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22高考物理三輪沖刺教材再回扣必修1。
必修1
1.(改編自人教版必修1第45頁“問題與練習”第3題)在一豎直磚墻前讓一個小石子自由下落,小石子下落的軌跡距離磚墻很近.現(xiàn)用照相機對下落的石子進行拍攝.某次拍攝的照片如圖1所示,AB為小石子在這次曝光中留下的模糊影跡.已知每層磚(包括磚縫)的平均厚度約為6.0cm,A點距石子開始下落點的豎直距離約為1.8m.估算照相機這次拍攝的“曝光時間”最接近(g=10m/s2)()
圖1
A.2.0×10-1sB.2.0×10-2s
C.2.0×10-3sD.2.0×10-4s
答案B
解析AB間距約為2塊磚頭的厚度,約為12cm=0.12m;自由落體運動1.8m的末速度為:vt=2gh=2×10×1.8m/s=6m/s;
由于0.12m遠小于1.8m,故可以近似地將AB段當勻速運動,故時間為:t≈ABvt=0.12m6m/s=0.02s,故選B.
2.(改編自人教版必修1第47頁“實驗驗證”)如圖2所示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設計的斜面實驗,他讓銅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從靜止?jié)L下,利用滴水計時記錄銅球運動的時間.關(guān)于伽利略的”斜面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
A.伽利略測定了銅球運動的位移與時間,進而得出了速度隨位移均勻增加的結(jié)論
B.銅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比自由落體下落的加速度小,所用時間長得多,時間容易測量
C.若斜面長度一定,銅球從頂端滾動到底端所需時間隨傾角的增大而增大
D.若斜面傾角一定,銅球沿斜面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成正比
答案B
解析伽利略測定了銅球運動的位移與時間,得出了位移x與t的平方成正比.故A錯誤;在伽利略時代,沒有先進的計時儀器,因此伽利略讓小球從斜面上滾下來用來“沖淡”重力,銅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比自由落體下落的加速度小,所用時間長得多,時間容易測量.故B正確;若斜面長度一定,銅球從頂端滾動到底端所需時間隨傾角的增大而減小.故C錯誤.若斜面傾角一定,銅球沿斜面運動的位移與所用時間的平方成正比,故D錯誤.
3.(改編自人教版必修1第10頁“參考系”)如圖3,飛行員跳傘后飛機上的其他飛行員(甲)和地面上的人(乙)觀察跳傘飛行員的運動后,引發(fā)了對跳傘飛行員運動狀況的爭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3
A.甲、乙兩人的說法中必有一個是錯誤的
B.他們的爭論是由于參考系的選擇不同而引起的
C.研究物體運動時不一定要選擇參考系
D.參考系的選擇只能是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
答案B
解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首先要確定一個參考系,如果被研究的物體和參考系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的改變,則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否則是運動的.甲、乙兩人的說法分別是以飛機和地面作為參考系研究運動的.說法都是正確的.故A錯誤,B正確.研究物體運動時一定要選擇參考系,否則物體的運動性質(zhì)無法確定,故C錯誤.參考系的選擇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情況下我們選擇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體為參考系,故D錯誤.
4.(改編自人教版必修1第48頁“實驗驗證”)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是科學實驗和邏輯思維的完美結(jié)合,如圖4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實驗和思維的過程,對這一過程的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4
A.甲、乙、丙、丁圖都是實驗現(xiàn)象
B.其中的甲、丁圖是實驗現(xiàn)象,乙、丙圖是經(jīng)過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結(jié)論
C.運用丁圖的實驗,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D.運用甲圖的實驗,可“沖淡”重力的作用,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答案D
解析伽利略設想物體下落的速度與時間成正比,因為當時無法測量物體的瞬時速度,所以伽利略通過數(shù)學推導證明如果速度與時間成正比,那么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由于當時用滴水法計算,無法記錄自由落體的較短時間,伽利略設計了讓銅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滾下,來“沖淡”重力的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要比它豎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時間長的多,所以容易測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實驗,并通過抽象思維在實驗結(jié)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所以伽利略用了抽象思維、數(shù)學推導和科學實驗相結(jié)合的方法.故D正確,A、B、C錯誤.
5.(改編自人教版必修1第88頁“例題2”)如圖5所示,小李同學站在升降電梯內(nèi)的體重計上,電梯靜止時,體重計示數(shù)為50kg,電梯運動過程中,某一段時間內(nèi)小李同學發(fā)現(xiàn)體重計示數(shù)為55kg.g取10m/s2,在這段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5
A.體重計對小李的支持力大于小李對體重計的壓力
B.體重計對小李的支持力等于小李的重力
C.電梯的加速度大小為1m/s2,方向豎直向上
D.電梯一定豎直向上運動
答案C
解析體重計對小李的支持力和小李對體重計的壓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錯誤;小李的體重只有50kg,體重計的示數(shù)為55kg,說明體重計對小李的支持力大于小李的重力,故B錯誤;小李處于超重狀態(tài),說明電梯有向上的加速度,運動情況可能為:向上加速或向下減速;小明受支持力和重力,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為:a=FN-mgm=55×10-50×1050m/s2=1m/s2,C正確,D錯誤.故選C.
6.(改編自人教版必修1第82頁“做一做”)在“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某同學用兩個力傳感器進行實驗.(如圖6)
甲
乙
圖6
(1)將兩個傳感器按圖甲方式對拉,在計算機屏上顯示如圖乙所示,橫坐標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縱坐標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
(2)由圖乙可得到的實驗結(jié)論是________.
A.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B.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C.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變化
D.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答案(1)時間力(2)AC
解析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1)由題可知,圖乙表示的是力傳感器上的作用力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所以橫坐標代表的物理量是時間,縱坐標代表的物理量是力;
(2)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故A、C正確,B錯誤;兩傳感器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故D錯誤.
