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主謂一致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3-08《致空氣》教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致空氣》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致空氣》教案課題:《致空氣》
一、教學目標(三維):
1.指導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用詩中最精華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來熏陶感染學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3.學習詩人把空氣寫得可觸可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理解詩的象征意義。
2.難點:巧妙的構(gòu)思。
三、教學過程設(shè)計:
(一)導入
1.謎語導入:
看不到,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世間萬物離不了。(空氣)同學們這么快就猜出來了,可見空氣對我們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種物質(zhì),我們從不去在意它;而詩人則不然,他以敏銳的眼光抓住空氣的特點,賦予了空氣以新的象征意義,寫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現(xiàn)代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這首用象征手法寫成的抒情詩--《致空氣》。?
2.作者簡介。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歌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遠方去》,在當時的青年和詩歌愛好者中有廣泛的影響。上世紀80年代出版詩集多種;1990年起主要從事隨筆雜文寫作,有組詩《五十弦》、《金谷園》發(fā)表。近年來時有新詩見諸報刊,總題《母語寫作》。文革期間遭到迫害后被平反,這首詩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發(fā),抒寫成的。
(二)讀
1.教師配樂范讀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2.學生自讀,教師作朗讀指導。
3.學生在小組內(nèi)朗讀,同學互相評價。
4.教師指名朗讀。(有條件可以配樂)學生評價。?
(三)悟
(A)整體感知
學生談談讀后的感受。(大多數(shù)同學都認為這首寫得比較抽象難懂。)
(B)閱讀分析
1.教師針對學生的水平,作一些現(xiàn)代詩歌閱讀方面的指導。
2.速讀課文思考:
(1)從詩中找出暗示人物經(jīng)歷的句子,暗示了一種怎樣的經(jīng)歷??
(2)在詩人經(jīng)歷這一切時,詩中說道:“你不肯把我拋棄;你輕輕噓著我的面頰;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給我;你從不離開我,我也離不開你……”文中的“你”指什么?僅僅指空氣嗎??
學生討論回答:空氣可能代表友情,親情、希望、信仰等。詩人借空氣這一具體事物來歌頌友情、親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知課文,感悟課文思想內(nèi)容,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C)問題研究?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nèi)互相幫助解決,如有難度、深度組內(nèi)不能自行解決的,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討。?
(1)生提:“你輕輕噓著我的面頰,許我以濕咸的海風,森林草野的清氣?!边@句話僅僅是在寫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海風味和草的味道嗎?還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生答:除了寫海風吹送來的清新氣息,還可以理解為朋友或親人給予我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鼓勵和安慰。
(2)生提:“我還疑是布景和道具?!比绾卫斫?
生答:主人公獲得自由后,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懷疑自己在看戲。
(3)生提:“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氣息。”有什么深刻含義?
生答:這里的春天不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2.教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蹦敲?,我們也可以說:一首詩就是一部影片。請同學們從2-5小節(jié)中任選一節(jié),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當時主人公所經(jīng)歷的情景。可適當?shù)丶尤氕h(huán)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
學生活動
(D)小結(jié)
(1)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寫成的抒情詩,以人們司空見慣的空氣為歌頌對象,寄寓了詩人對于友誼對于真情等的歌頌。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對信念、對希望的歌頌)
(2)人們渴望真情,呼喚真情,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真情是無處不在的。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請你談一談。?
(四)賞
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勾畫出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有感情地朗讀,談談喜歡的原因或感受。(學生只要談得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練
教師提供一些詞語,如:仙人掌、白楊、蠟燭、樓梯、太陽、月亮、向日葵等,讓學生任選一個,賦予新的象征意義,來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
(六)布置作業(yè)?
《致空氣》運用象征的手法贊美友誼和真情。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首詩或一段話,來歌頌友誼和真情。
相關(guān)知識
致空氣導學案
課題
7.致空氣
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字詞:“廝守”“鼾息”“窒息”“鼻息”。
2.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能力。
3.理解詩中蘊含著的深刻而真摯锝情感,理解詩中的象征手法。
學習重點
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難點
理解詩中蘊含著的深刻而真摯锝情感,理解詩中的象征手法。
學習過程
備注
一、布置預習
1.學生自主掌握生字詞。(包括讀音、字形、解詞、連詞成句等)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積累重點字詞:“廝守”“鼾息”“窒息”“鼻息”。
2.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能力。
3.理解詩中蘊含著的深刻而真摯锝情感,理解詩中的象征手法。
三、合作探究
預設(shè)問題1:“但你輕輕噓著我的面頰/許我以濕咸的海風/森林草野的青氣”這幾句僅僅是在寫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海風味和草的味道嗎?還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預設(shè)問題2:“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氣息”有什么深刻含義?
