖12.1-6,再讓一位學生利用重垂線進行操作,其他同學分析其工作原理。當學生理解了這一現象后提問:如何用這個重垂線來檢查窗臺、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輔助器材?這是學生最難理解的地方,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憶測量人體身高的辦法,并通過一些動作適當提示,最后在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的基礎上歸納:重垂線其實是應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決水平問題。
想想議議:看圖12.1-7思考地球上幾個地方的蘋果都可以向“下”落,但從地球外面看,幾個蘋果下落的方向顯然不同。那么,我們所說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說明:這一部分的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方法。重垂線、水平儀是重力方向的重要應用,對它們的學習,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第五板塊: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這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這個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個小實驗(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訴學生,刻度尺上與手指接觸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點,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僅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而且還跟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向學生出示圓形薄板等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的物體,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畫出這兩種形狀的物體圖形,標出重心位置,作出重力的示意圖。通過這樣的教學處理,學生便對重心的概念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知道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點上;利用這個重心的平衡特點,還能找出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
【說明:利用實驗幫助學生建立了“重心”這個較難理解的物理模型,并應用于實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板塊:布置作業(yè)
1.作出質量為100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圖示。
2.完成課后練習
七、課后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是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節(jié)課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常見力的方法。通過實例分析,提高學生引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由于初三學生剛接觸到力,對利用力的知識來研究常見力,所以本節(jié)課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完成教學,并獲得了成功。
3.通過實驗探究,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提高了綜合思維能力。
相關知識
第二冊水資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知道水是寶貴的、有限的資源,了解地球上各種水體的分布,知道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的分布和比重,了解水資源緊缺的原因:掌握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特點,知道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應的解決途徑,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路線及影響;了解水資源的利用狀況,以及水浪費和污染現象,知道在某種意義上節(jié)水比調水更重要。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閱讀各類圖表,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讀圖、用圖、析圖、釋圖的能力;通過學習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原因及解決途徑,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通過學習水資源利用狀況,培養(yǎng)學生從資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收集有關水資源緊缺、水資源利用狀況等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過學生對水資源利用狀況的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問題的具體分析評價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華北地區(qū)嚴重缺水的事實及缺水對工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使學生能全面、正確地認識水資源的價值,從而樹立正確的節(jié)水惜水、保護水資源的觀念。
二、教學重點
(1)地球上的各種水體,以及目前人類利用的主要淡水資源。
(2)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以及對應的解決途徑。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路線及意義。
(3)理解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分析圖像、表格、文字等各種信息資料。
三、教學難點
(1)學會分析某千地區(qū)水資源緊缺的原因。
(2)理解水利工程的作用,如三峽、小浪底工程。
(3)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講,節(jié)水比調水更重要”。
四、教學準備
(1)課前,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活動小組,每小組以4~6名同學為宜。(2)教師課前收集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資,料,制作本節(jié)3課時相關內容的多媒體課件。(3)學生根據教師要求,做好預習,課前收集有關水資源危機及水資源浪費、污染等利用狀況的資料,收集有關三峽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教師組織教學:當今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三大問題:水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水資源與環(huán)垮密切相關,也與人類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水資源問題已月為舉世矚目的重要問題之一。今天我們就學習“水資源”。
2、講授新課
教師板書:第三節(jié)水資源-
教師板書:一、水是寶貴的資源
教師提問:水是寶貴的資源,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呢?
教師板書:1.水的作用
學生回答:(略)
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課下搜集的有關資料(略)
教師利用多媒體或投影儀展示資料(略)
師生互動,、共同歸納總結:由此可見,人的生命活動和動植物生長都離不開水。不僅為維持地球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又一切經濟問題都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教師提問:水是生命之源,水又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想—想,什么叫水資源?
教師板書:2.水資源的概念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水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水資源是指力球上所有水體的總稱。狹義的水資源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或投影片出示“地球上水體的分布圖”
教師提問:地球上的水儲存在哪里?我們目前大量利用的水體主要是哪些水體?
