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11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知識點總結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闕quē曦xī襄xiāng陵湍tuān
yǎn漱shù屬zhǔ引凄異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夏水襄陵。襄:上。
(2)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飛奔的馬。疾:快。
(4)素湍綠潭。湍:急流的水。
(5)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6)屬引凄異。屬:連接。引:延長。
(7)哀轉久絕。絕;消失,停止。
(8)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飛漱:急流沖蕩。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寫三峽連綿、高聳的山勢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寫三峽夏季水勢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峽凄清悲涼氣氛的漁歌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點撥:“闕”“曦”“襄”等字易寫錯。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見到日月的。點撥:重點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詞語。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綠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點撥:重點理解“素湍”“回清”等詞語。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點撥:重點理解“清”“榮”“峻”“茂”等詞語。
(4)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常常聽到高處傳來猿猴的叫聲,凄厲異常,綿延不息。(那叫聲)在空谷中回蕩,哀婉凄切,久久不絕。
點撥:重點理解“屬”“引”“絕”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描寫三峽四季景色的內(nèi)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點撥:這三段分別描寫了三峽夏、春冬、秋等四季景色。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作者酈道元(人名),北魏(朝代)地理學家(稱謂)。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上冊《巴東三峽》知識點匯總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上冊《巴東三峽》知識點匯總》,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八年級上冊《巴東三峽》知識點匯總
一、謀篇立意
劉大杰先生的《巴東三峽》這一篇,是傳統(tǒng)游記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壇的游記精華之一.劉先生是從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覽三峽的.他按照游覽的順序——從西陵峽、巫峽到瞿塘峽一一描繪了三峽中各處不同的水勢與山勢,大到高峰險灘,小到石崖上倒懸著的紅色、紫色的小花,全部收入筆下.應該說,劉大杰先生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幅精妙的山水畫,三峽的形象躍然紙上.
二、文章脈絡
全文共10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總寫三峽地勢險惡.
第二部分(3~9),分述三峽各段的地理情況.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3~6),西陵峽:共四段: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
第二層(7、8),巫峽:最奇險最美麗(山、水、云).
第三層(9),瞿塘峽:水勢險急;人文景觀豐富.
第三部分(10),敘寫游覽三峽的感受:愉快輕松.
三、寫作方法
⑴本文介紹三峽景物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注意抓住不同峽的山、水及其他景觀的特征來寫.如:巫峽抓住了“最奇險最美麗”來寫;瞿塘峽抓住了山勢稍低平,水勢仍險急的特點來寫.
⑵本文采用多種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
如:“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等等.
⑶文中恰當?shù)匾霉旁?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有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
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就突出了巫峽陰森、恐怖的特點.另外,也使得語言優(yōu)美,增強了文化內(nèi)涵.
四、重難點導析
⑴第七、八段對巫峽的描寫.
第七段描寫巫山的山水.先一句總寫“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給讀者一個整體的印象,然后采用多種手法進行描繪,生動形象.如描寫巫峽江水之險,運用排比句,連用四個“險”字,寫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使人感覺危險異常.在寫到山時,運用擬人手法突出其高峻.如“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非常生動,將群山寫活了.“圍”“咬”二字用得極妙.此外,作者還運用了烘托的手法,用鳥“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烘托出山峰的高峻.最后一句用江水沖擊山崖、石灘發(fā)出的聲音形成的聲勢來突出“奇險”,照應了開頭.總之,這段采用多種手法描繪巫峽的山水,強烈沖擊人的視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寫巫山的云.巫山云霧天下聞名,但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作者仍然根據(jù)道聽途說,發(fā)揮想象,抓住巫山云霧奇妙多變的特點進行了一番描繪:“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并且與廬山比較:“發(fā)地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樣就給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寫作文時,遇到類似的情況,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寫法,使用比喻、對比等手法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
⑵最后一段的作用.
最后一段主要寫走完三峽后人們的感受.走完三峽,滿船的人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顯出了“一陣輕松”,“放下心來”,“舒舒服服”的心情,這些關于心情的描寫反襯出了三峽的險惡.由此可以想象出在經(jīng)過三峽時人們的緊張與驚懼.
八年級語文下冊《三峽》知識點歸納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三峽》知識點歸納”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八年級語文下冊《三峽》知識點歸納
1、內(nèi)容:寫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2、感情:抒發(fā)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寫作手法:情景交融
4、寫作特點:
1)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
2)善于觀察,言簡意賅,情景交融。
3)各有側重,互相映襯。
4)運筆富于變化,突出景物的特點。
5、成語:
1)重巖疊嶂:形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
2)隱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陽也擋住了。形容覆蓋的面積廣大。
3)哀轉久絕:
6、重要內(nèi)容:
1)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2)三峽的“山”有什么特點,是怎樣寫的?
3)寫水時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景物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按這種順序?
4)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語言特點?
5)為什么先寫上后寫水?
