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8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匯總(三)。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匯總(三)》,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匯總(三)
*問題探究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總寫了三峽怎樣的特點?
(1)峽長(七百里)嶺連(連山,略無缺處)(3)山高峽窄(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一段中三峽的山具有怎樣的特點?
山高嶺連,岸偉峽險(或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特定環(huán)境下的情景綜合表現(xiàn)了三峽怎樣的特點?
山的“連”“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寫法表現(xiàn)三峽的特點?
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l三峽的夏水有何特點?
(1)水漲(襄陵,沿溯阻絕)(2)流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寫“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這是什么寫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詩?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漲流急,也突出了三峽夾江對峙、狹窄險要的特點。寫法:側(cè)面描寫。想到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峽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寫的?表現(xiàn)了三峽怎樣的季節(jié)特點?
抓住了碧水、怪木、飛瀑來寫的。表現(xiàn)了春冬三峽的風光秀麗。
總括春冬之景的四個字是什么?
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表現(xiàn)在何處?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第四段寫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作者是從哪一角度寫景的?表現(xiàn)了景物什么特點?
秋季。聽覺。表現(xiàn)了幽靜、寂寥、凄異的特點。
“漁者歌”有什么作用?
說明猿聲凄涼、悲哀,從側(cè)面渲染了秋天蕭瑟、肅殺的氣氛。也暗含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作者為什么先寫夏水?又為什么先寫山,后寫水?
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分別概括三峽夏、春冬、秋三段時間三峽景物的美點。
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關(guān)系?
總分關(guān)系。
本文在語言運用方面有怎樣的特點和作用?試作簡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jié)奏感。語言精練,表現(xiàn)力強,充滿生氣。
文中提到了巫峽,另兩峽是什么?
瞿塘峽、西陵峽。
《記承天寺夜游》
基礎(chǔ)知識
*文學常識
《記承天寺夜游》選自《東坡志林》。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
*文言詞語
[解]除去,脫,。[戶]門。[欣然]喜悅的樣子。[念]考慮、想到。[遂]于是,就。[寢]睡覺。[相與]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橫]交錯。[蓋]原來(是)。[但]只是。[閑人]清閑的人。[耳]罷了。
理解探究
*整體把握
這篇小品文通過寫“月”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通過寫“閑”,傳達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將“月”“閑”融為一體,深沈含蓄,精美傳神。
*結(jié)構(gòu)提綱
欲睡——(月入)——起行——(念)——尋友——漫步——抒意(少閑)
興奮喜悅轉(zhuǎn)憂、孤寂寬慰、樂極難言之情
*問題探究
1.“月色入戶”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味?
運用擬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無聊,悄悄進門與他為伴。
2.“欣然起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3.從“念無與為樂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與誰一同賞月才不致辜負如此良宵?在這謫居的寂寞中,誰能與我同賞明月?透出憂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結(jié)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5.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尋張懷民”?
同是被貶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懷民亦未寢”,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靈犀。
7.“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分別比喻什么?表現(xiàn)了景物什么特點
“積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現(xiàn)了月光的皎潔、透明
“藻荇交橫”比喻月影。表現(xiàn)了月影斑駁,搖曳多姿。也表現(xiàn)了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寫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虛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實景:竹柏之影。襯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靜、淡雅和賞月者的恬靜、悠閑。
9.寫景中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清靜、舒適、愉悅。
10.想像一下作者與張懷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閑自得、無憂無慮。
11.“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了作者怎樣微妙復(fù)雜的感情?(文尾通過“閑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怎樣理解“閑人”的含義?)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尋求解脫的曠達……各種難言之情盡在其中。
12.結(jié)尾惋惜無人賞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熱中名利,為俗務(wù)所累。
13.文中緊扣“閑”字組織文章,“閑人”是點睛之筆,,“閑”表現(xiàn)在何處?(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見“月色入戶”則“欣然起行”;與“懷民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細。這些都說明是“閑人”。
拓展延伸
1.根據(jù)本文創(chuàng)作一副對聯(lián)。
例: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戶,謫人共嬋娟遣憂逐愁
2.從文中可見當時作者思想怎樣?你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發(fā)?