四、精講點撥
作者在詩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五、當堂達標(15分)
朋友
據(jù)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那天到公園游春,這公園里恰巧有動物園,順路就去拜訪一次朋友。逛了一圈發(fā)覺我們的動物朋友雖然個個安居無憂,但骨子里卻并不快樂。
鴕鳥眼窩深黑,像紋過眼線涂過眼影的時髦女人,只是少了在沙漠鄉(xiāng)下時的那份活氣,心事重重,是鄉(xiāng)愁嗎?藍孔雀昂首踱步,依然美麗依然驕傲也依然虛榮,囚禁中也不忘爭艷之能事,籠外有亮麗的衣物閃動,它立即打開金碧輝煌的屏。可惜缺少了奇花異草的熱帶風光的烘托,雀屏很暗淡,好像從箱底翻出的一段陳年織錦。
說暗淡,梅花鹿最暗淡。鹿之美,是動態(tài)的美:大大的溫柔的雙眸,警覺的耳,細瘦有力的腿,一盤丫丫杈杈的角像一叢漂亮的灌木,稍有風吹草動便四蹄生風絕塵而去,真神仙中物,我們的壽星和老外的圣誕老人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它。而如今梅花鹿有些懨懨的,望望天嗅嗅地,有什么值得再奔跑一回呢?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梅花鹿的神采飛揚之美是死于安樂了。
獅籠前人聲喧嘩,一對慵怠的獅子對人們的熱情呼喚置若罔聞,誰也別想聽到它們振聾發(fā)聵的吼聲。到了受制于人的田地,英雄懶尋舊夢。獅子的緊鄰是東北虎,山大王失去了山林也就失去了王位的威嚴。鐵柵外的人們敲擊叫喊扔果皮扔瓶蓋扔隨手撿起的東西?;\中有一方小水池,雜物漂在水中,人們在自身絕對安全的條件下想欣賞山大王之怒。山大王終于被惹怒了,它奮身而起邁著虎步圍著小池不停地兜圈子,同時甩出有力的虎尾一遍一遍橫掃水面,水花潑濺開來濺濕了人們的頭臉衣衫,人們更加興奮地扔更多的雜物。山大王想跳澗,想過崖,想縱身一躍,想一撲一剪,但是,這小小的鐵籠不是蒼莽的大山,它只好潛伏爪牙忍受,只有更激烈地甩尾巴兜圈子?!盎⒙淦疥枴薄袄ЙF猶斗”這兩條人類辭典中的成語,此時令我感同身受。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居高臨下把朋友弄來園中關(guān)著供養(yǎng),磨滅它們的個性,供我們收藏觀賞甚而戲耍,動物們的骨子里真的很不快樂呢。
1.全文可分為三部分,其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為________________。(2分)
2.本文說梅花鹿“死于安樂”,“死”的含義是指它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本文詳寫的動物是_______。最后一段可以用這個詞_______概括出人們對它的態(tài)度?(4分)
4.對第四段最后一句應如何理解?(3分)
5.本文要表達的中心。(4分)
六、布置預習
學習心得
空氣教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大家正在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空氣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知識教學點
1.空氣的成分(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
2.空氣的污染和防治。
二.重、難、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空氣的組成,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2.難點:通過實驗推斷空氣的組成。
3.疑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的原理。
4.解決辦法:
(1)采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空氣成分的發(fā)現(xiàn)史,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學生對空氣及其成分的已有知識的基礎(chǔ)上,采用邊講解、邊實驗、邊引導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啟發(fā)學生思考、分析而得出結(jié)論。
(3)以投影或錄象的形式講述空氣污染的嚴重危害,介紹有關(guān)環(huán)保方面的知識,或由學生搜集、講述一些大氣污染事件的報道,或組織學生對當?shù)赜嘘P(guān)的企業(yè)所造成環(huán)境污染做一調(diào)查了解,以培養(yǎng)學生建立環(huán)境保護的常識。
(4)至于實驗中為什么以紅磷做燃料,而不用碳、鐵、硫等,待學習完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就會解決。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了解空氣的組成。
2.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二)整體感知
這一章是學習化學的啟蒙章節(jié),又是初中化學中講授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開始。本節(jié)介紹與人類關(guān)系最為密切、人們最為熟悉的空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氣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可以說本節(jié)是本章乃至整個初中化學的一個引子。
為了分散重點,本節(jié)就可以介紹幾種元素的符號,如O(氧)、N(氮)等。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判斷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是化學變化的根本依據(jù)是()
A.發(fā)出耀眼的白光B.有燃燒現(xiàn)象
C.放出大量的熱D.生成白色的氧化鎂粉末
2.用文字表達式表示: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加熱堿式碳酸銅。
3.描述鎂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小結(jié)]:觀察、描述燃燒現(xiàn)象的方法:
(1)光、焰、色;
(2)放出熱量;
(3)生成物的色、味、態(tài)。
[提問引入]:空氣就在我們周圍,不過同學們對它了解多少呢?(提示: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zhì)嗎?它主要由哪些物質(zhì)組成?)
