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觀察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5-13八年級下冊生物《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八年級下冊生物《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學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八年級下冊生物《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學案
實驗教案
實驗名稱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實驗目的知道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情況。重點難點重點:初步學會觀察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現(xiàn)象。
難點:分清不同的血管。實驗關鍵根據(jù)血液流動的方向分清不同的血管。材料用具尾鰭色素少的活小魚,顯微鏡,培養(yǎng)皿,棉花背景資料血管是以心臟為中心把血液傳送到全身的管道。分為大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類。從心臟左心室發(fā)出來的血管稱大動脈。大動脈是漸漸分支成細動脈和毛細血管。重新集合的毛細血管,漸漸集中起來構成靜脈,回到右心房。如果把人體的血管連接成一直線,其長度約10萬公里,能繞地球兩圈半。學情分析本節(jié)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非常重要,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可以獲取有關血管和血流的知識并提高觀察能力。做這個實驗時,學生往往比較快地觀察到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情況,并容易滿足于這一點而不再深入比較不同的血管內血液流動的特點。這個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可能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實驗中,教師應注意做到兩點:一是引導學生盡可能地觀察到小魚尾鰭的末端,這個地方容易找到毛細血管,它的內徑只容許紅細胞單行通過,便于識別。然后,邊觀察邊緩緩地移動培養(yǎng)皿,以便根據(jù)血流的情況分別找到小動脈和小靜脈;二是注意提醒學生應經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讓魚鰓始終保持濕潤,以便使小魚少受傷害。如果時間過長,可以把小魚放回魚缸,另換取一條小魚觀察,這樣做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精選閱讀
七年級生物下冊《流動的組織—血液》導學案人教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七年級生物下冊《流動的組織—血液》導學案人教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七年級生物下冊《流動的組織—血液》導學案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的基礎,了解了本節(jié)的內容,為后面學習第三節(jié)心臟,第四節(jié)輸血與血型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血樣標本,解讀血常規(guī)化驗單,知道血液的組成。
通過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觀看課件,了解血漿和血細胞的形態(tài)、數(shù)量和主要功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學,分組實驗及觀察與思考,分析與討論,在提高學生實驗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學、分析、歸納、總結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干細胞及其研究進程,教育學生珍愛生命,關愛他人。
3、教學重、難點:
重點: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難點:運用所學的血液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二、教法和學法
讓學生根據(jù)已有對血液的感性認識,再對各種血細胞的了解,最后聯(lián)系實際生活從理性的角度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認知程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什么要這樣教因為這樣體現(xiàn)了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
有位當代教育家曾說過: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我在教學中采用觀察法,分組討論法.學生分組討論之后進行表達和交流.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在活動中得到認知和體驗。
在學生學習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tài)結構及主要功能時,特別注意與生活實際中的一些問題相聯(lián)系,如貧血、發(fā)炎、化膿和傷口處血液逐漸凝固、血栓等等.
三、教學過程:
(一)引言:
引言:我們通過消化系統(tǒng)獲得營養(yǎng),通過呼吸系統(tǒng)獲得氧氣,是不是只有這些系統(tǒng)需要營養(yǎng)或氧氣呢?那么這些營養(yǎng)與氧氣是怎樣送往全身的?
學生思考回答:全身都需要氧氣和營養(yǎng),體內物質是由血液來運輸?shù)摹?br>
引入新課:血液
教師設疑:血液屬于動物體的哪一結構層次?是哪一種組織?為什么說它是流動的組織?