7.(改編自人教版必修1第35頁“例題2”)如圖7所示,某司機駕駛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勻速行駛.他突然發(fā)現(xiàn)正前方一寵物小狗因受驚嚇靜止在公路中央,立即剎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7.5m/s2,最后在距離小狗2m地方停下.求:
圖7
(1)司機從發(fā)現(xiàn)小狗剎車到停止所用的時間;
(2)司機發(fā)現(xiàn)小狗剎車時距離小狗多遠.
答案(1)2s(2)17m
解析(1)根據(jù)v=v0+at得,
剎車到停止所用的時間t=0-v0a=-15-7.5s=2s;
(2)剎車的距離x1=0-v202a=-225-15m=15m
則司機發(fā)現(xiàn)小狗時的距離x=x1+2m=17m.
相關(guān)閱讀
高考物理三輪沖刺選修3-1教材再回扣
選修3-1
1.(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15頁“問題與練習”第5題)如圖1所示,A、B是電場中兩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1
A.A點場強比B點的場強大
B.一個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比B點的電勢能大
C.一個負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正功
D.A點的電勢比B點的電勢高
答案ABD
解析電場強度的大小看電場線的疏密程度,電場線越密的地方電場強度越大,所以場強EA>EB.故A正確;沿著電場線電勢降低,所以電勢φA>φB;一個正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比B點的電勢能大.故B、D正確;一個負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反,電場力做負功,故C錯誤.
2.(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5頁“演示實驗”)用控制變量法,可以研究影響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圖2所示,O是一個帶電的物體,若把系在絲線上的帶電小球先后掛在橫桿上的P1、P2、P3等位置,可以比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帶電物體的作用力的大小,這個力的大小可以通過絲線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θ顯示出來.若物體O的電荷量用Q表示,小球的電荷量用q表示,物體與小球間距離用d表示,物體和小球之間的作用力大小用F表示.則以下對該實驗現(xiàn)象的判斷正確的是()
圖2
A.保持Q、q不變,增大d,則θ變大,說明F與d有關(guān)
B.保持Q、q不變,減小d,則θ變大,說明F與d成反比
C.保持Q、d不變,減小q,則θ變小,說明F與q有關(guān)
D.保持q、d不變,減小Q,則θ變小,說明F與Q成正比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庫侖定律公式F=kQqr2判斷物體與小球之間的作用力F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絲線偏離豎直方向的角度θ越大,則作用力越大.保持Q、q不變,根據(jù)庫侖定律公式F=kQqr2得,增大d,庫侖力變小,則θ變小,減小d,庫侖力變大,則θ變大.F與d的二次方成反比.故A、B錯誤.保持Q、d不變,減小q,則庫侖力變小,θ變小,知F與q有關(guān),故C正確.保持q、d不變,減小Q,則庫侖力變小,θ變小,根據(jù)庫侖定律公式F=kQqr2,知F與兩電荷的乘積成正比,故D錯誤.故選C.
3.(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35頁“示波管的原理”)如圖3甲所示為示波管,如果在YY′之間加如圖乙所示的交變電壓,同時在XX′之間加如圖丙所示的鋸齒形電壓,使X的電勢比X′高,則在熒光屏上會看到的圖形為()
圖3
答案C
解析因XX′偏轉(zhuǎn)電極接入的是鋸齒形電壓,即掃描電壓,且周期與YY′上的是待顯示的信號電壓相同,則可以在熒光屏上得到待測信號在同一個周期內(nèi)的穩(wěn)定圖象.顯示如圖C.
4.(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32頁“做一做”)把一個電容器、電流傳感器、電阻、電源、單刀雙擲開關(guān)按圖4甲所示連接.先使開關(guān)S與1端相連,電源向電容器充電;然后把開關(guān)S擲向2端,電容器放電.與電流傳感器相連接的計算機(圖中未畫出)所記錄的這一過程中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如圖乙所示.下列關(guān)于這一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圖4
A.在形成電流曲線1的過程中,電容器兩極板間電壓逐漸減小
B.在形成電流曲線2的過程中,電容器的電容逐漸減小
C.曲線1與橫軸所圍面積等于曲線2與橫軸所圍面積
D.S接1端,只要時間足夠長,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就能大于電源電動勢E
答案C
解析在形成電流曲線1的過程中,開關(guān)S與1端相連,電容器在充電,所帶電荷量增大,電容不變,由電容的定義式C=QU分析可知極板間電壓增大,故A錯誤;在形成電流曲線2的過程中,開關(guān)S與2端相連,電容器在放電,在放電的過程中,電容器的電荷量減小,但電容反映電容器本身的特性,與電壓和電量無關(guān),保持不變,故B錯誤;I-t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電荷量.由于電容器充電和放電的電荷量相等,所以曲線1與橫軸所圍面積等于曲線2與橫軸所圍面積,故C正確;S接1端,只要時間足夠長,電容器充電完畢,電路中沒有電流,電源的內(nèi)電壓為零,電容器極板間的電壓等于電源的電動勢E,故D錯誤.故選C.
5.(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13頁“電場線”)下圖所示的四種電場中,分別標記有a、b兩點,其中a、b兩點電場強度相同的是()
答案D
解析A選項中,a、b兩點到負電荷的距離相等,由E=kQr2可知,電場強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則電場強度不同,故A錯誤.B選項中,兩等量異種電荷連線的中垂線是一條等勢線,根據(jù)對稱性和電場線的分布可知,a、b兩點的電場強度大小不等、方向相同,則電場強度不同,故B錯誤.C選項中,由電場線的疏密看出,a點和b點電場強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所以電場強度不同,故C錯誤.D選項中,平行金屬板內(nèi)部是勻強電場,a、b兩點的電場強度相同,故D正確.