[小結(jié)]: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可提問這是空氣的性質(zhì)),它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zhì),是由多種氣體共同組成的。
[板書]:一.空氣的組成
[講解]:在學習空氣的組成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個概念。
[板書]:1.體積分數(shù):空氣中各氣體成分的體積占空氣總體積的百分數(shù)。
[舉例]:以1L空氣中含0.21L氧氣算出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講解]:下面繼續(xù)看空氣的組成。通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測定出空氣的成分及其體積分數(shù)。
[教師活動]:利用掛圖介紹空氣的發(fā)現(xiàn)史,介紹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錫為科學而奮斗的精神。利用圖片或錄像來講述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
[板書]:
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及雜質(zhì)
%
78%
21%
0.94%
0.03%
0.03%
[學生活動]:打開課本P7閱讀[試驗1-1]。
[板書]: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教師活動]:介紹實驗裝置及原理,演示[實驗11],按以下三步演示:
1.實驗前,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罩內(nèi),觀察到木條燃燒的明亮程度與在罩外空氣中一樣。證明罩內(nèi)氣體為空氣空氣的檢驗方法。以水面為基準,將鐘罩水面以上容積分為5等份。
2.引導學生依據(jù)觀察紅磷燃燒現(xiàn)象的方法觀察、描述燃燒現(xiàn)象,并觀察水面上升的情況,引導學生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上升的水的體積約占罩內(nèi)體積1/5的原因,從而得出結(jié)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
3.實驗結(jié)束后,迅速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罩內(nèi),觀察到木條熄滅氮氣的檢驗方法。從而得出結(jié)論: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4/5。
[板書]: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1)發(fā)出白光;
(2)發(fā)出熱量;
(3)生成大量的白煙。點燃
2.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磷氧氣五氧化二磷
3.試驗結(jié)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1/5。
三.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教師活動]:介紹大氣的自凈作用。利用投影或圖片介紹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紹環(huán)保知識。
[學生活動]:講述有關(guān)大氣污染的事件,討論發(fā)生在身邊的能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及解決方法。閱讀課本第9頁內(nèi)容,劃出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質(zhì)及來源。
[板書]:1.空氣的污染主要分為:
(1)粉塵:水泥粉塵、煤煙粉塵、各種礦塵、沙塵等。
(2)有害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3.防治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措施:
(四)總結(jié)、擴展
本節(jié)的重點是空氣的成份,但應注意是按照體積分數(shù)計算,如果按質(zhì)量分數(shù)計算,氧氣、氮氣各占空氣的百分之多少呢?(已知標準狀況下,氧氣、氮氣、空氣的密度依次是1.429g/L、1.2505g/L、1.293g/L)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燃料之所以選擇紅磷是因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為固體,而無氣體生成,能使鐘罩內(nèi)壓強減小。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內(nèi)容,劃出記憶要點,預習第二節(jié)內(nèi)容。
2.記住氧、氮的元素符號。
空氣教案2
課題名稱:2-1空氣
課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空氣的組成、污染和防治
2、了解稀有氣體的性質(zhì)和用途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習能力
教育目標:進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增強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
重點、難點:理解和記憶
教學方法:實驗導思法
教學媒體:有關(guān)實驗儀器
教學學生
程序: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活動
復習空氣中有哪些成分?提問回憶
導課簡介化學家拉瓦錫發(fā)現(xiàn)空氣的過程演示P燃燒觀察
新授一、空氣的組成:(V%)
N2:78%歸納思考
O2:21%整理
稀有氣體:0.94%結(jié)論
CO2:0.03%
其他氣體和雜質(zhì):0.03%
二、空氣是一種資源
1、氧氣:指導學生閱讀通讀
2、氮氣:P24~26內(nèi)容討論
3、稀有氣體:(主要是用途)交流
三、保護空氣:
1、污染空氣的有害物質(zhì):給出討論提綱討論
氣體:CONO2SO2
(來源于礦物燃燒和工業(yè)廢氣)歸納
粉塵:沙塵煙塵
(來源于水土流失和工業(yè)排放)
2、污染的防治:
可采取的措施:提示回答
(1)禁止工業(yè)廢氣的任意排放
(2)處理汽車尾氣
(3)嚴禁燃燒散煤
(4)使用無鉛汽油
(5)不焚燒垃圾
(6)使用清潔燃料
(7)種樹、造林、種草防止水土流失
(8)不燃放煙花爆竹
開放性問題討論:
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分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四、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