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辛亥革命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1歷史影視片欣賞。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歷史影視片欣賞”,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第9課歷史影視片欣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作為一堂活動與探究課,安排的是對歷史影視片《英雄兒女》的欣賞。本課教學設計根據(jù)“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作為對影片背景的了解,緊接著安排對該片的欣賞,隨后,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思維習慣設置問題,組織討論,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最終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最后,趁熱打鐵,布置觀后感的作業(yè),將教學成果落實到書面,使學生所受的愛國主義教育得以升華。
教學目標
通過觀看歷史影視片,重溫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歷史,加深對這段歷史時期重大事件的把握和理解。
通過鑒賞歷史影視片和寫觀后感,提高美學鑒賞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
在觀看歷史影視片和完成觀后感的過程中,真切地了解和體會新中國成立給人們的精神風貌和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巨變。
了解真正的歷史史實與文學作品中的“歷史”之間的區(qū)別,學習以歷史的視野來欣賞歷史影視片及其他文學作品,確立求真、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
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想象力,使他們增強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懷。
教學重點
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難點
影視片在歷史學習中的價值
教學方法[
影像輔助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設備
課時安排
2課時(1課時欣賞影片,1課時討論)
教學結構與過程
復習導入法。
同學們,今天我們進入本單元的最后一課,這一課是活動與探究課,主要是請同學們觀看反映本單元歷史史實的影視片,以此作為對本單元的總結。首先,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單元所學過的內(nèi)容。1949年10月1日,這是一個讓所有中國人自豪的日子。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站立起來了!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和“一化三改”運動。這是共和國歷史上一個凱歌頻奏的時期,新中國的外交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實現(xiàn)了20世紀第二次歷史性的巨變。今天我們所要欣賞的影片就是反映這一歷史時期偉大巨變的。
(教師提問)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為背景而拍攝的一些影視片都有哪些?請大家根據(jù)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說一說,你知道的影視片都有哪些,表現(xiàn)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怎樣的時代背景?(學生積極發(fā)言,教師總結)這些影片都是反映一定時期歷史事件的歷史類影片,通過這些影片,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得以再現(xiàn),我們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歷史,了解那時人們的精神風貌,從而將歷史的學習形象化、生動化,特別是那些紀實類的影片,更加豐富了我們的視野,多看這類歷史影視片有助于歷史學科的學習。今天我們將要欣賞的是《英雄兒女》。
(教師簡單介紹影片)這部影片是黑白故事片,1964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導演是武兆堤,編劇是毛烽、武兆堤,攝影是舒笑言,作曲是劉熾,美術是徐渭、王崇,主要演員是劉世龍、郭振清、劉尚嫻、田方和周文彬。(建議教師不要介紹故事背景和梗概,由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自己去體會,在隨后的討論中,可以讓同學們發(fā)表看法,有助于學生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
(教師播放影片《英雄兒女》,注意維持課堂秩序)
(教師提問,組織討論)
1.《英雄兒女》這部影片所反映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2.說一說《英雄兒女》的故事梗概。
這部著名影片,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某團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zhàn)斗中勇敢作戰(zhàn)。剛從醫(yī)院回部隊的戰(zhàn)士王成要求參戰(zhàn),并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zhàn)友王復標的兒子。在戰(zhàn)斗中王成英勇奮戰(zhàn),壯烈犧牲。在全軍開展向王成學習的運動中,王文清認出該軍文工團員、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原來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妻子被敵人殺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復標收養(yǎng)了他的女兒王芳,此后雙方失去了聯(lián)系。王文清沒有立即與王芳相認,而是幫助她完成歌頌王成的創(chuàng)作任務,并鼓勵她以實際行動向哥哥學習。后來,當王芳在陣地上為炊事員演出時,敵機突然來襲,她為掩護炊事員而負傷,被送回祖國醫(yī)治。一個月后,王復標參加慰問團赴朝慰問,王芳也傷愈歸隊,三人在前線團圓。王復標將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革命接班人。
3.《英雄兒女》中,哪些鏡頭和情節(jié)使你最為感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什么?