6.(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65頁“說一說”)(1)如圖5所示是簡化的多用電表的電路.轉(zhuǎn)換開關(guān)S與不同接點連接,就組成不同的電表,已知R3<R4,下面是幾位同學對這一問題的議論,請你判斷他們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圖5
A.S與1、2連接時,多用電表就成了電流表,接1量程比接2量程大
B.S與3、4連接時,多用電表就成了電流表
C.S與3、4連接時,多用電表就成了電壓表
D.S與5連接時,多用電表就成了歐姆表
(2)課處活動小組的同學用多用電表粗測電阻的阻值,完成以下操作步驟
圖6
①將紅、黑表筆分別插入多用電表的“+”“-”插孔;選擇開關(guān)旋至電阻擋“×10”;
②將紅、黑表筆短接,調(diào)節(jié)歐姆調(diào)零旋鈕使歐姆表指針指零;
③把紅、黑表筆分別與電阻的兩端相接,如圖6所示此時多用電表的示數(shù)為________Ω.
④指針偏角過大,要將指針調(diào)到表盤中央,選擇開關(guān)應旋至“×________”擋.
⑤將紅、黑表筆短接,調(diào)節(jié)歐姆調(diào)零旋鈕使歐姆表指針指________.
⑥把紅、黑表筆分別與電阻的兩端相接,讀出多用電表示數(shù)為19Ω;
⑦將選擇開關(guān)旋至OFF擋,取出紅、黑表筆.
答案(1)ACD(2)151零
解析(1)當S與1、2連接時,多用電表就成了電流表,電阻與表頭并聯(lián),當并聯(lián)電阻越小時,量程越大,因此前者量程較大,故A正確;當S與3、4連接時,G與電阻串聯(lián),多用電表就成了電壓表,故B錯誤,C正確;S與5連接時,G與電源、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此時多用電表就成了歐姆表,故D正確,故選A、C、D.(2)③把紅、黑表筆分別與電阻的兩端相接,如題圖所示,此時多用電表的示數(shù)為15Ω.④指針偏角過大,要將指針調(diào)到表盤中央,選擇開關(guān)應旋至“×1”擋;⑤將紅、黑表筆短接,調(diào)節(jié)歐姆調(diào)零旋鈕使歐姆表指針指零.
7.(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62頁“例題1”)如圖7所示,R1=14Ω,R2=9Ω.當開關(guān)處于位置1時,電流表讀數(shù)I1=0.2A;當開關(guān)處于位置2時,電流表讀數(shù)I2=0.3A.求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nèi)電阻r.
圖7
答案3V1Ω
解析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
E=I1(R1+r)①
E=I2(R2+r)②
聯(lián)立組成方程組得,r=I1R1-I2R2I2-I1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r=1Ω
將r=1Ω代入①得,E=3V.
8.(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52頁“問題與練習”第3題)如圖8所示,兩個電阻串聯(lián)后接在電路中a、b兩點,已知a、b兩點間電壓不變.某同學把一個實驗室里的電壓表并聯(lián)在R1兩端時,讀數(shù)為5V;將該電壓表并聯(lián)在R2兩端時,讀數(shù)為4V,則a、b兩點間電壓()
圖8
A.大于9VB.等于9V
C.小于9VD.無法確定
答案A
9.(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55頁“問題與練習”第3題)四盞燈泡連接成如圖9所示的電路,a、c燈泡的規(guī)格為“220V40W”,b、d燈泡的規(guī)格為“220V100W”,各個燈泡的實際功率都沒有超過它的額定功率.這四盞燈泡中實際功率最大和最小的分別是()
圖9
A.a和bB.a和c
C.b和dD.c和d
答案B
10.(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1第93頁“做一做”)物理老師在課堂上做了一個“旋轉(zhuǎn)的液體”實驗,實驗裝置如圖10:裝有導電液的玻璃器皿放在上端為S極的蹄形磁鐵的磁場中,器皿中心的圓柱形電極與電源負極相連,內(nèi)壁邊緣的圓環(huán)形電極與電源正極相連.接通電源后液體旋轉(zhuǎn)起來,關(guān)于這個實驗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10
A.液體中電流由中心流向邊緣;從上往下俯視,液體逆時針旋轉(zhuǎn)
B.液體中電流由中心流向邊緣;從上往下俯視,液體順時針旋轉(zhuǎn)
C.液體中電流由邊緣流向中心;從上往下俯視,液體順時針旋轉(zhuǎn)
D.液體中電流由邊緣流向中心:從上往下俯視,液體逆時針旋轉(zhuǎn)
答案D
解析由圖可知液體中電流由邊緣流向中心,蹄形磁鐵的上端為S極,導電液處磁場方向豎直向上,由左手定則可知電流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從上往下俯視為逆時針方向,所以液體逆時針旋轉(zhuǎn).故選項D正確.
高考物理三輪沖刺選修3-4教材再回扣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高考物理三輪沖刺選修3-4教材再回扣》,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選修3-41.(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4第10頁“問題與練習”第4題)如圖1所示為同一地點的兩單擺甲、乙的振動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1
A.甲、乙兩單擺的擺長相等
B.甲擺的振幅比乙擺大
C.甲擺的機械能比乙擺大
D.在t=0.5s時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乙擺
E.由圖象可以求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br> 答案ABD
解析由圖看出,兩單擺的周期相同,同一地點g相同,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l(wèi)g得知,甲、乙兩單擺的擺長l相等.故A正確.甲擺的振幅為10cm,乙擺的振幅為7cm,則甲擺的振幅比乙擺大.故B正確.盡管甲擺的振幅比乙擺大,兩擺的擺長也相等,但由于兩擺的質(zhì)量未知,無法比較機械能的大小.故C錯誤.在t=0.5s時,甲擺經(jīng)過平衡位置,振動的加速度為零,而乙擺的位移為負的最大,則乙擺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故D正確.由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l(wèi)g得g=4π2lT2,由于單擺的擺長不知道,所以不能求得重力加速度.故E錯誤.
