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21八年級語文下冊《浪之歌》說課稿。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是時候?qū)ψ约航贪刚n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八年級語文下冊《浪之歌》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八年級語文下冊《浪之歌》說課稿我說課的題目是:《浪之歌》,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十課《組歌(節(jié)選)》的第一首。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浪之歌》說課稿法與手段、說教學過程設計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浪之歌》與本單元的其他文章一樣,也是散文詩,主要運用抒情的表達方式。在這首散文詩里,海浪被詩人賦予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僅是“海岸”的情人,在它的形象里融入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人世世界的守護者。
2、教學目標
結(jié)合本單元的特點,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積累“執(zhí)拗、憔悴、饋贈、真諦、海誓山盟、長吁短嘆”等詞語;理解作者筆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標:學習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把握詩文的節(jié)奏和美妙的意境,并從中理解詩歌的主題。
情《浪之歌》說課稿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悟詩中閃爍著的理性光輝,引導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
3、分析教材編寫思路、結(jié)構(gòu)特點及重點難點
不同于真實世界,在這首散文《浪之歌》說課稿詩里,海浪首先是作為“《浪之歌》說課稿海岸”的情人出現(xiàn),前四節(jié)里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律動中與愛人難舍難分。接下來,這個女性形象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人間世界的守護者。在這里,海浪已經(jīng)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形象。
教學《浪之歌》說課稿重點: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情感內(nèi)涵;理解作者筆下海浪的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情感內(nèi)涵。
二、說學生
散文詩的內(nèi)涵較深沉,對初二的學生來講,要理解難度較大。但由于學生生活在海邊,對大海、對海浪比較熟悉,學習本文,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重點突破。
三、說教法與手《浪之歌》說課稿段
依據(jù)新課標標準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對于詩歌,朗讀尤為重要,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nèi)涵。
2、自讀探究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發(fā)《浪之歌》說課稿揮集體的力量,自主學習,探究詩歌的內(nèi)涵。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分鐘
同學們,你去過海邊嗎?你看過海浪拍打海岸與礁石的情景嗎?在你的眼中與心中,海浪是個什么形象?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他的散文詩《組歌》中為我們塑造了關(guān)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像與你的想像是否有一些相通之處?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浪之歌》說課稿《浪之歌》。
(本導語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檢查預習:3分鐘
讀準字音和解釋詞義
(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為后面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做鋪墊)
(三)整體感知:6分鐘
學生聽配樂朗讀后思考:作者筆下的海浪是怎樣的形象?
(學生通過聽讀,將作者筆下的海浪與自己心中的海浪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為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浪之歌》說課稿四)深入探究:13分鐘
1、作者對海浪賦予怎樣的感情?
2、你從文中哪些詩句體會到這種情感《浪之歌》說課稿?
(逐層深入,引導學生更準《浪之歌》說課稿確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內(nèi)涵)
(五)協(xié)作質(zhì)疑:10分鐘
我們對詩歌的情感已經(jīng)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把握了,但詩歌的語言有時難以理解,對這首《浪之歌》說課稿詩,你還有什么疑惑呢?
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6分鐘
引導學生《浪之歌》說課稿仿寫課文中的詩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七)小結(jié):2分鐘
(八)布置作業(yè):2分鐘
1、仿寫詩句
2、預習《雨之歌》
相關(guān)知識
《浪之歌》八下
《浪之歌》教學設計簡案
一、導入新課
1.關(guān)于散文詩
這個單元的選文都是散文詩,通過前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同學們對“散文詩”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已經(jīng)有所認識,哪位同學能對此談談?
所謂“散文詩”,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詩,它在抒情手法上相當隨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詩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內(nèi)在的韻律,寬廣的抒情層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邏輯思維等。但它又畢竟是詩(或者是一種形式特別的詩)體裁較為短小,具有詩質(zhì)的致密等。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首散文詩的作者紀伯倫,其在散文詩方面的成就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誰來對紀伯倫的有關(guān)情況作些介紹?