學生回憶舊知,指出血液是一種結締組織,它在體內循環(huán)流動,運輸物質。
(二)實驗:血液的成分
觀察《血液的成分》的實驗結果。
討論:
1.含有抗凝劑的血液,離心或者靜置一段時間后,為什么會出現(xiàn)分層的現(xiàn)象分成了幾層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組成物,它們的質量不一樣,所以,含有抗凝劑的血液,離心或者靜置一段時間后,就會逐漸分成上下兩層以及中間一薄層白色物質。
2.綜合上面的資料,你認為血液可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常規(guī)化驗單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別應在什么層位
血液是由上層的淡黃色半透明液體,下層深紅色部分以及中間的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組成的。紅細胞和所含的血紅蛋白在下層的物質里,白細胞和血小板在中間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里。
3.為什么把血液稱做“流動的組織”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細胞,這些細胞與血漿共同構成血液,完成物質運輸?shù)裙δ?,因此血液是一種組織,屬于結締組織。血液可以流動,因此稱作“流動的組織”。
(三)血漿
1.性質:血漿是一種溶有多種物質的液體,略呈淡黃色。
2.成分:含水分約90%血漿中還含有以下物質:
(1)細胞所需的養(yǎng)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多是由消化管吸收而來,經血液運輸,供各部分細胞利用。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占0.1%,此濃度為血糖濃度,正常人空腹時為100毫升全血中含80~120毫克葡萄糖。葡萄糖為細胞的新陳代謝提供能量,血液中無機鹽的濃度小,為0.9%,此為生理鹽水濃度。
(2)細胞代謝廢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廢物。
(3)蛋白質,簡稱血漿蛋白。其中有些與血液的凝固作用有關,一些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漿蛋白的一小部分。血漿蛋白在血漿中的含量占7%~8%,分子量大,使血液具有適宜的粘度和濃度,除此以外,血漿中還含有02和CO2。
3.功能:血漿的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等。
(四)血細胞
1.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講義)
通過實驗一可知,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血細胞,血細胞的形態(tài)如何?數(shù)量如何?
實驗材料:人血的永久涂片,顯微鏡
實驗步驟: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并對照彩圖四,認識紅細胞,白細胞,比較它們的形態(tài)和數(shù)量。
討論:
(1).你所觀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哪種細胞
數(shù)量最多的是紅細胞
(2).你是怎樣區(qū)別紅細胞和白細胞的
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紅色,數(shù)量多,不用染色就能觀察到;白細胞的個體比紅細胞大,數(shù)量少,需要經染色才能觀察清楚。
(3).為什么看不見血小板
血小板比紅細胞和白細胞小許多,且顏色很淡,需要進行特殊的染色才能觀察到。
2.紅細胞
(1)、血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紅細胞。
(2)、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
(3)、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富含血紅蛋白。
(4)、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呈紅色。
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血紅蛋白的這一特性,使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
(5)、貧血:紅細胞數(shù)量少或血紅蛋白含量少
練習:人體內紅細胞或血紅蛋白過少時,會引起貧血。你認為貧血患者會表現(xiàn)出哪些癥狀根據(jù)血紅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緩解這些癥狀
貧血患者的癥狀是:面色蒼白并有頭昏、乏力、心悸、心急等癥狀。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一般來說,貧血患者應當多吃一些含鐵的食物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3.白細胞:
(1)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但是數(shù)量少。
(2)功能:白細胞有數(shù)種不同的類型,有些種類可吞噬病菌,當身體某處受傷,病菌侵入時,有些白細胞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聚集到受傷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時,傷口周圍出現(xiàn)紅腫現(xiàn)象,即“發(fā)炎”。當病菌消滅后,炎癥也就消失,可見有些白細胞對人體起著防御和保護的作用。
練習.一個紅細胞的壽命大約為120天,而大部分白細胞的壽命只有幾天,你能解釋其原因嗎
白細胞吞噬了病菌和死亡的細胞后,自己也會死亡,所以白細胞的壽命比較短
4.血小板:
(1)數(shù)量: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量為10萬個~30萬個。
(2)形態(tài):呈不規(guī)則狀,遠比紅細胞小,也無細胞核。直徑2~3微米。
(3)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guī)則(圖IV—33)。當人體受傷,血液從破裂的血管中流出來時,血小板會在傷口處聚集,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形成凝血塊堵塞傷口而止血。血友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少,一有傷口便會流血不止。由于血小板凝集等原因而在血管內出現(xiàn)凝血塊,就形成血栓。
5.課堂小結:
四、板書設計:
本節(jié)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和實驗教學,因此板書采用的是簡潔文字法.