例:在戰(zhàn)斗中,王成一個人堅守無名高地,最后喊到:“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手持爆破筒與敵人同歸于盡。
原因:為了保衛(wèi)祖國,不怕犧牲,勇于奉獻。[
4.《英雄兒女》中,都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愛國主義激情,英雄主義氣概,保家衛(wèi)國、不怕犧牲,互相幫助,堅強等等。
5.你認為應該怎樣實踐英雄的偉大精神。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將來報效祖國;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拾金不昧、公交車上主動讓座、扶老人過馬路、將垃圾放入垃圾桶等等。
6.舉例說明《英雄兒女》中,哪些方面具有真實性,哪些情節(jié)帶有想象和虛構的成分。
例:英雄王成的言談、家庭成員和背景,許多是根據(jù)影視需要設計出來的,但王成這個人物卻是有生活原形的,即抗美援朝戰(zhàn)斗英雄于叔昌。而且更重要的是英雄的那種愛國主義激情,英雄主義氣概是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每個志愿軍身上都能體現(xiàn)出來的,這就是本片最大的真實。
7.真正的歷史史實與影視作品中的“歷史”是有區(qū)別的,請你說一說歷史影視片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有怎樣的價值。
歷史影視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即再現(xiàn)歷史。通過歷史影視片,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體會歷史人物的心路歷程,感受重大歷史事件的宏大場面,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教師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課后完成《英雄兒女》這部影片的觀后感,要有真情實感,我們將進行評比,看誰寫得好。
英雄是時代的產(chǎn)物,但英雄在人民心中留下的往往是劃時代的印跡。銀幕上的英雄更具有喚起觀眾激情的功能,他們堅定不移的目光、屹立如松的身姿、擲地有聲的話語,穿越時光的磨蝕,在我們成長的路上烙下一個個印記。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英雄人物王成的偉大事跡,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樹立了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長遠目標。這是一堂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寓教于樂,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相關閱讀
第4課觀看歷史影視片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4課觀看歷史影視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4課觀看歷史影視片[活動目標]
形象感受歷史,豐富歷史知識,拓展歷史思維。
提高對影影視作品的欣賞能力,陶冶情操。
通過撰寫影視評論或觀后感,提高分析和寫作能力。
[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的主題: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影視片:《英雄兒女》
通過第2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了解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史實,對此部電影的歷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讓學生在觀看電影時思考: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什么能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
[活動過程]
利用晚自習時間,組織學生以班為單位集體到學校多媒體階梯教室看電影《英雄兒女》。要求學生在觀看時,自覺遵守紀律,不得高聲喧嘩,進、退場要求排隊進出。
3、要求學生寫出觀后感或心得體會,題目自擬。
[活動評價]
通過此次觀看紅色經(jīng)典影片《英雄兒女》,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通過此次集體觀看影片,增強了學生的守紀觀念。
2、大部分學生通過觀看影片,寫出了心得體會,紛紛表示:奮發(fā)努力,勤奮學習,為祖國的強大作出貢獻。講評第一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一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xù)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教學過程]
一、發(fā)放試卷
二、講評試卷
三、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岳麓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第4課觀看歷史影視片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岳麓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第4課觀看歷史影視片”,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岳麓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第4課觀看歷史影視片
[活動目標]
形象感受歷史,豐富歷史知識,拓展歷史思維。
提高對影影視作品的欣賞能力,陶冶情操。
通過撰寫影視評論或觀后感,提高分析和寫作能力。
[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的主題: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影視片:《英雄兒女》
通過第2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了解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史實,對此部電影的歷史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讓學生在觀看電影時思考: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什么能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
[活動過程]
利用晚自習時間,組織學生以班為單位集體到學校多媒體階梯教室看電影《英雄兒女》。