2.關(guān)于作者
紀伯倫,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他的作品最先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著有散文詩集《先知》《先驅(qū)者》《淚與笑》《沙與沫》《暴風集》等。
3.關(guān)于本文
這兩首散文詩節(jié)選自紀伯倫的《淚與笑》里的《組歌》,共有5首散文詩,這里節(jié)選的是其中的兩首。另外三首分別是什么?請同學回答。
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
今天要學習的《浪之歌》,是一首清麗流暢,極富浪漫與抒情的散文詩,愛與美的主旋律回蕩其間,令人陶醉不已?,F(xiàn)在,就讓我們用自己最美的聲音來詮釋這首優(yōu)美的詩作吧。
二、細讀,整體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內(nèi)容分析)
詩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美好的散文詩更是能讓人陶醉。請同學們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邊讀邊想象其展現(xiàn)的畫面,進入情境,體會文中美好的情韻。
1.放朗讀錄音或教師配樂朗誦。
學生自由讀,個別讀,最好多找?guī)孜粚W生來讀,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2.默讀思考:這首散文詩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點?請在前面橫線上添加適當?shù)男揎椪Z,并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的理解。
的浪
如:熱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無比忠誠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溫柔善良的浪癡情的浪纏綿的浪任性的浪等
3.根據(jù)前面的回答,概述文中的“海浪”是怎樣的形象?并結(jié)合具體語句來說明理由。
是海岸的情人、世界的守護者、博愛者的形象。
4.“詩根情”,作者寫作散文詩,其根本就是要抒發(fā)內(nèi)心充溢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往往借助于具體的形象來傳達。也就是說,詩的形象(意象)之中滲透著詩人的情意。那么,散文詩借助“浪”的形象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祖國的熱愛,對世間美好事物的眷戀。
5.讀詩是一種高雅的情感體驗活動,當我們在想象中進入詩中的意境,體悟到詩中美好的情韻而又能恰當運用朗讀技巧用聲音加以傳達,這時,我們的心靈深處便會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通過剛才的分析,我想,同學們一定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廣的理解。現(xiàn)在,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誦這首散文詩,以加深對詩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學可輕聲跟讀?;蛘呓處熍錁贩蹲x朗誦。
三、品讀,感悟欣賞詩中美點(寫法歸納)
品詩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行為,通過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品讀這兩首散文詩,可以從詩的形象,詩的語言,詩的修辭方式,詩的結(jié)構(gòu)形式,詩的情感,詩的抒情方式等方面進行。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個人興趣,自選角度,認真品讀,說一句或多句品析課文寫作方面美點的話??蓞⒄障旅娴木涫剑?/p>
《浪之歌》:“美在……”
學生自由評說。
教師歸納學生發(fā)言,可作如下小結(jié):
同學們賞析的內(nèi)容,綜合起來,有如下美點:
第一,形象之美。(象征)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xiàn),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得熱烈,愛得深沉,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分難舍。不僅如此,這個女性化的形象還被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人間世界的守護者——“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xiāng)里沉睡,唯有我徹夜不寐;時而歌唱,時而嘆息”。
第二,意蘊之美。
意蘊,就是滲透在作品藝術(shù)形象中的理性內(nèi)涵,是讀者能夠體味得到的作品內(nèi)在的情感、靈魂、風骨、精神及某種人生精義。從《浪之歌》中,我們可以領悟到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nèi)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因為愛著這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它的和諧,它的美。從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正應是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者,正如詩的末尾所寫:“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在這里,海浪的形象已經(jīng)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
第三,表達之美。(語言,修辭)
兩首散文詩的表達之美,美在語言的清麗流暢,美在詩中語義的遞進伸展,美在豐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與海浪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貼合,美在比喻、對比、排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美在它所營造出的詠嘆調(diào)似的浪漫與抒情,……
第四,音韻之美。
散文詩仍是詩的一種,通過長短句式的搭配,韻腳的和諧,節(jié)奏的張弛有度,感情的充沛與覺悟相融,讀來優(yōu)美動聽,朗朗上口,達到音韻和諧之美。
四、模仿,鍛練自由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二選一)
1.萬物有靈,只是因為人的存在。正是因為有靈性的人的凝視,萬物才顯出人間的情態(tài),有了人的聆聽,雨點的敲擊才構(gòu)成一種樂曲。請你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學習多樣化的擬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選取一物,以“之歌”為題(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風之歌”等)模仿寫作一首散文詩,表現(xiàn)你對人生的思考。
2.仿寫訓練
朗讀浪之歌第五節(jié)“曾有多少次,當美人魚從海底鉆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賞星空時,我圍繞她們跳過舞;曾有多少次,當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傾訴自己為愛情所苦時,我陪伴他長吁短嘆,幫助他將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與礁石同席對飲,它竟紋絲不動,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無笑容?!?/p>