五、課后反思
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這節(jié)課在教學和學法上主要采用分組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特別注意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相聯(lián)系,真正做到老師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真正體現(xiàn)了生物課程標準的四個基本維度: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2.面向全體學生,3.倡導探究性學習4.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七年級生物下冊《流動的組織—血液》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規(guī)劃好新的教案課件工作,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七年級生物下冊《流動的組織—血液》教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七年級生物下冊《流動的組織血液》教案一、教學目標
1.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識別紅細胞和白細胞。
3.嘗試解讀血常規(guī)化驗的主要數(shù)據(jù)。
4.體驗血液對生命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血液的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二)教學難點
血液的主要功能。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演示實驗、動畫演示等來解決重難點,同時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教學流程設計: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閱讀課本資料分析,觀察演示實驗,認識血液的組成成分自學血漿組成及功能,進行血漿角色扮演表格歸納血細胞結構特點及功能,小組交流表格內容血細胞角色扮演,動畫演示血細胞功能,鞏固血細胞知識請您當回小醫(yī)生,學會解讀血常規(guī)化驗的主要數(shù)據(jù),運用所學知識。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復習人體通過消化系統(tǒng)獲取營養(yǎng)物質,通過呼吸系統(tǒng)獲取氧氣。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些營養(yǎng)物質或氧氣是怎樣運輸?shù)饺砀魈幍慕M織細胞中?導入本節(jié)課題。
問題情景導入:談談你對血液的認識?對于失血過多的病人應如何進行搶救?為什么失血過多會導致死亡?導入血液的組成成分及功能。
(二)探究血液的組成:
1.引導學生閱讀資料分析(2分鐘),請學生介紹實驗方法后,多媒體演示血液分層實驗;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分成幾層?(三層)思考:為什么分層?(血液由不同成分組成的)推測:每層成分是什么?(血漿,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
3.引導出血細胞的組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以及血液的組成(血漿+血細胞)。板書血液的組成。
(三)學習血漿的組成及功能:
大屏幕展示血漿成分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教材P52血漿部分內容,說出血漿成分并根據(jù)成分推測出血漿功能。(可以運載血細胞,運輸里面溶解的各種物質: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
(四)學習血細胞的結構及功能:
1.課前根據(jù)表格內容閱讀課本P53-54,自主學習血細胞結構及功能并完成表格。
血細胞的特征及功能名稱數(shù)量(最多/少)形態(tài)結構有無細胞核功能紅細胞
白細胞血小板2.引導四人一小組交流表格內容,小組內互相幫助,指導學習。
3.尋找顯微鏡下的各種血細胞,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大家好^-^我是......,形態(tài)呈....型,富含.....,我成熟時....細胞核,我的功能是......)。
4.利用動畫分別對三種血細胞的功能進行分析講解,根據(jù)動畫引導學生描述各種功能行使的過程。(板書功能)
5.公布表格答案,核對答案,做好筆記。
(五)思考
1.根據(jù)血液各成分的功能推斷血液的功能。
2.為什么把血液稱為流動的組織?
(六)請你當一回小醫(yī)生
四人一小組討論手上化驗單是否正常,請各位小醫(yī)生寫出診斷結果及依據(jù)。
(七)小結
(八)鞏固練習
八年級生物下冊《生物的變異》學案
八年級生物下冊《生物的變異》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及生物變異的類型,描述變異的意義
(變異的概念、原因是重點;變異的原因和生物學意義是難點)
2、舉例說出遺傳變異在實踐中的應用
二、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要求:利用10——15分鐘時間,請閱讀課本87頁——89頁并完成以下自學模塊
自學模塊(一)變異的現(xiàn)象與概念(閱讀課本88頁及彩圖)
1、在我們周圍,可以看到哪些現(xiàn)象是變異現(xiàn)象?什么是變異現(xiàn)象?舉例說明變異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是生物界絢麗多姿的根本原因。
自學模塊(二)變異的原因、類型及意義(閱讀課本88頁及彩圖)
1.在我們觀察到的變異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產生的。在我們剛才提出的變異現(xiàn)象中,哪些是屬于這一類?