蘇軾被貶,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釋抑郁的具體行為。在政治漩渦中損傷了的心靈只有在清涼的無所掛礙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復(fù),從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淵中,而是尋求解脫,使這篇散文顯得瀟灑、雋雅。
本文啟發(fā)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調(diào)節(jié)自己,樹立進取之心,從而迎來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謝中書書》
1、基礎(chǔ)知識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Mò)陵(今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
*文言詞語
【共】一起。【談】談?wù)?,欣賞?!窘惠x】交相輝映。【四時】四季?!拘肯?。【頹】墜落。【沉鱗】潛在水中的魚。鱗,借代魚?!靖傑S】爭相跳躍。競,爭著?!居纭恐溉碎g?!鞠啥肌恐赶删??!緩?fù)】再?!九c(yù)】參與,這里指欣賞。
理解探究
*整體把握
文章以感慨發(fā)端,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具體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視俯視、平遠高遠的視角,動靜結(jié)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chǎn)生完整、統(tǒng)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寫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問題探究
1.作者描寫景物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觀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顯而微;景物狀態(tài):由靜而動;時間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諧、完整、統(tǒng)一。
2.“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內(nèi)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懷的自豪感以及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4.講究色彩搭配,表現(xiàn)一年之美,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什么?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
5.將聽覺、視覺結(jié)合,由靜入動,表現(xiàn)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什么?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6.“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8.分析“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歇”“頹”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為,有過程,激發(fā)人的想像,充滿生命氣息。“鱗”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語言表現(xiàn)力,文學色彩濃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試分析美在何處。
(1)意境美。風光綺麗,融入感情,形成優(yōu)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變化之美。④動靜相襯之美。
(2)結(jié)構(gòu)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lǐng)全文,以“美”點明全文中心。中間部分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首尾呼應(yīng),議敘結(jié)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仰視再俯瞰,復(fù)平看,最后又分“曉”與“夕來寫,次第井然。
(3)語言美。言簡意賅,多用對稱四字句,配以長句收束;修飾詞語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tài)表露無遺。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
課程標準語文八年級上冊古詩理解性默寫
《望岳》
1.借齊魯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形象的語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2.虛實結(jié)合,表現(xiàn)泰山秀美、高大的語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3.表現(xiàn)泰山高峻、幽深的語句: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4.既是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又是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表現(xiàn)作者志向高遠、堅定)的語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1.表現(xiàn)長安春日滿目凄涼、傳達出詩人憂國傷時之情的語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詩人感時傷別、見明麗之景誘發(fā)內(nèi)心傷感(或運用擬人抒發(fā)傷感之情)的語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寫戰(zhàn)火連綿,久盼家音,抒發(fā)千古以來戰(zhàn)爭中人們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詩人刻畫自身形象,抒發(fā)憂國念家悲愁的語句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1.表明捕吏兇暴,老婦凄苦的語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表明老婦家遇不幸,親子戰(zhàn)死,揭露戰(zhàn)爭罪惡的語句: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3.老婦口述生死,暗含凄苦無奈的語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4.表明家無壯男,凄婉可憐的語句: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5.表明戰(zhàn)爭給家庭帶來的不幸與困苦的語句: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6.寫老婦為保家庭,自請應(yīng)役的語句: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7.暗示老婦人被抓走的語句:天明的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歸園田居》
1.表明詩人帶著閑適、自豪的心情,寫一日的情形,可見詩人勤奮、執(zhí)著的語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2.表明詩人熱愛田園、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中迷失自我(畫龍點睛)的語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使至塞上》
1.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的語句: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2.以傳神之筆勾畫出一幅塞外雄渾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渡荊門送別》