2.(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4第13頁“演示實驗”)甲、乙兩位同學分別使用圖2a所示的同一套裝置觀察單擺做簡諧運動時的振動圖象,已知二人實驗時所用的單擺的擺長相同,落在木板上的細砂分別形成的曲線如圖b所示,下面關(guān)于兩圖線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b
圖2
A.甲圖表示砂擺擺動的幅度較大,乙圖擺動的幅度較小
B.甲圖表示砂擺擺動的周期較大,乙圖擺動的周期較小
C.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關(guān)系v甲=2v乙
D.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關(guān)系v乙=2v甲
答案AC
解析由圖可知,甲的振動幅度較大,乙的幅度較?。还蔄正確;兩擺由于擺長相同,則由單擺的性質(zhì)可知,兩擺的周期相同;故B錯誤;由圖可知,甲的時間為2T,乙的時間為4T;則由v=xt可知,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關(guān)系為v甲=2v乙;故C正確,D錯誤.
3.(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4第12頁“問題與練習”第2題)下列四幅圖中關(guān)于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粗糙斜面上的金屬球M在彈簧的作用下運動,該運動是簡諧運動
B.單擺的擺長為l,擺球的質(zhì)量為m、位移為x,此時回復力為F=-mglx
C.質(zhì)點A、C之間的距離就是簡諧波的一個波長
D.實線為某時刻的波形圖,此時質(zhì)點M向下運動,經(jīng)極短時間后波形圖如虛線所示
答案BD
解析機械波形成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機械振動,二是傳播振動的介質(zhì);有機械振動才有可能有機械波,波的傳播速度與質(zhì)點振動速度沒有直接關(guān)系.橫波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由介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用簡諧運動的條件和機械波的特點分析即可.A選項中,在粗糙斜面上金屬球運動過程中,要不斷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統(tǒng)的機械能減小,金屬球最終靜止,所以該運動不是簡諧運動,故A錯誤.B選項中,單擺模型中擺球的回復力等于重力沿運動方向上的分力,即F=mgsinθ,因為θ較小,sinθ=xl,考慮到回復力的方向與位移x的方向相反,所以F=-mglx,故B正確.C選項中,相鄰波峰或波谷之間的距離等于一個波長,而選項中質(zhì)點A、C的平衡位置之間的距離只是簡諧波的半個波長,故C錯誤.D選項中,據(jù)質(zhì)點振動方向和傳播方向的關(guān)系——上下坡法,根據(jù)質(zhì)點M向下運動可知,波正向x軸正方向傳播,經(jīng)很短時間,波形圖如虛線所示,故D正確.
4.(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4第19頁“演示實驗”)如圖3所示,在一條張緊的繩子上掛幾個擺,其中A、B的擺長相等.當A擺振動的時候,通過張緊的繩子給B、C、D擺施加驅(qū)動力,使其余各擺做受迫振動.觀察B、C、D擺的振動發(fā)現(xiàn)______.
圖3
A.C擺的頻率最小B.D擺的周期最大
C.B擺的擺角最大D.B、C、D的擺角相同
答案C
解析由A擺擺動從而帶動其它3個單擺做受迫振動,受迫振動的頻率等于驅(qū)動力的頻率,故其它各擺振動周期跟A擺相同,頻率也相等.故A、B錯誤;受迫振動中,當固有頻率等于驅(qū)動力頻率時,出現(xiàn)共振現(xiàn)象,振幅達到最大,由于B擺的固有頻率與A擺的相同,故B擺發(fā)生共振,振幅最大,故C正確,D錯誤.
5.(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4第19頁“共振”)一個單擺做受迫振動,其共振曲線(振幅A與驅(qū)動力的頻率f的關(guān)系)如圖4所示,則(g取9.8m/s2)()
圖4
A.此單擺的固有周期為0.5s
B.此單擺的擺長約為1m
C.若擺長增大,單擺的固有頻率增大
D.若擺長增大,共振曲線的峰將向右移動
答案B
解析由圖可知,此單擺的固有頻率為0.5Hz,固有周期T=2s,故選項A錯誤;根據(jù)單擺周期公式T=2πl(wèi)g,得擺長l=1m,選項B正確;若擺長增大,固有周期將增大,固有頻率將減小,選項C錯誤;因為固有頻率將減小,所以共振曲線的峰將向左移動,故選項D錯誤.
6.(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4第10頁“問題與練習”第1題)如圖5所示,實線為一列簡諧橫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形曲線,經(jīng)0.5s后,其波形如圖中虛線所示,設該波的周期T大于0.5s.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圖5
A.如果波是向左傳播的,波速是0.12m/s
B.波的周期可能是4s
C.如果波是向右傳播的,波速是0.72m/s
D.波的周期可能是23s
答案AD
解析由圖知波長λ=0.24m;據(jù)題知該波的周期T大于0.5s,說明波在0.5s內(nèi)傳播的距離小于一個波長.若波向右傳播,傳播距離為x1=18cm=0.18m,故波速為:v1=x1t=0.180.5m/s=0.36m/s;由34T=t,得:T=4t3=4×0.53s=23s;若波向左傳播,傳播距離為x2=6cm=0.06m,故波速為:v2=x2t=0.060.5m/s=0.12m/s;由T4=t,得:T=4t=2s.故A、D正確,B、C錯誤.
7.(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4第36頁“問題與練習”第2題)如圖6所示是觀察水面波衍射的實驗裝置,AC和BD是兩塊擋板,AB是一個孔,O是波源,圖中已畫出波源所在區(qū)域波的傳播情況,每兩條相鄰波紋(圖中曲線)之間距離表示一個波長,則波經(jīng)過孔之后的傳播情況,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圖6
A.此時能明顯觀察到波的衍射現(xiàn)象
B.擋板前后波紋間距離相等
C.如果將孔AB擴大,有可能觀察不到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變,使波源頻率增大,能更明顯地觀察到衍射現(xiàn)象
E.擋板前后波紋間距離不等
答案ABC
解析由圖可知,孔的尺寸跟水波的波長相差不多,故此時能明顯觀察到波的衍射現(xiàn)象,選項A正確;波通過孔后,波速、頻率、波長不變,則擋板前后波紋間的距離相等.故B正確,E錯誤;如果將孔AB擴大,孔的尺寸大于波的波長,可能觀察不到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故C正確;如果孔的大小不變,使波源頻率增大,因為波速不變,由λ=vf知,波長減小,可能觀察不到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故D錯誤.