教師板書:3.地球上的水體
學生讀圖觀察
學生回答:(略)
水是日常所必需,在本課教學中注意與日常生活事例相聯系。可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導入新課,引發(fā)學生對水的作用的認識。教師可要求學生依次介紹水對人類和動植物的作用、對工農業(yè)生產的
作用。條件不具備的學校,可以讓同學們朗讀或介紹相關材料。使學生認識水的價值。
資料:水是一切生命過程得以正常進行的生理要素。水分是生物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如昆蟲體內含水量達46%~92%,人體內63%是水分,一般植物都含60%~80%的水分,有時甚至達9Q%以上。若條件不允許,教師可畫板圖示意。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組織教學:請同學讀課本圖3.16,歸納填表。
學生活動:(學生填表)
教師歸納講解:地球上的水儲存在海洋、陸地和大氣中。海洋水占地球上水體儲量的97%,是地球上水體的主體。大氣水,主要以氣態(tài)存在,比重最小。陸地水根據含鹽量不同分為淡水和咸水,咸水多分布于內陸湖泊;淡水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以及冰川水,冰川水和深層地下水比重大,占淡水儲量的98%,但目前技術條件下難以利用。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占全球淡水資源的0.3%。可見地球上可以供人類利用的水資源是有限的。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
淡水資源的缺乏不是個別國家所獨有的問題,而是全球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1977年聯合國水事會議都提出了水危機不久將成為繼石油危機之后另一項嚴重的社會危機。世界銀行1995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占世界人口40%的80個國家正面臨著水危機,發(fā)展中國家約有10億人喝不到清潔的水,17億人沒有良好的衛(wèi)生設施,每年約有2500萬人死于飲用不清潔的水。
教師提問:這段文字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組織教學:2002年12月12日,聯合國鄭重宣布:2003年為“國際淡水年”。在我們剛剛進入的這個新世紀,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將越來越嚴重。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l世紀面臨的最嚴重的資源問題。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全球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并舉實例說明。
教師板書:4.水資源短缺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略)
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歸納總結: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致使水資源的消費與日俱增;人類的生產活動造成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使水資源的利用價值降低,可用水資源減少所以水資源日益緊缺。
教師提問:讀圖3.17“就地取材”,這幅漫畫的含義是什么,就地取材的“材”指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調查并提問:我們大多數同學家中都飲用純凈水、礦泉水,而且在我國城市中,購買純凈水、礦泉水飲用,已成為人們消費時尚。你們知道為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組織教學:
資料:水污染對人的健康影響有以下兩個方面:(1)污染的水和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和病毒等。(2)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引起人的中毒。這些有毒物質還會在水生蔬菜或水生生物體內蓄積,食用后會造成中毒或慢性中毒。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并提問:地球上的水資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師生互動、歸納總結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和問題
讀表格資料并結合課本第76頁內容,說說我國水資源的數量有什么特點?
教師板書:5.我國的水資源
學生讀表、看書回答:(略)
教師歸納總結: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六位;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l/4;我國水資源緊缺。
教師板書: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少
教師課堂小結:同學們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主要知識要點。下
課堂思考:了解“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我們能在水日、水周做些什么呢?
六、課外作業(yè):
石家莊市居民用水主要來源于哪里,現在和過去是否一樣?
第二冊家庭電路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第二冊家庭電路》,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家庭電路的組成和電路的連接方法。知道什么是火線和零線。
2.理解保險絲的作用及其安裝方法。
3.知道電能表、插座、家用電器接地的作用。
4.知道測電筆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
用實物制成的如課本圖10-1的家庭電路示教板一塊,收錄機一只,螺絲口燈座、卡口燈座、閘刀開關、三孔插頭插座各一個,測電筆二只,燈座掛圖二幅,自制的如課本圖10-3、圖10-4、圖10-5投影幻燈片三張,保險絲,銅絲,鐵絲,火柴,寫有例題的小黑板。學生用器材:每張課桌發(fā)一只測電筆,學生自帶的燈座,保險盒等。
(三)教學過程
1.提問,引入新課
問:我們教室里各盞燈是怎樣連接的?教師依次通斷教室里各盞燈,使學生知道是并聯。
問:那么我們家里的燈又是怎樣連接的?家里的插座和臺燈又是怎樣連接的?我們家里的電路由哪些部分組成?