要求運用“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來說一段話。
學生討論,交流,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說話要有一個中心(花,葉,草,樹,云,星星,月亮,小鳥,路燈等),前后句連貫,銜接自然。
五、拓展閱讀(可與四合在一起進行)
教師向?qū)W生推薦紀伯倫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學生用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短評,并摘抄散文詩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
我是星星,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
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后的祭獻。
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比的獨眼向我凝視。
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囀、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尚未完全領會。
六、布置作業(yè)
將本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寫到周記本上。
把仿寫內(nèi)容整理到周記本上。
七、小結(jié)
詩人有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筆下,浪花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gòu)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是個愛國者,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他將這種美好情感寫進詩中,傳達給我們,讓我們接過愛與美的旗幟,用青春的力量繼續(xù)傳揚吧!
八年級下冊《雨之歌》學案
八年級下冊《雨之歌》學案
(一)說教材:
八年級的第二單元所選擇的都是散文詩,都是由尋常的事物激起心靈之聲,語言優(yōu)美且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知生活,并進而受到感染,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語文真正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學生最害怕的就是寫作,長期以來,我們語文常把作文和課文分開來教,其實,在學習課文時,可以通過對文章的賞析,讓學生具有初步欣賞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并用來指導寫作,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樂于寫作。
我的教學設想是:課文《組歌》共有2篇,分別是《浪之歌》和《雨之歌》。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浪之歌》主要通過朗讀指導訓練,品味文中的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自主賞析課文,掌握散文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意象之間的關(guān)系,本課只說第二課時《雨之歌》。
《組歌》中的《雨之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到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nèi)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著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和遙遠的事物聯(lián)結(jié)起來。本文的語言清麗流暢,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些都很適合學生學習并運用到寫作中去。
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第一,朗讀課文,展開想象,領悟散文詩的思想內(nèi)涵;第二,賞析課文,揣摩語言,在品味中享受審美樂趣,第三,通過賞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會學生自己賞析文章,尤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點定為兩點:1、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品讀欣賞文章。2、通過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由于學生還是初中生,知識結(jié)構(gòu)等還比較欠缺,為此,我把品讀文章,體味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和作品的藝術(shù)特點作為本文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用指導朗讀、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文學的本質(zhì)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中同樣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這篇文章時,要注意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物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述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發(fā)共鳴。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必須打破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關(guān)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完成賞析文章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我準備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手段加大課堂的容量,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三)說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jù)此,我準備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程序設計:
首先,用雨聲和有關(guān)雨的詩文進行導入。
第二步,進行朗讀感知,回憶朗讀應注意哪些內(nèi)容
第三步,配樂朗讀,激發(fā)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讀,在朗讀中進行整體感知。我設計了三個題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么特點?