8.(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4第36頁“問題與練習”第5題)如圖7所示表示兩列相干水波的疊加情況,圖中的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設兩列波的振幅均為5cm,且圖示的范圍內(nèi)振幅不變,波速和波長分別為1m/s和0.5m.C點是BE連線的中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7
A.C、E兩點都保持靜止不動
B.圖示時刻A、B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10cm
C.圖示時刻C點正處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運動
D.從圖示的時刻起經(jīng)0.25s,B點通過的路程為10cm
答案C
解析頻率相同的兩列水波的疊加:當波峰與波峰、波谷與波谷相遇時振動是加強的;當波峰與波谷相遇時振動是減弱的,據(jù)此分析即可.如圖所示為頻率相同的兩列水波相疊加的現(xiàn)象.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則A、E是波峰與波峰相遇,B點是波谷與波谷相遇,C點是平衡位置相遇處,它們均屬于振動加強區(qū);由于振幅是5cm,A點是波峰與波峰相遇,則A點相對平衡位置高10cm.而B點是波谷與波谷相遇,則B點相對平衡位置低10cm,所以A、B相差20cm.故A、B錯誤.由圖可知,下一波峰將從E位置傳播到C位置,則圖示時刻C點正處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運動,故C正確;波的周期T=λv=0.51s=0.5s,從圖示時刻起經(jīng)0.25s,B質(zhì)點通過的路程為20cm.故D錯誤.故選C.
高考物理三輪沖刺選修3-2教材再回扣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nèi)容,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nèi)容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考物理三輪沖刺選修3-2教材再回扣”,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nèi)容。
選修3-21.(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14頁“問題與練習”第6題)如圖1所示,a、b都是較輕的鋁環(huán),a環(huán)閉合,b環(huán)斷開,橫梁可以繞中間支點自由轉(zhuǎn)動,開始時整個裝置靜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1
A.條形磁鐵插入a環(huán)時,橫梁不會發(fā)生轉(zhuǎn)動
B.只有當條形磁鐵N極拔出鋁環(huán)時,橫梁才會轉(zhuǎn)動
C.條形磁鐵用相同方式分別插入a、b環(huán)時,兩環(huán)轉(zhuǎn)動情況相同
D.鋁環(huán)a產(chǎn)生的感應電流總是阻礙鋁環(huán)與磁鐵間的相對運動
答案D
解析當條形磁鐵向a環(huán)靠近時,穿過a環(huán)的磁通量增加,a環(huán)閉合,產(chǎn)生感應電流,磁鐵對a環(huán)產(chǎn)生安培力,阻礙兩者相對運動,因此a環(huán)阻礙磁鐵靠近,出現(xiàn)轉(zhuǎn)動現(xiàn)象;當條形磁鐵向b環(huán)靠近時,b環(huán)中不產(chǎn)生感應電流,磁鐵對b環(huán)沒有安培力作用,b環(huán)將靜止不動.故A、B、C錯誤.根據(jù)楞次定律可知,環(huán)a產(chǎn)生的感應電流總是阻礙鋁環(huán)與磁鐵間的相對運動,故D正確.故選D.
2.(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7頁“做一做”)如圖2所示,幾位同學在做“搖繩發(fā)電”實驗:把一條長導線的兩端連在一個靈敏電流計的兩個接線柱上,形成閉合回路.兩個同學迅速搖動AB這段“繩”.假設圖中情景發(fā)生在赤道,地磁場方向與地面平行,由南指向北.圖中搖“繩”同學是沿東西方向站立的,甲同學站在西邊,手握導線的A點,乙同學站在東邊,手握導線的B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
A.當“繩”搖到最高點時,“繩”中電流最大
B.當“繩”搖到最低點時,“繩”受到的安培力最大
C.當“繩”向下運動時,“繩”中電流從A流向B
D.在搖“繩”過程中,A點電勢總是比B點電勢高
答案C
解析地球的周圍存在磁場,且磁感線的方向是從地理的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當兩個同學在迅速搖動電線時,總有一部分導線做切割磁感線運動,電路中就產(chǎn)生了感應電流,根據(jù)繩子轉(zhuǎn)動方向與地磁場方向的關(guān)系,判斷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的大小,從而判斷安培力的大小,由右手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和電勢高低.當“繩”搖到最高點時,繩轉(zhuǎn)動的速度與地磁場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線,感應電流最小,故A錯誤.當“繩”搖到最低點時,繩轉(zhuǎn)動的速度與地磁場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線,感應電流最小,繩受到的安培力也最小,故B錯誤.當“繩”向下運動時,地磁場向北,根據(jù)右手定則判斷可知,“繩”中電流從A流向B.故C正確.在搖“繩”過程中,當“繩”向下運動時,“繩”中電流從A流向B,A點相當于電源的負極,B點相當于電源正極,則A點電勢比B點電勢低;當“繩”向上運動時,“繩”中電流從B流向A,B點相當于電源的負極,A點相當于電源正極,則B點電勢比A點電勢低;故D錯誤.