這節(jié)課我們要研究家庭電路。
2.進行新課
(1)家庭電路的組成和連接方法
出示如課本圖10-1的的示教板。讓學生逐個觀察每一部分,并引導學生說出每個器材的名稱。當學生說到燈座時,教師出示卡口和螺絲口燈座實物和掛圖。讓學生拿出自帶的燈座并旋開,對照兩只燈座的掛圖聽教師講解,了解燈座的結構,知道燈泡是怎樣裝到燈座上而連入電路的。
教師給示教板通電,并閉合、斷開開關,讓學生觀察到燈和開關是串聯,燈與燈之間是并聯。同時將一收錄機的插頭插到插座上,打開收錄機,聽到了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知道,插座和燈也是并聯。
最后提出下列問題,請同學逐一回答:
①家庭電路由哪些部分組成?學生答:(按照接線順序)火線、零線、電能表、閘刀開關、保險盒、插座、燈座、開關。
②開關與電燈是怎樣連接的?(答略)
③插座是怎樣接到家庭電路上的?插座和燈是怎樣連接的?(答略)
(2)家庭電路的幾個主要部分
①火線和零線
問:家庭電路的電源是什么?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是多少?家庭電路的兩根電線各叫什么?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二自然段和圖10-2后回答:家庭電路由外面的低壓供電線路供電,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伏,家庭電路的兩根電線,一根叫零線,另一根叫火線。
②電能表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看書后回答:
電能表接在電路的什么地方?它有什么作用?如何讀數?電能表上標著一個電壓值和一個電流值是什么意思?電能表允許安裝的家用電器的最大功率是多少?討論回答完上述問題,教師出示寫有例題的小黑板和學生共同分析計算。例題:某電能表上標著“220V2.5A”字樣,電路中接入40W的電燈5只,70W的彩電一臺,100W的電冰箱一臺,500W電熱器一個,這些用電器若同時使用,電能表是否能安全工作?(不能)
③保險絲
問:電路中的電線和其它設備都是按照一定的工作電流設計的,若超過這個電流將發(fā)生什么?引導學生用Q=I2Rt來分析可能會發(fā)生的事故。
問:采取什么措施來防止事故的發(fā)生?學生答:在電路里安裝保險裝置——保險盒,里面有保險絲。
問:保險絲的作用是什么?
演示:給示教板通電,并閉合開關使燈亮,用一火線與零線相碰即已短路的插頭插入插座中。
學生觀察到:保險盒火花一閃,燈熄。再拔出保險盒蓋給學生看,保險絲已熔斷。(拔出短路的插頭)
指出保險絲的作用是:當電路中電流增大而超過線路設計的允許值前,能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護電路(保險)的作用。
問:保險絲為什么能在電路中的電流過大時自動切斷電路呢?選什么材料做保險絲呢?
指出:選做保險絲的材料必須具備兩個條件:A.電阻率大,這樣電流通過保險絲時發(fā)熱多。溫度能迅速上升。B.熔點低。演示用點燃的火柴可燒斷保險絲,而不能燒斷銅絲、鐵絲。
問:保險絲安裝在什么地方?
指出:保險絲應串聯在電路里,在插入式保險盒中保險絲裝在盒蓋上,有些閘刀開關的下方也裝有保險絲。
教師教給學生怎樣給保險盒、閘刀開關安裝保險絲。把剛才保險盒蓋上燒斷的保險絲去掉,重新裝上新的,插到示教板上,看到燈亮??稍僬堃煌瑢W上講臺給一保險盒蓋安裝保險絲,學生安裝好后,把這個保險盒蓋插到示教板上檢查他是否接對,當學生看到燈亮了,自己接對了,一種獲得成功后的喜悅溢于言表。
問:怎樣選擇保險絲?