2、這首詩從哪節(jié)開始出現(xiàn)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現(xiàn)有怎樣的作用?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賞析文章,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1、討論賞析一篇文章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2、結(jié)合所學方式賞析文章。
3、教師進行小結(jié)
第六步:隨堂練筆
請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選取一物,以“之歌”(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風之歌”),模仿寫一首散文詩,表現(xiàn)你對人生的思考。
第七步:當場寫作,當場與學生評析作文
第八步:布置作業(yè)
1、摘抄文中你欣賞你喜歡的句子
2、把模仿的句子整理到作業(yè)本上
語文八年級下冊《雪》說課稿人教版
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雪》,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散文詩。下面我將從五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說教材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明朗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不長,卻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江南雪”與“朔方雪”兩幅雪景圖,在雪花紛飛與凝思的幻想中,為人們譜出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聲。編者把它放在這個單元第一課,主要是因為這篇文章語言優(yōu)美,情感含蓄,寓意深邃,體現(xiàn)出散文詩的突出特點。自然萬物,風花雪月,在作家的筆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滿感情的文字,最能打動讀者的心。這單元的文章都是由作者在尋常事物中激起的心靈之聲?!堆芳仁且黄淳笆闱榈脑娖质且黄⒁馍铄涞纳⑽脑?。在優(yōu)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象征和寄托了更為深遠的情思。初中教材中魯迅作品不少,但都沒有讓我們從立體上去真正了解魯迅這個人,這篇文章恰是讓學生去了解魯迅思想感情,性格品行的好契機,基于這樣的考慮,我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
(2)了解江南的雪與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
(3)品味語言,理解一些深奧難懂語句的深層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過多種閱讀方式,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
(3)通過啟示、點撥和討論等方式,理解語言中的寓意,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領會作者在對南北不同雪景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從而感悟人生,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八年級學生閱歷較淺,心理不夠成熟,理解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魯迅先生內(nèi)蘊深刻,生澀難懂的作品風格,學生閱讀時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對文章深邃寓意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情境導入,反復誦讀,消除學生的畏怯心理,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分解、弱化難點是教學的一大關(guān)鍵。
基于這點考慮,再結(jié)合前面對教材的分析,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為:反復誦讀,了解江南的雪與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誦讀體味作者深遠的思想情懷。而把領會作者對不同雪景的描繪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作為本堂課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xiàn)教材編者的意圖,我試圖創(chuàng)設開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在指導學生進行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充分地談感受、議寓意、說理解、析語言,展示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詩的描繪的意境,理解課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賞析作品精美的語言,深入領會散文詩《雪》的豐富內(nèi)涵。
三、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導入課題初步感知品讀探究提練主旨教師總結(jié)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播放音樂《我愛你,塞北的雪》
雪,對于我們北方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它以素潔的靈魂,動人的姿色,博得了許多人的鐘愛,一代文壇巨匠魯迅也是十分愛雪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六課,去領略魯迅筆下獨特的雪。(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
1、復習魯迅的文學常識
2、自讀課文,點撥字詞。
3、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停頓、語速、重音、語調(diào),老師點撥。
4、介紹文體