3.(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19頁“例題”)某同學設計了一利用渦旋電場加速帶電粒子的裝置,基本原理如圖3甲所示,上、下為電磁鐵的兩個磁極,磁極之間有一個環(huán)形真空室,帶電粒子在真空室內(nèi)做圓周運動,電磁鐵線圈電流的大小、方向可以變化,產(chǎn)生的感生電場使粒子加速,圖甲上部分為側(cè)視圖,下部分為俯視圖,若粒子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初速度為零,圓形軌道的半徑為R,穿過粒子圓形軌道面積的磁通量Φ隨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在t0時刻后,粒子所在軌道處的磁感應強度為B,粒子加速過程中忽略相對論效應,不計粒子的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3
A.若被加速的粒子為電子,沿如圖所示逆時針方向加速,則應在線圈中通以由a到b的電流
B.若被加速的粒子為正電子,沿如圖所示逆時針方向加速,則應在線圈中通以由a到b的電流
C.在t0時刻后,粒子運動的速度大小為qBRm
D.在t0時刻前,粒子每加速一周增加的動能為qΦ0t0
答案ACD
解析電子帶負電,它在電場中受力的方向與電場方向相反.電子逆時針方向加速,產(chǎn)生的感生電場沿順時針方向,結(jié)合題圖知線圈中應通以由a到b的電流,故A正確;同理可知B錯誤;在t0時刻后,粒子所在軌道處的磁感應強度為B,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所受洛倫茲力等于向心力qvB=mv2R,v=qBRm,故C正確;感生電場的感應電動勢E感=Φ0t0,粒子加速運動一周獲得的能量為W=qE感=qΦ0t0,故D正確.
4.(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26頁“渦流”)如圖4所示是一種冶煉金屬的感應爐的示意圖,此種感應爐應接怎樣的電源()
圖4
A.直流低壓B.直流高壓
C.低頻交流電D.高頻交流電
答案D
解析線圈中電流做周期性的變化,在附近的導體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從而在導體中產(chǎn)生大量的熱,渦流現(xiàn)象也是電磁感應;而交流電的頻率越大,產(chǎn)生的熱量越多.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5.(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6頁“演示實驗”)如圖5為“研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實驗裝置.
圖5
(1)將圖中所缺的導線補接完整.
(2)如果在閉合開關(guān)時發(fā)現(xiàn)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右偏轉(zhuǎn)了一下,那么合上開關(guān)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
A.將原線圈迅速插入副線圈時,靈敏電流計指針將向________偏轉(zhuǎn).
B.原線圈插入副線圈后,將滑動變阻器觸頭迅速向左拉動時,靈敏電流計指針將向____偏轉(zhuǎn).(填“左”或“右”).
答案(1)見解析圖(2)右左
解析(1)連線如圖所示.
(2)在閉合開關(guān)時發(fā)現(xiàn)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向右偏轉(zhuǎn)了一下,此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增加,將原線圈迅速插入副線圈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也是增加的,故靈敏電流計指針也將向右偏轉(zhuǎn);原線圈插入副線圈后,將滑動變阻器觸頭迅速向左拉動時,此時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大,電流減小,磁通量減小,故靈敏電流計指針將向左偏轉(zhuǎn).
6.(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25頁“問題與練習”第3題)如圖6所示,線圈L的自感系數(shù)很大,且其直流電阻可以忽略不計,L1、L2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燈泡,開關(guān)S閉合和斷開的過程中,燈L1、L2的亮度變化情況是(燈絲不會斷)()
圖6
A.S閉合,L1亮度不變,L2亮度逐漸變亮,最后兩燈一樣亮;S斷開,L2立即熄滅,L1逐漸變亮
B.S閉合,L1不亮,L2很亮;S斷開,L1、L2立即熄滅
C.S閉合,L1、L2同時亮,而后L1逐漸熄滅,L2亮度不變;S斷開,L2立即熄滅,L1亮一下才熄滅
D.S閉合,L1、L2同時亮,而后L1逐漸熄滅,L2則逐漸變得更亮;S斷開,L2立即熄滅,L1亮一下才熄滅
答案D
解析S閉合,L1、L2同時亮,因L的直流電阻可以忽略,回路穩(wěn)定時,L1被短路,熄滅,L2變的更亮,可知A、B、C錯,D對.
7.(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8頁“問題與練習”第6題)某實驗裝置如圖7所示,在鐵芯P上繞著兩個線圈A和B,如果線圈A中電流i與時間t的關(guān)系有如圖所示的A、B、C、D共四種情況.在t1~t2這段時間內(nèi),哪種情況可以觀察到在線圈B中有感應電流?()
圖7
答案BCD
8.(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14頁“問題與練習”第7題)如圖8所示為法拉第圓盤發(fā)電機.半徑為r的導體圓盤繞豎直軸以角速度ω旋轉(zhuǎn),勻強磁場B豎直向上,電刷a與圓盤表面接觸,接觸點距圓心為r2,電刷b與圓盤邊緣接觸,兩電刷間接有阻值為R的電阻,忽略圓盤電阻與接觸電阻,則()
圖8
A.a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12Brω2
B.通過電阻R的電流強度為3Brω28R
C.通過電阻R的電流強度為從上到下
D.圓盤在ab連線上所受的安培力與ab連線垂直,與轉(zhuǎn)向相反
答案BD
9.(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28頁“問題與練習”第1題)如圖9所示,一均勻金屬圓盤繞通過其圓心且與盤面垂直的軸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現(xiàn)施加一垂直穿過圓盤的有界勻強磁場,圓盤開始減速.在圓盤減速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圖9
A.處于磁場中的圓盤部分,靠近圓心處電勢高
B.所加磁場越強越易使圓盤停止轉(zhuǎn)動
C.若所加磁場反向,圓盤將加速轉(zhuǎn)動
D.若所加磁場穿過整個圓盤,圓盤將勻速轉(zhuǎn)動
答案ABD
10.(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25頁“問題與練習”第3題)如圖10所示,L是自感系數(shù)很大的線圈,但其自身的電阻幾乎為零.A和B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燈泡()
圖10
A.當開關(guān)S由斷開變?yōu)殚]合時,A燈的亮度始終不變
B.當開關(guān)S由斷開變?yōu)殚]合時,B燈由亮變?yōu)楦髁?br> C.當開關(guān)S由閉合變?yōu)閿嚅_時,A燈由亮逐漸變暗,直至熄滅
D.當開關(guān)S由閉合變?yōu)閿嚅_時,B燈突然變亮,后逐漸變暗,直至熄滅
答案D
11.(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44頁“問題與練習”第5題)如圖11是街頭變壓器通過降壓給用戶供電的示意圖.變壓器的輸入電壓是市區(qū)電網(wǎng)的電壓,負載變化時輸入電壓不會有大的波動(可視為不變).輸出電壓通過輸電線輸送給用戶,兩條輸電線的電阻用R1表示,變阻器R代表用戶用電器的總電阻,當電器增加時,相當于R的阻值減小(滑動片向下移).如果變壓器上的能量損失可忽略,當用戶的用電器增加時,圖中各表的讀數(shù)變化正確的是()
圖11
A.電流表A1的讀數(shù)變小
B.電流表A2的讀數(shù)變小
C.電壓表V3的讀數(shù)變小
D.電壓表V2的讀數(shù)變小
答案C
12.(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2第9頁“問題與練習”第7題)如圖12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屬架CDEF處在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框架間距為l,EF間有電阻R1=6R和R2=3R.金屬棒MN長也為l,電阻為R,沿框架以速度v從靠近EF的位置開始,向右勻速運動.除了電阻R1、R2和金屬棒MN外,其余電阻不計.開始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0,求:
(1)金屬棒MN的感應電動勢多大?回路EFMN的電流大小和方向如何?