1.點明出發(fā)地、目的地的語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2.化靜為動,表現(xiàn)詩人過荊門入楚地的壯闊景象,含喜悅開朗心情、朝氣蓬勃活力的語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3.反襯江水平靜,展現(xiàn)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1.借故鄉(xiāng)之水的深情厚誼,表達對故鄉(xiāng)思念之情的語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1.含困境中蘊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表現(xiàn)村中熱鬧景象、民風淳樸的語句: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名句綜合運用
1.生活中,常有艱難險阻后豁然開朗的情形,引用陸游《游山西村》中的詩句應(yīng)該是: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農(nóng)民早出晚歸,辛勤勞作,引用《歸園田居》中的詩句表達: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表達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引用《歸園田居》中的詩句最合適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引用《望岳》中的詩句表達應(yīng)該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古詩中勸學的詩句很多,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我們想達到某個目的,又苦于沒有途徑,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詩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6.表達豪邁樂觀之情,引用《秋詞》中的詩句應(yīng)是: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7.勸他人要老當益壯,珍惜時間,可引用蘇軾《浣溪紗》中詩句: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相關(guān)知識
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匯總(二)
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點匯總(二)
《愛蓮說》
1基礎(chǔ)知識
2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
2文言詞語
u常規(guī)詞語
【蕃(fán)】多?!惊殹績H。【盛】大規(guī)模。【予】我?!救尽空慈??!惧肯礈?。【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植】立?!疽C(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謂】認為?!倦[逸】隱居的人?!揪印科返赂呱械娜恕!觉r】少。【宜】應(yīng)當?!颈姟慷?。
u詞類活用
【蔓】生枝蔓?!局Α块L枝節(jié)?!就ねぁ柯柫⒌臉幼印?br>
1閱讀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zhì)?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環(huán)境習性、體態(tài)香氣、清高氣質(zhì)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鮮有聞”中的“陶”指誰?文中的“鮮”與哪個詞語構(gòu)成反義詞?
指陶淵明。文中與“鮮”構(gòu)成反義詞的是:眾(蕃)。
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yīng)具備怎樣的品格?
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的氣節(jié)和高尚的品德。
6.“予獨愛蓮”中的“獨”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態(tài)度?
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
7.“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表現(xiàn)了蓮花什么特點?
莊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隱逸,也不貪圖富貴,他追求什么?
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蓮自況,表現(xiàn)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委婉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11.文中的蓮花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jié)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寫蓮表白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寫菊表白自己不愿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寫牡丹表白自己對追逐名利世風鄙棄的生活態(tài)度。
1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慨嘆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人太多。
14.怎樣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嘆?
表明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想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語句回答。
1)蓮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隨俗浮沉,又莊重、質(zhì)樸,不孤高自許、嘩眾取寵(或表現(xiàn)蓮的高潔,概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德和堅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高度概括蓮高貴品質(zhì)的句子(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或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tài),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世人甚愛牡丹”,這是因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予獨愛蓮”的根本原因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16.請在文中找出一句駢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7.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本文用菊花和牡丹來襯托蓮,其中菊花屬于正襯,牡丹屬于反襯。
1遷移拓展
1.細細考慮,“菊之愛”可以有兩重含義:①做一個避世的隱士;②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wù)効捶?。(自圓其說既可。)
如:贊成兩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塵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魯迅有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問濂溪稱凈植,英隨殘葉墜寒塘。”這首詩稱頌的是哪一種花?