要求學生在觀看時,自覺遵守紀律,不得高聲喧嘩,進、退場要求排隊進出。
3、要求學生寫出觀后感或心得體會,題目自擬。
[活動評價]
通過此次觀看紅色經(jīng)典影片《英雄兒女》,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通過此次集體觀看影片,增強了學生的守紀觀念。
2、大部分學生通過觀看影片,寫出了心得體會,紛紛表示:奮發(fā)努力,勤奮學習,為祖國的強大作出貢獻。
誦讀欣賞《鄉(xiāng)愁》教案
誦讀欣賞《鄉(xiāng)愁》教案
學習目標:以誦讀為基礎,介紹幾種賞析,重在學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難點:對詩歌的理解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播放《鄉(xiāng)愁》朗讀錄音
二、作者介紹:
余光中:中國臺灣詩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學(現(xiàn)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外文系學習。歷任《藍星》、《現(xiàn)代文學》等雜志的主編,著有長詩《天狼星》、詩集《藍色的羽毛》、《天國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評論集多種。
三、整體感知
(1)閱讀《鄉(xiāng)愁》,首先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
第一小節(jié):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
第二小節(jié):成年后,告別新婚妻子,離鄉(xiāng)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節(jié):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jié):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tǒng)一。
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xiāng)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lián)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
閱讀此詩,使我們感到回味無窮。本詩集單純美與豐富美于一體,物象集中明朗,如郵票、船票、墳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遠深邃,內(nèi)容豐富含蓄,能誘發(fā)讀者多方面的聯(lián)想。
2、詩的結構:以時間為順序(即小時候、長大后、后來,而現(xiàn)在),以感情為線索,以大體相同的詩句和格式,反復詠嘆,使情感逐層加深,由思鄉(xiāng)、思親升華達到思念祖國。詩歌的結構寓變化于統(tǒng)一之中,既有各小節(jié)的均衡、勻稱,又有小節(jié)內(nèi)長短句的變化,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
詩歌有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一嘆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復,即我在這頭……,有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有變換的量詞:枚、張、方、灣。作者采用這些藝術手段加強了此詩的音韻之美。
總之,本詩以樸素、簡明、雋永的語言,高超的藝術技巧,表達了臺灣人民盼望海峽兩岸統(tǒng)一的愿望,抒發(fā)了作者濃郁的鄉(xiāng)思之情。
四、賞析:《鄉(xiāng)愁》是一篇懷念祖國、渴望回歸大陸的愛國詩章,它以民謠的歌調(diào)深沉而憂郁地傾訴了詩人對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
短詩巧妙地運用了民歌中部分隔離反復的形式,敘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歷程中的幾段鄉(xiāng)愁,最后一節(jié)輕輕一點:
“而現(xiàn)在……”
詩人善于使用傳統(tǒng)民歌的層遞層進、互襯對比的手法。前三節(jié)詩逐層描繪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經(jīng)歷,母子分離的鄉(xiāng)愁,情侶難見的鄉(xiāng)愁,皆由生活拮據(jù)造成。生離死別的鄉(xiāng)愁,是由生命規(guī)律使然。三段鄉(xiāng)愁寫個人,卻為寫中華民族鄉(xiāng)愁打好鋪墊。最后一節(jié),抒寫的國愁才是全詩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幾千萬臺灣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詩在語言、節(jié)奏韻律的運用上也有獨到之處。以“小小”、“窄窄”等分別形容郵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鮮,加重了鄉(xiāng)愁的濃重意味??偠灾?,《鄉(xiāng)愁》整首詩含蓄蘊藉,余韻綿綿,滿紙是思念大陸的親情,落葉歸根的宿愿,已成為人們傳誦的佳作。
五、難點分析;
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意象的筆法。詩中主要設置了四個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郵票”,它象征著作者少年時代鄉(xiāng)愁的骨肉之情。母親牽掛兒子,兒子想念母親。
二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它象征著作者青年時代鄉(xiāng)愁的戀人之情。這是青年男女之間的思戀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墳墓”,它象征著作者中年時代鄉(xiāng)愁的生死之情。這是一種只能埋于心底、無法在兩者之間傳遞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墓里墓外雖然只有咫尺,然而卻又是那么遙遠。
四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它象征著作者晚年時代鄉(xiāng)愁的故國之情。海峽雖然“淺淺”,但是故國之情卻是深不可測。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它綿遠深長、回味不盡。作者“鄉(xiāng)愁”的內(nèi)涵和境界,隨著自己的成熟和時代的發(fā)展,得到不斷的深化和提升,從個人和家庭的親情,擴展到海峽兩岸的愛國之情。這就使“鄉(xiāng)愁”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六、朗讀比賽
七、小結課文
八、布置作業(yè):背誦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