(2)電阻R1消耗的電功率多大?當運動到金屬棒MN與邊EF相距為d時,流過R1的電荷量為多少?
(3)當金屬棒MN運動到與邊EF相距為d時,記為t=0時刻,保持導體棒的速度不變.為使MN棒中不產(chǎn)生感應電流,磁感應強度B隨時間t發(fā)生變化,請推導B與t的關(guān)系式.
圖12
答案(1)B0lvB0lv3R,方向為逆時針方向
(2)2B20l2v227RB0ld9R(3)B=B0dd+vt
解析(1)感應電動勢:E=B0lv,
外電路電阻:R外=R1R2R1+R2=2R,
電路電流:I=ER+R外=B0lv3R,
由右手定則可知,回路EFMN感應電流方向:沿逆時針方向;
(2)電阻R1兩端電壓:U1=IR并=2B0lv3
電阻R1消耗的電功率:
P1=U21R1=2B20l2v227R,
通過R1的電流:I1=U1R1=B0lv9R,
時間:t=dv,通過R1的電荷量:q=I1t=B0ld9R;
(3)穿過回路的磁通量不變時不產(chǎn)生感應電流,
即:B0ld=Bl(d+vt),
解得:B=B0dd+vt.
高考物理三輪沖刺選修3-5教材再回扣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準備好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nèi)容,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優(yōu)秀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要怎樣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三輪沖刺選修3-5教材再回扣”,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選修3-51.(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5“課本內(nèi)容”)對于下列各圖象的描繪與實際不相符的是()
答案AC
解析黑體輻射以電磁輻射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溫度越高,輻射強度越大,故A錯誤;光越強,單位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的光電子數(shù)目越多,光電流越大,故B正確;α粒子質(zhì)量比較大,在氣體中飛行時不易改變方向,由于它的電離本領大,沿途產(chǎn)生的離子多,所以它在云室中的徑跡直而清晰;高速β粒子的徑跡又細又直,低速β粒子的徑跡又短又粗而且是彎曲的.γ粒子的電離本領很小,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徑跡,故選項C錯誤;原子核結(jié)合的松緊程度可以用“比結(jié)合能”來表征,比結(jié)合能的定義是每個核子的平均結(jié)合能;比結(jié)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穩(wěn)定,故選項D正確.
2.(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5第28頁“黑體輻射”)下列描繪兩種溫度下黑體輻射強度與波長關(guān)系的圖中,符合黑體輻射實驗規(guī)律的是()
答案A
解析黑體輻射的研究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輻射的強度最大值向波長小的方向移動,故選項A正確.
3.(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5第34頁“例題”)如圖1是用光照射某種金屬時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隨入射光頻率變化的圖線(直線與橫軸的交點坐標為4.27,與縱軸交點坐標為0.5).由圖可知()
圖1
A.該金屬的截止頻率為4.27×1014Hz
B.該金屬的截止頻率為5.5×1014Hz
C.該圖線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該金屬的逸出功為0.5eV
答案AC
解析根據(jù)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Ek=hν-W0,Ek-ν圖象的橫軸的截距大小等于截止頻率,由圖知該金屬的截止頻率為4.27×1014Hz.故A正確,B錯誤.由Ek=hν-W0,得知,該圖線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h,故C正確.當Ek=hν-W0=0時,逸出功為W0=hν0=6.5×10-34Js×4.27×1014Hz=2.7755×10-19J≈1.73eV.故D錯誤.