蓮花。
3.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現(xiàn)。你喜愛哪一種花?說明喜愛的原因(包含駢句)。
梅花。它頂風冒雪,“凌寒獨自開”。(傲雪盛開人皆頌,迎寒綻放世堪揚。)
蒲公英花?;ǘ潆m小,卻遍布各地,有極強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葉瘦能醫(yī)疾。)
菊花。在萬花紛謝之時獨自開放,決不隨波逐流,且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百花凋謝始露面,孑身盛開也吐香。)
4.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wù)勀愕目捶ā?br>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觀點。人的思想受環(huán)境的影響,“孟母擇鄰”說的即是這個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頤的觀點。只要人保持堅貞的操守,潔身自好,即使處于污濁的環(huán)境中也能不受其影響。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
《陋室銘》
1基礎(chǔ)知識
文學常識
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文言詞
【名】有名,著名?!眷`】靈異?!舅埂窟@?!镜萝埃▁īn)】品德高尚。馨,香氣?!绝櫲?rú)】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景锥 科矫?。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調(diào)】調(diào)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素,樸素,不加裝飾?!窘鸾?jīng)】指佛經(jīng)?!窘z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弦樂器。竹,管樂器。【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案,文書,案卷。牘,公文?!緞谛巍渴股眢w勞累。形,形體,身體。
1理解探究
1.統(tǒng)領(lǐng)全篇并點明主旨的句子(詞語)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類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靈”的性質(zhì)。
3.文章的點題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從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寫陋室環(huán)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由此可知其環(huán)境特點是:恬靜雅致。
6.寫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鴻儒。用一成語概括室中情景:談笑風生。
7.寫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語句是: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前兩句正面實寫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從后兩句反面虛寫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之情。
8.以古代名賢自況的語句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與抱負,進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
10.本文通過描寫陋室,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1.《陋室銘》和《愛蓮說》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暗萝啊绷⒁庳灤┤?br>
12.寫出文中的駢句,散句。
駢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龍”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詞語是:德馨。
14.本文寫陋室,卻沒有一個表現(xiàn)“陋”字,請用四個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1遷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zhì)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保持著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覺其陋。
2.作者做此銘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負和情操,也流露出諷刺現(xiàn)實的意味。你能看出當時的現(xiàn)實是怎樣的嗎?
官僚士大夫階層思想庸俗、頹廢,居豪宅,尋歡樂。
3.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從本文表達的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來看,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從他獨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來,使自己與污濁的社會隔離開來等做法來看,又是消極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么樣的?請描繪出來,并說明你喜歡的原因。(略)《三峽》
1基本知識
*文學常識
《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疏》。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jié)和湖北宜昌之間。作者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范陽涿(Zhuō)縣(現(xiàn)在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xiàn)象,撰《水經(jīng)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jīng)》,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文言詞語
【通假字】
[闕]通“缺”,空缺。
【一詞多義】
[絕]①沿溯阻絕[斷,斷絕]②絕巘多生怪柏[極]③哀轉(zhuǎn)久絕[停止;消失]
【詞類活用】
①乘奔御風[飛奔的馬]②素湍綠潭[急流的水]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見短語】
[略無]毫無。略,幾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當。[夜分]半夜。[榮]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屬(zhǔ)引]連續(xù)不斷。屬,連續(xù)。引,延長。
【其他詞語】
[嶂(zhàng)]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襄(xiāng)]
上。[沿]順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時。[宣]傳達。[雖]即使。[御]駕,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險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沖刷。[旦]早晨。[肅]寂靜。[哀]悲哀。[轉(zhuǎn)(zhuǎn)]婉轉(zhuǎn)。[沾]沾濕。[三]表示概數(shù)。
1理解探究
*整體把握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fā)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zhuǎn)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gòu)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結(jié)構(gòu)提綱
總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側(cè)重寫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分特點:(1)夏:水漲流速,交通斷絕。(2)春冬:水退潭清,風景秀麗。(3)秋:水枯氣寒,猿鳴凄涼。(側(cè)重寫水:四季不同,風景各異。)
八年級上冊《巴東三峽》知識點匯總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上冊《巴東三峽》知識點匯總》,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八年級上冊《巴東三峽》知識點匯總
一、謀篇立意
劉大杰先生的《巴東三峽》這一篇,是傳統(tǒng)游記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壇的游記精華之一.劉先生是從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覽三峽的.他按照游覽的順序——從西陵峽、巫峽到瞿塘峽一一描繪了三峽中各處不同的水勢與山勢,大到高峰險灘,小到石崖上倒懸著的紅色、紫色的小花,全部收入筆下.應(yīng)該說,劉大杰先生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幅精妙的山水畫,三峽的形象躍然紙上.