同一品種的小麥種在不同的田里,小麥的麥穗有大穗、小穗,產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證明這些差異是由于環(huán)境影響造成的?將大穗和小穗上的種子收獲后分別種到田里,它們的后代會如何?
結論:
2、什么因素引起的變異可以傳遞給后代?
一個孩子單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雙眼皮,這種變異是怎樣產生的?這種變異是否可以傳遞給后代呢?
結論:
根據(jù)以上變異的原因,我們將變異分為兩類:變異和變異。
4、(閱讀課本88頁第一自然段)變異對生物個體有利、還是不利?
高稈小麥變異為矮稈小麥,綠色玉米苗變異為白化苗,這都是變異,他們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有什么影響?
根據(jù),我們還可以把變異分為兩類: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5、變異在生物進化上有何意義?
自學模塊(三)遺傳變異在實踐中的應用
小組交流
1、請同學們分析兩個例子。
(1)某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色盲的兒子。
(2)某兄弟二人,哥哥長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哪一種變異可以遺傳?為什么?是否由環(huán)境影響引起的變異都是不能遺傳的變異?
2、比較遺傳和變異兩個概念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差異?
※為什么說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jù)?
組間交流,班內展示,點撥
課堂小結
三、達標測試
、選擇題
1.以下變異可以遺傳的是()
A.普通玉米結下的種子,再種植時長出白化苗
B.哥哥常年在室外工作,膚色較黑;弟弟常年在室內工作,膚色較白
C.香山楓葉秋天變紅,青蘿卜的地下部分是白色的
D.土壤肥沃的地里長出的農作物籽粒飽滿
2.現(xiàn)代雞的品種很多,但其祖先卻都是同一種野生雞——原雞。原雞體重
約1千克,每年產卵8—12多個。以上事實說明生物具有()
A.生殖的特性B.遺傳的特性
C.變異的特性D.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3.為生物進化提供原始材料的是()
A.遺傳 B.變異C.生殖 D.生長發(fā)育
4.下列變異屬于不利變異的是()
A.野外工作者臉色較黑 B.流感病毒很短時間內就出現(xiàn)新的變種
C.小麥出現(xiàn)白化苗D.雜交水稻矮桿、抗倒伏
5.下列哪種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
A.一對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一只手有六個手指的兒子
B.同卵雙生的姐妹倆,姐姐略微胖些
C.一窩豬仔,有的是黑毛,有的是白毛
D.一只白羽毛的雞與一只黑羽毛的雞雜交,后代都是灰色羽毛
6.下列哪一項不是遺傳和變異在實踐中的應用()。
A.太空椒B.無子西瓜 C.雜交水稻D.竹節(jié)蟲的擬態(tài)
7.下列哪種變異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A.小麥的白化病 B.“非典”病毒新變種
C.三倍體無子西瓜 D.豌豆豆莢變綠
8.下列引起不遺傳的變異因素是()。
A.染色體發(fā)生病變 B.基因發(fā)生病變
C.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病變 D.不同品種的雜交
9.農業(yè)生產中利用生物變異的方法是()。
A.用射線照射、藥物處理獲得變異新品種B.發(fā)現(xiàn)突變的個體并進行選育
C.利用雜交獲得變異新個體D.以上三種都是
10.下列哪項是有科學依據(jù)的變異現(xiàn)象?()
A.豬生象B.“美人魚”生活在海洋中
C.“歪瓜”種子結正果D.“腐草生螢”
11.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200粒牡丹種子隨我國的“神州三號”
飛船在太空圍繞地球飛了108圈,順利返回地球。通過這次飛行,可能使牡
丹種子出現(xiàn)某些變異,從而培育出牡丹新品種。這種育種方法屬于()
A.誘導染色體變異 B.誘導基因突變 C.人工選擇育種 D.雜交育種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D
B
B
A
D
A
C
D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