4.(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5第41頁“概率波”)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zhì)波理論,他假設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大膽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廣到實物粒子(如電子、質(zhì)子等),他認為粒子的動量p與波的波長λ之間遵從關(guān)系:λ=hp(h為普朗克常量),這一假說后來在一系列實驗中得到了證實.如圖2甲所示,在電子雙縫干涉實驗中,將電子垂直射向兩個緊靠的平行狹縫(電子發(fā)射端到兩狹縫距離相等),在縫后放上一個安裝有電子偵測器的屏幕(屏幕上的O點位于兩狹縫中心對稱軸的正后方,圖中未畫出),電子打到探測器上會在屏幕上出現(xiàn)亮點.在實驗中,以速率v0發(fā)射電子,開始時,屏幕上出現(xiàn)沒有規(guī)律的亮點,但是當大量的電子到達屏幕之后,發(fā)現(xiàn)屏幕上不同位置出現(xiàn)亮點的概率并不相同,且沿垂直雙縫方向呈現(xiàn)間隔分布,如圖乙所示.這種間隔分布類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現(xiàn)的明暗相間的條紋.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2
A.以速率2v0發(fā)射電子,重復實驗,O點可能處在暗條紋上
B.以速率2v0發(fā)射電子,重復實驗,所形成的條紋間距會變小
C.若將兩個狹縫沿垂直縫的方向移動一段很小的距離(不改變狹縫和屏幕間的距離),重復實驗,如果屏幕上仍有間隔的條紋分布,則O點一定處在暗條紋上
D.若將兩個狹縫沿垂直縫的方向移動一段很小的距離(不改變狹縫和屏幕間的距離),重復實驗,如果屏幕上仍有間隔的條紋分布,則O點一定處在亮條紋上
答案B
解析由雙縫干涉的規(guī)律可知,O點到兩縫的距離是一個振動加強點,故無論電子的速度如何改變都不會影響O點的是加強點的性質(zhì),故A錯;雙縫干涉圖樣中的條紋間距影響因素是Δx=lλd;在l、d均一定的情況下,間距只與λ有關(guān),改變光子速度為原來的二倍,由物質(zhì)波的定義λ=hp,則相當于減小了波長,則間距也將減小,故B正確;改變縫的距離,則使得O點到兩個縫的距離與光程差的關(guān)系不明,此時O點就有可能是加強點,也有可能是減弱點,故在O點出現(xiàn)暗、亮條紋均有可能.
5.(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5第58頁“玻爾理論對氫光譜的解釋”)氫原子的部分能級如圖3所示,已知可見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間.由此可推知,氫原子()
圖3
A.從高能級向n=1能級躍遷時發(fā)出的光的波長比可見光的短
B.從高能級向n=2能級躍遷時發(fā)出的光均為可見光
C.從高能級向n=3能級躍遷時發(fā)出的光的頻率比可見光的高
D.從n=3能級向n=2能級躍遷時發(fā)出的光為可見光
答案AD
解析從高能級向n=1能級躍遷時,輻射的光子能量最小為10.2eV,大于可見光的光子能量,則波長小于可見光的波長.故A正確.從高能級向n=2能級躍遷時輻射的光子能量最大為3.4eV,大于可見光的能量.故B錯誤.從高能級向n=3能級躍遷時發(fā)出的光的頻率最大為1.51eV,小于可見光的光子能量.故C錯誤.從n=3能級向n=2能級躍遷時發(fā)出的光子能量為1.89eV,在可見光能量范圍之內(nèi).故D正確.
6.(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5第31頁“光電效應的實驗規(guī)律”)用如圖4甲所示的裝置研究光電效應現(xiàn)象,當用光子能量為5eV的光照射到光電管上時,測得電流計上的示數(shù)隨電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則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________eV,金屬的逸出功為________eV.
甲乙
圖4
答案23
解析由題圖乙可知,當該裝置所加的電壓為反向電壓-2V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知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為2eV;根據(jù)光電效應方程Ekm=hν-W0得W0=3eV.
7.(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5第4頁“演示實驗”)利用氣墊導軌通過閃光照相進行“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這一實驗.實驗要求研究兩滑塊碰撞時動能損失很小和很大等各種情況,若要求碰撞時動能損失最大應選圖5中的______(填“甲”或“乙”)、若要求碰撞動能損失最小則應選圖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甲圖兩滑塊分別裝有彈性圈,乙圖兩滑塊分別裝有撞針和橡皮泥)
圖5
(2)某次實驗時碰撞前B滑塊靜止,A滑塊勻速向B滑塊運動并發(fā)生碰撞,利用閃光照相的方法連續(xù)4次拍攝得到的閃光照片如圖6所示.已知相鄰兩次閃光的時間間隔為T,在這4次閃光的過程中,A、B兩滑塊均在0~80cm的范圍內(nèi),且第1次閃光時,滑塊A恰好位于x=10cm處.若A、B兩滑塊的碰撞時間及閃光持續(xù)的時間極短,均可忽略不計,則可知碰撞發(fā)生在第1次閃光后的______時刻,A、B兩滑塊質(zhì)量比mA∶mB=________.
圖6
答案(1)乙甲(2)2.5T2∶3
解析(1)若要求碰撞時動能損失最大,則需兩滑塊碰撞后結(jié)合在一起,故應選圖中的乙;若要求碰撞動能損失最小,則應使兩滑塊發(fā)生完全彈性碰撞,即選圖中的甲;(2)由圖可知,第1次閃光時,滑塊A恰好位于x=10cm處;第二次A在x=30cm處;第三次A在x=50cm處;
碰撞在x=60cm處,從第三次閃光到碰撞的時間為T2,則可知碰撞發(fā)生在第1次閃光后的2.5T時刻;若設碰前A的速度為v,則碰后A的速度為-v2,B的速度為v,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Av=-mAv2+mBv,解得:mAmB=23.
8.(改編自人教版選修3-5第17頁“思考與討論”)如圖7,在水平地面上有甲和乙兩物塊,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2m、m,甲與地面間無摩擦,乙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現(xiàn)讓甲物塊以速度v0向著靜止的乙運動并發(fā)生正碰,若甲在乙剛停下來時恰好與乙發(fā)生第二次碰撞,求在第一次碰撞中系統(tǒng)損失了多少機械能?
圖7
答案14mv20
解析設第一次碰撞剛結(jié)束時甲、乙的速度分別為v1、v2,之后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以初速度v2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在乙剛停下時甲追上乙并發(fā)生碰撞,因此兩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平均速度相等,
有:v1=v22,而第一次碰撞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
有:2mv0=2mv1+mv2
由以上兩式可得:v1=v02,v2=v0
所以第一次碰撞中機械能損失量為:
E=12×2mv20-12×2mv21-12mv22=14mv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