二、文章脈絡(luò)
全文共10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總寫三峽地勢險惡.
第二部分(3~9),分述三峽各段的地理情況.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3~6),西陵峽:共四段: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
第二層(7、8),巫峽:最奇險最美麗(山、水、云).
第三層(9),瞿塘峽:水勢險急;人文景觀豐富.
第三部分(10),敘寫游覽三峽的感受:愉快輕松.
三、寫作方法
⑴本文介紹三峽景物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注意抓住不同峽的山、水及其他景觀的特征來寫.如:巫峽抓住了“最奇險最美麗”來寫;瞿塘峽抓住了山勢稍低平,水勢仍險急的特點來寫.
⑵本文采用多種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
如:“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yīng)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等等.
⑶文中恰當?shù)匾霉旁?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有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
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就突出了巫峽陰森、恐怖的特點.另外,也使得語言優(yōu)美,增強了文化內(nèi)涵.
四、重難點導(dǎo)析
⑴第七、八段對巫峽的描寫.
第七段描寫巫山的山水.先一句總寫“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給讀者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采用多種手法進行描繪,生動形象.如描寫巫峽江水之險,運用排比句,連用四個“險”字,寫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使人感覺危險異常.在寫到山時,運用擬人手法突出其高峻.如“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非常生動,將群山寫活了.“圍”“咬”二字用得極妙.此外,作者還運用了烘托的手法,用鳥“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烘托出山峰的高峻.最后一句用江水沖擊山崖、石灘發(fā)出的聲音形成的聲勢來突出“奇險”,照應(yīng)了開頭.總之,這段采用多種手法描繪巫峽的山水,強烈沖擊人的視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寫巫山的云.巫山云霧天下聞名,但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作者仍然根據(jù)道聽途說,發(fā)揮想象,抓住巫山云霧奇妙多變的特點進行了一番描繪:“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yīng)有盡有.”并且與廬山比較:“發(fā)地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樣就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寫作文時,遇到類似的情況,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寫法,使用比喻、對比等手法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
⑵最后一段的作用.
最后一段主要寫走完三峽后人們的感受.走完三峽,滿船的人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顯出了“一陣輕松”,“放下心來”,“舒舒服服”的心情,這些關(guān)于心情的描寫反襯出了三峽的險惡.由此可以想象出在經(jīng)過三峽時人們的緊張與驚懼.
八年級語文上冊文學常識知識點匯總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這對我們接下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文學常識知識點匯總”,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八年級語文上冊文學常識知識點匯總
1.《蘆花蕩》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jié)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蘆花蕩》。
2.《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鄭州、洛陽八年級語文上冊:文學常識知識點匯總
3.《親愛的爸爸媽媽》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后》《夢谷集》等。
4.《阿長與〈山海經(jīng)〉》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奠基人之一,發(fā)表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無論是散文、詩歌、雜文、小說還是文藝理論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雜文,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魯迅全集》中。
5.《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選自《楊絳散文》。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作家,文學翻譯家。翻譯有《堂·吉訶德》《洗澡》錢鐘書,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古典文學研究家。作品《圍城》。
7.《信客》選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作者葉圣陶,原名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F(xiàn)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葉圣陶集》里。
9.《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著名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并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10.《陋室鉻》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稅凵徴f》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11.《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抖Y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經(jīng)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郁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他的詩因此被后人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圣”。
14.《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疏》。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jīng)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jīng)》,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15.《答謝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有《陶隱居集》。
16.《觀潮》選自《武林舊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17.《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出身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18.《使至塞上》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作者王維,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是盛唐極負盛名的詩人,畫家。
19.《渡荊門送別》選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其詩的藝術(shù)特色是想像豐富,氣勢奔騰,風格豪放飄逸。
20.《游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作者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詩人,現(xiàn)存詩作近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