指出:保險絲越粗,使它熔斷的電流越大。使用保險絲時,必須用規(guī)格合適的保險絲,指出用較粗的,用鐵絲、銅絲代替合格保險絲的危險性。
④插座接地
A.出示三孔插座、三腳插頭,演示把三腳插頭怎樣插到插座上。
B.用幻燈打出課本圖10-3、圖10-4,講解三孔插座和插頭及作用。作用是:把三腳插頭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電部分連入電路的同時,也把外殼與大地連接起來。
C.用幻燈打出課本圖10-5,講解家用電器的金屬外殼為什么要接地。
D.最后讓學生記住三孔插座的三孔分別表示:l—接地,2—接火線,3—接零線。
⑤測電筆指出:辨別火線和零線要用測電筆。
讓學生拿起桌上的測電筆,打開,對照課本圖10—6,弄清測電筆的構造。再請一同學起來說出它的構造。
教師講解、示范如何使用測電筆:手一定要接觸筆尾的金屬體。請同學握住測電筆,教師檢查,當眾糾正錯誤的握法。再分別請兩個同學用測電筆辨別教室墻上的插座,哪一個孔里是火線,哪一個孔里是零線。
3.討論:
1.課本節(jié)后的練習1、2。
2.本章末習題5(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4.小結(略)
5.布置作業(yè):課后完成本章末“觀察·實踐·調查”中的1、2、3點。
(四)說明
1.課前布置學生盡可能多帶一些燈座、插座、保險盒、閘刀,課堂上可邊聽講解,邊觀察手邊的實物,邊練習安裝。也可把幾個班同學帶來的收集到一起用。
2.該節(jié)課實驗器材多,演示實驗也多,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按照上課的順序把器材、掛圖、幻燈準備好。若缺乏實驗器材,沒有幻燈的學校,可引導學生多觀察課本上的圖。
第二冊電阻的并聯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二冊電阻的并聯”,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二)教具
每組配備干電池二節(jié),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只(5歐和10歐各一只),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問:請你說出串聯電路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答略)
問:請解答課本本章習題中的第1題。
答:從課本第七章第一節(jié)末所列的數據表可以知道,在長短、粗細相等條件下,鎳鉻合金線的電阻比銅導線的電阻大;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通過銅導線和鎳鉻合金中的電流一樣大;根據歐姆定律得U=IR,可得出鎳鉻合金導線兩端的電壓大于銅導線兩端的電壓。
問:請解本章習題中的第6題。(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做,然后教師講評。在講評中要引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guī)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課
(1)請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所提出的問題,由此提出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
板書:〈第五節(jié)電阻的并聯〉
(2)問: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板書:〈1.并聯電路的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即:I=I1+I2。〉
(4)問: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板書:〈2.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p>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跟各個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jié)將學習的知識。
3.進行新課
(1)實驗:
明確如何測R1=5歐和R2=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然后用伏安法測出R1、R2并聯后的總電阻R,并將這個阻值與R1、R2進行比較。
學生實驗,教師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儀器。
報告實驗結果,討論實驗結論:實驗表明,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板書:〈3.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p>
問:10歐和1歐的兩個電阻并聯的電阻小于多少歐?(答:小于1歐。)
(2)推導并聯電路總電阻跟各并聯電阻的定量關系。(以下內容教師邊講邊板書)
板書:〈設:支路電阻分別是R1、R2;R1、R2并聯的總電阻是R。
根據歐姆定律:I1=U1/R1,I2=U2/R2,I=U/R,
由于:I=I1+I2,
因此:U/R=U1/R1+U2/R2。
又因為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即:U=U1=U2,
可得:1/R=1/R1+1/R2。
表明: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練習:計算本節(jié)實驗中的兩個電阻(R1=5歐,R2=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
學生演練,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指出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一致。
幾個電阻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這是因為把導體并聯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橫截面積。
(3)練習
例題1:請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回答略)
簡介:當n個相同阻值的電阻并聯時總電阻的計算式:R=R/n。例題1中:R′=10千歐,n=2,所以:R=10千歐/2=5千歐。
例題2.在圖8-1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壓是36伏,燈泡L1的電阻是20歐,L2的電阻是60歐,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里的電流。(出示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
學生讀題,討論此題解法,教師板書:
認請此題中燈泡L1和L2是并聯的。(解答電路問題,首先要認清電路的連接情況)。在電路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解題要寫出已知、求、解和答。
(過程略)
問:串聯電路有分壓作用,且U1/U2=R1/R2。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電流在分流點分成兩部分,電流的分配跟電阻的關系是什么?此題中,L1、L2中電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板書:〈在并聯電路中,電流的分配跟電阻成反比,即:I1/I2=R2/R1?!?/p>
4.小結
并聯電跟中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
幾個電阻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5.布置作業(yè)
課本本節(jié)末練習1、2;本章末習題9、10。
參看課本本章的學到了什么?,根據知識結構圖寫出方框內的知識內容。
(四)說明
1.關于并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教學大綱上未做要求,建議對基礎較差的班級不增加這部分教學內容。
2.在課時安排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增加一節(jié)復習題??偨Y第4-8章所學內容,并做適當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