學習散文詩的最好方法是誦讀,通過反復的誦讀去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圈點出的生字詞,交流自己認為重要的生字詞,老師指正。老師再簡單介紹散文詩的特點。最后由教師范讀,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一幅幅真切的畫面將學生代入了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聽覺感受與視覺感受互相結(jié)合,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心去感受朗讀所描繪的畫面,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
三、品讀探究
1、學習第一部分:閱讀1-3段,江南的雪有什么特點,作者如何描寫江南的雪的?這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作者以滿懷感情的筆觸寫出了記憶中的江南的雪,江南的雪可謂滋潤美艷之至,它有著一個色彩斑斕的環(huán)境,各色各樣的花在雪野中生長;“那是還在隱約著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笨梢钥闯鼋系难┰杏?,富有生機?!懊鄯鋫兠β档仫w著”“嗡嗡地鬧著”他明描繪了一幅“冬花雪野”圖,使人感到春天的溫暖和生活的快樂。
教師:作者對江南的冬天是有著深深情意和美好回憶的,在這幅冬花雪野圖中,有了孩子的歡笑就顯得更純潔,更富有生機了。然而作者花這么大的力氣,精心描繪兒童塑雪羅漢的情景僅只表現(xiàn)雪的生機嗎?看第二、三自然段,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點撥】為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暈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于寒夜的襲擊,終于褪盡了胭脂,“成為不知道算什么”。這里,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急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感出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抗議。
2、作者是如何描寫北方的雪的?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而且和它們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這里作者不僅如實地反映了朔方嚴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朔方飛雪并不安于孤獨凄涼的境遇,因此“在睛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是爛爛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訪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地閃爍”。這里作者以熾烈的感情,豪放的放言,剛勁的筆力,描繪朔方飛雪磅礴的氣勢,我們從朔方飛雪沖破酷寒的壓迫,自由馳騁于太空的壯舉,自然聯(lián)想到當時作者及進步人士所作的種種不屈斗爭,作者借朔方飛雪奮飛的情景抒發(fā)他那不畏艱難,渴望戰(zhàn)斗的豪情。
3、你認為作者更傾向于贊美哪一個地方的雪呢?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學生討論后各抒己見,老師點評明確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魯迅更為欣賞“朔方的雪”。作者雖然極寫江南雪的美艷,孩童的歡樂,雪羅漢的有趣,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且因雪羅漢的消融流露出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優(yōu)美然而虛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壯美的現(xiàn)實戰(zhàn)斗生活,渴望從自然的偉力中汲取斗爭的勇氣和力量,永葆戰(zhàn)斗青春。所以,面對眼前的實景,他寫道:
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此處一反先前溫婉、纏綿的情調(diào),語氣異常剛勁、果決,這不僅是對朔雪質(zhì)地、形態(tài)的摹寫,同時還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毅然決然地砍斷了與社會現(xiàn)實極不協(xié)調(diào)的思想情緒。隨后對飛騰的朔雪磅礴的氣勢、浩大的聲威的酣暢淋漓的抒寫,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的人生觀的形象寫照嗎?而朔雪的孤獨,也映現(xiàn)出了此時作者“荷戟獨彷徨”的身影。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領會了文章的內(nèi)涵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對文章的語言有了深入的感知,這樣就突出了重點。
為了讓學生對魯迅有一個更全面更立體的了解,我特意準備了魯迅作品中一些能反映他思想感情,精神追求的作品比如他的詩《自題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自嘲》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薄兑安蓊}辭》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币约啊叮既A蓋集>題記》“我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
有了這些文字,同學們對魯迅倔強不屈的性格,對于魯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的精神理解得就更深刻了。
四、提煉主旨:
這篇散文詩,通過對江南和北國的雪的細致描繪,在對比中表達了作者對北方雪的贊美,表現(xiàn)作者直面慘淡人生的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
學生有了上面的討論分析,對主旨已有領會,學生完全能夠獨立提煉主旨,最后,教師點撥,這種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繪寄寓作者某種的情感的寫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景抒情”。
五、教師總結(jié)
同學們,閱讀魯迅先生的《雪》,我們既欣賞到了南國那滋潤美艷如溫婉恬靜的江南女子的優(yōu)美雪景,還看到了如粉如沙粗獷豪放如北國男兒般的壯美圖畫,更體察到了魯迅先生那永不屈服堅強獨立的斗爭精神,讓我們也象先生那樣,用堅強與獨立去戰(zhàn)勝我們學習與人生中的一切困難吧!
六、板書設計:
6、雪
——魯迅
江南的雪:色彩斑斕孕育生機富有生命滋潤美艷
極易消逝
直面慘淡的人生,不屈不撓地斗爭
北方的雪:如粉發(fā)沙蓬勃奮飛旋轉(zhuǎn)升騰張揚獨立
催人斗爭