6)文中第四段寫到猿猴的哀叫,又引用魚者歌曰,有什么用意?
7)根據(jù)文中的景物描寫,請以“三峽景物,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為上句,不出下句,使之構成一組對偶句。
8)三峽風光,美不勝收。為了更好地宣傳三峽,請你根據(jù)本文的內(nèi)容,寫一則廣告詞。(要求:體現(xiàn)三峽的特點,朗朗上口,20字以內(nèi)。)
7、聯(lián)系實際:欣賞山水美景,陶冶性情。
8、表格
景物
文中的句子
如何描寫
景物特點
寫法角度
山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自三峽七百里中”,交代峽之長。“兩岸連山”,指出兩岸上的特點在于“連”。“略無闕處”,進一步寫“連”。
山高嶺連,峽谷悠長,連綿不斷
正面描寫
重巖疊嶂
山峰相重,群山重疊,山上壘山,寫出山的“高”。是俯瞰的角度。
高峻奇特,
雄奇險拔
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以天和日來襯山“高”。是仰視所見。下面兩句是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xiàn)以上特點。
遮天蔽日,
中間狹窄
側面描寫
夏水
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寫水漲,淹上陵,航路阻絕。
水漲流速,
交通阻斷
正面描寫
有時朝……,不以疾也。
舉“王命急宣”的例子,寫出船行之快,更用奔馬和疾風作比較,突出船快流速
奔放美
側面描寫
春冬景色
春冬之時……,良多趣味。
先寫俯視江中所見,“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再寫仰視所見,山靜、泉飛、怪柏、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后總括,狀寫四種景物,各具特點,引出作者心境。
水退潭清,
風景秀麗
清悠美
大筆點染
秋景
每至晴初霜旦,
……猿鳴三聲淚沾裳。
“霜”暗指秋季。林澗之間,清冷肅穆,充滿凄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xiàn),寫猿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圍繞“山”和“哀”兩個重點,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長峽之中?!熬媒^”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寫出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水枯氣寒,
猿聲悲涼
凄婉美
正側面描寫相結合
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學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學案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詞匯.(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2.能力目標.(1).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xiàn)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3.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2、重視朗讀訓練.3、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三、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讀-譯-思-用-背四、教學媒體:投影儀五、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音(投影)闕(quē)疊嶂(zhàng)曦(xī)月沿溯(sù)飛漱(shù)屬(zhǔ)引(三)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1、疏通文意。2、競賽辨明詞義(投影)(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沖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3)一詞多義: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4)重點詞語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哀轉久絕(絕:消失)3、相互質疑(四)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注意: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沿//溯/阻絕。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4、清/榮/峻/茂5、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五)布置作業(yè)1、熟讀課文,爭取背誦。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三峽奇景。1、師:如果說滾滾東逝的長江是一條藝術長廊的話,那么三峽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變幻的四季,涌動的波濤,聳峙的山巒,激發(fā)了古今詩人畫家多少情思與靈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三峽》.2、學生結合注釋1了解《水經(jīng)注》.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教師用投影片更正字音.4、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5、男女生競賽,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情況。6、學生相互質疑。7、教師范讀8、學生齊讀。9、教師指示節(jié)奏。10、學生再讀課文,抽讀。11、教師布置作業(yè)。六、教學反思:學生課前預習較充分,競賽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式應一直貫徹下去。部分學生在朗讀節(jié)奏停頓上,能力較差。而課標要求程度,故應加強學生朗讀指導。(第二課時)(一)、復習舊課(二)、想像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布局的巧妙。第一段: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高峻美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風--奔放美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清榮峻茂--清幽美第四段:秋峽: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凄婉美小結:本文先寫山,再寫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節(jié)表現(xiàn)三峽的美景。(三)體會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寫法第一段:想像群山連綿,高聳入云的三峽美景(高峻美)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第三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第四段:感受秋峽蕭瑟凄涼的氛圍。(四)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投影儀顯示文句)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泵鞔_:1、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動靜結合,色彩各異。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zhèn)洹?、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手法多變,搖曳多姿。(五)根據(jù)圖片,描繪美景(六)提示性背誦(七)布置作業(yè):與《早發(fā)白帝城》詩文對讀。(八)總結全文1、學生可讀可背課文。2、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敘述板書。3、學生分組讀課文,讀出情感。前三段學生應讀出贊美語氣,但語氣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讀出悲涼的氣氛:1段:語氣稍高昂,語速中。2段:語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3段:語氣舒緩,語速稍慢。4段:語氣稍低沉,語速稍慢。4、師生共同品味寫景的妙處。5、據(jù)教師出示的三峽圖片用語言加以描繪(要求用上文中詞語)教師先作示范,學生寫作后全班交流。6、教師根據(jù)課文分析提示性讓學生背誦。7、教師布置作業(yè)8、教師總結:酈道元用文字描繪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同學們也會在三峽壯麗的歷史畫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筆,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